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散文

请欣赏儿子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儿子散文1:真正的儿子

文/王世虎

儿子因琐事与人斗殴,失手将对方捅死。父亲亲自登门给死者家属下跪道歉,并变卖了所有家产作为补偿。

死者家属被父亲的诚意感动,说:“你放心,我们会向法官求情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能再让你忍受丧子之痛。”

父亲义正言辞地摇摇头,老泪纵横道:“不,他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唯有这样,他才是我真正的儿子!”

儿子散文2:珍惜这庸常的一切

文/青衫

儿子大学开学有一段时间了,那天忽然对我说,以前总是烦您唠叨,恨不得立即离家,现在才发现那时候有您为我操劳一切是多么幸福的事。我笑了,人总是在失去后才顿悟,你长大了,慢慢适应独立解决问题的日子吧。

在生活里,其实何止是儿子,好多事情都是如此,很多幸福就在身边,我们却不知不觉,等到失去了才惊觉原来的一切那么美。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难以忘怀那次因腿部骨折住院的那些日子。腿部打着石膏,仰卧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就连近在咫尺的窗边都过不去,真是度日如年啊!精神几乎要崩溃。

我原本是活蹦乱跳的,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干什么干什么,但从不觉得活蹦乱跳是种幸福。此刻忽然不能动了,我才发现,噢,活蹦乱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幸运的是,几个月后老天把它还给了我,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在心里荡漾着,身体与心灵都宛若重生。

感激命运,它以这种方式提醒我,珍惜拥有的,哪怕是庸常的一切。

命运既仁慈又残酷,具有多面孔,有时候它悄无声息地拿走你的东西,就再也不愿意还给你了。

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的感情甚至好过母亲。在我上大学后,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就变得非常少,及至我结婚生子,每天忙于工作家务等琐碎之事,虽然念着她老人家,却让凡事缠住了腿。我在心里安慰自己:奶奶不会怪我的,她最疼我了,等下个月休息就去看她。

奶奶在我眼里是那么健康,那么开朗,无论如何我也没想到病魔会突然袭击她。在奶奶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我放弃工作,精心陪伴,但还是无法阻挡命运的安排,奶奶离开了。

母亲说奶奶没白疼我,我做到了。可是我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像个犯错的孩子,在奶奶健康的时候,想我的时候,没做到常回家看看,我心里背负着自责和内疚。这份亲情,此生我将永不再得。

亲情,友情,爱情,其实都是易碎品, 无论如何,请用心呵护他们吧。这不仅是高情商的表现,更是成年人的处世法则。

不要等有一天它被拿走了,你才觉得,噢,不行,那是我的,不能拿走!珍惜拥有的,将来才能不惧失去。

儿子散文3:儿子的年货

文/李洪彬

日子在思念中一天天过去,一大盘柿子,像金色的太阳,像笑容灿烂的儿子。柿子的金黄令人温馨,只是它们坚持不软,很是骄傲,似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用劲一闻,又没了。我和老婆每天看它、谈它、谈儿子。终于有一天,老婆说:“会不会是儿子让人给骗了?花钱买了一堆只能看不能吃的大家伙。”

其实我也拿不准。

这天,来了个朋友,他一进门,两眼放光,惊呼,啊呀,看到了家乡!他说,他父亲就是种柿子的,种的就是这种柿子,它叫“金顺”,不红,永远金黄。

金顺——多好的名字。老婆说:“是我儿子捎来的,他在北方上大学。”我说是啊,我们的儿子。朋友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吃它呢?”老婆笑说,因为闻不到太多的香味,怕不熟吧。朋友是个北方汉子,说话豪爽:“哪里哪里,咬一口下去,满屋生香,久久不散。”朋友感慨,这就是北方、北方人、北方文化,说不尽的广远与厚重。朋友对我老婆说:“大姐,你应该吃呀,它是北方人的生活和心思,也是你们儿子的一片孝心。”

“是吗?那我试试。”老婆双手捧起一个大柿子,激动得像个小女孩,很小心地咬一口,两行泪水流下来。老婆说:“甜,真香,脆脆的。”

果然是香,真香。

为了给父母减轻压力,上学的儿子打工挣钱。只身一人在外过年,却不忘给爸妈捎来年货。他也是个独生子女,在我们眼里他还小呀,还可以撒娇。如今,不知他能否洗净自己的鞋袜,他喜欢运动,总是汗脚。帮不了儿子,只有思念!

我以男人特有的坚韧拒绝泪光,潇洒地一笑,说:“是啊,儿子大了,长成了形状,也长出了味道。”

儿子上师大,在很远的一座北方城市。儿子很懂事,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坚持不回家,一个人做了三份家教。儿子说,寒假的家教比较好找,在东家吃饭油水大,让我们放心。这还不算,儿子让同学捎来了当地特产:大柿子。我们两口子好感动,幸福得想哭。

由于地域的差异,南北方柿子各具特征,南方的柿子高而棉软,红红的,灵秀;北方的柿子扁而阔大,沉得很,像石头蛋子,压手。

老婆说:“你不懂,这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儿子是怕买得太熟,坏在了路上,这种硬柿子放几天就软。我儿子做事会走眼吗?等着吧。”谈到儿子,老婆总是眉飞色舞,好像我是局外人。

儿子散文4:向儿子道歉

文/姚瑞林

对于你,我其实和普天下做父亲的没有什么两样,总是尽自己所能,给你所需要的。这很简单,因为爱。

但是,常常因为爱,常常因为这个借口,过去犯下了很多的错。

三年前的一个早上五点,想到我曾经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犯下的错,便再难眠,我提笔给你写了一封信,洁白的信笺仿佛我纯粹的心,文很长,满满六面。

我把我对你的爱,我的希望,我的寄托,我的所为,我的烦闷,不一而足,浩浩荡荡,一气呵成,跃然纸上。“儿子,当你在我身边时,我的眼便不曾离开过你;当你不在我身边时,我的心里时刻牵挂你。”“老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我不希望你将来长大后埋怨我在你小的时候不作为。”“儿子,总是因为爱,在爸爸的心里从未停止生长;有时因为爱,爸爸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偏了最初的方向;偶尔因为爱,爸爸可能会让你的心灵受到一定的创伤;终归因为爱,爸爸祈盼你永远不要经历沧桑;最是因为爱,爸爸祝愿你一生都是幸福的模样。”

爸爸希望你长大后能够懂得并且理解我对你曾经犯下的错:因为爱,所以才犯过错。

那天,送你到学校回来后,我又为你写了一篇文章:《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正如文中我说的,“今后,不管你的繁华蔓延何处,不管你的人生落脚何方,只要你觉得快乐,就已足够。毕竟,快乐,凭自己阅卷。从来,幸福,由自己打分。”

真是没有想到,许多家长看后也有同感。看来,我曾经犯下的错,许多家长也同样大同小异地犯过。

今天,我再对你重复这句话:“孩子,请你记住,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老爸曾经犯过错,我要向你诚挚地道歉。

儿子散文5:烧饼大妈和她的儿子

文/吴禹璇

在我家楼下的市场里,每天都能听到一个响亮的吆喝声:“黄桥烧饼——又酥又脆的黄桥烧饼,咸甜都有……”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这个吆喝声就像闹钟一样,准确无误,从不消失,我每天上学至少四次经过烧饼摊,对于这个声音和那个烧饼摊,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一个墨绿色汽油桶改装成的火炉,一张钉着铁皮的黄色旧木桌,还有一副黑得发亮的铁夹子,就是这个烧饼摊全部的家当,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看上去大约十四五岁的智障男孩,就是这儿的主人了。然而,你别小看它简陋不堪,可打出来的烧饼那真叫人赞不绝口呢,而且只卖一块钱一个,我最喜欢甜味的,一口咬下去酥脆香甜。妈妈常常在下午放学后,带我光顾这里,时间久了,我们和老板渐渐熟了起来,我亲切地称呼她为烧饼大妈。

烧饼大妈总穿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暗红色格子外衣,一条看起来很旧的围裙,但却干干净净,永远挂在她的脖子上,那双揉面的手上,布满了粗细不一的皱纹。她的脸黑黑的,有一双不大、但总是笑眯眯的眼睛,她爱用河南话夸奖我说:这小妮儿真漂亮,长得像从画里出来一样。因为烧饼大妈为人和善,而且这里价廉物美,所以客人总是络绎不绝。

因为儿子智障,所以大妈每天都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形影不离。她既要照顾生意,还要看管孩子,可以想象,一天下来她有多么劳累,可是尽管这样,烧饼大妈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从来没看见她训斥过儿子。一次,我和妈妈来买烧饼,那个哥哥像是和我们打招呼,并且用含糊不清的话对大妈说着什么,两只手在空中比画着,他一边说,大妈一边笑着点头,一会儿大妈转过头对我们说:“他说他要给你们装热的,从炉子里夹刚做好的饼,你能不能等一会儿?”妈妈连忙道谢说:“可以的,不着急。”

为了怕他烫伤,大妈赶紧为他戴上手套,只见那个哥哥笨拙地拿起夹子,一手颤颤巍巍地打开炉门,大妈双手托着铁盘,弯下腰,站在一旁,抖动的夹子慢慢伸向炉内,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热腾腾的烧饼夹出放在盘里,“一个、两个、三个……”大妈紧张地替他数着,“五个……”正当她要为儿子拍手叫好时,“啪”的一声,第五个烧饼掉在了地上,哥哥生气地把夹子扔到一边,大妈对我们抱歉地笑了笑,弯下腰,拾起夹子,用布擦干净,重新递给儿子,轻拍他的胳膊,指着炉内说:“里面还有,再夹一个就行了”,在她的耐心安抚下,哥哥顺利地夹出了第五个烧饼,大妈给儿子竖起了大拇指,我看到烧饼大妈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在顾客少的时候,烧饼大妈会拿着一些书用她那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念给孩子听,她一边念一边拉着他的手在书上指指画画,那个哥哥有时会支支吾吾地说上几句,有时会厌烦地将书扔在地上,可大妈从不生气,还会一遍遍地教他给顾客找钱。妈妈劝大妈可以把哥哥送到特殊学校去接受教育,可大妈说,他们是外来务工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只能放弃了。现在全家靠双手劳动挣钱,只要陪在孩子身边,生活过得去,她就心满意足了!

碰上下雨的时候,大妈会给儿子穿上雨披,撑起一把大伞,保护好儿子和火炉,自己却总被淋得湿漉漉的。一天在外,不忙时,她总不忘给儿子做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自己就吃两个烧饼充饥,但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难,儿子再怎么不听话,我每天经过烧饼摊时,都能看到烧饼大妈那熟悉的微笑、听到那响亮的吆喝声。

虽然这个烧饼摊并不能赚到很多钱,但是我相信烧饼大妈是富有的,因为她心里充满了对亲人无私的爱;虽然那个小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但我也相信,他依然很幸福,因为他有一个最好的、最爱他的妈妈。烧饼大妈虽然从没穿过漂亮的衣服,也没有时尚的装扮,但她却是我心中最美最美的妈妈!

儿子散文6:小鹰和小鸡

文/大漠胡杨

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来,坐在写字台前,一声不吭。嘴巴噘得高高的能挂得住一个油瓶。我装作没看见,私底下在心里暗暗嘀咕:看你不说,你小子狗肚子里还能装得下四两油。果不其然,一会儿,儿子就打开书包,拿出《语文评价手册》来,翻到三十页,然后高喊:爸爸!爸爸!

我走上前去,见儿子摊开的书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问:小鸡看见高飞的小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答:心里会想,小鹰真笨,每天飞得这么高,这么累,还不如天天在地上找点食物吃。一个鲜红的大叉叉横卧在儿子写的答案上,看得出老师批改时的生气。

我当下决定采用启发式教育。于是就和颜悦色的对儿子说:在回答问题之前,你有没有仔细地阅读短文,读懂题目的意思?

读懂了。说的是小鸡和小鹰刚出壳时都一样,嫩嫩的身子,软软的翅膀。可小鹰却向往蓝天白云,小鸡只想找点剩饭,碎米填饱自己的肚子。爸爸,小鸡不用苦,不用累,每天开开心心的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做做游戏,还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饭粒,米粒,我还看见过它从树根下刨出过虫子呢,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很好吗?

小鸡如果对这样的生活就感到满足,那就是井底之蛙,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你看看小鹰,我指着书本,一字一句地读给他听:它飞上蓝天,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它穿过白云,矫健的身影映入大江。多好啊!小鹰自由自在地在蓝天翱翔,大地、山川、河流、湖泊,一览无遗,闲暇时,和大雁、丹顶鹤唱唱歌;和清风、白云做做游戏。饿了,就去山岗,草原捉捉野兔,渴了,就去湖泊、沼泽喝喝水;累了,就去悬崖、松枝上歇歇脚,梳梳羽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比小鸡强上百倍,千倍吗?

儿子有点动心,我正准备用理想,追求,奋斗等词汇来对他进行励志时,他忽又若有所悟的开口说:还是不对。野兔就比米饭好吃吗?要是天空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下雪了,刮大风了,小鹰还能飞吗?不能飞,找不到食物,还不得饿死。爸爸,你总是说一套,做一套。早上喊我起床时,你会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妈妈喊你起床时,你又会说: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唉!唉!你这孩子!

儿子散文7:“包馄饨”的启示

文/黄琴

儿子是在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活动上初学包馄饨的。当时,一听说老师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包馄饨,我就傻眼了。心想:家中时常包馄饨,儿子也爱插上一手,可每次都被我制止了。一来怕他添乱;二来也觉得没必要学。而今天老师偏偏让孩子来学包馄饨,我儿子会吗?会不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我不禁为儿子担心起来。

老师简单讲解后,活动就开始了。我也悄悄来到了儿子的身边,不仅想看看他的杰作,更想在必要时帮他一把。

只见,儿子灵活地操起一张馄饨皮,稳稳地放上了一团馅。接下来的动作就不那么顺利了,不是馅掉了,就是皮破了。坐在一旁的我越看越着急,儿子却仍然很镇定。瞧!他把那馄饨皮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合上,小眼睛看看伙伴,又看看老师,依旧饶有兴致地摆弄着那个可怜的馄饨。此时我真想冲上去,帮儿子包出几个像样的馄饨来,以挽救儿子的面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摸到了窍门,居然包成了一只馄饨。模样虽说丑了点,但这毕竟是儿子的处女作呀!接下来的几个馄饨,儿子包得就顺利多了,样子也一个比一个“俊俏”了。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到了介绍作品的时间了,儿子得意地向众人展示自己包的馄饨,那自信的表情、成功的喜悦,是我从未见过的。作为母亲,我从没想过让儿子学包馄饨,更没有想到儿子包的馄饨竟会这样好!一向自认为教育有方的我不禁有些惭愧,平日里我关心的教育无非就是一些语数知识,其他方面就忽视了。殊不知,教育是多方面的,过多的强调语数知识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而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是教育的良策啊!

儿子散文8:家有小儿初长成

文/袁芳

儿子今年12岁,本命年,成长路已经近十二载,细数十二个春夏秋冬,那一路的艰辛与欢笑,苦也其中,乐也其中。从怀胎十月到今天为止,我和儿子朝夕相处13年了,从呱呱落地的小毛头长成一个充满阳光的男子汉,说起小儿,幸福总是溢于言表,那种感觉无与伦比。

看着一日比一日成熟懂事的儿子,那些带给我们欢笑的记忆,显得愈加可贵。儿子的“妙语连珠”常常让我们捧腹大笑,记得1岁多的儿子第一次上酒店吃饭,点菜时也凑热闹说:“阿姨,我要吃肥肉洗澡!”我们大家一头雾水时,他的手指着蹄花肚片汤的图片,一桌人顿悟,随后大笑。十几年来,儿子的这种幽默语言从未间断,人送雅号“百事可乐”。

儿子的善良也常常让我热泪盈眶。夏天的中午,为了让卖菜的老妪早点回家,儿子站在烈日下乞求我用他的零花钱买走老妪剩的菜,每每遇到残疾乞讨者,他都会拿出零花钱布施。去年学校组织向一位贫困家庭同学捐款,儿子觉得现有的零花钱捐出去太少,就找我们商量,能不能提前预支他下个月的零花钱,我当时并不同意他的想法,就说要献爱心尽自己能力就好。他说,妈妈,请您答应我吧,如果不是特别困难,谁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呢?我听了这样的话,搂过儿子,一种幸福油然而生。儿子简单的话语告诉我的不仅仅是他的善良,而是他的一种认知。儿子,此生有你,感谢上苍。

不知道从何时起,那个跟在屁股后头喊我妈妈的小子,对我改了称呼喊我“老妈”,时常望着与我一般高的儿子,感叹自己是否真的老了。那天去学校接他,看见校园宣传栏里贴着儿子的照片,原来这小子被评上了一年一度的“阳光男孩”。回家路上,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没想到从他嘴里冒出淡定二字,真不知道这小子的这份淡定是从何而来。今年儿子有幸被推荐上了最好的中学,拿到推荐通知书后,儿子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非常冷静地对我说:“老妈,帮我找个辅导老师吧!”我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欣喜,羽翼渐丰的小子,在那份淡定里有他的计划。

点点滴滴的回忆已经无法在字里行间完成,只希望儿子在这告别童年迈入少年的本命之年,犹如脱兔,个性飞扬的展露风采,意气风发的拥有活力的青春,做一个独立自强铮铮傲骨的男子汉。

儿子散文9:不是所有的回眸都美

文/范家生

阿波罗的儿子奥菲斯是一位音乐家,他演奏的琴声美妙绝伦,野兽跟着哼唱,树木向他倾身致意,就是石头做的心听了也会变软。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尤丽狄斯。一天,尤丽狄斯被毒蛇咬死了,奥菲斯就到地狱去,用琴声迷住了守卫者三头犬刻尔柏洛斯,顺利见到地狱之神哈得斯,请求他把妻子还给他,并同样用琴声吸引了哈得斯及他的妻子珀尔赛福涅。于是哈得斯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一个条件:奥菲斯在返回的途中不可以回头看自己的妻子。结果,在就要走出地狱重见光明的时候,奥菲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尤丽狄斯的脸,一瞬间尤丽狄斯被拉回了地狱。奥菲斯痛哭不已,苦苦哀求,但此后再也没见到自己的妻子。

并不是所有的回眸都那么美。积聚前行的力量,用善和爱以及自己的能力适应生存、改变生活、关爱他人,远比回眸现实的多。在这过程中,有艰辛,有困惑,也有喜悦,但成功不值得炫耀,错过不必惋惜,失败更不能气馁。向前看,一定比回眸更精彩;往前行,必然比驻足更美丽。

儿子散文10:阳台上的牵牛花

文/朱辉

去年春天,儿子不知从哪儿弄来几颗牵牛花的种子,拿回家要我们种。为了不让他失望,妻子就应付着找了一个泡沫塑料盒,又到楼下小区的花园里随便挖了些泥土,撒上种子随手搁置在了阳台上。我知道牵牛花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可这阳台上又没有篱笆之类的东西能让其舒筋活络,加之泥土也不肥沃,估计也就只能让其自生自灭,我们也只不过是玩玩罢了。

说起牵牛花,我自然想到了小时候。记得那时家里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满是些父亲的最爱:娇艳欲滴的牡丹、妩媚动人的海棠、姹紫嫣红的杜鹃,还有那芳香扑鼻的栀子……当然,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就是花园的栅栏上爬满着的牵牛花,因为那是我亲手栽培的,浇水,施肥可没有一丁点儿的怠慢。每当看到绿油油的叶子下藏着的那些或粉、或紫、或蓝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时,顿时一股沾沾自喜的满足感涌上心头,感觉那小小的牵牛花丝毫不比其他花儿逊色。可一看到阳台上刚种下的那盒牵牛花,就不免为它的处境担忧了起来。

因为不看好那盒牵牛花,渐渐地也就把它给忘了。

直到一天早上,我正在阳台上读报。忽一阵南风吹过,传来了一阵叶子“沙沙”的响声。我不由抬头一瞥,竟然发现盒子里已是绿意正浓。原来,那几颗牵牛花种子早已破土吐绿,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在风中翩翩起舞呢!而更让我惊愕的是它们的藤蔓全部偏向阳台内侧,死死地抓住落水管。没过几天,它们抱紧了落水管拼命地往上爬,活像正爬着竿的玩具猴。眼看要到阳台顶而不得延伸时,聪明的它们寻着了旁边的一根电线,又探着身子随着电线斜着往楼上伸展开去……

我不由惊呆了,百思不得其解这牵牛花是如何缠上落水管的,而爬近阳台顶时又怎么会巧妙地傍上电线的。以前,我只在书本上和电视里看到过那些为了生存而激发出无限潜能的生命,却不曾想到这种奇迹竟发生在我的身边。从未给它施肥,也未曾为它浇灌,它们却生长得如此茁壮,生存得如此精彩。除了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我还能做出何种解释?

到了牵牛花的花期,它们的花期很短,清晨开,到了中午就凋谢了,但是我却非常感动于它们历经苦难后那短暂而又幸福的绽放。一些天里,多则四五朵,少则一两朵,阳台上总少不了那一道美丽的风景。这着实让我平添了一份甜蜜的牵挂,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像个孩子一样去阳台上数牵牛花。

我默默地注视着它们,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感慨不已,它们也好像会瞟我一眼,吹着可爱的“蓝喇叭”,笑对朝阳。

儿子散文11:难忘岁月

文/宋进军

儿子高考后的暑假,全家人一大早驱车出西安,经咸阳、兴平到宝鸡,路途一马平川,心情愉悦,车出宝鸡往西北方向便是另外一番景色了,车子一会儿翻沟一会儿越岭,驶入陇县县城足足用了六七个小时。一家人在县城吃了顿饭,饭后儿子说,你们下乡的地方好远啊!我顺口便说,还有30来里才能到村子,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上山下乡。

车出县城西行约30来分钟到了曹家湾公社,再有七八里便到村子了。当年没有通车,从曹家湾到东堎村要靠步行,且要趟过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如今桥通路畅很快到了村子。原东堎村支书曹海成早早在村口迎候我们。村子的变化不大,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老年人依稀还能辨认出来。曹支书的老伴热情地忙着招呼做饭菜,我们来到当年我居住的知青点,只见三间房已经有些破旧,里边住进了文大伯一家。我们全家人愉快地和他拉家常,并回忆起当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还与大伯一家合影留念。

野菜、土鸡蛋、酸汤面,曹支书和老伴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吃饭的当口,曹支书对我父母妻儿说,当年没黑没明地干活儿,一个工才三角来钱,吃的是包谷面糊糊,没有一点油星星。如今看病有合疗,也不交皇粮了,生活好多了。

随后又来到我曾经当过民办教师的东堎小学,与当年的民办教师拍照合影。村子南边的一处山泉吸引了儿子和家人,都争着掬水品尝。清粼粼的山泉日夜不息,不知流淌了多少年,至今还在滋养着东堎村人。当年也下过乡的妻子说,她插队下乡的扶风县,喝的是井水,相比这儿要条件好些,女知青犯愁的是挑水,肩挑两桶水就像扭秧歌般,往往还未挑回家就洒得没有多少了。我对儿子说,我和***一样,同样要自己担水做饭,没有柴火了,还要进山砍柴。

同样的18岁,感受两重天,看表情,儿子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儿子散文12:零分作文

文/肖进

儿子放学后,很不高兴,嘟着小嘴对我说:“爸爸,老师给我的作文打了零分,我太生气了。”

我拿过儿子的作文来看,作文题是:我的爸爸。儿子写道:爸爸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妈妈,妈妈温柔、善良、漂亮……接下来的整篇作文里,都是叙述妈妈的事,与我这个爸爸没有丝毫关系。

看着儿子,我比他还生气,我这个爸爸做得有这么失败吗?我问他:“为什么不写爸爸?”儿子一脸的委屈:“写什么?”

我觉得我该和儿子好好谈谈了,我说:“爸爸再忙,都基本天天坚持回家与你们一起吃饭,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吗?”儿子的语气更委屈了:“可饭是妈妈做的,菜是妈妈炒的。还有,您吃饭的时候,不是看电视,就是接电话……”

我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于是,我急忙换了一个话题:“那我不是常给你买新衣服、学习用品与资料吗?”儿子说:“这些都是网上买的,我多么希望您能牵着我的手到书店看看,到服装店逛逛,即使什么都不买。”

我知道我这个爸爸失败在哪里了,我将儿子抱在怀里,说:“宝贝,爸爸错了,请相信,从现在起,我一定能做个好爸爸。”

儿子的零分作文让我明白,家不是存在就好,有爱才是家,这种爱无关物质,有时仅仅只需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就足够。

儿子散文13:思念是淡绿色的

文/程华

“妈妈,清明菜!”儿子满头大汗跑进厨房,小手里捏着一把淡绿淡绿的清明菜。

小小一株一株,椭圆的小叶子,叶面茎梗上覆盖了灰灰白白的细绒毛,有的顶梢已开出簇簇小黄花。

是了,又一个清明节即将来临,吃清明粑的时节又到了。

儿时的我常常跟着妈妈去田间野外采摘清明菜。“更煎药苗挑野菜,山家不必远庖厨。”学医的妈妈一直对清明菜情有独钟,说这东西能调中益气、止泄除痰,是春天里大自然赐予的绝好美食。那时尚还年幼的我并不懂得这些,只觉得在经历了整整一个湿寒的冬季之后,沐浴着春天的暖阳,跟在自己妈妈屁股后头,在田间地头一株一株采摘那些嫩嫩绿绿的野菜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回到家里,妈妈捡清明菜最嫩的芽尖掐下来淘净剁碎,和上面粉和糖,放铁锅里用一点油烙成圆圆的饼,很快一盘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清明粑就上桌了。

妈妈出生在巴南乡下,她的父亲是地主。因为家庭条件尚好,妈妈十几岁时考上了护校,毕业后成为西南医院烧伤科一名军医。原本有着令人称羡工作的她,因家庭成分问题受到牵扯,在大裁军时转入地方,来到重庆锻造厂医务室工作。

锻造厂位于今天沙坪坝区与九龙坡区交界处的上桥地区,较为偏僻,四周为乡村所围绕。上世纪七十年代,地方上物质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厂里食堂常常缺米,有时打饭去晚了,我们便只得靠包谷粑充饥。厂里工人不时会去偷摘周围村民地里的蔬菜、顺走门前觅食的鸡鸭,双方为此冲突不断,好几次还动了铁管锄头和火药枪。

尽管从部队转业后,妈妈的工资可以与厂长齐平,但那时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记得有一次,在煤研院工作的爸爸去北方出差,不知用什么办法悄悄搞到一斤猪肉带回家来。我和弟弟跳着脚尖叫:“哇!我们有肉吃啦!”那一声欢叫,叫得妈妈开怀大笑,随后却背过身去偷偷擦泪。

为了给馋嘴的我和弟弟改善伙食,妈妈总是想方设法让爸爸去弄些市面上买不到的食材:打青蛙、捉黄鳝、挖藕……清明粑也算是其中一种。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家家都不再为吃一顿肉发愁了。我家吃清明粑的习惯却一直沿袭了下来。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土生土长的巴南人,很早就病逝了,我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他们。时常望着隔壁小孩们从幼儿园回家都有外公外婆接送,一个个左手牵一个、右手拉一个,心里就羡慕得很,便拉着妈妈吵吵“要去百货公司买外公外婆”。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了摸模我的脸,眼睛亮晶晶地说,等长大了我带你回乡下去看他们。

我读高中时,重庆的交通便利了不少,妈妈开始每年与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回巴南区石马乡去给外公外婆上坟。可能由于没有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过,我心里并没有任何悲伤,只是把每一次回乡看成一次近郊春游:驱车去到那里插香、烧纸、放鞭炮,程序走完就完事。每次回去,我最高兴的还是与妈妈一起沿路去扯清明菜、侧耳根、野香葱。

田间、地头,阳春的阳光下,和家人一起遍地采摘野菜的妈妈跑上跑下嘻嘻哈哈,欢喜得就像个孩子。回到家里,摘、洗、切、烙、凉拌,然后看着我们一口一口吃下去,满足的神情满满地写在她日渐苍老的脸上。

这样的温馨画面,到2006年戛然而止。那是最后的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回乡祭祖、一起吃清明粑。就在清明节后不久,妈妈突发疾病住进西南医院。在被病魔折磨了四个月、经历了两次大手术之后,她万般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十年了。一直不愿再翻看那张最后的照片。照片里的我、爸爸、妈妈,在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地里笑得如沐春风。妈妈的手里还握着一把新摘的清明菜。

每年的清明,我们依然去巴南,去祭奠外公外婆,还有妈妈。此时心情已不同以往,昔日轻趣盎然的家庭出游,而今已变成充满追忆的缅怀之旅。

每当默默跪在墓前为妈妈烧上一摞纸钱,透过缭绕青烟凝视着碑上她微笑的照片时,我心里总会忆起余光中的那句诗: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妈妈,已回到外公外婆的身旁,已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我,是我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没有见过我的妈妈,如同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婆。每当我指着妈妈的照片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外婆,就是我的妈妈。孩子总是懵懵懂懂睁着大眼睛,望望她,望望我,眼里并没有一丝悲伤。喔,这样年龄的孩子尚不懂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又怎能体味到失去妈妈的悲伤与缺憾?

当我将为孩子专门写就的那本书烧给妈妈时,我便知道,除了像妈妈当年把我们拉扯大一样,把我的孩子好好抚养成人之外,我更应当像妈妈一样,教会我的孩子如何懂得爱、学会爱,如何珍惜爱、付出爱。

一年一年,我也带着他回巴南去祭祖,带着他走过当年妈妈带我走过的那条路,还带着他一起,如当年一样去采摘清明菜,再把它们做成清香四溢的清明粑,并告诉他,这是对春天的迎接,对大自然馈赠的珍视,对亲情与爱的缅怀。

思念是淡绿色的。所有的思念,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淡绿色的路。

妈妈,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孩子,这样的路,你的妈妈也会一直带你走下去。哪怕有一天,你的妈妈已经不在,而你,也依然会带着你的孩子一直这样走下去。

儿子散文14:儿子的新愿景

文/童谨袤

记得夏天的一天,儿子和父母通完电话很认真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爷爷、奶奶。”

儿子对父母的印象很模糊,在他四个月的时候,他们从两千里外的陕西来新疆照顾儿子,那时父母的身体还很硬朗。父母是细心人,儿子吃喝拉撒睡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我这个当爸爸的都自愧不如。父母不辞辛劳地照顾着,我们乐得一身闲。可好动的儿子常常把上了年龄的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不知有多少次,我看见父母轮换着在沙发上打盹。哪知儿子刚学会走路不久,父母嚷着就要回老家,尽管我是那么的挽留,父亲仍是那一句话:“爷爷奶奶只会惯、宠,而爸爸妈妈才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回老家后,我和爱人一下乱了章法,因工作忙,根本照顾不好儿子。一年后,我很希望父母过来再帮帮我,却因母亲身体差而未能如愿,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儿子在电话里和父母多多相聚。有一次,父亲在QQ空间看到儿子的照片高兴地打来电话:“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咋看咋像你小时候。”当时我握着电话不知说啥好,只有“嗯、啊”地敷衍着。后来我洗了很多儿子的照片寄给父母算是心里得到一点点安慰。

2016年,儿子也该上小学了,翻着仅剩下的几张日历,回想起对父母当初的承诺还遥遥无期,那一刻,愧疚塞满胸膛。看着儿子乖巧听话懂事的样子,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2016年,我们在老家过年。”

时光如梭,在喜迎2016年之际,所谓新年新愿景,每个人都少不了一份新征程,有的想多陪陪家人,有的想多读几本书,还有的想扩大事业……而我怀着甜蜜的愿景来满足儿子的新愿景,希望他生命中的每一天,因愿景而美好、灿烂。

儿子散文15:平房区的笛声

文/葛会渠

邻居老张的儿子小宇正值变声期,说起话来嗓音有些粗哑。

才十多岁的孩子,已经不上学了。他长得白白净净,智商正常,也不调皮捣蛋,更非家贫交不起学费,只是没有学校收他。

我们一同住在县城里已不多见的平房区,这个一生下来就不知道什么是光明的孩子一直吸引着邻里的目光。他在特殊教育学校“读”过几年书,学会了盲文和吹笛子。盲文增加了他与世界沟通的渠道,吹笛子则成了他不能舍弃的一种乐趣。电脑、游戏机、足球,哪怕恶作剧,这些其他孩子玩娱的方式于小宇而言,却都是近乎残酷的奢侈。

残缺使人无法实现很多东西。因而,邻里们都很同情他,一个只能生活在声音节拍中的大男孩。

小宇很有音乐天赋,笛子吹得娴熟悠扬。他是如何记得那些乐谱的呢?笛声常常如春花般香溢在平房区的空气里。小宇的父亲老张喜欢喝酒,爱养鸟,一养就三个笼子,挂在屋前老柳树的枝桠上。傍晚时分,倦怠的阳光穿过柳枝的空隙,欢腾的鸟儿在笼中清脆啼鸣,小宇背靠树干吹奏《杨柳青》,如此诗情画意的场景,不知为什么,看了却让人感觉一丝沉重。

但小宇并不似我们替他想象的那般愁闷,他甚至是快乐的。

和常人一样,小宇爱溜门,坐下来能和你聊半小时的天。有时,他还会扯亮公鸭嗓吼一两首从录音机里学来的流行歌曲,唱得好不好听无所谓,自己开心就行。他一个人上公厕,根本不用父母搀扶,路走得很顺,该拐弯自然就拐;回头到家门口,伸手推门,不偏不倚,仿佛看得见。你说他心里数着步伐吧,可他走路明明有时跨得大,有时跨得小,步伐并不一致,真让人难以捉摸。他还“看”电视,耳朵贴在荧光屏上聚精会神的“看”。老张专门在儿子房间里放了台彩电,虽然小宇根本看不到缤纷的色彩。

闲谈时,邻里们常常会扯到小宇,为他的未来感到担忧。一个触摸不到阳光、月色,看不见世间冷暖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独自远行。那时,他该怎样面对呢?

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最近,小宇竟然找了份工作,拿起了工资。县里的残联组织成立了一个残疾人艺术团,经过报名、考核、选拔,小宇凭着吹笛子的特长脱颖而出。艺术团租用了剧场的房子晚上搞演出,小宇他们每天可以拿到五十块钱的补贴。为了方便接送儿子,老张特意买了辆新电动自行车。天擦黑的时分,父子俩高高兴兴地一同上路。我去剧场看过演出,那些残疾人的艺术水准谈不上有多高,但台上的他们异常专注的神情却令台下的每个人都动容不已。

我有时会想,假如有一天我也失明了,肯定会痛苦万分,无法如小宇这样乐观洒脱。因为我的眼睛经历过异彩纷呈的诱惑,它们会折磨心灵。而小宇没有,他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在相对洁净的空地里滋养生长,看不到鲜花的冶艳,也就远离了欲望的沟壑,反让人活得简单、清澈、纯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