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六月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六月散文1:六月
文/蝶恋花.杏花雨
拉开六月的帘幕,柔风轻轻,雨丝飘逸;揭开六月的面纱,花香满满,溪水欢喜。郁郁葱葱,尽显繁花似锦。激情飞扬时,释放朝气蓬勃。
小草摇曳着绿色的身姿,挥舞着柔软的手臂,多像苗条的少女,散发青春的气息。
五颜六色的野花,总是仰慕着蓝天白云,似乎想爬上浮云,飘荡在美美梦里。瞧,拎着洁白裙摆的蒲公英,摆弄身姿,翩翩舞起。看,穿着黄色外衣的油菜花,含情脉脉,吟诗画里。
小溪卷着无数朵浪花,拂着杨柳垂下水面的“秀发”,弹着“琴弦”,钻进绿荫,流向远方。溪水像小孩在那静静地玩耍,一会儿拍拍岸边的卵石,一会儿摸摸小草的脑袋。粼粼波纹,追逐鱼儿,欢快荡漾。婀娜多姿的柳枝,心思细腻,胸怀坦荡,再大的波澜都会平静如常。
鸟儿叽喳着穿过树梢,飞向云朵,蓝天翱翔,用翅膀轻抚着白云柔软的发丝,将身躯靠在了蓝天宽广的肩膀。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天地融入雨中。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感觉不到鱼浇的淋漓。只觉得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轻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彩虹甜甜的笑着,像一条彩带,又像一座彩桥,它总是那么柔和、那么绚丽,宁静地贴着蓝天,柔和地折射着光芒。多像人生的道路,既多彩多美,又弯弯曲曲。
六月,描绘着绚丽的色彩,跃动着活泼的音符;六月,绽放一季的期许,充满着蓬勃的气息。剪一缕斜阳, 掬一把柔风,把思念寄托在文字里,把眷恋篆刻在心灵上,萦绕盘旋,根深叶茂。
六月散文2:与她的缘分
文/环佩叮当
夫母于六月十七日不幸病逝,距今已过整整半月,之前一直在忙于治丧,竟然忘了悲痛。夜深人静,想起她的好,不尽落泪。
我与她的缘分应自我和夫邰保相恋开始吧,那是2010年的苗族“姊妹节”,在与邰保一见钟情十五天后的五一节假日,受他邀约,我和摄友老肖一起自贵阳到台江过姊妹节,在南宫饭店第一次见到了邰母。因为有照片提醒,我记得当时自己留着妹妹头,穿一件黑色打底衫一件青蓝色防晒长衫外套,即将大学毕业的年纪,脸上的胶原蛋白依稀可见。但我没记起第一次见邰母时她的模样。那天大抵是邰保表妹莫和爱人从上海回台江,亲戚朋友以此为契机开展的一次聚会吧。在一桌人热热闹闹的招呼声中,我能从之后多年相处中对邰母印象而想象出她的模样来,一米五五左右的个子,有些肥胖过度很显富态的体型,圆润的面盘,大笑起来露出整齐的洁白的牙,在场声音最洪亮的那一个,绝对是她没错了。那一年她五十五岁,和我母亲如今差不多大的年纪。
后来我和邰保举办婚礼,完全走的是苗族婚宴的模式,亲戚朋友会沿袭物质匮乏年代的贺礼方式,刚从家里粮仓撮出来的稻谷和刚打出来的大米,用竹制箩筐盛着、用蛇皮口袋捆着,生龙活虎的鸭子,用扁担挂着、用蛇皮口袋破个洞把鸭脑袋放出来,这些我能记起的各种物质贺礼,在那一场婚礼结束后,堆满了夫弟兴华家楼下的柴棚。邰母就会叫来各种姑妈、姨妈在柴棚边处理这些贺礼,她背着一个些许陈旧的黑皮挎包,穿一双黑色平底小皮鞋,灰色多扣西装外套,花白的头发会盘成一个整洁的小发髻,站在一月的暖阳里,满脸幸福地指点着属于她的江山,享受着作为舅妈、大姐的绝对高光时刻。她那时候腿就已经不太方便了,会偶尔因为劳累过度而疼痛。
工作后,我和邰保因为两地分居、工作调动、迎接家庭新成员,加上他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回台江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能回一次。每个假期前夕,虽然知道我们六成不能回去,邰母永远都会很准时的挂电话过来邀请我们回家过节,只要我们稍微能有点时间,也是会回去的。每逢这种时刻,姐夫也会从凯里、贵阳风尘仆仆地回到台江,一家子算是聚齐啦。回家期间,要不是姐夫两口子,要不就是我和邰保会起早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食材,回家各自展示自己的本领,将一个原本稍显冷清的家倒腾得欢闹异常。围绕着吃、喝、聚的节假日,成为父母与孩子表达想念的最原始的方式。
邰保每每讲起母亲,都会说:“老妈是最爱我的。”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姐姐和弟弟跟着父亲进了城,让他和母亲有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乡下老家独处时光,母亲对他的关爱程度要优于姐姐和弟弟。再加上他是三姊妹中唯一一个没有在父母身边工作的孩子,他能更加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牵挂和关切。
我每次回台江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搞卫生,邰母身体还好的时候,家里面永远都是整洁干净的,每天大家睡觉后她都会把家里大拖一遍才能安心睡觉。后来就是我回家的时候会把公共区域卫生做好,并非投其所好,我本身也很喜欢搞卫生,我们的小家庭在我的经营下永远都是窗明几净的。清明节的时候,邰母会和我们一道去乡下老家,去到亲戚家吃饭,若哪家饭菜吃食看着卫生状况不大好,她就会说刚从台江吃来,还不饿,细想起来,这和我如出一辙,在吃的方面,我们俩都有洁癖。这可能也是我们母女缘分的一种体现吧。
回家的日子,他们会在饭后用我听不懂的苗语闲聊着各种家常,聊邰保工作、聊家里的各种亲戚,包括我。一个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对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完全无感的钢铁直男会耐心的和母亲聊那多,有时候甚至会聊到凌晨两三点,两母子貌似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
而且从邰保口里翻译过来的邰母对我的评价中,永远都是积极正面的。我自知没有她说的那么好。特别是后来她因为脚痛动了几次脊椎手术,我都没能尽到一个儿女该有的责任,只是各种抽空探望,偶尔陪护几夜,没能真正床前尽孝,实属惭愧。
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待,来来去去,生生死死,这大抵就是世间常态吧。
六月散文3:六月的雨
文/趁晓
------------------六月是个多雨的季节,淡淡的雨,渲染离别。
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的迷恋上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种感觉。一片阴沉沉的天,笼罩着空空旷阔的大地。放眼远方,天接着着地,地连着天,天地浑然一天。远处,山上的阁楼仿佛悬浮在半空,在风中摇摇欲坠,任意狂风的肆劣。窗前,一颗颗梧桐也随着狂风拼命的摆舞,伸展开丰满的枝叶,似乎在尽情的释放不可名状的压抑。借助狂风,似乎可以抛却许许多多的烦恼,在狂风中似乎可以尽情的疯狂的,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干扰。狂风摧残着梧桐,梧桐疯狂的迷恋上了狂风。
梧桐,
明知是摧残,
明知是摧残,
还不可救药的执着,
疯狂地迷恋着狂风,
随他一起停曳。
桥边,一排排垂柳,一如既往的在风中尽情的地摇曳着她那婀娜的身姿,轻盈,流畅。欢愉,自由。一如她自信乐观的形象。她不在意风,因为她知道--------他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此时隐约听到阿信的那首《千年之恋》-----
大雨就要下
风狠狠的刮
海风一直眷恋着沙
你却错过我的年华
……
蝴蝶依旧依恋着花……
桥下,湖中的鱼儿,似乎也觉得压抑得太久了,是时候该出来发泄一下了,一群群,四处乱窜,偶尔也夸张地跳出水面来‘嗨’一下。释放一下沉闷压抑太久的心情。是应该放松一下了,压抑得太久了。
狂风中,江南的黄昏也似乎不乏雄浑壮阔的气息。虽无海阔天空,天高地厚的雄壮,但也一反她温婉灵秀的形象,呈现出另一番雄浑模糊的朦胧感。如烟似雾,如沙似尘,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置身其间,飘飘然似神仙,
之前,一直向往沙漠那旷无人烟,落日残照,西风烈马的雄浑壮阔感。在此环境下什么都变得渺小了,什么都可以放得下了,什么都可以不去想了。一切都会像细细的沙一样,一起随风而逝,不留下半点痕迹------因为,如此壮阔的的意境自然需要开阔的心境去容纳,去体味,去思索,去聆听。壮阔的意象加之开阔的心境,便产生了一首首守千古绝唱。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李白的千古绝唱,看淡离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绝唱,看淡功名;
“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的绝唱,直面挫折;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苏东坡的的绝唱,心胸坦荡。
亦如许嵩在《半城烟沙。》中吟唱的: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些许雄浑,些许哀愁!
朦胧的天地渐渐的变得更加模糊,狂风依旧拼命的刮!
夜幕降临,风渐渐变小了,雨开始滴滴答答的下起来,一场及时雨就来临了。
雨夜的江南显得更加宁静,雨,给我们一个宅在屋内的理由,匆匆的人们也会在雨夜停下来,静静的聆听这江南的夜雨,静静的思考自己的人生。
独倚窗前,远处是雨水敲击瓦片滴滴答答的声,近处,雨滴尽情的敲打树叶,和着雨滴敲击地面的浑浊声,和成一片。江南夜雨,静静的,淡淡的。
滴滴答答的雨滴落在瓦,也滴在心间!思绪不断,此刻不由得想起纳兰容若的一句诗:故园无此声!
听着淡淡的雨入眠,夜间依稀梦见故乡那怒放的玫瑰也颓废了一地。不知不觉中眼角又多了些许泪花。。
多年前雨中的邂逅,你可记否?
也许只是一个回忆,我们擦肩而过;
抑或没有留下任何记忆,你只是一笑而过。
正如阿源所唱,“如果我们只是擦肩而过,有什么遗憾,如果牵手只是一种浪漫,爱过以后风轻云淡,哭过一次敞开胸怀,把幸福装满……”那样伤感,那样无奈!此刻,想起容若那首《木兰词》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只有初见该多好啊!可古今多少人能保持初见时的那份真情呢?些许无奈,些许哀愁!
六月的雨下在心间,浸润淡淡的哀愁:
六月的雨下在心间,渲染无奈的离别!
六月,栀子花开的季节,淡淡的幽香,浅浅的离别;
六月,是个多雨的季节,狂风骤雨终将停息;
六月,是个离别的季节,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六月散文4:六月,荷塘的细节
文/北大荒耕夫
六月,一望无际的荷塘。
一阵阵风吹来,掠过一株株身姿高挑,亭亭玉立的荷花,掠走一路花香。
闻香识佳人。红蜻蜓款款飞来,伫立在荷蕾尖尖角上小憩,垂下双翅,做着美梦;娇小的蓝色豆娘,双双对对,在碧绿的荷叶上缠绵;蜜蜂儿兀自在盛开的荷花蕊里钻来钻去,弄得浑身是花粉,才匆匆飞去,又匆匆飞回;最是不安分的麻雀,叽叽喳喳,毫不懂得怜香惜玉,你争我夺,肆意践踏,弄疼了花,弄落了瓣,闹得蜂飞鱼跳;还是燕子多情,穿过柳帘,贴着涟漪碧水,捕捉飞虫,悄无声息,演绎默默地爱;一只甲虫殒命在荷叶上一滴水珠里,像极了亿万年后的一粒琥珀,它们的故事也许就这样被封存,流传,供人类猜想。
莲底几只小锦鲤游了过来,一只翠鸟箭一般的射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刹那间,飞回柳树枝梢,叼着一条小鱼,扑棱扑棱翅膀,翘翘尾巴,抖落一身水珠。
不料想,翠鸟惊扰了邻居,一只刚刚爬出树洞的星水牛,还没有做好飞翔的准备,一个筋斗惊落下来。它在空中做了一个前滚翻,优雅的滑翔到一朵莲蓬上。黑色的星水牛身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斑点,云隙透出一缕阳光,阳光下星天牛闪烁着黑缎子般的光泽,摇动着长长的触须,在空气中探寻。探寻什么呢,是荷的清香吗?
柳荫深处,两只蝉处惊不乱,各栖息在一个枝,声声相接,清音悠远,蝉韵清澈。细细想来,蝉蜕变于泥土中,莲荷开于污浊处,所以蝉与荷气息一定是相通的。蝉深情的鸣唱,夏朝,催荷花开露中;秋暮,促月色照无眠。
我一个人站在一泓湖水满湖莲荷边,头顶一支硕大的荷叶,清香袭来。我痴痴地望着,碧水翠叶上面悬浮的星星点点的粉红、洁白,雾蒙蒙的水汽中,宛如国画大师笔下的水墨粉彩画,在生机勃勃的环境中豁然展开。我怦然心动,举起照相机,拍下荷塘的细节,剪裁成彩色的诗笺,寄给你,问询灵犀相通的朋友:蝴蝶呢?!
六月散文5:夏日深处的玉米
文/闵凡利
六月的太阳毒,后娘似的,刀子般地剐人。那个日子里我的乡人都戴着一顶席夹子。席夹子是一种用苇眉子编的有沿的帽子,和草帽是一个家族的。草帽洋乎,但软塌,没筋骨,不挡雨,还捂风,不像席夹子那么有个性,水旱两用,男人似的,有梭角。所以说在六月我的乡村,就是席夹子汇成的河。
戴一顶席夹子,就使我的乡人隔开了太阳的抚摸,我的乡人就游在六月的阳光里,悠然自得。
那个时候,太阳就更暴虐了,他把他的愤和恨一览无余地倾泻下来,淹没了我的庄稼。庄稼地里最多的是玉米。玉米默默吮着太阳的光芒,就像婴儿吸着娘的奶,那么从容,那么安详。
玉米长到六月就是一株树了。四月里,玉米就一颗种;五月里,是一棵苗;到了六月,太阳变本加厉地残酷了,玉米就是在这残酷的阳光下长成树的。对于这些肉体的折磨,他不亢不卑地接纳着,用一种耐性和恒心,用一种爱和活着的欲望。我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说的事,他说麦子不经过冬天,就结不出麦子;玉米不走过夏天,就收不到饱满的粮食。父亲说:寒和热是两个考验,都是折磨,挺住了,就能丰收,就能结出金黄的粮食。
丰收是玉米的最高境界,为了丰收,玉米就得不停地接纳着夏天的一切,风了,雨了,太阳的晒了。这些玉米能挺,咬咬牙就过去了,可六月里女人们用五彩缤纷组成的一道道美妙绝伦的绚丽的风景,诱惑着玉米。那个时候,女人们的红裙子张狂而热烈,激昂而澎湃,使他们的美与活力无处不在。而我亲爱善良的玉米,就必须承受住这心灵的煎熬。
玉米只好怪自己:谁让我是一株玉米?谁让我为丰收而活着?玉米知道:自己是这块土地的种子;是粮食,是纯朴而善良的农人用生满老茧的手把他播到土里的。从种到收,虽然只那么短短的百多天的日子,可这一点点的日子,他也要认认真真地活好,活成一种斗志,一种精神。六月的玉米在太阳的万道光芒中舒展着自己的身姿。葱绿的叶儿随风摇曳,摇曳出了一派浓浓的乡村气息。
而那时的席夹子,就繁忙穿行于玉米中,像玉米开出的花,在太阳下,那么古朴而悲壮。
六月散文6:夏至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斗指乙,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夏至。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标志着盛夏的来临,古时又称“夏至节”。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便土圭测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假也,至,极也,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礼记》中也有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过后,阳气始衰,阴气渐生,而在阴阳相生相克的交替中,阳性的鹿角开始感阴脱落,雄性的知了感阴鼓翼而鸣,有毒但可止疼的半夏破土而出,红颜易老的木槿也盛开出美极一时的花。象征着鼎盛的夏至,注定是在极尽繁华里,隐藏着落寞。
夏至节,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所以,古时历朝各代,夏至必祭土谷之神。《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祭神、祈求消灾的习俗自周代便已形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更是“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元代脱脱等人在《辽史·礼志》里也不惜笔墨记录了辽代“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的情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里记述了江南一带“夏至日为交时,曰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夏至以后,常会有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农人称之为“夏雨隔田坎”。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荆楚岁时记》说:“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关于“三时”的说法,各地有差异。在张家港河阳一带,自夏至日起,称为交时,每五天为一时,河阳当地有农谚“头时黄秧二时豆,三时拔忒黄秧种赤豆”。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如果在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下点阵雨,农人哪怕被猝不及防地淋成了落汤鸡,也会喜上眉梢的。因为他们知道,夏至雨点值千金。
自古以来,这一天民间有“立夏日,吃补食”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在于“长”,面食是有必要的,吃面长寿。再者,新收小麦磨出的面粉,也必然香劲可口。有的地方会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狗肉等。
当然,江南一带亦有夏至食馄饨的习俗。因“馄饨”与“浑沌”谐音,所以老百姓们相信,吃馄饨,颇似打破混沌、开天辟地之意,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也有人说,夏至吃了馄饨,人也可以像馄饨一样漂浮在水上,到河里游泳就不会被水淹。张家港还有一句比较有意思的方言民谚:“夏至不吃馄饨,死了没有坟墩。”
在“稻花香里说丰田,听取蛙声一片”的时节,还有很多时令物征、民俗仪式,但似乎都在强调着中国人特有的盛极而衰的阴阳观。
夏至,也是在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过犹不及,天人合一。
①②港城夏日好风光。
六月散文7:六月麦子黄
文/樊树岗
六月,站在乡村路边,看到田野上一片片成熟的麦子,立时有一种触动:金黄。
那种金黄,是画家也无法调合的色彩;是诗人感慨中不能吟哦的光芒。就是那么朴实的颜色,在乡村的田野,默默地变成金黄!
六月的田野,麦浪翻动。熙熙攘攘,推推搡搡的在风中前赴后继的奔跑,麦收的浓浓气息就不遮不掩散发出来。在很稠的麦杆上,目光也随之噼啪响着,惊飞几只麻雀,倏然腾起,斜飞远去。
现在的六月,再也没有起早贪黑的忙忙碌碌。田里的麦子,该熟就熟,该黄就黄。你看着饱满的麦穗就要蹦裂出来时,人们也不着急,只需一晌,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一过,黄灿灿的麦粒就颗粒归仓了!望着齐刷刷的一地麦茬,让人想起老人剃光的头。老人站在田边,还想着曾经弯月一样的镰刀,辉煌的身姿,是怎样一天天暗淡下去的。
乡间的麦子,不再是漫山遍野的单一色彩。那些葱葱郁郁的棉花苗,受到人们的新宠,温饱之外,棉花地和麦子地泾渭分明,像一把刀子锋利的割开。麦子,还是永远不会灭迹,一块块,一片片,年年的葱郁,年年的金黄!让人想起乡村的人们——默默地青春,默默地老去。金黄的麦子,普通得就像乡村的人们。
躺在六月麦田里,看阳光在麦穗上闪耀光芒,聆听麦子们启程的声音。麦子黄了,晴朗的天空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搓动麦穗,一阵麦乡随风飘荡……
六月,麦子黄了。
六月,我的思绪却葱葱郁郁,吐出新绿。
六月散文8:夏夜蛙鸣
文/任随平
在北地六月,蛙鸣就像一曲嘹亮的民乐,开启了盛夏的晚宴。
蛙声绝不孤独,只要一个声部起落,它们就会集体奏鸣,似乎那开头的第一声,就像部落行动的鼓点,激昂短促却力量动人,之后便是长久的响应。这音乐,总是从沟渠低处发出,沿着河岸,一路上升,穿过崖畔浓密的杨柳罅隙,进入玉米林,再延宕开来,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这时候,晚饭必是早已吃过,男人们就聚在村庄阔大的场院一角,海天阔地地聊着,从庄稼的丰歉,到童稚的学情,老人们则三五集群,不紧不慢地说一些陈年往事。最为尽兴的当是孩子们了,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在草垛间左躲右闪,你追我赶,似乎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集聚着久违的梦想。而蛙声,绝不中断,似乎孩子们的每一次奔跑中,蛙声也在奔跑,整个场院也因此而蛙声充盈,像那些陈旧的故事里密匝着的动情与诉求,每一声,若震颤的琴音,从枝枝蔓蔓间飘落下来。
及至夜深,蛙声就会减弱下来,你若不是在回神的瞬间突然发现,不会有人刻意去聆听的,毕竟那蛙声不是叫给你我的,就像每一声天籁,在有意无意间光临了你我的内心,而不会在某个特定的情景里叫醒你我。于是,困了的人们仰首望了望辽远的星空,不经意地说一声“睡吧”,人们就会三三两两起身,吆喝了孩子归家而去,他们知道,这蛙声遍野的时候,便是庄稼即将成熟的时候,好多隐蔽在屋舍下的农具也该拭去尘土,走进一段忙碌之中了,不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么?
回到庭院的人们,为牛羊添加过草料之后,便安静睡去,若是醒着的人儿,必见如水的月光透进窗棂,散散漫漫地泼洒在地上,被单上,围墙上,透亮,安静,洇染出一屋的宁谧。间或一声蛙鸣,像一曲余音的结尾,月光般落进来,滴落在谁人的眼眸中。
其实,蛙声充盈的盛夏,让人多了一份惬意,一份牵念。不是么?回不去村庄的人们,总会挑了晴朗的夜晚,沿着河道漫步,那不经意间的漫步里,是否若我一般,心中满含了久违的期许,期许一声蛙鸣,润泽久违的魂灵?
六月散文9:永远的六月开场白
文/苹果绿
我曾听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此时此际,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好好珍惜吧。一千次,一万次,别人对自己说,自己对自己说。
绿荷荔香白雨跳,山花雨露夏风伏,无比盛况的六月天下,灿开临风。碧绿世界、花妍鸟啼果香人自醉,骄阳仄仄无可厚非,硕达无比的景观引来快慰,于是,绝代缤纷的时际总被酝酿好一种亘古的开场白,甚至是永远,重逢和再见,即使时间被碾碎得粉平,也纵如远方的风戽,吱吱地轮回,水却已流走、走过。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写一封信,给不知身在何处的你,纵使时光荏苒,海角天涯,你还是绝代芳华、梨花夏夜,故梦温馨。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送你藤袴,泽兰香氛给你带来好心情,如此情深,却难启齿,拥抱美丽是一叠叠就底片,哪天被撩起,晾日而出吧。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内心酸涩,反而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吧,似是苦笑、似是苦困,静静坐着,风雨同路,月缺一样星星衬。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故事都已完成,忽然,忘记了,结局的起点在哪,故事的开始何在,只有希望,渺茫而温暖的希望,记忆一直钟情。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歇斯底里,有点苍白,已经果敢,一种感觉,可以藏在心底子,守一辈子,就像最深的绝望中遇见最美的惊喜,想起了就去见见面,如此互相执着。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慨叹人生一如凝望着无言的风景,总算说不出的感觉最扎人,前进走不完距离,后退走不出记忆,突然发现,能够不变,就是一场最难得的幸福,美美的、动人的。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我知道你不轻易流泪,也不轻易让我伤悲,圆满也需考验,调皮捣蛋的大巫师总爱一语成谶,言语道断,等你明白,狂风已飞絮,怨恨期待成唏嘘,时间轻轻好不客气。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若非青春常驻,谁会念来日方长,是这样的。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空中开花,七零八落,琉璃所爱,涟漪不断吧。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最好的时光里,我依旧走在那个熟悉的路段街角,像个拾荒者,风若晗、梦如韵、情意切。
六月,开场白,我所钟爱,再见。再见,时间。
转身,剧终,再见,你,略带锋利。
六月散文10:盛夏六月,轻轻走过
文/紫梦潇燕
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微风柔柔,雨丝飘逸;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花香满满,海浪欢喜;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瓜果飘香,莺歌蝶舞;盛夏六月,轻轻走过,浅浅回忆,淡淡香!
(一)
六月,顶着火红的太阳,带着喜悦,怀着感激,来到久别多年的北京,去看望了三年多未见的崔总,看着他满头的银发,沧桑的容颜,很是心酸,时间真的是那么的无情。
再次走进曾经生活四年多的单位,依旧亲切,崔总说:“七年前的你,未成年,来到公司柔柔弱弱,胆小怕事,总是一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七年后今天的你,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也小有起色,变的成熟有韵味,发自内心为你高兴”。是啊,七年了,弹指一挥间,已成过往云烟,那些开心时的笑、那些悲伤时的泪;那些得到的、那些失去的,一幕幕浮显在脑海,浅浅的回忆、淡淡的甜蜜、柔柔的疼痛!
去拜访了房老师,久别再重逢甚感喜悦,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聊不完的事,没有拘束,没有顾虑,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房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我的心里,他永远是我的恩师,给我的感觉永远是那么的亲近、和谒!
郑姐,认识五年多了,现在她所在的单位是我的供货商,无形中总会给我很多帮助,这次去吃到了她亲手做的水煮肉片,鱼香肉丝,感觉回到了娘家一样,温馨,幸福!
郭哥,虽然曾经是我的客户,现在扮演着一个大哥哥的角色,遇到疑难杂件,他就会帮我找货,发货,结婚时,大老远还帮我寄新婚礼物,发自内心的感激他。很幸运这次也见到了嫂子和他的两个孩子,我们一起吃饭,聊天,让我的北京之旅更加丰富多彩。
碰到了曾经的那头猪,他依旧阳光帅气,笑起来还是那么迷人,只不过他变的比以前更体贴、更成熟,做事很有自己的想法,看着他身边有几个好要的哥们指导他,帮助他,很是为他高兴,衷心的祝福他人生路越走越好!
都说两个人如果分手了就不可能成为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能成为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我们都很平静,淡定的去面对对方,时而沉默、时而嬉笑、时而斗嘴,没有一丝丝的尴尬,没有了计较,没有了谁在乎谁多,相处起来很轻松,也很愉悦,感觉很开心,也很快乐!
他给我看了他将要追求的女孩的照片,让我提点意见,内心或多或少有点疼痛,但还是很希望他早日找到那个爱他,在乎他,和他携手走完余生的人。
盛夏六月,和他们的再次相遇,我是快乐的,感谢他们的热情款待。人生,总是在不断的遇到,也在不断的失去,感谢缘分的相识,感谢命运的相知,人生路上,且行且惜。
(二)
六月,瓜果飘香,麦田黄灿灿的一片,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自从2005年8月15日开始接触汽车配件这个行业,至今六年有余,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拥有属于自己的门店,为了这个梦,我一直在努力,当别的女孩三五成群穿着漂亮衣服逛商场时,我确穿着工作服东家进西家出的跑业务;当别人牵手和爱人午饭后公园散步时,我确关在书房背编码,记产品号;当别人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时,我确骑着电动车迎着火辣辣的太阳在送货;虽然这途中有太多艰辛,但是那些崎岖坎坷,那些失落无助,那些闲言碎语,都没有成为我前进的阻碍,我依旧坚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相信风雨过后,定会有美丽的彩虹,相信吃了苦中苦,方成人上人。
当2012年6月30号,镶有“燕驰汽配”四个大字的广告牌被挂起,跟随着礼跑响起时,那一刻我哭了,是感动?是开心?亦或激动?说不清楚,但我知道这一天,我盼了好久,也等了好久;为了这一天,我放弃了太多,也忍受了很多;回想那些曾经吃的苦,挨的累,受的委屈,刹那间是那么的微渺,是那么的不值一提,此时此刻,我又是多么的幸福,感谢上天的眷顾和厚爱,感谢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朋友的祝福和帮助!
“燕驰”这个店名没有请专业的起名师,向来不相信迷信,只是喜欢跟着心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只希望这个店随着燕子的梦想,以及家人的期盼,一起翱翔,驰骋于广阔的天地!未来的旅途,希望亲爱的燕子,再接再励!
盛夏六月,轻轻走过,陶醉在甜蜜的美梦里,沉浸在幸福的拥有里……
六月散文11:看星星的六月
文/米丽宏
六月天,孩儿脸,阴晴无常;但只要出太阳,阳光和阳光扭结,缠绕,铺天盖地;空气里就总像带了火。大街上的人,急急往荫凉里赶;下班的人,车子一熄,赶忙往空调屋里钻。
晴好的夜间,一扫大太阳下的狼狈;人们乘凉,消夏,扯闲篇儿,舒适惬意。小时候,每逢这个带火的月份儿,大人和小孩儿,就好像没有什么事儿非做不可;既然如此,那么日子就更显得从容起来。
晚间消暑的唯一办法,是把晚饭搬到房顶去吃。一荆篮馒头,一锅南瓜豆角面条汤,顶多再加一小盆凉拌黄瓜。饭食搬完了,外带一条艾草火绳、一方凉席、几把大蒲扇。这些东西,被家里大人借梯子上上下下,一趟趟弄到房顶。星空之下,全家人吃饭、歇凉,一直消磨到后半夜。
艾草火绳,明灭着;大蒲扇,轻摇着。远远近近,家家房顶,都有这样的温馨场面。小孩子们躺在凉席上,叽叽喳喳个不停。身边大蒲扇的习习凉风,一直不间断。大人们一边说话,一边不忘给这个孩子扇扇,再给那个孩子补上两下。
被太阳晒热的房顶,在身下徐徐发散着缓慢的余温。黑魆魆的树冠里,漏出几声鸟的梦呓。房顶上,大人们散坐着,低低说着话,只有孩子偶尔一串打闹,银铃一般摇响。
在我们的视野上方,天空的黑,被无数晶钻一样的星星,打散,变成闪亮的穹顶,柔情地、可靠地俯下来,把人间笼住。
我们感觉,天地相接,变成了一间轩敞温馨的屋宇。躺在其间,真有一种熨帖的、放松的安全感。
我的奶奶指指点点,说哪些星星是牛,哪些星星是熊,还有龙,蛇;除了动物,还有家当,织布梭子,吃饭勺子;有男人,女人,猎人,筐子里的孩子。
那条银光璀璨的大河,横在半空,贯穿南北,催生了多少优美伤感的故事。
是啊,故事是那么近,星星也那么近;好像爬上房角那棵老槐树,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来。
我奶奶还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星哩,好人的星星闪亮闪亮的;你要是做坏事,你的星星就会罩着一层蒙蒙灰。我们问,怎样才算是好人呢?奶奶柔柔地说:对自己好,对别人也不出坏心,那就是好人啦。
在奶奶的喁喁细语里,我朦胧起来,星空微微动荡,像湖面吹起微风。那正对着我的一颗,熠熠闪着碎碎的光。我在心里,把它认作我的星。我偷偷对它说:我会对奶奶好,对爹娘好,对弟弟妹妹好,也对别人好,咱们都要闪闪亮哦。
后来,读书多了,星星和星空,在脑子里自然转换成了一种美丽的比喻。提到它们,我们便被璀璨、美好、光明、闪亮、众多、永恒、浪漫、纯真、辉煌、辽远、开阔等等大词打开心扉,生活里,缀饰着发光的神话。
这神话最初的缘起,便在六月的星空之下。我记得有个“八月浮槎”的说法,大约是出自《博物志》,说:银河与海相通,八月间可以泛舟自由往来。我常想,一叶小舟,从银河的雪涛浪涌里,飞流而来,平稳驶向人间的东海。那是多么浪漫的事情。
唉,如今六月放假的孩子,心心关注的是手游网络,哪里顾得上抬头仰望星空?他们的视野里,星空和银河都已形同虚无。八月浮槎的神奇,还有人还体味得到么?
六月散文12:回忆里的六月滋味
文/贾兆才
大热天的农历六月,正当暑假,是最开心,也是最难熬的时光:不用去学校,可以“疯玩”了,身心舒展得无限大;可身在这一片黑压压的老宅内,房子密封着,不通风不透光,就是蒸笼,人在其中,光着膀子,还是热;那时,不用说“空调”,就连电、电风扇,也不知为何物?
中午,喝完少见米粒的菜汤南瓜粥,便汗流浃背;此时,最想去的地方,自然是池塘,洗冷水澡──可大人看得紧,少有逃脱的机会;从午后直到夜里,老宅中什么物件都是热的,板凳、桌子也烫人,于是彼此争抢着,坐青石门槛、青石板地砖;踞其上,是透骨的凉爽、舒适。
只有清晨的一小段时光,是阴凉的,我们躺在厨房外的餐桌上,隔着窄窄的镶满青石板的天井,看对面高大楼房后檐墙的墙脚跟:经年累月,那原本厚实的砖块已朽成一排排凸凸凹凹的小洞穴,在这长满毛茸茸厚厚绿青苔的洞穴中,住满大大小小的癞哈蟆(蟾蜍),都蹲在洞内,大张着口,时不时从口中射出条淡红的舌,只一闪,就将眼前飞过的蚊蚋、小虫勾进嘴里,再闭上口,就见它白白的下颌,颤颤地动……小蛇在洞内蠕动着细长的身躯,时不时探一探小小的脑袋;蜗牛似的油油虫(蛞蝓)在石板上、没有青苔的墙砖上缓缓爬过,身后拖着一条银白亮闪闪的宽带子,脑袋上伸出两根细长的触角,那触角顶端,有二粒黑黑的小点,不时左顾右盼……
午饭过后,人极疲乏,大人们在厅堂里的长桌上,在地砖上铺就的竹席内,在太阳不易晒到的阴凉潮湿的黑弄堂内,临时搭起的铺板上,搬来的躺椅、长板凳上,甚至大澡盆里呼呼大睡;偌大的老宅内,稍阴凉的地方,男男女女、横七竖八,到处都是午休的大人、孩子;连平日里矜持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一改往日的羞涩,毫无顾忌仰躺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少有人,愿意规规矩矩去自家楼上,寝室内的大床上,正儿八经地睡,因为楼上,更加热不可挡。
我们忙着玩,到处乱窜,倒不觉得困;当生产队午休后上工的钟声响过,伸着懒腰的大人们都陆续上工后;我们也玩得倦了,止不住,也在他们的睡具上躺下来,朦胧中,蚊蚋开始在耳畔唱起歌来,哪顾得许多,瞌睡如山倒,早已酣然入梦……一觉醒来,只觉周身奇痒无比,大腿上、小肚皮上……叮满一只只肚子硕大的蚊虫,一掌下去,满手是鲜红的血……而身边,蚊蚋更是环绕狂舞,撞脸扑鼻;急忙唤醒伙伴,逃一般出了老宅,兀自抓挠不止……而室外,烈日已经偏西,绿荫里,充耳都是无休无止、烦人的蝉鸣。
晚上,狼吞虎咽喝过“炒米茶”——这是镇江东乡夏季最常见的饮食,就是将少量米,外加一把小麦或大麦粒,也有加豌豆的,在铁锅里炒得焦黄,沽上一大锅水,煮开便成;看看满满一大锅,充饥杀渴,只是此食极不熬饥,喝过二碗肚子就胀,一泡尿后,肚子就空了;再在澡盆里,胡乱洗过囫囵澡;向家人喊一声:“我去乘凉了!”急忙扛起长凳,出了家门;因为没有可借的灯光,须飞一般穿过黑森森的弄堂,因为这暗弄堂潮湿的地上,常会碰到横卧在路上、纳凉的蛇,多是火赤练,瘆人恐怖;我常想:只有动作敏捷,踩着就跳开,否则就有被咬到的可能……离开蒸笼似的老宅,到了凉爽的室外,暗自庆幸,不由深深呼了口气;再跑过宅后的菜地,来到老宅北面的新谷场上,这里正是乘凉的地方。
这是我们六月里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星辰满天、明月如炬,大地一片光亮;场地上坐满人;习习凉风,拂过菜地上的甜秸、玉米丛,黄瓜、豇豆、番茄架,带着清新的蔬菜的水淋淋的味道,吹在身上,舒适无比;老人们,慢悠悠摇着手里的芭蕉扇,在孩子们无比憧憬的催促下,一个接一个讲故事……
夜深人静了,我们还舍不得走,这天然的空调间,无比宏大、无比舒服,我们躺在长凳上,睡去了。
猛然间,听到“哇”的一声大叫,有人坐到了地上,哭起来……我惊醒过来:原来旁边的小伙伴,睡梦中在条杌上翻身,掉到地上,跌醒了;满身的灰尘,却顾不得拍,揉揉眼睛,竟又爬上条杌,睡起来……
我看看周围,场地上已人迹渐稀,却赖在长凳上,不想就这么回家去。母亲提着盏马灯找来了,用手抚摩着我的身躯,念叨着:“滑滑溜溜、凉飕飕的,像条蛇了,好回家睡了……”又大声招呼我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快回家吧!大人们都走了,就剩你们这些小孩了,有狼的,狼来了,你们怎么办?还不都快回家!”
不是吓唬,那年月,确实有狼,野外狼很多,我们在野外割猪草、羊草时,常能见到;就在我们这乘凉的谷场边上,大雨后,在潮湿的泥地上,有时会有一只只清晰的硕大的狼的足迹,只只都有小碗大小,较狗的足迹,是大多了。有经验的老人们仔细望着说:这是狼的脚印,又闹狼了,不太平……告诉小孩们,晚上不要乱跑,不要到外面玩耍……
闻说有狼,大家都惊骇地由凳子上爬起来,扛起长凳,跟着大人们,跌跌撞撞、高一脚低一脚往家里跑。
待一进老宅,炙热又将我们裹起来,立刻到了另一个世界……再爬上楼上的寝室,更是进了蒸笼,正如老人们所言:六(六月)腊(腊月)不登楼啊!朦胧中,有人在昏暗中呻吟,随后,听见母亲在楼下问:“他婶子,你这是怎么了?”“被蟞脚(蜈蚣)夹了,欧呀呀,欧呀呀……”
好在我已头重脚轻爬上楼,睡意已浓,尽管满头大汗,顾不得许多,爬上雕花大木床,钻进夏布蚊帐内,在热烘烘的凉席上,倒头便睡……
第二天,睁眼爬起来,身底下,凉席上,像水浇过,湿漉漉一大片……
眼下,尽管老宅岁月已经远去,人们住在舒适的楼宇里,可那六月的滋味反而更加清晰了。夏日,我们拆迁后常聚在一起的几个老人,舒服地坐在平昌新城万欣广场的长椅上,闲谈时,不经意间,总时时就提到它……
六月散文13:栀子花开
文/暮雨飘萍
每年六月接近高考的日子,家乡的栀子花就开了,有野生的也有家庭种植的,野生的只有一层花瓣,一般开两天就谢了,家里种的都是多层的,花朵比较大也开得比较久。栀子花在我们那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花,特别是野生的很容易在山上找到,因此我们每到花开的时候就喜欢跑到山上去摘些栀子花回来放在家里,放一朵栀子花在房间里,整个屋子都会很香。野生的很容易摘得到,但是家里种的就比较少,因为不是每家都会种的,因此我们总希望能摘些大朵的栀子花回来。这个愿望在不久后就实现了,有一次母亲带我去附近的一户人家家里看病,我看到他门前有好大一棵栀子树,树上结满了花骨朵,有些已经开了,很香很香,当时我就想摘几朵回去。给我看病的是一个老婆婆,七十多岁的样子吧,人很慈祥,我们都叫她游婆婆,据说她擅长治儿童的疑难杂症,开些偏方,因此村子里的小孩子有什么小毛病一般都会带到她那里去看,她也从来不收人家钱,而且几乎每次都治好了。那一次我不记得是得了什么病,只记得看完病我就悄悄和母亲说我想要摘几朵栀子花回去,母亲便笑着和婆婆说了,婆婆听了就拿了个袋子过来,给我摘了好多花带回去了,并且而且和我说,以后早上上学经过她那里她会再摘些给我。我拿了花很开心,回家把它们用碗装起来,放点水泡着,没两天花骨朵便全开了,整个屋子充满了浓郁的花香。早上起来拿两朵栀子花插在小辫子上,一边一朵,不仅好看,连头发也是香香的。
后面过了几天早上上学经过游婆婆家,我和小伙伴青青听到有人在叫我,我一看是游婆婆,她提着摘好的一袋子栀子花在她家门口等着我,我赶紧走了过去,婆婆说:“知道你喜欢花,上次的应该早就谢了吧,以后早上要是看到你,我就摘些花给你,你和青青一人一半,回家拿水泡着。”我和青青都好开心,也很感动,没想到小孩子一个小小的心愿她竟放在了心上,并且那么早起来摘花给我们。我们把花戴在了头上,剩下的拿到学校用水泡起来,晚上再带回家。此后整个夏天,几乎每个星期婆婆都会给摘一次花给我们,每次都是她早早在摘好了花在门口等着我们经过。对于这样一个老太太,我对她心生敬畏,也从心底里感激她。
从那以后起,不止是那一年的夏天,每一年的夏天,只要是栀子花的时候,婆婆都会摘好多花给我们,都会在她家门口等着我们,直到在我十二岁那年我们全家离开了那个小山村,每一个夏天我们家的屋子都是香香的。不只是我们,只要是谁去过他们家,喜欢花的,她都会毫不吝啬地摘些花送给他们。
对婆婆的最初印象并不是从她送花给我,而是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去他们家,闲聊中她听我母亲说我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婆婆听了当场便说下次来要送支笔给我,好鼓励我好好学习。我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当真。过了段时间母亲拿出一支很漂亮的圆珠笔给我,告诉我这是婆婆给我的,因为她说过要送我一支笔的,我当时看了好开心,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送礼物给我,而且送礼物的人不是亲戚朋友而是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婆婆。我当时就拿着那支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闻起来好香好香的。那支笔当时在我看来贵重,我一直都舍不得用,把它珍藏了起来,偶尔有亲戚朋友过来,我才拿出来给他们看一下,告诉他们这是我婆婆送给我的。
母亲也一直都很喜欢婆婆,和婆婆很亲近,关系远甚于奶奶,据说母亲和父亲的姻缘还是婆婆牵的线,因此母亲一直对她心存感激,有时候和父亲闹了矛盾或者受了什么委屈母亲也喜欢跑到婆婆那里倾诉,婆婆也会好言相劝,像对待自己的闺女一般。也不止是我们家,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念着婆婆的好,她对谁都是那么地好,都像是对待自己的亲人。
在我离开那个村子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婆婆家,也再也没有人送过栀子花给我了,我想她还会像那时对待我一样,送花给别的孩子吧。直到有一天听说婆婆去世了,在她走后不久那棵栀子花也死掉了,她家里人便把树给砍了,再也没种过栀子花,也再没有人送花给小孩子们了。每到栀子花开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她,想起那洁白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栀子花。
六月散文14:小镇六月
文/米小红
一声蝉鸣,一阵蛙声,还有旧房子墙角下的几声蛐蛐的叫声,小镇的六月就如约而至了。
很是庆幸我的宿舍在楼上,我总是喜欢站在后面的那扇窗前眺望,特别喜欢在晴朗的天气里早早起来,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就看到太阳刚刚从远处的群山里跳出来,正奋力的向上升起,让人立马就有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我继续站在窗前望着,村子里的小路上已经多了些许行人,有孩子们背着书包往学校赶来的,有勤劳的庄稼人下地干活的,有挑着菜篮子往集镇上赶去卖的,也有急匆匆骑着车赶去上班的,还有早起晨练的人有节奏的走着……
路旁几棵树上的几只麻雀,时而唧唧呢喃,时而灵动着身姿跳来跳去,给六月的清晨添了几分明快的色彩。突然想到眼前这景象虽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热闹非凡,但这一切并不比“清明上河图”逊色多少。六月的清晨生动如水。
六月里小镇的中午是安静的,太阳的热度还并不那么毒辣,孩子们最期盼六月,是跟一个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期望六月的到来一点也不亚于对过年的期盼。你听,音乐响起来了,歌儿飘起来了,你看,花裙子舞起来了,连满世界的花也簇拥着,簇拥着,开了。
而女人们期盼六月,大抵和爱美的情结有关,她们像一只只彩蝶般妆点着六月的小镇,行走在六月的小镇随处可见小镇的女人们或红色长裙曳地,或白色素花短裙雅致缀身,或高绾青丝挺立,或长发如仙飘逸。但不论何种风姿,都是对生命有着一份执著的热爱。都给小镇带来蓬勃积极的魅力。
最美的还是六月里小镇的黄昏,忙碌了一天了走出校门去散散步,站在村口,夕阳西下,如血的光晕漫上了树木,河面,也漫上了诗行一样的茶园,也漫红了天边轻薄的云层。这时,看见散学归来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一路玩耍,一路走着,有调皮的孩子不顾家长在家焦急地等待和老师的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偏偏要在茶园里桥洞下捉会儿迷藏才回家。
夕阳渐渐地落下了,村口多了许多聊天的人们,田园里水沟里蛙声也响起来了。
最喜欢在村子里的河边茶园里散步了,园间茶树青翠葱郁,园里穿插的桃树虽然已过了花期但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摇曳生姿,还有那一棵棵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正在吸收六月里的阳光奋力生长,孕育着自己秋天里的花期。园间条条小道纵横交错,想走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在这样的地方行走心是安静的,可以低声吟唱诗词歌赋,也可与同行友人谈心聊天,可感叹岁月是如何变迁也可回想自己是如何从稚气未脱到不惑中年。这一切都好似在弹指间,岁月如流水在指尖流失了。
夜渐渐深了,几只萤火虫在徘徊,星星点点的灯光,点亮了眼睛,点亮了小镇里家家户户,夜色里的小镇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安静,祥和但又不失生机!夜静了,灯火已阑珊!六月的小镇真美!
六月散文15:那些终将逝去的日子
文/夕阳西沉38摄氏度
六月,是个考试的季节,最受人瞩目的就是高考,所有家长亲人的期望,同学们都希望自己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晚上自己刚好休息,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都是考完试的学生,放松自己。
看到这一切,我的脑海回忆起那年的我们,2008年六月的我们,持续两天的高考,结束于冗长而悠远的钟声里。两天的时间,恍若隔世。那一刻,无论结果怎么样,心情是放松的,至少对自己三年来的努力和青春是有交代的。
六月,是一个校园离别的季节。考试完了,就是一个告别的时间,那晚我们很伤感,气氛从开始的吃饭热热闹闹,到最后在KTV歌声里离别的伤感,你一杯我一杯的互相敬酒,觥筹交错,说着祝福彼此的话语,同学们都醉了,互送回家。最后就剩我和同桌,走在街上,路灯把彼此的身影拉的好长。我们谁也没说话,因为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从对方的眼神和行动里看出对方想什么。这一刻,我从她的眼神里知道了她的落寞,伤感,和不舍。那晚,两个女孩牵手走在熙熙攘攘的夜市里,我们谁也没说话,就这样一直走回学校。回顾三年走过的一切,那是一种不是亲情,更不是爱情的单纯友谊。那晚,在我们住了三年的女生宿舍里,说了很多话,最后就基本不记得说了些什么了,就记得抱着对方哭了很久。还约定我们大学里,一定要见面。第二天,我们离开学校了,她向左,我向右,彼此去车站,回家。
我们谁也没回头看,怕那一眼就会忍不住在晨光里哭出声,扰了这份宁静。最后我们终究没能在同一个城市,可是还会经常联系。
2012年6月8日,又是高考结束。我已经大学毕业,走入工作岗位,她也同样有自己的工作。就是三天前,她给了我一个电话:“霞霞,我三天后回来你的城市,我们聚聚吧,四年前我们说好的。”心怦怦地,激动的就想珠珠要回来了,我们要见面了,心情像小鸟一样飞了起来。期盼已久终于来临了,下班,就坐上去相见城市的巴士。车子晃晃悠悠。车子能不能再快点,让我快到达那个城市。
当我下车时,看见了三个人,她还是一样,厚厚的上嘴唇,更性感了,更漂亮了;身边还站了一个我脑海里模糊的熟悉,样子却不熟悉的男生“新”,因为她已经在电话里无数次和我说过这个阳光帅气的男生;同时旁边站的就是我的爱情的男主角“宇”。我和珠珠就这样看着彼此,然后拥抱,四人一同离开车站,去吃东西。我们彼此有说不完的话题,说道激动的时候,还会放下筷子,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我们的假期只有两天,我们安排得满满的。
2012年6月9日,早晨,吃了早点牛肉米线,我们出发去爬山,呼吸这个城市的新鲜空气,在爬山的时候,我们快乐的像个小鸟,不停的讲着四年来我们生活中的趣事,讲她和新之间爬山时的趣事。中午,我们去了这个城市的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和飞禽走兽的化石。我们两仍然像好奇宝宝一样,四个人拍了许多照片,模仿各种化石的模样和动作。后来我们还请了旁人帮我们四人照相,留下我们的美好。下午,去了这个城市的古镇,买了许多民族风的东西,送给彼此留念,还和彝族姑娘一起跳舞,开心的很真实。晚上还在酒吧和KTV唱尽所有思念,诉说着心事。到很晚很晚,都不想回去。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城市,上班,下班。在离别的车站,我们彼此舍不得,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是最受不得如此离别,只能拥抱她一次,然后携手身旁人,先离开,我怕自己会忍不住,放声哭。奈何时间如此短暂,只把满腹话语留做他日相见的开场白。悄然流走那些终将逝去的日子,带不走的是我们这份纯真的友谊。转身之时,回首再道一声珍重,我最亲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