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的文章

请欣赏春夏的文章(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春夏的文章1:故乡初夏时

文/杨全富

春夏之交,横断山脉腹地、青藏高原边缘的丹巴峡谷中已是热浪滚滚来袭,清晨,满山的雾气笼罩在山顶,夜幕低垂时,雨点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湿润了大地,染绿了山川,朗润了溪流。就在这夏至,故乡——这个高原峡谷中的小村寨,虽然百花凋零,布谷鸟声已远去,但绿树婆娑,万物葱郁。那绵绵细雨的晚春似乎还在眼前萦绕,转眼间,热力四射的初夏就已经偷偷的来到我们身边。

站在藏房的阁楼上,打开眼前的窗扉,映入眼帘的满是绿树成荫,樱桃鲜亮,瓜果飘香的美景。远处,厚重且绿色渲染的大山像忠实的卫士守护着故乡。眼前,淙淙流动且波光粼粼的河水,还有那在河流缓缓的岸边一惊一乍快速游动的小鱼,以及树丛深处在鸟窝里茁壮成长的雏鸟,都迸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将自己的生命完美的展现在夏日炎炎之中。顿时,山丰硕起来了,水涨起来了,鸟雀欢唱起来了,就连蝉也凑热闹似的在树丛间抖动翅膀长鸣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故乡的亲人永远担任着夏日的主角,他们扛着各种农具忙碌起来,在时节中挥洒汗水,憧憬收获。锄荒、种雪豆、种荞麦、撒青稞、施肥力……辛苦地劳动着,满怀期望的为今年的秋收种下希望的种子。不知疲倦,年年反复。

河岸边,初夏的风晃晃悠悠地拂过耳旁,一阵轻微的热浪霎时间吻上脸颊。此时,我仿佛听见了夏的呢喃,在我耳旁激动地讲诉着内心的狂野和似火热情。初夏,这个蓬勃兴起的热辣少年!他将内心的狂热尽情的释放。于是,我听见他的呼吸,山清水秀的山谷里,有他青春的身影。他采下一片蓝色天幕上的云朵,轻轻地撒在树丛中,在斑驳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不经意间,他就从你身边飘过,带来一阵阵罪人的夏花甜香,让你不禁心旌摇曳,让你忘却了夏日里热力四射的骄阳。走在故乡的小径上,静默中侧耳聆听,一阵天籁之音传入耳鼓,是夏天即将走向成熟的果实在树巅摇动,预示着生命的成长。

“黄梅挂枝头,雨夜入梦来”,立夏时节,干热河谷地带的故乡进入多雨的时节。炎炎夏日下,微风中夹杂着蒙蒙细雨,从雨帘中极目远望,远处的青山朦朦胧胧,充满了别样的景致,大地在一瞬间变得凉爽而清新。此时,青松、白桦、村寨都沐浴在如丝如缕的雨幕之中。寨子里勤劳的人们穿着雨衣,在田地里挥动着农具忙碌着。为着希望,真正应了“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诗词的意境。此时此刻,山间的万物都沐浴在柔柔的雨帘里,享受着这热气初至时的甘露。在这初夏里,故乡的雨,就这么柔和,朦胧之中带着别样的清新。

这热情似火的初夏时节,仿佛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悠远漫长。特别是喜爱妆扮的姑娘,脱去了覆盖曼妙身姿的春装,换上夏日的清凉服饰,一刹那间,一群群穿着艳丽短袖长裙的如花姑娘,穿梭在村寨小巷里,漫步在河堤杨柳树下,衣袂飘飘,青春飞扬。夏日里,这个火热的季节激扬起故乡万物的生长的斗志,为秋天的收获种下满满的希望。

在这时候,我知道,故乡因为夏日,万千作物才会写意的释放生命的力量,将个性张扬。这个夏天,我依恋的故乡就会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释放所有的能量;就会在蝉鸣声声中呼唤爱的乐章。悠长的岁月里,一转身,故乡已初夏。

春夏的文章2:野草与兰花

文/李永斌

门前左侧有堆杂草,春夏茂盛,秋冬枯黄,有碍观瞻。开水烫、农药杀、连根拔,均不奏效,反而愈发郁郁葱葱起来,索性不再管它。后来听从朋友建议,于门前右侧种了几株兰花,虽不是珍贵品种,但开起花来赏心悦目,直接抵消了对面野草带来的厌恶感。

于是我对兰花小心呵护,视若掌上明珠一般,定期施肥浇水,修剪残叶,有时还跑到养花高手那里去求取真经,甚至还讨到了“祖传秘方”。然而没过多久,兰花不但花开得越来越少,还渐渐打起蔫来,没过多久,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彻底死去了。

按说阳光充足、百般呵护的兰花不该这样匆匆夭折。再看左侧那堆杂草,虽经风吹雨打、人为“虐杀”,依然生命力顽强,长势喜人。那绿油油的模样,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它的可爱。

忽然想到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一味宠爱实为加害,稍微让孩子经历苦痛风雨,在成长中遭遇摔打,未尝不是件好事。

春夏的文章3:槐花焖饭

文/孔权利

每到春夏之交,家乡的市面上都会出现很多时令美食,但说到烹制简单、经济实惠、美味可口,莫过于槐花焖饭了。槐花焖饭是由槐花和面粉混在一起,放在蒸笼里蒸制而成。槐花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选刚开的。刚开的槐花嫩,香味浓郁,清新自然,盛开过的就老了,而且,花中的香味和甜味也被蜜蜂呀、蝴蝶呀采走了大部分,只剩下花的空壳,做成的焖饭又硬又涩,失去了槐花最基本的清香这个特点。当然,如果选取槐花的花骨朵也是可以的,蒸成的焖饭也是别有味道,只是香味不够浓郁罢了。

小时候,只要槐花一开,母亲就给我做槐花焖饭。我家里没有槐树,母亲为了摘槐花要跑很远的地方。槐树都长得比较高,母亲胖,上树不利索,为了采到更多、更鲜嫩的,她就到人迹罕见的山里,找一些低矮的小槐树,等采满一背笼,天都快黑了,每次,她都是摸黑回家。当时我人小,也不会想到母亲在路上所遇的危险以及内心的恐惧,只是一味地想着槐花焖饭。

母亲到家后,顾不得休息,就忙碌着蒸槐花焖饭。她先是把新鲜的槐花洗干净,晾干,加少许清水后,和玉米面混在一起,搅拌均匀。用面粉也行,但玉米面更便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困难,用玉米面做最经济、最实惠。搅拌均匀后,放进蒸笼里蒸十多分钟就好了。蒸好后,用白瓷碗盛上,浇上用野小蒜、辣子油、柿子醋、盐等制成的汁子,美美吃一口,那味道别提有多香了。

后来,我到了远方工作,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母亲做的槐花焖饭。然而,外地的大城市很难找到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食物,我只好对着家乡的方向轻轻地嗅,嗅着家乡的那一串串清香、美丽的槐花,嗅着母亲做的刚出笼的槐花焖饭。几年后,我回到家乡,定居在离老家二十多公里的小城商州。按理说我已经回到家乡了,但是,母亲做的槐花焖饭对于我来说还是有距离的,我每日被工作和孩子绑得紧紧的,连回老家吃一顿槐花焖饭的时间也没有,当有时间时,槐花的花期早过了,我只好暗自叹息。

妻子在家试做了一次,虽然是用精制的面粉和槐花搅拌在一起做的,还凉拌了一盘椿头、一盘荠荠菜,但是,我却吃不出母亲做的那种清新味道。是妻子做得不好还是我的口味变了?我陷入沉思。也许,在所有孩子心里,只有自己母亲做的饭菜是最好的,这无关烹饪技巧,只是单纯的亲情味道罢了。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老家的山坡上开满了洁白的野槐花,一串一串的,压得树枝都弯了腰,而且,这些槐树都长得低矮,手一伸就能够着,我高兴地跑过去,双手不停采摘。槐刺扎手了也不管不顾,只是不停采,不停地往背笼里放。很快就装满了,我兴奋地朝老家门口跑去……

春夏的文章4:春夏之交

文/箴云

2015年已经过去将近一半,在一片青黄不接的景象中,我们来到了五月,马上就是春夏之交了,翻开自己的博客,上一篇博文到这一篇,居然已经隔了这么久。

是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有点多,以至于此刻的心境,就像一个踌躇满志的旅人却在半路上摔了许多跟头,然后觉得自己是不是该歇会儿。于是,我歇了……知道有一天,有一个声音问我:你歇够了吗?于是,我仔细感受了一下,嗯,确实歇够了,这种歇息甚至产生了某中新的疲倦,姑且称之为“休息疲劳”,和所谓的“审美疲劳”一个揍性。

人需要歇息,适当的安逸会让一个颓丧的生命重新焕发光彩。但过分贪安图逸,只会让人越陷越深,这样的教训,我吃的够多。

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死啦死啦说的那样:“中国人爱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现在不起来,更待何时?

于是,我爬起来了,然而,前路却依旧茫然。

之前的一些事件,虽算不上什么致命的大事,却也让人深觉损失惨重,就像一个人丢了魂儿,他的魂儿却在九霄云外对着他大声嘲讽。好在魂儿还愿意回来,愿意换一副嘴脸重新附在你的身上,让你多少恢复了些许精气神儿。这是恩惠,是馈赠。人要对得起这些恩惠与馈赠。

于是,接下来就是沉痛的反思。可以面壁思过,也可以捶胸顿足,但没必要。生活本来没有什么语调和风格,看你自己去怎么调和。所以我庆幸我还有那么些幽默感,可以自嘲。带着调侃的却有些恶毒的自嘲,虽然苦口,却是良药。

人在思考的时候就不想干其他的事,比如写作,比如吹牛,比如胡编乱造,再比如想入非非。所以我会读书。这段时间买了许多书,也读了十之七八,不敢说大彻大悟,至少也是获益匪浅。

五一放假之前,我买了一本精装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很薄,却很精致。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内容。内容很简单,其中,主体故事语言甚至有些幼稚,但是这个幼稚,只是个某种程度上的形容词,相对于那些极力展示作者逼格的“精神污染”。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真心好,让人如沐春风,我甚至想再买一些送朋友,但这是后话,姑且不论。

有时候,人会犯一个毛病,明明自己做的是一件天底下最愚蠢的事,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拯救世界,在唤醒民众,以为自己志在四方。实际上,不过是窗户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就是飞不过去……

没人愿意做一只玻璃上的苍蝇,就像隔窗看鱼的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所以,开始期盼着改变,也许也是受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影响,我开始空前地渴望着改变,甚至不加区分的期盼一切的改变,不论好的还是坏的。因为,只要是改变,就是一种运动。只要有运动,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不会死。

五月到了,三天的小长假已经足够,这将是这段时间产生的“休息疲劳”的高潮。然后,我会重新走进周而复始的亢奋中。我渴望这种亢奋,穷开心好歹也是开心。摆一副苦瓜脸,没人爱看,而且,也不知应该给谁看。所以,在这个春夏之交,心灵也应该来一次同步的交替。顺便说一句。我感觉我的“冬季情结”正在渐渐淡化,我想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活在当下,哪怕炎炎夏日,也可以看看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夏天的黄昏也有着别样的美,而且美得更惊艳,不是吗?

我的夏天就要来了,我能感觉得到……同时,也衷心祝愿看到这篇博文的你们,也将迎来自己的夏季。

春夏的文章5:当竹子肩负特殊使命

文/赵盛基

春夏之交,在井冈山,我看到山坡上的一片竹林出现了三种形态:有些笔直笔直地挺立着,有些虽然朝山下倾斜但仍然笔挺笔挺的,丝毫没有打弯,有些已经拦腰折断,露出了嶙峋的断茬。

导游说,这是春天的一场雪造成的。但她又说:“虽然大雪把竹子压倒了,压断了,但它们都没有弯曲。这就是竹子的性格:宁折不弯。”

我不禁肃然,但又突然想起刚刚在山下时,看到菜农正用竹子搭菜棚。他们将一根根竹子当中劈开,使之成为竹片,然后,将竹片弯曲成一张张弓的模样,两端固定在露出地面的立桩上,相距一米左右一根,上面蒙上塑料薄膜,即成为蔬菜大棚。

我不解地问导游:“可是,你说的好像不完全对啊!刚才在山下看到的菜农把竹子弯曲得那样厉害也不断啊?”

导游似乎玩笑又似乎认真地回答:“那是因为菜农把竹子劈成了竹片,赋予了它特殊使命啊!”

我似有所悟,无论是一根竹子,还是一个人,当肩负特殊使命之时,即使做出牺牲,也能委曲求全。

春夏的文章6:又见喜鹊窝

文/李小平

孩提时于春夏之交外出玩耍,随处可见鸟儿筑窝。像黄腾鸟(又叫天煞星)将窝筑在油菜地的菜籽架上,麻雀将窝筑在农家草屋的屋檐下,乌春、白头翁等将窝筑在密集的树林或者屋后的竹子上,它们的窝相对较隐蔽。唯有喜鹊,将窝筑在高高的乔木顶上,几百米外就能看见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加上无节制地捕杀,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能见到的鸟儿越来越少,尤其是喜鹊,几乎无迹可寻。

今年4月底,我骑自行车外出锻炼,经过锦丰镇(冶金园)合兴的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时,惊喜地发现在纪念馆正门前高高的银杏树上有一个硕大的喜鹊窝,环视周围,惊喜接二连三——东、南方向竟各有一个喜鹊窝。

喜鹊窝的结构非常复杂、精细,从外面看,整个鹊窝为直立的卵形,一人难以合抱,鹊窝侧面留有一个圆洞,口径上适合喜鹊的出入,枝条排列致密,骤雨下落,经久不漏。从断面看,窝底面可以分为四层:最外层由杨槐、杨柳的枝条叠成。里面一层大多是垂柳的柔细枝梢,盘旋横绕成半球形的柳筐镶在窝内下半部分,再里面的几道工序最为奇特,就像是用河泥涂在柳筐内塑成的一个“泥碗”。最里面还有一些贴身的铺垫物,这是用芦花、棉絮、兽毛、人发和鸟儿的绒毛等混在一起压成的一床“弹簧褥子”,喜鹊真是高明的“建筑师”,这样一来,它就有了繁殖后代的安乐窝。

喜鹊自古以来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和福气的象征,有的地方在举办婚礼时,最乐于用剪贴“喜鹊登枝头”来装饰新房。俗话说“喜鹊叫喳喳,好事来到家”。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老槐树上有喜鹊搭的窝,依托树杈一层层垒上去,几近树梢。晨光熹微,清风拂面,母亲在院子里忙着腌酸菜,喜鹊欢跳着从鸟窠里飞落下来,在墙头,在屋脊,在院落,甚至在小屋的窗台之上,放声高歌起来。记忆中,儿时的梦,总是同喜鹊的叫声绕绕缠缠搅和在一起。“喜鹊喳喳叫,不过三天亲戚到”。中秋节还没到,我就眼巴巴地盯住门前那条通向远方的路,知道几个姑姑会来看爷爷、奶奶的,一定会来的,每年不管收成好坏都会来的!大姑烙的油饼子最好吃,一圈一圈的,清油细白面,里面和着葱花,黄黄的,还有苦豆儿或是杏胡儿。于是总盼望着老槐树上的喜鹊早早地叫,美美地叫,叫来姑姑的两个大油馍馍,让我们尽兴地解解馋。我家大槐树上的喜鹊在枝杈间不停地叫,乏了累了饿了,就飞下来在院落里的猪槽边抢着吃猪食。母亲只是“呕嘘,呕嘘……”,无心将他们赶走。于是,麻雀来了,白脸媳妇也来了,和我家的人儿、鸡儿、猪儿一起搅和着。小院里响彻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场面是那样温馨。于是,我的童年生活虽然清贫困苦,但却总有一缕喜悦在心头。

近年来,由于我市大力支持绿化环境,禁止铺杀鸟类,不滥用农药,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锦丰镇(冶金园)合兴段一干河东部的开发,新建的沙洲新城中心的中央公园,举目苍翠,绿意浓郁,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这里也吸引了各种鸟儿前来安营扎寨。

春夏的文章7:映山红花红艳艳

文/黄大荣

春夏之际,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满脑海是儿时杜鹃花开的倩影,映山红是杜鹃花的一种,又名满山红、山石榴、红踯躅、清明花,是我国有名的一种山花。它喜欢生长在崇山峻岭的陡壁上,她盛开时,密密层层,叠锦堆秀,以红艳著称,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常被文人墨客歌咏。映山红的花是红色的,每朵有五六个花瓣,像梅花,但又不完全像,花蕊像蝴蝶的须子。花开时一枝挨着一枝,一朵挤着一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楚楚动人。虽然没有蜜蜂为它舞蹈,也没有画眉为它歌唱,可是它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开得红红的,远远望去,好像朝阳下的波涛红流,和天空连在一起,把天都染红了。满山的映山红在青翠欲滴的绿叶衬映下越发显得娇艳,圆润光洁的露珠儿晶莹剔透,静静依偎在花瓣或碧绿的嫩叶上,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折射出多彩的光芒,让花的世界更加多了一份朦胧的迷幻之美。真是:青山碧绿又春风,满谷杜鹃火艳红。直向天宫催日色,行人崖道彩云中!

最初认识映山红的时候,是孩提时的一部电影,名叫《闪闪的红星》,那红星、红旗、红花动人的场面更有感人心扉的激亢插曲:“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而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早已模糊,唯有这优美的旋律和那份凄美的动人情愫尚存,一直伴随着我幼小心灵萌芽生长,而那红星一样鲜艳灿烂的映山红,也一直承载着儿时的激情、梦想,也承载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盛开的映山红:红的、白的、紫的,一簇簇,一片片,如火炬、如彩虹、如朝霞、如青年人不甘落后的一颗颗红心,在颤动,在呼唤,在澎湃……给了我多少动力。虽然它没有牡丹那样名贵,没有荷花那样儒雅,也没有水仙那样娇嫩。她的生命清淡在山野中,永远在默默无闻之中,从不被人刻意关注,但她不会由于无人赏识而不辉煌,也不会为冷风夜雨而伤悲,不为孤寂而凄凉。她的绚丽只为春天的生命而辉煌,她的凋谢,只为等待再一个东风而沉寂。它不怕风吹雨打,不畏冰雪覆盖,曲曲弯弯,盘根错节,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着。这种恬霑平静、清雅坦荡、坚忍不拔的心境不正是我们人类缺少的吗?人们无限的烦恼和痛苦的深渊不都来自这挥之不去、纠缠难弃的名利之心吗?从此,映山红便成了我的一种寄托,一种思念,一种向往,一种力量!

由于琐事缠身,一直为生活而劳作,为生存而奔波,我已好久没有亲临故乡欣赏那热情似火的映山红了,但映山红无时不刻让我魂牵梦绕。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他们大量收购映山红往外贩卖,山中的映山红也已移居城市,装点城市美丽的春天,为城市增色添辉!

又到春天,在城市的公园里,映山红,绽放的映山红,那不是我孩提时第一次见到的映山红吗?我惊喜着、欣赏着、依偎着……蓦然,放眼望去,远远近近好多盛开的映山红映入我的眼帘。景色空濛,它们点缀着整个公园,崖畔下,叠嶂间,这一簇,那一丛,团团簇簇,在淡青的山树间云蒸霞蔚,让整个世界都空灵含蓄又热情如火,将整片宁静的林园开放得激昂喧哗。它又到了来往行人的脸上,开到了市民们善良而纯朴的心里。

静静置身于花的世界,淡淡的幽香弥漫于空气里,悄悄绽放的映山红在风中摇曳着她的身姿,于是这个没有尘世纷扰的世界都笼罩在这清新淡雅的感觉里了。这就是城市的一片清幽之地,美丽之景!

我爱故乡的映山红,更爱美丽的映山红精神之托!

春夏的文章8:最是花影难扫

文/迟子建

在故乡的春夏,要问什么店铺的生意最清冷?无疑是花店了。因为这时节大自然开着豪气十足的花店,谁能与它争芳菲呢。花儿开在林间,开在原野,开在山崖,开在水边,当然,这样的花儿都是野花,达子香,白头翁,蒲公英,百合,芍药,铃兰,鸢尾,绣线菊等,它们仿佛彩虹的儿女,红红白白,紫紫黄黄的,绚丽极了。

这时节的居民区也是花团锦簇,农人们栽种在花圃的虞美人,大丽花,步步高,牵牛花,金盏菊等,呼应着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儿,专为悦人眼目的,不肩负给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开花不问结果,如热烈的情人,不计前程,恣意盛开。而菜圃中开花的植物,命系人类的餐桌,花开得就规矩,适度,收敛,除了倭瓜花开大朵,其余的细细碎碎的,它们得留着精气神儿坐果呀。

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宇宙,这个宇宙就是果实。西红柿能否饱满红润,决定了它与鸡蛋为伍时,能不能在金黄和雪白之间,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硕大,决定了它与鲇鱼相遇时,能吸纳多少鲇鱼肌理的鲜香;豆角是否厚实,决定了它出锅时是否跟入锅时一样的出息,不让主人的碗盘亏空;土豆是否圆滚滚,决定了它们在被蒸煮的过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样绽开笑脸;辣椒是否挺实鲜辣,决定了它能为姑娘们省下多少口红。

花圃和山间的花儿还开着呢,菜圃的花儿早就谢了,结了果子。待到秋天,人们收获了果实,霜也来了。霜是花朵的敌人,它们一来,花季就结束了。被霜打过的花儿,在阳光中耷拉着脑袋,憔悴不堪,满脸是泪。它们哭也是没用的,想要绰约的风姿,想要蜜蜂与蝴蝶同欢的快乐,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时它们也许会羡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儿,它们结了果,在冬天还活着——谁家的地窖不储藏着土豆和萝卜呢。

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可这样的花儿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说化就化,于是喜欢鲜亮颜色的女孩子们,不想让漫漫长冬为这样的花儿所统率,她们在深秋糊窗缝时,就在两层窗中间的隔层里,造了一个花园。

那是独一无二的梅园。

极北的房屋,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双层的。这双层窗,一拃间距。深秋时节,人们在用毛边纸或是废报纸糊窗缝时,会在二层窗间,放上二三十厘米厚的保暖的锯末子,然后插几枝用蜡油捏成的梅花。

那时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没通电,蜡烛是我们的光明神。蜡烛通常红白两色,从供销社买来。蜡烛将要燃尽时,烛芯气数已尽,侧歪了身子,人们只得吹灭蜡烛,留下烛头。女孩子们最喜欢那一块块润泽的蜡烛头了,尤其是红色的。我们会把它们珍藏起来,到了糊窗缝时,将收集到的蜡烛头,放到一个空的铁皮盒里,坐到火炉上融化了,一手擎着选好的形态妖娆的干树枝,一手在滚烫的烛油和凉水之间飞转,让干树枝瞬间成了干枝梅。

捏蜡花要眼疾手快,勇气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紧密团结,先是共同探入滚烫的烛油(有点赴汤蹈火的意味),然后赶紧撤兵,再探入事先备好的一碗凉水中,让沾在指尖的那层烛油,瞬间冷却而不失黏性,再飞速移兵至干树枝,随你选什么位置,以枝条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对着它一捏,奇迹出现了,花瓣似的烛油从指尖脱落,一朵粉红娇嫩的梅花,灿灿绽放了!一朵,两朵,三朵,七八朵,数十朵,干树枝瞬间春色贯通,梅花点点了!因为女孩手指粗细有别,再加上所蘸蜡油厚薄不同,蜡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浅。但不管怎么的,它们都是霜雪时节开得最烂漫的花儿!我们把这样的梅花,插在二层窗格芳香的锯末子上,它们就像开在金色的泥土里。这时你封上窗,一个冬天就有花儿看了。

这样的梅园什么时候消失呢?当寒风撤兵,春风长驱直入,把山岭涂抹上绿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儿姹紫嫣红时,人们要开窗闻花香鸟语,破败的梅园也就成为春风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 《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研究者总把它说成政治抒情诗,说是苏轼在抒发他内心的愤懑,可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首清新的自然诗。花影在台阶摇曳,任凭什么扫把,也扫不开它。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时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总会把美留在人的心头。就像我遥想逝去的花儿,无论是山间的,还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们亲手在二层窗格打造的梅园,它们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被遗忘,而是像风一样,一直吹拂着我的记忆,不让它沉睡。

春夏的文章9:挖野菜

文/吴洪伟

春夏之交,气温回暖,雨水丰沛,是野菜生长的旺盛期。工作之余,外出踏青,顺手挖挖野菜,调节调节心情,享受一下悠闲的田园生活。

在我们这里,可供食用的野菜品种就不下20个。沐浴过初夏雨水的大地,尽显一派生机。田间地角,山坡坳谷,薯地菜畦,到处可觅野菜的踪影。马齿苋根块肥硕,叶片鲜嫩。灰灰菜婆娑婀娜,点翠摇绿,反枝苋(俗称狗虱菜)亭亭玉立,色泽光亮,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绿色食物。

食用野菜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诗经·周南》里就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荇菜,是一种可食用的水草)的诗句。到了北宋,苏东坡在《后妃菊赋》中写道:“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依我看,在我们这亚热带雨林气候里,春、夏野菜的苗与叶,都一样脆生生,水嫩嫩,有极佳的口感。

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很高。譬如,反枝苋富含铁、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对青少年的发育成长和成人的身体健康都有帮助。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明目,通便,消肿止血之功效。正是因为它们来自于大自然,吸天地之灵气,集自然精华而大成,其营养价值就远超人工种值的蔬菜,成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许多酒楼食肆,农家乐纷纷打出野菜的招牌招徕顾客,过去不屑一顾的“山野妹子”,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坐镇主打菜的位置。记得前两年有港城诗人来访,到农家乐尝野菜,赞不绝口,称道是返朴归真,绿色自然的健康饮食,更说其是餐桌上的临阵起义,绿色革命,此话听来诗意盎然,一点不假。

野菜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煮和凉拌等。为食用安全起见,多数以凉拌为主。先把挖回洗干净的野菜放进烧开的水里焯上两分钟,捞起,沥干,挤压,然后浇上上等的生抽,花生油,拌以蒜蓉作佐料(喜欢辣的可加入适量的辣椒碎片),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野菜就靓丽在眼前,尝一口,就令你口感一新,野味十足,爱不释口。

吃野菜固然是一种享受,挖野菜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趣呢?现代生活快节奏,工作起来像绷紧链条的时钟走个不停。微信,上网又占去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难得假日闲暇,回归大自然,散散步,挖挖野菜,走在无边的山坡田野上,心情也会长满翠绿。

然而,挖野菜更是一种励志的表现。古时有伯夷与叔齐,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深山,采薇(一种野菜)而食,以示其志,赢得文人雅士之美誉。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迫,在断炊无粮之时,野菜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来源。他们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建立了新中国,野菜就成了革命的救命草,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大跃进时期,还国债,闹饥荒,又有多少有骨气的中国人,靠吃野菜苦苦支撑,捱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峥嵘岁月……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挖野菜便成了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绿色饮食的回归。闲时不防来挖挖野菜,忆苦思甜,位高权重者更应体验一下以往的艰苦岁月,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练心练德的成长过程。

春夏的文章10:无情何醉,多情自扰

文/水慕岚

春夏之交的夜晚,月亮一时有一时又无,漫天的浅红,仿佛纸巾上瞒着自己的情人写的别人的爱情,很有兴趣,而无半点羞涩。夜色撩人,也就再没有人去端详那些惺忪的渴睡人的眼。

院子里最美的,是晕黄路灯下的三角梅,绽得那样好,一枝一枝从铁栅栏里伸出手、探着头,那模样说她像一枝横斜水清浅,倒更像女儿窗下怎低眉。花之性,生在孤壁上也是要开放的,因此摆在路边为行人准备的长椅,无人坐时花自开,有人坐时花亦开。人迹所至,都已被花之性情陶冶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的时候反而没了境地,等到座空无人,那境地倒催发地落叶比花更妩媚。

总有些东西,不以贵贱论之,却是人一生都难以丢弃的。就俗常之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或情缘或饰物,无非曾经拥有。从前爱喝浓茶,如今因胃肠不适亦忍不住遥挂那丝弥足。茶味偏淡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嫌,人情乏味才让人无法俱受。情义或可有或可无,是有是无,都不可以乏味。茶自出味,不是因为此茶能有多好,无论欣赏还是品味,都意味着尊重,尊其所尊,重其所重。

院子里的路灯尽管也发着光燃着热,目光所触却能生出心底里的宁静。我爱那与之相触的淡淡的滋味。曾经的友人,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注视夜幕下的路灯,他只看到我眼中的闪亮却感受不到更触碰不到我心底里的宁静。而我眼睛里的闪亮,是因为薄雾之间棉柔的灯光,以及不知多少人曾经拥有,被岁月摩挲过的青春火焰。

夜色或者绵雨都能轻易赋我以醉。在它们面前,人能与原身相拥,可以卸下所有防备。能卸下防备之所,方有归家之乐。颓世之人,总难免从一堆谎言滑入另一堆谎言,处处设下机关和防备,连居家之所也未能幸免。佛理茶,仙驭酒,酒能醉人,而茶不醉人人自醉。醉酒然后能醒,醉茶方后能悟。

浑然天成那些田园诗一派,最爱当属王维。父亲喜爱陶渊明,爱其心远地自偏。渊明既采菊,则不脱俗尘,能抱朴而含真,所以有五柳先生之称谓。王维走得更远,人还在月下徘徊,心已入重重深林。菊已不采,有感则长啸而已矣。诗才过人,质朴无华,这些可爱的生命,总惹得人疼惜之念方过,伤感之意复来。

情义至此,孰解我无情、多情?

春夏的文章11:不曾经历春夏的秋怎为秋——晚秋,不晚

晚秋,不晚第一次看一部被称为文艺片的电影,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一个中国人和一个韩国人讲着英文谈着恋爱,第一次在结束后反复回放着早已消失在眼前的画面

我不否认我刚开始看《晚秋》是因为玄彬的颜

我不否认我刚开始看缓慢的剧情时困倦地想要抄起伸手可及的所有事物,砸向电影画布

我同时不否认,当我第一次看完《晚秋》后,我想看第二次

开往西雅图的列车上他们相遇,在前路茫茫无处安放未来的时候他们相恋,在秋之前,他们早已经历了春夏,你又如何断定,他们的晚秋,不晚。

驼色长大衣的安娜,风骚从头的勋

一个连母亲的生辰都会写错的家庭为了遗产而找回依旧拥有继承权的女儿--安娜

一个招惹黑社会老大女人且处处留情被老大追杀却不见收敛的亡命之徒--勋

这样的两个人相见,是巧合是宿命亦或是,爱情

爱情。

终究是一场不能和未来私奔的赌局,尤其是在他们手上早已没有筹码却还在想着孤注一掷的瞬间

看不清前路,想不到未来,他们的明天注定没有定数,充满未知,充满黑暗,充斥无望,黑暗中的杀人犯抓着亡命天涯的风骚男狂奔,当这一切遭遇爱情遭遇逃不过的必然时

他们装傻他们张望他们抗拒,但最后还是爱了

爱吧,就算明天不能再爱下去又何妨,谁说爱情一定要因为有明天而想爱

奔吧,就算我们注定跑不过时间又怎样,谁说他们一定要跑赢了时间才算赢

他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又何苦顾忌什么失去呢

我爱你,就算此时山崩彼时地裂,我也会在世界毁灭的前一秒拥吻你

很多人感慨,若她早些遇到他,或许他们的结局就会不同

但谁又知不曾经历春夏的秋怎为秋

晚秋,不晚

春夏的文章12:尘世芳华 心田安家

文/王继颖

春夏两季,女儿在杭州学习。我和爱人去看她,一家人同游苏杭。

在杭州游玩一天,傍晚赶往苏州。车票早已网上预订,取票后捏在手里过安检、候车、过检票口,但直到登上去苏州的动车,我们才看座位号。女儿看看票,她在第1排临窗的位置。我的座位,在第2排过道边。爱人瞥一眼手中的票,指指第2排过道另一边被两个座位夹在中间的座位。我怕中间挤,让身高体胖的爱人坐过道边,自己坐到他指的座位。见旁边靠窗的座位已有乘客,不必起身让路,还没等别的旅客都上车坐好,我便闭眼打起了盹儿。

本来就嗜睡,再加上玩得筋疲力尽,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一个多小时后到昆山南站,靠窗的乘客要下车,才将我唤醒。下一站就是苏州。靠窗的座位空出,一个仪容清雅的小伙儿坐进来。我以为他刚上车,想不到又一个提箱子的中年乘客要坐那个座位。小伙儿安静起身,准备让座。

“你的座位是这里吗?是不是看错了位置?”我关切地问。

小伙儿温善的脸上,掠过刹那的犹疑。他平和地指指我的座位:“刚才您一直睡,没好意思打扰……”

我的脸颊瞬间升温,难道我坐错了位置?便赶紧让爱人看车票,竟真的错了。票上的位置,在第1排。

“真对不起!你在杭州就上车了?刚才坐哪里?”我满怀歉意,边说边站起,请小伙儿坐。

“没关系的。是从杭州上车,我上来得晚,看您睡着,就站在过道上了。”小伙儿见我执意站到了过道里,便腼腆地坐下,那神色倒像做了对不住我的事。

第1排本属于爱人的座位,坐着个民工模样的苍老男子。他应该也是在杭州上车,买的大概是无座的票。那一排,爱人身后的乘客恰好刚下车,位子空着,我便坐下,心中被清雅小伙儿的绅士温情感动着,很快到了苏州。

正逢假日,有人间天堂美称的苏州与杭州,同是人流如潮。苏州比杭州更拥堵。第二天游完拙政园和狮子林,已是中午时分。在街边小店吃过午饭,准备打车去虎丘。女儿用手机滴滴软件叫车,软件显示附近路况拥堵得厉害。本来约好的司机,一个个打来电话,都说手机出了故障,要求取消订单。约了近一个小时,因司机“手机故障”取消了四五个订单。终于有一位师傅手机正常,告诉我们他保证过来,要我们耐心等待。他接订单时距我们等车的位置只有七八公里,因为堵车一个多小时才接到我们。师傅说本来可以去路况稍好的地段拉客,但不愿失了诚信。从狮子林到虎丘,师傅根据路况绕道而行,到虎丘,女儿微信付款,才十几块钱。这十几块钱,让师傅耽误了近两小时。

从苏州回杭州,又游玩一日,清早五点,我和爱人打车去车站。临行前夜,女儿教会了爸爸用滴滴软件叫车。车准时叫来,到火车站,我们却不会用手机付款。给司机师傅现金,师傅热情大方地拒绝:“滴滴打车是手机系统交易,我不能收现金。你们回去学会再付款,钱没多少,不付也无所谓。赶紧下去吧,别误了火车。”

几个瞬间,几朵质朴清香的尘世小花,就像路边偶见的几朵蒲公英,虽只是金黄点点,却暖意宜人。三个连眉目都没看清的陌生人,以本性的温善、诚信和大气,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芬芳的情味儿。人生路上许多瞬间的芳华,会如蒲公英小花般结出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一絮一絮,飘落心田,生根发芽,展叶开花,再结出更多美好的种子,在尘世的阔野上随风播撒。

春夏的文章13:半个世纪不老情

文/王勇勤

当春夏交替时节,接到联络员王晋英传来的将于金秋时节举办老同学50年重聚的讯息后,心绪就始终跌宕起伏,再也没能平静过。

在迎接这个特殊日子到来的几个月间,每到夜深人静之际,每当闲暇独处之时,五十年前的那人那事、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就如同过电影般一幕幕轮番在脑海中浮现上演……

50年前,我们或青涩少年,或豆蔻少女,怀揣着不同的青春梦想,从城镇、从乡村、从各方阡陌的原野,汇聚省城,来到太原职工学校,情结同窗。在操场上、在教室里,一声声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大槐树下,同学们看书学习、娱乐休闲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在那个青春飞扬的年代,同学们或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身影、或顽皮淘气惹人喷笑的场景和老师们严谨刻板、认真执教的脸宠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至今,仍旧难忘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1965年欢度国庆民兵师方块,代表一八二大队的步伐刚刚停下,全校的整体搬迁就开始了。我们全体师生,拿着包裹,背井离乡,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域、天山脚下——乌鲁木齐市。在那里,我们第一次领略到异域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骑到了戈壁滩上的骏马和骆驼;喝到了天山的雪水和奶茶;吃到了马奶葡萄、哈密瓜、手抓饭、牛羊肉和烤馕;也饱尝了零下二、三十度严寒天气带来的严峻考验。就是在那个地理偏僻、交通不便、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这一群人,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如同兄弟姐妹,胜似父母亲人,相依相偎,互相帮助,共同战胜了学习、生活给我们的种种磨练,一起磨砺成长。期间,最让人难忘的是,我们亲眼目睹了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出访路经乌鲁木齐市夹道欢迎的情景。

三年后,我们心怀不舍,流着热泪,依依惜别,有的到了野外,有的进了工厂,有的留在母校,也有的到了异国他乡。总之,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为了事业,我们奔赴四面八方,或当兵保国、或教书育人、更多的是从事自己的专业,当然后来也有人下海经商……却心中为着那个时代那群人心中共同的目标——为国效力,至此一别匆匆,虽有过几次相聚却很短暂,就象美丽的梦惊鸿一现,不知不觉跨越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以来,在工作中、在生活里,我们都经历了许多人许多事,心中有了更多诸如朋友情、同事情的牵绊,但在我的生命里却始终牵绊着那段青葱岁月时期的同学情。那些令人难忘的人与事、令人难忘的过往始终伴随着我从新疆到广东、从广东返家乡辗转的五十年。期间,我也曾有几个联系紧密的同学,但更多的还是五十年来未曾多见的同学。而在与常联系的同学聊天时,最经常的话题不外乎是:×××同学在哪里工作,×××同学身体是否康健,×××同学有几个孩子,孩子们现在发展的怎样。这时总是心情舒爽,兴致盎然,言谈间心绪总会为曾经的他(她)喜而喜、为他(她)忧而忧。然而,最令我心情沉重的是:永别了我最最亲爱的几个老同学、老朋友张贵吉、李淑青和王东海。

曾经少年青春梦,弹指一挥五十年。如今,跨越了半个世纪沧桑后,能够有机会再次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聚首相逢,看看那昔日英姿勃发的少年、纯真可人的少女变成了怎样霜染发际的老者,我心激荡,感慨万千:希望再次的重逢,能够像一首歌,陶醉和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为我们的人生再次谱下美好的曲调;希望再次的聚首,能够像一架桥,架起我们离别50载的风霜岁月,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