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散文

请欣赏最美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最美散文1:最美四月天

文/罗必鸿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咏春天的诗文数不胜数,一定是因为一年四季春天最美吧。春季大致是二至五月,二月,春寒料峭;三月,乍暖还寒;五月,已是芳菲褪尽,“落花流水春去也”。如此看来,一年之中最美的还是四月天。

四月的阳光,不像夏日那样火辣,不像秋天那样高远,也不像冬季那样苍白。四月的阳光是明媚的、温暖的。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薄雾渐渐散去,炊烟袅袅的农舍,郁郁葱葱的树林,翠绿的麦田,金黄的菜地,都变得鲜亮起来。“日出红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就连单调的、静静的大江河流,也显得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沾花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四月的风,柔和而有力量。和煦的风儿轻拂在脸上,令人心旷神怡。春风所到之处,田也绿了,山也青了。

四月的雨,像银针,像细丝,舒缓地飘飘洒洒。久盼甘露的大地立刻就滋润起来,田里的庄稼,路边的小草,伸展开身子,鼓足了劲儿往上窜。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春雨过后,农民也忙了起来,犁田、育秧,播下一年的希望。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春雨,无论是听,还是看,都是美妙无比,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在苏轼看来,雨天的山色和晴天的湖光都是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月的颜色是绿的,漫步在江南原野的任何一条大道上,你看吧,路旁、田头,小草已不是刚钻出地表“遥看草色近却无”的样子,而是茂密地像一块块望不到边的绿色的毯子。大路两旁白杨树的叶子,也不再是鹅黄色的嫩芽,而是青翠欲滴地舒展开来,在阳光下熠熠地闪烁着金光。披着绿装的树林向天空中伸出巨人般的手臂,仿佛在欢呼春天的到来。一望无际的麦苗荡起一阵阵绿色的波浪,在尽情地轻舞飞扬。绿色,是大自然最朴素而又最有价值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象征着青春。我们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领悟到现代社会提倡的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的真谛。

四月,繁花似锦,万紫千红。鲜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竞相开放。妖娆的紫荆,浪漫的玫瑰,娇羞的海棠,灿烂的樱花,千姿百态。最壮观的当数油菜花,那肆意怒放的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使人惊叹娇小的菜花原来也能这么气势磅礴。花中之王还是牡丹,红的、粉的、白的、紫的,无一不显示出雍容华贵的气质,无愧为国色天香。

四月,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正是踏青赏花的最好时节。自古以来,国人就有春天踏青的习俗。《诗经》有一首诗《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说的是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郊游的女子。唐代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描写了当时踏青的盛况。清明节期间春游,还是古代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候。《礼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唯有在春季郊游时解除禁锢,男女可以自由交往。而今,人们更注重休闲养生,在姹紫嫣红的四月,或家人陪伴,或友人相约,走向郊外,奔向田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漫步在青草地,徜徉在花丛中,是何等的惬意!一群儿童牵着风筝在奔跑,老人们相扶着陶醉在春光里,青年男女欢声笑语地拍照……这是多么和谐美妙的生活场景啊!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代才女林微因的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给美丽的四月增添了无尽的诗意和浪漫。人间四月天,我们对你有太多的期待、迷恋和不舍。

最美散文2:最美不过春耕图

文/汪厚明

当你听到第一声春雷响起的时候,那便是农民们开始备耕和春耕的时节。无论你走进农家科普书店还是走进开阔的田野,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景象。那一幅幅备耕和春耕的动感画面,伴随着滚滚春雷,就像音符在肥沃的泥土上搏动跳跃,与大自然同奏着一支激越高昂,瑰丽雄浑的大地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俗话说:春不种,秋不收。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春天是步入新年的阶梯,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是全年收成的基础和铺垫,这些道理农民都懂。他们为了把握清明前后下稻种,晚稻不过立秋关的时节,过年后就着手忙碌,超前做好春耕和备耕工作。有人检修保养农机,有人添置农具,有人购置农药化肥,还有极少数人为了吃健康,自种自吃,还专门准备了农家有机肥。尤其是现代农民讲究科学种田了,他们走进乡镇农家书屋,用心学习农业科普知识,还有人把农业科普书籍买回家,细读细研并用于实践中。一时间,农家书屋挤满了许多读书人,就像大学里的图书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俗话说:正月好睹钱,二月好过年,三月好做田。进入农历三月,农民们就把勤耕机,拖拉机,栽秧机开出村庄,住进田头。那轰隆隆的响声,闹得鸡鸣狗叫,扰的村庄一片沸腾。农业主管部门也赶着凑热闹,专门抽调了许多农机,支援农民春耕。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着勤耕机,栽秧机,旋耕机的农用车,呼啸而过,直奔田间地头。有人骑着摩托车去田间作业,有人扛着农具连走带跑赶赴田间作业,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乡村人知道这个季节是抢耕、抢插、抢收、抢种的最忙季节,雷雨就是命令,时间就是金钱。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他们抢时间,快节奏。那一幅幅活生生的动感画面,演绎出乡村人旺盛的生命活力,成为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田间,勤耕机、旋耕机,栽秧机,分布在大小不同的田间里。勤耕机来往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泥和水混合交融,发出叭叭的响声。那些被翻身的泥土将隔年的农作物残茬,杂草全部碾碎并被埋进泥土里;表层的土壤,也被深埋到底层休养生息,化作最好的有机肥料。大型履带旋耕机精耕细作,像坦克在泥水中来回旋转,将泥土砸得稀烂;被细作过的泥土松软平坦,细腻均匀。还有的田间有人用传统的耕牛犁田,那稀有的画面,一手扶犁,一手挥鞭,嘴里吆喝不停,别有一番风趣。开阔的田野上,无论是东南还是西北,到处都是马达声和吆喝声。那声音响彻云霄,回荡田野,成为大自然中最俱欢乐的合奏曲。

如果你在清晨或傍晚走近田野,不仅能看到耕田的画面,还可以看见星罗棋布的塑料薄膜大棚,那星星点点的白色大棚,就像蒙古包散落在田间的角落。那是一家一户早稻育秧保温棚,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农民就会掀开薄膜,让阳光尽情沐浴,等太阳西沉时,以防低温侵害,又将薄膜重新盖上保温,直至秧苗成熟。

如果说三月(农历)是耕田和育秧苗的季节,那么四月以后就是栽插秧苗的季节了。外出打工的轻年妇女为兼顾农活,特异赶回老家春耕。到那时,田间就会有许多轻年的农妇身着靓装,和绿茵茵的秧苗相映成趣,成为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同的田间有着不同的景致,有田用栽秧机栽秧,有田用人工栽秧,或多或少,分布不均。一般较大的田间用栽秧机栽秧,较小的田间用人工栽秧。遇到较大的田间,如果不用栽秧机,往往有许多人一起栽秧,他们像大雁排成了一字形,一个个手把青秧,面朝如镜的水田,你追我赶,谁都不愿落后。他们栽插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绿油油的嫩绿秧苗。想像一下,用不了多久,秧苗由青变黄,稻花飞溅,稻穗金黄,那一片片丰收喜人的景象,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随着季节的推移,田野渐渐的改变了原有的模样。被栽插过的田间正在返青,正以崭新的颜容,出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那一望无际的绿,能让你心旷神怡,能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如果你有意或误入田园,它那一抹嫩绿,一定会让你陶醉,使你留连忘返。耕作好的田间,虽然还没来得及栽插,但身姿已被梳洗的干干净净,正等待主人给它添加新的绿装。还没来得及勤耕的田里,仍然还有隔年的稻茬,田埂上覆盖着如丝如绒的杂草,依然保存着它那份秋色秋韵。或近或远的麦子黄了,油菜也黄了,它那一抹金黄,像黄色的绸缎铺展在开阔的田野上,与其它色调自然和谐,勾勒出一幅最美的春耕图画 。

摆在农民面前还有许多农活,节季就像命令似的在摧促他们,他们会根据早、中、晚稻栽秧的顺序,和油菜、小麦收割以及午季播种的时间,合理安排,不会因忙碌耽误季节。在时间的结点上,他们起早摸黑,挥汗如雨。用锄拿锹,耕田耕地,栽秧耕耘,施肥排灌……把辛劳的汗水洒在泥土间,把收获寄托在田野上。从年初一直忙到年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的农民们,就这样地重复着同样的农活,重复着黄土地的历史。

想像一下,这块图画从今起会越来越美,又有谁的画卷敢与它媲美呢?让我们一起用心读懂这幅画卷吧,用心感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芬芳。使这幅画卷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永久的感动与记忆。让我们一起屏住呼吸,一起倾听春雷和春耕的歌声,一起看看这幅最美不过的春耕图画吧!

最美散文3:最美人间四月天

文/聂难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清明时节,最容易勾起与已逝亲人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的回忆,让人深刻体悟到亲情的可贵。于是,亲情跨越了时空,泪水模糊了双眼。在莹莹泪光中,就让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让已经逝去的人在天堂感到欣慰。四月之美,美在祭祖的哀思,美在人间传递着的温情。

四月之美,美在谷雨。“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因此,谷雨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期。在乡间,一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便忙了起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嘹亮起劳动的号角,处处律动着劳作的喜悦。他们将生活的希望播撒,将幸福的种子栽种,早出晚归,乐而不疲,笑容满面。他们洒下的是一粒粒咸涩的汗水,成就的将是整个秋天旷野上丰硕的果实。累了,他们举头仰望绽开在湛蓝天空上多情的太阳;倦了,他们想一想等待在前方的耀眼金秋。春风,贴着他们的身影吹过,将灼热的期盼和梦想带向遥远、遥远……他们劳动的姿势,仿佛在大地上书写一首生活的真爱长歌;他们奔忙的步伐,舞动出四月美妙和谐的韵律;他们洋溢在嘴角的笑意,仿佛闪烁在阳光下的一朵朵桃花。四月之美,美在他们的不辍劳作,美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创造甜蜜生活的那颗淳朴心灵。

四月之美,美在花繁草盛。“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四月,千芳竞放,姹紫嫣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斗妍,好不热闹。桃花,在多情春风的表白下双颊绯红,欲语还羞;梨花,一束束一簇簇,洋洋洒洒,热烈、雪白而纯情;樱花,怀揣粉红的梦想,轻轻摇落一地的深情。地上的小草也不敢示弱,纷纷抬起挂着剔透露珠的绿色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四月的小草,已不再是初春时那样遥看近却无了,山坡、谷底、河畔、溪边,到处一派翠绿,尽情释放着勃勃的生机,大地好像悄悄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四月,无论伫立在哪个位置,抬眼,花枝摇曳春风中,群芳嫣然若笑脸;闭眼,馥郁的芳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直钻心底;低头,满目尽是绿色小草在招摇。四月之美,美在百花盛开,美在绿草如茵。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之美,美在娇燕呢喃着在天空画出的一道道优美弧线;四月之美,美在败落的花朵已经悄然被青涩的果取代;四月之美,美在孩子们放风筝时撒落在草地上的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就让我们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抛开烦恼和忧愁,紧跟春天的步伐,用心感悟尘世的万般美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美散文4:人间四月天最美

文/黄三畅

初夏,大致为农历四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当然,诗人们因境遇不同,心情不同,笔下初夏的情景也就各具特色。

先看唐人贾龠(yuè)的《孟夏》:“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江南初夏,慈竹(亦称子母竹)林里的笋子长得又多又整齐,整齐得像被人编排起来的一样。阳光映照下,远处的蜃气演绎着奇异的海市蜃楼。而近处的蛙鸣,那悦耳天籁,真如管弦之乐啊。慈竹笋、蜃气、蛙声,虚实相生,声色俱佳,这就是美丽的初夏。

北宋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农历四月的一天,雨后初晴,天气十分清和,诗人推开客居房间的窗户,遥望南山,但见南山已退去或浓或淡的雾霭的幕幛,转为明净清晰,绿意可掬。哪里还在屋子里待得下啊,于是走出屋子。好!柳树只有绿油油的柳叶了,那些凭借风力而四处飘飞张扬的柳絮已无踪迹,不待见的东西没有了,心也不烦了。哦,葵花,园子里的葵花已初张笑脸,纯情地迎向太阳。望着葵花,人的心情变得更加美好了。

再看北宋王安石的《初夏即事》:“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石桥横架河两岸,河面上映着它的身影;弯弯的河岸旁静立着几座茅屋。溅溅的流水泻入西边的池塘,那是初夏的水,格外有活力。天气晴朗,和风带来将熟的麦子的香味。翠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远胜过春天的百花烂漫。在王安石看来,这乡野的初夏确比逝去的春天美。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西湖六月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画面意境开阔,颜色浓艳,他的《初夏睡起》,则情境“迷你”、优雅。“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吃一颗梅子,酸味还久久留在齿牙之间。漫步到芭蕉树旁,但见蕉叶轻轻摇曳,那浓浓的绿色映照在窗纱上。唉,初夏的白天已经长起来了,中午小睡起来,做事真没有情思啊,只好闲散地看孩童“捉拿”飘飘而下的“柳花”。这就是杨万里笔下的初夏,景色幽美,心情闲适、恬淡,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南宋诗人陆游的《初夏绝句》也写了在路上行走的情景:“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万紫千红的春花已“零落成泥碾作尘”,布谷声声唤来新的时令。总是桑麻相夹的路,走啊走不到尽头。初夏真是太美了,此情此景,真让诗人陶醉了,才觉得自己是生在太平世界的人。看到那长势正冲的桑麻,诗人或许会吟诵起唐代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的佳句。一向忧国忧民的陆放翁,忘记了国家之忧而安享“太平”了。初夏的魅力真大啊。

南宋诗人戴敏的《初夏游张园》,是另一种意境。“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小鸭在池塘里嬉戏,池水深也好浅也好,它们总是那么兴味十足。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半阴半晴,时阴时晴,显出独特的韵味。可别错过时机啊,我载着酒,游了东园又游西园,终于在西园酣醉了。更可喜的是枇杷熟了,一颗颗金黄透亮,正好摘下来醒酒。看,初夏的一切,都是这样宜人。

同是南宋人,翁卷笔下初夏的情景与杨万里、陆游、戴敏的简直截然不同了。《乡村四月》是这样的:“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放眼望去,山坡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原野上平整过的稻田里,水色与天光相辉映,白亮耀眼。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迷蒙,农人们可没有时间去忧伤、迷惘,像晚唐温庭筠一首《菩萨蛮》中写的“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一样。已经是四月了啊,农活忙得很,这不,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翁卷写的是江浙一带的四月,湖湘四月也是如此,割了油菜、麦子又要插田呢。自然之美,加上劳动之美,档次更高了。

最美散文5:九寨,平安永恒

文/崔广彬

8月3日,带着最美好的一份向往和激动踏上了魂牵梦绕多年的九寨沟之旅。

神奇的水汇涌成泉,流淌于山石树木之间,用磅礴的力量披荊斩棘,用淙淙的玉手抚摸林木,千万年不懈,铸成那神奇的海子,每一片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片都无与伦比。

闭上眼睛仍是记忆深刻的印迹,然而8月8日一场突来的地震竟然要把刚刚所见到的神奇仙境变成永久的回忆。身处千里之外的保定,脑海里却是满满的九寨景区。我无疑是幸运的,8月7日离开,躲过了一劫。再度忆起美景,充满了怜惜,充满了感慨,记录下这些,让它们成为永恒吧。

长海,是九寨沟景区中最大的湖,水深可达18米,是冰川消融而引起的地质变化留下的堰塞湖,其中还有一段凄婉的神话传说。初见长海,便被她的静谧深遂而吸引。两旁的峰峦倒映水中,那一波深深的湛蓝,分明是融入了天的色彩,不知是天映衬了海子的灵秀,还是水把天空洗礼得越发鲜明。放眼望去,一池的碧波平静稳重,近旁的几棵古树与海子亲密相守千万年。看着那清澈的湖水,脑海里浮现着女神的睿智和博爱,平添了对这一片碧海的倾慕之情。看着沉于湖底的断木,又陡然感受到了那种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壮美之情。漫步水边,心中也期盼着自己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以长海为证。

九寨沟的海拔3000多米,降水充沛,形成了多个知名的瀑布奇观。树正瀑布以它的轻盈灵秀而叫人流连。由于落差只有一两米,水和树便有了更多的接触。林海之中潺潺流水奔涌而出,树木、石头、水流展开的是一幅完美的画卷,水滋养了树木,树又拥抱了水流,缠绵也充满激情,声浪震天,水花飞溅。白色的水、绿色的水、蓝色的水,多彩的水流尽情倾泻,时而磅礴,时而和缓,时而奔放,时而柔情,九寨的水用它的多姿多彩勾勒着大自然的神奇。置身其中,分明以为自己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了。

曾经的骄傲,梦幻的景致,也许有些真的要随着地震的破坏而变成永恒的记忆了。祈愿人平安,祈愿梦中的九寨容颜依然,相信天堂般的九寨未来一定会愈发美好。

最美散文6:汉江最美是瀛湖

文/谭宗林

癸巳年立夏前,作家贾平凹先生顶着酷暑,深入安康采风写生,足迹涉及了汉滨、平利、岚皋、紫阳和石泉等县区的农家小院、皋田茶山、人文古迹和江边小镇,对安康,作家充满了热情和关注。

在我和画家郑全铎的陪同下,平凹先生先来到安康,从高速公路到安康大道再到滨江两岸,他惊喜地感叹:“变化太大了,我对安康很有感情,我写作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安康的生活和故事。每过三五年我就要过来看一看,这次没想到刚进安康就有一个全新的感觉。”第二日一大清早,平凹先生就出现在了平利县大贵镇。在一个张姓农家,他和主人喝茶聊天,对移民搬迁后村民生活来源、脱贫致富、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和主人合影留念。中午时分又赶到平利龙头村,实地感受和考察了新农村的变化,面对白墙灰瓦、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小溪潺潺的环境,他高兴地说,巴山深处的农村建设得如此美好,都快成国家公园了,神仙也就不过如此生活了吧?说得同行者开口大笑。其后是艳阳高照的一天,汗流浃背的平凹先生来到了岚皋的茶园,朴实的茶园主人端上了自家产的新茶,一杯清茶下口,先生喜形于色:“这是我近些年来喝的最好的清茶。”随性由心,不停地让主人续水。岚皋县四季乡杨家院子,优美环境、淳朴民风,可口饮食以及动听的民歌,让先生流连忘返,他说安康的山水堪称艺术家的福地。情之所至,平凹先生打开速写本子,将青山绿水勾勒记录下来。

江边回廊、石板小街、古渡码头、友人茶舍,石泉的后柳古镇给先生留下了美好记忆。先生不断询问小镇深厚的历史和变迁,并拍照留影。他说安康还能保存这样的古镇,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奔波几天之后,清风徐来,平凹先生终于坐在汉江边上小憩了,看着东流的江水,两岸阑珊的灯火、休闲的人群,享受着江风阵阵,平凹感慨道:“我说过秦岭最美是商洛,今夜我再说汉江最美是瀛湖。”说完这句话,先生脸上充满了深情和向往。

在离开安康之际,平凹在我的山水画作上题写道:“山中清素”,他说要将这幅画带回去,给这次安康之行留个纪念,记住这难得的清闲和美好。

最美散文7:最美八卦村

文/陈笑音

不要一提起周庄,就想起小桥流水、如诗如梦的江南水乡古镇。其实,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高要周庄,既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又有古镇独具魅力古朴自然之美。高要周庄,是古建筑的迷宫,是民间灰雕壁画的博物馆,是古榕树集聚的地方,是蕴含着浓浓儒家文化的古村落。走进高要周庄,让你分不清是走进了古镇周庄,还是来到了高要周庄。

几年前,我早就听回龙镇的一位朋友说过,高要也有个周庄,我半信半疑。最近,我无意中在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高要周庄的文章,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过目难忘。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古榕树,浓浓的绿;水,朗朗的清;古巷道,湾湾的相连;古祠堂壁画,幅幅皆精品……

为了你,高要的周庄,我梦中的“苏杭”。今年秋天,我驾车而来,只为追寻那份似诗如梦的美丽。

回龙镇离高要周庄——黎槎村大约只有五分钟的车程,距回龙镇镇雕仅280米,镇雕斜对面就有一个大牌坊,只见牌坊上面镌有:“黎槎村”几个大字。驾车驶过了牌坊,道路平坦宽阔,远远可以见到古屋、榕树、碧水、蓝天,这就是高要周庄——黎槎村了。

周庄快到了,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兴奋,只是像一个远方的游子回到久别的故乡一样微微激动,因为我心中早已烙下了黎槎村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心情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高要周庄,我那魂牵梦萦的古村落啊,你知道你的风韵和魅力吗?你知道你的倾慕者正一脸风尘仆仆地欣然赶来吗?

来到了高要周庄黎槎村时,回龙镇的一位朋友早已到了。他带我到村子附近一幢五层高的新楼上远眺,眼前豁然开朗。只见黎槎村布局精巧玄妙,风格独特,整个古村落呈大围屋形,古屋、街道分布走向状似八卦图;古村落四面环水,仅有南北两个出口与外界有陆地相连,全村凸显出典型江南水乡的特色。

关于高要周庄的来历,据黎槎村蔡、苏两姓族谱记载,黎槎村初为周姓人士始创,故原称“周庄”。周庄始建于南宋嘉定年初,元、明、清三代人均有扩建和修葺,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南宋时期,由于黎槎村没有水利堤坝防护设施,低洼地带常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们多将房屋建在山腰上。因该山岗形体似凤,故又名“凤岗”。凤必朝阳,所以村民们都选择了凤岗的东面或东南面进行居住,祈求村庄不断发展壮大,期望族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南宋嘉定后期(1218年——1224年)和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有苏姓、蔡姓两个族人分别从南雄珠玑巷迁到凤岗定居。苏姓人靠近周姓人而定居于东北面,蔡姓人靠近苏姓人而定居于西北面。从此,苏、蔡两族人数就不断壮大,周姓族人却越来越少,不知何年何月竟全部失传了。后来,苏姓人氏继承了周姓人氏的所有财产,形成了近代黎槎村苏姓居东,蔡姓居西的现实,“周庄”之名曾一度被人淡忘。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要周庄之名又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进入周庄黎槎村,就仿佛闯进了一个水灵灵的梦,脚步自然变得轻盈起来。触目可及的是那一间间古青砖瓦房,好精致古朴的门楼,古榕树在环村大道中每五十米一棵,浓浓的绿;那清清的水,那梦幻一般的水汽,时光好像一下子倒流到几百年,我怕惊醒了这个梦,脚步放得更柔更轻了。我和朋友徘徊在窄窄的、长长的、湾湾的、似通非通,曲折相连的深巷之中,我喜欢迷失在这个清幽古朴的旧梦里。

是什么指引了我,让我一进入梦境就陷入迷宫,我数了数,周庄最外一圈约有90间古屋,古屋之间略呈弧形分布,每进一圈,古屋递减,至圆心处,已不构成圆形,这里也是村中最高处。村中有主巷15条,横巷有84条,共有99条巷道,分布似八卦图,整个古村只有100多亩,却总让我有迷路的感觉,又窄又长的古巷看似相通却尽头,看似尽头却还相通。虽然陷入迷宫,却又能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古建筑中迂回前进,在几百年历史的灰雕壁画相伴下信步闲情,那里的壁画有上千种,如“上界八仙”、“国色天香”、“引福招财”、“天姬送子”、“蓬莱仙景”、“茅屋风情”、“直节虚怀”等等图画,令人惊异于古人的智慧,遐想于几百年的沧桑之间。

漫步在高要周庄黎槎村那长长的石板巷道上,我忽然想起了江南水乡古镇周庄,那小桥、流水、人家,令多少人神往,她和高要的周庄相比,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啊!而高要周庄,也不是一般的旅游胜地,它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它的内涵太丰富了,它的故事太动人了。我将用身体去体验这古老村庄的淳朴,也将用心去感悟这独具神韵的乡风乡情。我依然流连在古巷道里,村中众多古建筑体现了元、明、清三代广府村落的建筑特色,并保留着多处古迹:上千年历史的周家井、曾孕育无数学者的敦善书舍、表达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灰雕壁画、反映文革期间中国教育状况的红砖学校等等,就连普通的一堵墙、一扇窗、一口水井、一双门环、一块石板、一道小桥,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可以在古朴自然之中寻找灵感,让你暇想万千……今天的“高要周庄”,已非昨日那样默默无闻了,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它的芳名。不信,你仔细看看,在人来人往的古窄巷中就有金发碧眼的老外走过。

我步出小巷,走上了环村大路。在环村大道不同的方向上共有10个门楼,而每个门楼代表一个坊,也就是一个族。每个门楼还有不同的名字,分别是: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华里、遂德坊这“九里一坊”。这些门楼名字都蕴含着浓郁深厚的伦理道德儒家文化。古屋中的几座祠堂,都建有封火山墙(俗称锅耳),鳌鱼尾和屋檐口灰塑彩画,体现了明、清时期南方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每个祠堂侧均种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榕树,像征着家族根枝发达,长盛不衰。整个古村以水为脉,以屋为墙,以石为基,蕴含着道家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无穷玄妙,体会到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

我静静地伫立在周庄环村大道上,看着静静的古巷,静静的楼阁,静静的碧水,静静的人家,浓浓的绿树,梦中的景色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淡泊,那么令人回味和留恋,那是一种永恒的美。人生还有什么苛求呢?梦里周庄,周庄梦里。一个梦醒了,另一个梦又悄悄地开始……

最美散文8:最美回家路

文/聂时珍

世上道路千万条,最美不过回家路。这一番感慨,要从央视一条广告说起,每年春节,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挤在春运的回家路上。那条广告词说“这一年,我走过不少的路,而最美最幸福的路是回家路”。这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像一块石头激起平静心河的涟漪,让人心生无限喜悦和感慨。

从小时的磕磕绊绊学走路,到年轻时背着梦想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人的一生,行走在无数条路上,有通往事业成功的路,也有牵手爱情的幸福路,有因勤劳科学致富路,也有执着追求成名路,也有一些人通向不归路。当然,我们每一个人,要选择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或许会遇到风雨,曲折坎坷,或许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我们无怨无悔地付出,去追求,相信最终能踏上坦途。

在外漂泊了十几年,每年都要面对回家的选择。年关是游子心中的伤和痛,也是无限的幸福和慰藉。让人记忆最深的是2008年踏上风雪回家路。那一年腊月,中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面积风雪,年关的道路风雪重重,险象环生。然而,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最冷的风雪也冷却不了一颗似箭归心。那一年,我和姐夫以及外孙三人,在火车上度过漫长而煎熬的48小时,终于踏上回家的小路。晚上八点多钟,我们一行三人,行走在积雪冰封的通村公路上,由于路面积雪封冻打滑,我都摔倒了三四次。离家只有三公里的路,我们坚艰地行走了一小时。回到家里,年迈的父亲母亲,问寒问暖,妻儿也问候,一股暖流不由从心底涌了上来。此时,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回家的感觉真好!

每年回家,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先是农村千家万户的住房由往昔的土砖瓦房变成漂亮的小楼房,一幢幢拔地而起,林林立立,宽敞明亮整洁卫生。往日的“乡巴佬”现在个个春风满脸,精神爽。其次最大的变化是农村的道路变好了。实现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的梦想。乡下人出门不再饱受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之苦了。

在忙碌的城市间生活了十几年,紧跟着城市的快节奏和步伐。在闲暇之时,思乡之情总挥之不去。每每静下一颗浮躁的心,思绪万千,感慨无限。这些年,物质生活和条件有所改善,然而,时光是忙碌和无奈的;在悄悄流逝的岁月里,那棵常青的亲情树经历风吹雨打,变得苍桑而陌生,多少打工人经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遗憾,这也许是“有得必有失”不可避免的人生规律吧。

回家,其实是我们大多数人绕不过的话题。随着父母双亲年迈体衰,他们更希望儿女们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聊聊家常,唠唠嗑,看到儿女子孙们快乐的生活,就是老人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常回家看看,回家是送给父母亲人最好的礼物。回家的路最美,因为在路上,我们可以放飞遥远的思念,让漂泊的心有一种永恒的牵挂。

最美散文9:做一个读书的女子

文/塞北的雁子

有人说,读书的女人最美。

想一想,我有好久没有读书了,上次读书似乎还是在火车上。似乎每次读书都是在火车上,因为没有wifi,因为火车上有大把的时光,因为不愿和陌生人闲聊也不想陌生人来搭讪。所以拿本书读,便把自己放在了自己想要的安静世界,沉浸在书的美好光阴里。

手机真是个好东西,也真是个坏东西。它不单单是便于通讯、交流、沟通,更是囊括了电脑、电视、游戏机、照相机等等的诸多功能,让人爱不释手。却也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几乎把所以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看手机上,延误甚至荒废了很多的兴趣爱好。

对于我来说,手机带给我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不仅仅是眼睛不适,它还占去了我读书的时间,甚至消弱了我对书的热爱。借来的书放好久了还没有读完,买来的书更是束之高阁不曾翻过。

一个爱美的女子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有一天变的又老又丑的。哪怕是变老了,但是看起来优雅也是很美的。

人们常说读书能使人变美变的优雅,那么不妨多读读书吧。给自己指定一个读书的计划,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做一下打卡验收监督自己。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从今天开始,重新热爱读书,做一个读书的女子。

最美散文10:最美瞬间

文/丁迎新

娘不等公鸡打鸣就起了床,这是娘多年的习惯。

当公鸡伸长脖子,把村庄叫醒的时候,娘已经在菜地里忙活了好大一会,松土、挖凼、栽苗、施肥、浇水、拔草等等,有条不紊。一个早上过去,菜地换上了新装,迎接太阳的检阅。

每次娘总是仔细地再瞅上一眼,看可有什么遗漏,确定没有了,再挎上沉沉的一篮子收获回家。一到家,坐在小板凳上,把竹篮里鲜嫩得滴水的菜一把把取出来,细心分拣。共分成四堆,烂的坏的老的归拢一处,用来喂猪;再好一些的,留着自己吃;更好些的,娘精心地梳理整齐,连虫眼的和黄叶的都剔掉,再一起放进篮里;品相最好最嫩的,洗洗后放进盐水坛做泡菜。那放进篮里的,是送给儿子城市的。

娘要么不进城,进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到儿子家去,看孙子、媳妇和儿子。娘很忙,除了菜地里的活计,还有田里的地里的家里的。自从爹去世之后,里里外外一双手。

娘就一个儿子,名字叫城市,和儿子住家的地方是同一个名字。儿子从小就向往城市,儿子的爸也是,所以才为儿子取名叫城市。可儿子的爸在城市的工地上干活,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当场就没了命。就是用那赔偿的钱,用命换的钱,为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圆了儿子进城的梦。

娘最疼孙子,想天天看到孙子。可孙子得上学,娘也忙。于是,娘不是选择下雨天,就是正中午。好在城里和乡里开通了公交车,一来一回一个半小时。儿子的家离站牌不远,走不了几步就能到,娘闭着眼睛都能摸到。

娘只要来,胳膊上必定挎一个重重的篮子,人都挎倾斜了。篮里毫无疑问,是从菜地采摘的菜,新鲜得像还长在那。随便拿出一根,凑鼻子底下闻闻,清香清香,不饿都想吃,恨不得把生的咬上一口。

什么季节,篮子里就是什么内容,绝对是最时新的。韭菜、香椿、茄子、黄瓜、辣椒、菠菜、豇豆、小青菜,还有红薯藤、南瓜秆和玉米棒等等,把篮子塞得满满的。别看菜地不大,但娘总能种出各种各样的菜,市面上有的,市面上没有的,娘的菜地里都有。娘也总能想出吃的花样,让孙子、媳妇和儿子眼前一亮,吃撑了肚子还不肯停筷。

娘一再叮嘱,别从市场上买,不放心。谁养的儿谁知道小名。娘自己种出来的菜,娘最了解。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更不打除草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些东西,菜自个都不愿意吃,别说人。别看长得肥肥大大,有看相,但没营养,还不好吃,最主要的,还有毒。无论什么东西,哪有催着长的道理?得顺着,由着它自个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到什么样就什么样。

人也是如此。

娘跑得最多的,是春季和秋季。那时节,菜地里的东西多,田里和地里都是。娘的时间宝贵。人进了门,和孙子唠唠,这样那样交代一番,茶水还热着没喝几口,就得往回返。拦也拦不住。其实,娘知道儿子、媳妇和孙子时间紧,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可不能耽误。

娘坐在车上,走在街上,篮子里的菜总能吸引许多目光。有问必答,笑盈盈地答,乐滋滋地答。张嘴就要买的多,价钱随娘开口,可娘不卖,给再多钱都不卖。顶多,从篮子里捡出那么一小把,送给你尝尝鲜。家里多的是,有机会上门,想摘多少摘多少。这是送给儿子的,不卖!

城市的生机是乡村给的,健康也不例外,就像娘时常捎来的春秋!

娘不懂得这些道理,但娘以一遍遍捎的动作,成为天下最美丽的瞬间。

最美散文11:最美田园是朴塘

文/谭旭日

一想起乡村,我就必然会想起朴塘村。作为一个漂泊的人,朴塘村是灵魂的故乡,亦是精神的依恋。她给了我许多对美好生活的追溯。这种美的感受,不是一天两天积累形成的,如同一粒种子,耕植于村庄的土地上,发芽、成长,再到茂盛与花朵次第绽放。

一想起朴塘,我就必然会想起田园美景。村里的田园四季美如画卷,春有花红嫩柳,夏有绿枝招展,秋有稻谷金黄,冬有白璧无瑕。朴塘村的美,不张扬,不显露,不败落,不颓废,一切皆在四季的更替中,安然呈现。

春天一到,春风暖阳,一派生机。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地上的嫩芽,一茬茬地疯长。村里人喜欢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似愁肠,扯不断理还乱。一场或者几场春雨下来,村庄里万物复苏。休整了一个冬天的乡亲,开始了一年的生计一年的种养。犁田的、耙田的、种秧的、种菜的,这时候,朴塘村的田园是一幅劳动的场景。当燕子一个剪影,或雨中,或晴空,如同一道曲线,把朴塘村的田园点缀得如诗如画。

每到夏天,屋前的瓜架藤上就绿油油的挂着各种各样的瓜菜。丝瓜、苦瓜、黄瓜、豆角、茄子、扁豆,还有菜地里的辣子、空心菜、青菜,琳琅满目,让人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这时候,我家老屋的前面牵牛花也会怒放,紫的、白的,一朵朵娇艳无比。若是晚饭,家人喜爱搬来小桌子把饭菜摆在桌子上,闻着花香,天南地北地聊天、吃饭。

朴塘村的田园不止是四季的风景,还有田野里的青蛙和虫鸟,它们是村庄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与村庄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游动的生灵,到处都在为田园歌唱。

小桥、流水、人家。村庄里弹棉花的、挑货郎的、捞鱼虾的、捣鸟蛋的,将朴塘的田园风光演绎得更加世俗与真实。在朴塘村,这些与生活有关的一切交易与游戏都属于田园生活的一种构成。闻鸡的不会起舞,他们会在田埂上行走,在雾露蒙蒙的清晨,戴斗笠披蓑衣,扬牛鞭吆喝着,每一次开口,如同一次图腾,把朴塘村叫喊得激荡不安,却又终归于宁静。所有这些,都是朴塘村田园风光的有机部分,滋养着过去和未来。

秋天一到,天高云淡,四野都是一片金黄。朴塘村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满仓,瓜果飘香。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侧目一望,稻浪滔滔,微风一吹,层层叠叠,犹如一个丰满的女子,迎风而摆。待秋收一上岸,朴塘村的田野里开始空空荡荡。只有夜晚,才会有遍地的喊叫——村庄里的小孩多半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开始嬉戏,他们给月色下的村庄注入了一次全新的解构。月光也饱含着村庄田园的一部分,它更意境悠然、宁静,甚至更加深重。

而朴塘村的冬天更趋于安逸。除了霜、雪,还有雨的浸淫以外,冰冻的土地上,令村庄有了更坚硬的气息。出门北风猎猎,裹衣再厚,都感觉到刺骨的冷。雪后的天气更是如此,漫山遍野的,白皑皑一片,野外的空气异常的清新。若想在户外活动,先跺跺脚,双手合起来对着嘴哈着气流,站在屋檐下某个安静、避风的地方,仰起头,看着村庄美丽的景象,呼吸着这清新甜润的空气,这时我无意间发现,朴塘村的天空是那么美。一切物体和物质都有着不可逆转的吸引。

这吸引,是朴塘村田园的安闲,恬静。一簇簇的村居,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四季更替所带来的繁衍与期待,无论你身处何方,总会令你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最美散文12:带着微笑出发

文/李红玲

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微笑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微笑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礼物。在生活的道路上即使前方有太多的坎坷,只要带着微笑出发,我们将多一份自信。

带着微笑出发,必须学会微笑。学会微笑,并不是保持淑女的仪表,而是发自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标志。

在汶川地震中许多人带着微笑同灾难作斗争,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战胜了困难。当灾难降临,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放弃眼泪选择微笑吧!只有这样,绝望才会变成希望。

在学习生活中,挫折、困难甚至绝境是避免不了的,最重要的是坦然面对,始终以微笑面对人生。我们应向霍金学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笑看人生,振作精神。因为微笑的人生没有难题,微笑能让所有的挫折如青烟飘散。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笑看人生,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如范仲淹、刘禹锡他们用微笑面对挫折,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相信每个人都不愿见到别人板着脸的样子,一个简单的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它能化干戈为玉帛;它能温暖人的心灵,化解小小的尴尬。

俗话说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最美散文13:最美不过下雨天

文/高羽

又下雨了!

前几天还在抱怨夏天真的是到了,一天比一天热。这场雨一下,最近一路飙升的温度又降了下来。人们心中那份因天气热而带有的火气,也给这场雨浇得了无痕迹了。

这样的下雨天,多好!周杰伦的歌中有这么一句词:最美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可对于我来说,最美不过下雨天。

小时候,每逢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我总是喜欢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的房檐下,看雨,听雨。看雨中来往的行人,听爷爷给我讲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就这样消遣那一个个看似无聊、实则有趣的下雨天。我生在五月,妈妈说,那本不该是多雨的时节,可那年那时却是一连下了大半个月的雨。或许是这个原因吧,我总是对下雨天有着特殊的好感。

下雨天,总是更能品出人生百味。那个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躲开了水洼走路的孩子,准是怕脏了鞋子,湿了裤角,回家被妈妈骂;那个撑了伞,匆匆前行的叔叔,准是怕上班迟到了,被扣工资。没带雨伞的人在雨中奔跑着,心里祈祷着少淋些雨;带了雨伞的人慢悠悠地在雨中踱着步子,一脸的淡定与从容。

下雨天,总是更能引出诗人们的感慨。那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由衷赞叹,那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黯然怅惘,那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不羁。雨装点了诗人们的诗句,诗人们也道出了雨别样的美。

若要听雨,应立于窗前——静下心,你听,雨点敲打着窗沿,也涤荡着心灵,那是下雨天独有的华美乐章。若要听雨,应到江南去——泛舟湖上,披蓑衣,戴斗笠,煮一壶好酒,沉醉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怕是人和船都要融入这如水墨画的雨景之中了。

不同季节的雨总是不同的。春雨总是被称“牛毛细雨”,细而密,悄无声息的降临,滋润大地;秋雨的职责,更多的就是给那本就萧索的秋景再添一份哀愁;而盛夏的雨,更像是一位真挚而又热烈的诗人,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问候。

在这个初夏的下雨天,同样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惊喜。我仿佛看到,雨水把那已蒙了尘的树叶冲洗得油光发亮,把那空气中的灰尘带到泥土中。我仿佛听到,那是老农在感叹,这场雨一下,就不怕庄稼旱死在地里了。我已经感受到,雨水把那心中的火气与怨气清理干净,让人们带着清爽的好心情轻装上阵。

深呼吸,嗅到的只有泥土的芬芳。

最美不过下雨天。

最美散文14:最美的声音

文/杨永安

什么声音最美?

小时候以为音乐就是最美的声音。我出生和成长的沙洲,有着江南特有的细腻婉转的苏南小调,以及《双推磨》、《珍珠塔》等地方锡剧曲牌,是这些裹挟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乐声,伴随着我度过了虽苦亦乐的童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从沙洲中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大学。一开始,在异乡客地很不习惯,因此,每当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江南丝竹或民歌,竟会潸然泪下。

于是,在刚上大学的那段日子里,音乐对我来说,仍是最美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什么是最美的声音,我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有一天,我一人独自在大街上走着,突然前方传来久违的乡音——老沙话。抬头一看,一对六十开外的老年夫妇正边说边笑地向我走来。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因为,老沙话是家乡沙洲特有的一种方言,两位老人肯定是老乡无疑了!然而,毕竟是陌生的路人,我不敢随便打扰人家,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与自己擦肩而过。就在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正是乡音,让我魂牵梦萦的乡音,是此刻最美的声音。

我呆呆傻傻地望着两位老人远去的背影,有一种与亲人离别似的感觉,顿时游兴全无,只是毫无目的地朝着两位老人远去的方向走着。说来也巧,才走了七十多米,就看到两位老人折身往回走。快要相遇之时,我不知哪来的胆子,竟冒冒失失地上前问了一句:“大伯大妈,你们是苏州地区沙洲县的吧?”两位老人相互望了望,有点惊讶。我连忙告诉他们,自己的老家在沙洲县东莱,当地也讲老沙话,所以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到十分亲切。两位老人都笑了。原来,他们有个儿子在武汉工作,二老是专门从家乡来武昌看望儿子的。

打这以后,如果不是很忙,我就会到大街上转转,希望能遇到老乡,听听他们的声音。

往事如烟,一晃四十几年过去了。每次回到家乡探亲,我都舍不得很快离去,为的就是多听听那亲切的老沙话。乡音,在我这个久居他乡的人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声音。

最美散文15:最美田园是朴塘

文/谭旭日

一想起乡村,我就必然会想起朴塘村。作为一个漂泊的人,朴塘村是灵魂的故乡,亦是精神的依恋。她给了我许多对美好生活的追溯。这种美的感受,不是一天两天积累形成的,如同一粒种子,耕植于村庄的土地上,发芽、成长,再到茂盛与花朵次第绽放。

一想起朴塘,我就必然会想起田园美景。村里的田园四季美如画卷,春有花红嫩柳,夏有绿枝招展,秋有稻谷金黄,冬有白璧无瑕。朴塘村的美,不张扬,不显露,不败落,不颓废,一切皆在四季的更替中,安然呈现。

春天一到,春风暖阳,一派生机。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地上的嫩芽,一茬茬地疯长。村里人喜欢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似愁肠,扯不断理还乱。一场或者几场春雨下来,村庄里万物复苏。休整了一个冬天的乡亲,开始了一年的生计一年的种养。犁田的、耙田的、种秧的、种菜的,这时候,朴塘村的田园是一幅劳动的场景。当燕子一个剪影,或雨中,或晴空,如同一道曲线,把朴塘村的田园点缀得如诗如画。

每到夏天,屋前的瓜架藤上就绿油油的挂着各种各样的瓜菜。丝瓜、苦瓜、黄瓜、豆角、茄子、扁豆,还有菜地里的辣子、空心菜、青菜,琳琅满目,让人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这时候,我家老屋的前面牵牛花也会怒放,紫的、白的,一朵朵娇艳无比。若是晚饭,家人喜爱搬来小桌子把饭菜摆在桌子上,闻着花香,天南地北地聊天、吃饭。

朴塘村的田园不止是四季的风景,还有田野里的青蛙和虫鸟,它们是村庄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与村庄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游动的生灵,到处都在为田园歌唱。

小桥、流水、人家。村庄里弹棉花的、挑货郎的、捞鱼虾的、捣鸟蛋的,将朴塘的田园风光演绎得更加世俗与真实。在朴塘村,这些与生活有关的一切交易与游戏都属于田园生活的一种构成。闻鸡的不会起舞,他们会在田埂上行走,在雾露蒙蒙的清晨,戴斗笠披蓑衣,扬牛鞭吆喝着,每一次开口,如同一次图腾,把朴塘村叫喊得激荡不安,却又终归于宁静。所有这些,都是朴塘村田园风光的有机部分,滋养着过去和未来。

秋天一到,天高云淡,四野都是一片金黄。朴塘村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满仓,瓜果飘香。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侧目一望,稻浪滔滔,微风一吹,层层叠叠,犹如一个丰满的女子,迎风而摆。待秋收一上岸,朴塘村的田野里开始空空荡荡。只有夜晚,才会有遍地的喊叫——村庄里的小孩多半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开始嬉戏,他们给月色下的村庄注入了一次全新的解构。月光也饱含着村庄田园的一部分,它更意境悠然、宁静,甚至更加深重。

而朴塘村的冬天更趋于安逸。除了霜、雪,还有雨的浸淫以外,冰冻的土地上,令村庄有了更坚硬的气息。出门北风猎猎,裹衣再厚,都感觉到刺骨的冷。雪后的天气更是如此,漫山遍野的,白皑皑一片,野外的空气异常的清新。若想在户外活动,先跺跺脚,双手合起来对着嘴哈着气流,站在屋檐下某个安静、避风的地方,仰起头,看着村庄美丽的景象,呼吸着这清新甜润的空气,这时我无意间发现,朴塘村的天空是那么美。一切物体和物质都有着不可逆转的吸引。

这吸引,是朴塘村田园的安闲,恬静。一簇簇的村居,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四季更替所带来的繁衍与期待,无论你身处何方,总会令你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