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文章

请欣赏退休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退休文章1:藏在月饼里的父爱

文/管洪芬

父亲退休后闲不住,仍时常出门打一些短工,因为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寂寞,我偶尔地便会过去陪她聊聊天,有时候索性在那吃顿饭,然后一待就是一下午,只为了等到出门一天的父亲回来,可以和他说上几句话。

有一天,天渐夜色,在外打工的父亲终于回来了。原本我是心疼父亲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看父亲那疲倦的样子,我莫名的就生了气。父亲辛苦了一辈子,领着一份不错的退休工资,也该好好歇歇了,他的“闲不住”让我非常难以理解。

看着父亲,责备之语正要脱口而出,却见父亲憨厚地笑着,慢慢地从上衣的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塑料袋,再等他小心打开袋口,我才看清袋子里放的是一块月饼。看着我纳闷的样子,母亲解释说:你爸干活的那地,每到下午三时有点心发,两块小月饼就着白开水,填饱了肚子干活才带劲。不过,你爸他有心,老是自己舍不得吃,非要每天带一块回来,就想让我也尝尝。母亲的话蓦地让父亲着了急,父亲说:哪是舍不得吃?是吃不了,吃不下总不能浪费吧,干脆就带回来。

我一直清楚地知道,我的父亲虽然年过花甲,可依然能一口气吃下两碗大米饭,父亲常说,能吃饭才是身体好,才有力气干活。可就是这样大饭量的父亲,却吃不下小小的一块月饼?这可能吗?看着那块月饼,再想到以前,我一下子像是悟到了什么。

吃过晚饭,我在厨房里给母亲帮忙。母亲突然地便笑了,她说:你知道吗,你爸他就是那样一个人,哪怕一块月饼一粒糖果,他也会想着家里的人。他现在辛苦,也想要多攒点钱,就怕给你添负担加累赘……听着母亲的话,我蓦然间眼眶浸湿:感谢母亲,也感谢那块月饼,让我终于读懂了我的父亲,读懂了那藏在月饼里的浓厚的爱。

退休文章2:苦涩的咖啡

文/朱远惠

我退休后,到女儿处去管正读小学的孙女时,友人送我一瓶咖啡,她告诉我,这是她丈夫闲睱时和朋友常喝的一种很名贵的饮料,名为"咖啡".我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饮料,你留着自己喝吧。"她说:"不用客气,家里还有的。"

她告诉我,丈夫的朋友说,喝咖啡不能像喝茶那样大口地喝,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尝,才会觉得咖啡味虽苦涩,但过一段时间后,会有一种清香、回甜的味道,沁入心脾,给人带来浪漫和潇洒,让人感觉清新,舒爽。

我没有像她丈夫那样与三五知己坐在一起品味咖啡时那样的惬意和从容,而是独自一人端着一杯,喝上一小口后,便逼迫那苦涩的咖啡汁液,顺着食管慢慢下咽,静静地品味它,让那苦涩的味道慢慢沁入心脾,此时,我会感到那淡淡的清香和一丝丝回甜的味道萦绕心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潇洒和浪漫,但已慢慢地品味出,我的人生岁月和命运,就像一杯苦涩的咖啡。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我出生在北门菜园一个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的贫苦家庭里,之前,六岁的大哥生病,因无钱医治,死了,二姐、三姐一生下就夭折了。我是老四,父母把我当成宝贝疙瘩,精心呵护,直到二弟、三妹、小弟陆续来到这个家庭。当时父亲有胃病,偶尔也疼痛,因为家里穷,从来没有进过医院的大门。那时,父亲还年轻,能撑得住,后来年纪大了,胃病一发,就是前胸扯到后背,疼痛难忍,口吐酸水。不知是谁告诉父亲的偏方,用生石灰泡水喝,可以缓解疼痛,父亲一喝就是七八年。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还去石灰窑给父亲买过生石灰。那时,母亲织布,父亲拖着病体,在假期还带着我们为养护段、基建单位、砖瓦窑做零工,挣钱养家糊口。我和二弟也会邀约同学去离县城八公里外的煤窑挑煤给家里使用。

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里,父亲的胃病不仅没有得到治疗,还和我们一起吃糠咽菜,随着年龄的递增,病情越来越严重,长期拉黑便,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胃出血了。

在我十六岁那年的一天早上,父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我们,刚四十出头的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围在父亲身旁,千呼万唤。那凄惨的景象至今想起来,我心里还会难受。当时小弟只有四岁,我读高一,二弟读初二,三妹读小学二年级。

埋葬父亲的那天,天上飘着毛毛细雨,雨水和泪水顺着我的脸庞往下淌。在火神庙的半山腰上,当父亲的棺材慢慢地被黄土掩埋时,我泪眼模糊,这是我命运中的第一道坡坎。

安葬了父亲后,母亲把我们叫到她的身边,说你们的父亲死了,家里没有固定的收入,我实在无法供你们三个都读书了……听了母亲的话,很想读书的我心里特别难受,含着眼泪说:"娘,我是家中的老大,应该退学回家,帮助您照顾弟妹……"可二弟却说:"娘,姐的成绩比我好,让她读吧,我早就不想读书了……"就这样,当时只有我和三妹继续得以读书。可后来三妹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回家被母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她认为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回家还要受气,便赌气背着书包回家了。

弟妹们都陆续辍学,只有我这个当大姐的还在学校读书,心里一直很内疚。

我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被调到县广播站搞播音工作,当时站里人少事多,我虽然是搞播音工作,还兼会计、出纳、保管、机修的工作,每天忙得昏头转向。

七十年代初期,丈夫得了癫痫病,发病时,手足痉挛,十多分钟后才会慢慢缓解,刚开始时,吃药还可以控制病情,后来吃药也不起作用,只好去住院了。丈夫住院期间,我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我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为女儿煮好早餐,然后叫她起床洗漱。利用她吃早餐的时间,我给丈夫煮好面条,装在饭盒里,让女儿去上学时顺便送到医院去。有一次,女儿提着饭盒走到林业局附近时,被一条从小巷里跑出来的大黄狗吓着了,摔了一跤,饭盒里的面条洒了一地,女儿趁着大黄狗去吃面条的机会,捡起饭盒跑回家把情况告诉了我。我说没关系的,你快去读书吧。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特别难过,眼泪夺眶而出。下早班后,我又重新煮好,给丈夫送去。

丈夫生病期间,我曾两次送他到郑州医学院治疗,第二次他在那里住了半年。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他每天照样坚持上班。

1983年,女儿考上了医科大学,丈夫特别高兴。

1984年初,丈夫的喉咙发炎了,去医院看过后,吃点药就好了,可饭量渐渐减少,而且吞咽食物困难。到医院一检查,医师说估计是食道癌,建议到大医院去进一步诊断。听到这个消息,我泪如雨下,得了癌症,就是判了死刑啊!我从医院回来,把检查结果向丈夫的单位和家人如实地讲了,大家都觉得应该去贵阳医学院进一步诊断,丈夫的单位还借给我200元作路费。我把大家要送丈夫去贵阳医学院进一步诊断的决定告诉了他,他非常高兴,可他想了一下说:"我们还是去遵义医学院吧,因为女儿在那里读书,我也想去看看她们的学校,如果在贵阳医学院治疗,要通知女儿来,她一个人上路我不放心。"我说,好的,就按你说的办吧。随即办好一切手续。

1984年4月25日清晨,我们一行四人乘兴仁至贵阳的班车,后又转乘贵阳至遵义的火车,于26日凌晨一点过十九分赶到遵义火车站。大家在候车室休息时,我立即赶到遵医女生宿舍,把女儿叫起来,并把情况告诉了她。女儿很伤心,立即和我一起去火车站接她的父亲。

当我们走到离候车室还有10多米远时,丈夫摇摇晃晃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喊:"宇儿,宇儿,你来了……"

我们在火车站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第二天便到遵医附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经过医师几天的检查和会诊,确诊丈夫患的是食道癌,而且已到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再加上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已经没有手术的可能了。听到这个消息,女儿放声大哭!我们一行冷静下来商量后决定,一是不能把检查结果告诉丈夫,然后立即办理出院手续回家。

我们于4月29日凌晨3点20分乘车离开遵义,又转乘两次班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于当天下午两点过钟赶到兴仁车站。那时没有的士,好心的师傅待旅客下完车后,又开车送我们回家。当丈夫从车窗里看到从老家赶来的六弟、侄儿和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看望他时,非常激动,忘记了旅途的疲劳颠簸和疾病的折磨,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给大家递烟,还连声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了……"看到这一幕,我心如刀绞。

第二天,小弟和女儿也赶来了。女儿走到床前大声喊:"爸,爸!"他睁开疲惫的双眼说:"宇儿,你来了,很累吧?去休息。"一会儿他又说,你要好好读书啊,多学点知识。女儿说:"爸,你放心吧,我会努力的。"

丈夫已有一个星期水米未进了,到5月2号清晨,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头上还长了许多包块,他一会儿很吃力地睁开眼睛看着大家,一会儿又扭过头看着女儿,嘴唇动了几下,好像要说点什么,但又没有说出来,我们都知道,女儿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牵挂。到11点过5分,丈夫那颗顽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可眼睛一直闭不下来。这时,我的小弟和老家来的六弟凑在他耳边大声说:"大哥,你放心走吧,我们都会管好侄女,让她完成学业的……"可他的眼睛还是没有闭下来。丈夫带着遗憾走了,女儿放声大哭,我的泪水也喷涌而出。这是我在人生的又一次坎坷。

5月9号,安葬了丈夫,女儿回了学校,亲人们也陆续走了。我回到空落落的家里,感到特别的孤独和寂寞,仿佛做了一场久久的噩梦。从此,我与在校读书的女儿相依为命,在许多个难眠的夜晚,我独守书斋,在忧郁的孤灯下,一次次思考着命运的无奈,仿佛在我的童年和青壮年期间,一直都在咀嚼着一粒粒苦涩的黄连。我还未成年时,失去了父亲,中年又失去了丈夫,我一直很自卑、低调,再香的的咖啡也没给我带来惬意和从容,一想到这,我泪流满面。

以后每年的春节、清明、七月半,我都会为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准备大包的纸钱,带着女儿到亲人的坟上祭奠,燃烧纸钱,仿佛要把我们对亲人的哀思和感情,都寄托在那黄色的火焰上。那时,我的母亲还健在,这又让我感到扶老携幼的使命重如磐石。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拼命地努力工作,文学梦成为我精神世界的瑰宝,在许多个不眠之夜,我努力地翻资料,查字典,读啊,写啊,改啊,一篇稿件不知改了多少遍,在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年轻朋友的关怀和帮助下,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的稿件在省州县的报刊上变成了铅字,这对我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啊!更让我觉得生活的煎熬,岁月的磨难,就像漫长的寒冬,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耐心地熬下去,总会迎来春暖花开,不是吗?女儿从事近三十年的医务工作,去年已评得高级职称,孙女正在读研,今年就要毕业了。我想,丈夫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些情况,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仔细想来,我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何尝不是一杯苦涩的咖啡呢?我不同时期的人生旅途中那些苦涩的记忆,就像被迫下咽的咖啡,让我感到命运的沸水把我咖啡般的人生,冲得跌宕起伏,味道虽苦,但回味无穷!

退休文章3:那年学钓鱼

文/张旭波

这次单位退休办举行钓鱼比赛,我拿了个第二名,大家都夸奖我进步很快。这使我不由想起刚学钓鱼的情景。

那是三年前,我刚退休,一天到晚不知做什么好。对门的宋老师见此情景,便在一天中午,摁响了我家门铃,很认真地问:“你不是也退休了吗?”“退了。”“明天我们几个老头子去钓鱼,你也去吧。”“我不会呀。”“到了那儿你就学会了,没啥难的。”

架不住他的热情,我立马托他帮助采购“装备”。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切听从业内人士指挥,花了近百元购买了一套渔具。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骑车直奔目的地。我是第一次钓鱼,心里异常兴奋。鱼塘四周已坐满了垂钓者,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竿、钩、漂、线绑好,小心翼翼地挂上鱼饵,抛竿,然后两眼直直地盯着水面。恁长时间了,鱼咋还不上钩?看着旁边的宋老师,钓上的鱼一条接一条,我心急火燎、坐立不宁。

不行,我得再换个位置试试,不信鱼不上钩。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鱼的影子,怎么办?当我准备再次换位置时,宋老师开口了:“钓鱼要耐住性子,你得沉住气。”就在这时,鱼漂动了两下,“上钩了!”我高兴地喊道。不知谁说了声“快起竿!”,我才缓过神儿来,机械地将竿慢慢提起,只见一条小鲫鱼左摇右摆被带了上来。宋老师手脚麻利地帮我将鱼拿下,看着来回游动的“战利品”,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从此,钓鱼成了我的休闲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

退休文章4:我给老婆点个赞

文/周云海

我有时觉得退休的老婆有点俗,婆婆妈妈。

我们老友相聚浙江游回来,老友菲菲姐微信我说:“云海,你老婆芳娣人太好了。”呵呵。

老婆好在哪里?聪明能干,勤俭持家,这我知道。哦哦,身在俗世,我觉得她身上浸沾了一些俗气。老友的话,让我把老婆的好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过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老婆的善良和热心。

以前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房子里时,性格开朗的老婆就爱管闲事。退休后,她做了我们楼房的楼组长,一直义务为楼里居民做着没有酬劳、只有烦恼的婆婆妈妈事。百人百心,有时,居委会临时布置做的事,遇到楼里个别居民不配合的情况,也让她磨嘴烦心,但老婆还是乐观、豁达的努力做好。

现在,我们搬住进了环境优美的电梯房,一梯两户,邻里间的联系,甚至连照面都骤然减少了。但老婆还是怀着那一如既往的俗心。住进公寓房没有多久,她那自来熟的性格,就与楼里上上下下的邻居混得脸熟。

最近,老婆在家里迷上了自制面包。她的面包不光给家里人享用,还分送给楼里的邻居品尝。邻居赞她的面包做的“好吃”,老婆就自夸地告诉我制作成果。我说那是别人客气的说法,你不要笑的找不着北了。

不过,在我们的公寓楼里,老婆还真是一贴邻里相处的润滑剂。偶尔,我吃着邻居送来的杨梅等时新水果时,就会想起童年时我居住的地方,那隔壁阿姨或是伯伯端送过来的一碗香喷喷的馄饨或是一碗生日大肉面……我怀念这样温馨、飘香的邻里情。

愿今天更多宽敞、明亮的新式楼房里,都有这样充满善良和热心的俗气。

我给老婆的“俗”点个赞!

退休文章5:苦恼

文/飞翔

我退休几年在家,不喜欢干家务,但喜欢读书、写作,妻子常说我是个懒汉,我对她笑着说:“你一个人勤快就行了,两个人勤快,我们的家务事就少了。”

每天起床后,妻子喜欢上集买菜,我不能叫她不干这件事吧!上集回家,她喜欢拖地,把家里卫生做一遍,我不能叫她休息,我去干这件事吧!午餐、晚餐需要一人下厨房烧菜、做饭,我去代替她吗?菜地浇水、施肥一个人干就行了,我何必取代妻子的位置?3口人吃饭,1个人干家务,按说担子不重。妻子也不说什么,可是我写到自己很少干家务事,许多读者看不惯,觉得我这样当丈夫不地道,是偷懒的表现。

我的乐趣不在干家务方面,而在学习、写作、摄影等方面。妻子的事我不愿意做,我的事妻子帮不上忙,我俩分工不同,各得其乐。我的这生活不干扰别人,别人也不应该嫉妒我的生活。其实我也是一个大忙人,每天虽然没出门打工,没给家里干活,但全身投入我的工作:阅读、整理笔记、写作人生故事。奋斗了一辈子,现在才是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不行啊?

在家里我完全不干家务是不可能的,只是比妻子来说相对少得多。妻子不能干的家务基本上是我干的。如管理电器、清理书籍、烧开水倒杂水、用洗衣机洗衣服、晾晒衣服收拾衣服、每餐洗碗等。

好多退休的人把时间用于旅游、抹牌、下棋、坐茶馆、去舞厅等地方,我把时间用于读书、思考、摄影、写作这个地方,怎么不好呢?

中国有句歇后语:“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确实有的读者看人看事喜爱凭自己的主观,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每个人具有一定的个性,每个人的生活大体按个性安排生活内容。我万万没想到自己退休后,选择了读书、写作受到一部分人的白眼。他们可以肆意歪曲事实,丑化我的形象,玷污我的名声,我为何要坐视不理,当一个有罪的囚犯?

有些人眼里把坐过监狱的人看成有胆识、有智慧的人,可把憨厚老实、对国家忠诚的人说成没有用。真假不分、公私不讲、好坏一样、贫富平等的是非观好像把我搞糊涂了。

苦恼出自不合理,苦恼出自歪理邪说,苦恼来自网络侠客。现实里我发现人与人喜欢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但网络上喜欢彼此炫耀、互相殴斗。不上网交流、写作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虚拟的网络给我有喜悦,也有烦恼;有美景,也有丑陋。

法制社会,我们的言行都要符合法律规定,凡是与国法相抵触的言行应是错误的言行。法律没有说,退休人员不做家务是懒汉行为吗?法律没有规定,文章出现几个错别字、用词出现一处或两处不当问题是写作水平低的表现吗?有些人对我有意见,就搜肠刮肚攻击我搞写作,故意找茬搞得我不愉快。我发现和谐社会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呢!

如何赶走精神上的苦恼?我想一是多看日出;二是多看新闻;三是埋头读书;四是闻者足戒;五是勤奋写作。

我就不相信谈匠高过于写匠,说假话的比说真话的有市场,霸道的人比善良的人有朋友?

自信是前进的原动力。没有自信心的人休想干出一件对社会对人生有益的事。耕耘是丰收的基础,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收的季节。

退休文章6:细艺

文/网络

一个朋友对我说:退休后要有一点细艺,细艺二字,真是传神。

一种小小的兴趣,这就是细艺。退休后学点书法、打太极,拎部小相机在周围拍点有趣的照片,或者把丢了多年的二胡再拿出来练练,都是细艺。

有人从小就集邮,坚持几十年,退休后当然可以继续;有人收集蝴蝶标本也养成长久兴趣,那也值得保持下去。

细艺不需太多时间,也不要太费神,行之所欲行,止之所欲止,没有目的,没有野心,无关宏旨,有益身心。

做人不怕忙碌,只怕无聊。忙碌逼你好好安排时间,也能忙里偷闲;无聊时却不知如何是好,坐立不安。

明代袁中郎说:“每见无寄之人,终日忙忙,如有所失,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也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终日忙忙”当然是假象,就是好像有很多事做,但做的事都无趣,所以也不知自己在忙什么。更惨的是“无事而忧,对景不乐”,简直了无生趣了。

细艺可以填充你突然多出来的时间,不是什么正经事,做起来又可以很正经;虽然做起来很正经,却也不必抱着一种很正经的姿态去做。细艺的好处就是:它像是工作,又像是休闲,以工作的态度去休闲,又以休闲的方式去工作。

人一生都应该有细艺,不必等退休后。

退休文章7:岁月中的人情簿

文/杨军

母亲退休前是单位出纳,很会做细账,在家也爱记账,我家有许多大小账本。比如生活开支账、全年服装支出账,甚至春节做香肠时,肉多少斤,佐料多少钱,干了后划算多少钱一斤,都清楚记在小本上。连我们一起出门旅游,母亲都带着纸和笔,每天记账,说这样心里有底,不会乱开支。

步入中年,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了深切的体会。才发现送人情原来大有讲究,很多家庭有本人情簿,收礼多少、送出多少记得很清楚,还人情时相对有个参照数。想起来我家竟然没有一本人情簿。

我们问母亲为啥不记人情账,她说,我们家这些年没做过什么大事,不用记收礼,我们送人家的礼,一点心意,不要指望人家还,不必记,该糊涂的地方要糊涂。

细想起来,母亲一辈子人缘极好,亲朋好友、邻居熟人,只要有了事情,母亲知道了,总会随礼,而且送得都比别人重。父母的收入不高,子女中也没有经商或当官的,母亲送礼却不吝啬,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送。她不看人家的地位,也不管人家对她是否有用,只关心是否有情谊。

有位阿姨对母亲说,白事看后人,红事看上人,这是送礼的常规。母亲却说,人情往来,一个情字,尽一份心,别那么势利和计较。逢到送人情时,母亲总能说出些道道,那些理由,是她从岁月烟尘中打捞出来的珍宝,让我们不得不赞同。

一位老工友去世,她家没在单位宿舍住,孩子们也不认识。很多同事不去了,母亲却要去灵堂悼念,说这位老女工手巧,给很多同事都打过毛衣,也曾帮母亲打过一件菱形花的毛衣,这份情她不能忘。

一位老科长病重,大家都送一百,母亲非要送两百。她说,那年她回老家,带了很多东西,这位科长帮她背到河边,并送上船。几十年了,她都记得很清楚。一位比她年轻的同事接儿媳,已调出单位了,她说还是要送。因为当年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他帮我们家买过缝纫机。

喜欢送人情,按理说母亲是个爱热闹的人。不少同事来问过母亲,做不做七十大寿,意思是想还人情,也真心祝愿母亲长寿。母亲却婉言谢绝,说我们家不喜欢做事。她的每一个生日,都是我们子女在一起吃顿饭,从没请过别人,连近亲都不请。

去年春节到乡下舅舅家,在正月的阳光下聊起外婆,舅舅从里屋翻出本塑料封面笔记本,纸张都发黄了,是二十多年前外婆去世的人情记录。舅舅说,母亲单位有同事送了的,当时凑一二元钱买祭账。母亲说她记得,有二十多个同事,便把他们的名字念出来,我拿过本子查对,那褪色的钢笔字,记着的名字和母亲念的,真是一个不差。

原来,母亲心里有一本无形的人情薄,只记收入,不记支出,笔笔都那么亲晰,历经岁月的风雨,仍然历历在目。

退休文章8:亲家的退休生活

文/张学斌

亲家老两口退休后,一时生活有点不适应,觉得时间多了许多。老两口便合计着,趁自己身体还硬朗,把多年攒下来的积蓄,在老家乡下盖起明二暗四的两层楼房。他们考虑:老屋基有前后空着的场地,整修后,屋前有院,房后有园。院前种些花草,园后种些蔬菜瓜果,退休生活就在这里度过,那该多快活自在啊!

老两口的计划实现了。前院有鲜花盛开,后园有硕果累累。瓜果蔬菜自己吃不完,他们商量着将丰收的喜悦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老家离黄州四十多华里,骑摩托车往返还需一个多小时,可是农作物一时成熟了,他们不得不每天往返一次。后来,他们俩分季节往返居住,农忙时到乡下居住,开始劳作,农闲时到城里享受一下清静生活,有时错开住一小段时间,方便劳作耕种,给蔬菜瓜果施肥,浇水锄草。他们这般安排,还是挺辛苦的。儿子、儿媳、孙女眼看着老两口如此辛苦,心里难受极了,便劝他们:你们何必这么辛苦,在城里过舒适生活不好吗?你们看,城里许多老人到老年活动中心看看报,打打球,跳跳舞,多有趣呀!老两口微笑着对儿孙们说:你们不知道吧,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根据各自爱好选择,一样有乐趣。我们虽然辛苦一点,可心里很舒坦:既锻炼了身体,又喜得劳动成果,还可以将丰收的果实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这样一举三得的事儿,多么划算啊!

说真的,我特别羡慕他们老两口,退休后生活得这么滋润,真是喜在眉头,笑在心头。我不禁为他们高兴而祝福:劳动光荣!

我们家吃了他们送来的许多东西。如:白萝卜、小白菜、豆类、南瓜、红薯、花生,还有又长又壮的甘蔗。还别说,亲家种的萝卜又白又胖,可好吃呢,这可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每逢丰收季节,各种农作物成熟了,老两口便让儿子儿媳每周末开自家小车去乡下一趟,将丰收的果实运回黄州,分给亲戚朋友们。儿孙们好奇地问,你们这么忙碌为什么呀?他们自信地回答:自个高兴,不如大家高兴。让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我们亲手劳动所获的果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快乐。每当这时,我们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园子里的蔬菜瓜果一茬接一茬地开花、挂果成长,无限的喜悦给老两口脸上增添了无尽的笑容,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别人,自己就会开心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亲家老两口的退休生活充满了阳光,丰富多彩,幸福快乐。

退休文章9:在劳动中美丽 在奋斗中精彩

文/程晓兰

老妈退休后,成了一位“无业游民”。每天她心神不定,坐卧不宁,出来进去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如同霜打的茄子。看着母亲萎靡不振的样子,我给母亲买了一大束馨香四溢的鲜花,想让美艳的鲜花带给她一份好心情。

只是,鲜花的保鲜期很短,没几天便“花容失色”,干枯萎谢,好似母亲当下的状态,于是我立刻把它们扔到了楼下。几天后,客厅茶几上多出一个浅蓝色玻璃花瓶,里边几枝玫瑰、满天星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非常漂亮,居室也一下子光鲜亮丽了许多。看我疑惑纳闷的样子,母亲说不认识了吧,你仔细看看,这不是你扔掉的花束吗?想不到吧,老妈我稍做处理,它华丽转身,变成漂亮的干花了!母亲得意洋洋的,满面荣光,眼睛里燃起了久违的奕奕神采!

老妈还有这手艺呢,真是心灵手巧的大能人!得到全家人的夸奖,母亲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家里常常会出其不意多出几束干花,有时是花店丢弃的玫瑰、康乃馨、雏菊,有时是母亲从野外采回的鸢尾、含羞草、芦苇、菖蒲等。根据花色、花型的不同,母亲给它们配置了颜色、形状各异的花瓶,分别摆放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造型别致、清新淡雅、幽香暗吐的干花,不仅使我们心旷神怡,更得到了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的夸赞。渐渐地,母亲的干花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母亲成了区里小有名气的“干花女神”,人也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了。

然而不久,母亲却“金盆洗手”不做干花了。有时她一天钻在自己的屋子里不露面,有时一大早出门很晚才回来,回到家又一头扎进屋子里,神神秘秘的。我有些担心,生怕母亲犯了“老毛病”。半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母亲在饭桌上骄傲地宣布:她与鲜花店老板娘合作,开了一家销售干花的网店!原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鲜花店老板娘看到了干花的销售前景,便找到母亲,希望与她合作。听说要开店,母亲特意下载了相关视频,系统地研习了干花的制作:从花草的采集、烘干、搭配、插裱等。通过学习,母亲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瓶插的基础上开发了更多的干花制作方法,如装画框、做香囊、插瓦罐、放纸盒,甚至废弃的锅碗瓢盆经过母亲的巧手打扮,也变身温暖别致、富于韵味的艺术品。因为干花种类繁多、样式新颖、温馨俏皮,价格又合理,所以网店生意十分火爆。

沉浸在干花设计制作中的母亲,既要收集花花草草,还要寻觅插花容器,每天风风火火,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又忙又累,她却充实又快乐,仿佛她的干花作品,生机焕发,活力四射,美丽优雅!

我的老妈,用她的亲身经历真切地告诉我,奋斗的人生更快乐,奋斗的人生最幸福!

退休文章10:珍惜当下,活在今朝

文/刘小明

退休之后,结识了不少县市级干部及厂矿企业的领导,其中有的满面春风,有的却郁郁不乐。

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好当下方为优。可有些曾经的局长呀,老总呀,总忘不掉或总怀念自己曾经的辉煌,总记着自己丢掉的官衔,眼下没人前呼后拥,没人请示报告,没人开车接送,没人张局王局李局、张总王总李总呼叫。有的人开始称兄道弟,有的人直呼老张老王老李,像霜打的叶子,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自我开始消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难得无官一身轻,尽享人间好时节。有的人却看得开想得通,心宽如海,无官身轻,终于可以潇洒走一回了,忘却曾经,珍惜当下,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辉煌一刻谁都有,不拿一刻当永久,抬头望,桃花依然红,柳丝依然绿;低头看,青草又发芽,水流还向东,景还是原来的景,何必心如冰火而不同。人老退休了,古往今来之常情,何必要一直沉恋在过往之中?

有个姓杨的公司老总,退休之后,与公司同时退休的11个老中干和老员工轮流买单,相约只要还活着,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酒店相聚,大家在一块吃点喝点,叙叙旧谈谈心,有时还起起哄,唱唱歌,哼哼戏,心花怒放。

有个姓黄的公司老总,退休后在老家办了一个私家小工厂,乡乡邻邻招了20几个工人,产品很热销,人老心不老,忙中有财,忙中有乐。

有个姓王的局长,退休后在市里组织了30个爱转爱玩爱旅游的退休人员,有男有女,每个月或随团或租赁大巴出游一次,现已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还几次到国外旅游,听说亚洲欧洲的几个邻国都去过了,他们马上准备到非洲旅游,既开阔了视野,又娱乐了心情,不亦乐乎,

有个姓曹的局长退休后,加入了社区老年广场舞队,并自己掏钱为大家更换了一套新的高级音响设备,还在市公园协商长期租赁了一块景美空气好的场地,清早一次,晚上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他放下架子跟着大家跳得浑身冒汗,来兴又来劲,神情舒畅。

还有个姓刘的公司副总,退休后,开始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再到自己和老伴,写了一部家史。两年搜集整理材料,现已初稿完成,正与市内一位资深作家坐在一起修改稿子,准备联系出版社自费出书,留给子孙后代传看。他心旷神怡,太有品味了。

以上他们都是我熟识的朋友,都有曾经的辉煌,退休后都不计曾经,珍惜当下,娱乐当下,我一直在为他们点赞。

我本人也同样,当过工人,干过教师,任过公司办公室主任,任过校长,曾经也车来车往。后来创办的“快乐作文学校”,名扬全国,定员招生,一座难求,各种全国性的大荣誉过百,也曾耀武扬威过一阵子。现在退休了,我彻底丢掉了过往,从零开始,每天坐在书桌前读书写作,每年都有几十篇作品刊发,快乐之极。

树靠人修,人靠自修,如果一个人老是颓废,那他一定会报废。我觉得,退休就退休了,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做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吃喝,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退休文章11:人生的哲理

文/小不点儿

有些人说我傻,都退休了,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儿孙买学区房,自己却仍然蜗居在老破旧的小区里,而她存款数百万,住着高档小区,养尊处优,遛着小狗,甚至把狗叫儿子,带着它到处跑,人不吃可以,狗不吃不行,人丢了无所谓,狗丢了登广告,情愿花巨款也要找回,人的命不如狗的命值钱,真是你我生活两重天;有些人说我傻,家里还用着几十年前的老电视、老家具。老电视像一座小山一样在那里堆着,怪占地方的;老家具陈旧的左摇右晃,油漆掉的斑驳难看,而她搬家,全部扔掉,全部换新,液晶电视换了一面又一面,越换越大,恨不得住进金銮殿,灯火辉煌,光彩照人;有些人说我傻,两口子每人拿着七、八千的退休金,一件衣裳穿了几十年还舍不得丢弃,一年四季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不是黑就是蓝,一点鲜亮气儿都没有,你看她,花枝招展,招蜂弄蝶,扭着腰肢,愰着臀部,开着下摆,袒胸露臂,绷着牛仔,挺着乳峰,翘着臀部,俨然一个摩登女郎;有些人说我傻,他们的房子越住越大,到我这里看后,虽然嘴上不便说,但在心里早把奚落、寒酸、破落……这些词全用在我的头上;有些人说我傻,他们一日三餐美味佳肴,锦衣靓装,背名包戴金链,而我还是几十年的生活标准和状态,心里嘀咕我就是一个老农民一样,穿衣随便凑和,衣裳穿的像腌菜坛子里揉过的一样,皱皱巴巴 。…… 如此云云,在这些人看来,我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不知道享受,不会享受生活,好像活着就是为了儿孙活着,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着,他们在心里根本就瞧不起你,把你当贫困户一个,也别指望他会扶贫你。穷就是你的代名词和标签,富有的标签根本就不会贴到你的门上去。逢年过节根本就不会到你那里去,在他们心里,你就不是和他们是在一个档次上的人。他们的钱包鼓鼓的,你的钱包从来就没有鼓起来过,总是瘪瘪的;他们住的宽敞明亮,你住的窝囊憋屈;你的理念不如他们先进,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享受着,你就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落伍者。

分析这些人的心理,大多都是怀着妒忌和奚落的心态在看人。你比他过的好,他妒忌你,你不如他,他看不起你,甚至是在一旁奚落取笑你。和这些人交往,看他说话的那神态,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你向他借钱,他根本不愿意借给你,心理思忖着,你还的起吗?在心里掂量半天,或者就是客观原因一大堆,推三阻四,甚至是一母的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别把亲情看的太重,兄弟姐妹情在这里都经不起金钱的考验。世态炎凉,亲情纸薄才是人情世故的真实,且早已无数次的证实这是作为人的一个劣根,目前无法改变。如果你不信,你借他20万急用救命,一但两年还没有还他,你看他的态度会怎么样,平时说话的语气都会变样,心理埋着极大的不满,眼神也一改以前那种温情,冷冰了许多,平时不愿意搭理你,甚至把你视为一个瘟神,遇事躲着你,或者找各种理由催你还钱。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一个无赖,当初借钱给你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或破财。他现在盘算的是本金和利息的多少哩。

持这种心态的人,我看当今在社会上。甚至在家庭里还不少,他们的价值体现完全以金钱利益为标准,你住的房子怎么样;你穿的怎么样;你吃的怎么样;甚至是你的老公、老婆怎么样也都是他们攀比对照的参照物;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成了他们闲谈炫耀的资本,一但你不如他们,自卑的是你,尊贵的是她。

其实,在当今社会的主流里,还有一些人秉持着另外一种理念,看的超脱,想的不多,吃的简单,住的蜗居,穿的朴素,活的自在。人生在世,贫穷也好,富有也好,高贵也好,低溅也罢,在生命的终极目标上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忙来忙去,都是一场空。人生本来一场空,千秋功业无非梦,一觉醒来大话中。别让自己心太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不要张扬,不要炫富。你和其他人相比、攀比,都是在累自己,你的富有不一定你高贵,我的贫穷也不一定低下;你跑过千山万水,并不代表你见识的长短。人生的路,不要去攀比,只能各自去体验,更不能去兜售和贩卖,我走的路我穿的鞋合适就好,合脚就行。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样,千篇一律的坦途是没有的。好与坏都是人为的认知。在这条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形形色色的鬼,你都要面对。你可能富有,但别高兴的忘乎所以,说不定你的享受并不代表贫穷享受阳光的对等;你省吃俭用换来的豪宅霸气,人家蜗居陋室多年,并不代表你身份和我有一点差异。醒来都是一片蓝天,均是艳阳高照,站立不足一平米,躺下也就是两平方;你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学霸,光宗耀祖,说不定人家的孩子撑起了半壁江山。现实和未来无法预测,生命和死亡无法估计,但都要去到那个未来的地方,我们的归宿都是一样的,都是正走在人生漫长的大道上,你有你的风景,我有我的阳光。在这个大道上,走在其中,不要环顾四周,相互比较,自寻烦恼,到头来,人间荒冢一把土,有什么可比的呢?至于下一个轮回,你是无法左右的了得,甚至是无法看到的,想的太多,身心疲惫,最后走的东倒西歪,成了一个思想的负重者,何必呢?

再说,从内容到本质,你看到的只是现象,其本质不是你认为的那样。你把自己比作大海,人家未必是江河一条;你是一座高山,人家那座并不比矮几分;喜马拉雅高耸入云,但上面都是蓝天一片;我站在这山看那山高,并不代表你比我高,只是我的视觉角度不同,近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犹小儿看日,早晨大,中天小,其实大小没有一点变化,只是你的视觉角度和时间有了差异,才有了大小多少的误判。

再者,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你是无法用贫穷和富有来比较的。一个拾荒的老人捐款几十万。成了一个精神境界最富有、最高尚的贫穷者。马未都堪称私人收藏界的“首富”。称他的那些文物并不是他的所有物,只是他花钱买来代为保管而已。以后要全部捐出去,子女也继承不了。视金钱如粪土,会成为一个最富有的贫穷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连上北京领奖的路费都没有,42岁离世,流下了人类不朽的巨著,你难道说他的一生贫穷吗?人之所以活着累,就是想的要的太多了。攀比的太多了,追求的太多了,尤其是金钱财富。人间没有挣完的钱,人间没有享尽的富。人间只有尽享的富,人间只有够花的钱。把标准放低一点,生活不在于复杂,而在于简单;放下你那所谓的面子。房子,钞票,地位,再好,再多,再高,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一场空。只有过好每一天平淡的长久时光,平平安安,朝醒夕睡,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西太后一顿饭几百道菜和你的粗茶淡饭都是为了生命的生存所需,你排的大便和她排的大便没有任何的区别。在生命的长河里,只有你占有时光的长短,才是丈量你贫穷与富有的一个尺度。

2022年6月4日星期六

退休文章12:小小的一方田

文/李小朵

爷爷退休已有多年了,平日里最爱侍弄一些花花草草。家中的文竹、君子兰、幸福树,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一些花都是他的宝贝,楼顶上那一盆盆用花盆栽种的青菜、韭菜也无一不受到优厚的待遇。可是 “老来宝”的爷爷仿佛还是觉得不过瘾,便自作主张带着他的宝贝花种子、菜种子跑到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开了一块田地,竟然做起了秦岭隐士。

爷爷的这块田不大,也就六七张课桌拼起来的大小,四周是一片纤细茂密的竹林,竹林下方涓涓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爷爷的田和那片竹林便像块绿布一样挂在小溪的岸坡上,从爷爷居住的小屋窗口望去,一眼便能望见这块葱绿的田。

去年夏天,我闲来无事,便央求父母将我送到这小山村,和爷爷一起做起了隐士。

虽说是共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在一旁忙碌地除草耕地,我在一旁的大青石上悠闲地捧本书看。听鸟儿高声鸣叫,听竹子沙沙细语,四面竹林环合,闻得佩环相击的水声,吹着徐徐凉爽的微风,倒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意境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小潭变成了小田,少了几分凄然多了几分悠然罢了。

在那一段做隐士的日子里,竹林环合中的那一方小小的田,仿佛就是我的世外桃源,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繁琐,有的只是自然给予我的一份安静和简单。不必挤破头地去理解分析自然的真谛,只要安静地栖息在大自然温暖怀抱便好,一如孩童睡在母亲的怀抱中那样。

美好总是消逝得有些快,回归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我竟愈发想念那方寸田园。小小的一片田的影子在我心中愈发清晰,那种幽清在我心中久久地不愿散去,它呼唤着我,吸引着我。当我们学习课文——陶潜的《饮酒》时,我又一次找回了那种感觉。是啊,“心远地自偏”,原来真正的心静如止水,是将心放远,在心中置那一片心田,不必在相框中,不必在回忆里,只要在心田上,便了然。

在我心中的那小小的一方田,竹树环合,田边有条溪,溪边有块大青石,我便坐在那大青石上悠闲地看着书。

那小小的一方田不仅在山野中,更在我心中。

退休文章13:故地重游

文/刘高潮

退休后,应宕昌县和市旅游局的邀请,于鸡年隆冬参加了官鹅沟首届冰雪旅游节。

整个官鹅沟大景区内白雪皑皑,冰柱倒挂,茫茫林海银装素裹,各种冰雕精美纷呈,让人完全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尽情享受冬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然而,过去的宕昌却是一个落后、贫困的地方,官鹅沟更是一个封闭、荒凉又无人知晓的林区,境内人烟稀少,村民生活非常艰苦。三十多年前我调任宕昌副县长,在宕昌工作七年,比较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这里的山水和百姓有着较深的感情,所以这次县上举办节会,我就欣然前来凑热闹。

调离宕昌已经二十六年,光阴似箭,一晃我也退休了。这次故地重游,深感宕昌这些年发展变化突飞猛进,成果斐然!原先的寒冷已不明显,落后的迹象已难寻找,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一批又一批亮丽的新农村已经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一座山水园林式的美丽县城展现在游人眼前。

记得我第一次进官鹅沟是在1986年秋天。据反映,沟里深山老林处有人种罂粟。当时正值全省政法战线开展“禁毒”活动,接到举报线索,便组织公安干警进林搜山。那时路不好走,车只能开到官鹅沟林区沟口处,沟里面全是茂密的天然林,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崎岖小道。我们一行七人沿着这条小道,徒步近二十华里,终于赶到一处荒无人烟的草滩,看到了种植的罂粟。经丈量大约两亩,是一户独居的藏民种植的。按当时的办案标准,种植一亩以上就可以拘审法办。可查看了这户人家的情况后发现,这家人特别贫困,家里就一个失去老伴年过半百的老头和一个已成年的痴傻儿子相依为命。再经询问,罂粟是岷县贩卖大烟的贩子指使这老头种的。权衡利弊,只好将种植的罂粟全部铲除,老头让乡村两级监管并从轻处罚。这次搜山,让我感受到这深山沟里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感受到藏区村民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那时还没有旅游产业的提法,如何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稍稍宽裕的日子,成为让人揪心的事。

第二年秋季,全县上下全力落实当时地委、行署提出的扶贫开发“四个一”新思路,正好县委安排人大的老主任和我联系官鹅沟藏族乡,鹿仁村又是全乡的点,我们那时吃住都在村上,在经济林建设和药材种植上培育了两个点,成效明显。1988年全区扶贫现场会在宕昌召开,会后组织与会人员进沟参观了鹿仁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点。随后,官鹅小学也建成开课,道路也加宽改善。通过这次现场会,有效推进了宕昌的扶贫开发工作,官鹅沟随之也有了知名度。

后来我调其他县工作,时隔七年,于1999年秋季又去宕昌参加全区城市建设现场会,当时主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下那么大的决心重新规划,建设新城。拆迁改造现场热火朝天,旧城坝新楼房已拔地而起。县城的改建拆迁难度、筹资难度、打造气魄前所未有,让参加现场会的地县领导感到非常震撼!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到半年,拆迁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布局合理、山水环绕、园林错落的新县城出现在世人眼前。这次宕昌县城拓宽改造,不仅奠定了宕昌现有的城市格局,提高了山城的建设品位,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县区的城建思路,加快了全区城建的步伐,具有示范带动的巨大作用。

新世纪的第二年,我刚调到市林业局,县上的主要领导就明确提出旅游兴县的思路,打算在绿色开发、红色开发、古色开发上大做旅游产业的文章,计划先与岷江林业总场合作开发官鹅沟绿色景区。我非常赞成这个思路,就主动到下属的岷江总场做工作,让在保护好天然林的同时转变思路配合县上搞好林区景区的开发工作。县委书记和县长已对绿色产业的开发胸有成竹,邀请外地专家对开发区域进行了考察论证,提出了更新颖、更宏伟的设想和打算,让我大为钦佩。合作开发的事宜确定后,县上立马动工实施。为了解决经费,县长亲自召集相关单位的领导,统筹从各单位的专项款中挤资金搞开发,将来各计其功。其筹资力度、开发进度超出常规,书记、县长几乎三五天就进一次沟,现场亲自协调解决筹资和工程难题,查看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不到一年,官鹅沟的大小湖泊和道路改造工程、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开始接待游客。随后,县上和林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伸景区开发,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接着,县上改革合作开发体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走出去举办宣传推介会,响亮地打出“红色哈达铺,神奇官鹅沟”的牌子。再后来,随着县上争取扩建“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项目的实施和古色羌藏宕昌国遗址的打造,三色旅游产业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原任宕昌县委书记黄华明离开宕昌时,曾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十分动情地说:“如果说我在宕昌有情人的话,那神奇秀美的官鹅沟就是我的情人!”

转眼又过了十多年,宕昌历届领导坚持真抓实干,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富民强县作出了巨大贡献。扶贫开发在全省又创经验,累结硕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更有特色;旅游景区不断升级,更具魅力;文化产业后来居上,异彩纷呈。

通过两天的观光,我感到昔日的宕昌和官鹅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神奇秀美的官鹅沟更加迷人!

再见了,宕昌!再见了,官鹅沟!下次节会,我还会再来!

退休文章14:替人圆梦的老爸

文/刘维芳

老爸退休赋闲在家,光买些闲书来看。手头的三本书:《民间百事通》、《民历》、《万事不求人》,上面都载有“周公说梦”,三篇字字一样,字字相同。于是老爷子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一样,反复吟诵,有些段落,倒背如流,感觉有些心得,总想着找个人练练手,看看这些时日以来的成绩如何。于是,见人就问梦,家里人不胜其烦,不相信老爷子这看了几天闲书就有了这本事,于是老爷子就想在外面扬个名,立个万给我们瞧瞧。

碰巧隔壁有个老张,他有一个儿子小时候因为家里没钱送了人,人老了,越来越思念亲人,老爷子有时候总喜欢陪他聊上一聊。他见老爷子最近爱解梦,就说:“我昨天做了个梦,你能帮我解解吗?”“当然!”这么好的机会,老爷子求之不得。“我梦到有人在我家门口写了好大一个‘暗’字,贴的满墙都是。”老爷子其实也不会解字,但见他期待的眼神,就说:“这是好事啊,‘暗’字拆开来,就是日内有音呢,一定是你儿子要回来了!”老张摇摇头不信。可过了不久,他的儿子还真的找到了!一时间,老爷子解梦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于是,替人圆梦成了老爷子日常生活内容之一,也成了老爷子吹牛的资本。一些老头儿、老婆子慕名而来,老爷子还乐此不疲,往往说得他们不住点头称是,都说他文墨通达,学问高深。老爷子也沾沾自喜,怡然自得,以为是神仙附体了。

忽一日,六岁的孙子对老爷子说:“爷爷,我告诉您呀,这些时我老做梦,您能不能帮我解解呀?”老爷子说:“好啊!你说吧。”于是,就有下面一段爷孙对话——“有一天我梦见肚子饿得痛。”“那是你晚上吃得太饱”“是呀,那天晚上我吃了两碗饭,一个荷包蛋,还喝了半碗汤。另有一天,我梦见我坐在大便池上,浑身是巴巴。”“好哇,我孙子要发财了!”“什么叫发财呀?”“这个嘛,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大前天我还梦见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都飞了起来,满屋子乱撞。”“这个嘛,书上没有说,写解梦书的人还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呢。”“前天我梦见隔壁的小阿姨变成了老太婆。”“那是她快要出嫁了。”“什么叫出嫁?”“就是她要到她男朋友那里去了。”“啊,我知道了,不过,昨天我梦见奶奶当了新娘,坐进了花轿。”“……”老爷子语塞,连忙摆摆手,“不说了,小孩子家哪有这些怪梦的。”孙子瞪着一双大眼,不知错在哪里。

爷孙俩对话,不欢而散。

退休文章15:母亲的退休生活

文/张炎

母亲退休后,从农村伯父家“匀”来了一亩地,种起了蔬菜瓜果。每天早上,她会带着锄具、喷壶,去那“一亩三分地”忙活。在母亲的拾掇下,杂草地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瓜田菜地。葱韭大蒜、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种类繁多,长势都很喜人。

我一度反对母亲去种地,劝她有时间还不如去老年活动中心看看报、打打球、跳跳舞。母亲说,在农村空气新鲜,种地又能锻炼身体。瓜果蔬菜长大成熟,不但可以自己吃,而且可以送人,一举多得的事情。

在母亲的劳动下,家里有了吃不完的蔬菜瓜果。趁着蔬菜瓜果新鲜,母亲会给小区里的邻居、她的老姐妹送去。凡是吃过母亲种的蔬菜的人都会觉得好吃。有人甚至愿意掏钱买母亲种的蔬菜。母亲很大方,说什么钱不钱的,你们觉得好吃,等我采摘下来,给你们送去。

在母亲眼里,别人要吃她的菜,是对她最好的褒奖,况且送菜出去的都是老相识、老朋友。每个星期,母亲都会把新鲜的蔬菜瓜果采摘下来,然后一家一户送过去。

妻子问母亲,这么忙活为了什么。母亲笑着说,自己又吃不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大家一起品尝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让每一个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即使自己没有留下多少,心里还是快乐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快乐。

地里的蔬菜瓜果少了,来家里串门的人多了;母亲去老年活动中心的时间少了,但是她脸上的笑容多了。把美好的东西给予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笑容和赞美;把自己的快乐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会加倍。母亲懂得分享,所以她的退休生活是彩色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