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散文

请欣赏网络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网络散文1:网络相亲

文/左世海

傍晚下班,遇到老熟人刘姨,她热情地将我拉到一旁说:“最近我单位调来个年轻人,模样长得还行,可能有些眼高,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我想倒和你般配,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别老叫你爹妈为这事操心!”

“可我不了解他呀!”我不好意思地说。

“这没关系,慢慢处着就熟了!”刘姨说:“我这里正好有他的QQ号,你加上他,先试试看有没有缘分?”

“这,这能行?”我有些犹豫不决。“怕什么,反正都不认识,成了好说,不成也只是个网友,损失不了什么!”刘姨劝说道。

我听了点点头,这才接过刘姨递过来的那张写有对方QQ号的纸条。

晚饭后,我打开电脑,试着输入对方号码进行搜索,果然,蹦出一个号称“倔驴”的网名,从头像看,对方戴着眼镜,倒像是个有教养的文人。

我按下添加键,不到一分钟,对方就通过了申请,向我发来了问候。

“晚上好,美女!”对方说。

“晚上好!”出于礼貌,我也作了回应。

“你是大同的妞吧?”对方又问。“你咋知道?”我有些纳闷。

“我刚去了你的空间,见你的个人资料库只标注是女性,年龄0岁,现居大同,其他都是空白。”

我笑了,回复了他一个“呲牙”的表情。

“能不能发张玉照,饱饱眼福,说不准咱以前还在哪见过呢?”对方向我提议。

我想了想,打开收藏夹,找了找,也没挑出张令自己满意的单人照,倒是有一张闺蜜出嫁时我作伴娘的照片,还算过眼。

我把和闺蜜二人的合影发到了聊天窗口。

对方见了,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那个穿婚纱的妞是?”

“我的闺密”。我本想这样告诉他,谁知一疏忽,竟把字打成了“我的闺女”。

“什么?”对方显然有些吃惊,未等我修正,他随即又问道:“你有老公?”

“没,现在没。”我回答。

“哦,我明白了,原来一晚上我在和一个二茬货寡妇在扯淡,真***晦气!”对方骂道。

“你,你咋骂人?我一时火了,刚要和他论理,对方却一下子把我拉黑了。

我欲哭无泪,呆呆地望着电脑,狠不得一拳把显示屏砸烂。

网络散文2:用心灵拥抱经典

文/李标

在当今这个网络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浅阅读、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已成趋势,而古典名著却是需要用心慢慢读的。当一切都变得快捷无比时,唯有读书,是需要慢下来,静下去,才能深深感受到书之魅力的。

走进书店,所到之处,几乎处处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的书籍。这些“智慧之书”俨然成为了整个社会顶礼膜拜、争相竞读的“经典”。其实,读书,是给心灵汲取营养的最好方式,而这样的精神营养,只能慢慢吸收。因为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即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一来,读书就不可能像高速列车一样,瞬息往返,疾速到站。读书可以使精神世界丰盈无比,内心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读书可以拓宽人的心灵,使人心胸变得博大,容得下全世界;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坚韧,毅力顽强,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读书是为了使人心灵成长,拓展视野,使思想趋于成熟。

一个社会对于经典持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彰显着这个社会人文水平的高下及文明发展的胸怀。因此推崇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一句话,读书的境界,取决于阅读者的心态以及阅读的深浅与档次。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真实地表达了阅读经典时的快乐心情:“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一个人读完一本好书之后,心胸广阔,仰观天地之大,宇宙都在你的眼里。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还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呢?这就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古典名著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静下心去看,你会知道它始终在那里,它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名著正在渐渐远离我们,其实来源于我们心灵的误区。古典名著其实一直存在,相伴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唯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读懂它们。于红尘的喧嚣中,静静地读书,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们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同在,心灵自由飞翔的境地。

庄子曾这样说过:“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用一颗宁静、柔软而富于接纳的心,安静地阅读,我们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到古典名著透过岁月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智慧与无穷的精神力量。

网络散文3:点赞之交

文/周海亮

网络让人们的交际圈变大变复杂,而QQ空间、贴吧、微博和微信等则让这种交际变得怪异。为何怪异?因为点赞。

点赞的意思表示赞同。赞同本是好事情,但假如这些赞同是敷衍或者跑过场,甚至胡乱点“赞”,这味道就变了。什么味?说不清。反正让我不是那么舒服。

无论是在QQ空间,在贴吧,或者在微信,你随便贴出一点什么,都会招来一片点赞。这些赞,有些是生活里的朋友,有些是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更多的则是网络或者电话簿里的陌生人。他们如同戏曲里那些跑龙套的,无论你要上演哪一出,都会跟将出来,摇摇旗子或者翻两个跟头,总之是露一小脸。我想这就是“赞士”们点赞的第一个理由:不管如何,先混个脸熟。

混个脸熟无可厚非,但可以先看看别人晒出来的是什么。但偏偏“赞士”们比较忙。因为忙,便取消了仔细阅读这一步骤,而变为纯粹的点赞。于是,你晒你的照片,晒爱人的照片,晒孩子的照片,晒房间,晒街景,晒欢喜,晒沮丧,甚至晒悲伤,都会招来一片点赞。“赞士”们由此升级为“点赞狂魔”,你刚刚贴出什么,下面,已是一片翘起的大拇指。

因为“点赞狂魔”们取消了阅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下他们的只言片语。对他们来说,一个“赞”字足矣。或许大多数人以为,点赞就是说好,最起码也像见面时点头一样,表示礼貌与尊重。但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这恰恰是待人不礼貌、对人不尊重。如同你对别人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可是还没等你开讲,他就大笑起来,并捂着肚子说,太有意思啦!

就是这个意思。

“点赞之交”缘于网络,但我认为,其更能反映现实中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什么都说好,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至于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从不去想。或者,“赞士”们认为被点赞者需要这个赞,不点,显得太吝啬,不好。假如这个人是自己的好友或者上司,则更是非点不可了。如同两个人见面,不打招呼,就显得小气,显得高傲。所以,干脆点了吧,举手之劳而已。

我觉得没事晒这晒那的人,多是闲极无聊或者极端自恋的人,这些人里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被别人点赞的。很浅显的道理是,被点赞,就证明了自己的好,证明了自己受人重视,甚至可以上升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赞士”、“点赞党”以及“点赞狂魔”其实正是他们所培养出来的——他们与他们,相依为命。

网络散文4:又见星竹

文/万有利

最近特别喜欢网络歌手祁隆的歌曲,时不时还哼唱几首,最受我宠的一首歌要属《爱的世界里只有你》:“你始终出现我梦里,爱你爱的那么神秘,想你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甜蜜,就像春风掠过心底,我许下心愿在心里,就这样一直陪伴你。孤单的时候,想起深爱着我的你,就像花儿开在心里,爱着你,爱着你,就这样爱着你。春风化作相思的雨,在爱的世界里,你就是我的唯一,一生一世把你珍惜……”

我特别喜爱花,尤其是茑萝(即星竹花,也叫五星花),虽然茑萝花没有牡丹那样艳丽,没有玫瑰那样妩媚,也没有荷花那样妖娆,但它有一种别样的磁场吸引着我。记得在前年我写了一篇《致茑萝》的文章在《今日平度》上发表,说的是天气逐渐寒冷了,茑萝(即星竹花)也同其它万物一样,“无可奈何”地逐渐凋谢了。与我最爱的茑萝渐行渐远,可始终阻挡不住我爱你的脚步,心与心的相约,爱与爱的温度。惋惜之余,有感而发。

小别之后,又一个盛夏的来临,看到盘满栅栏的星竹花又妖艳地绽放在我的眼帘里。我最爱的星竹花,让我百看不厌,仔细端详时而青花瓷般的清秀,时而景泰蓝般的典雅。虽然你和梅花都有五个花瓣,但你有独到之处,梅花只能是间谍“梅花党”的符号,而你是红军的帽徽甚至国旗的标志,也许这是我对你宠爱的重要缘故之一。

有时我冷静地思考,有些东西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其实只要你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快乐就在你身上。

说到季节的交换与人的心情也有吻合之处,此时,我多想身上别着一把悠闲的吉他,在悠悠的年轮里,独自唱着那悠扬的爱歌,倾诉那悠长的情怀。我没有太大理想,更没有太多的追求,只是想做好当下的事情,不做后悔事,将现在的事情尽量做得完美,使自己将来的那本历史教科书的没有反面素材。

有人说,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走过的那一段,已是一段蒙太奇的胶片,剪辑了一些些留在心底。有些人,似荷,只能远观;有些人,如茶,可以细品。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

我知道,我已抵挡不住寒冷的脚步,在瑟瑟发抖寒流光临之前,你会枯萎、凋零,你深情地回眸,我仔细收藏你的笑容。梦里一次也不放过想你,哪怕你说你不属于寒冬,可我最爱的茑萝暖暖地占据了我的天空。

我最爱的星竹花,记得以前为你写过一首诗:“赠君一枝梅,争春未肯降;李桃齐争艳,亲为捣玄霜;爱彼山泉水,却在驰锋芒;芝兰生幽谷,无人亦芬芳”。你盘踞在不起眼的栅栏上,悠闲地生活着,没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可我不一样,我把你写成“红星熠熠艳花藤,蔓叶纤柔盘旋升。婷婷袅袅翩跹舞,遒劲蓬勃概若松”、“轻盈曼妙红红花,绿叶层染碧色佳。攀攀牵牵与时上,群星璀璨若彩霞”、“草根未结青丝缕,萝茑犹垂绿帔巾。愿得长绳系取日,光临天子万年春”。最爱的星竹花,我一如既往地宠爱你,哪怕是严冬你将种子藏在栅栏下的缝隙里,我也知道来年一定你还会生根发芽……

网络散文5:妈妈的“苦”味

文/宗欣

看到网络流传“穷人吃‘苦'(野菜)在家,富人吃‘苦'在酒店”的调侃,我不禁想起妈妈的消暑系列苦菜。多年在外求学打拼,平时想吃口妈妈做的家常菜本就是种奢望,更别说酷夏妊娠吃啥吐啥的时候了。

妈妈常说:“苦尽甘来方知珍惜。”平日里妈妈爱做苦菜,更爱吃苦菜。我们家饭桌上常见的苦菜有“吕蒿”,这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野菜。说起“吕蒿”大家或许不太熟悉,它的学名叫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老辈人都这么叫它,我也就这么叫了。不过现在根据它的长相比对,好像是“蒲公英”,倘若真是蒲公英那可是大名鼎鼎呀。从春到秋,你都可以在田间地头找到它的身影。据说此菜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还有显着的催乳作用,国家卫生部曾将其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它可以洗净沥干蘸酱生吃,虽略有苦味,但味鲜清香且爽口。若将洗净的“吕蒿”用沸水焯一下,捞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凉拌,更是道独特的“妈妈牌”风味小吃,妈妈还可根据我们的喜好做出口味各异的蒸菜。

搬进城市里后,“吕蒿”菜就吃得少了,不过偶尔遇见有小贩卖,妈妈会多买些储存于冰箱。除了“吕蒿”,苦瓜也是我们家餐桌上的主打菜。苦瓜是人人皆知的最常见的苦味菜,新鲜翠绿的外表,单看卖相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增,垂涎三尺。苦瓜营养成分丰富,是瓜类蔬菜中含维生素C最高的一种,在蔬菜中仅次于辣椒。在医药上有增进食欲、明目、助消化、清凉解毒、利尿和治疗糖尿病等疗效。

苦瓜虽苦,但从不会将自己的苦转嫁于人,与其它配菜一同烹饪,各自都能保留原本的味道,这也是苦瓜博得“菜中君子”美誉的原因之一。妈妈擅长清炒苦瓜、苦瓜煎蛋、苦瓜炒肉丝、凉拌苦瓜等,尤其是妈妈的凉拌苦瓜最让我怀念。开水略焯后的翠绿,再配上蒜泥、麻酱、食盐、鸡精,其色、香、味俱全,尽取苦瓜消暑之效。炎炎烈日下,桌上摆上一碟凉拌苦瓜,仅那一抹翠意便足以扫去酷热,食欲大振。也曾效仿妈妈的做法自己做过,可就是找不回妈妈做的味道。

芥菜不但是一种平民化的苦味,更是一种神奇的、具有极强的抗癌功效的蔬菜。细品芥菜,苦味过后是一种独特的甘甜。因此,每年从春至夏,芥菜也是我们家餐桌的常见菜。芥菜适合做汤,包饺子,做蒸包,原料便宜,做法简单。几个鸡蛋,一把粉丝或少许肉馅,就能包成肚大皮薄的水饺或蒸包;几片生姜,几粒葱花,便做出消暑佳品芥菜汤。

“吕蒿”菜凉拌,苦瓜炒肉,配以苦中带甜的芥菜汤,辅以妈妈的巧手,堪称妈妈系列的美味消暑菜肴了。不但暑热尽消,还健康养身。古人曾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大抵是苦的,古人微言大义,为我们阐述了一篇精彩的“苦”文化。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然要经受“苦”之考验。恰如酷夏吃苦味菜一样,初入口时也许会感觉苦涩,待到回味细品时,却让人体会到它的甘甜。

喜欢妈妈的家常“苦”味。其实苦味不应该只是在夏天与我们相伴,更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

网络散文6:网络江湖

文/马继远

被网络捆绑得太紧的现代人,要他主动退出江湖,似乎不大可能;假如真的没了网络这个江湖,或许真有人会无所适从。

网络上没有江,也没有湖,但网络却是不折不扣的“江湖”。这点,凡在网络上“泡”过的人,都会有同感。

江湖,似乎只存在于古代。现代人对江湖的认知,多来自武侠小说和影视剧。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大师,便是很多人武侠梦的缔造者。当然,古时候也有武侠“作家”,影响却似乎不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影视化后,江湖的形象在人们眼中更加清晰:大漠黄沙、竹林清溪、名山大川、雪域高原……都是武林高手们随心所欲来去如飞之境;国恨家仇、儿女情长、盖世神功、正邪交锋……这些江湖必备元素,也样样不可或缺。

经典江湖引人入胜,看得多了,自然心生羡慕,期待能够梦回江湖。穿越古代不可能,落寞的现代人,就在网络上,铺陈张扬着自己的江湖梦。江湖上有点名头的人物,个个都有名号;网络上混的,也有自己的网名。网名要多奇特有多奇特,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不敢叫的。

不过,没有几招“真功夫”,仅凭诡谲的名号,想在网络江湖中叱咤风云,还真不是个事。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之类的绝世武功,在网络这个摩登江湖里,已显得老土。网络中“要文斗不要武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大侠。网络江湖里讨生活,靠的是思想、观点、文采、语言和表达。只要不触犯法律以及道德、政治底线,表达绝对自由。那些对社会事件反应灵敏,并能发出真知灼见的人,往往会引来众多拥趸。名人的博客或微博,关注的人多,正与他们表达出来的思想有关。博主、论坛坛主,与他们的“粉丝”组合起来,还真有点儿武林“帮派”的味道。

“帮”有帮规,江湖有江湖的规矩。网络江湖,当然也少不了规则。诸多原本可能素未谋面的人,戴着网名这个“面具”穿梭网络,有动辄“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相敬如宾的,有“井水不犯河水”视而不见的,有“你好我好他也好”相互捧场的,更有言辞不和恶语相加的。

发生摩擦抵牾时,江湖人物深藏不露的恶毒功夫——“骂功”,大多要派上用场。网络江湖中走走看看,经常会碰上几场“对骂”的好戏,名人也罢,凡人也行,都已经并且将要继续发生。“口水战”这种事,如同江湖帮派之间的混战,各色人物都会粉墨登场,诸多观点杂乱纷呈,热闹非凡。争吵混战中,免不了有人动粗口,名人也莫能例外。当闹到违反网络江湖规则时,遭遇的就只能是被“封杀”。

网络,这个让无数人驰骋其间的江湖,触角遍及天涯,场地无限大,是非恩怨自然也无限多。网络之所以精彩,大概也因诸多“口水战”的功劳吧。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道:“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这或许是对江湖最富有哲理的表达,江湖就是人心。在网络江湖的无数终端,端坐电脑前,操纵键盘鼠标的,也正是一众人心。网络江湖的种种乱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细细思量,现代人用冰冷的防盗门对待邻居,用冷酷的面庞对待路人,用视而不见对待身边跌倒的老人,却在虚拟的网络江湖里,对着那些可能身处天涯海角,可能素不相识的人,或敞开心扉,或嬉笑怒骂……且乐此不疲!这种网络江湖式的生存,难道不是现代人的悖论?

前几日,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有朋友提出疑问:假如没了网络,会不会有人自杀?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传统江湖故事里,想退出江湖的人,多半会被仇家追杀而不得善终。被网络捆绑得太紧的现代人,要他主动退出江湖,似乎不大可能;假如真的没了网络这个江湖,不需要“仇家追杀”,或许真有人会因无所适从而“自杀”吧。

网络散文7:过一段没有网络的日子

文/寒寒

周一早上在送完孩子上学往回走的路上,我边走边看手机上的QQ,看到一个好友在周日晚上更新的动态:“准备过一周,没有微信,没有QQ,没有网络的生活,嗯,上班,看书,练书法,用记事本一笔一划地记录生活,陪孩子们学习,玩耍,过简简单单的日子。”在她这个动态下面,是一片的点赞声。看来,很多人的内心有同样的渴望,只不过很多时候这种东西是朦朦胧胧的,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会被自己刻意模糊,当别人一旦有所提及的话,马上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甚至也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去一起遵循,因为,在内心深处这种呼唤一直是都在的。

现在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有段时间我甚至搞不清楚今年是蛇年马年或者是羊年。没到元旦之前有人就会算着这一年还剩下多少了,过完元旦马上又是春节。而这边刚过完正月十五,那边的阳历似乎已经快到3月份了,到下一年元旦一年的12个月也就只剩下9个月了,时间过得好快,而一年到头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呢?

时间到底都到哪去了呢?当说时间过得太快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难免总会是有一些遗憾的,因为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好好做,比如工作,比如陪伴孩子家人,而有一些梦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时间就匆匆而去。也有一些人的感慨很有代表性:从来没有敢大把浪费时间,但是也没有把时间抓紧,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从头到尾盘点一下,在所有的时间杀手中,网络可以说是第一杀手。不知道它的出现是能够使人免于无聊还是会使人更加无聊,就拿一些最基本的几乎每个人都接触的网络工具QQ和微信微博来说,假如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节制没有自律性的话,仅仅就这些网络工具就会吞噬掉很多的时间,因为只要打开它们,完全会让人眼花缭乱,头脑迷失,看不完的更新,看不完的娱乐,后面看着前面又来了,永远休止。竟然还有人说自己每天的学习都是通过阅读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来进行的,算了吧,我还是劝你老人家别学习了,省省眼睛吧,别再自欺欺人了。众所周知,微信,QQ,微博上的很多东西如果能够被称为知识的话,充其量也只是一些知识的碎片,是没有条理性和系统性的一些碎片而已,看了之后有什么用处呢?它只是一时满足人的视觉快感和享受,根本不能进到心里去,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不走心,更别说能够触动一个人的灵魂而真正让人能够有所感悟了。

我们都是经常坐在电脑前或者是经常低头拿着手机上网的人,而且大部分人不是靠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吃饭的,电脑和网络并不是工作的必须。很少人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是和网络相关的,所以,像我们这些人被称为网民。网民一般来说就是用网络来消遣的,简单地说就是上网不是干正事儿的,在闲暇时不干正事还好,很多人在该干正事的时候还是没有干正事儿。我看到过正在讲课的老师,稍有空闲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看看,看到过为孕妇做围产保健的大夫,这边和孕妇讲着胎儿的情况,那边低头看手机微信,还看到过做彩超的医生,一边记录一边瞄着手机QQ,更何况那些在其它岗位上上班的人,更是离开手机离开网络不能活。这不,我刚决定这周也过一周没有网络的日子,除非写作。刚打开电脑,一条市民买的猪肉晚上发蓝光的新闻蹦了出来,我就忍不住好奇心打开看了看,前后共用了8分钟时间。时间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流逝的,而正是这一点点流逝的时间组成了我们无比宝贵的生命。有人在走路时候看手机,有人在公交车上看手机,有人在吃饭时候看手机,甚至有人在开车等红灯时候还要打开手机微信看看,更多的人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更是兴致勃勃地玩儿手机,对孩子完全是心不在焉,以至于孩子就很奇怪粑粑麻麻手里拿的那个东西为什么比自己还重要。

我不敢说我完全要把网络停掉不用,但是我也可以尝试着一周或者半个月不用网络,让时间静静如水地流淌。在走路的时候好好去走路,看一看道路两边的风景,留意那些在低头看手机时走路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点滴惊喜;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细细地咀嚼食物,感受食物带给身体的力量;开车的时候好好开车,看着红灯绿灯的相互交替;看书的时候好好看书,拒绝微信QQ的诱惑;写作的时候潜心写作,感受灵感肆意流淌的快乐;陪伴孩子的时候全部身心地和他在一起,捕捉他的每一次笑颜,感受他给我内心带来的的欣喜与感动;和老公在一起时安静地听他说话,用足够的时间和爱意给他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和可口的饭菜。

当能够离网络稍微远一点点的时候,当决定过一段没有网络的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以往不知道到哪儿去的时间都会悄悄地回来了,日子是那么的静美,内心踏实而富足,对生活会由衷地热爱和赞叹,所谓的岁月静好也莫过于此吧。

网络散文8:七月里的爱恋

文/龙行天下*梦娃娃

和你相识在七月里,相识在网络上;七月里,你也悄悄地走进了我的心田,走进了,我的世界。冬日,清冷的余音在你的回眸之间,渐渐的远去,春日的鸟语花香洒满了我的心里。为你度过了多少相思的夜晚,期待着,能与你携手相伴,当,清晨的一抹阳光如同你的身影洒进我的窗楣,我也知道,快乐的一天也从此开始。

在宁静的夜里静听,那风声在耳边穿越,想着风里是否有你捎来的轻声细语,多少个缠绵的相思,宛若纤细悠长的溪流,从山巅到低谷,从低谷到水湄,那该是如何的柔软温润。豁然之间,所有的声声呢喃,点点遐想,穿越了山川河流,被你捡拾,捧着呵护。精心谛听,你的脚步由远而近,一抬眼,便是你的身影。

午夜梦回,只想告诉你,我已经在你的世界里,等待,等待着你,将我入怀,用你一生的时光,来撩动我的长发,来呵护,我的今生!

把给你的丝丝爱意,撰写在诗词文里,就连月儿星儿,都在窥视和嫉妒我写给你的文字,伴着流淌的月光,我倾听着你均匀的鼾声,梦里的你,可已感受到我如水的柔情?

梦里,我一袭紫杉,舞动着裙摆,踏星光而来,宛若芙蓉般的笑颜,如君喝了一杯烈酒,看着我,醉了!与远远的风中,深情凝望,你,凌风舞剑,我翩然起舞,从此,生死相依……

拥有如此般的美丽,拥有如此般的至纯至美的爱恋,今后,不管如何,我都会骑在你的马背后随你而去,我知道,我在心田里,种下了一株罂粟,开在你我灵魂的深处,开在你我相遇相守千年的轮回里。

当所有的风景看过!当冬日的雪花飘零!当年华不在!当一头乌发变白!我和你,便把身后留下的点点回忆,熬成一颗相思的红豆,让它陪着我们一起,看那细水长流……

QQ:2373877274 支持原创 欢迎到访

网络散文9:狼来了,警笛

文/薛洪文河南油田

近日,网络媒体不断曝出一条重要提醒消息。

狼来了,一种名叫勒索的病毒正在绑架、赎卖人们的信息价值。许多人,刹间,让幽灵的黑手掠走了,于是,关于狼的恐慌,狼魔种的病毒,狼的乌黑眼睛,狼嗜血的黑爪,让政府、企业、商业不断惊呼,各大媒体提醒的警笛长鸣。

看到此消息,想起了狼这个带有家族的名词。此名词,大字典里定义是一种犬科目动物,尽最大本领就是吃点肉喝点血;后有文学延伸词义了,凡背义人道主义者,非人性的人与物统讲为狼性。今天报道出来的狼的消息里,仔细听,估计还是有一种新的时代词义,那就是病的毒了,吃了肉喝了血,估计还不算,非得让活端端的时代瘫痪,可见,这狼也是在进化,进化过程中的潜伏性、隐匿性、生态性是可见的了。

这让人想起另一种事来,现在的猎人有多少?猎人的坟头有多少?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可历史上总还是有很多的吧,如魏征,屈原,岳飞,文天祥,这些都较远的了。那我还是说点近的吧,我们还好能记忆清晰些,武有杨靖玉,赵尚志,文有鲁迅,朱自清。他们均应是打狼的英雄,打狼的猎人吧。

现在,我们时常听到,某一个地方入室了,某一个地方形成黑势力了,某一个地方有亡尸了,某一个地方有假面的事物了。只见狼的脚印,很难听到有猎人的枪声,应该说是一种声音的悲泣吧。

估计这悲泣的声音里,有无名的打猎人的死骨,深埋在无人可知的泥下。

我所说的,非耸言危听。近些年来,报纸不断报到某某地方打掉了黑团伙,某某官员丧失党性落马了,群众欢迎,茶语高颂,可是人们还是说,窗户的防盗网不好用,家里的门得加高档的防盗锁。这可见,人们心里的安全与渴望,希望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日子,还是在盼望中的吧。

写了上面的字,我也很担心。担心这勒索的病毒。它们监视、偷窥我,也许安了什么隐身的针形窃听装备,知道了我的IP家庭地址,下面的事,估计是绑架么?瘫痪大脑么?还是一个无名的猎人死骨。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的诗歌曾写的抨击一种黑色的暴力思想者们,已遭到夜间入室割衣的事了,目前仍还在法律的路上走着呢。

网络散文10:我与网络的故事

文/黄艺玮

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一条新闻,几名小学生在网吧里玩电脑,玩上了瘾,有的还为了上网吧说谎问父母要钱。看到这样的一则新闻,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学校也开设了电脑课,学电脑本来是有助于我们吸收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孩子被网络这个世界给“绑架”了呢?

三年级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玩游戏,只要一写完作业就去玩。暑假里,我又想上网玩游戏了,但怎么也打不开那个网站,只是提示“该网页存在安全风险,已过滤”,我觉得很奇怪,就嚷着向爸爸求助。爸爸走了过来,看了看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摇摇头。爸爸告诉我:“现在提倡绿色上网,一些大型的网站都是绿色网站。也许你要玩的这个网站,里面有不健康的内容,为了不让你们受到伤害,所以网管把它屏蔽了。”我叹了口气:“唉!以后不能玩游戏喽!”爸爸笑着说:“傻孩子,上网可不只是为了玩游戏,用好它,你可以足不出户浏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很方便地到百度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爸爸顿了顿,又严肃地说:“但是,你没看到新闻里经常报道有学生沉溺网络,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吗?你再看看你,上网不一会儿眼睛就靠近屏幕,时间长了小心近视!”

听了爸爸的一番话后我很少玩电脑游戏了,我把时间用在了上网读书、查找资料,学到了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我还搜到了作文网,在文字中尽情遨游。自从绿色上网后,我的视野变开阔了,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了。我深深感受到了绿色上网的好处,真是“绿色上网,伴我健康成长!”

网络散文11:阅读让灵魂安静

文/刘俊科

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原有的阅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感官刺激和碎片化的资讯。阅读危机正在来临,曾经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一个人如果一味随波逐流,也就失去了自我。阅读也是如此。我1976年入伍的时候,读书还是件很奢侈的事儿,没有多少书可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报考地方院校了,我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要读书》,至今我对出题老师的用心良苦都保持着敬意。“我要读书”,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一个时代的呐喊。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阅读,以前的零零碎碎看书,还称不上是阅读。“我的阅读”,就是自主而自由地阅读。正巧的是,我调到了团宣传股工作,团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书库,但是书的质量是很高的。我一下子见识了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司汤达、雨果等大师的作品,还读了一些我国的古典名着。

这一段时间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创作的欲望。我就试着给《人民海军》报投稿,第一篇散文《买蟹》,就在“水兵”副刊发表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稿,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从此,我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文字欲望,更深的影响是对灵魂的滋养。因为阅读,让我的思想不再飘浮,思考更具力量。灵魂可以有所安顿,情怀也具有了人文精神。

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的担子愈发重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阅读。再忙,也会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积少成多,读精品读经典,并跟我的工作紧密联系。我在团政委和旅政委的位置上,就给官兵讲过《赏诗养性》《读书养气》《人文情怀与战斗精神》等,寓教于文化,也是事半功倍。

我从水兵到海军大校,几十年的军旅之路,阅读一直陪伴着我。阅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阅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保有了一颗安静的灵魂。因为,阅读是在安静中进行的,同时带来的是思想的激烈澎湃。只有深入的阅读,才可以获得这一份安静与澎湃。在人生的路上,即使坎坷,也不会沉沦;即使顺利,也不会骄横。

在浮躁面前,有多少人在做着有效地抵制呢?说到底,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其内里是一颗热爱思考的灵魂。阅读就是对浮躁的抵制,安静下来的灵魂,是为精神储蓄力量。叔本华说过:每一个活在世界的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视野的极限作为世界的极限。大概这就是灵魂上的差异吧。

网络散文12:这个元宵有点暖

文/孙雁群

从网络到荧屏,《春天里》一直红辣辣地唱响着这个冬天,2011年,这个元宵有点暖。

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季节从来都有属于自己的歌唱。经历过寒冬,才能感悟太阳的温暖,经历过苦难,才能理解幸福的滋味:“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十字街头》中,赵丹在苦难的时代表现出的活力和青春:“不用悲不用伤人生好比上战场,身体健气力壮努力来干一场”,总是让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因为有理想,付出就有意义,生命也就有了快乐。但正如每个人对理想有不同的定义一样,2011年,每一个人对春天也是不同的解读:汪峰唱的是“那时的我”,一个成功男人对奋斗年代的怀念,一无所有的青涩少年却拥有大把的青春;而“旭日阳刚”,这两个打赤膊的民工(流浪歌手)唱的却是:“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现在的迷惘,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遥望……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春天其实还有巨大的荒凉。

按照媒体的说法:“老无所依”、“悄然离去”,反映了弱势群体的恐慌心理。这两位民工(流浪歌手),代表着一批被边缘化的人,他们为了理想,身体漂泊,心灵更在漂泊。他们不奢求别人的理解,不乞求别人的同情,甚至不渴望城市的包容,不在意明天的阳光。他们只是坚定地朝前走——不可否认他们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有更多的人生体验,也悟到更多的人生风景。只是,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在《春天里》,汪峰唱的是情感,“旭日阳刚”唱的是生活。

但音乐就是音乐,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不在于它是怀旧还是呐喊,而在于它表达了歌唱的快乐: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奔波在路上,都经历过寒冬,都需要幸福,都渴望温暖。

一直记得那个童谣:今冬麦盖三尺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踏雪寻梅赏花灯,耍龙舞狮猜灯谜。元宵喜庆,人们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热气腾腾地吃着汤圆,是因为相信“瑞雪兆丰年”,所以心安理得踏踏实实地预支着来年的幸福。

而2011年的元宵,因为今冬无雪,抗旱就成了它的主旋律。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温暖不是幸福而是陷阱。为了幸福,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网络散文13:网络助我夕阳更红

文/闻广本人

转瞬间我已经退休11年。回顾我的退休生活,可以说是互联网为我插上了梦想的双翅,是互联网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我1993年就学会了电脑。从那时,我就感到这东西将来前景远大,大有用处。就努力钻研学习,掌握了较多技能。那时就曾建议:要重视机关干部电脑操作能力的培训。1998年参加省出版局电脑培训后,回来还学会了上网和网页制作。策划制作了《丹东市新闻出版局》网站。涉及工作,我还曾建议《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丹东广播电视报》、《丹东电视台》、《丹东图书馆》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局属和相关媒体宣传单位,都抓紧建立自己的网站,广泛宣传相关业务,增大影响力。虽当时没得到太多理解和支持。但在后来的形势发展过程中,这些建议都逐步实现了。

在2005年我退休前,还曾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提议建立老干部电脑培训室,我来做义务教师。当时资金困难没能实现愿望。此时,先于我退休的老伴,回到故乡凤城,希望我退休后也迁到凤城住。后来,我被凤城翰墨电脑公司聘用,担任了公司电脑培训学校校长。在这里做了两年,为凤城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青年在电脑普及和技术培训上做了有益工作。这所学校两年中培训了三千多名计算机中、高级操作和技术人员,其中也含有我的心血和精力。

我女儿们为让父母生活得更舒适愉快,先给我们在凤城城郊购置了一处有小块菜地的独门独院房舍。我俩便有了可以早晚劳作、耕耘的小田园。我们跟周围农民拜师求艺交朋友,学习农活,栽果树、种蔬菜、养鸡鸭狗兔,过上了绿色农园生活。随后,我们又将在丹东市内的房子卖掉,换购了凤城街里翰墨的一处居民房屋,并将它打造成我的“工作室”,置办了几台电脑、安装了网络,在这里给前来求教的中老年朋友辅导教授电脑和网络知识。在这里和摄影、写作、书法和美术方面的朋友会面交流,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我逐步形成了一套和在职时相似的作息时间规律。早、晚在小菜园劳动,“上班”时间便在“工作室”里忙,一动一静,习惯成自然。所以十多年退休生活中,从没产生过无聊和寂寞感,反而觉得时间很紧,要做的事情太多、活得很充实。

由于爱好网络,热衷于建网站,在这十年中,曾参与和独立承揽建成过如《中国凤凰山》、《凤城老窖酒》、《陈学良山水画》、《大连警校》、《好旺角酒店》、《丹东生日网》、《鲁石书法网》、《谢正恭音乐教育网》、《周**国画网》等各类网站四十余个。

为了给丹东的摄影爱好者提供平台,在丹东最早自费构建了《丹东摄影网》论坛,至今已经有12年,去年已让贤移交给丹东摄影名家林文先生主办。

为了给丹东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平台和网络交流园地,2008年协助丹东文学圈建立了《丹东文苑》论坛,一直维护管理至今。许多文友、诗友在这里发表自己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也成为各媒体报刊编辑选稿的基地之一。

《丹东网游》是我为宣传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在2001年建立的个人公益性风光旅游网站,一直个人办站维护到今年,有14年之久。

为保持写作的习惯,我坚持在网上写博客十年多。在新浪、搜狐和网易上以《闻广博客》为名写出1150多篇近300多万字的博客日记和文章。2014年撰写编印了一本自传书籍《岁月匆匆》。

2013年,我还为凤城的“爱心生意群”建立了《凤城爱心生意网》。建站后,我还主动积极参与了这个爱心群的爱心助学活动。拍照、写作、制作网页、做参谋,让这些闪耀着高尚之光的爱心精神发扬光大、昭示于市,自己的身心也受到触及和教育。2013年这个爱心团体受到凤城市政府的表彰,成为首届“最美凤城人”的团体代表。

2015年8月,这个爱心群体升级为微信群,重新启动为“凤城爱心助学群”,我成为这次的发起人之一。吸取以往爱心团队的经验和教训,狠抓了集体领导核心,确立了团队爱心奉献的方向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成功的活动规则和经验,在组织爱心人士到城乡特困学生家庭捐献爱心的过程中,集资捐献了4万多元善款,先后到白旗、蓝旗、石城等乡镇,帮助了10余名特困优秀学生,解决了他(她)们无力承担上学费用的困难。我们这个微信爱心群体也在短短半年内,成员发展到260多人。

我利用自己在写作、摄影和制作网页方面的能力和有闲余时间的特点,逐步把自己的各种爱好和精力,都凝聚在爱心奉献上面,从而感到我的生活不仅充满了乐趣也更加富有意义。

在这个团队里,除了参与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去农村考核和捐助活动外,还经常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爱心捐献。如参与救助凤城绸厂家属宿舍火灾事件、参与组织元宵节向环卫工人捐赠爱心元宵活动、参与爱心人士对幸福院、福利院的捐赠、看望等活动。自我感觉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很深的感动和教育,我也用实际行动对年轻爱心人起到了带头作用,受到大家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下一步,我想将重点放在培训磨练年轻人的上面,用实际行动带出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年轻爱心群体领导班子,将这项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正能量的爱心事业推向前进,如此,我的晚年生活也将会更加光彩照人!

网络散文14: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文/刘晓慧

最近有件事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河南有位女教师顾少强向学校递交辞职信,信上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除了这封辞职信内容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此信蕴育的内涵勾起了人们心底里的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人的梦想,尤其是对于体制内的人,这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人们佩服的是顾少强的勇气和决心,为了理想中的生活,勇于和现实说“不”。

从09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6年了,我一直希望有时间能重返贵阳看一看那些熟悉的地方,体会那不一样的生活。在西南地区,人们寻求的是悠闲自在的慢节奏生活。早晨九点之前街上没有商铺开门,等到中午时分,道路两旁全是满满的麻将桌,搓麻的爱好不止限于四川人,贵州人也是同样沉浸其中,到了晚上,夜市正式拉开了人们生活的序幕,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风情相当浓郁,在夜市里见的最多的就是民族风的饰品,随便挑选几样搭配亚麻长裙立刻彰显出不一样的风情。

说到美食,不能不提酸汤火锅。贵州人偏好酸,喜辣,但那里的辣椒不像我们北方的辣椒只是单一的辣,贵州的辣椒很香并且做法有很多种,每一个品种的辣椒加工成不同的产品,程序相当繁琐。就像糊辣椒,要经过十多个程序的加工,对于吃的方面,贵州人非常讲究,绝不怕费时费力,着名的辣椒酱品牌“老干妈”就出自贵阳。酸汤火锅里用的辣椒是泡椒,这也是贵州的特产之一,别看个头小但是辣味十足。酸汤是用腌好的西红柿炮制的,刚开始觉得西红柿和辣椒不搭配,但尝过之后才知道,这才是地道的美味。后来我在济宁和梁山都吃过酸汤鱼,味道与贵州相比差之甚远。酸汤火锅用的蘸料也相当讲究,是用糊辣椒、折耳根、木姜子、花生、芝麻等调配而成。折耳根和木姜子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调味品,气味浓郁,外地来的人一开始都吃不惯,但时间长了反而离不开了,折耳根炒腊肉是贵州的特色名吃,吃起来油而不腻,喷香扑鼻。

贵州的旅游没有云南开发的早,在我上学的时候还不是很出名。黄果树瀑布应该是贵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我是08年的夏天去的,据当地人介绍,当时正处于枯水期,可是在我看来也是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听说老版的西游记有很多场面都是在那里拍的,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美不胜收,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看得人心情舒畅无比。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很常见,可以说在山上有水的地方就有溶洞,在贵阳城郊有一个景点名叫天河潭,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里面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溶洞,其中最大的那一个,坐船进去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来,再大胆的人到了那儿都会胆怯,直到快把人的勇气磨光了之后眼前才会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忆了这么多又回到现实中,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牵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旅行了,什么时候能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此来抚慰我千疮百孔的心灵呢?

网络散文15: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

文/潘姝苗

虽说网络是虚拟的空间,但在这个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记得有人曾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是否幸福,在于网络是否正常。”因为有了网络,我们觉得这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觉得事件的突发率变得越来越高,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屏幕前,我们的生活正慢慢与现实剥离。

我的一天常常是这样开始的,打开电脑,为内刊组稿,浏览信件、下载查阅、删改存档,一篇又一篇。由于电脑配置的内存偏小,有时打开一个网页要静候三五分钟,真可谓“等你等到我心碎”。最近公司要求机关人员记工作日志,把每天所做之事分上午和下午,分别记录在一格方框里。我便开始组词造句,修改、删节、收发、编录、存档。可以说,从这黑乎乎的荧屏闪亮开始,我就被这个方形机器所制控,寸步难行。

下班后忙完家务,还惦记着白天打好的腹稿,将心中所想一一敲打成字。与文友和编辑维系的工具,邮箱、QQ、论坛等地方也要一一登录,看看有没有新的资讯和消息。经年累月,直至腰肌劳损,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更为严重的是,我的心已经渐渐挣脱不开这样的生存模式。仿佛离开了电脑就是离群索居,有举步维艰的残障之嫌。

偶逢休息日,老公说,“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像个霜打的茄子,带孩子一起出门透透气,换换心情。”心慌意乱地在闹市里打了个滚,又忙不迭地杀回电脑前,寻找我播撒在这里的一缕悲喜、一片心情。搜寻之余,觉得网络像座海市蜃楼。风靡一时的种菜、微博,片刻的收获满足了一时的虚荣,赔掉的是众网友的大好时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网络这个东西就像红罂粟,一路释放艳丽夺目的毒,叫人迷倒中伤。

深夜,看QQ里还有好几个铁杆文友在苦撑苦熬。清晨,有不到6点就已发布在论坛的帖子,不禁悲从中来。我想,真实的生活应该远离网络,真情的体验还要在充满光影和温度的阳光下才能绽放……

面对许多文友无字可写的迷茫,不由怀念起过去读书时的恬静岁月。回想老公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时不时地远离网络,相信笔下的记录将更鲜活,生活的空间会更宽广。

网络散文16:开餐馆的老师

文/朱辉

网络上有个笑话:小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结果许多学生都写妈妈半夜三更帮他们缝衣服,昏黄的灯光下,妈妈满头白发……

算算现在小学生们的妈妈,顶多不过40多岁,哪里至于“满头白发”?同样的,教师节前写老师,几乎也有固定格式。男老师都像父亲、女老师都像母亲,个个“高大全”。时至今日,资讯已经高度发达,谁都知道老师中既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也有气坏中国的猥琐之徒。和任何职业一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过度夸张而又整齐地“塑造”神一般的老师,其实是一种“高级黑”,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没有遇到过传说中催人泪下的感人老师,不过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有几位。其中有的授课时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倒是后来在社会上相遇,让我受益良多。

十多年前,我下岗了,原来的专业比较冷门,很难再就业。虽然自己去上了红案厨师培训班,可是没有工作经验,依然很难找到工作。这时,小学时的班主任刘老师找到了我。她说她在一所大学附近开了家餐馆,需要人帮忙。

到刘老师餐馆干了几天,才知道她的餐馆以盒饭为主,一天两餐起码要卖500多盒。可想而知,工作量巨大。炒好的菜是用大脸盆装的,一餐十几、二十盆。锅是直径1米多的大锅,炒菜用大铁铲子……即便如我这般的小伙子,炒完一餐的菜,浑身都会像洗了桑拿一样。当时已经退了休的刘老师,却还常常能亲自上阵,挥舞铁铲忙乎上一两个小时。

“这钱不好挣啊,以您的资历,办个培优班,不比开餐馆赚得少吧?”我说。我知道刘老师以前带的班成绩一向很好,一大半学生能上重点初中。

“小学阶段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培优。当年我给你培优了没有?你还不是考上重点了。”刘老师说。她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她觉得开餐馆赚钱比培优正经,而且赚得自豪、踏实。

大半辈子拿教鞭的刘老师,退休后拿起了锅铲,而且后来靠炒出来的收入买了房,叶落归根搬回了老家。刘老师教我的语文课,我不记得多少了。可是她给我上的人生课,我受用至今。

好老师不一定要催人泪下,胖乎乎的刘老师挥汗如雨舞动锅铲,样子很搞笑,却也令人难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