第一次的散文

请欣赏第一次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第一次的散文1:第一次做汉堡

文/邵斯琪

今天我参加了鄂东晚报小记者部组织的DIY汉堡活动。活动准备开始了,大家有序的排队洗手,然后坐好。德克士的彩虹姐姐和薯条哥哥给我们发了头套,口罩和手套,并教我们怎么戴,特别是头发和耳朵全部都要在头套里。接着他们发了包汉堡的纸和两块烤好的面包,把有芝麻的一面朝下放在纸上,又给了我们一个沙拉酱瓶。我们挤了15克酱涂在面包上,这时薯条哥哥又发给我们两块小鸡肉放在上面,我又拿了一块生菜放在两块小鸡肉的上面,再把另一块面包放在生菜上面,最后用纸把汉堡包起来。这样可口的汉堡就做好了!今天真开心!还期待小记者的下次活动。

第一次的散文2:第一次独自睡觉

文/江敏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煮饭,第一次获奖,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登山……今天,我也讲讲那个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的第一次。

7岁那年的一天,外婆旧病复发,刚巧碰上爸爸出差,于是,妈妈便送外婆去医院。自然而然,看家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去,转眼间便八点了。这时,电话“丁零零,丁零零……”地响了起来,我快步来到电话机旁,提起话筒:“喂,是妈妈吗?”“是我,今晚我陪外婆住院,你一个人在家好好睡觉啊!”还没容我答应,妈妈便“无情”地挂了电话。

我无可奈何地爬到床上,打开电视机,只看了一眼,便吓了一跳。原来电视里正在播放日本人残忍杀害中国村民的镜头,我慌忙地调换到另一个频道,这个频道也在播放一个彪形强盗破门而入抢劫的镜头。这些恐怖的镜头让我联想到平时听到的“鬼故事”,我怕极了,连忙手忙脚乱地关掉电视,缩进被窝。窗外,风呼呼地吹着,仿佛野兽在嚎叫,被窝里真热啊,实在难受,我壮着胆子伸出了头。突然,我看见一个黑影在窗外闪动。随即听见窗外有“唰唰、唰唰……”的声音。“不好!”我大叫一声,使劲地缩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出。

那会是什么呢?我思索着。是不是强盗在弄我家的窗户呢?如果进来,我肯定死定了,我恐怖到了极点,怎么办呢?心里不断地在思考对付的办法,被窝里的我,额头上的滴滴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约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哎?怎么没有了动静。好奇心的驱使让我伸出了头,外面除了风摇动窗子前面的大松树,其它什么动静也没有,难道那“唰唰”的声音是那棵大松树在作怪?再细细想想,刚才那声音确实是风吹动大松树发出来的。唉,真是虚惊一场!

第一次的散文3:你能行!

文/葛晓敏

今天是第一次手工活动,等我讲完剪纸的方法和粘贴要求后,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动起了小手。

当我走到洋洋身边时,发现他的手工纸都没动过。我连忙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我不会!”他那胆怯的眼神告诉我,洋洋缺乏自信心,需要帮助和鼓励。要想让他喜爱手工,关键是要帮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觉得:“我能行!”我摸摸他的头,亲切地对他说:“洋洋,你很聪明,只要你敢剪、敢做,你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听了我的话,他开始在纸上试着剪起来,看着他认真地剪着,我又夸奖他说:“你剪得真好。”他美滋滋地点点头,还把他剪下来的画拿给我看,并说:“老师,我是不是剪得很漂亮?”在我的鼓励和赞赏下,洋洋终于很好地剪下了图案。我把他的作品给全班小朋友展览,并让他介绍自己是怎样剪和贴的。从这以后,洋洋对手工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幼儿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幼儿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同时也是师幼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要想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首先要做到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幼儿。像小班幼儿,从没有做过手工,有的甚至连剪刀也没拿过。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表扬、鼓励和帮助。

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我想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理解他,更要不断鼓励、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一次的散文4:老人与海

文/刘柳

这个秋天的风,第一次发善心似地收敛了淫威,不再天上地下地肆虐。于是,天空便像长了个儿,显得特别高,细看竟能发现蓝蓝的几朵白云,在悠闲地散着步。路旁的树纷纷卸下满身的枯黄,秃秃的枝丫直挺挺的,放眼望去,别有一番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致了。

呜呜呜——一阵阵的海螺声幽幽地响着,老人静静地吹着,无比萧瑟。在这萧瑟声中,即便是没刮风,也让人不由觉得有无边落叶萧萧下了。

一个孩子走进了老人的悲凉。

孩子怔怔地看着老人。良久,孩子说:“老爷爷,你在吹什么呀?”

老人抬抬头,淡淡地说:“吹海螺。”

“海螺是哪来的呀?”

“海螺是我儿子带来的。”

“你儿子从哪儿带来的呢?”

“大海里。”

“大海在什么地方?”

“大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老人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海螺,眼睛定定地看着前方,悠远却空洞。

“大海好玩吗?”孩子稚稚地问道。

“大海有连天的波浪,起风时,浪就更大了,连船都会被打翻。我的两个儿子在大海里回不来了——”老人说着,满脸的悲伤。

“那你去大海里看他呀?”孩子说。

“我是想去见见大海,能见到大海我这辈子就无憾了。”老人说着,握着海螺的手一抖一抖的。

孩子瞪大眼睛看着老人,愣愣的。半晌,孩子才小声小气地说:“老爷爷,你想去看大海,那你怎么不去呢?“

“唉!”回答孩子的是一声重重的叹息。

“爷爷,你不知道大海在哪里吗?”

“呜呜呜——”回答孩子的是沉闷的海螺声。

“爷爷,等我找到了大海,就带你去。”

孩子显然记住了老人,记住了自己所下的决心。从此,每天孩子一定会来找老人,听老人吹着悲哀的海螺、讲述那伤心故事。“我一定要带你去大海,老爷爷。”孩子总说,稚气的脸上写满了认真。

一天,孩子兴冲冲地跑来,拉起老人就跑。边跑边嚷道:“老爷爷,我找到大海了,我带你去看大海。”

江边,孩子急切地指着滔滔的江水,兴奋地说:“老爷爷你看,大海里有连天的波浪,那浪真大。”老人呆了呆,轻轻地摸着孩子的脑袋,“是啊,海真大,那浪真大。”

孩子兴奋极了,问道:“老爷爷,你见到大海了,高兴吗?”高兴!,高兴!”老人颤颤地点着头。孩子拿过海螺,“呜呜呜——”海螺哽咽着,江水也拍得更猛了,似乎也知道了一个老人与海的故事。

第一次的散文5:铁匠铺

文/范家生

2000年第一次来合肥的时候,从公交车上看到胜利路的火车道旁开着一排铁匠铺。那火红的炉火、挥锤的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那里的铁匠铺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高楼大厦。那些冬天也赤裸着上身的师傅或许改了行,或许是换个地方。前两日路过望江路与青年路交叉口,那消失了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眼前。路边摆满了刚打好的农用工具,旺旺的炉火在鼓风机的作用下滋滋地燃烧着。随着车子的行驶,这景象逐渐从眼中消失,却擦亮了记忆的火花。

春夏之际,每个农户都要准备一次农用工具,于是到镇上的铁匠铺买个犁头、几个耙齿将家里的犁和耙换一换、补一补,收割的时候,自然要买上几把镰刀、铁钗来收割、翻晒油菜、小麦,还得用铁锹把犁田时留下的边边角角翻翻,因此,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与镇上的铁匠铺打交道,那里也成了人员集中、话题广泛之处,张家长李家短的叨个没完,没准还能为王家二小子找个媳妇,为赵家的三姑娘寻个婆家,当然这是铁匠师傅的业余工作,虽然不时也有些意外收获,但本职还是打好铁器卖个好价有个好收入。

天蒙蒙亮,小徒弟就早早起床进行准备工作,把打铁的工具一件件放到位置上,然后再把屋里的农具一件一件搬到门外摆放整齐,早饭后便开工,师傅在上面打铁,小徒弟便在下面拉风箱,偶尔跑过来搭把手或者俩人换个位置,师傅不时地在旁边指点一下,碰到有人来买,老板娘便从屋里出来讨价还价并收钱。那时还小,有时我就疑惑,那么身强体壮力大无比的师傅怎么就被娇小弱不禁风的妻子给拾掇得言听计从服服帖帖呢?成家之后我才明白:那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文明。

摆在门外的铁具多种多样。小到扁担上的铁圈,拴牲口的铁链,锁门用的门鼻子,以及钉棺材的铁钉,大的自然有镰刀、铁叉、锄头、斧头、锤子等等。随着时间推移,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耕田用上了耕田机,收割用上了收割机,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成为历史,或许再经过50年、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儿时记忆中的农具可能成为一种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供参观者浏览与回味。

铁匠,或许伴随着铁的出现就存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演绎,生存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发展,提升了生活质量,否则,我们鲜艳的党旗上也不会镌刻着锤子和镰刀。无论时间多久,无论科技如何先进,锤子与镰刀都随着党旗的高高飘扬,融入血脉,扎根记忆,熠熠生辉,鲜亮无比。

第一次的散文6:四年级的第一次课

文/老遗

到了四年级,班上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并不是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而是在那特别讲究身份和由大队推荐人员上大学的年代,你再有知识,也抵不上身份好和大队的认可。是以家长们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原本的目的就不是要学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个倒正就可以了。加上,每学期开学,要交两块多钱的书学费,虽然数目不大,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几姐妹读书的书学费,是要着卖家里唯一的最值钱的牲口——小猪的。

我是幸运儿,一是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二是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很注重节俭,早早地就为我们一分一厘的攒着书学费。即使到开学的时候还没有攒足,倒也差不了多少,母亲便可先一股脑儿地把手中有的积畜交给学校,所差的部分就给学校说赊着,并在开学后的一两个星期内想办法找来补交。学校也很理解母亲的,也会让我们先去读书的。因此,我便顺利地从三年级上到了四年级。

学校是大队里最好的房子,长三间的民居结构,外面是礅子石砌的硬墙。在中间大门的顶上用裙板雕着“李打小学”四个大字,字体为行书,填着朱红的颜色。屋顶呈三角形屋面,盖着青色的瓦。房屋里面,三间房子又分别用细小的石头和石灰混合泥土砌成两米多高的隔墙隔成前后两室,只是中间一间的隔墙稍微靠后把后面隔成一个小办公室,前面比较宽的部分基本就相当于民居的堂屋;左右两间的隔墙将房屋平均地隔成了四个教室。屋内没有楼板,抬头便可直接看到瓦缝里透出的光亮,下雨天还能经常感受到从瓦缝里漂下的细雨。地面为土地下,往往在一群群生龙活虎小孩的蹦跳下扬起层层灰尘。

四年级的教室在学校左边一间房屋的后面。里面的桌子虽然简陋,可摆放还算整齐。透过后墙上唯一一道木榥的窗,我看到了窗子下一片茂盛的令人发怵的喝妈。

我们一起上四年级的学生只有七名了。不知是大队安排到学校上课的有文化的社员伍洪明、甘贤昌、蔡昌荣等承担不了高年级的教学工作,还是大队在社员里找不到更多的有文化的社员,亦或是大队想要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有所突破,到了四年级,便换成了高大上的陌生老师蔡其民。

据父亲介绍,蔡其民曾担任过普定县一中的校长,是我们大队的人,刚刚退休下来。父亲还说,大大的一个普定县一中他都管得下来,小小的四年级他会教不好吗?能得到蔡其民当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要我一定要好好地学习。

四年级的第一次课就是蔡其民老师给我们上的。那天我们去得很早,几名同学抬的抬水,扫的扫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蔡其民老师佝偻着腰走进教室,走到黑板面前,从中山装的衣服荷包里掏出老花镜盒,再打开眼镜盒取出眼镜戴上,把眼镜盒放在离我的课桌仅在尺许的破败的讲桌上。然后拿起粉笔,调转身在干净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书”、“猪”两个大字。

一上四年级,便有幸得到普定县一中的老校长上课,我当然是听得最认真的。我的精力一点都没有分散,甚至是把小手都交叉着背到了后面。

蔡其民老师调转背来,眼球往上一抬,透过老眉心和眼镜架之间的空隙晃了我们一眼,瘪着嘴:“‘书’就是‘读书’,‘猪’就是‘喂猪’”。接下来便是反复地念叨:“读不了的书,喂不了猪。”

当然,对于一个只读过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时的“读书”大抵就是多认识几个字,认得个倒正,最好的效果是今后能象大队里有文化的社员一样能记公分、写点信什么的。“喂猪”对我来说就更不陌生了。我家天天都要喂猪的,喂的猪长大后就直接吆去公社上掉。每天放学后,我都要背着箩箩到地里去讨野猪草,回来后母亲或哥哥就会扫开一块地,在下面放一块木板垫着,然后用砍猪草的刀子把它砍细,再把砍细的猪草放到大猪食锅里去煮熟,然后再在上面加入全是包谷皮皮的所谓精粮煮一会。喂猪的时候就把煮好的凉到适合温度的猪食端来倒在猪槽里喂。我们喂猪,还会兼顾积肥的活计,会把吃食后的猪赶到集体的院坝里,让它在里面游,让它在里面拉猪粪,然后用带提手的竹撮箕把粪扒去倒了厕所里。

到底这读书和喂猪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这高大上的老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反复讲这两句话呢?总之,当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的,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弄明白的,只是生吞活剥地记下这句“读不了的书、喂不了的猪。”

我也不知道其他同学到底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是不是能听出其中的意思。反正这次课结束后,父亲给我在新堡大队联系了读书的地方,说那里学生多,老师水平高,能在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于是,我便没有再听到蔡其民老师讲课了。

多年后,我才大概弄懂了蔡其民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念叨的“读不了的书、喂不完的猪”的意思,那就是读书是日积月累的事,只有天天读书才会不断地增长知识,就象喂猪一样,人天天都在喂猪,猪天天都在长肉,但永远都不会有尽头的;读书就要象喂猪一样,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好的结果。我想,这意思对于一个只读过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些深奥了点、含蓄了点呢?是不是来直接些便容易让学生学习和接受了呢?

余国富

2020年12月12日

第一次的散文7: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文/詹奕潇

今天,我第一次参加鄂东晚报小记者部的活动,就是在德克士里做汉堡包。

我的同学都是报的下午的名,可是我粗心的妈妈竟然给我报成了上午。活动下午两点准时举行,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在两点的时候踏进了德克士的门。那时小记者们都在登记,我也排队去登记,当柠檬姐姐问起我的名字时,我告诉她我妈妈报错了,报成了上午,我原本以为柠檬姐姐不会让我参加,哪知柠檬姐姐竟然说:“我帮你改成下午,下次可不要再报错时间了哦!赶紧洗手去吧。”

洗好手后,我和同学们来到姐姐们事先准备好的餐桌前。姐姐们随后拿来了盘子,盘子里放着一双手套、一个帽子和一个口罩,我们全副武装上阵了。

我们准备工作做好后,德克士的彩虹姐姐给我们做了示范,教我们怎么来做汉堡包,之后薯条哥哥给我们发了做汉堡所需要的材料,有包汉堡的纸、两片面包皮、沙拉酱、生菜叶和鸡胸肉。首先我拿来一片面包皮,把有芝麻的那面放在纸上,然后在面包皮上均匀的涂上沙拉,再放上鸡胸肉和生菜叶,最后再拿来另一片面包皮放到上面,再用纸把它包好,就这样一个汉堡包就做好了。我看着我做好的汉堡包,觉得它太鼓了,就用手把它压压,可是压了还是不太好看。看着彩虹姐姐的汉堡,再看看我自己的,心想:为什么彩虹姐姐做得那么好看,我的却这么丑呢?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我那个难看的汉堡和一脸的沮丧回到家里,把它交给了妈妈。妈妈看着我说:“第一次做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只要你用心,我相信今后你不管做什么一定会做得更好。”听了妈妈的话,刚刚那难过的心立马就好了起来。

今天我很开心,虽然东西做得不够好,但是我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第一次的散文8:第一次登上舞台

文/王浩月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举办文艺汇演,我作为学校合唱队的成员,自然要表演节目。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我们是第一个节目——《歌曲大联唱》。来到学校新建的演播大厅,我从容不迫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期盼着精彩的演出。主持人致完开幕词,音乐响起,帷幕缓缓拉开,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灯光令人眼花缭乱,顿时我的心跳急剧加速,有些不知所措。耳边已经响起歌声,可我竟然忘记了歌词,慌乱中我不经意往台下一瞥,看到了老师鼓励的眼神和微笑。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重新跟着音乐的节拍,渐渐地我融入到大家的歌声中。我们的歌声时而高昂,时而柔美,时而悠扬,时而抒情,随着音乐的停止,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压轴节目是我们的舞蹈。这一次我胸有成竹,伴随着音乐,我婉转自如地旋转着,举手投足之间都是那么轻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着活力。我完全陶醉在音乐和舞蹈的海洋中,仿佛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学校的领导和家长代表纷纷走上舞台和我们合影留念,我不由得心花怒放。

第一次登上舞台表演节目是多么令人激动啊!这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自己,挑战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会成功。

第一次的散文9:第一次打扫房间

文/王婕

说起我的暑假趣事那还真不少,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打扫房间。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打扫房间,今天我想自己来打扫,于是,我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

哇!我的房间原来这么乱,瞧:床上,衣服们聚在一起开party;鞋子们横七竖八地在地板上睡觉;书本来很“内向”,但看到这情景也狂欢了起来;桌子上已经乱了套;纸巾、纸屑、零食袋都不回家(垃圾桶);嗬!原来垃圾桶已经满人了,香蕉皮小姐、透明袋大叔、搓成一团的白纸、坏了的包书皮……还是赶紧开工吧!

我先把垃圾们“移居”(回收站);然后把衣服们都送回家里(衣橱),让它们乖乖睡觉;接着把书本们都放回原位;把桌上收拾好……“啊!”原来是我被后面的扫把绊了一个跟头,我揉揉大腿,继续工作。

总算收拾好东西了,现在要开始清理桌面了。

首先,我拿来一块抹布,用水冲一冲,挤干,来擦桌子,可是,那些桌子上的污垢擦也擦不掉,它们好像在嘲笑我:“你来擦呀,你来呀,哈哈哈,擦不掉我吧?……”“哈!”我一怒之下怒吼一声,哇!颜色变淡了耶!我信心十足,像打了鸡血似的,擦擦擦……啊!污垢没有啦!我激动万分,一蹦三尺高,地上的灰尘都在抖动,对了!我还要扫地呢!

我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扫。啦啦啦……终于扫完了!

“嗯!”我往床上一扑,一股馨香涌入我的鼻子里,我睡着了,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第一次的散文10:乡村偶遇

文/王昆

赵庄水库

第一次遇见你,就让我流连忘返——迷人的赵庄水库。

你是大自然赐予赵庄这个原始村落最美的礼物。

你没有大湖的雄浑,但却不失湖的气度;你没有大湖的粗犷豪放,但却不失湖的灵性。你不与它们在宽广上一争高下,你有你的气度和天生的丽质。

你不像大湖那样招摇过市,你只是偏居一隅,在宁静与安详中,将自己修炼成深巷中的闺秀。

一只白鹭的翱翔,衬托出你的孤独与静谧,一对白鹭的比翼,衬托出你的温馨与浪漫,一群白鹭的到来,则衬托出你的壮观与美丽。

你是纯洁的,纯洁的连鸟儿们都不忍心将你打扰,它们只是静静地蹲在水边、树上或者芦苇丛中,深怕破坏了那一湖净水。就连那几排柳树也将枝条舒展成绿色的屏障,心甘情愿地立在水中为你守望。

有人说你没有博大的胸怀去拥抱一条山脉,然而,你却把一个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原始部落揽入怀中,那个部落就叫做——顺山集,你用生命的乳汁将她哺乳呵护,让史前文明闪烁着古韵今辉。

顺山集遗址

顺山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那里的故事广为传颂。

顺山集,对于我来说又是陌生的,因为它的具体方位到底在哪里,到底蕴含着什么,我却无从知晓。

我被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着,于是,心生一个念头,就是近距离地一睹你的容颜。

你不像皇宫贵族那样,生怕被世人忘记,总是用雄浑的高强和威武显赫的门庭作为特殊标记,让人记忆;你也不像王侯将相那样,声名显赫,威震一方。你淳朴、谦逊,从诞生的那天起,注定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青山绿水将你环绕,环绕成一个山岗,那高高的山岗上,郁郁葱葱,苍苍茫茫,你圈地而居,掘土为壕,在无垠的旷宇中独居一方。

你择水而居,采集、捕鱼、打猎、生火、耕种,自创一块领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生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伟大。你以柔弱的生命体在与大自然抗争中,创造了“天下第一壕”的辉煌和“中华第一灶”的美妙。

绿草青青,白雾茫茫,一群佳人,靠水而居,虽然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但我们愿意寻找你来时的方向。

第一次的散文11:大哥的京剧梦

文/徐祯霞

第一次庄重地听大哥唱京剧是在母亲的生日上。

母亲六十岁的生日那天,家里所有的人都回来了,说是给母亲庆寿,母亲苦了一辈子,让母亲好好乐呵乐呵。见大家这么有心,母亲也很高兴,做了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聚聚。

生日宴会上,二哥提议我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大哥是老大,第一个节目当然得从大哥开始。大哥自小就喜欢京剧,众人让大哥唱一段,大哥看了看母亲说:“妈不是最不喜欢我唱京剧了吗?”母亲讪讪地说:“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现在还说!”众人皆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让你唱一段,大家开心一下有何不可?”大哥推辞不过,便理了理嗓子,字正腔圆地唱起了《红灯记》中李玉和的片段。大哥的嗓音很好,浑厚高亢,干净明朗,且情感能够拿捏得好,一下子就将人带到了剧情里面,我们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在众人鼓励下,大哥越发唱得投入,突然间觉得我们家已经好久好久没有陷入这种情致与氛围里了。

因为族人中有一个堂叔会唱京剧,大哥自小便跟着迷上了京剧。那时,他的梦想是能招到什么剧团做一名京剧演员,可是他的这个梦一生都没有实现的机会。

由于我们家里人口众多,大哥只上到小学毕业便辍学了,因而他的梦想便离他越来越远,这个梦想便成了他一个终生的爱好,只在茶余饭后时,自己哼上几句,过过瘾,聊以自慰罢了。

因为农活的劳累,母亲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许多的病,经常头痛头晕。病中的母亲,最听不得吵闹的了,而我的大哥,偏偏就好这个,他学会了京剧,而且还学会了拉二胡,每天在干完农活的午后,就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凳上唱开了。为此,母亲和他大吵了一架,并且摔了他的二胡,自此大哥很少在家中唱京剧了,实在想唱了,便在无人的山坡上高吼几嗓子。为此,母亲很内疚,有一次谈家常时,她对大哥说:“你不要怪我,我知道你喜欢唱戏,但你们好人不知道病人的痛苦,我躺在床上晕得天旋地转,头痛得好像是要裂开了似的,你却一直在咿咿呀呀地唱,我当时真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哥说:“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提它干什么!”眼睛却望着远处的高山,透出一股淡淡的哀伤。

于是,大哥的京剧梦便成了一个遥远的梦,而且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梦。

现在,大哥的两个儿子成家之后,都在西安工作,大嫂也去了西安帮着儿子带孙子,家里就剩下了大哥一个人。土地被征收了,且被移民重新安置,好在有自己的庭院,有自己的天台和阳台,没事了,大哥就跑到屋顶的天台上晒晒太阳,唱唱京剧,或者一个人跑到后坡上去吊嗓子。当然,碰到闲时村里的人也会约他唱上几段,这也是大哥最为开心的时候。

因而,在我觉得大哥的京剧梦还是有意义的,记得于丹曾写过一篇文章《人生有梦不觉寒》,不管什么样的梦,也不管这个梦最终能不能实现。但是,只有人生有梦,生活就会温暖而充实,生命就不会寂寥无趣和枯燥,它就像是一堆美丽的肥皂泡,一直环绕在我们的周围,让我们心灵愉悦,让生命多彩。

虽然大哥的京剧梦,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但却因为这样一份梦想,让大哥平淡的生活有了许多的情趣,更让他晚年的时光有了精神寄托,有了追逐和快乐的内容,这于晚年的大哥来说,也算是一份难得的幸福。

第一次的散文12:第一次做志愿者

文/陆佳艳

上个星期五,我们大新中心小学小记者集合了起来,因为我们要举行一次志愿者活动。

我们学校有很多小志愿者,他们有的和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结对,帮助他们打饭、搬水;有的跟贫困学生“手拉手”,帮助他们越过一个个难关;有的成为了文化中心的图书“管理员”……小志愿者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很羡慕他们。要是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志愿者,那该多好呀!

志愿者征集开始了,我毫不犹豫地举了手,没有想到,我真的心想事成了,成为了今天活动的志愿者。陆老师分发“星仔”志愿者标志了。

戴好了志愿者标志,陆老师就给我们开会了。我们这次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是向大新镇的居民分发《安全防范指南》,并向他们宣传安全法制的小知识。

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活动目的地:大新镇永凝路,我们开始工作了。一开始,我觉得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讲话,但是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都能大方地介绍《安全防范指南》以后,我也开始“物色”我的目标。

路边走来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我迎面走上去,说:“老奶奶,您好。”老奶奶停了下来,我连忙将《安全防范指南》递给她。她接过我手里的《安全防范指南》,我向她介绍说:“老奶奶,今天是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我们把《安全防范指南》送给你,请你好好看一看,也可以请你的小孙孙读给你听哦。”老奶奶连连道谢。我红着脸说不用谢,低头看着志愿者标志,觉得上面的“小星仔”更亮了。

第一本《安全防范指南》发出去以后,我变得轻松起来,手里剩下的十多本一会儿就发光了。

第一次做小志愿者,我学到了许多安全法制知识,还学会了待人接物,收获可真大!

第一次的散文13:第一次做蛋糕

文/张龙宇

星期天我和弟弟来到地处胜利街的优壹朵蛋糕店,这里是鄂东晚报小记者部举办“DIY蛋糕”活动的地方。

只见优壹朵蛋糕店内桌椅摆放整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小转盘。在工作人员和柠檬姐姐的帮助下,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都穿上了白色的围裙和袖套,还戴上了白帽子,并可以领到一份小蛋挞和一杯摩豆咖啡。在边吃边玩中我们等来了我们的蛋糕大师们,他们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里托着做蛋糕用的材料,在雄壮的歌声中步入场地。

首先,蛋糕师教我们在做好的蛋糕胚上涂满白色的奶油,蛋糕师一手拿着刀一手转动转盘,不一会儿功夫奶油就服服帖帖的平平整整地涂在了蛋糕上了。原来这么容易啊,我也兴致勃勃地拿起刀挑起一大坨奶油,涂在蛋糕上,学着蛋糕师的样子可奶油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了,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越涂越难涂,最后还是在蛋糕师的帮助下我才完成这道工序。

第二步,蛋糕师教我们在蛋糕圆边上挤出蓝色的花边,只见蛋糕师手里捏着装有蓝色奶油的塑料袋,围着蛋糕圆边熟练地挤出了均匀的漂亮的花边。我感觉这道工序看起来也很简单,学着蛋糕师的样小心翼翼地挤出蓝色的奶油,可我挤出来的奶油只会堆在一起却不会成线成形。经多次尝试才初具雏形,虽然没有蛋糕师的漂亮,但我自我感觉也很好看的,呵呵。

第三步,蛋糕师就教我们用黑色的奶油画一张哆啦A梦的脸、眼睛和胡须,再用红色奶油画出嘴巴和鼻子。那奶油在蛋糕师手里就好像是画笔样,一会儿蛋糕上就出现了活泼可爱的哆啦A梦的样子。而我呢笨手笨脚的不是眼睛小了就是胡子歪了,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份蛋糕完成了,我要拿回去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亲爱的小朋友们,告诉你们做蛋糕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哦!

第一次的散文14:一群海南人在东北雪地上载歌载舞

文/蔡旭

是第一次见到雪的激动,引起了他们情不自禁的狂热?
是纯净洁白雪花的飞舞,触动了他们袒露自己的心愿?
这8名来自海南的大学生,在长春的校园里载歌载舞。
零下30多度的严寒啊,他们竟然赤裸上身欢呼雀跃,欢蹦活跳。
这股青春的火焰,在燃烧,在抗争,在挑战?
我知道唱的是
“调声”,一种流行在儋州的群体吟唱手舞足蹈的歌舞。
摆臂、扭腰、踢脚,动作整齐,舞不尽的是豪情。
小调、衬词、拖腔,优美动听,喊不完的是心声。
舞步踏着雪花飞旋,歌声伴着雪花飘荡。
围观的人群给雪地添上了花团锦簇。喝彩的热潮溶化了严冬的极寒。

——我是在微信的视频中看到他们的豪兴的。
我缩在南方几十年一遇的寒冷中,顿时也感染了一股暖意。
看到漫天的飞雪,似乎要覆盖本来的一切。
这群海南小伙子,却赤裸裸地,露出了他们的本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