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智慧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智慧的文章1:天空中的智慧
刚和老朋友通了一个电话,时空就一下拉开了。话题把16年的空间填补上,里面的内容,就在那里跳跃。
才发觉自己从来没有计划过,一个从未计划过的人,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却又好像都是计划好的。这真是令人吃惊,想起来,全都是上天的安排,全都不刻意,全都是全然的顺从而已,沿着当下的发生,故事就这样一点点写到了现在。
每一个到我身边来的人,都是上天的礼物,就那么突然而及时,就那么不经意地出现,当你面对的时候,你可以觉察一种来自空中的信息,扑面而来,那么自然而清晰,那么强烈而明确,那仿佛是天使伸出手来,牵引着我,走到现在。
机缘,是一种无法解释的东西。你知道她会来,你知道她会走,你知道她会留下,你知道她会到达。冥冥之中,神牵着你的手。
我满怀着敬畏与感恩,时常在深夜里忍不住地叹息:美啊,美至如此,夫复何求!上天如此厚爱,而我如此顺从,这一切,如此自然。
生活于是变得如此巧妙,妙不可言,无法重来,从来都无法想象,差一点都不可以,全在那巧妙之中。就像杨茜的出现,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这个瘦弱而坚强的女人,那个瘦弱,是人人可以看得到的外表,那个坚强是天下独有我去懂,去疼惜的坚强,我知道,她必定会跟随我了,我知道我必定要护送这个女孩去她的彼岸,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那一霎,如同上天派了任务给我,我这才知道什么叫做使命。于是千里驱车,真如神话里的故事和传说,从迷雾丛林里救了那个公主,一路跋涉,带到自由的山谷来。
就像英姿的出现,第一眼看见,台上、台下,可是瞥过去一眼的目光,就如同从此紧紧握住的手,这不是你可以思考的问题,你在心底里就知道那一种牵引,就知道,有一个使命要你去完成,你不只是要带领,你仿佛和上天签了一个约定,然后,从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搀扶着,直到你可以看到她灿烂而自信的笑容,你就知道,天空里蕴藏的智慧。
哎,现在想起来,我啥事也没做过,简直就是一个乖孩子,每一个故事,都是上天写好了剧本,丢给我去执行。瞧,黄安莉是如何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如何第一天出现就让我知道这以后的一切,我只是服从,服从上天如此奇特的安排。
巧妙啊,我只是虔诚地听着上天的声音,我不知道要带我去哪里,我只是欣然地接纳,无论在那一刻是什么,都接纳。你瞧,陈荭菲在该来的时候就来了,胡芸萱这么奇特地出现了,曾志锋啊、车鹏啊、钟昊啊、连美英啊、富冠玮啊、李娜啊都是如此,都那么难以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就连李润甫、徐咏、邓庆峰他们,都是那么奇怪地存在并延续下来。
看着程俊,看着小倩,看着陈盛益,我真是无语了,她们全都不同寻常地就出现了,不是你可以做什么的,你只是服从了上天的安排。看着孙璐的那一张明净的脸,我无话可说。
茫茫人海,每天你都会遭遇不同的人,有些人,你知道注定要在一起,有些人,你知道会分开。其实,你心里早已经知道。
我只是每一天充满感恩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每一件美妙的事情发生,就这样发生,如同原野上,蓝蓝的天空下,如同听到天外传来的歌声。
看着奇珍的眼神,这么机缘巧合地遭遇到,就好像注定了要我去带她出来。看到欣颜,我在想,这种人,要是不遇到我,简直不知道会怎么生活。看到麒竹,看到杜石媛我就知道,每个人都不是我可以安排的,都是天空里的智慧。
还好这些家伙都如此美丽、美妙、美好,男孩、女孩,都如此难得。而女孩子,各个这么美丽,我在想,是不是上天派了太多工作给我,于是让她们如此美丽,好让我一路“任劳任怨?”哇,这股票,是套牢了。
人物还在出现,一出现,上天就做了个记号,让我去认领。也不怕我忙不过来,就这么一个个塞过来,然后喂我一口蜜糖,奖励一下。我能够说什么呢?即使远到马来西亚、欧洲,你依然会发现,那里居然有那么多等候在那里与你会面的人,仿佛,早已经为你准备好,仿佛,就是要这样的。
上帝啊,你是不是一直就这样看着我呢?
我后来终于明白了武立所说的那一句神秘的话,一切仿佛正如他所言,仿佛前世今生的约定,仿佛我的生命就带着这样的使命,要去寻找那些失落、散落的人,一一找回来,带到某个幸福的天堂岛,故事就这样书写着,而我的人生就这样演绎着。
智慧的文章2:书是甜的
文/朱文涛
书是甜的,它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细细“品味”书籍,你会尝到那甜甜的味道。
每当我被厚厚的作业困扰时,我便会翻开书籍,尽情地驰骋于浩瀚的书海,每当我在逆境中时,书籍便会给我鼓励,使我自信。书是我的好朋友,它使我陶醉其中,一天的疲劳立马烟消云散,我仿佛尝到了读书的甜味。
邻近期末的作业总会特别多,“沙沙沙”,我手中的笔不停地“工作”,就像春蚕在吃着桑叶。终于做完喽!此时我的手臂已是说不出的酸,这时,我的目光转到了书柜上,我拿出一本我最爱看的《水浒传》,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集是林冲雪夜上梁山,当读到高衙内在野猪林狠下毒手时,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不过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忍无可忍的林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上了梁山。水浒英雄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它不仅消解了我的疲惫,还使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继续读下去,仿佛《水浒传》里的每一个字都活跃起来了,我越读越起劲,在这个世界里,我渐渐忘记了烦恼,好像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书是甜的,歌德说得好:“读了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书香吧!
智慧的文章3:夫妻不吵架的智慧
文/杨兵
岳父岳母都近七十岁了,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岳父爱喝酒,却从来没有趁酒劲打骂过岳母,相敬如宾。邻里都羡慕不已,称“恩爱夫妻”。子女们也总结了他们大半辈子不吵架的秘诀,以飨读者。
包容乃大。婚前山盟海誓,婚后搭伙过日子,柴米油盐的琐碎,难免不磕磕碰碰。岳父脾气暴躁些,岳母性格温和些。相互有抵触的时候,总有一方少说话,一笑了之,水可以包容火,火可以包容水。长此以往,形成和睦相处的习惯。岳父常教育子女,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天底下除了死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而岳母说,计较开来,什么都是大事,没完没了,想开了,一切都是小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理解万岁。现在不少年轻的夫妻吵架,丈夫怒吼:“你为家做了什么!”而妻子不甘示弱反驳道:“你在外又为家付出了什么?”岳母年轻的时候在制药厂工作,岳父在铁路工作。后来,药厂改制,很长一段时间岳母赋闲在家。岳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岳母在家洗衣做饭,教育子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岳父时常对子女念叨:“最对不住就是你们的母亲,她为家操心劳神,我在外只干了活!”而岳母却说:“你爸在外最辛苦!”妻子搭台丈夫唱戏,夫唱妻和,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缺谁都不可。
不计得失。经常听到不少夫妻拌嘴,丈夫骂道:“你就知道对你爸妈好,把我爹妈不当人!”而妻子又反驳道:“你说你又瞒着我,偷偷给了你爸妈多少钱!”夫妻相持不下,冷战甚至大打出手。如今,不少女性面对婆媳关系尴尬的处境,甚至婆媳大打出手也屡见不鲜。岳父、岳母工薪阶层,小职员,收入并不高,家庭不富裕。岳母有姊妹三人,上有哥哥姐姐。就在岳母的母亲其他子女不待见的时候,岳父主动让岳母把她母亲接到家里赡养,侍候起居,直到去世。而岳父的老母在老家住大哥家里,岳父和岳母经常去探望,送吃送喝送钱。岳母说,岳父山沟沟走出来参加工作的,在姊妹中条件最好,平时对于岳父几个兄妹,有困难能帮则帮,不含糊。
恩爱如初。岳父在外工作,每天再忙都要给岳母打个电话,嘘寒问暖。岳父回家,岳母则在餐桌上摆上她精心烹制的菜肴。岳父出门给岳母买个心仪的礼物,不论钱多钱少。岳母也会用心为岳父在外备一身行头,天寒织一件毛衣、一条围巾。在岳母不开心的时候,岳父会讲一段笑话逗乐。岳父不开心的时候,岳母则会开导、鼓励,还琢磨一道新菜的制作方法,用心为岳父呈上,给他斟一杯酒。在岁月的磨砺下,夫妻同舟共济,感情越发醇厚,手越牵越紧,成为年轻人眺望的一道风景。
奉献是福。岳父岳母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婚姻不幸,老公早逝,唯一的儿子婆家不管不问。岳父和岳母替女儿一照看儿子就是十多年。现在,孙子上了高中,本来可以放松放松,又念我和小女儿带两个孩子辛苦,又帮照看我年幼的女儿多年。在他们心中,奉献是快乐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现在,不少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没事总爱谈论自个儿女如何有本事,如何孝顺,有的甚至把儿女吹到天上去。岳父岳母在外很少说闲话,在他们看来,幸福只与自己有关,与旁人毫无关联。
爱好相伴。岳父特喜好音乐,无师自通,二胡、阮都弹奏得多姿多彩。工作时,弹奏一曲激情澎湃;晚年时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加入老年艺术团,斩获荣誉颇多,经常为县城大型节日表演。一个爱好天地宽,乐趣多多,再多的烦心事都烟消云散。岳母没事的时候,爱和一帮人打纸牌,和睦了邻里关系,舒展了日子。但是他们注意一个度,以家庭为主。而不像有些夫妻,沉溺于摸牌赌博,对家庭不管不顾,这样怎能不起矛盾,不起冲突!
智慧的文章4:拥有平静的心灵
平静的心灵,是智慧的美丽珍宝。一个人只有持久、耐心地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才可以获得平静的心灵。一个人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内心宁静,表明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洞悉思想的法则以及运作方式。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越来越趋于成熟,才会逐渐拥有平和的心态,进入平静的佳境。因为有了这种意识,他才能够不断地思考,形成正确的认知,更清醒地认识到因与果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这样,他就能够保持平静、坚定、安详的心态,不会再大惊小怪,不会再浮躁、忧虑和悲伤。
内心平静的人,能够自我约束,因此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相反,别人也能够从他身上学习到东西,从而尊重和依赖他。 一个人心态越是平静安宁,越是容易取得成功,他形成的影响以及行善的力量也就越大。即使是一位普通的商人,如果能够加强自控能力,保持更为平和的心态,泰然地处理生意场上的任何事情,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因为人们总是乐意与心平气和、安之若素的人打交道。
心平气和、能力超群的人总是能够赢得人们的爱戴与敬重。他就像烈日下一棵能为人们遮阳蔽日的参天大树,也像一块暴风雨中能为人们遮风挡雨的高大岩石。谁不愿意与心平气和、性情温和的人相处呢?无论是阴雨连绵,还是艳阳高照,无论外界境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人总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镇定自若、不为所动。
这种平静安宁的心境,是我们修养心性的必修课程。它是人生的花朵,是心灵的果实,像智慧一样珍贵,比纯金更令人渴望。与平静安宁的人生相比,仅仅追求金钱是多么微不足道啊!居住于真理海洋的人生,在波浪中与之抗争,这样的人生才是永恒宁静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因为脾气火爆,而无法保持平静安宁的心境,从而无法享受人生的芬芳,葬送了甜美的生活;他们控制不住暴躁的脾气,无法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有相当多的人,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给本该幸福的人生带来了遗憾。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保持高雅完美的品格的人是那么的寥寥无几!
是的,人性中总有难以控制的激情,人生中总是充斥着难以抑制的悲伤,承受着焦虑与怀疑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人,才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心灵的暴风雨听任自己的呼唤,做到心无杂念,随心所欲。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只要你的心灵经受过风雨的洗礼,你就会认识到:在人生的海洋中,幸福就在前方向你招手,理想中的阳光彼岸在等待着你的到来。你要做的是坚定你的思想,紧紧握住思想之舵勇敢前进!当心灵航船的船长疲惫地睡着时,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唤醒他。对你而言,自我约束是力量,正确的思想是指挥,平静安宁则是能量。你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内心说:“平静安宁!”
智慧的文章5:艺术生活,智慧人生
文/尺牍几梦回
每每漫步书海中,都会感到身心愉悦舒适自在的欢乐,读林语堂,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的那个高雅世界之中。舒缓而有灵气的文字,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喜欢林语堂,非常欣赏他的“自我”和“闲适”以及“旷达”和“幽默”,喜欢听他说起安卧眠床的舒适,坐躺椅中的安逸,听他烹茶煮酒,在雪茄的烟雾缭绕中款款讲述庄子、陶渊明等一切淡泊名利、体察真谛的名家。从听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渐渐了解,享受悠闲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是漳州人,是一个走着看世界的漳州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个失散于太平天国战火的家庭的后裔,一个出生于暗淡年份的婴儿,一个出自于天宝农民牧师家庭的孩子。生于乱世,有走世界的嗜好,喜欢玩味某些生活细节,不愠不火的调侃,淡淡的幽默。于是,那个年代的战争、死亡、疾病、饥饿也就不远了。林语堂算得上一个生活的大人,力挺中国文化中细腻的情思表现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林语堂是一个谦和的学者,用散文的形式来陈述一些人生见地和个人观点,带着我们感受生活的奥妙。
林语堂的散文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推心置腹,多娓娓闲谈,亦庄亦谐,深入浅出。于灯下,于窗前,于旅途,静静地翻看他的书,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文字中洋溢的智趣及练达的闲适深深地感染。无孔不入的机智与幽默,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加以揶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为这种生活式的幽默平添了灵魂,轻灵,通透,散发着智者的光芒。语堂先生的哲学并不是彰显自己学贯中西的理论知识,而是把自然主义由哲学的高度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潜移默化而成为人们日常的常识和习惯,对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以及行为进行一种自然自觉的指导。以一种近乎平淡的心境闲适地生活,然而这种“淡”并不是提倡以消极颓废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而是崇尚本身、洁身自好、纤尘不染。
喜欢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地生活。”语堂先生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追逐理想,而是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自己内在的欢乐为基础的。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人之本质的东西渐渐在寻寻觅觅中丢失。在人们汲汲于功名的同时追逐使人香气四溢的财富、地位、美貌,灯红酒绿的下面或许是心灵的苍白,欢歌笑语的背后或许是难言的孤独,豪华奢侈的下面往往是精神的贫穷,辉煌灿烂的背面可能是深深的空虚。长嘘短叹,纷纷叫嚷,“活着真累”,然而这种累并非汗流浃背、腰酸腿疼或是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而是精神上的负累,我把这种“累”归结为四点:交际过多,苦于应酬;受制于人,唯唯度日;迎合社会,失去自我;欲望过高,心为行役。也许我们在“累”的同时失去的不仅仅是纷纭世事中对自我品味的坚守,而且是一种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的生活情趣。
纷繁杂芜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林语堂先生闲适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保持一种淡然的心境,返璞归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抽点时间看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抽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适境而生,适境而居,从容达观地活着,乐天知命地活着,也许这时更能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能意会到水木清华、似水流年的气度和妙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堂先生洞明了世事人情,怀揣那一份心灵的从容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以一种近似庄子、陶渊明的隐逸者的姿态禅悟人生哲理,实现清纯明净、练达无争的独步气韵,保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虚怀若谷的谦虚者的姿态,至少不要让世风渐下、人心不古成为世人的慨叹,不要让“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成为生命的一种警示。
读林语堂是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宜坐,宜卧。正如禅师所说,活在当下,于是许多人果然活在当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心坦率地活着。正如曾经看过的一段话,“生活开始物化的时候,非物质的愉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精神逸出。即便简单的生活,也总能过出层层叠叠的意思来。”试想古人尚能饮酒品茶,诗意栖居,别让这种简单地生活情趣在物质发达的今天倒成了一种奢侈。
或许,我们应该偷得浮生半日闲。笑笑,看日光一点一滴从窗外移入,在窗台或茶几上留下一片一片的黄,又一点一滴地移出,窃喜。活着,端一本语堂的书,或坐或卧,任凭思绪无声地氤氲,去留无意,我自云淡风轻……
智慧的文章6:智慧人生:人生,多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者刚
文/飘荡
人生,多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者刚;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如果我们是主角时不要轻视配角,如果我们是配角时不要无视主角,但不论做主角还是做配角,都应该蔑视丑角;人生,什么东西都想得到,但不能不知道什么东西最需要;人生,什么东西都不想失去,但不能不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说明你差不多在混日子;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
人生的无奈,一是皱纹越来越多的同时头发越来越少,二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同时胆量越来越小;如果你的心是一条大河,人生的疆域就是五湖四海;如果你的心是地球,人生的疆域就是整个宇宙;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无需重来。
人生犹如一辆琳琅满目的货车,从起点到终点,在充满期待的道路上不停奔跑。如果把不悦和烦恼叠加起来,装进本不宽敞的车厢,车就会不堪重负,以至于无法前行;倘若把这些都集中在一个单薄的身躯上,不仅会使人感到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甚至会被压倒、压垮。所以,要学会为人生之车减负,忘掉不快。
人生轨迹不一定是按你喜欢的方式运行,有些事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得不做;有些人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得不交往。当遇到那些自己不喜欢却又无力改变的事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过寂寞的黑夜,天就亮了;耐过寒冷的冬天,春天就到了。练就波澜不惊的忍耐,再艰难的岁月,也只不过是浮云。
人生最悲剧的就是,每天辛苦工作,最后居然还没赚到钱,青春也不在了;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欺骗和伤害之后,还能保持信任和爱的能力;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
人生的最佳状态是淡定从容。看似无为,实则有为,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美形式。如果没有梦想,生命就会黯淡无光,但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应当潇洒自如。如果穷凶极恶、气急败坏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侥幸成功,人生还剩下多少乐趣呢?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背叛。
人生的非正规箴言:不论挣多少钱,人的寿命总是不长的。不论说多少话,人的嘴巴总是闭着的。不论听多少声,人的耳朵总是分开的。不论看多少事,人的眼睛总是闭上的。不论转多少圈,人的屁股总是朝后的。不论有多少爱,人的存在总是孤独的。不论活多少天,人的太阳总是新生的。
人生的经验是需要逐渐积累的,只有在不断地遇到,不断地解决,不断地总结,才有可能不断地积累,而女人只有到了够资深的年纪,对人生才能有深刻和细腻的感悟,这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积累的人生经验,值得你借鉴思考。
人生苦非苦,乐非乐,一念苦,一念乐,看重则苦,看轻则乐。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忘我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与世界对立。无争自然平安,寡欲自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淡,化解一切烦恼!
人在拥有之后,就容易居高临下。一旦拥有了,往往不是用来珍惜,而是用来挑剔,不是用来呵护,而是用来苛责。拥有,成了割伤心底那份美好的锐器;人活着,没有必要对所有事情都争辩出对错,时不时地犯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所以,长点心吧!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简单越快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没有滋味的人生会苦,没有趣味的人生会累,没有余味的人生会悲。当滋味成为美味,当美味成为趣味,当趣味成为韵味,人生的品味则尽在其中。无论是苦还是甜,你都是自己人生的调味师;无论是忧还是乐,你都是自己人生的调琴师。
有人说坚强是一种隐忍的痛,因为无奈而不得不坚强。而我认为坚强是一种韧性,一种对待生活的欣然,而不是一种被迫,一种催促。迷茫,只是曾经不明白,做简单的自己才是最适合我的。花开的时日里,请不要总是念念不忘凋零的忧伤。所以清醒清醒吧,不要放弃了自己,让自己能够像浴火凤凰那样,得以涅盘重生。?
自己的心地,承担着自己命运的重量,过了黄昏还有黄昏,能抬头就能思量,人生不是嫉妒和忧伤的游戏,烦恼何处恼?还好细商量,生活的方向,就是从心底的阳光再一次开始,眼睛不必要睁得很圆,看到光明就好。
智慧的文章7: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活智慧
文/沐沐
一个朋友面临择业,其实择业不是问题,朋友纠结的问题是地域,留在省城还是回到家乡。他一开始没有特别的想法,两个城市都挺喜欢。只是最近跟家人、朋友说起来这件事时,每个人都给出一堆建议,有人分析利弊,有人直接一边倒地支持一个城市,反对另一个。朋友于是开始纠结。
朋友从小是乖孩子,家里人喜欢帮他做决定。只是这一次,连爸爸妈妈的意见都不一样,各执一词。朋友问我,听谁的?
其实留在省城和回到家乡各有利弊,大家看到的点都差不多。只不过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凭借自己的判断把某一方面放大了,于是利弊就不平衡了。给出强烈建议的人,也都是对朋友有所了解,而且在乎朋友以后过得好不好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做出了“最佳”判断。只是,人和人毕竟不同,他们不能体会朋友心底里的渴望和恐惧。
朋友问我,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我不知道怎么选,我也不是他。朋友说,你的生活智慧不总是一套一套的吗。
其实,我只是拿自己的生活感悟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是我的幸福公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公式,解决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即使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但是每个人能听到自己心底里的声音,做什么样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心里都有一套判断体系和指导法则,只是有些方面不那么确信而已。碰到新问题时,因为自己的标准没有涉及,就习惯性地去借鉴别人的标准,但是别人的标准互相矛盾的时候,就没有判断力了。
一个同学给我讲,他们学校老师有两个元老级的人物。在同一个系里三十几年,他们彼此看不惯,两个人“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同时出现的场合。这两位教授,一个崇尚自由,一个崇尚克制。一个生活潇洒,抽烟、喝酒、熬夜,从来没什么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是滑翔伞的骨灰级玩家,经常有人慕名来拜师学艺。他的工作状态很好,精神状态很好,最近十年看上去没有变老的痕迹。据同学分析,他虽然以各种方式“摧残”自己,但实在是过得太快乐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想做的都做了。心情愉快,当然身心健康。另一个生活极其规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健身,吃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几十年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精确到几点回家,几点躺下来,甚至上午十点一杯牛奶,下午四点一根香蕉,都没有中断过,平时喜欢书法,去年还办了个人书法展。他的工作状态很好,精神状态很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几岁。面对这两个人,同学们迷惑了,谁活得更好?
两个我尊敬的建筑师前辈,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业内的认可,也是谁都看不惯谁。他们一个画草图天马行空,只有自己能看得懂是什么,工作方式是先让大家一轮一轮地头脑风暴,只要概念精彩,细节都不是事儿。另一个勾勒的草图都是整整齐齐的,连构图都一丝不苟,每一轮方案都进行推敲,要直接把细节做到位,甚至立面的划分、窗台的颜色都要想得很清楚,“没有细节就没有整体”。
两个人都喜欢给年轻的建筑师分享经验,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讲给大家听。多年来,他们的工作方法自成体系,各自讲给同一拨儿年轻人,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年轻的建筑师们迷惑了,谁说的对?
其实,生活中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的公式来判断对错和是非。真正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里。静下心来,给自己一段时间,自己的判断标准就会清晰化、明朗化。
比如是保持自由还是克制的生活状态,你自己心里面肯定知道哪一种状态会让你更快乐。如果你不像前面提到的两位教授那么极端,按自己最乐意接受的状态生活,也没什么不好。比如做方案的模式,每一个建筑师肯定都有倾向的模式,只是没有那么极致。其实也不用像他们那么极致,中和一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指教,不能听到什么就全盘接受。要选择性地吸收,构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体系,推演出适合自己的幸福公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智慧,不盲从,不偏激,不虚伪,不妄自菲薄。然后,用它来指导眼前的生活,才是靠近幸福的路径。
智慧的文章8:智慧不会衰老
文/鲁先圣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广场上,苏格拉底如平时一样在广场的一角开始了自己的演讲。这个时候,一群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们正为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我们每天都在被这些问题困扰着难以自拔,我们的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寻找到人生的快乐呢?”
苏格拉底看着这些可爱的年轻人,轻松地说:“你们先不要急于寻找快乐,你们先帮我造一条船吧,然后我带着你们乘船去寻找快乐!”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挖空树心,造出一条巨大的独木船来。
他们来广场告诉苏格拉底,独木船造好了,请老师去看。苏格拉底指挥着独木船下水了,然后与学生一起登上了木船。他带领着这群激昂慷慨的学生,一边合力划桨,一边欣赏着河流两岸的旖旎风光,一边齐声唱起歌来。青年学生们跟随在老师身旁,划船,唱歌,完全陶醉在这忘我的情景当中了。
苏格拉底看着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孩子们早已忘记了他们先前向老师提的问题,他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快乐极了!我们正行驶在去天堂的路上!”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不是被围观嘲笑,而是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漂亮的外表,是上帝在这一个方面对你的厚爱,但是,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智慧的文章9:懂得低头才是智慧
文/莲华童子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次拜访不无关系。
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记了。”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看成最大的收获,牢牢记住了前辈的教导,并把它列入他一年的生活准则之中。谦虚谨慎是做人的美德。一个成熟的人,有成就的人,必备此种品格,宜低头、忍让,而非自高自大。这也许是许多成功人士之美德。
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哲学家,也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大师们提到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更高时,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善解人意而自得,才会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实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更高。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谦逊胜过骄傲。我们应当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智慧的文章10:自己和自己比是一种智慧
文/小灰灰的旅行
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我是很讨厌和别人比的,也不喜欢别人拿自己去跟其他人对比。
我认为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心安理得,才是一种智慧。我大学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也想拥有一颗平平的心,笑看云卷云舒,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己和自己比,看到了我从大一的无知到现在有了一点点蜕变,看到了自卑,自傲,年轻狂妄的过去。这些你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明白,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无穷无尽的马拉松,要比你就比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要么你就不要和别人比,有些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和你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有何义?
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而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别人比较中丢失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那么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么就跟自己比吧。齐恒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齐恒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何如?”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行为、思想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那么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看来,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要把“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出发;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要总结、反省自己,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
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去比成功,但什么才算成功。
其实所谓的“成功”是很难定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有的人认为只有做成业内第一或荣登“福布斯”榜首才算成功;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当老板、享受这种自己说了算的“权利”就算成功;还有的人觉得只要每个月薪水过万,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节日出去旅旅游就很满足……
李开复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我很钦佩他的观点: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
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是成功,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盲目追求所谓成功,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制定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自己和自己比,每向着目标迈进一步就应该定义为成功。即使有生之年你没有实现最终的远期目标,但是你一直在不断地接近它,这一过程将带给你生活的乐趣。具体来说我有如下三点感受:
第一、做最好的自己,不和别人攀比。
我们每个人的周围肯定会有人比自己强,或者这方面或者那方面,如果总拿别人某方面的长项做为标准,去和他们攀比,那将会永远没有满足感,永远生存在压力和烦躁中,还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负面影响。
自己和自己比,心态会比较好。把自己曾经实现过的指标每年上浮几个百分点,每年争取完成一至两件“大事”,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年底达到这个目标了,我就会很高兴。试想如果我按照比尔。盖茨微软的标准制定一个对我来说根本不现实的目标,年年都不能实现,那我岂不是永远处于痛苦和自责的状态中?
第二、做不了最好的,就做最适合你的。
当第一名是很累的,就像长跑时的领跑一样,不仅体力上累,心理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你总担心别人超越你,而被超越的这一现实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所以我从不要求自己做第一名。有时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在某个“单项”上得了个第一,反倒觉得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不争第一,只求唯一。既然不容易做到最好,那就不如做最适合你的事情,把它做得最具特色,你的竞争力自然也就突现出来了。
三、努力学习进取,不断更新自己。
自己和自己比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你不进步就等于原地踏步,甚至后退。与时俱进嘛!否则没有意义。
就拿通讯工具来说吧,以前用的是BB机、大哥大,现在用的是PDA、4G手机,如果我们到现在还不会用电脑上网,那么落伍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这篇文章有“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的嫌疑,其实我的中心意思是:“只吃够得着的葡萄,不论是甜还是酸。”
智慧的文章11:有种智慧,叫“给人留余地”
文/许朝暮
古话说:“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我们做人做事,免不了跟人有些纷扰和争执。
学会给人留余地,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这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智慧。
朋友小秋跟一个同事关系不错,平时经常一起吃饭、逛街。可前几天,小秋突然怒气冲冲地跟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和这种人交朋友了。”
小秋性格单纯,容易跟人交心,她把对方当作了最好的倾诉对象,几乎无话不谈。没想到,同事总是当面给她揭短。有人夸她变漂亮了,同事张口就说“她每天都在研究化妆。”领导说她工作效率高,同事立马接一句“她是想早点下班回去追剧。”小秋听了,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毕竟都是小事,也就没有计较。
直到有一次公司聚餐,大家开玩笑说给小秋介绍对象,同事却说“她都快30岁了还没谈过恋爱,平时脾气也不好,给她找对象可不容易。”这一番话令小秋尴尬不已,只好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说话不留面子、言语没有分寸,让那位同事在职场上少了一个朋友。
有些话,说出口前需要斟酌。含蓄地提醒他人、委婉地纠正他人,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而随便戳人痛处、揭人伤疤,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会反噬到自己。
不要把口无遮拦当作性格耿直,不要把咄咄逼人当作逆耳忠言。只有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给他人尽力地维护颜面,才会得到对方的尊敬,维护良好的关系。
最近,部门主管职位空缺,公司打算从内部提拔一位。两位候选的同事,分别是能力出众的名校毕业生小夏,以及普通院校毕业但人缘很好的小周。
小夏仗着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工作上总是自以为是,抢尽好处。她负责一个项目时,要求其他人帮她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整理成表。在会议上,她却只字不提别人的付出,把功劳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而小周只是跟各位同事要了资料,自己加班整理,独自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项目申请通过后,他拿到了奖金,却主动跟领导提出,自己只要30%的金额,其余的分给提供资料的同事们。
最后,好处全都独占的小夏,谁也不想跟她共事。而愿意让出好处的小周,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
利益面前,最识人心。如果一个人自私贪婪、占尽利益,丝毫不顾他人的付出和感受,终会成为众矢之的。
正如有句话所说:“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不要把风头出完、把好处占尽,给他人留有余地,才有人愿意与你同行。
有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忠告:“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他们。”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凡事做绝,不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行走世间,学会善待他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凡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既是成全他人,又能成就自己;凡事不要做得太过,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哪怕心直口快,也别让对方当众难堪;哪怕优势占尽,也别让对方无处立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
一个人再强大,能力和运气终究是有限的。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转圜的空间,懂得先利他,自己的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智慧的文章12:水瓶树的生存智慧
文/闫慧杰
我有一个做校长的朋友,是邢台市的一家民办学校,他认为《谁动了我的奶酪》是本好书,于是组织学校教师集体学习。这次学习,教师们触动很大,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旧奶酪没有了,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新奶酪,而不是抱怨、消沉;变是积极的应对,变是唯一的不变。到现在,教师们确实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决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充电,不断研究,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适应一代代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学生。
“更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术语,一个系统程序,更新一次就是一次“升级”,这样可以使系统保持最新版本,保持最佳实力。朋友学校里教师们不再天天被督导,而是学会自我更新、时时更新,永远保持最活跃的教育状态。
我妹妹的一个女同事叫张雪,很年轻,才刚刚成家立业,在晶牛集团搞外销。可因政府“退市进郊”“去产能”政策,她随大批职工一起暂时放假待业。一个女性,又是刚刚结婚,被家庭宠着,她蛮可以在家里享受一下悠闲时光,读读书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然而她却没有停下来,2014年下岗后,依靠市总工会给予她的5万元资金支持,以经营女装店谋生,如今月赢利可观。2017年1月,得到省领导的亲自慰问。省领导鼓励张雪继续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在经营实践中获取经验,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变”才是常态。“变”是为了适应,也是为了进步。许多人面对外在的困难毫不畏惧,能够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战胜它们;但是,有一种困难是“内在”的,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旧观念、旧思想;一个人要想取得更大的飞跃,就非得有一个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甚至就是“凤凰涅盘”的过程。
当环境改变时,自然生命从来不怨天、不尤人,也不去做“思想斗争”,也不会“折腾自己”,而是很坦然、很自然地改变了自己、适应了环境、求得了生存。
人,也要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可能的变化,并勇于适时地改变自己。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新的形势可能是一种压力,但更可能是一种机遇。顺势而行可以抢占先机,逆势而上也能创造奇迹。
智慧的文章13: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题记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
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
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着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便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宏篇巨着,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
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是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拐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转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
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停拐弯中才前进,在不断拐弯中才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实行“三民主义”,经受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九次选择,也就是九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升”。
学会“拐弯”不只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智慧的文章14:“傻”是一种智慧
文/胡为民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说:“凡是太能算计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身心隐患,他们中90%都患有心理疾病,他们的痛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这是威廉通过几年的调查访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的惊人结论。其实,威廉曾经也是一个很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甚至知道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但这种算计让他整日操心不已。直到32岁时,他才突然醒悟,于是开始了关于“太能算计者”的潜心研究。
俗语说:大智若愚,“傻点”是福。因为“傻”那么一点儿,复杂的生活变得简单,微不足道的一点小成就也能够满足,幸福指数自然就高;因为“傻”那么一点儿,做事情大大咧咧,心理负担轻,自然快乐;因为“傻”那么一点儿,不在乎吃点小亏,小亏换来和谐融洽的人脉关系……如此看来,“傻”换来自由自在、愉悦满足的生活空间。
有一首歌唱道:“熙熙攘攘为名利,何不开开心心交朋友,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真真假假怨人生,不如轻轻松松过一生,是非恩怨随风付诸一笑,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难免……”人世间幸福快乐不是算计出来的,而是“傻”出来的。“傻”是一种胸襟,也是一种智慧。生活中“傻”那么一点点,不负功利的心灵,自然轻轻松松,幸福感倍增。
难得糊涂,知足常乐,“傻”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智慧的文章15:拥有转弯的智慧
文/国文
溪流能汇至大海,不仅是因为激流勇进,还因为懂得避开障碍、转弯而行。
人生亦是如此,遇到坎坷与挫折,与其横冲直撞或者停滞不前,不如绕一绕、转个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前行的勇气,也需要拥有转弯的智慧。
思维转个弯,也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路径。
听过一个故事,一对师徒一同下山,徒弟问师父:如果现在下不去也上不来,该怎么办?师父思索后说:那就往旁边去。师父的回答让人醍醐灌顶,有时候,钻牛角尖儿和峰回路转,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人生路上,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在迷茫时便陷入了思维的困境,前行和后退都无解,却忽略了转弯的魅力。阳光转个弯,能照射到无法直射的地方;思维转个弯,能发现意想不到的路径。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笔直平坦的。
你要知道,路的旁边也是路,懂得转弯的人,总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态转个弯,可能会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人的一生好比一辆正在行驶的列车,有的人驾轻就熟,该前行时前行,该转弯时转弯,走走停停,一路风光尽收眼底。而有的人只知道莽撞疾行,一股脑儿往前冲,连撞见悬崖峭壁都不会刹车,更别提欣赏沿途的风景了。
常言道:“直道可跑马,曲径能通幽。”
学会转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路则常宽。发生好事时,顺其自然,倾力而为;遭遇坏事时,不钻牛角尖儿,心才舒坦。
人生处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管遇到什么事,不妨让心态转个弯,在其中找到生机和乐趣,你就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人生转个弯,学会与生活和解。
一位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自己的人生秘诀,就是凡事想得开、向前看。主持人追问:看不开、放不下执念怎么办?老先生笑笑说:转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人生就像一本书,翻过了这一页,才能书写下一页。有时候,并不是生活毫无转机,而是我们的顾虑和执念太深,把自己困在了死胡同里。
路走不通时,绕行即可;大脑想不通时,换个思路试试。
人生也是如此,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并非要执着于一条路;学着与生活和解,适时地转一个弯,也许会别有天地。
智慧的文章16:恰当表达是一种智慧
文/若愚
常言道:和气生财,和谐则顺。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日夜提高,工作压力亚历山大,以致很多人往往在工作、生活中遇上急事、烦事等糟心事时,处理起来总显得有些烦躁、易怒。所以,在处理一些棘手事时,能冷静的处理和作恰当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让糟糕的事烦扰到自己,还能圆满的解决问题。
万事应变不离其中,处事皆有一定的规则。遇事不急不躁,冷静为先,这几乎成为了不争的定论。遇到急事,不慌不乱,冷静思考,理清思路,然后不急不躁地向听者陈述事情原委,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会给人留下沉稳、靠得住的印象,还能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遇到大事,不焦急不冲动,稳住情绪,仔细分析事情脉络,找出可行的应对之策,如需要向有关人员介绍事态,尽量用平缓的语速向对方表述事情概况,恰当的语言表达至关重要,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简明扼要,言简意骇;一般事情,采取轻松风趣的方式表达。工作、生活中总会时常碰到一些需要向家人、同事、朋友作善意的提醒,直接说恐伤和气,如果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讲出来,既不会让对方感觉生硬,还会很乐意地接受你的建议,并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对原则性的事,对自己没有把握,而涉及原则性的事,注意把握分寸,如别人主动问起,你却不言不语,会给人不合群的不好印象,如既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失分寸地陈述自己见解,这不失为一种智慧。
历来我对能当上领导的人,始终存有一种观念,他们至少具备一种或多种能力,或业务过硬、或能喝酒、或攻关能力强、或处事游刃有余等,不过也有特例。多年来,工作虽辛苦,但大多让我获益良多、受益匪浅,伴我成长。同事多年的王领导是单位的元老,为人谦和,熟悉业务,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很有影响力。新调来一位与她同级的张同事,性格比较急躁,霸道,喜欢管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不懂业务,安排工作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大多数同事都不太喜欢她。一次,张领导私自安排王领导分管科室人员去做自己分管的事,导致王领导分管科室工作滞后,致使王领导被上级通报批评。王领导虽对张“手伸得太长”已不是初次这事本就有些许想法,通报一事让王领导深感憋屈,但她就此事的处理,让我对其充满了敬意。在单位通报表态会上,张领导始终用激动的语气分辨说,工作人员都是单位资源,她安排做事也是为了工作……而王领导表态时,语气诚恳、态度谦逊地明确表示,自己缺乏大局意识,没有考虑到局里工作的全盘性,没有主动兼顾到其他科室的工作,对自己分管科室的工作推进情况没有监控好,也没有统筹协调好科室人员的工作,导致人员稍有变动就影响了大局,造成了严重影响,将为自己失职的行为做严厉反省和检讨。同时,她也陈述,如果张领导在安排这次工作时,若能提前知会下,也许会好些……言下之语不言而喻,大家都心知肚明。王领导的冷静、沉着、谦逊、点到为止、游刃有余的处事方式,让大家对她充满了敬佩。而张领导的自私、狭隘,只会让人生厌。
人无完人,秤有长短,学无止境。为人谦逊是素养,遇事处事能恰然而止,并能选择适当的时候做恰当的表达不失为一种上策,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智慧。恰当的表达不仅可以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还可以将事件效应翻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