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出差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出差的文章1:尽量不打搅别人
文/陈世旭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
后来的旅途上一直是我在劝这位同事:也许人家真的忙得走不开;也许有更重要的聚会不便推辞;也许什么事也没有,就是没有心情。毕竟,每个人的私人空间都有自己做主的绝对自由,任何冒昧的“闯入”和“占有”都不能说是天经地义的。你的朋友有拒绝的权利,并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何况人家“忙”,无论真忙还是假忙,都已经给了你台阶,很礼貌了。
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又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做了另一种解读给他逗闷子: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画家、音乐家戴安道。当即起程上船,连夜去拜访远在剡县的戴安道。船冒着风雪行了一夜,到了戴安道家门前,他却又让船掉头返回。问他这是干吗呢,他说:我是乘着兴致来的,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人呢?
魏晋人物往往神神道道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里记录的这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表现的自然是王子猷率性任情的名士风度。但我以为,似乎也不能排除不想让朋友笑他轻狂的考虑,再说折腾了这一夜也该消停了。
同事听了,扑哧一笑。
我讲这个故事的真正意思是想说,对真正的好朋友来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好朋友并不是拿来应酬的,重要的是在你人生要紧的时刻,他的情感和心灵是不是跟你在一起。至于一般意义的朋友就更不应该随意打扰。除非自己渴望见到的人,一个人正一心一意忙着自己的事,忽然被人突如其来地打扰,的确是很不爽的事。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并不缺乏这样的经验。比较恰当的做法是事先打个试探性的电话,得到积极反应才说出自己的行止和意图。如果对方不便,自己也有转圜的余地。
偶尔看到一则关于酒店员工的手册,把“不要在出洗手间时当众系裤带”和“不随意打搅和干扰别人”连在一块说,可见二者性质的相近。有人甚至专门设计出了既不想受别人打搅又不想关机而使自己的手机号码变成空号的办法。可见免受不想开罪的人的打扰成了现代心理的一种。
因此,不随便打扰别人,尤其是不随便打扰不想开罪你的朋友,就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功课。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得到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的赠书,受宠若惊,竟至于忘乎所以,觉得书里作家自己画的插图不错,想也没想就去信,要拿自己的字交换对方的画。对方回信,只说眼下没有画画的想法,至于“交换”则一字没提,很婉转很礼貌地给了回绝。我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别人干吗要给你画画,干吗要跟你交换?这些都没想好就冒失要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无理打扰。
小孩读的《弟子规》就有“人不闲,勿事搅”,人家正在休息或做事还去麻烦,人家门上明明挂了“请勿打扰”还使劲敲门,人家已经说了无数遍“好的”还不肯挂电话……之类,都是不得体的。与人交往时,还是应该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别人。那样最终受伤害的一定还会包括自己。
关于出差的文章2:母亲的情怀
文/lmansky
即将去扬州出差,况且扬州离老家甚近,仅仅距老家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如果工作进展顺利,时间有盈余,我决定回老家看望老母。临行前,我给母亲打去电话,把此消息告知于她,电话那头的母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计划六天的商务洽谈,用时四天就圆满完成,于是回家看望母亲势在必行。
那天在回家途中给母亲打了几次电话,母亲家中电话总是无人接听,令我好生纳闷。将要接近村口,我就远远看见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在村口极目远眺,她默默地向村口的前方张望着静静地等我归来。当我出现在她面前时,满头银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的母亲迷起双眼打量着我,脸上闪过一阵惊喜,乐得合不拢嘴,旋即迫不及待地伸出右手握住我的左手拉着我向家走去。我握着的这只干瘪的手,曾经是那样的细腻、光滑,就是这双手拉扯我一天天长大,待我羽翼丰满又放开手,让我在我理想的天空里尽情地飞翔。母亲脸上的笑容遮盖不了她脸上自然流露的丝丝倦意,强打精神迈出的稳健步伐怎么也隐饰不了她的体态龙钟,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顿时感悟到母亲一定在此等候了多时,明白了母亲家中电话为何一直无人接听的缘由。
母亲边走边告诉我,对于我这次回家她只抱了一线希望,因为她通晓我向扬州出发的那天给她打电话传递的信息。那天的电话表明我有时间才能回老家,而且说不准是在哪一天,为了这一线希望母亲从昨天就在村口等候了。是啊!每年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次数真的屈指可数,除了春节必回,国庆节长假有时回,其余节假日几乎是没有回过。面对这少之又少难得一见的机会母亲岂能放过?又怎能不珍惜呢?人常说:"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我似乎理解了母亲的急切行为,其实,每次与母亲相聚,都是一次骨与肉的重合呀!
母亲也曾跟随我来我工作的城市生活过一年。因为城市里,身住单元楼的人们出入都有铁将军把门,邻里之间鲜有往来,我和妻子早出晚归忙于工作,白天,她一人独自呆在家中,实在无所事事,觉得孤单,所以固执己见,一直以来坚持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如此渴望骨肉重逢的母亲,可又为什么不喜欢这种儿孙绕膝欢聚一堂的生活呢?我深思不得其解。
"到家了。"母亲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猛一抬头,只见院子里一派生机向荣。火红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喧嚣着热情,仿佛在热烈欢迎我的归来;洁白的栀子花,有的含着苞似少女般娇羞欲滴、有的盛开吐露着芬芳似少妇般尽态极妍;丝瓜秧赶着趟儿似的藤儿爬了满满一架,茁壮地舒展着宽大的碧绿的叶片,朵朵黄花恣意地点缀其间,犹如健壮的青年一样朝气蓬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院墙边的一棵桃树用累累硕果昭示着成熟,极具挑逗性夺取了我的眼球,让我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母亲分明是一位巧夺天工的画师,用勤劳的虽苍老但不失灵巧的手描绘出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欣赏着这美景,我心旷神怡,对母亲坚持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的原因有了一个合理的答案,操劳的一生的母亲最放不下的是劳动,劳动使她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收获和快乐。生活在城市里,母亲真的无用武之地,我当初迁就、顺从母亲让她单独在乡下生活,不失为明智之举。想到这,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桃子熟了,今年就不麻烦你的发小来旺采摘了,你帮忙把树上桃子摘下来,你回城时捎上一点,其余的我送给左邻右舍。"母亲见我紧盯着桃树赶忙对我说。她边说边进厨房做起饭来。难得有母亲吩咐,当然十二分的愿意效劳,说干就干,于是我也忙活起来。此刻,太阳已落西山,微风四起,吹得桃叶沙沙作响,花儿搔首弄姿,阵阵凉爽袭遍全身,说不出的舒适惬意。
摘着摘着,母亲突然冲过来惊呼一声:"还好!没有摘光。""不要全部摘掉,留一些桃子在树吧!"不等我反应过来继而又说了一句。"留在树上干吗呢?"我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麦子早已颗粒归仓,留些给鸟儿。""留些给鸟儿,好像鸟儿是你家养的。"我在心里直犯滴沽,没好意思说出口。虽不情愿,但还是尊从母亲意愿。
采摘完桃子,稍作休息,不一会,母亲饭菜也大功告成。每一样菜品都是我的最爱,每一种口味正合我意,很显然,菜品是母亲精心准备的,她把我的喜好一直铭记于心,视我为座上宾,刻意而为的。每次相聚母亲不都是这样任劳任怨为迎合我的口味忙忙碌碌的吗?而我除了物质的给予,为母亲又做了什么呢?我问心有愧,心里一阵楚酸,饭毕强力要求替母亲洗刷碗筷,母亲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实在令我匪夷所思。
碗筷收拾停当,坐在院子里和母亲一番推心置腹的家长里短,不知不觉间月亮已悄悄地爬上树稍,如雪的月光倾泻得黑夜如昼。微风轻漾,迷离的月色里,偶见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临睡前,母亲特意抓一小把小米撒向庭院的空地,更增了一点寂夜的神秘。
多年来睡惯了席梦思,今夜躺在坚硬的板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不免胡思乱想起来,揣度起母亲的一些言行,留一些桃子给鸟儿,莫非撒在地上的粒粒小米也是为了鸟儿?能有鸟儿前来觅食吗?……突然呼呼的风声响入耳际,风儿来了兴致,徒地增大了风力,它有空必钻,俨然不速之客从敞着的窗户刮进卧室,吹得躺在竹席上的我感到丝丝寒意,于是,随手拉上被单盖在腹部,困意渐浓,半梦半醒间惊觉被单移动,勉强撑开惺忪睡眼,借着月光瞥见母亲正为我铺展被单。"睡觉爱蹬被子的臭毛病还没改。"听得见她在喃喃自语。不忍惊扰她,偷偷地目送她步履蹒跚走出卧室,我不禁泪光盈盈。远走他乡的我,虽然和母相距千里之外,但我在母亲心中从未走远,我点点滴滴的习惯被母亲每时每刻铭记在心中,岁月无情地老去了母亲的容颜,却风化不了母亲对儿子的记忆,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心若近,纵使路程相隔千里,也不会觉得遥远。我对母亲为什么一直坚持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又多了一种新的答案。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鸟鸣声声不绝于耳,有些清脆,有些恬噪。翻身起床,踱步至窗前,带着花香湿润的空气迎面扑鼻,异常的清新舒爽。凭窗而望,远处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探出笑脸,天空蓝得出奇,朵朵白云在飘荡。靠近窗前的桃树上二只喜鹊叽叽喳喳,你侬我侬,庭院的空地上几只麻雀和鸽子和一只不知名的小鸟正啄食,母亲静静地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像守护襁褓中的婴儿。
真的有鸟儿觅食!看得惊奇的我冲出卧室大踏步至庭院,意想不到的是,鸟儿嗖的一声惊飞得无影无踪,平添我万分惆怅。母亲说,涉世未深的儿时的我看见生人,总是抱住她的双腿或者牵着的衣角躲藏在她的背后,这些鸟儿犹如孩提时的我一样害怕生人。原来常来觅食的鸟儿已视母亲为朋友甚至为亲人,而母亲早视这些鸟儿为孩子了。母亲对鸟儿有仁爱之心,鸟儿居然也通人情,事实胜于雄辩证明了一切。那么我想,何况人对人乎?
看着这满院母亲侍弄的倾注了母亲心血的花草树木,我恍然觉得草木也有情,要不然这丝瓜秧怎能如此茂盛、这月季怎能如此娇艳、这栀子怎能如此芳香呢?身处异乡与母亲相隔千里的我是不是应该拥有母亲一样的仁慈之心和博爱之情,才是给母亲的最好回报呢?我心里有了肯定的答案。
关于出差的文章3:失而复得的福气
文/菜丛
这次去北京出差,想到人家说北京的高速公路很塞,进城要走三个小时,于是就先去上个厕所,想不到坏了,我把皮包给忘在机场的厕所里了。我一开始还没发觉,一直到上了轻轨电车,人很拥挤,我下意识要把皮包挪到胸前来保护时,才惊觉皮包不在身上,忘在楼上的厕所里了,这一惊,非同小可,真的是魂飞魄散,因信用卡、手机、资料统统在皮包中。
我父亲常说出门在外,一怕生病,二怕丢行李。现在完了,不但丢,丢的还是最重要的行李。更急的是,身处行驶的电车中,不能下车,心中知道每延误回去找一分钟,皮包被人捡走的机率就增加十倍。我这一路上都在体验中国成语的正确性:我的心的确是“心急如焚”,我的行为也真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奔回机场,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惊无险地领回了皮包。当时心中的感激,结草衔环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出来后,我向接机的朋友道歉,因为我的疏忽,使他多等了一个多小时,也自怨自艾地说,从廿二岁出国留学起,到现在,上百次的旅行,连牙刷都没有丢过一根,今天却把最重要的皮包给丢了,一直叹气。旁边有一位也是接人的老先生微笑着说:恭喜你失而复得,那是很大的福气,不要抱怨,想一想,假如你今天没有这个意外,你这趟北京之行是不是就跟以前的一样,过了就忘了?但是现在你一辈子不会忘记这趟旅行了。如果每天都过得很平顺,你是有福气的人,但是日子好像也就少了那么一点人生的味道。碰上了,却又能圆满解决,那是真正难得的福气,您回去,好好的上个香去感恩吧。
老人的话有如醍醐灌顶,祸福是一体两面。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生本来就是祸和福两根缠在一起的绳子;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也说,“事情没有好与坏,是人的思想划分了它”。老人是对的,抱怨像骑木马,他让你有事做,却不会前进一步,人一抱怨就忘了感恩,这是最不应该的事。
回到旅馆后,把这次事件细想了一下,假如女厕挂皮包的勾子在门背后,此事不会发生,因为开门要离开时,一定会看到。这次会忘记是因为挂勾在厕所的右后方墙上,而门从左边开。其实,以前皮包的勾子是在门背后的,但是有坏人从门后伸手偷皮包,所以才改在侧边(这只要把勾子放低些即可解决,毕竟很少人的手像刘备一样,手长过膝)。这次学到的教训是,东西一定要放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回家后,把所有的收纳箱改为透明的。
这次意外也使我感到“使用者的友善”的重要性。设计者只要多替使用者想一想,就可以避免掉很多憾事的发生。
给人方便,自己方便,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关于出差的文章4:有一些细节能够感动你
文/朱凌
出差途中见到这样一对父女,父亲又黑又丑,女儿长得很是好看。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很多,父女俩坐在那里,不怎么说话。天很冷,大厅里的空调好像坏了,这时,我看见父亲将外套搭在了女儿的身上,自己却冷得直搓手。
小区楼下有一位婆婆,有太阳的日子里,总喜欢坐在门口晒太阳。婆婆很老了,老得满脸的皱纹都堆了起来。可她只要是看到楼下有抱小孩的妇女,便会站起来,让给别人坐。
外出去邮局取稿费,当排队排到我时,才发现汇款单后面的有一项内容没填。这时,后面的人开始催了,如果再等,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柜台里的女孩笑着说:“没事,我先帮你兑,等闲下来时,我来帮你填。”
和男友外出约会,每次送我回来时,他总喜欢走在靠马路的一边。一旦有车经过,他势必会拉紧我的手,当车经过后,便会放开。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此时想想,却让人回味无穷。
这样一些细节,身处其中的时候,并不觉得怎样。可是当你想起时,却有着些许感动。这份感动,来自于关爱我们的人对我们所付出的爱,让我们每每回想起来,便会感动不已。
在那之后,我尝试着也去用这样的细节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将一份关爱,传递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让自己也能够成为值得别人怀念的人,让他们在想起的时候,也能够会心地一笑。
关于出差的文章5:沙漏的思考
文/东台草
老公出差,带回一只沙漏。两个对接的锥形瓶,里面装着细细的沙粒,只要倒置锥形瓶,让沙粒处于上部瓶子里,那细细的蓝色沙粒就会流下。看到这沙流,我忽然觉得时间是那么真实可感——流了,流了,不再回来了。
我们这一代人好像一直生活在一种紧迫感里面。少年生活贫苦,靠着刻苦学习跳出“农门”。工作很努力,没有任何后台、背景,希望得到融入社会的平等机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相信只有勤奋才会缔造人生价值。不知不觉,生命即将跨过知天命之年。猛回头,我发现每天仍在忙碌,我不想逛街,不打麻将,不愿去KTV……
我不由思考一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求得事业的成功,获得生命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里放松自己,享受一下社会进步给人类的馈赠。这两者矛盾吗?我认为不矛盾。因为做这样的两件事,我们同样都享受了时间。我用这个时间读书作文,我享受了;年轻人用这个时间上网、游戏,他们也享受了。信息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也许会让年轻人逐渐远离对生活的焦虑,年轻人应当生活得更加快捷、高效和轻松。
锥形瓶的沙粒流完,意味着我消耗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所收获,我获得的是思考,关于时间意义的思考。
关于出差的文章6:门外
文/江野
父亲刚出差回家,就有客户打电话来说想请父母到馆子吃顿饭。
父亲有个习惯,只要我这个宝贝儿子在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总要把我带上。可这回我打心眼里就不愿去。除了我已20出头,老大不小了以外,还有一个3口人都知晓的原因。
“爸,我不去了!”
“为什么?”爸明知故问。
“我……我有事……”
爸那肯听我分说,抓住我的衣服就往外拽。这是老爸的脾气。
驱车去馆子的路上,我的心情跟车外的天气差不多:铅板似的云层,外加稀稀沥沥的小雨。
客户是个40多岁的胖男人,腆着个大肚子。胖男人的话很多,不过,内容无外乎一个,就是想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求我父亲的公司能进他们厂子的成药。我爸是单位的采购员。可那天,事有不巧,他和老爸的酒喝了还不到20分钟,馆子里呼呼啦啦就进来了一大帮子人,很快知道,这些人正好是父亲原单位的男女同事。
同事们发现了父亲,不由分说,西哩哗啦就把我们拉到了那个大圆桌子旁。
胖子见状,也只有向我老爸就此告别的份了。
“赵建国,你这次出差没能参加曙光厂建厂40周年活动,你肯定会遗憾终生!”一个阿姨的大嗓门。
我爸不屑地说:“有这么严重吗?不至于吧!”
阿姨说:“不信你瞧电视!”
原来,乱哄哄十几桌子人前的大彩电里正放着碟像呢!
画面上是个大水库,水库的山坡上履盖着绿草,水库的水碧波荡漾着,山坡上的人们正满怀豪情地在唱着歌,指挥正是身旁的这位阿姨。
“身在大山望北京,学工想念毛泽东,战斗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心里明……”
摄影师的水平不低,好些叔叔阿姨流泪的镜头他都扑捉到了,泪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的,映得画面既悲壮又美。
爸爸说,这是他们在三线厂时,学工排排长改编的一首歌,那时他们经常唱;爸爸又说,这个水库是他们常用汽油桶拉水的地方。水库距他们住的油毛毡棚有两三公里呢!
接着饭馆里飞起了现场叔叔阿姨们的歌声:“战斗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心里明……”
看来,他们都很怀念那段大山里的战斗生活,个个唱得都激情似火。
禁不住,我和妈妈竟然也跟着他(她)们哼了起来。
画面上切出了一个油毛毡棚。那位阿姨说,曙光厂搬省城后,那里成了一家民营厂,这排油毛毡棚加固后做了这个厂的仓库。爸爸说,原来有4长排油毛毡棚,是他们厂四个学工排学工的宿舍。
录像里又出现了叔叔阿姨们的身影,他们坐在棚子后边的野草地上,有人在朗读据说是当年三排长的一篇发言稿(三排长有事来不了):“……青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正是把这最美好的时光,还有我们的激情、汗水和热血献给了那片大地……此时此刻,我怎能不想起,去铁路边运砖,风雨中大卡车上的我们;又怎能不想起我们夜以继日盖厂房、装设备的战斗;又怎能不想起,我们在大山里的友情、困难、欢乐和风雨中的歌声……”
有泪水再一次从他们已青春不再的脸庞滑落……
老爸对我说,4个学工排的排长都是分来的大学生,同他们一起分来的男女大学生有一百多名,还有一批老厂来的职工,爸爸和阿姨他们400多人是从省城和一个专城初中学生中招来的学工,再加百多号的复转军人,组成了这个军工厂。爸爸说,当时很艰苦,住草棚睡通铺;一切的物质用品都要从山外拉进来;晚上生了急病要步行几里野狼出没的山路到设在农村的卫生室去看。
老爸说,拉砖的地方在很远的铁路边上,运砖时常常遇上狂风暴雨。“你瞧,那就是当年运砖的地方!”老爸激动地喊了一声。
屏幕上闪过铁路后,一座烈士陵园的画面进入我们的眼球。老爸说,上世纪60年代初修铁路牺牲了很多战土,他们就长眠在那里,运砖时爸爸他们常去陵园澹仰。
“虽然艰苦、劳累,但我们个个都很欢乐,心里充满了无限豪情。”爸爸这样对我说。
阿姨对我妈妈说:“40年过去了,工厂也搬到了省城,可那里是我们无法忘怀的地方,我们的青春、汗水和热血留在了那里。工厂虽因军品下马而倒闭了,我们还是自发地举办了这次纪念活动。有个癌症患者身体太弱,我们建议她不要去了,可她还是挣扎着爬上了汽车……”
我工大毕业后找工作很困难,不是人家不要,就是我不喜欢,前久找了家又脏又累的建筑公司,他们倒是很欢迎我,可我仍很排斥。而清闲的工作又找不到,这久我心里……
此时的我,心里突然有一股热流在开始涌动……
会餐结束了,我随父母走出门外,门外的行道树被雨水冲浇得一片新绿,上方的云隙后边是可爱的兰。
天晴了。
关于出差的文章7:小菜馆,唇齿留香
文/石子
到无锡出差,住宿在无锡的古罗马大酒店。这是一家涉外三星级旅游酒店,以经典的欧陆风情装饰设计,位于无锡市轴心主干道太湖大道旁,毗邻太湖广场和体育中心。我们之所以住宿这里,主要原因一则是这里距离机场近,进出方便;二则是这里属于政府接待的定点酒店,我等属于公职人员,在外出差,不能超标住宿。
我们回重庆的飞机是下午2点10分的,中午没有安排集体用餐,我们同行4人,就到附近随便找一个小餐馆以解决午餐问题。出酒店大门往左拐,我看见一家小餐馆,环境很是一般,墙上的涂料、地板砖、餐桌等,都很陈旧了,看着也不是十分干净整洁。外间就两张桌子和一个吧台,吧台里没有人。
这个小餐馆,叫丰联家常菜馆。
我们正在犹豫是否进去,这是,古罗马酒店接待我们的那个管理员走过来,见我们徘徊在这个小餐馆门口,就对我们说,这个餐馆的菜非常好吃,她老公每次来,都在这里吃饭,有特色、实惠、味道好。她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边对我们说,边喊老板出来招呼我们。看这状况,她和这个店主非常熟悉。
我们落座之后,那个管理员还给我们介绍这个餐馆的几个招牌菜。此时,我发现这个餐馆的里面还有两个雅间,我们同行的另外几个人在一个雅间坐着。
这时,店主出来了,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有些胖,中等身材,满脸荡漾着笑意,一看就是一个开朗的人。她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她的特色菜,说,保证好吃。我们4人,点了她推荐的土鸡汤、猪肺汤、清蒸鲈鱼、农三鲜,还要了一个炒时蔬。这些菜,都是无锡这地方的家常菜,我想,到一个地方,就应该感受这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感受这个地方的地方特色,包括本地的美食。然而,我也知道,一个地方的家常菜,要做好做精却是不容易的,说是家常菜,是十分考烹饪师傅的手艺。就像我们重庆的回锅肉,简单的一道菜,却十分考究,需要从猪肉的选择、刀工、佐料的搭配、火候等方面认真钻研,才能做出这一道诱人的家常菜。我们吃过无数次回锅肉,但能唇齿留香的,不多。
首先上的菜是农三鲜,里面有肉丸、有杏鲍菇、有粉肠等,味道的确好吃,份量也足。这个菜一上来,我们便开始吃起来,没等下一个菜上桌,这个菜便被我们整干净了。猪肺汤、土鸡汤也好吃,鲜,可口。清蒸鲈鱼细腻,味美。我们几个人也算是阅历丰富的,品尝过东南西北各种菜肴的,这一桌菜,确实让我们感受了无锡独特的餐饮风味,大快朵颐。
一边吃饭,一边和老板闲聊。她说她一家人经营这个小餐馆二十多年了,生意也一直不错。厨师是她儿子,厨艺稳定,那几个特色招牌菜是这个店长期传承下来的,所以,能够在这古罗马大酒店旁边站住脚跟,屹立几十年不倒。古罗马酒店的管理员和服务员,很多都是熟人,平常,他们不在酒店吃,却经常过来吃他们的菜。
我们一桌饭吃下了,才210元,在这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在这无锡的主干道上,在这繁华的太湖风景区旁边,的确不贵。
我想,一个小餐馆能够生存几十年,没有自身独到之处,没有自己的回头客,没有自己的口碑和声誉,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像她这个小餐馆,没有像样的装修,没有阔气的门脸,朴素自然,又在酒店之旁。
我突然想起“百年老店”这个词语,和这个丰联家常菜馆相提并论,似乎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处。
关于出差的文章8:身在别处想西安
文/王宏哲
我在外地出差,人问我是哪儿的,我说西安。我答得随便,人却听得不一般。眉梢一扬,眼睛一亮,啧啧咂嘴,连说知道知道,有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出了多少个皇上的,有说钟鼓楼的沉稳内秀、大雁塔的伟岸奇绝、兵马俑的宏阔壮观的;更有那吃遍天下的美食家,历数西安特色小吃,什么小笼包子臊子面,凉皮夹馍羊肉泡——说者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听的人如临其境,如食其物,不禁口舌生津,咕儿咕儿地尽是一片吞咽的声响了。
每遇其时,我一般先是缄了口,貌似淡定实则内心非常受用地只是微笑着听,讲的人便似受了鼓舞,滔滔不绝地述说着自己的西安印象。多半是先从西安厚重的历史说起,说西安的古迹遗存,说西安的轶事逸闻,再说现代西安的飞速发展,美不胜收的历史巨变。从那看似随意的叙谈中,仿佛能清晰地看见西安穿透历史的云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的绰约风姿,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西安踏着时代的鼓点,高昂着骄傲的头颅奔向希望与未来的蓬勃身姿。那时节,说的人激动,我这个听人说的西安人,除了激动自然还会产生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
慢慢地就有些按捺不住,忍不住向人介绍说西安不光有灿烂的历史,更有美好的现在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向人介绍说玄奘曾经点灯译经的大雁塔下现在已经修起了一个气势宏伟美轮美奂的文化广场,每到夜间灯火璀璨,宛若天上人间;向人说王宝钏苦盼夫君的寒窑如今已好似一个诗情画意的爱情公园;向人说高新区一些研发的某些国家级项目如何令人瞩目;向人说西安的大学如何云集;向人说城墙巍巍,城河里水波潋滟,在环城公园里听一段秦腔是怎样的欢心舒坦;向人说西安地铁开通了,自信从容的西安人搭乘着时代的快车,奔向一个个幸福的站点……
人笑我王婆卖瓜,我说那是因为王婆有瓜,瓜还确实够好够甜。我说西安不光地方好,生长在西安的人更好。西安人生性豪迈,爱憎分明,谝得投机了你要袜子连鞋给;看不顺眼了,三言两语都嫌多;若是大街上有小偷行窃,耳闻一声断喝,勇敢地站出来的那一个,听口音就知道是西安人;路遇弱者求助,第一个主动伸出援手的,光看做派就能知道是西安人。西安人厚道实在不耍滑,多少的哥的姐捡到数万元也不动心,千方百计找失主,完璧归赵了才安心。
我每每向人这样叙说的时候,自己也会被这座城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所感动。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多的时候,置身于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习惯了她的气息,她的韵律,似乎已习以为常,但一旦远离,哪怕只是短暂的离开,似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她的美丽,她的魅力,就不免生出成倍的亲切和思念。前不久,去南方出差,和同行聊完西安,竟久不能寐,我知道,对于那些外地的同行们而言,要想真正读懂西安最好是亲临西安;而对于生长在西安的人来说,读懂西安,首先是要热爱西安,尽己所能,为西安增一点光,添一点彩。
那一夜无眠,虽然刚刚离开了三四天,我知道我是在想家,在想我亲切迷人的西安了。
关于出差的文章9:岁月不曾遗忘的过往
因为出差,第一次来到这里,虽然距离不远,但从没有到过这座城市,也许,心底里明白,因为工作关系早晚会到这里来吧。
不曾想在这里碰到了两个同学,当时在楼梯口碰见他的时候,我们都很惊讶,那一刻,也许都叫不上名字了,但心底都涌出同样的感动:老同学!
来到他的办公室,寒暄之后,他打电话叫来了同单位的另外一个同学,我们三人那么是无忌惮的笑着,说着……
晚上,我们检查到很晚,他们俩等我吃饭等到8点多。我很少喝酒,那天我们三人却喝着啤酒,回忆着过往——那段共同走过的岁月,那些曾经很嗅的往事,如今谈到,心里觉得如此美好,如此感动,仿佛就在昨天……
“老同学”,多么可亲的字眼!也许:上学的时候,我们不曾讲过一句话;如今,已经叫不上彼此的名字。但却有了永恒的记忆!毕竟,那段岁月,我们真实的走过!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那时谁追过谁,谁暗恋过谁,如今谁跟了谁,谁事业有成,谁又过的不幸……
原来,上学的时候无论是繁华的,还是沉默的,都成了大家记忆的一部分,不曾遗忘的一部分!如今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成功的,我们引以为荣;坎坷的,我们黯然心痛!
同学,也许毕业后今生不再联系,但,幸或不幸,不可能不被大家关注!那些诚挚的过往,真的不曾被岁月遗忘!
关于出差的文章10:与儿相见、幸福快乐
上周四出差,前往儿子所在学校城市,想着要能见到儿子了,心里是既高兴又有些隐隐的担忧,不知道儿子可愿意接见我这个老妈!
临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衡量来衡量去,最后还是决定再冒一次风险,去美发厅把头发染一下!希望去儿子学校见儿子时,能显得年轻些,当然漂亮些更好!
染发过敏一直困扰我几十年,高中给儿子开家长会都一直是花白着头发去的,整齐大方却总是在头发上有些失意,总觉得有些愧疚。现如今的孩子们,都会在私底下暗暗的比家长整体感觉如何的!如今有防过敏的染发剂了,咱也就收拾利落点吧,再不能用一个老太婆的颜面出现在儿子同学面前了,当然也让儿子看看,妈妈仍然生活的很好很快乐!
周五晚上,几个朋友说到省城得逛街转转,我说,那去光谷吧,心里有小九九呢——那离儿子学校近些的!
朋友并不熟悉路程,边开车副驾上的人边问路!我就忙活着给儿子发短信,告知他我来了,什么时候给他打电话方便!儿很快回信:就现在吧!我告诫所有人,都小声点啊,我可是要跟儿子通电话呢!
电话共打了十几分钟,我告诉儿,周六晚上我要去学校,请他给我先找个宾馆。儿却说,学校附近既没有好吃的,也没有好宾馆。我听了心里哇凉哇凉的啊,看来儿子是不欢迎我去学校呢啊!?我就跟他说:周六下午到周日中午后这段时间内,我是孤独一人的,而且必须要见他,请他先考虑一下,怎么安排我!等我周六上午忙完了,就给他打电话,告知我安排情况!
周六快到中午时,看到会议可提前结束,就先给儿发了条短信:我中午就没事了,你怎么安排我的呢?儿很快回信:去光谷吧,逛街吃饭!
会议一结束,我就跟所有人告别,马上脱离他们的行动范围,给儿打电话,约好见面地点(好在周五晚上去过光谷,知道大致方位了),然后直奔光谷而去。
马上就到约见地点,接到儿短信:我已经到了!我回马上到!并紧赶慢赶两步,看到儿子在东张西望的找我呢。心里一喜,喊了他一声,他马上迎上我!儿看起来很健康,一件全毛衬衣里穿着件短袖,跟我穿着羽绒服相差太悬殊(主要是咱老了怕冷了!)。
正是中午时分,在一个很不错的餐厅坐下来,由儿自己点餐,好好给他补一下!环境好,吃的好,聊的愉快,时间不觉得过去近2小时。
儿子十一放假写的征文获得三等奖,拿到0.2的加分,在得知只有6人获奖后,我忙表示赞美表扬;他参加了街舞社团,活动比较多;在运动会上,他们班的一个集体项目获得好成绩;他的寝室桌子重新摆放了,地方显得大一些,室友们一起参加了学校寝室环境布置设计大赛,正在进行中;他参加歌咏比赛没有进入决赛;他报名参加了“风采大赛”,还没有开始进行;他没有竞选成功班干部;他英语数学学起来还行,化学比较吃力;他现在越来越能吃,花费比较多了;他们寝室楼没有限电要求;他们图书馆上网很慢;他们没有进行期中考试,刚结业了一门“军事理论”……
从见到儿子那一刻起,来之前的所有顾虑都打消了。吃过饭,就挽着儿子逛街,看到啥都想给他买,儿子在买了一件衣服、一条裤子后说,不要了,足够了。
儿子说,明天逛书店吧,我还想买些书看看,今晚我就陪你在光谷住好了,省的跑来跑去的太麻烦。很开心,一起去找了个很不错的宾馆,电视电脑齐全,儿一看也高兴了,上网看了会篮球比赛节目,暂时休息一会儿,我们就又出门吃饭,闲逛!
周日的上午是在书店度过的,有时我跟儿子在一个区寻觅书籍,轻声聊聊书里的内容;有时我俩交换一下想法,各在一区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时间久了,会抬头四下观望一下,相互寻找对方的影子,当两人眼睛对上后,就是相视一笑,表明我在此然后继续低头看书!
拍下一些书皮照片,准备网上购买,然后抱起几本书走出书店,静静的体会儿子就在身边的感觉,心底里透出静怡祥和。
在一个环境优美的酒店吃完饭,儿子把我送到了车站,上车的一瞬间,回头与儿子对望挥挥手告别,依依不舍的目光停留在儿子身上,车渐行渐远,儿子在眼中倒退着直至看不见。
今天是感恩节,谨以此篇博文,感谢儿子在这短短的24小时,带给我的无限幸福和快乐!
也祝福天下所有人,感恩节快乐!
关于出差的文章11:我是西安人,我自豪
文/朱百平
那年出差南下广东,与一帮南国的朋友小聚。闲聊中他们问起我在西安的情况时,我如实相告。说不论是我家还是单位,都离明古城墙很近。推开临街窗户,就能清楚地看到古城墙和在城墙上观光的游客。就是离钟楼也不远,坐公交车不过两三站而已。闻听此言,一桌朋友大为惊叹,连声说这么说来,你和你的家人“好好幸福呀!”
一晃几年过去了。几年间,我时不时会想起南国朋友所说的话,并时不时地会反问自己,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你幸福吗?生活在西安,能成为你骄傲的资本吗?为了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任由思绪飞翔。飞啊飞啊,思绪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
我是一个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上趟县城尚且不易,更别说去省城了。那时村里几千号人,真正到过西安的人寥寥无几。没去过西安的人,却总爱听去过西安的人讲西安的故事。什么高耸入云的钟楼、庄重华丽的人民大厦,还有西安人的衣着,西安人的腔调,在西安见到的西洋景等,说起这些,讲述者一脸的自豪,倾听者一脸的羡慕。我那时尚小,常和一帮孩子夹在大人们中间听热闹。听大人们把西安市叫“西安省”。有人问你去哪儿,回说去省上,那就是去西安。正是大人们的讲述,使我们这些孩子知道了西安这座城市。在我们心目中,西安就是一个犹如天堂再好不过的所在。
后来我中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从家到单位,西安是必经之地。这时的西安对于我来说,就如一个迷宫。在西安,我常常迷路。往往从百货商店这个门进,那个门出,就辨不出东南西北。看到西安宽阔的马路,漂亮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店铺,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成为西安人就好了。没想到没多久我果真进了西安,成了西安人。多年来,在西安娶妻生子,天天上班下班,生活一如既往,少有变化。在西安生活久了,也感觉不到西安的好处了。甚至有时在与朋友聊天时,还会拿西安同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觉得西安落后,西安老土。西安就是一个北方的大县城,又脏又乱,让人爱不起来。
西安这个巨人,虽然时不时听到像我这样市民的抱怨,但她并不生气也不气馁,依然迈着自己坚实的步伐,自信地,一步紧似一步地追赶着东南沿海等发达城市的脚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西安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作为西安人,亲眼见证了西安的发展和变化。在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几大新区,就是地道的西安人也会迷路。因为几个月不来,就有数条平坦如镜的大道通车,就有若干幢高楼竣工。历史上曾经有“八水绕长安”之誉的西安,一段时间曾经缺水。现在汉城湖、未央湖、丰庆湖、雁鸣湖、广运潭、曲江南湖、芙蓉湖、兴庆湖、大明宫太液池、渭水湖等星罗棋布。未来,还要规划建设湖池15座。每逢雨过天晴,“悠然见南山”的美景屡屡再现。生态改善的同时,西安的城市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已成为国内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生活。
西安的巨大变化,不但深深地影响着西安人的生活,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包括我在内的一些西安人对西安的看法。街头巷尾,称赞西安的人多了,抱怨西安的人少了。更多的人为自己是西安人而自豪,因为别的城市有的,如地铁、轻轨、繁华大街、森林般耸立的高楼大厦等,西安也有了。为自己是西安人而骄傲,因为别的城市没有的,如以兵马俑、古城墙、大雁塔等为标志的数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西安也有。
衷心地为西安祝福,因为我是幸福的西安人。
关于出差的文章12:再度闺蜜时光
文/农家小女子
这次出差,阴差阳错得一机缘,和老同学同床共眠一宿、重温闺蜜良宵。
说起来,我与素已经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人到中年的我们直呼:苍天易老、岁月已逝。看着在我们身边晃来晃去,须仰视才见的儿子,哪有不老的道理?
我打算和素的外甥女同居一室,而素执意把老公打入冷宫,要和我彻夜畅谈。其实我来了半天,嘴一直还没停下来。
躺在床上,我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但话题早已从心中的缥缈的“他”到现在的老公、孩子和柴米油盐的艰辛。
素的老公部队转业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而素在一家个体农资门市打工已有十年的光景了。虽说老板人不错,但看着自己那点可怜的业绩,她时时感到“亚历山大”。尤其是今年她又买了房,每个月几千块钱的房贷,又使得她倍感生活的艰辛。
看着她的生活不是很快乐,我就劝解她说:“其实人活着,谁也不容易”。你看我,40多岁的人了,又成了北漂。丈夫、孩子和我分居三地。就连吃顿团圆饭都是奢侈。你有忠厚老实的老公又有那么懂事成绩还好的儿子,还住着电梯洋房。应该开心点才是。
我们谈了很多,有些话真的是第一次说出来,好久没有这种推心置腹的感觉了。
第二天醒来第一句话,素就说:“我不愿意你今天就走,明天再走吧。”看着她那小孩一般乞求的眼神,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可那哪行呢、我还得赶回单位上班呢。”
同学闺蜜,就是那种多少年不见,一见仍能找到当年感觉的那种,一如我和素。
关于出差的文章13:胖嫂
文/李海波
出差十天后回到小区,瞧见对面开了家胖嫂素食店,而胖嫂素食店与众不同的是她的行善之举。开业那天,胖嫂宣布:本素食店每天将卖出的第一盘素食的费用,捐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胖嫂大约40岁的样子,给她素食店打工的正是她的丈夫。
之后,人们经常会瞧见这对中年夫妇一起买菜的身影。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令小区人羡慕不已。
后来,听说胖嫂为什么一直钟情于善举的秘密了。胖嫂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宽裕,父母身体欠佳,她过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先是到当地一家幼儿园打工,后又到镇上一家社会福利院做护工。也许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在胖嫂心里,社会上像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还有很多很多。有的需要金钱帮扶,有的需要精神安抚,有的需要力量支撑……
就是从那时起,胖嫂的脑海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省吃俭用,每年都会拿钱捐给希望小学,购买生活用品去救助孤寡老人……
随着素食风行,胖嫂兴奋起来。她想,自己烧得一手好菜,何不开家素食店,利用赚来的钱行善。
一盘小小的素食就是胖嫂追求的愿望,这个愿望很小,但在胖嫂看来,却有着很大的幸福。也就是从那时起,胖嫂开始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心中的善举。结婚后,丈夫还算有钱,对胖嫂也很好,男人知道胖嫂的心思。
丈夫说,胖嫂把行善举当作一生的愿望,他也该帮她一把。
在胖嫂的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一盘小小的素菜就可以改变。一盘素菜虽小,却有着其极大的幸福动力。
记得有人说过,儿时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之后幸福是一种状态,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幸福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幸福是一种善举,是一盘被捐助出去且很不起眼的素菜。
关于出差的文章14:冬日况味
文/李毅恒
多年前,出差去外地,在火车上有人问我从哪里来,我说:“青海。”他说:“青海是哪里,是西宁吗?”
当时,青海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遥远和陌生的。随着数码摄影的兴起,青海逐渐成了摄影人的胜地。每到盛夏,人们从四面八方走进青海,来领略这里别具一格的风采,去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2800万人次。
青海,是引人入胜的,它雄奇壮美,民风纯朴。广袤的草原,迤逦的山峦,高耸的雪峰,蜿蜒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均展现出青藏高原独有的特色;它辽阔、纯净、古朴、自然、安谧,空气通透,阳光灿烂,是摄影人的理想天堂。有位江苏的摄友曾感叹:“门源那个小山丘上,成就了多少摄影家啊!”
或许,人们更多地衷情于青海的盛夏,而比较畏惧它的严冬,甚至有人说青海的冬天是“荒芜,干旱,寒风凛冽,一派沉寂”的,笔者想,这只是他们没有体味过青海的冬季,其实,青海的冬天有着它独特的韵味,青海的冬天是充满活力的。
记得第一次跟随摄影群去贵德看黄河晨雾,大家在冬日的凌晨等待着旭日初升的那一刻,当时,浓浓的雾霭在疏密有致的林间蒸腾而起,萦绕在林梢,氤氲出白雾,映衬着有几分黯黑的林木,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又似天阙仙境;偶尔,眼前会有一群鸽子飞过,那律动的身影,顿时为清晨寂静的天幕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太阳渐渐升起,阳光辉映着林外的黄河,青碧的河水在蓝天下波光粼粼,有人疑惑地问:这是黄河?的确,在贵德境内的这一段黄河,不像是河水在流动,更像是一湾碧绿的翡翠在闪耀……
每到冬天,有总量超过十万只的几十种候鸟飞越崇山峻岭来到青海越冬,给青海冬季的大自然平添了无穷的生趣与活力。
曾多次前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可鲁克湖,领略那里令人神往的冬韵。早晨,当太阳刚刚升起,朝霞绚丽,湖面上水汽朦胧,大天鹅迎着朝晖在尽情嬉戏,它们不时扇动翅膀,抑或又引吭高歌;水中,有天鹅游弋,空中,时而有野鸭飞过,多种鸟儿欢聚在一起,那种和谐的画面令人心醉。
这美妙的冬景常常令人回想起少小时候的冬天。那时生活在农场,当冬季来临时,其实是很冷很冷的,但是,也并没有阻挡住我们热爱自然的激情,盘腿坐在自己动手做出的冰车上,用两只冰锥奋力地划呀划,在河滩的冰面上相互追逐着,小伙伴偶然碰撞了摔出很远,哪怕摔得很痛,也绝不会恼怒,会翻身而起继续追逐,雪花飘落的时候,堆雪人,打雪球,一切都是那么快乐。
从来没有觉得青海的冬天是严酷的,反而感到它是上天恩赐的一份珍贵礼物,让我们有机会感受这不一般的高原风情。或许是因为生长在青海,我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尽管去过很多地方,也领略过许多美景,而根植于内心的故土之情依然最浓最深。
美好的存在,其实并不在于哪一时哪一处,美好在我们的眼眸里,美好在我们的内心里,只要对这个世界有一份爱,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种满足和向往,就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