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了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知了的文章(精选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知了的文章1:粘知了

文/孙鹏航

洗了面筋粘知了,

树底潜行静悄悄。

一阵蝉鸣欢呼急,

吓得鸟儿展翅逃。

昔时每到夏秋之交,当树上知了(蝉)多起来的时候,儿童们便纷纷进行粘知了活动。

粘知了首须先做面筋。其法即找一把小麦,放在口里嚼烂,然后拿到水里反复冲洗,洗成黏性十足的面筋,再找一根长度能够到树梢的长竿子,竿子头上绑一小节有弹性的小细棍,将面筋粘于小棍头上,准备工作即算就绪。

粘知了以中午时分为佳,因中午时分知了鸣声嘹亮,而且光线较强,易于寻找。儿童即三五成群,在树底下悄悄行进,仰头张望以观察知了在树上之具体位置,一旦发现目标,即将粘有面筋的长竿悄然举向知了,待靠近知了的一瞬间,即猛然将面筋向知了身上一戳,知了即被粘住了。知了被粘住后会发出一阵急骤鸣叫,儿童亦一阵欢呼,往往惊得周围树上之知了及鸟儿一齐展翅急逃,整个树林一片喧哗之声。儿童将粘到的知了装入预先准备的布袋内,再扛起长竿继续前行,搜寻新的目标,一个中午,大约可粘十几个到数十个知了。当粘知了结束以后,儿童即将知了翅子扯掉,入盐水内稍腌,用铁勺子炒吃,参加粘知了的小孩子即纷纷前来抓刷(“抓刷”平度俗语,即连连抓拿之意)食之。

关于知了的文章2:知了声声

文/张忠信

麦子开镰后没有几天,在林间道上漫步,忽然间第一次听到了今年知了的叫声,人们知道,盛夏到了。

知了的学名叫蝉,我们这里又叫梢钱,梢钱有两种,一种是小梢钱,个头小,一种是老梢钱,个头大。每年过麦的时候开始陆续出土,最早出土的叫麦梢钱。不管是小梢钱还是老梢钱都各有能发声的和不能发声的。俺们把能发声的叫灵巴,不能发声的叫哑巴。字典里说,雄的腹部有发育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知了声声,给盛夏带来了生气和热闹,它们算得上在这个季节里最出色的歌手。倘你置身树下,许许多多的知了齐鸣,那声响绝不逊色一个庞大的乐团。它们白天唱,傍晚唱,从盛夏一直唱到晚秋,天越是炎热,声音越是高亢悠长,似乎从来不知道疲倦,只是夜里稍有歇息。

知了给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些许乐趣和难忘的记忆。光是捉知了就有许多花样。爬树直接用手拍叫拍知了,寻声瞅准知了的位置,蹑手蹑脚来到树下,脱掉鞋袜光着脚丫,往手掌里吐口唾沫,纵身几下就爬到知了的下边,屏住气,一手揽树,一手麻利地向知了拍去,常常是百分之百的手到擒来。知了一遍哀叫,一边使劲地扑扑楞楞挣扎,挠得手心阵阵发痒。用面筋粘知了是另外一种捉法。拿一把麦粒放在嘴里嚼,嚼到成了一个面筋团,再找来一条长杆子,杆子顶端再绑上一根细细的扫帚条,在扫帚条的头上把面筋团捏上。当发现知了位置后,擎杆子慢慢将面筋团往知了的近前靠,这时鸣叫中的知了浑然不觉,直到面筋团粘住了知了的翅子,若想再飞就难以逃脱了。还可以把面筋换成一根牛或是马尾巴上的一根长的细毛,一端固定在扫帚条顶端,另一端换一个能滑动的扣。确定知了位置后,将活扣慢慢靠近知了的头部,这时知了会用它前边的须脚去扒拉活扣。然后,慢慢移动手中的杆子,让活扣一点一点往知了的前身滑动,到了一定程度迅速收紧,知了就被套牢而获了。无论是用面筋粘,还是用细毛套,均需有绝对的耐心,每套一个知了往往要仰面朝天好一阵子。脖子累得又酸又疼,眼睛也瞪得有时淌泪,汗水也会顺脖子流。这些方法都是用来捉大知了的,捉回的知了是家里鸡鸭鹅的美餐,每每都会得到娘的夸赞。

知了是由知了猴出壳脱变的。抠知了猴是农村孩子都曾做过的。夏日的傍晚,提个瓶子或塑料袋,拎一把小铲,到村头的树下开始寻寻觅觅,仔细察看地面上有无鲜见的新小洞。倘有,蹲下来,用小指头先慢慢抠,如果越抠洞越大,便用铲子去刨,这时,十拿九稳逮个正着。倘若有手电筒,逮知了猴更是易如反掌。因为傍晚时分是知了猴们争相出土、纷纷往树上爬的最佳时辰,如果运气好,一会工夫就能逮到好几个。把知了猴拿回家,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死,撒上点盐,第二天就可放进油锅里或炸或炒,吃起来是满嘴的浓香。倘有小酌的喜好,知了猴是理想的下酒菜。现在,随着人们饮食讲究天然保健绿色,知了猴更成了众人之宠,其生不应求生态失衡的焦虑时时困惑着我,好在听人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知了猴是人工养殖的,我这才释然了。

小时候,还有常干拾知了猴壳的事。早晨起床后,扛根杆子,拿个塑料袋子,到树上去戳知了猴壳,拿回家娘把它压碎了,掺在面里擀饼吃,说对身体健康有益。

入秋后不久,俺这里还有一种知了的同类,名字叫做都都了子。它的体征大小与老知了差不多,只是颜色是绿的,叫起来一直是都了都了的反复延续,其警觉性很高,很难逮捉,都都了猴也没人吃。

我有一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开篇就是虞世南的《蝉》。我很喜欢这首诗,不光能背诵,还求书法家写成条幅装裱后悬挂在厅堂。听着室外知了声声,欣赏着“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深邃的诗境,我的灵魂被洇染熏陶和丰盈着。

关于知了的文章3:仰望繁星点点

文/小小的希望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听着卓依婷的《童年》独自漫步在夜幕笼罩下的校园。在她那优美歌词、柔和的语调中,度过了我那金色的童年。今夜再次聆听着这首歌曲,抬头看那依稀可见却叫不上名字的星星,再次勾起了我的思绪……

记得小时候上科学课,我们每晚的家庭作业就是观察天上的星星,例如:找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第二天,我们会在课堂上攀比谁找到的星星比较多。谁认识的星星多,就会引来我们崇拜的眼神。那时的我们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夜晚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星星在向我们眨眼睛。童年单纯的我们都有着伟大的理想,许多人都希望当航天员,可能受到李白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影响,我们都希望能到天上摘星星。

童年的我们虽然无忧无虑,但我们很忙,忙着玩。每到放学,我们就会一窝蜂的冲出教室,在村子里到处玩,村里的人几乎都认识我们几个人。那时的我们在村里小有名气,村里的人只要见了我们就给我们吃的。尤其是院子里种着苹果树的。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人们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并不是普通人,我们是一群想摘星星的有理想的人,我们还是一群爱搞发明的人。为了摘星星,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弹弓(一个木叉子或铁丝叉子,两头连皮筋就可以了)。放上玻璃球当子弹,后来发现玻璃球只能飞到几米高就掉下来了。我们就放弃摘星星了。失望之余,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的梨和苹果高高挂在树上,我们就用弹弓打苹果,每次都能有收获(听到玻璃碎的声音)。不久,院里的主人就边骂边跑的追我们,只是徒劳。告诉老师吧,不久就会遭到我们的报复。时间长了,见拿我们几个没办法,都是一个村的,所以见了我们就给吃的来“贿赂”我们,我们也不好意思在村里为所欲为了,以后就把目标转到了邻村。

童年的我们没有课业的压力,有的只是少的可怜的家庭作业;童年的我们没有课外辅导班,有的只是玩耍在绿草如茵的田地上;童年的我们没有吃过名贵的水果,有的只是满山遍野的酸枣和不知名的野生水果。童年的我们没有一丝烦恼,有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迟点回家,希望能够在外面多玩一会。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乐曲,每个音符都是欢快的;童年是一座花园,每一朵花都是缤纷的;童年更是一幅精美画卷,每个色彩都是绚烂的”。我只想说:“I think so.”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