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散文

请欣赏常见的散文(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常见的散文1:木梓树

文/周百义

木梓树是大别山中最常见的树,家乡的土地上,隔三岔五,便有这样一棵棵随意生长在田埂上、山坡上的树。

在我的家乡,并没有人特意地去栽培木梓树。不知是贪食的鸟儿衔来的,还是秋风给吹来的种子,就那么不经意的,田埂上或者土山坡上,这里那里会长出一棵两棵木梓树。

木梓树小时树干细嫩而且光滑,当年能长到一米多高,成年后,树皮便一块块呈不规则状,斑斑驳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进入壮年时期,木梓树便横生出无数的枝丫,在空中恣意生长,它不像松树,也不像柏树那样树干笔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木梓树的材质不能用来建房,也不能用来做各种家具。当生命终结的时候,它只能被送进农家的灶台中。

春天来了,杏花开了,李花开了,杜鹃花染红了整片山坡,整个村庄都被花儿包围了的时候,木梓树则依然不动声色,连一片点缀的绿叶尖尖都没有出现,黑黢黢的枝干伸向春风荡漾的天空。如有踏青的人们从它的身边走过,眼神儿这时都不会朝它投去一瞥。等到春天轰轰烈烈的过去,夏天已经随着蝉声降临,木梓树才迟迟地绽开花儿,这时,它已经绿叶扶疏,大树像一个写意的水彩画留在田野上。

木梓树的花躲在繁茂的绿叶中,如果不留神,你不会看出它正在绽放青春。细小的花序排列起来,像北方大地上的粟米,低垂着,处子般羞答答的。这时,自然界各种花儿都已经谢幕,张着鼻子的蜂农们便会带着他们的队伍,轰轰烈烈地过来——整棵木梓树便成了蜜蜂的乐园。农人们走在树下,便会听到蜜蜂在窃窃私语,那翅膀振动的声音,仿佛在召开一场小型的音乐会。

夏天多雨,也多风。风来了的时候,木梓树显得有些孤单,它以一己之力,抵抗着风雨。风雨过后,一地的残枝碎叶,但它不抱怨,该生长则生长,该结果照样结果,树上的果实,像一串串绿珍珠,与绿叶相伴相依。秋天是百花凋零、万木萧索的时节,但秋天却是家乡的木梓树展示青春的T台。一片片木梓树叶憋足了劲儿,精心装扮着自己。那树叶先是有淡淡的黄,那黄不是枯萎的焦黄,而是如用油彩涂抹了一般。再接着出现了红色,一种透明的红。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又慢慢地变深,成为赭色。但树叶们仿佛懂得色彩的搭配,整棵树先是有一小部分变黄,这时树的主色调还是绿色,黄色则是点缀。再等到黄色染成了红色,绿叶又开始变黄。整个秋天,木梓树都是五彩缤纷的。这时,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田野和山坡上的木梓树,便成了大自然的主角。你沿着整个河川望去,在远方苍黛色的青山和白墙黑瓦的农舍映衬下,仿若一幅摊开的油画。这时,远远近近写生的画家便会准时赶来,摆开画架,要把我家乡的美丽收藏在心中和画作里。

冬天寒风呼啸的时节,木梓树也开始陆续卸下华丽的外衣,但这时,在错落无序的枝干间,却绽开了一束束白色的恍若花朵的果实。这是木梓树奋斗了一年的收获。这种果实的内外都是油脂,但用途不同。外面白色的一层叫皮油,坚硬的壳里叫籽油。皮油可以用来做蜡烛、肥皂,籽油过去主要用来照明。

木梓树的学名叫乌桕树,但我的家乡不这样称呼。因为,木梓树不仅指一种经济作物,在游子的心中,那是家乡的象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正如《诗·小雅·小弁》中所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所以,家乡田野上的木梓树,始终是游子心中的向往。

常见的散文2:落日鱼鹰

文/徐学平

在水乡,舢子小船是最为常见的。它无帆、无舵、无篷、无桨,光溜溜一条船身。乡间的男女老少都能用一根竹篙将它使唤得神出鬼没,在河汊里拐弯抹角地蹿。倘若在船舢子的两舷挑出些树枝来,让每根树枝上栖一二只鱼鹰,这就成了鱼鹰的战船。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塘上以淡水鱼为食的候鸟,因为它们浑身长有黑羽,眼睛贼亮,喙长带钩,貌似乌鸦,故俗称“水老鸦”。鱼鹰从小即受到训练,专门为人捕鱼,但是它脖子上的皮肤宽松,总是一鼓一鼓地动,再大的鱼也有可能被其吞食掉。因此,下水前主人总要用细细的绳圈绾在它们脖子的根部,使它们能将鱼衔在嘴里,吞在宽大的口腔里却不能咽下,只好把鱼乖乖地交到船上来。

鱼鹰出猎,多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落日金霞中,河水弥漫着水草与阳光的气息,碧清的水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淳朴厚重的乡风民俗,一切都让人感觉自己正宛然置身于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中。

几个赤脚的渔人驾驶着蚌壳一样轻盈的渔舢,飘然而来,手中的竹篙插入水中,搅起满河涟漪。他们将船停在河道的开阔处,三五条鱼鹰船便围成一个圈。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只要一声令下,鱼鹰就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开始捕鱼,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噢—嗬—嗬!”众人一齐喊号,同时跺响船板,嘭嘭如鼓。粗犷的吆喝,热烈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土着人的篝火晚会,浑身每一根血管里都充斥着原始野性的力量。这种渔家祖传的号子既可以惊懵水下的鱼,又能激发鱼鹰的斗志。鱼鹰纷纷下水了,在落日的余晖里,英勇得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战士,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每每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挤满河岸,跟看社戏似的。鱼鹰愈战愈勇,围观的人群欢呼不已,整个村庄也便跟着沸腾起来。更有些村妇正好趁机讨上几尾小鱼,回家炖给猫吃。太阳落山了,直到鱼鹰凯旋归队,兴致盎然的人们这才不舍地离去。如今,这种捕鱼的方式已几乎灭绝,鱼鹰更是少见了。然而,那种火辣辣的风情却造就了一方水土,那种水盈盈的韵味才是最能滋养人心的。

常见的散文3:对根的思念

文/贡发祥

生在江淮,居住的地方最常见的绿就是不讨人喜欢的洋槐树。居家的屋,是江淮普通的民房,寒舍称之,恰如其实。但在心里,她谓之故乡呀。故乡的概念是从洋槐树的绿开始在心灵间一点点生根的。以至于今天,每每看到洋槐树,仿佛置身在故乡的怀抱里。以至于倍思故土的时候,梦里只剩下洋槐树那光秃秃的枝影,抚慰远行的灵魂。

很长时间没有看过洋槐树了。只记得她那粗糙的皮,是儿时在生气的时候发泄的对象,常常用愤怒的手指一块一块地将其剥下来。可冬去春来,她依旧精神的很。但她也不是好惹的,枝条上的刺儿让人想起来就生畏。她的叶儿,却是最美的。美在看似平常的小叶儿,却可随意地折叠一下,放在唇边,轻轻一吹,清脆的乐声就撩起好奇的欲望。这乐声久久地回荡在心灵间,伴着记忆流淌在生命之河里。这青青的一叶,打动了人这一感性的动物,至少是我;不是因为她的美丽,是因为她的存在。她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存在于我的所有岁月里,存在于生我养我的故土上,存在于生生不息的那个永远不能忽视的自然里。她充满在那个环境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在何时,只要你睁开眼睛,满眼都是洋槐树。树是平常的树,却在生命里,长成了故乡的根。虬结在思念里,延续着平常人思家的情结。

洋槐树喜欢丛生,如果不是人为的,只要有一棵洋槐树生存的空间,就会在附近丛生出很多株来,慢慢地就形成了洋槐树林。所以,江淮的小村庄里,洋槐树林遍布在房前屋后。在江淮的大地上,洋槐树的生存尚是如此,人更是这样了。友善,好客,重情谊是江淮一带最美的风俗。朴实的方言,如洋槐树的皮,听起来粗糙难懂。但言语间流露的情感却比洋槐树叶儿吹出的乐声还要优美。它能穿透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着南来北往的人际,也沟通着昨天与今天沿袭不变的情愫。

而今的村庄,天翻地覆。洋槐树由于其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不高,其外形无法与景观树相媲美而遭淘汰,继之而起的是大叶杨或者是风景树。洋槐树倒在了时代的变迁里,而乡村变得更美了。村子变了,树变了,可那片土地依然没变,那片土地上曾经的痕迹没变,没变的还有曾根植于故土的洋槐树的根。隐埋的根,让心灵不再空寂,让思乡的绪,在季节里发芽,抽叶,开花,结果,凋零,再生长。只要故土有生长的温度,只要故乡把那根留住,生命就可以找到家的归宿。无论江淮的水流到哪里,都会滋养一棵树,甚至一片树林。

时光被洋槐树站成了记忆,一段一段地林立在从她身边走出去的人的心田上,渐渐地蔓延出一片支撑着眷恋的丛林。这就是故土,这就是故乡。

常见的散文4:突如奇来的大雨

文/赵晟栋

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但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及时雨,一种是延时雨,我就来讲讲今天看见的雨。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刚迈进家门一脚,突然就被一只闪闪的蜗牛吸引了,它正在一点一点向柱子上爬。我正想上去观察,突然,天空中坠下许多雨点,又立马汇聚成一阵雨,我的视线扫描着外面的雨帘,深深吸了几口气,觉得神清气爽,舒服极了!再等我低下头,那只小蜗牛早已不见。

我又气又急,这么宝贵的东西居然被雨打走了!但雨不理睬我,继续向地面坠落。雨越下越大,我的心却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开始为刚才感到后悔:我不应该怪罪它,雨是大自然所造,为的是造福人类,有些地方年年干旱,这些小雨滴可是拯救他们的幸运雨呀!是雨,让他们拥有了鲜活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而我只会一味怪罪,蜗牛没了可以再找,如果水没了,那就要出现旱灾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就会因为没水走向灭亡!

想到这,我心里对雨充满感激和敬佩,不知不觉,雨停了。

常见的散文5:苘麻苘麻

文/陈树庆

苘麻,是家乡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不论是沟渠河畔,还是田间地头,到处都有苘麻郁郁生长的身影。对我而言,苘麻是童年的一部分,它就像我的儿时玩伴。

清明过后,苘麻颤微微的小幼苗破土而出,叶上覆着一层白白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反射着氤氲的水汽和亮亮的柔光,显得那么娇嫩。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叫着劲儿地生长着,拔节般浓郁的生命气息弥漫开来,棵棵枝繁叶茂,蓬蓬勃勃。夏初时,叶腋间萌发出个个的花蕾,朵朵黄色的小花娇羞地探出脸来,小碗状,五个花瓣簇拥着粉嫩的黄色花蕊,镶嵌在绿叶丛中。蝴蝶和蜜蜂们不请自到,围绕着花朵儿翩翩起舞,花瓣脱落以后,长出类似磨盘型的果实,家乡称之为苘饽饽,未成熟的苘饽饽可以食用。《本草纲目》里这样形容苘麻:叶大如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儿亦食之。儿时经常与小伙伴们在苘麻地里玩耍,看到苘麻的果实,常常摘取一两枚来,掰开来吃,其籽洁白而肾形,既香又甜。

苘麻是我们童年的遮蔽所。对于小孩子来讲,当年,乡村的绿色植物中,苘麻是比较好玩的一种。苘麻的茎秆、叶子甚至果实上,都布满了柔软可爱的茸毛,软软的,不会扎人皮肤,给人特别舒服的感觉。苘麻叶子比较大,李时珍以“团而有尖”四字形容其形,颇有传神之妙。圆,大而且平展,还特别薄而柔软,摘几片叶子,就可以当伞在细雨中徜徉,在阳光下纳凉。苘麻植株比较挺拔,荒草莽莽,它如鹤立鸡群般挺立,分外夺目。不论在何处生长,总要高出周围的杂草一截。每当苘麻开花的时候,蝴蝶在花叶之间追逐嬉戏,吸引着我们孩子们惊喜好奇的目光,在苘麻地里无忧无虑的捉迷藏,逮蝴蝶,做游戏。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采一叶苘麻叶子,一只手握成空拳,把叶子覆在攥空拳的手上,另外一只手拍下去,往往会咚的一声,苘麻叶子会被气流震动出一个边缘不整齐的洞。一片大叶子,可以拍好几个响儿。因有这个喜好,每年不知有多少苘麻叶子被我们孩子们当玩具玩掉。摘下未成熟的苘饽饽,小心剥开苘饽饽的外皮放到嘴里,一点淡淡的甜味,又有一点涩,在童年还是被我们当做美味零食吃掉。苘麻的另一个用处,就是用来做鞭子打陀螺,选长得高,笔直并粗的苘麻,从中间折断,将前面的苘麻扒皮去杆,麻分成两股,编成鞭子,后面留一节做为鞭杆,取出陀螺,用力甩一个鞭花,比一比谁的鞭子声音更响,再用鞭子抽打陀螺,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更久,童年的欢声笑语就随着清脆的鞭声一同飘散开去。

秋风初起,苘麻停止了生长,阔大的叶子脱落下来。嫩绿的果实随着秋风的渐凉而逐渐地变黑,变硬,变干,成熟后的种子,是褐色的,大小如黑米样,紧紧地抓着枝干,在阳光中“啪”一声,弹出飞翔的生命,以备来年花事。也有乡亲不顾劳累,会把苘麻的种子收集起来,明年再种。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苘的注释: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多纤维,叶子大,心脏形,密生柔毛。花单生,黄色。是重要的纤维植物之一,麻质略粗,供制绳索用,种子供药用。苘麻似野草一样平凡,从来没有人重视它的存在,它也从来不挑拣生存的环境。只要有一粒种子,随便有一寸土地,它就能顽强地生长,而且笔直向上,叶子碧绿,努力开花,拼命结果。苘的茎皮又叫青麻。我曾亲眼所见乡亲们沤麻的过程,那过程很脏很累。徐光启《农桑通决》里说过:“苘与黄麻同时熟,刈作小束,池内沤之,烂去青皮,取其麻片,洁白如雪,耐水,不烂,可织为毯及作汲绠牛索,或作牛衣、雨衣、草履等具,农家岁岁不可无者。”首先,将苘麻捆好,放进水里浸泡,分层码堆纵横交错,以此类推。苘麻堆码好后,用铁锨从水中捞起泥,将苘麻堆封起来,全部浸在水里,这个过程称之为沤苘。经过五到七天浸沤,生苘变成熟苘。苘麻由原来的清香味变成难闻的怪异味。异味越大,苘麻越熟,剥起来越容易。剥麻之前,将其从水里捞出来,剥麻人坐在倒放的小板凳上,拿起一棵苘麻,从根部分瓣剥开头,左手攒着苘披头,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拢住苘杆,左手用力撕拉,苘皮抓在手中,苘杆穿向左前方。一捆苘剥完之后,将苘皮放在空旷处晾晒,每隔两个时辰翻一次。所有苘麻剥完晒干后,打成大捆,扛进家里。少的人家备以家用,多的人家待以出售。

如今,苘麻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日前回到家乡,偶然在田间地头看到一株苘麻,仿佛邂逅了多年的故人,总忍不住剥开一个苘饽饽,放到嘴里,品味一下那带着轻微涩味的清香,总能勾起历历往事绵绵的回忆。

常见的散文6:肠子都悔青了……

文/张书省

国人对后悔的最常见说法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国人对后悔的最狠说法是“连肠子都悔青了!”

“肠子都悔青了”,这是民族语言的极致,也是中国汉字的精致。平常人们说“从头到脚”,那是外形,是外表,而肠子都青了,那是从入口到几近出口的五脏六腑,是人的全部内里。汉语里还有比这更大、更重的后悔么?似乎没有。

位至安徽副省长的倪发科就是肠子都悔青了!

说愧对党的教育,愧对国家和人民,那是高度,是政治,是官话,是大话,而愧对家庭和亲友,那是真正的肠子都悔青了。

一是愧对老母。一位已高龄91岁的母亲。60年前的日子可不是今天这样的丰衣足食,那是共和国刚诞生不久的百废待兴的岁月,是领袖和人民一起“瓜菜代”的艰难日子,而倪发科的母亲这个极普通的家庭妇女,是含辛茹苦用米糠和野菜才让儿子活了下来,又是省吃俭用勉强度日才供儿子上学读书。儿子官做大了,母亲没有去沾儿子光,几十年远离儿子住在老屋。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心里能有一天不担忧么?今天,91岁高龄老人,却面对囹圄中的儿子,心何以伤?情何以堪?听说要开庭审判,母亲就想到庭看儿子一眼。这九十多岁老母亲能来法庭见儿子么?这一刻的儿子,能不把肠子都悔青了么?

二是愧对妻子。当年同是上山下乡人,同吃千般、万般苦,按政策她可以回到城市去,但为了爱情、为了婚姻,她放弃了从安徽回到上海的机会,陪着丈夫在农场度过十年。后虽先后进城,妻又多病,只能自顾。而今出事,在芜湖一家企业的妻子以患病之身还要涉案受审。面对病妻,倪发科是不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呢?

三是愧对女儿。女儿从一出生就送到了在上海的岳父岳母身边,从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上学读书,又参加工作,女儿本来就对父母知之、感之甚少,这次却因父亲之事影响导致婚姻破裂,不得不一人独身。她的感情、她的成长、她的未来、她的这一生,该怎样一天一天度过?当父亲的,倘还有血肉之情,能不把肠子都悔青了么?

四是愧对岳父母。五是愧对亲朋父老。倪发科确实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何止一个倪发科,贪腐者们哪一个不后悔得肠子发青呢?在权力炙手、官势遮天、美女环绕、纸醉金迷的日子里,后悔两个字是和他们绝缘的,腐败的手刹一旦松开,那就成了高速路上没闸的汽车,不碰、不撞、不翻车,那是停不下来的。而且贪腐这种职业劣性一旦上身,大环境、小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都会为我所用,反过来环境又助纣为虐,欲收手的概率十分低微,这又像吸了毒的瘾君子,没有断腕的魄力是无法收手的,这也是时至今日仍不收手者们的七寸所在。

要不把肠子都悔青的最佳路径是懂规矩、守规矩,是崇尚道德、厚德载物,是守身如玉、遵守法度,是让自己永远阳光,绝不潜身暗夜。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懂得“物以规矩而成方圆”这个道理的。守规矩的第一步,也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其他后边的就全错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数十年,每年春夏秋冬,每日分分秒秒,难保不糊涂痴迷,说点错话,做点做事,错了赶快就改,迷途知返,依然不离康庄大道。怕就怕占点便宜偷着乐,得点好处不收手,背着牛头不认赃,违规违法反而胃口越来越大,如车之滑坡,已收手不住,直至人仰马翻,身败名裂。此时肠子后悔青了,又有何用?!

我们每个人在入世时都很景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境界,但一段时间下来,就被社会这个环境弄得满身污泥,许多人就松懈了,麻痹了,不再洁身自好了,不再守身如玉了,于是就可能变质了,腐朽了。其实采藕人都知道,从污泥里挖出来的藕都是满身黑泥巴的,黑泥巴黑而污,但藕因善于吸取其中的营养,藕就自然长得茁壮。满身污泥怕什么,毋须清水洗濯,只要太阳出来一晒,泥巴自然抖去,还一个清白之身!

所以,人要不把肠子都悔青,其实并不难,守身如玉、有错就改就行了。倘能做到一位伟人所说,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就进入世人艳羡的荷藕之列了!

常见的散文7:小米粒

文/张何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米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今天,小米粒跑到我们课堂里来做客啦!我觉得很有意思呢!

我让三位小客人躺在我温暖的手心里,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圆形,身上都有一个小缺口,我想应该是它们天生的吧!有趣的是,其中一个小米粒的身上有裂痕,另外两个的身上还有花纹呢!它们的颜色是乳白色的,呈现半透明状。小米粒虽然身材小,但我用手一捏,哇!小米粒竟然很坚硬。于是我又用牙齿一咬,“咔嚓”一声,小米粒被咬成了两半,但是有一半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一下子无影无踪了,好像要尽快逃离我的手掌心。我又闻了闻小米粒,一点儿味道也没有。

我把一些小米粒和这三个小不点儿一起放进电饭锅蒸了二十分钟的桑拿,老师打开锅盖,呀!小米粒变成米饭啦!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流出口水来。看!小米粒抱在一起可团结了,它们的身体变得雪白雪白的,又大又胖,缺口也不明显了,变得很松软。看着看着,我忍不住吃上一口,真香呀!它在我嘴里有种粘粘的感觉,我仔细品尝了一下,竟然还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我很快就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知道这小小的米粒,其实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呀!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常见的散文8:一庭栀子花

文/隆如

在乡村,栀子花是最常见的。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有那么一两棵亭亭如盖、擎举着片片香云的栀子。

人们之所以喜欢栀子花,和它素雅的外形与浓郁的香气有关,大家都为这酽得化不开的味道而痴迷、沉醉。六月,栀子花开,远远地就有阵阵香风,扑鼻而来。农忙,人们无暇顾及飘香的栀子花,任它兀自欢喜,兀自香洁。夏收过后,花开正好,人们也有了把玩栀子花的闲情逸致来。姑娘们盘起乌黑的长发,在高高的髻边,插上一枝半开的栀子花,清新脱俗,任是无情也动人。妇女和老人,则喜欢把栀子花别在衣襟上,这是另一种淡定而又含蓄的风情。栀子花香,随着脚步的腾挪,从庭院,向着巷子、村庄、田野,布散开来。

旧年,外祖父在四方的天井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偌大的院落四季花香不绝,其中就有两株栀子树,每年夏天都会开出数百朵花来,此时的老屋,完全浸润在栀子花的香甜之中。月光下,庭院深处,促织声声,栀子花幽幽地吐露着芬芳。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意境,在多年后读到“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时,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种久别重逢的欣喜,正源于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栀子花香。

外祖父说,栀子是最爱干净的,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来灌溉才行,如果外行人给它施肥,它不但不领情,反而很快就会枯萎。这就是栀子,洁净是它奉行一生的信仰,从外在,到内心,香魂明澈,宁死也不肯沾染半点尘埃。在南方,有一群被称为“自梳女”的女子,她们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誓愿终身不嫁,远赴南洋,挣钱养家。如今,这些年届耄耋的老人,都已回归故国,她们居住在一个叫做“冰玉堂”的地方,取冰清玉洁之意,在此终老,一生清白。她们和这一树的栀子花多么相似呀,柔白,馥郁,就算身处暗夜,芳香也不减分毫。

选择纯白,而不是姹紫,不是嫣红,栀子花不与百花争艳,只是在炎炎夏日捧出一颗素淡的心,而这颗清凉、纯洁的心,满是醇厚的香气。绿叶丛中,一两枝洁白的栀子花,就好像万顷的碧波间,涌起一朵雪浪,轻灵而又澄澈。

夏夜纳凉,坐在栀子树下数星星,萤火飞舞,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事情,讲外祖父的大花园,以及花园里的栀子树。一把蒲扇,轻摇习习凉风,满庭都是栀子香。现在,讲故事的妈妈老了,听故事的孩子长大了,栀子越发繁密,花朵像满天闪耀着光芒的星斗,只是那萦绕心间的香味,依旧不改旧时的气息。

外公的栀子树,早已不在,但一株小小的盆栽栀子,足以抚慰一颗怀旧的心。自梳女的故事,发生在特定的时代,留下的除了遗憾之外,还有栀子花香一般绵柔的贞洁。我把新采的栀子花,放在妈妈的枕边,愿花香给她一个甜美的梦。

那些年,那些歌,那些岁月深处难忘的栀子花香,在心灵的庭院中,得以永生。

常见的散文9:年关萝卜

文/龙会吟

萝卜是梅山区域最常见的蔬菜,容易栽种,生长期短,产量也高。每年秋末冬初,乡下农民把萝卜籽播到地里,到了残冬腊月,就可以收获萝卜了。梅山区域的萝卜,甜、脆、嫩,大的一个有二三斤重,吃一口,甜津津的,比任何水果都好吃。我们那里的农民,出萝卜的季节去地里劳动,很少带茶水,口渴了,就在地里拔一个萝卜解渴,吃完一个萝卜,比喝了一瓶果汁还舒服。

萝卜做为一种菜肴,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切成片儿,清煮,熬猪骨头,也可以切成丝儿小炒;可以放在坛子里制成酸萝卜,还可以切成条儿晾干做榨菜,总之,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口味极佳。而我记忆最深的,最好吃的是年关萝卜。

我们那里,家家都有做年关萝卜的习惯。就是过年时,把腊肉洗净,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把萝卜切成片儿,和腊肉一起放锅里煮。腊肉熟了,萝卜也熟了,清纯的香味满屋飘荡。这时把腊肉拿出来,再把萝卜倒进一个大坛子里,盖上盖儿,到了正月十五以后,就可以拿出来吃了。那时的年关萝卜已有了微微的酸味,吃一口,特别爽口,也特别下饭。如果放一点辣椒炒一下,微酸微辣,色味俱佳。这种年关萝卜,有些人家一做就是一大坛,一般可以吃到农历二月,都是自家人吃,也有做为一种小菜,拿来招待客人的。

近一二十年来,我很少吃到年关萝卜了,原因是进了城,一切都简单化了,菜是一餐做一餐的,蔬菜都不能过夜。萝卜是蔬菜之类,当然就不敢做一大坛子吃到二三月了。回家乡时,也偶而吃过几次,但总感觉没有从前那种味道,不知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舌头变得高贵了,已品不出贫穷时代那种味道,还是现在的萝卜施过化肥,没有原来的那种甘甜?细细一想,不完全是,而是现在农村烧柴火的不多了,熏出的腊肉,已没有当年的那种柴火香,用这种腊肉做出的年关萝卜,味道自然差远了。

常见的散文10:新型玻璃

文/和瑜

玻璃,大家都很常见,在许多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制造的玻璃吧!

第一种玻璃叫“隐身玻璃”,这是用来防盗的。它可以安装在一些存放重要的文件、图纸的建筑物上。白天,隐身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是看得见的;而晚上,它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晚上要是有人想偷东西,以为没有窗子、玻璃,就想潜进去,结果会被狠狠地撞一下。如果你家装上这种玻璃,那坏人再也不敢来了。

第二种玻璃叫“快乐机器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它是很坚硬,还会帮你做事。白天你不在家时,它会帮你把家打扫干净,会帮你接电话……晚上,你回来如果很疲倦,它就会发出很动听的音乐帮你放松一下。你睡着了之后,它会帮你关灯,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休息。

第三种玻璃叫“投影玻璃”。如果你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爸妈不让你去时,你一定很难过吧。但有了投影玻璃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只要说一句“我想看电影”,它就会感应到,然后自动把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的电影传过来。它还会把还未播放的电影都放出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看电影的问题了。

我介绍了三种我自己制造的玻璃,希望以后能真的出现在商场里,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乐!

常见的散文11:雨。

文/凌 少 。

夏日。

雨。是极其常见的物件。

雨落之前。昆虫。都销声匿迹啦。周围。一片安寂。

微风吹拂。赤胳裸膊。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它,如丝般柔滑。叶片在风中起舞,这群舞者以婀娜的风姿赞迎久违的甘露。不禁使我想起蒲公英。风。是她最爱的。它。能给她梦寐以求的自由。有风的地方,才是她的故土。

笔尖。晃过流年,划破天际。一场大雨,正孕育而生。之前的安寂,也都香消玉殒。

暖雨。倾盆而下。漫步雨中,再惬意不过。

雨点打在身上,滑过肌肤。那清脆的声响,闲适的感受,是最难忘的。

不时,有闪电撕破天际。如蔚蓝的河川,日光下泛着些白光。它,不只有一天分支。羞涩。总使这一道道缺口在汇入天际之前先隐没自己的形体。

接着。雷声爆鸣。这总是令人恐惧。这种感觉,像是世界在颤抖。被压抑了许久之后得到释放。如呵责的声音。烦躁不安。扰人心绪。好在,它不会持续太久。如若不然,赏雨的闲适定会受它影响。

雨中独行。以轻柔的姿态,平和的心情。

若是心不静,此番美景,是会遭人厌恶的。

不时传来埋怨的声音。该死的天气,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台词。虽是人之常情,但,这样敏感的话语,令我不舒服,只得加快步伐,尽快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深渊。

在雨中闲游,我,是不想被人打扰的。

一个人,一条路,静静感受。

雨中,夹杂着阵阵花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暖意,油然而生。

仰望天空。阳,早已敛起自己的光辉。天气,还算明朗。

乖乖的,接受雨的洗礼。

精神。得到放松。灵魂。接受抚慰。

这是作为云云众生中一个心怀对大自然敬畏因而不甘错过这美丽而不失风雅雨景的人才能享受的优待。如我。

这日。我用浸满敬畏的笔,唤出一刻令人迷醉的烟雨。放飞惆怅的思绪,升华自己的灵魂。携一颗平和的心,只身漫步。

夏雨。润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