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文章

请欣赏新年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新年的文章1:新年杂说

文/姚崎锋

新的一年又近在眼前。一入夜,天空便不时有烟花爆竹飞响,平添了新年的喜气。农村有谚: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一过,便是迎着大年三十除夕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十五,外地的朋友们已经在谋划着启程的事了。春运是中国大地上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几多艰辛,几多悲喜,不必言说。

回家的主题在网络媒体里预热,触动每个人心头最柔软的部分。原来腰缠万贯有时还不及回家两个字的分量。回家意味着父母妻儿,有熟悉的故乡村庄,有你脚下的路,如果要用一首歌来替代的话,王杰的《回家》,“我不在乎有没有梦里的天堂,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最最动人,某一时刻,可以连天堂都不要,因为家是比天堂更好更重的地方。

网络上有一道数字题,“你一年有多少时间能陪在父母的身边”,可能会算出大多数人的辛酸。背井离乡的人更有深刻的体会。现实无比残酷,纵然二孩政策恐怕也改变不了这现实的痛楚,唯有你用心用情用爱去化解,才可能少点遗憾。

你也可以静下来,想想这一年里,你收获了什么,你又失去了什么,你经历了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也许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你才会懂得真正的亲人朋友,你也才学会更加隐忍与坚强,而时间也将证明,所有的困难终将过去。看得见明天的太阳,你就是胜利了。雪后的天空更加明亮,阳光和暖,将一切的冷抽去。生活有时就这样,不必去想太多,船到桥头自然直了。

过年,最绕不开的是吃。过年还有什么能吸引人们的食欲与目光?“汁卤”是好东西,家禽生畜炖出来的精华都在那里,看起来油晃晃的一层,吃起来倒不觉得油腻,与年糕大头菜(甜菜)一锅,微火慢慢炖。大头菜的甜香,年糕的软糯,汤汁的浓烈,味全在不言中了。

海岛人家多鱼货,杂鱼干腌制的糟鱼,又是一道响当当的“压饭榔头”,取适量,置锅蒸透,鱼肉与刺自然化开,浆汤里有酒酿,鱼香与酒酿的味道相互融合,屋子里便有穿越鼻息的诱惑,筷子蘸一下就可以下一大口饭。

如果新鲜的也吃厌了,你也可以试试“闯拢羹”,这在民间是有浑厚基础的,味道以一抵十。你不妨各取桌上的菜适量,加入一些白菜或青菜,倒在一起大杂烩吧,保管大人小孩都会围观。

说完吃再说说人情往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些地方过年“掏腰”(人情往来的意思)的事也攀比成风,已然成了物质加精神的双重负担,如何才能让年不再过得累呢,在我看来,首先向那些华而不实的礼品装说不,按往年的经验来看,它们只是人们手中的装饰,提来又提去,少有实际的效果,往往在第二年、第三年就成了过期的东西,不如给个合理的红包来得实在,想买点什么自便。其次过年以交流团聚为主,攀比不可取。

至于制造喜庆气氛的烟花爆竹,虽然政府也有明令禁止,但我觉得适当意思一下还是有必要的,过犹不及,整出个满天烟尘,给我们头上的大气增加负担,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过年就是要转变观念,要过得健康自然快乐舒心。

儿时新年的狂野与喜悦还可追忆,回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时光的隧道,想起曾经有过的,新衣裳、好“汤水”、压岁钱、“汁卤”年糕,走亲访友、爆竹烟花、婚嫁迎娶……

新年的文章2:新年抒怀

文/戴益民

暮色沉淀下来,我感觉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寒意。此刻,我安静地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梳理着一天的心绪。哦,平安夜,我的2012真的就要过去了吗?

(一)

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无论人生有多少烦恼和不如意,当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来临,我们依然心有所系,情有所感,孜孜以求。忙碌着,懈怠着,行走着,不离不弃的依然是阅读与写字。

检视一年的辛勤劳作,70余篇发表的数万方块字被装订成册,如同儿童的积木堆砌的房子,小小的收成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与满足。这是不同电脑字体的感觉,纸质的触摸带给人的是别样的温馨和喜悦。在书柜里,它们和历年被装订的文字一样,在凝视和梳理之后,被时光深深封存。别了,我的蝌蚪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莫言们……我深知自己今生可以企及的高度和区间,折腾之心一点点从身上褪尽,老老实实顺从命运的安排,循规蹈矩过着自己的日子,乐在其中,乐而忘忧,乐此不疲,竟不知芳菲将尽,老之将至。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我们过好今天,曾经就会永远。”

(二)

喜欢生命自由率性的表达与行走,每一次出行,都会激起我用文字观照内心的激情。春寒料峭,梅园寻梦;樱花烂漫,琴台追忆;赤足江堤,挪园漫笔;禅语四祖,月湖荷韵……贴近乡村行走,看洞天佛地,观武山夕照,听渔舟唱晚,秋水长天,风轻云淡。哦,水天苍,芦花扬;夜江滩,梦飞翔!深秋,走近白山黑水,穿林海、跨雪原,大自然孕育的神奇景观,让我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行走,驻足,倾听,那些过往的散章,留下如歌的行板,唯美的诗行,让心灵轻舞飞扬。

“不管你觉得如何,都要站起来盛装和展现自己。”倘若世上没有了文学,没有了音乐,没有了欢乐和歌唱,一个粗鄙、麻木、孤独的生命,将如何盛装和展现自己呢?感谢文字,让我暂时摆脱了粗鄙、麻木和孤独,我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境遇与其他人作比较,于是内心常常感到高兴和快乐。

元旦将至,2013蛇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飞龙乘云,腾蛇乘雾。”龙蛇并称,龙年去,蛇年来,都是大吉大利。在我的本命年到来之际,希望幸运来敲门,带给我的亲人和朋友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如意吉祥。

新年的文章3:新年,真好

新年的太阳徐徐升起。通红圆润的面庞,高贵而安详。

天地间喜庆一片。否极泰来。万物庄重而肃穆。就连空气,清清冷冷中都沁着别样的甘甜别样的香。

新年,就是天使啊。脚踏祥云,在世人无比虔诚的期待和盼望中,姗姗而来。舞姿曼妙,笑容可掬,仪表万方。而且,她还随身携带着一只神秘的礼盒,带给我们一切的祝福和美好。看,她所到之处,都万象更新,生机勃勃。新景新气象。

你没见,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身子板越来越硬朗;你没见,孩子们乐的屁颠屁颠的跑,越来越聪明和茁壮;你没见少妇们体态轻盈重新焕发了青春;你没见,青年们意气风发,如雨后春笋又窜高。

她带来了春天的讯息。柳绿桃红,燕语莺声,尽在不远处。冬眠的蛙蛇已蠢蠢欲动。土层的漆黑处,草芽也跃跃欲试。是的,一切都要醒来,一切都开始萌动,无限春光就在她的指尖下,在她的唇边,呼之欲出。

爆竹噼噼啪啪震天响,满大街都是碎红纸屑。崩跑了阴霾苦痛和晦气,从此新的开始,新的契机,好运连连,幸福美满。

鞭炮声中,早早的吃了饺子,就都急着拜年去。拜大年,是我们中国年的老传统。自古百事孝为先。老人们为子女操劳辛苦了一辈子,该向他们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恩和惦记。给长辈们拜个年,问问他们早上吃得多不多,好不好。给邻里亲朋拜个年,祝福快乐平安。即使,有过节有积怨的,今天一进门,就都化解了。从此,烟消云散,握手言欢。

走东家,串西家。路上遇到了,互相招呼声,“新年好”。是的,新年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普天同庆,我们一起欢度新年。平日里不来往的,今天也是满脸真诚的笑;多年没机会得见的发小,今天也欣喜地遇上了,握握手,抱抱肩。

新年,真是一个天使啊。让大家一下子心胸开朗,变得大度豁达。不计较,不争执,开开心心的幸福堆满眼眸、心间。

最重要的是在外的儿女,不管路途多远,都会奔回家过大年。一年难得一团圆,儿女们围在父母膝下父慈子孝,共享天伦。其乐融融,团团圆圆,才是我们特色传统的中国年。

而每个儿女,每个父母,每个家庭辛辛苦苦的干一年,图的奔的不就是一家人的温馨、和美和平安?

新年新开始啊。跌倒的,我们可以重新起跑;辉煌的,我们继续向前。不怕不怕的,我们有的是勇气,也更多了把握和经验。向前,向前,我们前程钱途无限!

新的一年,我们大家都快乐啊,都健康平安!都心想事成,日子越过越红火越甜!

新年的文章4:岁末寒梅扑鼻香

文/郭华悦

一本日历,从厚到薄,新年又近了。

院子里的寒梅,是三年前种下的。那一年的冬天,我失去了工作,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闲来无事,在刺骨的寒风中,我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株寒梅。可之后的日子,心里心外都冷飕飕的,再没心思照顾那株寒梅。

后来,我和哥们合伙开了小饭馆。一开始,忙得晨昏颠倒,但生意也不见起色。我有些灰心,曾想过放弃,但又不知该继续做什么?一个冰冷的冬夜里,我慢慢走回家,一进院门,就看到那株寒梅迎风挺立。那一刻,心里仿佛有什么被触动了。

我没想到,那株寒梅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却依旧长得不错。对于自己的疏忽,我心生悔意,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悉心照料那株寒梅。每天回家,看到风中依然挺立的寒梅,我总会下意识地挺直脊梁,觉得心中充满了动力。

冬去春来,后来,小饭馆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生活的色彩,逐渐鲜活了起来。失去了工作,却迎来了生命里的另一种芬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苦尽甘来的我,和寒梅有了惺惺相惜的默契。我们都挺过了冬天,迎来了生命中的精彩时分。

一直到今年的冬天,寒梅终于开花了。朵朵梅花,迎风招展,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花香扑鼻,令人心醉神驰。想起过往的三年,如这寒梅般,不经历寒彻骨,哪来今日的扑鼻香?寒梅之中,自有禅意,需要有心人用辛劳和汗水,细细体会。

岁末的寒梅,分外香。唯有经历一次次的磨砺,才有今日的此情此景。寒风之中,寒梅傲立,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冷了,倦了,喘口气,继续前行。前方,是柳暗花明,是姹紫嫣红,可若没有一颗饱受寒霜的心,是走不到那样风光明媚的地方。

生活如寒梅,越寒,就越香。

新年的文章5:古人的新年

文/汪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春节叫做“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确立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又有哪些民风习俗?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祭灶扫尘、燃放爆竹、插挂桃符和饮屠苏酒等过年习俗。

腊月廿三或廿四叫小年。首先祭灶,然后扫尘。祭灶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腊月廿三的祭灶是请灶神,而除夕晚上的祭灶则是送灶神。灶祭扫尘后贴春联。桃符是最早的春联,古代挂在门上的两块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能辟邪驱鬼,所以选用桃木来做成桃符悬挂门上。五代时候还在桃木板上书写对联,到了明清开始兴起纸制的春联。《燕京岁时记》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年前的习俗在古典名着《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也有涉及。“已到了腊月廿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腊月三十的晚上称为“除夕”。吃完年夜饭长辈便要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而后一家人共同守岁。压岁钱原本为了帮助孩童辟邪,让其平安过年,后来逐渐演变成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守岁习俗最先见于西晋的《风土记》:“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到了大年初一,首先是迎年。在凌晨燃放爆竹祈愿平安,是迎年的第一件事。《清嘉录》载:“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病,谓之‘开门爆仗’。”接着喝屠苏酒、祭祖叩拜,保佑一年平安吉利。新年第一天还有很多忌讳,如不能动刀剪,不能扫地倒垃圾,妇女不回娘家等等。从初二开始出门拜年。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描写了宋代拜年情形:“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古人过年,始于腊月廿三或廿四的小年,止于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这期间有很多娱乐活动,如投壶、高跷、木偶戏、陀螺、杂技、听戏等。《宛署杂记》中还记载了明代正月赏灯会走百病的活动。清人查慎行的《凤城新年辞》“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写出了在休闲的春节期间,农家女子们飞针走线为家人赶制新衣的热闹情景。

古人过年,上至宫廷官邸,下到民间百姓,习俗众多,年味浓厚。相比如今的春节,古时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与活动让人好生羡慕!

新年的文章6:拥抱新年

文/姜炳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感言。儿子说:“时间像风一样,一眨眼的工夫,就要过新年了。”是呀,新的一年如约而至,尽管我还没做好准备。

岁月辞旧迎新。用什么词来迎接新年呢?思来想去,唯有回味和希望。

回味,实际上也是总结或盘点。人添一岁,树增一轮。人到中年,岁末的回味总让人提不起精神。对时光的牵念,就像石子叮叮咚咚抖落在记忆的水面上,清脆而令人心酸。

前两天,儿子说:“爸爸,你上年纪了,最近常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喜欢说以前的事就证明人老了。”尽管我时常开玩笑说“岁数大了”之类的言语,但儿子的话还是让我有些意外。

什么是回味?植物园里,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说话,那一张张历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让我想起了董桥的话:“扑蝶的旧梦不在,剩下的只是看山的岁月。”一位老人说:“过两天我要过生日了。”另一位问:“你今年高寿?”她说:“75岁。我正为过生日发愁呢,孩子们都很孝顺,要给我好好庆祝。人老了,还真不愿意过生日,但我又不知如何跟孩子们说,怕冷了他们的心。”一转身看到我:“小伙子,愿意听老人说话吗?”听她称我小伙子,我笑着走开了。

阳光照耀大地,似乎觉不出这是严冬时节,三三两两的人在植物园里玩。难怪母亲说:“冬天温度再低,只要阳光好,就让人觉得心里暖和,就像过日子一样。”

一对年轻的夫妇,领着可爱的孩子在玩。孩子跑来跑去,一下子绊倒了,妈妈刚要上前扶,他从地上爬起,又向前跑。妈妈边追边说:“等宝宝脱掉棉衣,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受累的日子过去喽。”洋溢在她脸上的是幸福的表情。

希望是什么?是人生如行路,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走呀走,走到自己尽力了为止;是面对烦恼和郁闷必须承受,硬着头皮过内心自由的生活;是大地冰封之中,孕育新的春天,呈现“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的诗情;是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婴儿要学步,青年要攀登,成人要奋进,老者要升华。

嗨,还是不想了,干脆把回味留给2016,把希望送给2017。我们睁大眼睛去找,哪里有忙碌,哪里有温情,然后就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拥抱。

新年的文章7:新年,期待你的一个拥抱

何所谓春节,其实在我的心里是没有很清楚的目标,一个新 的开始,还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也许更是孕育着希望的祝福,亦或许是亲人终于可以团聚的幸福日子。也许也是一团火燃起的瞬间爆发,所有亲情的美丽和友谊的绽放都在这个美丽的时刻得到最好的诠释。你来我往,情感交流在这个烟花绽放的季节热情的流淌,张扬不必拘谨,快乐只为相聚。

人们终于不再忙碌因为有了亲人天南海北的跑去相见,路途不再是问题,时间不再是横亘在彼此之间的障碍。那相聚的时刻,是拥抱亲人的时候,这样想想,我的心里很羡慕,酸酸的羡慕加祝福。我时常羡慕,但我终归能祝福,因为我没有的,别人有了,这也是幸福。

春节,呵呵,好快啊,转眼之间就到了眼前,每逢到这个时候,喜结良缘的就很多,昨天一个小姐妹就结婚了。现在的结婚仪式多了一项就是多了一个新成员的幸福家庭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相拥,其实那一刻我除了祝福,还有在眼角打转的眼泪。曰其为啥,真的感动,还有更多的是遗憾吧。心里那种莫名的伤感很内疚的就自然而然的从心底的某个暗藏的角落涌到了心口:敏儿好幸福奥,有家人相拥的时刻是多幸福啊。

很多年了,我很少喜欢过节,看着婆婆公公们高兴的谈论着过年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儿子也说过年了会送给他什么样的礼物,这个小家伙,多大啊,要求还不少。而我的心早就飘到了久远的过去,何曾多久的时候,我也是如此单纯的快乐,嬉笑着盼望着过年,问爸爸妈妈过年我会不会有新的衣服啊,我们会不会有更多的好吃的啊。那时候的日子我已经遗忘了很久了,今天木然想起,我不太清楚自己是什么心情,只是觉得我希望过这个节日平淡的如同过每一个今天,明天一样。呵呵,也许我是自私的吧。

记得那时候的年三十,是很热闹的,别看就我们四个人,爸爸,妈妈,我和妹妹,那感觉一直是我心里最幸福最温馨的日子。妈妈比较笨,一直以来都被爸爸和我们姐妹们宠着,她不会做饭,即使做出来了也不会很好吃,所有后来根本就不做,在我不会做饭的时候常常是爸爸做,爸爸会做各种各样的面食,基本上我喜欢做饭都是因为喜欢看爸爸做饭。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炸麻花,看着爸爸粗糙而笨重的大手灵巧的变成一个个漂亮的麻花,我是很仰慕的,从我知道以后必须找个人一起生活的那一刻起,爸爸就是我择偶的标准。

我们一起放烟花,别看妈妈不会做饭,妈妈对爸爸很好的,我们的生活条件那时候应该算是刚刚够温饱吧,每逢过年的时候妈妈总是先给爸爸买新的衣服,名为男人在外应该穿的好点,其次是我们,曰为我们是孩子,其次是她,妈妈在我的印象里很少买衣服,都是自己买布回来自己做,我们更小的时候妈妈都给我们做,那时候我觉得妈妈的手很巧,而不是想到同学们没有穿家做的衣服,那时候的我很自豪的,呵呵,笑的无心无肺,感觉这样的日子会一辈子的。

那个时候的我和妹妹,虽然都老大不小了,依旧会搂着爸爸的脖子,亲爸爸的脸,看着爸爸瞬间飞红的脸我们两个小家伙笑的东倒西歪,妈妈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但看着我们这样折腾笑的弯腰低背的。爸爸是个很老实很可爱的。拥抱着爸爸的感觉很温暖的,真的是好久远的事情了。

转眼又是一个春节了,看着老哥老姐们一个个喜庆的帖子我似乎也被感染了,想着写点什么,想了很久,就借此来宣泄一下我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愿望吧,这个愿望是永远都实现不了的。

也许过年的时候我心里最重要的亲人也不会在身边了,但我心里蔓延的思念和祝福轻轻流动在漫天的空气中,请春天的气息带去一个亲人的祝福和思念,还有一个亲人贪恋的拥抱。希望你们都好好的,都快乐的。

新年的文章8:新年絮语

打开尘封已久的博客,已有半年没在上面留下只言片语了。其实也不是有多忙,只是随了自己的意吧,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不想说的时候,不想写的时候也就不再勉强自己罢了。

自从开了微博,发现自己爱偷懒了,不愿再沉下心来细细梳理自己的思绪,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打发了自己。好多时候,也想静心写一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可又往往给自己太多推诿的理由而就此搁下。

慢慢回味,常常感觉太多的幸福萦绕心头。今年又是一个吉祥的龙年,72岁的父亲迎来了他的本命年,二妹早就为老爸准备好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大红内衣。大年初二的相聚,四个孝敬的儿女,四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个十四人的美满大家庭,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两口倍感成就与知足的呢!

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常常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而老公也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这个大家庭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从内心里,我真的很感谢老公,感谢他对这个大家庭的付出,无论是父母的事情,还是弟弟妹妹们的事情,他总是责无旁贷。

儿子是四个表兄妹中的老大,事事处处还真有个老大的样子。小侄子每年的生日,儿子绝不会忘记,总会早早准备好礼物,从玩具手枪,到遥控汽车,更到去年的高级航模。他对小表弟的这份真情,常常让我感动与欣慰。

爸爸妈妈在幸福地享受着他们的晚年,儿女们在各自的工作中打拼着,收获着,孩子们在长大,在成熟。我们的这个大家庭充盈着快乐与幸福。

新年的文章9:新年寄语

文/欧阳平

快到新年了,我在脑里搜索着有关新年的事,最值得回味的是三件事。

一件是我读初中时,班上开了一个元旦晚会。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约了她的朋友来参加,他们在教室里跳起现代舞,让我们耳目一新,当时我就学跳舞。这一个晚会使我眼界大开。最难忘的是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互换明信片,在那么独到的时刻,得到同学的寄语,真使人终生难忘。

第二件事是我读大学时,全校举行元旦晚会。我们欣赏优美的舞蹈,倾听了动人的歌曲,观赏了独特的话剧,全校几千学生屏住呼吸,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当响了第一声时,大礼堂里沸腾了,我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带着老师和同学的寄语,兴高采烈地走进舞池,狂欢。玩了一阵,我们班的几个同学跑到花园里,那时,清冷的月光照在宁静的草坪上,我们忽而感到心里像塞了什么,沉重到极点,新年一到,我们就回家,再过几个月,就各奔东西。但新年的喜庆仍笼罩在我们心头,我们又欢快起来。

第三件事是我工作后,当了班主任老师,也为班上的学生举行一个新年晚会。孩子们一听,高兴的不得了,下午把教室打扮得金碧辉煌,就像皇宫一样,他们自行组织节目,我没有让他们互换明星片,而是互相祝愿,唱歌,跳舞,尽显本领。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模样,我似乎又回到我的少年时代,那种喜气的,充斥着青春激情的时刻,真是难于忘怀。

为什么要提这三件事,是因为这三件事伴随着我不断成长,少年时的懵懂,青年时的激情,中年时的宁静,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但新年却在不经意时来到,为我敲响警钟。

新年的文章10:年年家里有“看鱼”

文/朱凌

快要过新年了,让我又想起小的时候,母亲做年饭时,留条鱼作为“看鱼”的事情。那时一直都不懂母亲为什么把鱼烧好了,不让吃,偏偏给人看着。母亲说看鱼看鱼就是用来看的,年夜饭的看鱼不能动,要等到初一吃饭的时候,才能动筷子。

那条鱼就这样从年三十晚上,留到了初一的中午。中午做饭的时候,母亲会将那条鱼放在锅里重新烧,然后再端上桌。鱼吃起来还是那么的好吃,后来我是听母亲说,年三十晚上这鱼要是吃了,就意味着来年没有结余。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结余的日子才是幸福的日子。母亲自小穷怕了,后来嫁给了父亲,家庭的经济条件依旧还是很紧张。每个月拿到手上的钱,母亲便计算着用,她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就会穷。

日子在母亲的安排下,过得也算是不错。特别是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母亲说这全是因为除夕夜的时候家里留了“看鱼”,所以日子才会如此红火。于是年夜饭的“看鱼”,即便是诱惑再大,我也不敢轻易动一筷子。因为曾听母亲说过,要是动了这鱼,一年都会过穷日子。

一年一年,日子总是如流水般地过去了,新年的时候,母亲依旧会烧条“看鱼”摆在一边,等到初一的时候,再端上桌吃。这样的规矩,我不知道别人家是否有,只是在我们家,却一直都留存着。

后来我恋爱了,那年男友来我家吃年饭,当母亲将鱼端上桌时,不明真相的男友,正准备动筷子,我连忙制止。这时母亲却笑着说:“吃啊,这可不是看鱼,这是要吃的鱼。”我问母亲,年年都看,为什么今年不看了?

母亲说:“你还真是个傻丫头,以前看,那时因为条件差,这鱼留在第二天还是一个菜。现在条件好了,不就是一条鱼嘛。”敢情这么多年来,摆在桌子上的看鱼,并不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有鱼就会来年有结余,而是为了能够在第二天,还有一个菜。如今过年,母亲会做两条鱼,一条看,一条吃,母亲说那流传下来的规矩,讲讲也无妨。

又快到新年了,又到了餐桌上摆“看鱼”的时候了,而现在的日子,也真如母亲所说的那样,年年有鱼,年年都有结余。

新年的文章11:新年怀故人

文/苏艳

步入中年,容易怀旧,一些人和事,不经意间就重现脑海,特别是对已逝的亲人,那份无处可寄的思念,伴随着新年的临近,越来越浓。

从小与姥姥和姥爷同住,感情尤胜父母,16岁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他们。最喜欢和姥爷去赶集,去时坐在独轮车的横挡上,姥爷推着我,棉袄里塞着灌了热水的瓶子取暖。一进腊月门,集上的人特别多,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糖果和小食品吸引着我的目光,不停地要这要那,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钱再紧巴姥爷也想法省出来买给我。置办的年货多了,小车装满,我就下来跟着走,姥爷用宽布条拴住我的手腕,另一头系在腰上。东西买齐了,姥爷就带我去吃灌汤小笼包,喝羊汤,回到家已是下半晌。姥爷的罩衫长到膝盖,两个口袋又深又大,里面装了瓜子、花生和糖豆,我就这么一路吃着走回来。

年三十下午,姥姥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满了供品,墙正中挂上了家堂。打开的卷轴素纸上,一层层的亭台楼阁和一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姥姥说,那些都是上辈的祖先。姥姥在暖壶胆里用泥封着的醉枣这时也开坛了,她挑出个儿大、鲜亮的,按在供桌上培成山尖状的小米碗里,小米是用来插香的,从年三十晚上接神,到初二早晨送神,香要一直烧着,不能灭。醉枣的香味儿勾得我流口水,我偷偷抠下一个来吃,姥姥就再补上一个,嘴里念叨着:“先人莫怪,孩子小,嘴馋。”这样都舍不得呵责我。反而是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小表哥,学我的样子抠了个枣吃,被姥姥拧了耳朵。

天傍黑,姥爷就领着院中的兄弟们、舅舅和几个表哥去村头接神,都说不让女孩子跟着,我闹着要去,一撅嘴,姥爷就妥协了,我拽着他的手,提着红灯笼骄傲地走在前面。

姥爷喜欢喝酒,大年夜,饺子就酒成了“保留节目”。喝到尽兴处,姥爷和舅舅往往来上一段儿小戏,我听不懂,但姥爷眯起眼睛摇头晃脑咿呀顿挫陶醉的样子让我看了也着迷。有时姥爷会用筷子蘸了酒让我舔舔,怪怪的味道噎得我反身钻进他的怀里。姥爷笑着用粗糙的大手摸我的头,会刮着小辫的发丝,扯得疼。现在想想,那细微的疼里包含着多少隔辈的爱呀!一盘火炕垒到屋子两头,烧得热热的,炕上摆了矮桌子,酒一直不撤,姥爷、舅舅他们斗纸牌,守岁到天亮。我在睡梦中都能听到姥爷嘬小酒盅的响声……

如今,传统的风俗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失殆尽,我更加怀念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大集,那些最生动、最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景深深印刻。新年想起这些旧事,当日子一天天走过,我又将变成谁的旧人?

新年的文章12:新年滋味

文/邓迎雪

每年元旦,我和家人都是在飘香的美食中迎接新年到来。

这两年,儿子喜欢上了吃火锅,于是元旦家宴就以火锅为主了。

我提前做好胡萝卜丸子、水氽丸子,在菜市场买了新鲜的牛、羊肉,让店家加工成薄如纸片的肉卷。又准备了海带、豆腐、粉条、鸭血,还有几样青蔬,再用半个上午的时间熬制了香辣牛肉锅底,至此,所有吃火锅的食材都准备完毕了。

元旦这天,全家人围桌而坐,在火锅的氤氲香气里,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闲话家常,说说新年的打算,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收获和不足。火锅越吃越有滋味,新年的努力方向也越来越明了。

新年第一天,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蕴含着人生希望。在这充满喜庆和憧憬的日子里,饮食与往日相比自然丰盛了许多。

小时候,每到元旦,母亲总会在这一天,精心包顿饺子。在母亲心里,元旦的饺子和春节的饺子一样,都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吃了饺子,一年会有一个好的开端。母亲往往在元旦前一天就从菜窖里拿出贮藏的青皮萝卜和芥菜疙瘩,擦成细丝,在开水里焯一下,挤出水分剁碎。然后放入肉馅和盐、葱姜末、花椒面、酱油、香油一起搅拌调制。萝卜肉馅的饺子是最普通的农家水饺,咬一口,入口鲜香,带有萝卜独有的清香。

我在洛阳读书时,每年元旦都过得极其热闹。元旦晚上,班里组织有联欢晚会,同学们风华正茂、多才多艺,歌曲、小品、相声应有尽有。不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元旦聚餐。学校食堂在这天以寝室为单位给同学们发放聚餐菜肴,大家拿着干净脸盆,喜滋滋地去食堂领菜。聚餐菜品样数不少,有油炸花生米、凉拌腐竹、红烧茄子、白菜海带炖豆腐,还有凉拌耳丝、烧鸡、蒸鱼。我们寝室的碗碟齐上阵,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小小的房间里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那时,同学们天天吃大食堂,饭菜缺乏油水。面对这桌美食,大家兴高采烈、大快朵颐,这也成了我多年后最难忘的回忆。

在我对元旦美食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还有邻居陈阿姨做的美味元旦年糕。

陈阿姨是父亲的老同事,对我像女儿一样慈爱可亲。每到元旦,她都会在家做年糕。陈阿姨说,在她豫北老家,有元旦吃年糕的风俗,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吃了年糕,新的一年会事事如意、生活步步高。那些年,每年元旦前,陈阿姨都会给我送来年糕。那些糯米年糕质白如玉,粟米面年糕色泽金黄,用油煎好后,外焦里糯、细滑甜香、滋味悠长。

后来,陈阿姨回乡下养老,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元旦年糕了。如今十几年的时光过去了,不知她现在一切还好吗?

我的老同学云说,她家每年的元旦聚餐都是放在晚上,我询问原因,她说,虽然正值寒冬,农田里没有什么活计,但她闲不住,又在镇上找了份临时工作,中午没有时间做饭。所以,就把元旦这天的丰盛饭菜放在晚上做了。我能想象到,在那个宁静的冬日夜晚,一盏温暖的灯火下,菜香酒浓,她和家人围桌而坐,聊着天,说着新年的打算。农家生活因为有了希望而美好,因为有了美食,日子也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过了元旦,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一年的工作生活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元旦这天,让我们在香味缭绕的美食里,好好享受生活的安宁和美好,积聚能量,重新出发,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新年的文章13:腊月,欢欢喜喜迎新年

文/寇玺

一转眼,已经到了一年的尾声。对农民而言,一年忙过了春耕秋收,只有这时大地沉寂,才是农闲。对上班族而言,勤勤恳恳工作了一年,这时满心都是对春节假期的期待。

农历十二月,是阴历年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的当数腊月。

为什么叫腊月?与古代的祭祀传统有关。“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我国古代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这个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叫腊日。

腊月里,有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古人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意思是说“大寒”的“大”有两重意思:一指相对于小寒而言,二指大寒期间天气冷到了极点,故谓之“大”。

腊月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腊八节。据《洛阳市志》记载,旧时,每年腊月初八凌晨,洛阳人都会争相早起打水熬粥。人们认为,打水越早,粥熬得越稠。在老洛阳的腊八粥里,有大米、小米、柿饼、栗子、杏仁、白果、绿豆、红薯,也有人往粥里加肉丁,制作成咸食。俗话说“喝了腊八粥,心里糊涂涂”,意思是春节临近,过年不必太节约,糊涂一些不吝花钱,等到正月十五喝过了“清心茶”清醒过来,再节俭度日。

腊八在洛阳又称“庆丰日”,做腊八粥意在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人们会故意把粥熬得多一些,每天吃一点剩一点,一直吃到祭灶,谓之“接年饭”。农谚“腊八饭,剩一半”“腊八饭,吃半年”,说的就是这个理。

到了腊月二十三,代表着人们要正式进入过年的准备中。在洛阳,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知道这几句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面糊;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剃精精儿;二十八,炸油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贴门画儿;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二十三,祭灶官”,对洛阳人来说可是个大日子。传说中,灶神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他所在人家的善恶功过。当天下午,家庭主妇带领姑娘、媳妇烙灶饼、打扫房间。晚上,则在灶神的像前摆上灶糖、灶饼和一只杀好的去毛公鸡,行祭祀礼。这糖是粘牙的芝麻糖,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宫不要乱说话,尤其是不要乱说家里的丑事;灶饼则是灶王爷来回天宫路上的干粮,公鸡是坐骑“天马”。在洛阳,祭灶仪式均由男人主持,俗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祭灶之后,人们基本上就停了买卖和作业,一直准备到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除夕的意义,源于先秦的“逐岁”,从除旧布新,迎喜接福,一直沿袭至今,还多了合家团圆等美好愿望。除夕,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一整年才算结束,而迎接我们的,将是令人期待的崭新一年。

新年的文章14:家乡年味

文/郑靖琛

又是一个新年,奶奶和前年同样,炸父亲买来的几斤金鲳鱼以庆祝新年。

若隐若现地,奶奶亲手种植的那片菜地浮现在寒风之中。我疾疾地穿过羊肠小道,猛然看见奶奶正艰难地伐柴。“啊,奶奶,别只顾忙活了,回灶房去吧!”奶奶的头上好像多添了几丝银发,弯几下腰便会急促地喘一次气。“这天气冷,跑我这干什么。”奶奶边嘀咕着,边用衣袖擦擦汗,“孙儿,去吃些鱼。”

我和奶奶共同走进那朴素的小灶房。昏黄的灯下,爷爷正扶着拐杖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报。“来了呀,孙子过年十一岁了,新年快乐!”爷爷见我进来就笑呵呵地说着。火炉旁刚烤熟几条鱼,锅边堆满亮透透香脆脆的鱼肉片和面粉。奶奶两三步跨去,夹几束柴烧紧火。我边坐下边说:“近来风很大,奶奶您上年纪的人别劳累。”奶奶帮我拉好围巾:“还不快吃些鱼,这种天会感冒,千万小心……”奶奶塞给我鱼吃。

这时房门“呀”的被打开,“香味真浓,”母亲走过来,“爸妈也吃吃。”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渐渐舒展,手脚麻利地烧旺火继续烤鱼。于是爷爷放下报纸,也一同我们分享这香郁的喜悦。就在奶奶递给我鱼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奶奶苍老的手——一座座绮丽而壮观的山川,布满许多纵横交叉的河流,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和盆地、平原。岁月是个雕刻家!

鱼烤熟了,锅中的油沫慢慢地消失。堆堆的黄金正等待利用着,“有鱼新捞了,怪不得闻着香。”父亲踏进来,开门见山地说。然后我们都大口横扫鱼阵,但奶奶只是普通的工人。

正是:

小灶灯明柴火旺,

厨机时将熟冷问。

不知仙肴何多暖,

油香灰热用情温。

年是短暂的,宴是会散的,鱼是易冷的,只有那丝情,仍在我心中烧着……

新年的文章15:长寿花

文/翟冬梅

时近元旦,新年也即将到来。不知是赶巧了还是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性,飘窗上蓄蕾待发已久的长寿花这几天也露出了粉嫩的花蕾,就要在这年尾岁初时开出花来,注定将为新年的到来增加一分粉红、粉紫的喜色。

这株长寿花是从电教馆二妮的办公桌上信手掐来的。那是第一次见到长寿花,花瓣小小,花色粉紫。说一株其实就是很小的一截,长不过二寸。当时捏着手中幼小的嫩茎,压根儿就没敢去想日后会开得花满枝丫。据说此花花期可以长达几个月,心想真不愧长寿其名,却不曾想到会是在寒冬腊月里开花。

把这一小截长寿花,当时小的还称不上花,随手养在了家里的飘窗上,所谓养也只是隔段时间浇浇水而已。这小长寿花和众多大小不一的各色花草挤在一起,并未曾得到过刻意的关照。数日过去,无意间发现这小小的苗儿竟然开始一点点抽枝长叶,岔出几根更小的枝条来,让人刮目的同时也让人心生欢喜,感慨生命的力量。

春去夏至,秋尽冬来。飘窗上尽管光照依然充足,那些瓶瓶罐罐的花草也大都不抵季节的变换,从春夏的葱茏开始变得颓败凋零起来,让人不得不感慨季节的流逝。这一株长寿花似乎不太受季节的影响,叶片虽然不如春夏那般鲜嫩,暗绿微红中稍有了些岁月的痕迹,却在一片萧飒中顽强长出了花蕾。颇有我开我的,管你春夏与秋冬的豪迈。这些挤在一起的粉嫩的幼蕾,在寒冷的冬季里带给人温暖与惊喜。

若是放在过去我是不怎么喜欢长寿这个词的,如长寿面,长寿村等,总感觉特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发现以前讨厌的东西开始不再那么讨厌了,甚至慢慢变得能接受起来。而以前曾刻意追求的某些东西反倒觉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有时觉得得不到也挺好的。

看来,时间确实能改变很多东西。现在觉得一个人能健康长寿的确是件很不错的事情。长寿这么一个曾经特俗的词和花儿搭配在一起,竟是如此美好。

我想这长寿花大概也正是有了长寿这两个字,才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在寒冷的季节,在这新年到来之时开出花来,且一直开到春暖花开。

新年的文章16:新年三愿:家人安康,不改善良,心态乐观

文/李思圆

1

光阴似箭,在时光的悄然飞逝中,我们即将迎来辛丑牛年。

不知你是否发现,每到逢年过节,我们最常祝福他人也最常祝福自己的,就是平安和健康。

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有更好的资本和底气去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想爱的人。只有家人和朋友身体健康,你才更有努力和奋斗的动力,也才更有强大的情感支撑和精神依托。

新的一年,愿你和家人安康。无论何时都请好好爱惜自己,少熬夜,少生气,吃好饭,睡好觉,作息要规律。只要健康在,一切美好就皆有实现的可能。

2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顺境有逆境,人人都有自己的苦和累,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坎和难。所以,人与人之间不必互相纠缠,更不要互相为难。

对他人的无心冒犯,大度一点,不必斤斤计较;对他人的无意伤害,包容一点,不必去记恨;对他人的偏见和误解,看开一点,解释清楚了就不必再耿耿于怀。当你宽了别人的路,也就宽了自己的路。

新的一年,愿你不改善良,能帮人就帮人,不要事不关己就冷眼旁观。有时,一个小小的善意,就能帮他人渡过难关;有时,一句简单的关心,就能帮他人走出泥潭;有时,一次真诚的鼓励,就能帮他人找到自信。

无论是对身边人还是对陌生人,都请始终保持内心的良善。

有句话说得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总要相信,好因有好果,好人有好报,善良才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大的护身符。

3

新的一年,愿你心态乐观。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沉沉浮浮、坎坎坷坷。我们当然都希望能始终一帆风顺,但事实上,不顺也是生活的常态。

遇到无理取闹的人,不必过分纠缠,毕竟时间宝贵,你还有更重要的人值得去在乎和守护。遇到坎坷曲折的事,也不必过于纠结,你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无论多大的苦和难,总会过去。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不开心过是一天,开心过也是一天,何不带着笑脸去面对生活。

那些好的会带给你快乐,那些坏的也会带给你成长。比拥有一个万事如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当你的心态好了,一切都会变得更顺。

新的一年,放下必须放下的,忘掉该忘掉的,将往事清零,才能轻装前行。

4

挥别庚子鼠年,我们即将迎来辛丑牛年。

新的一年,愿你和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新的一年,愿你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善良。新的一年,愿你无论遇到好与坏,都能坦然地去面对。

感谢过去一年,始终不曾放弃努力的自己,也让我们用更多的努力,去迎接崭新的一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