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牡丹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牡丹的文章1:难忘四月牡丹情

文/李学军

四月的洛阳,以牡丹为背景的大舞台上,来自四海九州的花痴循序登场,他们或吟诗述怀,或放歌抒情,对牡丹的爱,随着灵魂飞扬,释放在春的花海。

20年前,也是牡丹盛开的四月,我认识了一位叫丹的本地姑娘,我们一见钟情,很快进入热恋阶段。

正好那时,牡丹花会开幕,我便斗胆邀请丹一起到洛阳王城公园看花。

我和丹看花的日子,天气特别晴朗,游客熙熙攘攘,各种牡丹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手牵这位叫丹的少女徜徉在牡丹王国,赏国色品天香,心情无比激动。

当我们来到牡丹仙子雕塑前时,一位照相师傅走过来问是否拍照。丹说五块钱太贵,不拍!我说必须拍!于是,在照相师傅的指导下,我和丹选好景致,在牡丹的陪伴下,留下了爱情的见证。

照完相,见不远处,有一美女在作画,我们凑近去看。谁知,那一看,把丹看到了美女画笔下的宣纸上,美女还为我们画了一张牡丹图。

那年四月,我真的很感激牡丹。因为牡丹,我和丹情定终身,牡丹,成了我和丹的大媒人。

一年后,我和丹结了婚。那年月,我们乡下还没有拍婚纱照的,因此,在我们的婚房里,就把我们俩的合影、画像、牡丹图,都挂了起来。

后来,搬进城第三年,在四月牡丹花开时,我们到洛阳重新补拍了婚纱照,就把最初的合影取下来藏了起来。而丹的画像和那张牡丹图,被我挪进书房里,至今还挂着,我常常如读牡丹诗一样读着。

转眼数年过去,洛阳四月的牡丹越开越旺,面积越开越大,品种越开越多。我听说,牡丹文化节,给洛阳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牡丹,年年给洛阳说着大媒。

又到牡丹花开时,我对丹说:今年咱们全家老少都去看吧!丹笑得很灿烂。

那年牡丹送我情,我爱四月洛阳花。

关于牡丹的文章2:还想洛阳看牡丹

文/孔祥秋

最早看到的四条屏画是兰莲菊梅,那画是墨画,或浓或淡的黑,挂在城里我家一个亲戚的书房里。画是裱了的,用紫檀卷轴镇住,舒舒展展的确实很雅致,让人心生喜欢。但我感觉哪个地方是有些别扭,不对了自己的心思。再见到另外一幅四条屏的时候,上首的已然变成了牡丹,我的心怦然一动,这就对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不喜欢兰花,那素衣淡妆的身姿其实很亲切,俨然是自家的姐妹。这草本的花朵清雅却毫无傲气,正好自自然然地放在心中,而不是挂在墙上。

牡丹,不是我心中的花。那种雍容华贵,绝不能是私已的。花开谷雨,便惊艳了天下。如此光照人心的花朵,怎么可以成为窗下床前的私家赏玩?悬挂于厅堂之中,恰恰是牡丹应该让人仰望的位置。我一向认为,牡丹是大家的,应该得到众星拱月似的拥戴才对。牡丹,贵为国花也便是如此吧?

我在很多地方见过牡丹,却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说来第一次到洛阳,竟然是缘于自己的一次疏忽。从外地回家,原本应该到郑州转车的,不想竟然错到了洛阳。于是我在这座古都城里见到了牡丹,虽然很是匆忙,但那牡丹的圆润丰满让我惊讶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国色天香。看了洛阳的牡丹之后,才恍然大悟,大多数地方的牡丹是散养的,多了些俗野之气。洛阳牡丹是有一种帝王之气的,很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是有那种我花一开百花朝拜的威仪。洛阳“名园代出”,牡丹多是那园林中的花枝,也就如同装裱了的字画,是上了档次的,多了大气的格调。一错之缘,让我爱上洛阳,爱上了洛阳的牡丹。

洛阳是有历史,四千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那是世界的高度和长度。河图洛书上那些神奇的点线,也正是这片土地智慧的脉络。奥妙的古文明,注定这里成为世界的焦点。最初的中国就是指洛阳,是为天下之中的意思,自然吸纳着四面八方的灵气。这里的道路是很发达的,自古就有无远不达之说。水,有洛水,有黄河。也许是大运河开通之后,更加平衡了这里的阴阳之气,所以四处飘荡的牡丹在隋朝开始向这里迁徙。牡丹是很古老的花朵了,可就是一直混迹在草莽之中,和那无筋无骨的芍药挤在一起。也常常连同荆棘一起被割砍,散在骄阳下煎烤,而沦为生火做饭的烧材。洛阳,临水而不潮腻;向阳而不干躁,来到了洛阳的牡丹终于找到了最相宜的地方,在这座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城市里璀然盛开,绽放出耀人心目的光芒,成为“独立人间第一香”。

说到牡丹,大家都会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杨玉环。那古时的四大美人,是各有名花相倚的。西施当为莲花。想她浣纱的时候,那水洗的纯静当是仙子一样的。即使最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的归隐,凭水照影,还是水中之物,水来水往,自在凡尘之上。貂婵说是菊花应该是对的,她出身清寒,又逢乱世,四望满是落叶飘飘。虽然陷入王侯之门,却依然是草根之命,花开一季,再不知影踪。每每提到貂婵,我却无端地想起蔷薇来,却又说不出什么理由,该是那乱蓬蓬的枝条影响了我。昭君应该算是梅花了吧?寒风里一站,披了雪的斗篷,花开琵琶曲,也算是形象。可不管是西施、貂婵,还是王昭君,自然是天生丽姿,人间翘楚,可又有谁能和杨玉环争牡丹之名呢?

牡丹是富贵之花,是盛世之花。唐宋的时候,正是历史的好日子,牡丹花那时开得最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唐诗也好,宋词也好,那绸缎般的词句都是无比精彩的,层层叠叠像极了那牡丹的花瓣,装点着洛阳。花是国色,诗词是国韵,交相辉映,真真正正是鼎盛的景象。大唐时节,花开也盛,是否就暗合了杨玉环的大红大紫?她那丰腴的身姿,往花丛中一站,果然让人就分不出哪是牡丹哪是美人了。贵妃娘娘醉酒,不是花醉,却是醉了天下看花的人。盛唐之花,也就是倾国倾城了。杨玉环出身也算名门,扬名宫都,果然是那富贵之花。

洛阳是有好风水的,正是牡丹的圣地。想那杨玉环虽然打小就是一个美人胚子,却是到了洛阳之后才一天天丰满起来的,从此出脱成倾国之花。说到牡丹,我们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传说因为她一时的盛怒,竟然让人将园中的牡丹连根拔了个净光,贬于洛阳。于是邙山向阳的山坡上,才有了那富丽堂皇的姹紫嫣红。武则天本来是很喜欢牡丹的吧?当她登临宝典、面南背北之后,毅然定都洛阳。武则天也应该是花的,可她是霸王花,不是牡丹,是不符合了这里的风水的。更何况洛阳不是长安,这里是牡丹之都,毕竟是牡丹的地盘了,曾经贬斥牡丹的武则天,怎么还能强势起来呢?再之,或许她与牡丹本就是相克的吧?所以她的大周也便很快地叶落根枯了,而牡丹却是越来越盛。武则天的皇帝梦败碎于牡丹花丛之中,这是很有味道的。说来武则天也算是命硬了,和牡丹争这花中之王没死于非命就很不错了。后来的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则弱了许多,一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快被诛杀了。

十三朝古都,六朝陪都,这样深厚的底蕴使洛阳处处散发着富贵之气,就这样一直滋养着牡丹。正是这种富贵之气,才使洛阳的牡丹永远不会憔悴。洛阳,这“河山拱戴”的地方,确实是牡丹的福地。外地那些普通的牡丹一移到洛阳,立马就色香俱佳,成为上品。这里的牡丹移栽到外地,很快就会退化。寒瘦之地,是断不可能养得出这富贵之花的。马嵬坡,的确是一个很荒薄的地方,所以到了这里,那贵为牡丹之身的杨贵妃也就在劫难逃了。身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想来他是懂得河图之理的。顺生逆死,他已别无选择,只好顺了六军将士的心愿。杨玉环呢?她是非常聪明的,又在洛阳生活了那么多年,她也懂那生死之理。可那时那刻,她逆也是死顺也死了,天地之间,她已毫无生路。牡丹根是可以入药的,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杨娘娘一死,消了许多人的心头之怒,解了玄宗的心头之结,也正是前前后后应了牡丹的一生。一个人,一朵花,是多么形象的相互映照?花开的时候,照耀盛世。断根而去,却解了朝代的一个症结。这,就是牡丹的宿命吗?每每读到这段历史中的章节,我在扼腕叹息的时候,常常臆想杨玉环不离开洛阳多好啊,虽然皇家花园里会少了这枝奇芭,但她也许就没有了那断根之灾,哪怕她老到百岁,也定是红颜如花。

小时候喜欢画画,但不懂什么,总认为鲜艳就好,所以就喜欢画花,什么样的花也敢大红大绿地涂抹。不过,我是没有画过牡丹的。

那该是鸡年的春节前,有一张《吉祥图》的年画卖得特火。那画其实画的是一只大公鸡,那鸡金毛红冠的确很威武。那么多的人围在画前,都说那鸡画得真带劲、真喜庆。我也一直看那画,但我看的不是那鸡,而是鸡身后的那株牡丹,那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没有因为只是一种陪衬而失减一分。痴迷地喜欢那牡丹,但却没有买下那画。我家那时候在乡下,家里是养了许多鸡的,总感觉鸡乱刨乱挠的,若是到了牡丹花丛中,那花岂不被糟蹋得一踢糊涂?

第一次在家中见到牡丹,是哥哥结婚的时候。那时农村的日子还很清寒,家中的铺盖都是自家织的粗布。为了给哥结婚,娘特意到集上买了块细布料做了新被,那被面上大朵大朵的牡丹华丽无比,锦锦绣绣铺了满床,哥那泥墙草顶的新房也就富丽堂皇起来了。

画上的牡丹,被面上的牡丹,虽然有色无香,却让我对牡丹更喜欢了,因为我相信活色生鲜的牡丹一定更美。对于牡丹越是喜欢,越是不敢动画笔,怕伤了那花。后来,得到一截鲜的牡丹根,兴冲冲地种在篱笆墙下。那根在春天里发了枝条,只是叶子很薄瘦。奶奶说,咱这荒地茬子没有地气,是养不成牡丹的。那牡丹果然没有开得半片花瓣。后来见到洛阳那美伦美奂的牡丹,我更不敢有画牡丹的念头了。听说洛阳有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大都以画牡丹为生。他们和牡丹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心神相同,画出的牡丹当然有色有香,大受欢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牡丹在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可兴盛衰败却难成气候,多是色香散淡了的,想来就是坊间所说的地气不足吧?人们在形容牡丹的时候,大都用国色天香这词,我觉得这很不准确。许多地方的牡丹是有些清瘦的,担当不了这样的词语。当我看了洛阳牡丹的时候,才知道那里的牡丹才叫倾国倾城。哪怕不是花开的季节,往那牡丹丛中一走,也会感觉到一种王者之气。“要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千古洛阳,厚德载物,所以才托起一代又一代王朝,养育了一个又一个风云于历史的大人物。正是那王侯之土,才能培植出那花中之王。洛阳有最适宜的地理,其实也有最适宜的人文。一辈一辈的洛阳人是最懂得牡丹的,所以经他们的手调教出来的牡丹,都是天下一顶一的大美人、大贵人。

洛阳牡丹,贵为国色天香是名副其实的。无论是黄是白是红,还是那紫那黑那绿,哪一种色彩都美不胜收。那香,减一分则素,增一分则荤;那色,浓一分则肥腻,淡一分则寒瘦,每一朵花都是恰到好处的盛开。这样的美,怎不让天下人喜欢呢?如果有机会再到洛阳,我一定好好地观赏一下牡丹,在那里多逛上几天,看看能否沾上些富贵之气,也不枉了我对牡丹的一腔热爱。

关于牡丹的文章3:牡丹绣片

文/小马

我是在一家小小的旧货店找到它的,昏暗的灯光下,店里弥漫着一种遥远的尘封的泥土味道。那味道使人头昏昏,人恹恹,几乎连走路的步伐都迟钝了下来。

然后我看到了它,一块绣片,牡丹的绣片。惊鸿一瞥之下,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一块布片也有气质,它应该有我熟悉的一种气质吧。

在用水把它轻轻泡洗过以后,显出了更加清晰的模样。这是块毛麻质地的红色布料,有着厚重敦实的手感。有些地方有了微微的磨损,露出夹层棉布青黛的底色。

那红又不似是正红,带点朱红的味道。经过了岁月的消磨,愈发显得大气而凝重,有一种高贵而内敛的气息。

在这样的朱红上绣怎样的五彩缤纷都容易变成艳俗的闹剧。好像一场热闹的婚宴,那样的热闹终究要散去的,该回哪儿的回哪儿去,反正谁也不会记得谁。

可它偏偏在这朱红的底子上绣了单单一色的蓝色图案。从头到尾,所有的牡丹,花枝,甚至是花间的蝴蝶,布边的云纹,都只用了一个——蓝色。

就仿佛周日的弄堂街景里,走出来的一个满身素雅的美人儿,淡妆婀娜,脚不沾尘的走过去,不由得你不记得她。

而这牡丹的蓝,又是有层次的。从花心开始,从浅到深,从深到浅,波浪一样的一层层渐变过去,那最浅的蓝,几乎浅成了银白。

高处不胜寒,音节越拔越高,直逼云霄。就在那浅蓝浅到快没了气息的时候,忽又用最深的蓝色提了下神,把它拉回到凡尘,妥妥贴贴的勾勒出了深蓝的花心和枝蔓。

任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牡丹花下面,远远的是两朵荷花,那是风中之荷,恣意的招展。

没有水,却有水波荡漾的感觉。

花上起舞的蝴蝶,也用了同样的渐变蓝色,不着一丝额外的笔墨。蝶在风中轻摇着翅膀,舞姿翩翩,满怀留恋的频频回首,似与荷有着默契的同样的舞步。

花蝶一处,蝶是花的魂,花是蝶的影。

整个构图,有主有次,有头有尾,有衔接,有呼应。既兼顾到边边角角的细节,又不多余。

好象一个完整的戏剧场景,桌桌椅椅,藤条几案,都安排得合合理理,神清气爽。

闪亮的丝线和粗燥的底布纹路形成对比,所有的蓝色花型在朱红背景的衬托下,妖娆而素雅,恬淡而多情。

那么美,却美得那么安静。

我在灯下慢慢想它原来的模样。

它也许本是一块轿子的门帘,艳阳下,遮住轿子里娇羞的新娘子。乡间田埂上,吹吹打打的唢呐声中,调皮的新娘子用脚尖挑起的是这块朱红吧,牡丹花映着花季女子憧憬着未来的脸。

它或许是一位老妪在暮年里为自己绣出的自传吧。曾经的繁华旧梦,倾城的容颜,最后变成了遗世独立的莲。那共舞的蝶是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吗?在爱人翩然离去后,她是否在这一针一线中诉说她的思念?

我与它在灯下凝视,有故人相逢般的喜悦。我轻轻用手抚摸那点点凸起的结子针绣出的花芯,抚摸蝶须上绣出的音乐一般跳跃的花纹。心里只有崇敬和感动。

只有轻轻说一声:“呵,原来你在这儿。”

关于牡丹的文章4:月光下的牡丹丛

文/李红都

从没有在月光下亲近过牡丹,若非因了灯会的诱惑,我是断然想不起在晚上观赏牡丹的。

那天,吃罢了晚饭,我披一片星光走进了西苑公园。虽然不知道花灯设在哪里,但循着灯光一路找去,迎新接福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灯、卡通灯便闪着亮、放着七彩的光一个个地映入了我的眼帘。不远处的湖面上,静静地浮着几架彩灯和一只彩船,倒映在水面上随波荡漾着斑斓的光,把漆黑的夜景点缀得如诗如梦。

晚风携着一阵阵牡丹特有的芳香吹了过来,猛然想起,何不就着这彩灯的光亮去欣赏一番月光下的牡丹?

循着香气,很容易便找到了一大片的牡丹。月色如水,洗净了它们白天的张狂和浮躁,在远处彩灯飘渺的映射下,很有那么种慵懒的美丽。阳光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距离美。而此时,在如水的月色下,牡丹带着洗净铅华后的自然和亲切,带着一点点的困倦,透着不胜娇羞的妩媚,让你不由地生出一种怜香惜玉的情愫。

这片牡丹丛和常见的不一样,它的周围没有栅栏,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进花丛,花儿在晚风的吹拂下,像坐在沙发上打盹的佳人,左右轻晃着身子,毫不设防地蹭着我的衣角,让我真想亲吻一下它的娇容,却又惟恐惊醒了它的美梦。

轻轻的,我俯下身来嗅起它的香气,那种清凉的馥郁便如丝般的滑进肺里、泌入心脾。这是一种有些湿润的香味,与阳光下牡丹那种招蜂引蝶的浓香大不相同。

静静的,我守着这片牡丹,在朦胧的月光下注视着它们,那份喜悦,那份柔情让我联想起昨夜自己就着帘外映射进来的月光,久久地端详着身边的爱人和孩子酣睡时的情景,多少有那么一点点陌生,却又分明是那样得熟悉和亲切。

很想把这种陌生却又亲切的感觉储蓄入记忆,我轻轻地举起相机、调好光焦,按下了快门。月光下的这一片牡丹便携着清凉的夜色一起走进了我的心里。

关于牡丹的文章5:毛尖茶浸牡丹香

文/徐礼军

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我的家乡就是信阳毛尖的正宗产地。

小时候,毛尖茶留给我的印象,是白天与母亲、姐姐一起上山采茶时的说笑,是晚上父亲、哥哥炒茶时的辛劳,还有乡亲们卖掉茶叶数钞票时的微笑。

长大后,我知道,茶叶里沉淀了太多茶农的心血和汗水,掺杂了太多茶商的奸诈和虚伪,浸淫了太多茶客的闲情和品位。

以前,我们那里几乎家家种茶,自己采摘自己炒制。我初到洛阳,需要求人办事、答谢亲友时,往往给人家一点毛尖茶,可那时有些洛阳人还没有喝茶的习惯,自然不识货,以为我这样打发他们太小气,哪里知道毛尖茶的价值。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叶日渐受到洛阳人的关注。每每提及我的家乡,就有人直言不讳:“把你们家乡的正宗毛尖茶拿出来让俺尝尝呗!”有的甚至要求我带他们去体验采茶、品尝好茶。我只是笑笑而已,不敢太当真,因为曾有深刻教训。

我曾带过几个朋友到家乡体验茶乡生活,他们吃完农家菜,就品起毛尖茶,连声夸赞,临走时大包小包带着茶,还说要再来。如此“体验”几次,我苦不堪言,因为一斤上好的毛尖茶,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一两斤还好说,多了我们就承受不起,一大家子人还要靠卖茶的收入过日子呢!

一旦不再带他们去“体验”,他们也就嫌我小气,慢慢地和我疏远了。

所以说,像品茶这样的雅事,还是“酒逢知己,茶遇知音”,细酌慢饮为妙,瞎起哄、凑热闹不仅有违茶道,弄不好也会伤和气。如今,我喜欢在闲暇时沏一杯毛尖茶,看那叶片在杯中上下舞动,茶水的蒸气袅袅升腾,让我仿佛回到家乡,心渐渐沉静下来。

品茶,很多时候是有闲有钱人的事,需要静、净、敬。在洛阳赏牡丹则不同,4月花事正盛时,人们往往呼朋唤友,在人山人海里穿梭,看花也看人,图个热闹。这正符合牡丹的性格——热情奔放、富贵吉祥,当然是人气越旺越好。

牡丹之于洛阳人,就像毛尖之于信阳人,是让人骄傲的家乡特产,也会带来烦恼。带朋友到信阳体验采茶固然成本很高,带家乡人赏牡丹也不轻松。几处著名景点和几大公园逛下来,再品尝洛阳水席,送一些洛阳特产,算一算,人均消费上千元。要是每年接待十几个客人,那花费就不是个小数目,谁不心疼自己的腰包啊!

当然,这样想太俗气,该花的钱还得花。我只是想借此说明,信阳毛尖与洛阳牡丹对于两地居民的影响和意义。

从品茶的静到赏花的闹,我在久处洛阳城的岁月中完成了这样的审美转折。这并不意味着非此即彼,而是兼容并蓄。在家品茶,在外赏花;静处品茗,闹中看花;独处呷茶,邀友瞧花,并不矛盾。

如今,福建红茶与洛阳牡丹联姻了,生下的“孩子”叫牡丹红茶。

我也要在心中培育这样的跨界产品,使豫南的茶精灵和豫西的花仙子在我的精神花园里开出更美的花朵。

关于牡丹的文章6:景山的牡丹

文/竭宝崧

春天的脚步,迈进了景山公园,各种花卉争相开放。有人喜欢金黄的迎春花,它枝条柔软,随风摇摆;有人喜欢粉红的碧桃花,那花挤满枝杈,向游人献媚;有人喜欢洁白的海棠花,坐满枝头的白花,似瑞雪飘落;有人喜欢玉兰花,那大朵的白花,想坐满枝头的鸽子引人入胜。

当我徜徉这如诗如画的公园,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争宠景山的牡丹园,四月中旬以后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放眼望去姹紫嫣红的花朵,在晴天艳阳下,争先恐后怒放姿容;各种颜色无论是姿色,花形,品种,都是无与伦比的花中骄子。信步眼前一株鲜红如霞的花朵,引我驻足观赏,那鲜红的花瓣层层包裹,硕大如碗,金黄色的花蕊,含羞般钻出花瓣,点缀在花朵上,那花的美无可言喻;飞霞迎翠是这个品种的名称,恰如其份。这几株牡丹留住了我的脚步,名为姚黄,那花朵是黄色的,艳艳的黄色中透着浅浅的白色,黄白相浸的色调,与周围的红花绿叶对比,又是另有韵味,由于和皇帝的龙袍颜色相近故得历代帝王的赏识。朋友您见过黑色的牡丹吗?不是生活中的黑,它是极深的紫色,那紫色深的像是兑进了黑颜色,紫中透黑更为贴切,乌龙卧墨池指的就是黑牡丹;这种牡丹有两种花型,一种是花瓣层层开放,一种是绣球形,像小灯笼,别有情趣。

园内游人如织,人们用相机,手机留下了牡丹的芳容,更有无数游人与花合影;这里是牡丹的大观园。追溯景山牡丹的种植历史,无论是年代,规模,品种,在京城都是手屈一指,其中的胡红、乌金捧盛、迎日红、赵粉、白雪塔、二乔、豆绿,都是花中上品。

景山的牡丹享誉华夏,每年花开季节,园内赏花的游人,摩肩接踵,花海中穿梭着人流,有拍照的,有写生的,更多的人是品味,观赏流连忘返。

牡丹是国花,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盛名无愧。牡丹是娇贵的,它的施肥浇水是很讲究的,它的松土除虫也是很有规律的,景山的牡丹是景山人智慧和辛劳的结晶,当我们怀着惬意的心情返回时,带着牡丹的美好和对种花人的敬意,用景山人陪育牡丹的精神耕耘华夏的大地,那是一个多大的牡丹园呀!

关于牡丹的文章7:润心之旅

文/王勇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怀着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的向往,我们旅行社于今年4月底组团来观赏牡丹。看过品种繁多的洛阳牡丹,按照行程安排,我们赶到了龙潭大峡谷。先不说景区内的奇观多么令人流连忘返,单说发生在景区售票处附近润来酒店的一件事,足令我这个有着10年导游经历的旅行社负责人为之动容,至今想起仍对热情厚道的洛阳人怀着深深的感激。

那天傍晚时分,我们入住润来酒店。就在大家准备休息时,入住206房间的王阿姨突发疾病,蜷缩在床上满脸流汗。事发突然,人生地不熟的,我束手无策。就在我焦虑无助的时候,润来酒店的总经理赶了过来。见状,他立即叫来酒店员工帮忙送王阿姨去医院。这时,王阿姨想起身上没带现金。酒店总经理立即通知吧台,先借1000元现金给王阿姨。我想让王阿姨打个借条,可酒店总经理催促:“救人要紧,赶紧送病人吧!”

到了医院,酒店员工跑前跑后:挂急诊、陪检查、等处方、取药……经过医生急救,王阿姨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王阿姨病情稳定后,为不耽误团队行程,要求返回酒店。可此时已是凌晨1点,怎么回去呀?当我用试探的语气打电话联系酒店总经理时,没想到他说:“这么晚了,出租车不好找,还是我去接吧!”这么晚了,人家也忙了一天,而且毕竟是年近六旬的人了,我们怎么好意思呢!王阿姨执意要给车费,可电话那头说:“平时送过多少有急事的顾客我都记不清了,从来没收过钱!你们住在我们酒店,有困难了我们有义务帮忙,不把你们接回来我也睡不着呀!”朴实的话语传来,电话这头的我已热泪盈眶……谁说无利不起早?谁说世风日下人情冷漠?谁说出门旅游就要挨宰?

洛阳,好花、好山、好水、好人,我会永远记住的……正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不知不觉已回到酒店,抬头看到润来酒店的店训:“感他人之恩,责自身之过,恕别人之错,忘施人之惠,关爱你我,温暖彼此……”还有一首藏头诗:“润物细无声,来去皆有情,酒迎八方客,店留九州朋。”又让我感慨良多……

关于牡丹的文章8:学画牡丹

文/胡秀英

一天,文姨给我发微信,让我赶快来学画画。她说:“下周讲画牡丹,马老师讲的可好啦。学画画,心情好,生活有情趣。你看我都八十多岁了,每天都要画!”受到她的感染,我决定去学画画。

学习地点在新森老年大学,一进教室,我就看到墙上悬挂着学员的字画。上课了,马老师先简单介绍了牡丹花。他说牡丹花大叶茂,色彩艳丽,娇而不妖,艳而不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堪称国色天香,百花之王。他还讲了牡丹的培育史和历代文人墨客咏牡丹的诗作。突然,马老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朵艳丽的牡丹花,告诉我们要以花心为起点,画三到五个花瓣,花瓣的边缘亮、淡、浅,往里渐红、深红。接着,他放下花朵做示范,将干净毛笔用水浸透调钛白色到笔根,然后调曙红,最后笔尖蘸胭脂红。就这样,老师一边拿着花朵分析花瓣的位置、色彩、明暗,一边示范调色和笔法。在他的讲解下,一朵朵灵动的牡丹花在宣纸上绽放。

随后,我们学习了花蕊、花头、马老师声音洪亮,精神抖擞,面带笑容,边讲解边示范。每次的课总是以马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评开始,以学员的阵阵掌声结束。

每次听完课,我都会在家用心练习,可画作总不理想。我反复琢磨,分析原因,常用马老师的话鞭策自己,要用心去画,要边思考边画。绘画时,我心无旁骛,心生愉悦,这种感觉真好。

关于牡丹的文章9:在心间,盛开一朵牡丹

文/青荷一盏

二十二号的事情已经记不真切了。那天没有完成自己的计划,实在是一个恶性的开口。

自己做事情总是爱那么心血来潮。没有严谨的计划和安排,导致重要的事情一再搁浅。活的洒脱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逃避带来的片刻安宁捂不住北风刀削的寒冷。总是认为自己怯懦。在夕阳拉长的影子里,谁是最真实的自我?或许大家都是这样。天意如此。何需妄自菲薄?

在花朵颤栗的北风中,雪花飘飘洒洒,祭奠的是谁的往昔?夜里的安静是浮动的暗波,白昼拉开帷幕之时便是激流奔涌之时。太极一般旋转着,这些矛盾复杂的变幻着的事物啊,这变化纷繁的自我啊。

想问苍穹意如何,但闻林鸟啾啾。想访神仙浩气,只见日暮关山。在没有阻隔的时空中,我看到千年前的刀光削割残阳,我听到千年前的剑影哄睡阙月。在红色窗花的剪影里,期许的热忱沐浴苍茫的月色。万骨枯朽的沙场,是家与国的爱恋和重托。不需理由的抗争,不需嘱托的献身。是怎样的热爱点燃你胸中的烈焰?是怎样的雕刻成就你心中的冰山?当烈焰与冰山融为一体,这样的你,又该如何解读?

不懂的事情有很多种,似乎越长大就越迷茫。楚河汉界的轮廓已不那么分明,丢了河堤的河岸是一座没了篱笆的院子。风起时,所有的落叶扎堆袭来,除了承受之外,你别无他法。没了河堤的河岸是一座半掩的坟墓,等着你往里头钻。不同的是,有人用河堤拴住狭隘地私欲和贪念,有人用河堤来维系心灵的灿烂和明媚。同样是坟墓,有人是恶臭的过眼云烟,有人是虽死犹存的万古河流。差距在于心灵的选择,在于视野的方位。

当苍穹也迷惑不解时,无解便是最好的解答。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是非的定论。不可言说之事就像燃起的蜡烛,不能吹捧,一吹就灭。最好的保护就只剩下默不作声地顺其自然了。这便是安排。

现在的自己,心里盛开了一朵浓艳的牡丹花。这株牡丹是我未来的指路灯塔。牡丹是我对世界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是我对大自然的拥戴。

关心则乱。太在意、太小心的感触应当放下,放下才能自在。让心性像那夺浓艳的牡丹,潇洒自在地活。在心间,种一片开阔的田野,让自己的心灵在其中奔跑、飞翔。给自己的空间应该足够大,给自己的时间应该足够长,给自己的笑声应该足够亮,这样才不辜负了大自然才不辜负了自己。

当我数着雨点儿,漫步寂静悠长的心间雨巷时,迎头那抹妩媚的小黄花笑的正浓,就像我心间那抹盛开的牡丹花。

当我踏着石桥,独自望着欢快游戏的金鱼时,周遭凝练的风穿梭往来,绵绵不绝的殷切就像我心间那抹盛开的牡丹花。

当我望着柳梢上的那弯月牙儿,细细轻梳碧柳丝绦时,漫天浮动的星光闪烁跳跃,欢喜得就像我心间那抹盛开的牡丹花。

牡丹花啊牡丹花,曾经高赞荷的高洁的我如今这么热切的想要拥抱你的热烈。幽幽地炉火不说话,它却烧开了翻滚的热浪。当生命的文火款款细燎时,炙烤的肉躯已经熟透,蒸馏着虚无的伪,沸腾着欢欣的心。被时间打磨的磨盘开始适应自己的命运。人生,何其相似。

就是这样开始绽放了,我可爱而又美丽的青春时光。青春,我定不负你!

微启的朱唇里逗留了太多的话语,壶口瀑布般磅礴而下的奔腾,是你生命的本质在燃烧。人生,可以燃烧。那就让自己燃烧。既然可以为自己写歌,那就别停下吧,让歌声回荡在生命每一个跳动的脉搏里。记住自己是可爱的,记住青春是可爱的,记住生活是可爱的。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可爱的,每一天的云霞都是可爱的,每一粒尘埃都是可爱的。

让心间的牡丹花与这世界相互佐证。让心间的美好永久不熄。

摄取河川风魂,汲取天地灵气,吞纳山峦花香,在山野做朵自由的浪花。让真性情洒脱不羁,让那无价明月留恋。与洁净明月为友,与清爽流水为伍,与清晰山石为伴,释放牡丹的浓郁。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陪衬,一路走到生命的天涯海角。这就是我此生的志愿。做朵宁静的花,开在无人问津的山野,烂漫热切的迎风招展。不需向世人证明什么,只要自己自在洒脱便好。不需向尘世交代什么,只由着自己的性情看看云卷云舒。在归隐山林不能的夙愿里,我只好做个中隐之人,隐匿在喧嚣的市街中,在心间为自己开拓一片纯天然的绿色草原,让疲惫的心灵停栖野外巢穴,安静地与自己对弈。

当我烂漫的随风摇曳之时,闪烁的灯光为我鼓掌,这就够了。星辰不会矫情,风月不会做作,好时便说好,差时便言差,无需掩埋,无需施粉。自自然然坦坦荡荡大大方方,这是生活的本色墨笔。

在心间,盛开一朵妖艳妩媚的牡丹花,不招蜂不引蝶,躲在石后兀自开着。在怒放的那刹,静静欣赏自己的影子,天地都是自己的,自己的身影便是天下。这不是孤芳自赏,更不能说是顾影自怜。这是实实在在的“打发”自己的时日。每个人手执一只画笔,笔端的下面是各色各样的花朵盛放,砌满了整个春天,整栋夏天。当心中的那抹牡丹一点一点的焕发荣光时,我找到了灵魂的起飞台。那是梦的起点,是梦的蓄电,是梦的翱翔。

静望心中的这朵牡丹花,把心思吐露在风中。不言说,是在黎明前黑暗的等待。 当风卷起的尘埃渐渐掩盖华丽的芳颜,由着时间的意愿,做块无动于衷的石头,让如是回复如是,让生命回归生命。

关于牡丹的文章10:江北牡丹

文/高岳山

最喜欢听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带着歌声和向往之情,细雨霏霏中,我踏进江北牡丹园,一睹牡丹风采。

江北牡丹园位于冶父山脚下的栖凤谷,这个地方我并不陌生。15年前,我就在牡丹园旁边的学校工作过两年,那时牡丹园是一座荒山。十年前,政府开发栖凤谷,开发商看中了商机,在此建立牡丹园,成了栖凤谷的一大景点。说来见笑,牡丹,我从未谋面,只从国画里看过它的尊荣,从资料中得知它有"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称。就像初恋约会,有点紧张,有点喜悦。没想到,我被牡丹姑娘雍容华贵所征服,一见钟情了。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杏花、桃花、梨花谢幕的时候,牡丹撑起了人间四月天。她的叶子犹如一个个小巴掌,像小朋友一样欢快地拍着手,欢迎远方的客人。深绿的羽状叶子,红色的茎,静静地托住艳丽的硕大花朵。花瓣层层,温柔可人,芳蕊茸茸,灼灼开放,在百花丛中开心地浅唱低吟,满园秋色尽揽怀中。牡丹宛若一身红装的少女,妖娆无比,惹人喜爱。雨后,含羞的花朵上滚动着相思的泪珠,晶莹剔透,似乎在呢喃软语,轻轻地诉说着曾经的事情或过往的故事。传说,腊月初一,雪花飞舞,武则天饮酒作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淫威,连夜开放,独牡丹抗旨不尊。武则天怒气冲冲,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待到春风一吹,攒足了力气的牡丹,如山野的姑娘,把怀春的羞涩抖落出来,一朵朵开在香腮上,香而不腻,清新扑鼻,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又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携手观赏牡丹,为附风雅,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醉眼朦胧,不假思索,提笔作《清平调》三首,让牡丹在文学中享有崇高地位,历代吟唱,经久不衰。在牡丹亭小憩,自然联想到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仿佛在牡丹园盛开。

原以为牡丹高大挺拔,像广玉兰一样伟岸,不曾想眼前的牡丹是一株株低矮的小灌木,远望和野蔷薇差不多,是不是"淮南之橘"到了"淮北变为枳"呢?一位园林工人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正宗的洛阳牡丹矮生型。"我心释然。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花开有期,园中的牡丹有的谢了零落于地,湿漉漉的花瓣亲吻着地面,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的虽已枯萎,却停在枝上展览,像清代官员的顶花翎般威仪。牡丹的退场,意味着冬即将来临。我捡拾起一朵落地的牡丹,小心翼翼地数着花瓣,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洛阳牡丹甲天下,故牡丹又名“洛阳花”。山东菏泽的牡丹也很出名,江北牡丹也毫不逊色,让广大游客大饱眼福,也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牡丹不仅是观赏植物,而且名贵的药材。牡丹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近读《红楼梦》第七回,宝钗制作治疗"热毒"的"冷香丸",就有白牡丹十二两。可见曹雪芹小说中的药方不是随意杜撰的。

细雨如丝,远山近岗一片灰蒙蒙,牡丹在我的脑海幻化成一幅水墨画。我想借一支神笔,乘兴画一幅牡丹图,挂在我的卧室,让我们朝夕相处,相亲相爱。

关于牡丹的文章11:牡丹的顽强

文/张建强

我打小喜欢侍弄花草,院子里凡是有土的地方,都被我种上小花。一天,我在路旁发现一株被遗弃的植物,虽然只有几枝光秃秃的枯干,但盘根错节的根非常发达。我用指甲掐一下枝条,还有绿色,说明它还没有完全枯死。我又动了恻隐之心。我没有征得父母同意,擅自把堂屋前的地砖揭起几块,挖了一个很深的坑,算是为这株不知名的“弃婴”安了家。

让我惊奇的是,不多日,那干枯的枝条上真的萌发了新芽。新芽和香椿芽极其相似,红中透紫,紫中泛绿,嫩嫩的,很可爱。于是,我每天都会驻足观赏。又过了数日,枝头齐刷刷地冒出粉色花蕾。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原来这是一株牡丹。以前,我虽然在报纸上目睹过牡丹的芳容,但牡丹的枝叶到底长啥样,我还真没有见过。牡丹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弥漫整个院子,让人心旷神怡,引得左邻右舍都争先恐后来我家赏花。那几年,春天一到,我们家就成了村里的“国花园”。

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墙皮脱落。一天,一块一米见方的墙皮,正好把那株牡丹掩埋得严严实实。我伤心极了,拼命地挥起铁锨,铲去墙皮,但那株牡丹已被砸得粉身碎骨了。母亲说,根还在,等到开春,牡丹还会重新长出来。我清楚,母亲是在安慰我……

第二年春天,奇迹真的发生了,牡丹又发出了新芽。我喜极而泣,劫后重生的牡丹,开得更加娇艳。

后来,我升学、参加工作离开了家乡,那株顽强的牡丹也因村里搬迁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从未在我的心田消失。我常想,人生如这命运多舛的牡丹,正因经历磨砺,才日久弥坚。

关于牡丹的文章12:爱牡丹花的父亲

文/丁朝晖

父亲一生喜欢种花养草,但是在他种植的众多名花中最爱牡丹花。

家中门前种有4株牡丹,是父亲4年前从朋友处移植过来的。可能是应了诗人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语,这4株牡丹落地即生根,而且枝繁叶茂,花香怡人。

每年4月牡丹花开时,酷爱牡丹花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为众多赏花客中的“超级粉丝”。父亲退休前是生产系统的“老机关”,每天埋头生产协调,与种花养草没有任何联系。2006年父亲退休后,应朋友所邀,在小区当上了“绿化部部长”。在小区种植的诸多鲜花中,父亲最喜欢的还是牡丹花。刚开始由于技术原因,新移植到小区的牡丹花培育屡屡失败,父亲为此情绪很是失落,常常唉声叹气,声称再也不种牡丹了。

2010年开春,我从花卉市场买回几株牡丹想安慰父亲。那几株牡丹都是一尺多高,芽尖殷红似血,叶子碧绿似玉,让人观之爱不释手。父亲抽了几根烟,没有说话,却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栽在小区的花房里。从那以后,父亲工作之余天天抽时间侍弄那几株牡丹。他还让我从网上查阅了牡丹的生长习性,悉心地呵护着那几株“宝贝疙瘩儿”。

当年,父亲精心培育牡丹,在那一蓬蓬碧绿的叶子上争先恐后地长了二十几个绿色的花苞。“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一夜之间诸花齐放,花开富贵,满园飘香。这时,父亲“献宝”似的不停地打电话,邀请老家的亲朋来参观“宝贝”,因为承诺管吃管住,让一家人忙得身心疲惫,独父亲高兴得一天到晚合不拢嘴。

经过父亲的精心栽培,每到芳菲4月,家门口的小院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牡丹园:盛开的牡丹花千姿百态,各自吐着芳香,一朵朵姿色各异的牡丹花竞相绽放在枝头,黄澄澄的似金,红艳艳的似火,乌亮亮的似墨……清风徐来,牡丹花随风摇曳,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充溢着小院子,花香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和一只只花蝴蝶,让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

小区的邻居也到我家赏牡丹,大家都对父亲养的牡丹花赞不绝口。父亲看着那一朵朵色彩缤纷、风姿绰约的牡丹花常常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不厌其烦地讲解着牡丹的种植诀窍和生活习性,俨然就是一个资深讲解员。

春天又来了,我默默地看着即将盛开的牡丹,想起了已经离我而去的父亲,一种别样的情愫涌上心头,思绪在花间飞扬……

关于牡丹的文章13:桂花

文/凌卓妍

桂花没有玫瑰迷人;没有牡丹国色天香;没有菊花傲霜立雪;但它非常的清淡素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校园的桂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金桂,颜色是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高贵。另一种是丹桂,颜色是桔红色的。漫步在校园的桂花树下,我仔细地打量着桂花树。只见那树干高大挺拔,灰白色的树,表面上还有一些凹凸不平的黑色小疙瘩呢!用手一摸,树显得特别粗糙,树叶密集而坚硬,树冠像一把碧绿的大伞,又像一个站岗的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远看,树叶是碧绿的,仿佛是一片片从天上飘落下来的碧绿色的云,近看,树叶是椭圆的,用手轻轻一摸,叶子硬硬的,表面光光的,有的还沾满了灰尘,每片叶子的边缘上有很多小刺,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划破。桂花的颜色有金黄色的、桔红色,看起来很小,有的是三瓣的、有的是四瓣的,还有的是五瓣的,它的花瓣很小,小的像一粒芝麻。它们一簇簇,一串串的躲在绿叶丛中,好像一群娃娃在捉迷藏。凑进一闻,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一阵秋风拂过,树上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树上的桂花都纷纷飘落起来,香气扑鼻,一阵阵桂花雨,我便陶醉在这阵桂花雨中。

桂花不仅外表清淡素雅,香味扑鼻,它的用处也很多,如果把桂花晒干了,把它和糖腌制起来,做成桂花糖。用桂花包汤圆,那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桂花晒干了,可以和茶叶一起泡茶,大人们和朋友一起一边品茶一边谈心。那种情境真是令人神往。

桂花是一种美丽的花,既能作为美食供人们品尝,也可以供人们观赏。金秋十月。那金黄色的桂花十里飘香,给大自然带来了美,我爱你桂花!

关于牡丹的文章14:垫江三月牡丹开

文/黎美剑

三月,是花开的季节。

垫江的三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明月山麓绵延三十多公里的丘陵地带,或一片一片,或一块一块,或一丘一壑,或一山一岭,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牡丹花。

垫江的牡丹品种很多,有以太平红为主的本地品种三十多个,加上从洛阳、菏泽、亳州以及全国各地引进的品种共有六十多个。繁多的品种开出的花也色彩各异,红、白、黄、粉、紫,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绿的如珠,粉的像霞。尤其是那传说中的黑牡丹,其实就是紫色的墨玉,紫得黑里透红,紫得高雅富贵。走进牡丹园,无论你在山下仰观,还是在山上俯视,那壮观,那色彩,都会让你和这个春天一起陶醉!

据我所知,垫江牡丹本不是用来观赏的,它是山民们用来制药养家的经济作物。牡丹的根叫丹皮,是一种药用价值十分广泛的中药材,药农只取根不要花,所以,垫江的牡丹花在明月山中沉寂了上千年。十几年前,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牡丹花才具有了观赏价值。

而垫江牡丹与我们熟知的洛阳、菏泽牡丹有很大的不同。洛阳、菏泽的牡丹生长于肥田沃土的大平原上,枝高花大,富贵艳丽。垫江牡丹却是生长于山野之中,竹石之间,与山相伴,与水相依,与竹同生,与树为友,与石相亲,娇小玲珑,自然质朴,生命力强。我突然想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洛阳牡丹比喻为高贵大气的贵妃,那么,垫江牡丹就像林中采蘑菇的小姑娘,溪边浣纱的小媳妇,含羞默默,清纯淡雅,端庄灵秀,让人心生爱意,流连忘返。我知道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却能较贴切地反映两种牡丹的内涵和气质。

三月去垫江看牡丹,是踏春郊游的绝好选择,除了观花赏景,还能深入了解牡丹文化。尤其是新民镇把牡丹和樱花组合打造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牡丹樱花园区,开发了以牡丹为原料的食用牡丹油、牡丹香皂、牡丹护肤品系列,在几千平方米的透明生态餐厅,还能享受到坐在牡丹花丛中品尝丹皮炖鸡等系列牡丹宴,眼福口福同饱,惬意享受春光。

三月的牡丹很美,有牡丹的垫江很美。

关于牡丹的文章15:也学牡丹开

文/子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后来在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和一帮年龄相仿的女子,穿着明媚鲜妍的旗袍,三月的阳光泼洒在她们的脸上身上,身旁是鲜花著锦,她们也都是笑靥如花,图片下方有她添加的注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一注释,让那些图片和图片中我的同学的格调一下子飞升上去。

我在一家企业医院外科做护士的时候,有一位小我一岁的护工,我叫她小汪。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对于我,她有一些依恋,她说我待她好。我喜欢她的为人憨厚老实、做事踏实勤勉。病房和走道的地面,她一天要拖好多个来回,收拾整理病人的被褥她一样也不含糊,来了新病人,她会主动地协助护士铺床叠被。她在医院工作期间,常来我家玩,后来,她的父亲一年也总要到我家来几回。几年后,她离开了医院,她父亲告诉我,她在上海打工,之后成家生子。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手机,后来,我也离开了医院,再后来,又搬了家,便失去了联系,但是,心里一直惦记她想念她——她的外形如苔、知识层次如苔,却在平常的人生道路上,认真地生活、努力地开花结果。

常年在我们单位收报纸废品的一位妇人,那天来时,她的神情格外的欢快,她从口袋里掏出些软糖,给我们办公室每位同事两颗。她说她很开心,她的大儿媳生了一对龙凤胎。早先就听她说过,她的大儿子是安庆某医院的医生,她的小儿子正在华师大读博士。她还说过,她爱人身体不好,肾脏做过大手术,收报纸废品这样的重活,主要由她完成,在她把大堆大堆的报纸废品从楼上搬至楼下,她往三轮车上搬时,她爱人帮她搭把手。她是家里的功臣,两个儿子的培养,家庭生活的支撑,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很辛苦,她很劳累,但是,每次我见到她时,她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她也平常如苔,但是,她努力地做事挣钱,努力地经营自己的家庭,并且,她总是向大家展示自己最阳光的一面,她始终洋溢在面庞上的笑容,亦如牡丹开。

我年少时,家里没有男性劳动力,家里的农活,几乎全部由母亲和姐姐去完成。这是由我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父亲当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在绩溪中学从事教育工作,在我出生那年,父亲虽然调到了离家三十里路远处的汤沟中学教书,但是父亲基本上还是不可能帮助母亲做农活,一来做不了,二来也没有时间去做。姐姐九岁那年,母亲生下大哥,后来相继生下二哥、我和弟弟。姐姐后面的我们姊妹四个,到了上学年龄,一个一个地被母亲送进学校读书。因为缺少劳动力,也因为当时老师的工资水平实在有限,我们家的生活一直都很清贫,不仅如此,还不时地遭受有许多强壮劳动力人家的欺负。不服输的母亲,因为常年超负荷的劳动,身体上老伤叠加新伤,但是,再苦再难,给我们姊妹四个读书,是母亲坚守的底线。母亲也是苔,她的内心聚集着一团火焰,那团火焰,如牡丹,照亮着她自己的内心,也照亮着我们从贫困生活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一家人。

在我刚踏入社会那几年,除了工作,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荒废了。如今每每想起,都无比地心疼和自责。后来成家生子,业余时间被没完没了的家庭琐碎事务以及孩子的学习教育悉数占据了,孩子大一些后,我开始阅读一些书籍,后来尝试写作,也算是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开辟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一直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起步太迟,也因为天赋不够,但是,于我,那毕竟是可以带给我充实感和愉悦感的一条路,我在收获文学营养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提升自己品质素质方面的营养,如此,虽在红尘世井里跌打滚爬多年,不至于粗陋到鄙俗。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我深知,自己平常如苔,在和暖宜人的春光里,牡丹花开的样子,万花齐放的姿态,我唯有仰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欣赏,我效仿。

关于牡丹的文章16:荷包牡丹

在牡丹盛开的时候,我与朋友结伴去洛阳牡丹公园赏花。

花团锦簇,五彩缤纷,轻风摇曳,满园牡丹恰似一片花的海洋。我珍重牡丹,脂粉艳丽,纯净如玉,一尘不染。有醉人的娇红,冷艳的素白,恬静的淡黄,还有贵气逼人的雅紫。然而,我最倾心的是那串串紫色荷包牡丹。

枝繁叶茂的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紫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牡丹荷包,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在这里我听到荷包牡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洛阳城东南的汝州西边有个叫庙下的小镇,群山环绕,景色宜人。镇上有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芳龄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所绣荷包花卉,竟招蜂引蝶落案。去玉女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都被一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把它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便长在牡丹枝上了,成了人们所说的“荷包牡丹”了。

有诗云:本是穷乡僻壤生,富贵园里留芳名。花与牡丹同季开,枝叶酷似牡丹形。“朵朵荷包花串串,株株相连波盈盈”.

她是一种相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念着自己钟情的男人,因为见不着他,就闭合自己的口唇,不开笑脸。

她是一种倾心的等待。以心型的形状,向他的郎君示爱;以血红的颜色表明自己的忠心。

她是一种遥遥的守望。用一生的时间,绣出那一串串令人惊艳又让人的悲叹的荷包。

吮吸着牡丹花的芳香,倾听着荷包牡丹的传说,仿佛看见衣带渐宽的玉女款款而来……不禁吟诗一首:

远守玉关郎不归,深居兰室女仍痴。

初开情窦已心许,欲入梦乡先意驰。

葱指常拈彩丝线,荷包遍挂牡丹枝。

久而化作新花种,赢得骚人赋艳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