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毕业后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毕业后散文1:梦开始的地方
文/张元
初中毕业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一进入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我就被这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深深打动:幽静的走廊,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时时都有欢乐笑声的大操场,有整齐悦耳朗读声的教室……无不为我们各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知识殿堂里,我快乐地在学海中畅游,也认识了许多敬业的老师,善良的同窗好友。每天都能听到朗朗书声,清脆、悦耳;做作业时齐刷刷的“沙沙”写字声让人陶醉;音乐教室时时传来阵阵优美的歌声,让艺术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一件件精美而富有创意的小制作出自我们一双双灵巧的手,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操场上尽情展现我们英姿飒爽的身躯,精神抖擞的面容,以强健的身体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学校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自强、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传承北大附中宽松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与北大附中共同发展,以”生命教育”为主旋律展开各种活动。学校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张开双臂拥我入怀。她爱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她都看在眼里,母亲会用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心灵的激动与喜悦;当我们犯错、落后的时候,母亲会投来既有些责备又心存宽容的目光,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来滋润我们迷惘的心灵。
绵绵的细雨,在仲春的微风中默默地飘洒着。我久久地注视着路上亮晶晶的石子。我赞美校园的石子小路,更赞美铺路石般的老师。他们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铺设了一条培育人才的路。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我现在不是也走在这条路上吗?赞美你,附中!你是喷薄而出的红日;你是载满希望的船;你是知识的殿堂;你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你是肥沃的土地,嫩弱的幼苗长成大树;你是如椽的画笔,绘出的图画被人称赞!你知道学校给予了我们什么吗?是知识,是力量!我们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今天一名出色的学生,而每一点进步无不浸透着学校的心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学校让我们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更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高中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一天一天在流逝,我们也一天一天在成长。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叠被、学会了洗衣、学会了拖地、学会了与同学相处,特别是军训期,晒黑的脸庞、疲惫的双脚,却减少了我们身上的娇气,增强了我们的意志,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学生而感到幸运,这里云集了全国优秀的老师,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我们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竞争的意识,也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青春与智慧的证明;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奋斗和苦学的荣耀。我们就这样在这个美丽的学校园里一步一笔地书写着自己的成长史,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北大附中就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毕业后散文2:杮子树红了
文/一元兄
大学毕业后,她在大城市里打拼了多年,好不容易借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很远就能看见,看见小村庄那几颗醒目的杮子树,红红的杮子坠饰在树枝上。
小的时候就是在那里,和发小相互投掷杮子,一想起这嬉闹的场景,她就格外的兴奋,没有想到的是,当她见到发小时,发小却没有话对她说,她还特意为发小的孩子们,带了许多糖果,也没有听到发小的道谢声。
这些年来,时代的列车飞速奔驰,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城市和小山村的心里距离,拉开得好远好远。
几天就这样在沉默中过去了,临行前,她又特意去发小家,发小还是那样沉默寡言,只是当她起身道别时,发小大声地追问了一句她的发车时间。
当回城的长途车路过小山村时,她习惯地从车窗向远方的小山村望去,几颗红红的杮子树特别耀眼,这时,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树上,向长途车行驶的方向,不断地投掷着红红的杮子,树下,孩子们舞动着小手,在呼喊着什么。
她不由得从座位上站立起来,额头紧紧地顶住晃动的车窗,两行泪水,顺着玻璃窗向下滚动着……
毕业后散文3:回家过年
文/李广会
1976年邢台师范毕业后,将近四十年都在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因老母亲在南和老家居住,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过春节都回老家过年,与老母亲过团圆年。前30年在学校教书时每年腊月二十二三放寒假,骑自行车2000年后调市教育局工作,适逢往南和老家通上公交车,每年都到腊月二十九、三十才放假,乘上了公交车,回家过年,更是方便。每年放假后买些米、面、油、肉、鱼、蛋、糖果等“年货”,携带“十全十美”回家与老娘过团圆年。
每次过年回家,老娘第一句话总是说:“回来了,娘可想你了。”多么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母亲的思念之情。进家后我就帮助老母亲洗衣服、洗被褥、扫房子、搞卫生;忙呼中还要帮助前后二街的乡亲们写写对联,这一写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大红的“对联”“福”字贴起来,寓意着“福到了人家”;三十,在浓浓的年味中,全家人高高兴兴的忙活剁肉、调馅、擀面皮、包饺子,多少年来,在老家的“年夜饭”都是吃水饺;吃完水饺,把瓜子、花生、糖果等都放在圆桌上,边吃、边叙、边守岁。守岁,俗称“熬年”,全家人共同辞旧迎新;守岁,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除夕夜,我国民间还有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回家过年是国人的一种情结,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远万里也要回家过年。中央台有个镜头,从“空拍”中看到,春节前从广东到贵州有40万大军骑摩托回家过年,人人有家,家盼人人,回到家过年就是好。回家过年是一种久违的幸福。漂泊让亲情在思念里默默沉淀,打点行囊,步履匆匆,充满乐观与渴望;踏上回家路,心飞自己家,过年回到家,幸福是全家。
毕业后散文4:错峰恋爱
文/余平
堂弟大学毕业后就迷上了股票,这些年来他在股市里赔的多赚的少,在追涨杀跌的过程中“痛并快乐着”,却错过了恋爱的黄金时节。转眼就要“奔三”的堂弟看到身边的同龄人纷纷走进了围城,有的小孩都会打酱油了,这才懂得了“恋爱要趁早”的至理名言。
这个月我为堂弟介绍了一个女孩小芸,小芸是我的同事,今年25岁,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性格开朗活泼,人长得也漂亮。堂弟看了小芸的相片后动了心,我又把堂弟的情况介绍给小芸,小芸说见一见面也可以,看看能不能找到感觉。我于是和小芸约定了两人见面的时间。
堂弟听了我的安排很高兴,我嘱咐堂弟说:“小芸这个女孩条件不错,既然给了你一个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堂弟连连点头。
昨天堂弟到我家来找我,他着急地说:“哥,我听说你们单位圣诞节要举办青年职工姻缘会,你们小区要在元旦举办单身业主鹊桥会,到了春节小芸所在的辖区团委还要在公园举办大型单身青年迎春联谊会,我和小芸见面的时间一定要错开那段相亲会的高峰期,请你安排我们提前见面,越早越好。”看堂弟那副猴急的样子,我笑着问:“你瞧你,以前终身大事一点都不放在心上,现在怎么急成这样了?为什么要呢?”“在相亲会的高峰期我去和小芸见面,我面临的竞争对手多,小芸的选择面也大,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早些见面,我拿出看家本事,火速赢取她的芳心,这样不更好吗?”堂弟振振有词地说。
在这个相亲成灾的年代,堂弟的这种想法也许是对的,希望他能有好运。
毕业后散文5:老舅“坐镇”
文/李巧林
从医科大学毕业后,一时竟找不到一家正规的大医院容身。几次碰壁后,我终于横下心来,索性自己在城里开了个“私人诊所”。乡下的老舅听我妈妈说了我的“壮举”,硬是不顾自己年届七旬的高龄,自告奋勇来给我帮忙。
也许是我的雄心感动了上苍,开业以来,每天前来应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看着精神矍铄的老舅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笑眯眯地转来转去,我的心里乐开了花。除了普通的感冒发烧外,我主要诊治风湿性关节炎,这也是我大学的主攻重点,妈妈的多年风湿性关节炎就是我治好的,对此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
随着我有效地缓解了许多老年患者的病痛,很多久治不愈的乡下老人都慕名前来。闲暇之余,我开动脑筋,辨证施治,连老舅年轻时落下的腰腿疼也治好了。看我慢慢步入正轨,又招了个专业护士,老舅终于放下心来,回乡下老家去了。
奇怪!自从老舅走后,来诊所的患者竟然一天天少了下来,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个老大娘连续几天,都是来诊所里转悠一圈,又不声不响地佝偻着身子离开。这天中午,老人家又来了,她习惯性地张望一番后,终于开口问我:“小伙子,你们这里坐诊的那位老军医哪去了?”
毕业后散文6:不再逼女去相亲
文/李国婧
大学毕业后,女儿在北京漂了两三年,因为居无定所,工作也不稳定,始终没有谈对象,一晃就觉年纪大了,所以回到家中,我们给她布置的第一要务就是相亲。看得出,女儿是不愿意像走马灯一样去相亲的,但她因为孝顺又不想违逆我们的意思,每一次都会硬着头皮前往。
不过这样的相亲经历了许多次,最后还是没有碰到合适的。每当想起这些来,我们都会心烦不已,于是我们的怨气就冲着女儿发泄出来:“你咋这么笨?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连个对象都要父母操心。”有时候这话把女儿说急了,她也会顶两句嘴:“明天我就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回来给你们做女婿。”这么一说就让我们更加生气,把我们都急成啥样了,她还不当回事儿?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我们从她闺蜜那里得到了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消息。女儿在一次相亲被拒后,跑到闺蜜面前整整哭了两小时。我忽然心疼起来,其实找不到对象最闹心的还是女儿啊,我再逼她不就等于雪上加霜吗?这傻事不能再干了。
毕业后散文7:为祖国守岁
文/云帆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在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紧张繁忙的军营生活,转眼功夫就到了年底,又要过年守岁了。
参军入伍后的第一个除夕夜,是在一个简陋的窑洞房内度过的,全班12位战友,围坐在一个暖暖的火炉子旁边,吃着花生、瓜子和大枣,班长带领着我们诉说着一年来的进步与收获,天南海北地讲述着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一直到了很晚很晚。
第二年的除夕,部队野营拉练行进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那一天我们徒步行军来到一个军事要地,作为一个重要的训练科目,每个班都要在寸草不长的荒凉山脚下,挖掘一个猫儿洞,晚上就睡在那里面。没有暖气,没有灯光,更没有鞭炮、对联。晚餐的时候,连队做了馒头大锅菜,那就是我们的年夜饭,战友们以菜代酒,互相碰碗,那可真是一个冰冷寂寞的除夕之夜啊!
之后的若干年间,每一个春节,我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我明白,军人也要过年,也要守岁,但是军人的守岁有着自己的特殊需要,那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就是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甘愿牺牲奉献,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
有一年的冬天,我带领官兵们来到新疆大戈壁滩,执行战备任务,我们的车队沿着大西北的几千里边防线,走了三个多月时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经受了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一直到了年根儿,还在紧张地奔波着,春节也只能在遥远的天山脚下、人烟稀少的边防线上度过了。我们临时搭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帐篷,那就是官兵们的野战家园。
除夕的上午,天空飘起了漫漫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战友们虽然远离内地和家人,但仍然兴高采烈地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迎接着新春的到来。晚上在多用的简易食堂内,举行了烛光晚餐,别开生面的迎春晚会上,各营连纷纷献上自己的拿手节目,不时引来一阵阵的欢歌笑语。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上,外面大雪飘飘,帐篷内春意浓浓,官兵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春佳节。
当干部多年了,每年的除夕之夜,我都要站一班岗哨。想想很长时间没有背过钢枪,没有站岗放哨了,除夕之夜重新体验一回战士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晚会还在进行之中,我就悄悄来到了执勤的哨位,履行起一个士兵的神圣职责。
天山上的雪花,大的像一朵朵羽毛,在自由自在地飘洒着,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婉蜒起伏的绵绵群山,也包裹了雾色茫茫的山川河流。此刻,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守卫着这样一支忠诚的队伍,他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因为这是职责所系,职能所在,官兵们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一支支钢枪就是祖国的坚强后盾,他们看不见耀眼夺目的万家灯火,但是能为强大的祖国守岁,那是无上的光荣与幸福。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过除夕的场景,想起了一家人围在暖暖的火炕上,吃着香喷喷的大骨头,想起了除夕之夜躺在被窝里听着炮响度良宵。特别是想起了已经80岁的老母亲,她年纪那么大了,仍一如既往支持着我的工作。从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一种深明大意、宽广无私的精神,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厚爱,带领部队完成好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大雪还在不停地飘落着,就连不远处的界桩都被掩埋了,我踏着齐腰深的积雪,走到界桩跟前,慢慢用手把雪扒开,露出了鲜红的“中国”两个大字,是那样的庄严与神圣,那是祖国的符号与象征,顿时一股无比自豪的激情在我的胸中跳动着!
参加晚会的战友们知道我在站岗,几次来人要替换我的岗哨,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想在这除夕之夜,一直站岗放哨到天亮,在军人的神圣岗位上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我就那样背着钢枪,在浩瀚无际的雪原上,百倍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直到东方的天边慢慢露出了一缕晨曦,红日的霞光洒射在大地上,是那样的多姿多彩,风光无限。除夕之夜,我在最前线的边防哨卡,虔诚地为了祖国守岁。
在这一个不平凡的清晨,我又想起了着名歌唱家阎维文那首流传甚广的军歌——《为祖国守岁》:
遥远的爆竹声哟/把我的心陶醉/身边的红灯笼哟/是我的夜光杯/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岗位/我眼含一滴热泪哟/为祖国守岁/故乡的合家欢哟/把我的心安慰/酸甜苦辣各有各的滋味/我是风雪的边陲/手捧一腔祝福哟/用朝霞擦亮金色的国徽。
啊!我似乎看见,远处的灯笼亮了,鞭炮响了,礼花放了,新一年的岁月开始了。
毕业后散文8:留下那位关灯的
文/苗向东
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实习,我们一起去的同学一共有七人,可就我一个人留了下来,只因为一次停电我返回公司关灯。
我们七人实习时,有的在总裁身边当秘书,有的在业务部当业务员,还有的在车间当主任助理,我则安排在集团办公室当文员,大家都默默地想“要抓住机会,争取留下来”。
那时我们还住在学校,到这家企业大约8公里路,乘公交车中途还要换一次车,去一趟就要近一个小时。当时正值夏天,连续十天的高温天气,尤其是那一天格外热,各办公室都开了空调,到下午下班时,整个开发区因为用电负荷太大,线路烧断了。大家纷纷逃离了办公室。那天是我值日,还要打扫卫生。由于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我打扫完卫生后,已经是汗流浃背,便急着回学校了。
当我赶回学校,洗完澡、吃完饭,就到晚上8点半了,我正准备躺到床上好好休息一下,突然想起走得匆忙,办公室的电源好像忘记关了。我想回去检查一遍,可是毕竟学校离公司太远,来回一趟就要两个小时,这么一来一去又是满身大汗,我畏然了。但又深想了一下,总裁每天下班都要经过我们的办公室,如果电源没关,等一恢复供电,办公室的灯要亮一个晚上,太显眼了。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再回去一趟。
当我赶到公司时,已经是晚上9点30分了。我远远就看到总裁办的灯亮着,暗自庆幸。我“蹬蹬蹬”地跑到3楼的办公室,发现门竟然开着,进去时才发现主任也来了。主任告诉我他回来拿一份第二天开会用的材料,又问我:“你怎么回来了?”我便告诉他不记得下班时电源有没有关,再回来检查一下。主任应了我一声:“关了!”我松了一口气。接着开始检查,空调、电脑、电风扇、复印机、饮水机等开关。我检查完后,主任让我先回去,当时我还有些后悔白跑了一趟。
实习三个月后,我被留了下来。后来我知道,原来此事被总裁知道了,他在最后留谁时发表意见:“留下那位回来关灯的!”
毕业后散文9:梦从故乡来
文/九满
1988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作。
离家那天,我怀揣着一颗惊喜、激动、亢奋的心,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做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让无情的车轮把我送到南国的热土上,开启了我漂泊闯荡的生涯。
从此,我成了城市的新移民,为了这份工作,很多时候,我要做不想做的事,甚至要说讨厌说的话。我需要不断地面对各色人等,上司、下属、客户、官员……各式各样的检查、培训、论坛、会议,领导端坐其间,下属分坐两边,威严、端庄、气派,我总感到有一种沉重的阴气,无时不透出种种商业谋划与猎杀的气息。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不是为了金钱就是为了权力,而脸上所表露出来的笑容都是虚假、阴险或奸诈的。为了生存,我必须压抑自己的小情绪,总想着:熬过去!
我也曾努力让根在城市扎下去,却又感到脚下土地的坚硬;我努力让自己融进城市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并努力像他们一样的节奏行走,踩出自己的足迹。回头一看,却发现“城市的水泥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我也曾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穿着光鲜的衣服招摇过市。但是,我又错了!虽然我被“城里人”同化了三十多年,但我的着装依旧是“乡里人”,色彩以黑白为主,款式以简洁端庄为佳。怕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妻子嫁了个“乡巴佬”,我曾对我的服装进行了一番大胆的变革、创新。大街上瞥见“城里人”穿高领的羊毛衫,有点夸张的领子,我也买回一件,红色,间以图案,穿起来似乎年轻时尚多了。但是,外出的时候,我的穿着依然坚守黑色和白色这两大阵地,看不出季节的更替,那些时尚新潮的衣服依旧躺在衣柜里笑春风。
我也无法像城市的土著那样,给妻子送花,我从不过情人节。妻子就是妻子,盖了章的,怎么能篡改商标冒充情人呢?扯着妻子过情人节,那是跑到别人的地里摘西瓜,尽管偷来一回欢喜,却也是羞赧到怕被人看到。楼下卖玫瑰的档口,与我隔着千山万水的远。所以,每一年的情人节,作为“乡里人”的妻子,她有一种没落贵族的忧伤,独自凭栏看大街上玫瑰滚滚……
故乡却像一棵树,生长在我心中,风吹不倒,雨打不垮,并随着我离家越久,越发地枝繁叶茂。我已经离开乡村三十多年了,但是,我每晚所做的梦几乎都是在乡村里。在梦里,老牛拖着犁耙,在蓑衣人的指挥下翻掘着沃土,八哥尾随其后啄食着沉睡的虫饵;在梦里,庄稼人在田埂上挖开一道口子,架上水车,两、三农人爬上去,往农田里车水……于是,我发觉自己潜意识里还是深陷于那些陈旧、荒凉、偏僻,却又宽厚、淳朴、善良的记忆里。同样的,在故乡的母亲心中,也住着异乡,它像一条苦涩的河流,时时流淌在母亲心里,并随着我一次次推迟归期,越发苦涩。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时常问自己,城里好还是乡村好?从内心来讲,我确实觉得还是乡村好。不管城里的霓虹灯多靓,也不管城市的马路多宽……我还是爱不上这地方。因为田野使我安心,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我。
我认识一个人,他说一回到老家,去地里走走,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他自己也奇怪,已经离开乡村多年了,总觉得自己从未离开。我就给跟他说了这句话: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你。
我也是,去年三月,我回了躺老家,或浓或淡的野花香让我迷醉,或苦或辣的野草气使我晕眩。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外的人来说——短暂的乡村生活是身体的一种搁置和停靠,是内心的一次回归和灵魂的一种抚摸。我的母亲,即便两鬓染霜、步履蹒跚,她依然精神抖擞地去给我做我最爱吃的水煮鱼或者是甜酒。当我看见母亲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我的女儿为赶时髦而买来的带洞的衣裤时,我会为她这个忍俊不禁的举动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儿时,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母亲挑灯为我缝缝补补的情景又悄悄地浮现在我的心头。母亲老了,而她对我的爱永远不老!
那天午后,我陪着母亲说话,说起我的苦恼,我告诉母亲,我虽然生活在城市里,却始终过着农民一样的生活,保留着农民一样的性格和特点,远远望去,就知道我是一道来自乡村的风景。我身上的乡土气息,这个与生俱来的味道永远也挥之不去,它根深蒂固地储存在我的血肉之中,让我的口音都带有浓浓的乡土味。母亲想了想,说:九满,你在乡村出生,在乡村成长,你生命的枝叶早已烙下了乡村的印记。你苦恼是你不知道你该如何定位,你应该知道,乡村是你的“根”,城市是你的“梦”,既然你时常把梦拖进乡村,也就不必苦恼把根移进了城市。你若坚定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选择,认准自己的方向,那么苦恼又从何来?听了母亲的话,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那天,我在熟悉的乡村,漫步曾经的小径,我像一只重返山林的小鸟,让久别的故乡的清风,梳理我疲惫的翅,我感到身体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这样干净过。
毕业后散文10:最珍贵的礼物
文/吴婷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在城市扎根,而是跑到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那年的教师节上午,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
那天,教室比平时要安静些。我扫视了一下每个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铅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拍了拍备课笔记,笑呵呵地说:“同学们,上课了!”
这时,坐在前排的学习委员,轻轻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她的声音清脆甜美。我微笑地对她说了句“谢谢”。小女孩站了起来,转过身,朝同学们喊道:“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祝小吴老师节日快乐!”整个教室顿时响起了一阵参差不齐的掌声。“老师,我们没有钱给您买礼物,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了节日祝福送给您。”小女孩害羞地望着我,从课桌的抽屉中拿出一沓作业本递到讲台。
“老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写的。他的字写得很大很潦草。“亲爱的老师,我代表爷爷奶奶感谢您来这里教我们知识。”一个斯文腼腆的留守女生这样写道。
十几本的作业本上,有两个学生用蜡笔画出飞机和房子。一架飞机是平时上课喜欢找同桌说话的调皮男生画的。画房子的则是一个单亲男孩(妈妈在他两岁时外出务工,至今没有回家)。他在“房子”旁边写道:爸爸在城里盖房子,等过年回家我让他盖一栋大房子送给老师。我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最后我看了看学习委员的作业本。我一看,一颗大大的,红彤彤的“心”躺在纸上。我问她:“你为什么画一颗‘心’送给老师呢?”女孩眨着大眼睛,语气甜甜地对我说:“老师,心不是代表爱吗?我要送爱给您。”
拿着十几本写着祝福的作业本,望着讲台下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感动不已。这所村小学就一栋三间两层的红砖房,教学、办公和住宿都在一起。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四年级的学生统一到乡中心小学就读。这里的孩子80%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下课后我回到宿舍,在QQ上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他现在省城一家小学任教。我向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他十分吃惊。乡村的孩子实在太纯朴可爱了,他说。而他收到的教师节礼物是十几束鲜花和一盒德芙巧克力,更有家长塞给他200元,但被他拒绝了。
我看了看窄小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再次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作业本上的一份份祝福是一颗颗真挚无邪的童心。这一颗颗童心,是我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与那些鲜花巧克力相比,这些礼物毫不逊色。
毕业后散文11:毕业后我当了矿工
文/矿工小李
毕业后我当了矿工/矿工小李
当城市的天空点亮万家灯火的时候,我站在城市的街头,匆匆而来的人流和车辆带着萦绕的记忆弘流走向灵魂的深处。面对着芸芸众生,我知道热闹与喧器注定不属于某些人,过眼烟云,通过时间的隧道,把自己拉回到那段青涩的岁月…
那时青春激扬的年代,怀抱梦想的时代,踏着晨曦的脚步走进吸取知识的殿堂。怀着“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就会多收获一分”的信念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仿佛让教室的上空铺着一成黑色的阴霾,压得让我无法喘息。“别人学时你学习,别人不学时你也得学习,因为咱们的家庭环境你比不得别人”妈妈的话时常警戒着年少无知的我。
时光在飞,我正跨越着青春的门槛,满以为怀抱梦想的我会敲开大学的大门,然后在一个风雨天里拿着理想大学的通知书跑到家里对妈妈说:我考上大学了。然而一切的一切,却成了泡沫般的幻想。犹如晴空霹雳般炸响在寂静的山谷:落榜的消息还是传来了。六月的太阳像毒蛇一样煎炸着大地,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地上,任凭太阳光炙烤着脸庞,不想回家去面对着父母期盼的眼神。夜幕渐渐来临,拖着脚步不禁然间还是走到了家门口,看到了母亲期盼的目光,瞬间眼泪像潮水一般顷刻落了下来…
时光在飞,生活还得继续,母亲托关系让我当了一名矿工,先期的三个月的培训很快度过。正式下井的日子来了,戴着安全帽和矿灯,扎紧腰带别着自救器坐着猴车来到了纵横交错的井底,渐渐的适应着属于我的“地下”生活。整日与轰隆的采煤机相伴,大口的呼吸着黑雾般的煤尘。还记得第一次下井出来,看到工友黑乎乎的脸庞和只剩下的白白的牙齿,大家呵呵的傻笑着,也许没人注意到到我心里一阵阵地酸楚…月底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匆忙的带着工资卡把我辛苦钱取出来。那一刻,我笑了,我挣着钱了…
我的十八岁就这样在岁月中渐渐流逝,失落着,迷茫着,最终走向工作的岗位。现在我已没有了失落,因为生命的每一驿站都有它独到的意境,只要你把经历过的一切都当成一种宝藏,只要你把视线投向尚未到达的前方,你会知道,即使青春终将落幕,届时在收获的欣喜中,你又会开始更有魅力的一程。
毕业后散文12:女儿被解聘
文/官立刚
女儿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她从小被我们娇生惯养地宠着,吃不得苦,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还违反公司规定,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公司误了一次事,不到半年,就被老板解聘了。
被解聘后,女儿回家心情不好,整天无精打采,闷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睡觉。一天晚饭后,我找女儿谈话,批评她一番,说年轻人只有养成勤奋认真、好学上进的好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希望她重新去应聘,有了工作好好干。
过了几天,女儿应聘到了另外一家服装设计公司,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有了上次被解聘的教训,再加上我经常提醒和敲打她,女儿改正那些坏毛病,在公司里守纪敬业,工作认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看到这些,我和爱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几个月后,女儿回家哭着对我说,她又被老板解聘了。我听了很吃惊,问是什么原因。女儿说:“老板给我谈话,说我工作努力,办事细致,悟性又好,公司业务熟悉很快……”
我说:“这是老板在表扬你,为什么又不用你了呢?”女儿苦笑着说:“老板说,他这家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很激烈,以前有好几个像我这样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可后来都辞职不干了,出去后自立门户开起了设计公司,不仅成了他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还从他那里拉走了不少的客户,他怕重蹈这样的覆辙……”
我听后,久久没有说话……
毕业后散文13:台账
文/刘兵
今年初,我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社区,分管政宣这一块。
上岗后,根据工作安排,我对社区的黑板报重新改版,主设“最新政策”、“社区风采”、“生活浪花”、“物价解读”、“就业明星”等板块。由于贴近百姓,很受居民欢迎,不少人就聚在黑板报前展开了热议。我还发展了十几个“基层通讯员”,建了和睦邻里QQ群。总的来说,我搞得很接地气,受到了主任郑大妈等一致好评。
可不久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分管其他工作的老同事似乎总在忙。有的在外面跑了一趟,回来就赶紧在电脑上打着什么。
哪有这么多材料要写啊?给谁看?大伙儿如此重视,这些文字能起到啥作用?带着满腹的疑问,那天我特向中午又在加班的“师傅”蔡姐请教一二。
蔡姐好性情,她停下敲击键盘,指着桌面上和文件柜里十几大本“工作日志”说:“我们在做台账呢!”何为台账?蔡大姐告诉我,台账原是指摆放在台上供人翻阅的账簿。而后,台账经不断演化,现在泛指工作资料,包括照片、记录、影像资料等。一个普通社区台账包括党建台账、统战台账、共青团台账、征兵台账、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等。她主管思想教育和调解邻里纠纷。今年根本没看见举办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可她的台账里却有这项统计,三场讲座聘请的都是社会上知名心理专家,挽救了十几名“问题少年”。更离奇的是,蔡姐还上门成功地调解了三十多次邻里纠纷。她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咋分身啊?可这些都被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发生纠纷的过程,还有达成谅解的结果。
其他人的台账我也翻了翻,内容也大同小异。难怪他们总是这么忙!见我还是迷惑不解,蔡姐点拨道:“社区工作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编得好。上面考核社区工作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看台账。年终评优,办事员的升迁也靠这些账本。以前要求纸质的,现在改成要电子版的,有的部门甚至两种格式的都要,还要配照片和影像资料。小刘,你现在也要重视起来,不然干得再多,台账是空的,你的业绩归零。”
毕业后散文14:因为心中有爱
文/李学开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英山一中任教,至今已有26个年头。
前不久,我回到母校黄冈师院参加第一届校友会,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同学,老同学不解地问我,你作为特级教师,完全有跳槽的资本,为什么还在大山里工作?我笑而不语。我并不是不知道英山与沿海的差别,并不是不知道教师工作的艰辛,并不是没有产生过“孔雀东南飞”的念头。我之所以坚守在大山里,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英山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爱我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爱我魂牵梦绕的教育事业,爱我天真活泼的学生们。我深深知道,与沿海地区相比,英山更需要我,山里孩子更需要我。面对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面对学生家长勒紧裤带培养孩子读书的举动,我的良心受到了拷问。正是这种朴素的感情,坚定了我扎根山区的信念。
岁月如梭,转眼26年过去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既有忙碌的焦虑,也有困惑的迷茫;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辛酸。但我最终收获着工作的快乐,享受着学生成长的幸福。
还记得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英山一中的校门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自豪。那一刻,满腔的热血涌上心头,我发誓要当一名好教师。
可现实往往是无情的。当我兴冲冲地去上第一节课时,我就陷入了一种尴尬。那天,我走上讲台自报家门,说,我姓李,十八子的李,名学开。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煮开了的粥一样沸腾起来,有个胆大的学生高喊:“老师,您就叫‘开学’吧,名字好记一些。”当时,我羞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学生的“调皮”,让我领教了教师工作的艰难,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
有一次,我上完一节公开课,自我感觉特别好,不料在回宿舍的路上,碰到了我们的老校长,他突然问我:“小李,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用狼烟报警?”我一下子懵了,回答不出来。老校长并没有为难我,笑眯眯地说:“去查一下资料吧!”我知道老校长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督促我要努力钻研业务,做一名知识渊博的教师。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窘迫我记忆犹新,老校长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我感谢老校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永远也忘不了1987年儿子李游夭折的情景。那天,刚满周岁的儿子得了急性脑膜炎,我和妻子将儿子送进县医院急诊室后,就抛下儿子,让妻子照料,便匆匆赶回学校上课。等到上完课奔向医院,儿子已离开了人世。面对夭折的儿子,我深深地愧疚和自责。儿子走后的第3天,我强忍悲痛,又出现在讲台上。不等班长发出“起立”的口令,全班同学就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向我行了一个标准的鞠躬礼,“老师,我们爱您”,目睹此情此景,从不轻易流泪的我,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是始终与学生们在一起,如果说学生是一群叽喳欢畅的小鸟,那么我就是那四季常青的树木,有了他们的快乐成长,我才有了鲜亮的生命。爱是生命的源泉,因为有爱,我才爱教育,爱学生;因为有爱,我才愿意将个人的命运与学生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身。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教育,并能够在工作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生足矣。
岁月可以苍老我的容颜,但不变的是真情。我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时代,献给我所钟情的教育事业,献给心爱的学生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心中有爱,人生的道路便处处洒满阳光!
毕业后散文15:油泼面
文/秦延安
恋上油泼面,是大学毕业后在城中村租住的那段日子。工作的不确定,让囊中羞涩的我尽量去选择吃面。那是一家小面馆。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妇。虽然一大早他们就忙着做准备,但中午井喷式的吃饭人群,仍让他们忙得团团转。每次,在吃饭的等待中,我总喜欢看男人扯面的过程。
根据女人报的大小碗数,男人从面盆里拿出事先备好的面块,用手压扁擀成手掌大小的宽片,再用小擀杖横压两道折,然后两手拽住面的两头,平列起来用力扯。随着两手伸开徐徐向外抻扯,那面条就像一条银蛇似的,不停地忽闪着身子上下摆动,越抻越长。男人就像抖空竹似的双手舞动着,一边扯一边将面在案板上弹一下,就像农人吆赶耕牛甩在空中的鞭子声似的,啪啪作响。随着悦耳响亮的声音,那面条越来越长,越来越薄,也越来越亮,原本不到手掌长的面块竟被扯成了近一米的面条。然后男人掐掉两端较厚的面头,将面按着擀杖压的那两道痕一撕,宽面条便成了三条较窄的面,而他又从中拦腰掐断,随手投入旁边白浪翻滚的开水锅。一切都是在眨眼之间完成的,干净利落,动作娴熟。
锅底的火焰不停地吐着长舌,锅里的面条如潜水员似的上下起伏着,那些豆芽、青菜什么的也加入了进去。就在这大火热浪的滚沸中,面条很快煮熟了。男人将面分别盛到放着酱醋的碗里,再放上葱、姜、蒜、十三香、鸡精、盐,最后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然后,将烧至八九成的熟油往上一泼,随着刺啦一声声响,顿时满碗红光。那让人口舌生津的辣椒香融和着各种调味的气息迅速升腾弥漫开来。青花大海碗、色泽红亮的油辣子、通透洁白的面条,再配上绿油油的青菜,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女人很快地将面端向客人,随着筷子的搅动,那哧溜溜的吃面声便雀跃而起。扯好的面又长又薄,吃到嘴里既光滑又筋道,不坨不黏,并且非常入味。吃油泼面,绝对是一种享受。不用在乎餐桌的礼仪,吃得响,吃得大汗淋漓,吃得热火朝天,才是对这碗面最高的赞美。这种吃法只有西北有,香辣之间,透着西北人豪爽的性格。
油泼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香棍面等,是从周代的“礼面”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隋唐时代叫“长命面”,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面,但这个油泼扯面的面团稍软较好,其关键的技术是和面。凉水加盐,一点点加入,边加边搅,以提高面团的筋韧性能。成团后,使劲揉,其间饧两次,这样才能轻松扯开。将饧好的面切块,表面抹油以免粘连,然后放上备用。在扯的时候,要注意力道。再一个就是调味,很多主营油泼面的面馆遵循一条铁律:辣椒一定要保证陕西原产,因为只有用陕西辣子泼出来的面,才能称得上香而不辣。还有,一定要用热油浇到堆好的调料上,使各种味道融到一起。
简单、快意、解馋、耐饥的油泼面,一如这座城里的人留给我的印象:朴实、敦厚、浓郁,让人经久难忘。
毕业后散文16:遥远的邻居
文/廖杰
大学毕业后,我在市郊租了一间房子。本是拆迁户的安置房,精明的房东将房屋简单分隔、装修了一下,由原来的一厅一厨两卫三房,增加到了五室出租。于是就和另外两男两女合租了这么一套房子。
虽然合租了半年多了,可是直到现在,彼此之间很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大家一早上班去,谁也不打扰谁,下班后,房门一关,也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偶尔难得碰到了,最多打声招呼,更多时候依旧无视般各走各的。以至日子久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宁可躲在房里上网打游戏、聊QQ、刷微博、玩微信,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朋友,也不愿和对门的邻居说一句话。
同租的四人中,有个林姓的女租客,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有时候又一天都在家里,只是每次回来的时候,瘦削的身上总驮着一个深黑色大袋子,虽然驮得很吃力,却从不让人帮忙……
因为受朋友的影响,慢慢也喜欢上了逛淘宝,有一次看到一个网名“昨夜星辰”开的一家 “欲望都市”的网店,里面卖的是各式男士用品,内衣裤、手表配饰以及一些化妆品,而且正在打折促销,一律包邮,当天到货,于是就买了几条内衣裤。
没想到傍晚下班刚到家不久,就有人敲门,自称是送快递。门是林姓小姐开的,随后就见快递员在门口喊:
“请问廖杰先生在吗?”
“在啊,我就是”我应道,一边走过去。
“你的快递请签收一下……”
我签过字领了东西,回头却见林姓“邻居”正惊讶地看着我手里的包裹。
“我想冒昧问一下,你就是网名叫晓风今天早上下单的吗?”
“是啊,你怎么知道?”
“哦,没什么……”她顿了一下,脸上一副懊悔的样子说,“欲望都市是我开的,早知道就不用快递了,白出一笔邮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