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行车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自行车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骑自行车

文/束晓英

眼下流行的一个段子里有这样的话:在外骑自行车的是穷人,在家里骑车的是富人……以此衡量,我承认,自己属于前者。

我喜欢骑自行车。每骑在散发着一股废气的摩托车后面,就会自豪地想,自行车没有能耗,环保,还能运动,于城市于己都非常有益。说时尚,应该是骑自行车更好。

有回,在机关老大院里,碰到老朋友。问我干吗。我说,晚上下班,过来拿车子。她就“哦”了一声,悟道:汽车停哪儿呢?我笑着解释,是自行车。骑上红色的二六自行车,穿行在车流中,如一条小小的游鱼,很方便,也很快乐。

我的这辆红色自行车,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除了外部梁架和车把没换过,其他的东西好像都换了个遍。有天回娘家,老父说,到现在,母亲还收着当年买自行车的发票呢。那时,我刚调了单位,离家近了许多。父亲说,买一辆自行车吧。星期天就从百货大楼推回来一辆火红的自行车。从此,这辆车就成了我上班、学习的代步工具,如伙伴不离不弃。记得当年在省委党校上研究生的时候,都是晚上的课程。来回就骑着这辆“宝马”驰骋在蒙城路、长江路、桐城路上,春去秋来,风刮雨淋,一路风景一路歌,心里别说多快乐了。特别喜欢在夜的空阔的路上骑快车,那种超人速度的感觉,恐怕和开车喜欢飙车的感觉一样吧。

自行车骑多了,趣事也随之而来。记得有一次赶着上班,正趁着黄灯闪烁冲过城隍庙小道口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别走。心想,我又没有闯红灯,过就过了,还让我别走,等不及了。于是,加快了脚下的速度。结果,后面一个骑车人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说了一句话,把我笑傻了。原来,是碰到了一个久未谋面的老熟人。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2:自行车和汽车的对话

文/季章源

自从人类发明了汽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宽阔的马路都快被汽车占领了。而以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却“失宠”了,它非常不服气,决定找汽车“评理”。

一天,自行车对汽车叫道:“喂!小子!你可知道我是谁?”

汽车白了一眼自行车,不屑地说:“切,不就是早就落伍的自行车吗!都被人们冷落了,还这么趾高气扬!”

“你!”自行车听了,勃然大怒,“你看看你这笨重的身体,要是在乡间小道上行驶,说不定会卡住呢!你哪有我这么轻巧、灵活?”

“那又怎样?你连个遮风挡雨的罩子都没有!”汽车又得意洋洋地望了自行车一眼。

“唉!汽车老弟!不是我说你,你虽然是高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方便,可同时,你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呀!你要启动行驶,估计每个月要加好几百块钱的汽油,多浪费钱啊!同时还消耗了地球上有限的能源!还有你们排出的大量尾气也是环境污染的‘凶手’。所以说啊,你们有时确实是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有时却在无形中成了‘杀手’啊!”自行车一口气说了长长一大串话。

汽车一时语塞,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冲过去与自行车握手,一个劲儿地把头点着:“对对对,你说得对,我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后应该团结起来一起为人类多作贡献啊!”说完,它们相视而笑。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3:外婆的老自行车

文/杨婷婷

星期六的时候,外婆说她的自行车坏了,不能再骑了,她脸上失落的表情让我想起了太多太多,想起那陪伴我8年的自行车,那段尘封的回忆,一点,一点,在我的脑海出现。

小时候,母亲工作忙,一直由外婆来带我。我常常趴在她厚实的肩膀甜甜入睡,睡醒了,就牵着她满是老茧的手外出溜达,再大一点,我就坐在那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上到处“飞翔”了。

这是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在我的回忆里,它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伴随着我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春夏秋冬。

如今,它实在是太破旧了!岁月的痕迹把原本鲜艳的红色漆一点点地抹掉,露出了最原本的瓷黄色;坐凳凹面处都已经翻卷出来,露出里面一根根铁环;它的两个轮胎,已经被压得有一些瘪气了,打气打好久才可以充满。

可,就算已经这么破旧,外婆还是会骑着它,载着我,一会东,一会西。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然而,有一天外婆跟我说:“乖囡囡,外婆老了,骑不动了,你看看,现在你长高了,长大了,再也不用我操心了……”于是接送我的变成了汽车,清脆的“丁零”声变成了嘈杂的喇叭声,一条条弯曲的属于自行车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车行道,我离外婆也越来越远,那破旧的自行车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自行车现在被闲置在车库里,撑脚已坏了,歪扭着靠在阴暗的墙角,看着它,我的心里一阵难过,这还是那个载着我快乐飞翔的外婆的自行车吗?我轻轻地搂着外婆的肩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外婆拍拍我的手,安慰我似的:“车旧了,我也骑不动了,它也该休息了……”我又一次默默地看了一眼它,默默地和外婆离开了。

车旧了,人老了,但我还能牵着外婆的手静静地走在落叶纷飞的花园里。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4:下坡和自行车

文/小女王雨荷

一个女生哭哭啼啼地在路旁,鼻子摔得肿肿的,自行车也倒在小路的一旁,妈妈从后面骑着自行车来了,看见她倒下了,马上就把她扶起来,送往卫生室。你肯定会问了,这个女孩怎么了?她是谁?想要知道的话,请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准备把我送回外婆家玩,以往回外婆家,都是坐公交车或者是坐出租车,这次,我给妈妈提了个打破常规的意见:“妈妈,我们这次骑自行车去外婆家好吗?”妈妈一听,给我点了个赞,我感到十二万分的不可思议,这种意见妈妈竟然会同意,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小脸被阳光照得红扑红扑的,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笑起来,声音清脆得像银铃一样。

我把我那辆蓝色的自行车从客厅里拉了出来,我先摸了摸轮胎,呀,都没气了,我把打气筒拿来,把轮胎打满了气,妈妈也在打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出发了。

去外婆家有一条小路,就是从还没修好的高铁开始骑,还没修好的高铁上没车,也很少有人,最多见到几个在高铁上散步的人。妈妈让我骑在前面,我骑得很顺畅,风声徘徊在我的耳边,这风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刺痛,这是春风,柔柔的,拂过脸颊,舒服极了,我有时边骑边看高铁外的景色,油菜花已经开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落在油菜花们的身上,让原本就很美丽的油菜花添增了色彩。

时间过得很快,高铁已经被我们走完了,已经到了通往外婆家的小路了,我和妈妈把自行车搬下了高铁,又继续开始骑行,一下高铁,就是一个下坡,我想享受风的冲击力,把踩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啊啊啊啊啊!”我发现大事不妙,旁边就是一个水塘,要是再冲的话,我就小命不保啦!我来一个急速大转弯,呼,有惊无险呐。

接下来又是一个下坡,我有了刚才的经历后,知道了要先观察一下。我先把自行车停下,看一看下面是不是有水塘或者是农田,确认没有了之后,我又开始冲刺了,我仍然把自行车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整个自行车都在摇摆,风呼呼的从我耳边飘过,一阵又一阵狂风向我吹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自行车手,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还没幻想完,“咚”的一声,我连人带车滚下了斜坡,我像一个滚筒一样。我本以为自己没什么大碍,但是,鼻子的刺痛让我觉得大事不妙了,我用手指摸了一摸鼻子,有血!

“哦不,我要毁容了。”我伤心欲绝,我觉得天空不再那么蓝了,云朵不再那么白了,一切都不美好了,我的眼睛立即变得很暗淡,像是被风吹灭掉的火焰。

妈妈从后面赶来,见我瘫坐在地上,知道事情不好了,连忙往我这儿赶,妈妈也没多说安慰的话,就把我扶起来,带到卫生室去了。

还没到外婆家,我就得先去卫生室了,哎……下坡和自行车结合起来,就是倒霉啊。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5:捡拾快乐

文/王新芳

我骑着自行车从大街上经过,遇到的人都对我诧异一视,表情有点夸张。我知道原因,像我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淑女的人,自行车后架上竟赫然带着几块大石头。

这些石头是我骑游半天的劳动所得。整整一个下午,我和大李、赵姐在双流村北的树林里逡巡徘徊,眼睛紧盯着地面。这里是一条旧河道,干涸之后被人种上白杨树。经过积年冲刷,树下到处都是形状各异的石头。我们三个人就是来捡石头的,我的要求不高,不管是否“奇石”,只要看上去有感觉的,就拾起来放在车架子上。

遇到一个放羊的老汉,他好奇地问我在捡什么,我告诉他我在捡石头。老汉看了看我车架子上的石头后,不禁哈哈大笑:“以为你捡到什么宝了呢?就这些石头啊?有什么稀奇的,这河里到处都是。”面对老汉的嘲笑,我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淡淡一笑,他哪里知道我的快乐?

捡的石头虽然普通,可在我眼中,它们都是宝。一块圆形的石头,非常光滑,底色是幽黄色,期间夹杂着鲜艳的红色,好像晕染成西天边的彩霞了,我权且当它是一块鸡血石。白色的石英石晶莹剔透,就像一块大冰糖,让人垂涎欲滴。我蓦然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把两块石英石相互击打,在沉沉暗夜,观察它们碰撞出的火星,以至于把它们当成了最爱。还有一块石头,巧妙地显示出五种颜色,青黄绿红白,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幅水墨,仔细咂摸,大有“苍山远,白屋贫”的意境呢。

我把石头带回家,取一盆清水,拿一把鞋刷,轻轻去掉石头表面的污渍,还她们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身。再找来一些木雕的底座,把石头安然地放上去,普普通通的石头马上变得高贵起来,再也没有了草根红尘气,一个个都像端庄大气的贵族了。我躺在沙发上欣赏她们玲珑倩丽的身姿,早把疲惫忘在脑后,快乐在心底一点点升腾上来。

捡拾石头,就是请改变你的内心,化普通为神奇,在平静的日子里寻找快乐,做一个生活的智者。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6:怀念自行车

文/夏雪芹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一辆自行车。在那时的农村,能买得起一辆自行车的人家真的太少了,在路上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我都会用羡慕的目光追随好远。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四五里路,来去都得步行,一天几趟很辛苦,父母怕我累,就发誓苦省苦干也得为我买辆自行车。

那年秋天,父亲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县城干建筑活。他和母亲合议,秋忙时不回了,让母亲在家多辛苦点,他好多挣点钱为我买一辆自行车。

那时的农村,以种红芋为主,秋天总要晾晒大量的红芋片当作过冬的口粮。母亲一人刨红芋,切红芋片,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我和弟弟妹妹星期天或放学也都帮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晴天还好,遇上阴雨天,我们娘几个都是冒着雨拾红芋片,那在雨中又冷又累的感觉,我终身难忘。

母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忙完了秋收秋种,父亲也终于挣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当父亲推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出现在门口时,一家人高兴得简直要晕了。我们姐弟几个像得了宝一样,把自行车除车轮外从头到尾用彩纸缠了个遍,生怕刮上一点点刻痕。

有了自行车,我天天上学都骑着它,总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我很自豪,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自豪,星期天还骑车带着同学去县城游玩。那时,那辆自行车着实给年少的我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青春风采。

我骑着那辆车念完初中,弟弟妹妹又接着骑完了初中,我想那辆自行车可以退休了,可父亲修理一下,又骑了几年。后来实在不能骑了,才被父亲搁置在放农具的仓库里。

成家后,条件好起来,我买了轻便自行车,甚至家里每人一辆,不知是车子质量差了还是对车不爱惜了,总也骑不出当初的惬意来,车子也没有当初的寿命长了。再后来,家里买了电动车、摩托车,那些轻便自行车放在那里生锈了,终于有一天,我把它们卖给了废品站。

现在,出门不是坐车就是骑电动车、摩托车,一步也懒得走了,看到自己因缺乏锻炼而呈直线上升的体重,不禁怀念起自行车来。唉,多想再回到那青春飞扬的时光!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7:父亲的自行车

文/江北乔木

闲暇的时候,从思维深处又扯出了父亲的自行车。那是父亲的挚爱,也是我的心爱之物。它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憧憬的少年、梦幻的青年。那辆自行车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物件;自行车的铃声已然成为我生命中铃声的绝唱;自行车的奔跑成为我生命里灵动的断章。

在我童年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祖父还在掖县(今莱州市)税务局工作。一天,家中突然收到一个从祖父工作所在地发来的大包裹。父亲急切地打开一看,有牛皮纸缠护着的自行车架、锃亮的两个车轮、内红外黑轮胎、硬牛皮车座、一包大小螺丝、说明书、合格证、发票。顿见父亲高兴的样子有点夸张,似乎手舞足蹈,还有点束手无策的样子。父亲急忙去叫屋后的大哥来帮忙,邻居大哥在南方当过兵,见过世面,骑、修自行车懂点门道,加之身体粗壮,上自行车胎有力气。邻居大哥一走进家门就先瞄向了车架前的牌号,顿然眼前一亮,原本高门大嗓的他又提高了几分贝:“啊呦,这是大国防的,这个自行车顶骑了。”父亲说:“看车架子这个样估计能行。”两人说着就动手组装起来,平日里心灵手巧的父亲,今天却给邻居大哥打下手。也就过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站”在家人的面前,一如漂亮的新媳妇在接受全家人的观看。那时候的人说不出现在的漂亮话,都只会说:“挺好看的”“挺结实的”。

那时候的人闲着没事的时候串门的多,不知怎么一会儿工夫许多人知道我家买自行车了,一如看光景、凑热闹似的来看新鲜,因那时买辆自行车就属“三大件”之一,且因贫穷落后,买的很少,也陡增了新鲜感,那时看一辆自行车比现在看一栋新房子热闹、新奇多了,真像说的登门看新媳妇似的,记得那时站着的、坐着的,快围满了屋,来人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这‘大国防’车子就是好。”“后轮的声音真好听。”有人还摸着自行车把却看着车架说:“你看这架子多结实。” 大家摸摸这里,端详端详那里,品头论足地议论着。突然,门外走进来一高一矮两个陌生人,人们的议论声戛然而止。这时,两个陌生人自称是掖县税务局的,说单位里有规定,凡工作人员购买大件商品都要核查。原来是这样,可真是“神速”,这自行车刚刚组装起来,他俩就神奇般地找上门来了。他俩看了发票、手续齐全,就返回了。

从此,这辆自行车就成了父亲当时的“代步工具”,父亲经常骑着自行车上城赶集,偶尔骑着自行车走亲戚,感到比原来方便了许多,也风光了许多。其实方便的何只父亲,有时街坊邻居听说父亲要上城赶集,就说:“大叔,你帮俺割斤肉。”“大哥,你帮俺捎几斤芹菜,伺候客。”父亲总是很脆快地答应下来,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县城的北关、南关、东关、西关,乐此不疲地给这家买了,给那家买,除非肉卖完了,菜没有了的极少几回,父亲总会给邻居们从县城捎回“满意”来,这样一来,有时很晚了才回家。我每每看到西间炕旮旯里没有了自行车,显得空荡荡的,我心里更空荡荡的,我希望看到那可爱的自行车,我更盼望着上城赶集的父亲早点回家。

家里有了自行车,邻居们定会来借,不骑自行车的话,单凭步行量着走那可就累了,步行往返几十里,就是大小伙子也累,何况进城大都要买东西,买了小东西带着虽累点还好说,可买大一点的物品就不好办了。于是,有人就想法借自行车,有人求上门来,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几乎逢求必借。结果有人借去自行车并不知道爱护,有时把俺自行车的车把磕了,有时把自行车胎扎了,也不说一声。因当年的自行车属贵重物品,母亲发现自行车碰磕后,总是心疼地说:“他们骑自行车太不在意了,太猛了!有的碰磕了、扎胎了,就那么悄悄地送回来,也不说一声,那次扎胎幸亏我发现,要不再骑就耽误事了。”父亲听了一笑了之,自行车该怎么借还是怎么借,父亲的自行车真给街坊邻居救了急。

后来,父亲就把自行车座落了下来,让母亲骑着自行车到公社、县里开会,母亲也感到方便了许多。再后来,随之我长成少年,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了,眼见着一个个男女伙伴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也心动手痒了。在一个天气晴朗的礼拜天,我磕磕绊绊地推出了自行车,在后座上横着捆绑上几米长的圆木,就推着到了生产队宽敞的场院里,见学骑自行车的、骑的半生不熟的妇女和小伙伴很多,我只踏到脚蹬上,也不敢绕梁跷腿。看光景的堂叔见状,说:“你这样能学会自行车?来,我给你扶着。”就这样,堂叔两手给我扶着后座上的长圆木,我才慢慢坐上了车座,脚蹬着自行车转来转去,等到学得差不多了,堂叔悄默声的松开了手,我一不小心与小伙伴的自行车相撞,结果人仰车翻,因捆绑的圆木松动,磕了链子盒、脚蹬也磕进去了。堂叔急忙帮我整好了脚蹬和链子盒,并说:“学车子就得不怕跌,这样跌几次就学会了,我刚才为什么松手,不松手你永远也学不会。”堂叔帮我扶着、半扶着圆木学了大半个上午,我就基本学会了在场院里骑自行车,间或虽也碰磕过几次,可我已经碰跌出了信心。不过,当看到因我学骑自行车而碰磕的自行车,心里隐隐生发出一些内疚。我想,父亲若是看到我碰磕的自行车,一定会感到心疼,他当时可能装作没看见,一直显露出高兴的样子。因为他就希望我早日学会骑自行车,看着儿子骑着自行车“飞翔”。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那时街坊邻居们常会看到,一个少年悠然地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生产队场院里、门前大街穿行,自行车走过的地方,都满载着少年的无限憧憬和美好遐想。那个少年就是我。

青春岁月里,家里新买了“大金鹿”自行车,我接了父亲的“班”,经常骑着这辆大国防自行车上学,骑着它奔波于几十里的城郊上班,骑起来感到特别舒畅。冬去春来,几度春秋,大国防自行车伴我走过了沟沟坎坎,随我经受了风霜雨雪,我钦佩大国防自行车的坚强,对它有了深深的感触,以至于它身上的大小部件我都了如指掌,更有了深深的感情,尤其是那个漂亮的“国防”的牌子,始终驻留在我的心中。后来,我当了兵,离开了那辆“大国防”。从部队转回来后,因“大国防”很少有人骑的缘故,早已锈迹斑斑,遍体沧桑,沧桑里始终浸润着我的浓浓感情;斑驳里雕刻着我的青葱岁月故事。

如今,父亲的那辆大国防自行车虽已不知去向,八十六岁高龄的老父亲没有忘,我也没有忘,因为它始终放在我和老父亲的心上。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8:从自行车到共享单车

文/苏更生

上世纪中叶,北京城满大街跑的都是自行车。可就是这样,县城以下的农村,自行车还是奢侈品。大的方面说,乡间土路,上坡下坎,不便于骑行;小的方面看,农民刚刚解决了温饱,一辆自行车还是一个家庭的半年收入,也买不起。后来,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农民的荷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农村人家说媳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三转一响”。所谓“三转”,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是收音机。现在的年轻人听了,简直会笑喷了。就是这样,不少家庭还置备不齐,为此恋人分手也是常有的事。

不怕你笑话,我拥有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已是1980年代的事了。当时自行车的三大品牌是凤凰、永久和飞鸽。能有这三个牌子的自行车在公路上骑行,自我感觉和现在开奔驰、宝马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我的一位表叔当时是跑供销的,门路广。为了买到一辆心仪的自行车,攒足钱后,我托表叔去上海买。那时,光有钱还是买不到这些名牌的。还要有购车专用券,否则你只能干瞪眼。

于是,我的这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就有了一段堪称传奇的旅程:表叔托关系搞到了购车专用券后,在上海买到了这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的路可一波三折。首先要托运,火车不让带,只能从上海吴淞口码头,通过轮船托运到铜陵的横港码头。这期间要办理各种烦琐的手续。车到了横港码头提货后,再请人拆封组装。等我骑上平生第一辆爱车,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中间的期盼,可说是度日如年。哪像现在,鼠标一点,不出两三天货物就送到家。

不管怎么说,骑上这辆永久牌自行车那个美,还是溢于言表的。首先买了一个带金黄色流苏的坐垫套,把坐垫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它也起到装饰爱车的作用。现在看这个坐垫套,应该是一件很不错的工艺品,可惜早不知所踪了。接着是苦练车技。因为乡间的路况差,有时还要在田埂上骑,没有过硬的车技是不行的。我就亲见一个同事在工地石灰池边练骑车,连人带车掉进石灰池的窘状。作为笑柄,让同事嘲笑了好一阵子。朋友之间,经常开展骑行比赛炫特技:什么定车,放把骑行,快行、慢速行,五花八门,为此摔得嘴啃泥的,也无怨无悔。

那时一家三口的出行,也可以用一辆自行车载走的。在市场上可以买到一个儿童座椅。它是以竹子为骨架编成的带小靠背的椅子,插在二八大杠中间,正好可以坐一个小孩。一辆永久加重车,一次带上二三百斤的货物是没问题的,只是上坡很费力。不过这样的出行比起步行,感觉还是很潇洒的。

不知不觉间,乡间的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代替了,当年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自行车,渐次被摩托车、三轮车、小汽车代替了。进入新世纪,作为短途旅行的最佳交通工具的电动车,一下子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首选。公路上几乎见不到自行车的影子。当有人骑着那二八大杠在公路上踽踽独行时,路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感觉你是一个时光穿越者,很不协调,甚至有些煞风景。偶然见到的,也只是那些被称为驴友的骑手。他们戴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自行车专用头盔,全副武装,弓着腰,浩浩荡荡——那是为了健身而做的一项体育运动,自行车已超出了当年作为交通工具的基本职能了。

正当我们慨叹自行车业已退市时,近乎消失的自行车,又奇迹般地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名词,一下子刷爆了屏。它担负起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困扰的新使命。打开手机轻松一扫,一辆单车骑上就走,方便快捷。到了目的地扫码锁车,什么也不用管,这才叫方便出行。

从自行车到共享单车,我国的交通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柏油路,已经通往一个个边远的水乡山村。高铁让国人出行感受到贴地飞行的舒适与快感。就连我这样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两个孩子也已先后购了两辆轿车。望着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不为出行难,却常为停车发愁。

70年,我只能由衷地说:祖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9:学骑自行车

文/黄晓慧

在我10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生日礼物——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我开心极了。

以前,每次看到别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快地经过,我都羡慕不已,现在好了,我也有了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了。我急急忙忙地推车出去,像别人一样潇洒自如地骑车。我想当然地以为:骑自行车还不容易嘛,不就是把两只脚放在踏板上不停地踩嘛,这有什么难的。我跨上去就骑,结果被重重地摔了下来。

爸爸走过来把我拉起来,笑着对我说:“骑自行车时,龙头要把稳,不能两边摇,身子要保持平衡,两脚踩在踏板上。骑自行车关键是要掌握平衡。你再试试!”爸爸扶住后座稳住车子,我上去后,用脚使劲蹬脚踏,车子果然稳稳地向前行。

我开心极了,越蹬越快,我开心地回头喊:“爸爸……”天哪!爸爸怎么没跟上来,他什么时候放手的。我慌了,自行车失去控制开始左右摇晃,我连人带车重重地摔了下去。爸爸急忙跑过来扶我。我发现自己的裤子摔破了,膝盖摔得又红又肿……唉!真疼啊!摔成这样真丢脸!不骑了不骑了!我要回家。爸爸一边检查我的伤势,一边安慰我:“刚才你不是骑得很好嘛,怎么一看我没跟上就摔了呢。稳住,别慌!没事的,你再试试!”我想想也是,自行车已经买回来了,我总不能因为怕摔就不学了。在爸爸的扶持下,我又开始练习。我默默地给自己加油鼓劲:“摔倒了就爬起来呗!有志者事竟成!我一定可以的。”就这样,我摔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终于掌握了技巧,学会骑自行车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的我已可以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到处转悠了。学骑车的过程让我感悟到:要成功就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0: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文/陈曼

我的姑父,是镇林业站的一名干部,但我觉得他和干部沾不上边,因为从我记事起,他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以至于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没上学之前,爸妈和大姑都在民办学校教书,听妈妈说,我太能闹腾,不愿意跟他们待在学校,所以周内便由姑父照看我。

姑父很会种地,也会一些木工活儿,他总是给我做一些木制小玩意儿,例如木马、木风车、桃木剑等等,很多东西老早都不在了,但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把儿童座椅。姑父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他每天下乡、下地都靠这辆自行车代步。哥哥们常年在外打拼,自从我到了姑父家,陪伴他的就成了自行车和我,于是他给我做了一把儿童椅,椅子有两条细长的腿,两腿之间刚好自行车的横杠那么宽,两腿与自行车横杠重合高度的位置还有两个相对的小孔,麻绳从小孔中穿过,缠几圈绑在自行车的横杠上,椅子便被牢牢的固定住了。椅面是一块平平的木板,木板的左右和后面都用木条做了护栏,前面有两个凹弧,刚好能卡住小孩的腿。每天姑父出门之前总要先把我的儿童座椅绑在横杠上,然后再把我放上座椅,车后绑上小木箱,里面装着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桑剪、刀具和许多刚冒出芽苞的桑枝。

姑父的目的地位于池河镇的各个方向,但在我的眼中只有一个——田地里。到了目的地,姑父把我抱下车,放在较为平坦的田坎上,他便提上木箱直接下地了。印像最深的便是明星村那一望无际的缓坡地,姑父带我去了无数次,每次把我放在地边,他便蹲在一株株桑树前忙活,他剪掉桑枝,又在桑树的切面上垂直划上两刀,就像我切蛋糕那样的小心翼翼,然后从小木箱里取出带芽苞的桑枝,用他特质的木柄刀,轻轻片下一皮,插入桑干的切面里。最后又从木箱里取出提前剪成长条的塑料纸,一圈圈地把切面缠起来,只让小芽苞探出脑袋呼吸。我瞧着十分有趣,又觉着他的木箱就像一个百宝箱,仿佛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所以经常蹲在他身边捣鼓。我把塑料长条扎在辫子上、风车上,撒丫子在田间奔跑,幻想着自己是一个仙女;我用小刀割些许花花草草,把它们切成碎末盛在大桑叶上递给姑父当午餐,姑父也配合我用桑枝当筷子,假装品尝;我玩儿累了靠着桑树倒头大睡,醒来头上多了一顶花环,那是姑父用桑枝编成的,上面的芽苞有的还打着骨朵,有的刚刚吐出绿丫,二者相间搭配就像花朵里嵌着珍珠一样漂亮。我爱不释手的抱着花环,蹲在姑父脚边,看他一株株的嫁接桑树,看得久了,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往切面上缠塑料纸,姑父也由着我胡闹,时不时还指点我一番,就这样,在我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便已经学会了嫁接桑苗。

一晃,我成了一名小学生,便跟妈妈住在了学校,逢年节才能和姑父一起吃顿团年饭。直到上了初中,姑父更是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初二的生物课上突然学到了嫁接、扦插等知识,我的脑海里顿时又浮现出姑父的影子。周五一放学,便特意去看了姑父,他依旧骑着那辆自行车正准备去田地里,后座依旧绑着他的小木箱,只是前面横杠上再也没有儿童座椅了,我缠着姑父带我一起去,让他给我重新绑上座椅。姑父却说:“小曼长大了,得坐后座。”说着便取下木箱让我抱着坐了上去。

转眼间,大学毕业后的我重回小镇,成为一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每天忙着挖掘报导各种先进人物典型,偶然间隔着办公室档案柜的玻璃橱窗,我看到一本关于先进典型的资料汇编,好奇心驱使我取了出来,第一页那个熟悉的名字跃然于纸上,跟这个名字有关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入脑海,那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姑父。

这本汇编里详细的记录了,我的姑父——李满衣,“敬业奉献模范,退休后被池河镇人民政府返聘专门从事蚕桑工作,年过六旬的他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蚕农和桑田之间,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他晚上学习新的养蚕技术和政策法规,白天教授蚕农新型兴桑养蚕技术、辅导蚕农养蚕、指导桑园流转、蚕室建设、小蚕共育等,他为池河镇的兴桑养蚕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这些记载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已经换成了摩托车,他也并不是农民,而是一名干部,

近些年随着“鎏金铜蚕”享誉世界,作为它的出土地“池河镇”顿时声名鹊起。我幼时打过盹儿的缓坡地如今已成万亩桑海,成为整个池河镇的旅游名片。在这片桑海里,我采访过外国友人,采访过帮扶干部,也采访过周边的养蚕大户,但是却再也寻不到姑父蹲在地里嫁接桑树的背影。我想,得空一定要约上姑父重游故地,再和他骑一次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这次换我骑,他坐在后面,我们一起在桑海里拍张照片才行。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1:两面人

文/呼庆法

主任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这天一上班,主任就捂着着一只眼睛,来到财务科,主任说:不知怎么迷了眼,眼睛磨的睁不开,财务室四、五个女生都看着主任,艳笑眯眯站起来,娇滴滴的说:“主任,来,我给你吹几下就好了。”

艳刚要去吹,看了下办公桌对面的萍,忽然改口说:“呀!早上起来,光顾给我家娃喂奶了,上班都没顾上嗽口,还是让我们科长给你吹吹吧。”艳又娇滴滴的笑,其她女生忍不住也吃吃的笑出声来。主任就走向萍,让萍给看了看,吹了几下,主任眨巴着眼走了。

艳笑盈盈地看着萍说:“姐,你今天穿了这个裙子真好看,显得人高挑白净有气质。姐,昨天见的那个面咋样,我可为你着急呢。”

萍也笑了下说:“我也着急呢,我比你大一岁呢,你家娃都会走了,我还没着落,我都快没脸参加咱们同学聚会了。”

艳说:“姐,别着急,我一直给你操着心呢!”

这天,艳逛街碰到了同学凤,闲谈中,就说到了萍。

凤说:“听说萍当科长了,上学时就是学习委员,现在又是业务能手,你可得好好跟人家学学。”

艳说:“是啊,挺上进的,不过咱们班的女生也就剩着她啦。女人吗,就是到了结婚年龄结婚,到了生子年龄生子,就像季节里的庄稼,该收的时候就收,不收就落地里了,女人就是让男人疼的,那么逞强,谁还敢娶啊!”

凤说:“我们单位刚调来一个帅哥,很优秀的,年龄和我们相仿,要不给萍介绍介绍。”

艳看了凤一眼,轻声对凤说:“前几天刚见了一个,萍挺满意的,可男方父母不同意。”

凤说:“为啥呢?”

艳说:“还能为啥,人家男方父母打听了,说萍名声不太好,在单位议论挺大的。”

凤说:“是不是啊,萍就不是那种人?”

艳说:“我刚开始也不怎么相信,唉,女人升职就不是什么好事嘛。”

凤说:“人家踏踏实实干工作,升个职怎么了?”

艳说:“升职就和我们主任走得近了,你不知道,我们主任前几天迷了眼,还专门过来让萍给吹了几下呢!”艳一副神秘诡异的神态。

凤咂了咂舌,沉默了。

这天上班,主任又迷了眼,红着一只流泪的眼睛,不停地眨着,主任一进办公楼就走进财务科,主任说又眯了眼,艳还没来得及笑眯眯站起来,主任就站到了艳旁边,艳娇滴滴地笑笑,轻轻地拔开主任眯了的眼,细细地吹了几下,主任眨巴了几下眼睛,说好多了。

主任走出财务科,踏着楼梯向办公室走去。

财务科一下变得很寂静,谁都没话说。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2:找自行车

文/秦淑淘

星期六写完作业后,我和蒙蒙一起骑自行车。我们绕着家前屋后骑呀骑,一会儿我超过她,一会儿她超过我。骑着骑着就到了中午,外婆叫我回家吃饭。我想,反正下午还会骑车,就把自行车停在家门口,直接去端碗吃饭。

吃完饭后,我还想和蒙蒙比赛呢!走出家门才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咦?我的自行车去哪里了呢?是被偷走了吗?我有些后悔,外婆早就提醒我: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不要随处乱放。都怪自己把外婆的话当耳边风了,我的心里很着急,可是蒙蒙和外婆却在偷笑。我就到外婆家旁边的小弄堂里找。可是,找来找去不见自行车影子,我又到隔壁家的小弄堂里找,也没有找到。我孤零零地回到了家,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忍不住哭出声来。这时,外婆对我说:“仔细找找,你关门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的自行车在房里呢?”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进里屋,自行车果然在那里,好好的,正等着我呢!我的小心脏加快了跳动,车子找到了!

原来自行车是外婆让蒙蒙藏的。害得我伤心一场,也虚惊一场。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头有尾,从哪儿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不能马虎了事。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3:自行车丢了

文/康庆民

说起来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农村自行车特少,就是机关单位也不是好多。有次我请假回老家,从单位骑回辆半旧的自行车,我表弟葫芦看到了。

第二天一早,他说上襄阳城买种子,软磨硬缠要向我借自行车。我惊奇地问他什么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他说在水利工地上,还说要骑几圈让我看看。

为了验证他会不会骑,我答应他试试。他高兴地推出车子在稻场里转了两圈,一晃就上了路,跑了好远。

待他骑回来,还没下车就问我,觉得他骑车技术怎么样。

我看还是那回事,就答应把车子借给他,但是我又有些不放心,说这是单位的车子,你要注意什么,什么。

他欣喜若狂地把车子骑走了。

那时公路上汽车少,行人也不太多,他一上公路就猛骑,可是一到城里就露出他骑车的真本事了。那时不像现在,市区里走路也没多少规矩,街上行人、汽车来来往往,横冲直撞,他慌了,不敢骑了。推着个车子在城里转悠,一直转到快晌午了才在种子公司买了袋种子,揣在兜里。此时他又渴又饿,准备往回赶。

走到襄城南街,街边上有个老奶奶在卖凉茶。葫芦把车子往老奶奶的摊子边一扎,买了杯茶,拿出媳妇给他摊的煎饼,边狼吞虎咽地吃煎饼,边喝凉茶。

正在这时,一辆“东方红”大四轮拖拉机开过来了,开车的是我们生产队的麻老幺,车上坐了六七个跟车下货的男男女女。下完货,一阵哈哈一阵笑地正往回赶,他们一眼看见了坐在街边的葫芦,都开始吆喝:葫芦,回家吧?快上车。

你媳妇在屋里偷人了。一个小哥们扯开嗓子喊。

快上来,快上来,坐到你王嫂子的大腿上。这话是个年轻媳妇说的。

无拘束的伙伴,热闹的气氛,逗得葫芦只顾高兴,他也嘻嘻哈哈地说:“好,你给我等着。”说着,他端起茶杯,一口竖下了茶水,急忙抓住拖拉机的后挡板,一跃就上了拖拉机。在车上,这个拉、那个拽地把葫芦弄得踉踉跄跄。回家的路上,欢声笑语撒了一地!

回到家里,葫芦媳妇问,你骑的表哥的车子呢?

葫芦一下子愣了!

关于自行车的文章14:一辆自行车的遐想

文/杨军

车棚靠墙边,停放着一辆我家的凤凰牌自行车。自行车轮胎花纹几乎已经磨没了,由于风吹日晒橡胶老化,座垫上也出现了许多裂纹。在夕阳照射下,车棚里显得格外宁静,我家这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部分电镀件还闪着亮光,好像在向观望自己的人们娓娓诉说着它所经历的过往岁月。

这辆自行车风尘仆仆,除自行车三角架以外,其余部件基本都更换或维修过。同事调侃说:“瞧,你这辆自行车骑起来除了铃铛不响,其余到处都响啊!”他们哪里知道我与这辆自行车有近30多年的感情!这辆自行车刻满了时代变迁的印记,是岁月留下来的念想,更是教育年轻一代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最好佐证。

这辆自行车虽然破旧,但记载了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岁月,也传承了一片片至真至爱的亲情。1989年夏天,我省吃俭用购买了这辆自行车,从此自行车给我带来了周末郊游的方便和快乐。女儿出生后,我经常骑着自行车驮着女儿去上学、学舞蹈、学乐器。记得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把快满两岁的女儿固定到自行车后面的儿童座椅上,推着自行车和爱人一起去菜市买菜,自行车前面的框里放满了菜,自行车龙头两边扶手上也挂了许多菜,由于下雨路滑自行车有些摇摇晃晃,女儿竟从自行车上掉了下来,万幸没有大碍。回想起这些琐碎往事,使人感慨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和无奈;看看当今这些交通设施,使人感慨当今交通的先进和方便。

光阴荏苒,风物依旧。留着这辆自行车,也就是留住了那难忘岁月里的一抹阳光。许多时候我从那辆自行车前过,都要回眸打量一番,深深感受到它的存在可以传承时代的记忆,可以激发拼搏的力量,也因为它产生过许多幸福的遐想。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推动发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到处是建设的主战场。你瞧,彩旗飘飘,机械轰鸣,一排排塔吊耸云端,一座座高桥拔地起,一串串隧道穿天堑,一辆辆列车风驰而过。

梦想是目标确立的初蒙导向,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将目标变成现实。我很庆幸自己身为铁路建设开路先锋中的一员,能够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