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文章

请欣赏手机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手机的文章1:手机

文/陈蕊

“妈,同学有手机,我要买手机。”

“女儿呀,现在你还小,等你大一点,读初中了,妈帮你买!”

……

读小学的我认真完成作业后,父母就允许我到院子里与小伙伴们自由自在地玩。他们不会像某些“虎爸狼妈”那样乐此不疲地“打造”孩子,指定超额的学习任务。

“妈,读初中了,我要买智能手机!”

“女儿呀,先买台老年手机用用,考上重点高中妈帮你买智能手机!”

……

读初中的我每天“忙”起来了——学校写作业,回家写作业,手机也形影不离。纸包不住火!老年手机被没收了,我更逆反了。我对父母不厌其烦地叮嘱暴跳如雷,对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不屑一顾。

我开始启动“为父母读书”模式。一天晚上十一点多钟,我心不在焉地慢悠悠地从书房走出来,看到了每晚都要等我睡后才愿上床的父亲在沙发上打盹。只见父亲头上的白发在灯光下更白了,父亲额上的皱纹似乎又添了几道!

我内心颤动了!于是乎,手机只能藏在心中一个小角落。

“妈,读高中了,我不要买手机!”

“女儿呀,通过努力你已考上重点高中,妈乐意帮你买手机!”

“妈,不要让手机魅惑我!我已中了俞敏洪的‘毒’——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

“女儿呀,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为了梦想努力追逐!让青春不后悔。”

“妈,以后我要自己赚钱买手机!”

手机的文章2:那时的游戏

文/夏桂芳

儿子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好像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一样。想起我们小时候也玩游戏,但从没听哪个大人说“这游戏影响视力,那游戏有害”之类的话。难不成我们当年的游戏比现在的安全?那么游戏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呢?

七零后和八零后的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现在好像难以找到痕迹了。

作为女生,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跳皮筋。拿几毛钱买上一米多长的皮筋,那感觉不亚于现在拥有一个平板电脑。邀上三五好友,只等下课就飞出教室,一起跳起来。可以两个人用手绾着皮筋站开,也可以两头系起来圈着跳,两个人把皮筋圈在腿上,形成一个椭圆。可以三个人轮着跳,也可以三个以上的人跳。分成两组,直至一组所有的人都输了,再轮到下一组。大家口里还唱着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跳的人和等的人一起唱,那时的我们,并不懂这歌词是什么意思。

喜欢的游戏还有扔沙包。拿上一块旧布,缝成一个四方块,往里面灌棉花就成了黑板擦,拿到学校去老师会表扬的;往里面灌沙就成了沙包。沙不要灌太多,多了砸起人来疼,也不能太少,否则沙包扔不远。用棍子在地上划一个大大的方形,两边各站一个人,负责扔沙包,方形里面的人躲,或是用手捉。捉住了就得分,躲过的人没有分,没躲过也没有捉住的人就减分。这样的游戏玩起来很开心,同学们之间忘记了不愉快和纷争。

抓石子也很有意思。大小合适、溜溜圆的石子最好,大概二十颗左右就够了。那时候我是“常胜将军”,有男孩子不服气,要比试一番。可是他们虽然手大,但灵活性、协调性略逊一筹,不是这个子动了,就是抓掉了一颗,所以大部分时候还是我赢。说来也奇怪,那时候一天到晚在地上抓也没觉得有多脏,要是搁在今天是万万不可的,家长定是要批评的。

常玩的游戏还有跳房子。家门口有好多棵大树,十分荫凉。夏日午后,我们划好“房子”,从第一格跳起,一直跳到“天”,再慢慢地跳回来,还要伴随着多种姿势和规则。如何用脚带着串在一起的螺蛳壳、橘子皮,或是一块小石头,安全地越过各个格子,是那些时光里我们最关心和热衷的事。

童年的游戏太多了,还有踢毽子、下“成三棋”、“斗二十四”、捉鱼、抽藕条……这些游戏不需要多少成本,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我们慢慢在游戏中长大,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学会了向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也学会了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必须遵守规则才能进退。如今这些游戏好像已经渐行渐远了。今天的电子游戏大概不能给予我同样的感动。

手机的文章3:殷红的晚霞

文/唐天马

“好,有什么好?”吴家德掏出手机,送给吴家静,“你看,刚刚拿到的手机,人家就把短信打上来了。”

吴家静翻开短信一看,只见上边写的是:“西南州就是好,缩小差别随风飘:小学进门要弯腰,桌子板凳一样高;人畜饮水十里挑,洗脸洗脚一盆瓢;主人生活180,公仆小费350;四世同堂挤一屋,单身汉子住别墅。”

吴家静一下睁大了眼睛,望着怒不可遏的哥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把它删了!”吴家德说。

“嗯!”吴家静慌忙把短信删掉,才把手机还给吴家德。

大家沉默了一会,吴夫人才说:“家德,走,出去,我跟你谈谈。”

母子俩走出宾馆,走在宾馆花草溢香的小路上。吴夫人看着焦躁不安的儿子,心里微微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她想,家德他也许真的太年轻了;可以想象得出,在西南州,像家德这样的年轻领导,当正职,他不可能,当当副职,他什么都干不了。如果说,这种焦躁的心理不能及时平静下来的话,那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也许要比他父辈还要多得多。因此,儿子目前不需要去干什么大事,只需要能平静下来,慢慢地适应现实的环境,才可能不断地成熟起来,要知道,没有哪个年轻干部是在自己的标新立异中成长起来的。

“妈妈。”吴家德说:“我觉得我真的难以适应现在的工作。”

“你能否适应目前的工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吴夫人说:“孩子,你能答应我一个起码的要求吗?”

“我能。”吴家德说。

“你现在别去忙什么宏伟目标。”吴夫人说:“你先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一年。一年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再跟我谈,你做得到吗?妈妈希望你做到。”

“我会尽力去做,妈妈。”望着母亲担心但却诚恳的样子,吴家德好像平静了许多。他忽然觉得,30多岁的自己,应该有一点韧性了,他不应该让年老的母亲担心。但想到一年,他得“心平气和”地去适应眼前的生活,又觉得十分的漫长。他没有再说话,他真的想对母亲说:妈妈,您和爸爸在这里干了几十年,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从内心里面敬佩您们!

母子俩望着远方,只见晚霞已经渐渐地从天空中铺洒下来,染红了连绵起伏的群山……

手机的文章4:青虫或新芽

文/陈亮

我经常用手机随性拍一些照,景点有天空中的白云、有貌似睡佛的山脉,也有广场休闲对弈象棋的老人,有时外出踏青也请儿子帮忙拍照,以作留恋。尽管我有时也很自恋,但从不自拍。在我的那些随意拍摄的内容中,有一张是目前为止令我“忐忑”和“得意”的。得意的不是拍摄手艺,而完全取决于这个摄人心魄的拍摄对象。

你看,在几株繁茂青绿的树中,有一棵树最幸运。当我看见它时,它的一望无际的绿色让我心旌荡漾。而此时,我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几只绿色而肥胖的青虫(俗话说猪儿虫),正紧紧地依附在树丫上,自成一派,不想,细看,一只、两只、三只,妈呀,这哪里是一清二白的树,这简直就是青虫蜗居的天堂呀!

但是,定睛一看,那青虫,差不多有两三厘米长,身上没有褶皱,一副年轻性感而盛气凌人的模样。不对啊?这青虫俨然离开了树叶,不是盘旋依附在树叶上,而完全是从树丫中伸展出来,它们一动不动,似乎在酣睡中打着沉沉的呼噜,奇怪的是:身上还有那种枝桠一样的“桔梗”,难不成是树的新芽,被我看成了“虫”?

我不敢断下结论,下意识里,我却对这变色龙一般的青虫怀着好奇,一下子拍了下来。以前捕捉镜头需要时机,但现在却相反,我的镜框即便装下了这树还有青虫,却难以装下那伪装的“沉睡”。我被本能的好奇心包围,久久地徜徉在树下,我想我一定要找到答案,即使是叶公好龙抑或被别人讥笑嘲讽。

但我刹那改变了想法,不想去问,不是嫌麻烦,而是怕别人分享了这么一点可遇不可求的“小确幸”。也许有人会无所谓地告诉我:那就是虫啊,有什么稀奇的!或许有人会惊呼:啊,是树丫,真的太像虫了!也许我会比较接受后者,但我不想让传说变成现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就像一个美梦,生怕醒来。生活就应该在设想和好奇中寻觅快乐,而不只是追求一点微不足道的所谓“真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与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不如让它像海市蜃楼一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手机的文章5:孝心手机

文/彭亚东

母亲离上次出院被送到市郊老年公寓刚好十天,在国庆假期里又一次入院,而且是今年第三次住院了。我第二天赶到百公里外的市医院,见母亲躺在病床上,脸白得像张纸,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病床前服侍的小妹妹眼红红地说,这该怎么办啊?

母亲闭着眼睛躺着,床头挂着一个手机在充电。这是母亲的专用手机,数字键有指甲盖那么大,而且号码是事先预设好的,按“1”是大儿子,按“2”是二儿子,这么依次排列。以前父亲在世的时候,我给他弄了一个带外置天线的老式“摩托罗拉”,握在手里像个小棒槌,父亲将电话号码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打电话不用母亲操心。去年上半年父亲走了以后,小妹妹就给不会用普通手机的母亲买来了这个孝心手机。

我们兄弟姐妹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有了这个孝心手机,母亲要跟我们说说话可就方便多了。有一次我晚上有应酬,没等散场母亲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我说妈呀,快要结束了,等一会我就回家啊!可是没过几分钟电话又来了,如是者再三再四,一直不断顽强地打,弄得我没办法,最后只好关了机。回家以后本打算说两句气话,可看到母亲还在孤零零地坐等,那一刻,我的心里真难受,也很自责。

前几年,二老健在,我认为这是人生一大幸事,因此很是知足。后来只剩下母亲这一棵老树桩了,我的心就不免战战兢兢起来,生怕有个万一。于是心里很在乎,平时陪她说说话,不到万不得已夜间不敢轻易离开。虽然母亲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但我想如果突然没有了这种絮絮叨叨,我的内心还会如此安宁吗?

母亲一生太要强,喜欢与人争短长,尽管她内心善良,但也因此伤过不少人,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人。多年来我一直苦苦相劝,但收效甚微,因此我苦恼不已,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深夜扪心,想到如果不是母亲要强能干,我们兄弟姐妹七人怎么一个个被拉扯大,而且多少还读了一点书呢?因此我们在感激母亲的同时,难道不应该包容她的性格吗?另外,就像作用力必然会有反作用力一样,母亲在伤人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伤到了她自己,她已是遍体鳞伤,子女的心里应该只有悲悯。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无助的目光,那样坚强不屈的精神也被无情的现实彻底摧垮了,我的心里实在酸楚得不行。

假期很快结束了,我不得不回来,但心却一直悬在母亲那里。母亲这一次能挺过来吗?我只能早早晚晚打她手机,陪她多说几句话,希望借此增强母亲战胜病魔的信心。抑或仅仅只是为了宽慰,让她冰冷的心感受些许的温暖。也许,人辛苦一生养育儿女只是为了赚取最后时光的一点人间温情吧!

手机的文章6:手机借给你

文/崔立

下午,我在哥们的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哥们说,如果说你在马路上碰到一个路人,你问他借手机,他是借还是不借?我想了想,说,借,肯定借啊。哥们说,咱俩打个赌吧,一会儿你去向三个人借,若有一个人愿意借,你用他的手机给我打个电话,你就赢了,晚饭我请。反之,晚饭你请。我胸有成竹,想,若向一个人借可能有难度。三个人,绝对OK啦!

从办公室出来,我匆匆上了街,还没到下班时间,马路上的人不是很多。我走了几步,远远看到一个挺帅气的年轻男人站着。看起来,这是一个挺有素质的人。

我走近了他,装作着急紧张的语气说,你好,你能帮我一个忙吗?年轻男人看我一眼,有些狐疑,问,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是这样的,我出来时匆忙,手机忘在家了,我现在着急要联系一个人,我们约好了的地方我没看到他,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手机?年轻男人很认真地看了我好几秒,说,对不起,我也没带手机。我说,你就帮我一个忙吧,我真的不是坏人,我保证!年轻男人戏谑似的又看我一眼,说,你觉得有坏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吗?我说,我……我发觉我说不出话了,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第一次失败了。我又走了一段路。心想,刚才一定是偶然,不就借个手机嘛,多简单的事儿啊。

在街心公园,我看到了一个中年女人,慈眉善目的那种,看起来她一定很好说话。我看见她刚打完一个电话,将手机塞进了随身的包里。

我走近了中年女人,说,阿姨,你好。中年女人看着我,指指她自己,问,你是在叫我吗?我说,对,对。中年女人问,有什么事吗?我说,阿姨,是这样的,我和我女朋友约在这附近见面的,可她一直没有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想给她打电话,可一摸口袋才发现忘带手机了。中年女人说,你是想问我借手机?我说,对,对。我感觉我快要成功了。中年女人的脸突然冷了下来,说,小伙子,你做什么不好,偏要做骗子。你看你就不能做点正当的活儿吗?我愣了,说,阿姨,我没有……我是真的忘带手机了……中年女人一脸苦口婆心的样儿,说,小伙子,阿姨不能借手机给你害你,阿姨也不会报警,你还是走吧。

连续两次失败,我沮丧起来,借个手机,真这么难吗?

我又走了一段路,寻求我的最后一个机会。到下班时间了,马路上的人多了起来。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看到了新的目标,一个长得无限温婉甜美的女孩子。女孩子正低着头看手机,嘴角挂起一缕甜甜的笑,是不是在和男朋友互发微信啊?向这样的女孩子借手机,应该没问题吧。

我走近她,说,你好。女孩子抬起头,说,你好。我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在这边约了一个人,但他迟迟没来,我想给他打电话问问,可突然发现手机忘带了。我说着话,眼神已落在了女孩手里的手机上。女孩看着我说,对不起,我有男朋友了。我苦笑着解释,我问你借手机没别的意思,我真的急着打一个电话。女孩子忽然把手机塞进了随身的挎包,说,对不起,我不能借给你。我还想努力一下,我说,求你了,我会马上还给你的。女孩子依然摇头。我还想说什么,有只手重重地拍我的肩膀,是一个比我高半个头的男孩子。男孩子虎视眈眈,说,哥们,你和我女朋友聊什么呢!

我刚想,我输了。一个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小伙子,手机我借给你。我转过身,竟是一个拄着拐杖的盲人。盲人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朝我的方向递过来……

晚上,在一家饭店,我和哥们点了菜,又要了酒。我们吃菜喝酒聊着天,我说,要是我能先碰到那个盲人,我就赢了。我又说,为什么看不见的人反而比看得见的人愿意借出手机呢?哥们说,因为看得见的人,看得太多了。哥们又说,这么说吧,要是在马路上,一个陌生人无缘无故地问你借手机,你借是不借?我说,我……我想说借,忽然发觉自己底气有些不足。

那一晚,我酒喝多了,不停地揉着自己的眼睛。揉到生疼。

手机的文章7:家,这辈子的爱

文/潇潇天涯何以宓

挤出电梯,打开手机,望望,已有六时许。穿过下班的高峰人群路段,终于可以轻轻的呼一口气了,想想三天前,还是可以大摇大摆的开着衣服的纽扣,不紧不慢的穿梭在人群里的。如今,空降的冷流和雾霾紧紧的包裹着这个繁华的都市,那放肆的热情不敢太过嚣张。伸手,整了整衣角,再将胸前拉链轻松的往上再往上,提了提。抬头,眨了眨眼睛,再将口罩微微的拾掇拾掇。一个人,一个肩包,一个背影,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没在了人群里。

连续三天的雾霾,打击了外出闲溜达的心情,即使下班的路上,抬头望望,也无不行色匆匆。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突然就觉得眩晕,阵阵的吵杂声涌入耳朵,听不清,却格外有分贝。本已习惯这吵杂的心,一直静静的安放在那里,突然有一刻就那样悄无声息,毫无防备的凌乱了。第一觉,就是酸,只觉得酸。酸的味道,我是喜欢的,像老坛酸菜泡面,像柚子,或者像醋,可是,那不过酸的是味觉。心酸了,只有眼泪和那红着的眼眶知道。心脏的某个角落开始蠢蠢欲动,开始酸楚,开始想念。

妈妈说,一个人生活才是真正的历练。我笑了,因为我知道,她说的对,这是她的写照,可是,她说完这话,就再没了心情。暗下去的目光悄悄的告诉我,一个小学毕业的妇女在首都生活四年多不易。我十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了天津,靠着自己对厨艺的自信开始了她的奔波之旅。我十七岁的时候,妈妈跟着她的朋友便一起去了首都,从一个传菜的,一步一步前进,直到现在成了一个专业的配菜,试菜师傅。

很多时候,想起她,最初的那个年少轻狂的心是带着埋怨的。总觉得,很委屈,就像老家的人说的那样,怎么可以放着两个小小的孩子不顾,自己一个女人在外面风风雨雨的拼搏,语气里有同情,有怜悯,更多的是不理解,当然,对她的这份不理解,也包括我。在高一的时候,每次的作文牵扯到母亲,本该是夺人眼泪,直抒心声的优美抒情文,我总能投机取巧的标新立异在不背主题的基础上将其整成几分抒情几分哲理甚至几分议论出来,这样的几不像文章除了语文老师会带着无奈用警告的语气写下批语之外,大家都觉得very good。后来,有位挚友问起,为何那么固执呢?我只是笑着摸摸她的刘海淡淡的说了句,因为太模糊。

聚少离多的岁月,不曾结束,但想念的心,却从那次知道所有真相之后,越发的浓烈,越发的与日俱增。高二第一学期末考回家,那个寒假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不差于2008年,我喜欢玩雪,哪怕手冻的失去知觉,更喜欢打雪仗,喜欢在雪地里滑行,白白的雪覆盖着一切,不待她褪去,很难知道底下是枯草还是无意遗留在路边的绿麦。这一年,他们出乎意料的没有争吵,第一次发现,世界可以如此和平,跟着冬季一起悄然安眠了一样。就在那个安静的夜里,爸爸说,妈妈跟她闹了三次离婚,可是,他舍不得,这么多年,是他不好,没有照顾好妈妈,让奶奶跟妈妈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让她们夫妻间的情分越来越糟,也让我们这些孩子受尽了委屈。待他说完,我默然问了句,然后呢?然后,然后她跟爸爸一样舍不得。那个晚上,有个女孩失眠了,没有眼泪,没有吵闹,只觉得心口酸,酸的不知所措,酸的隐隐作痛,酸的最终只是湿了眼眶。她是爱我们的,可是奶奶的排挤,别人的流言蜚语,爸爸的不理解,还有她的孩子对她的排斥。让这一切怎样圆满呢?梦醒终是黎明,不管是美梦还是恶梦,都有苏醒的时刻。时间教会了我们成长,也教会了我用爱去化解一切的误会和隔阂。那一刻,那个唯唯诺诺的心顿时增生了力量,丢掉了一切自己,只想用一份温暖去维持住一切。第二天,开了很长时间家庭会议,后来,表面上看一切如旧。不同的是,我想念的人里多了一个,会想到她曾经一个人在外,是怎样的生活,她一定会想家,想她的丈夫,想她的孩子?会想到她孤身在外,那漫漫长夜是怎么过的?会想到一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又是如何在别人面前故作坚强的?以前,想到这些,只是觉得好心酸,现在,我也是一个人,好像更能感同身受些,但是这根本是两个概念似的。日子越长,就越觉得好好待她是件幸福的事情。

岁月是把刀,可是对她好像格外的恩赐,明明大我二十岁,走出去,不认识都说我家姐姐好漂亮,以前听这话,她是乐开了花,我绝对沉默。现在还有人这样说,可是,挽着她手的我却将她眼角的鱼尾纹和耳旁的几根白丝尽收眼底,但我依然会笑着炫耀,我家姐姐本来就漂亮,她就会扯扯我的肩膀,很骄傲的说我几句,却往往还是要乐的很久才罢手。不过,现在想想,有其女自然有其母,这么可爱的女儿,妈妈的骨子里肯定也是有这样的成分的。日子是一天天过去的,我们的联系也一点点的频繁,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有电话或者短信,总是对我满满的叮嘱,开始,我忍了,后来,我烦了,于是就约定好,两天一次。她们说,父母在老去的时候,会变得很依赖子女,会开始耍性子,这样,起初,我期待着他们赶紧老去,当发现那丝丝白发的时候,却觉得心疼,希望时光走慢点再慢点就好。现在,我知道,我阻碍不了时间的速度,可是我可以选择爱他们的浓度。

如果说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力量,我全身心的赞同,靠着那份残缺的爱,一点一点的去温暖的那些冰冻的心,完美的结局并不代表过程就很顺利,恰恰相反,各种委屈和心酸,又有谁知,知道又有谁懂,懂了又能怎样呢?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独有他的剧本,就看他怎样去做了。

风轻了,雾散了,我们一家的感情就像这地球上的气候一样,一年比一年热。大一的一节微机课,我接到了她的一条短信,满满的道歉,满满的内疚,说自己不是好母亲,没有照顾好我们,可是,这么多年,我又何尝是个好女孩呢?我们都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这样,就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看着那条短信,突然觉得好幸福,等了那么多年,盼了那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几年,一切都如其所愿。也是这样,让我深刻的明白,想要温暖,必须学会面对阳光,想要被爱,就要学会去爱,想要坚强,就必须勇敢向上。

在这个社会里,走一辈子,将会遇到无数的擦肩,无数的相知相离,而家人却只有那么几个,父母只有那么一对,当时间把我们推向成长的边缘,当岁月无情刻在了父母的脸庞,当光阴在不知不觉中从指缝溜走,当父母拉着我们的手一点点的开始松软,我想,是该与时间较量的时候了,现在,我们应该毫不客气的抓住他们的手,从此让我牵着他们,像小时候他们牵着我那样,一步一步的走,直到夕阳西落。

爱,在太多的时候,只是瞬间反应,在反应到的那一刻,就开始去做吧!不要让时光偷走了你的激情,冷落了和家人的幸福!

手机的文章8:删除的相册

文/宋红喜

自从手机可以当做相机使用,那些精彩的瞬间或是难得的画面,常常会被我定格在手机里,时不时地翻出来看看,往日的那些温馨和美好的时刻便再一次浮现在脑海里。手机相册便如一本记录册,也好似一本精华生活日志,用画面呈现着过往的点点滴滴。

可是,那个下午,这本记录册却在零点几秒的瞬间突然不见,徒留下“无记录”的界面任由我发着呆。我不知道自己的那只任性的手,怎么会失控,竟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删除了整个相册。当我捶胸顿足懊恼无比地搜遍手机的各个角落,却发现一切都是徒然。

我缓缓闭上眼睛,在记忆里还原着相册里的故事。

三盆仙人球恍如一夜之间开出五朵大小均匀的花朵,在窗台上一字排开,守着寂寞的我。花为金黄,瓣如绢,因为惊喜,于是为之撰文《花开默默》;如藤似竹的文竹,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点缀起星星点点的小花瓣,碎碎的,淡淡的黄,让我自豪了很多日子;丫头初三那年的体育考、实验考、中考的准考证的照片,一直留存在相册里,那是丫头初中三年的成长之路的见证;美食照自是不可少的,那是我用满满的爱心给家人准备的爱心早餐,有色有味有情;当然也少不了自拍照,心情好的时候,选个自己满意的表情和姿势,留下那愉悦的一瞬间,也是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记忆像是拼图游戏中的碎片,慢慢地组合、拼接,不只是图片在头脑中修复,同时完美再现的还有彼时彼景,那人那情。我知道,依然有许多我组合不了的记忆碎片,甚至连碎片也无从找到。也许吧,这些想不起来的相册图片本就只是占据了空间而已,根本就没有储存的价值。正如我们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故事,有刻骨铭心的,也有过眼烟云的。也必定有许多无从想起的过往,不是有意,而是真的有些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去念念不忘。好的也好,坏的也罢。生活是向前的,总得轻装上阵,那就必须释放一些记忆的空间,因为以后的日子里必定还有很多值得储存的东西。正如手机相册,删了又何妨呢?该记住的已然深深地驻足在记忆里,那些可有可无的,不如删掉,便于去记录更新更精彩的片刻。删去的只是照片而已,不是人生。

其实,相册原本是可以还原的。这得得益于我的习惯,我一直习惯于及时地把相片储存进自己电脑里,手机相册舍不得清空,只是想着便于翻看。然而此时,我已经不打算再去还原。因为,无意中的失手,倒给我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去记录今后生活的精彩瞬间。我会将今后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储存到我的手机相册里。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偶然和意外,并不都是不幸。学会释然,学会舍弃,才能发现和接纳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手机的文章9:手机的启示

文/余光正

“蜷窝一隅自陶醉,手机执掌无忧虑”。任由时光流逝,万物变幻,家中三人的活动乐趣却是“坚定不移”,绝不轻易改变。

忘了是什么时间,智能手机忽然横空出世,并且以病毒一般的速度和威力迅速感染全世界,渗入到每家每户。很快这股潮流也侵蚀到我家中。然而初始,我们家并未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虽然各自买到手机,但是父母工作忙,我功课赶,都无暇管顾这颗“定时炸弹”,只有电话短信之类的功能用得最频繁。

这个时候,我们依旧遵照着原先的生活方式。譬如,我半个月去一趟书店,掷重金买得心仪的书籍,每次闻着满怀的书香气,总是心满意足、幸福无比地往家里赶,只为找一处安静的角落,细细品读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宝贝;父亲不仅陪我豪买,自己也会选上三两本诗词歌赋、历史文学,拿回家中边读边注释,在文字的乐园中悠哉自乐;母亲在单位中订购了数种杂志刊目,定期送到,不愁“断粮”。而在我们各自品完自己的书后,便会自觉摆放到书柜上,供大家自由拿取,实现“资源共享”。往往是我与母亲交换得最多,父亲对于我买的小说名著和母亲的选刊都不大感兴趣,只顾专注于自己的诗词或者一些名人传记之类的读物当中去。这时,我们依然保留有“书香家庭”的气息。

除此,我们周末的运动、聚会和远足郊游也都一如既往地进行,和朋友见面,与家人谈心,跟大自然亲近,这些简单愉快的活动,我们不曾落下。

紧接着,“意外”悄无声息地降临了。首先是WI-FI的普及,使网络变得更便捷快速,手机很快代替了电脑的许多功能,不仅可以轻便地上网,看电影,玩游戏等娱乐全都轻而易举。这一次彻底将我动摇,我从未试过与虚拟的世界如此贴近,甚至于穿插到现实当中,难以辨别虚实。就这样,我成为三人阵中第一个“阵亡”的人,被病毒感染成了家中第一条怪虫。

父母对我的唠叨和不满愈来愈少,因为他们正深陷微信的泥潭中,哪里还有精力管我呢?微信于他们而言是一次深刻彻底的感官冲击:弹指间,好友的生活状态即可丰富完整地展现在朋友圈当中;一张图,一句话,亦可将自己的生活轻松分享给他人。这种新鲜无比的体验,怎能不使他们爱不释手呢?尤其是朋友圈中那一个个赞和排着队来的溢美之词,亦使他们得到无限满足。

渐渐地,看手机的时间愈来愈多,以至于将看书的时间愈挤愈少,满满的书架,成了一道摆设。起初妄图为自己开脱:手机信息量巨大,看三分钟手机抵得上一个小时看书的收获。但事实远非如此——手机信息量大,垃圾信息也越多,快餐式浏览根本无法深入体会信息内涵,反而还会接收过多毫无用处的信息,放下手机,自以为满腹经纶,但仔细回忆,脑袋却是一片空白,忽而发觉,除了视力受损、脊椎疼痛以外并无太多收获。回观看书,一个小时在书中走一回,书香袅袅,字字刻心,与作者隔空交谈,灵魂交接;待放下书,细细回味,亦感余意无穷,甚是舒畅。看手机与看书的区分,显而易见。

由书作为支撑,我开始尝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我强迫自己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看书之上,以此削减看手机的时间;我将好书全部堆放到父母的床头柜上,劝他们用心阅读。一场挣脱似的自救,就此拉开。

我们对于书的热情逐渐超过了于手机的依赖,同时,远足郊游等家庭活动也成为挣脱束缚的方式。手机对我们的控制,正在逐日减弱……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就应该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精彩。正如我们一家,没想到在同一屋檐下,距离却越来越远,那便只有“放下手机,回头是岸”……

手机的文章10:母亲在远方

文/韩浩月

手机来电。来电人的名字显示只有一个字,“娘”。

我用手机二十多年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不超过五次。她换了号码,也不会告诉我。每每打开通讯录,看到“娘”这个字眼,会猜测她的号码会不会又因为欠费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失效,变成了别人的号码。

母亲的新手机号,总是妹妹转给我。这些年,更新母亲的手机号好几次,但每次更新后,都不会打过去验证一下,那边接电话的是否是她。

总听人说,手机拉近了人的距离,可我一直觉得,母亲一直在远方,离我很远很远。我们之间,隔着长长的大路,隔着漫天的大雾。

这次母亲打来电话,说村子里邻居的孩子得了绝症,在北京住院,问我认不认识什么“大老板”,能不能给资助点住院费。

我又急又气,急的是我根本不认识什么“大老板”,就算是认识,也根本不可能跟人开口要钱。气的是,母亲好不容易打一次电话,说的事情和我们母子无关,和家庭、亲情没一点关系。

我随爷爷的整个家族迁往县城之后,彻底和改嫁的母亲失去了联系。大约有七八年的时间,我们之间音讯皆无。

是真的音讯皆无。母亲没来学校看过我,没来过信,也没委托什么人捎来过东西。母亲的形象,就像在镜头里不断被推远的雕塑,远得像个黑点,偶尔在思念她的时候,那个黑点会亮一下,然后又坠入无边的黑暗。那个叫大埠子的村庄,仿佛囚禁了母亲,而我也像一直活在溺水状态,根本没有力气去解救她。

1992年,我18岁,在街道的一家工厂打工。突然有个人找到我,说母亲要来看我,问我想要买什么东西,她可以买来当礼物送我。

母亲可能觉得,18岁是成年人了,她想要来和我确认一下母子关系。

没有人在见到母亲时会尴尬,可我见到母亲时却手足无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那个爱闯祸的孩子的模样。

这次见到的母亲,表情很温和,小时候那个面部肌肉紧张、表情焦虑的她消失了。不知道她是怎么磨练出来的。

我跟母亲要了一辆自行车。一辆变速自行车。那个时代男生们都梦寐以求的大玩具。

母亲带我去县城十字街的自行车店,我选,她付钱。真开心,那辆车300多块钱,我三个月的工资,母亲帮我付了这笔钱。我觉得母亲真有钱,我真是个幸运的孩子,我们两个,都显得挺自豪的。

骑上新组装好的自行车,我一溜烟地消失了,忘了有没有和母亲告别,但母亲那温暖的笑脸,却深深印在了心里。

后来,我骑着这辆自行车追到了第一位女朋友,再后来,这个女朋友变成了妻子。

所以,要谢谢母亲。她用很少的花费,间接地帮我成了家。

我的性格里,有一些与母亲相似的东西,很矛盾,很顽固,很复杂。会简单地为一件小事热泪盈眶,但却会在重大的时刻心冷如铁。

在我最艰难的时光里,从来没有想过向母亲求助。母亲大概也是一样的想法。她从来不为自己的事打电话给我,偶尔有小事,也是让妹妹带话给我。母子二人直接地通个电话,稀罕程度堪比习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约好通电话。

表姑曾好几次跟我说,“多跟***通个电话”,我口头答应着,每次却在打开通讯录找到她的名字时没有拨出去。因为不知道开口说什么,也不知道母亲会开口说什么。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有一个在远方的母亲,她也习惯了有一个在远方的儿子。

除了知道我有两个孩子之外,母亲大概不知道我其他的一切,比如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家庭住址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单位上班,每个月赚多少钱,和领导同事关系好不好,辞职后靠什么生活……这些应该都是母亲关心的话题。

除了确认每年母亲会在村口三叔家那里等我,我也不知道母亲的一切,她身体好吗,和家人相处得好吗,冬天了,有没有暖和的衣服穿,有人关心吗。

经常会想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人敲门,母亲来了,她已经老了,老到无人愿意照料,只有投奔她唯一的儿子。在农村,很多老人都遭受了这样的待遇。

我也准备好了迎接她的第一句话:

“娘,您回家了。”

手机的文章11:低头国

文/司岳

手机已经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因为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看手机,所以就“培养”出了许多“低头族”。

一天,彬彬拿着一款漂亮的新手机在同学们面前显摆:“这是世界上最新款的手机,可以实现很多想都不敢想的功能,一万多块钱呢!”

我也凑过去一看究竟。彬彬轻蔑地说:“司岳,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的手机?不会是你家买不起吧?”听到这挑衅的问话,我立刻气愤地反驳道:“我当然有手机了!”说着便拿出了爸爸几年前淘汰的黑白屏手机,“看,它可以打电话,发短信,是手机不?”可是却立即遭到了同学们的一阵嘲讽。

回家后,我哭着对妈妈说:“我不要这个破玩意儿,会被同学们笑话的!我想要新款的智能手机!用这么破的手机,太没面子了!”可妈妈却说:“给你用只能打电话的旧手机,就是为了防止你天天玩手机,浪费时间,你不该这么虚荣!”

我郁闷地回到房间,心想爸爸妈妈为什么一点也不顾忌我的面子呢?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嘿!忧伤的主人,跟我来吧!”原来是我的“破”手机在说话,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进了手机了。

等我睁开眼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这里的人们都在低着头看手机,相互之间没有交流,整个世界也静悄悄的。“破”手机告诉我,这里是“低头国”,这里的人都被叫做“低头族”。他们一分钟都离不开手机,时时刻刻都在看手机。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六神无主。因为眼睛一直盯着手机,大家对别人也视而不见。人们已经习惯了阅读手机上的信息,不再阅读书籍,书都被烧掉了。因为只看手机,长时间不说话,“低头族”们都丧失了语言功能,变成了“哑巴”。因为他们吃饭、走路、开车、工作的时候都在看手机,所以交通事故频繁,工作学习中错误百出,整个社会乱成了一锅粥。

“叮铃铃”,我的手机闹铃响了,睁开眼,我还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原来是一场梦啊!太可怕了,生活在“低头国”简直不可想象!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啊!我拿起我的“破”手机,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手机的文章12:爱玩手机的爸爸

文/甘雪宸

我爸爸很帅,车开得特别好,饭也做得特别好吃,时常受到我的夸奖。可是最近我发现爸爸有了一个坏毛病——特别爱玩手机。

一天,我做完作业后想跟爸爸玩一会儿,却看见他在玩手机。我说:“爸爸,别玩手机了,陪我玩游戏。”爸爸头也不抬,我又喊了一遍,他还是不理我。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先走出房门,然后喊爸爸:“爸,我妈请您去搬东西。”于是爸爸放下手机出去了。我赶紧把爸爸的手机藏了起来。

很快,爸爸进来了,对我说:“咦,我的手机呢?”我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您觉得长时间看手机好吗?”爸爸回答道:“不好。”我接着说:“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得颈椎病。”爸爸听了连连点头,承认了错误。这时候妈妈进来了,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爸爸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以后不会学爸爸做“低头族”。我还要对那些“低头族”们说:请不要长时间看手机了,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哦。

手机的文章13:手机与生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代人的生活,缺不了的就是手机。手机除了打电话,发信息以外,还可以购物,看新闻,听音乐,参考,商务,图书,导航,工具,教育,财务,社交,游戏,旅游等等之炒类的。所以每个人,只要有个智能手机,那个个都是手机控。

以前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现代人,手机中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看美女,更可以像个小电脑一样的,轻松搞定生活中的任何小事。手机果然是个好东西。

可是因为手机,人和人的距离,明明离的很近,偏偏却感觉好远。只不过是个一个手机的距离。

现在的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手机,没有平板电脑,就是那么无聊。

手机让电商和微商的平台更是随时,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手机,订货收钱轻而易举。

现在人的生活,真的缺不了手机。没有手机,生活变得很无趣。没有手机,不但会失联,而且会人寸步难行。

手机让喜欢自拍的人,无论是在吃饭,还是在旅游,都会不自觉的来上几张,放上朋友圈。有晒吃的,有秀恩爱的,有推广的,还有帮忙点赞的。

不过现在的手机,因为有摄像的功能,可以把社会上的现实,一一记录在上面。

天眼真的无所不在!

手机有好也有坏,只要你利用的好,就是好东西 。如果利用的不当,网红或者头条就是你了!

现在的信息太发达了,随时可以发布信息,手机就是工具之一。

生活中需要手机,人们也缺不了手机。

这就是手机和生活的关系!

手机的文章14:良善

换了一个智能些的手机,把电话簿里头珍贵的名字,翻开。对朋友的真,使我收获了很多永远的幸福。十几年的朋友,用一句话,就可以从彼岸换来,那份深重而轻盈的爱。发现,可以让最亲的朋友在灵魂上陪伴自己,让最爱的朋友成为了自己的另一半,让最真的朋友快乐、勇敢、美好地生活在白云之上。

在今夜的雨里头,却发现有人的丑恶,用“朋友”做幌子,侮辱我的善良,玷污我的人格,将自我与自私肆意侵吞我的善。不禁留下了久违的眼泪,为自己的善,真。

外婆小时候就教我,要懂得知恩,要懂得施恩。良善的人总能见到天底下最美丽的彩虹。这股子热心肠,裸露在人世间,大部分收获了欢笑的交集,哪怕偶尔的刺痛也无法击碎我,值得珍惜的良善。

今夜的泪水,只为无法抒发的善,和我真实的痛。有人不是朋友,即使曾可能是,但永远都不是。

手机的文章15:我用手机软件

文/于锡强

手机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必需品,打电话、看新闻、购物、乘车、玩微信、拍照……我现在就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

手机应用软件,又叫APP,在这一个个APP方块里,藏着精彩的世界。它最大限度地敞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倘若学会操作APP的基本方法,就能足不出户地运用网络支付手段购物,让快递员送货上门。服饰、百货、食品等都可下单,若家中突然来了客人,来不及烧菜还可点外卖,据说老客户还有各种优惠和红包呢。还有老年人上医院看病挂号排队比较麻烦,倘若懂一点操作方法,就可以在手机上预约,省去了排队的时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习惯将使用频率最高的APP放在手机桌面的醒目之处,做到触手可及,分别是电话、相机、时间、天气预报和微信,其他的软件分门归类排列设置:如金融类(支付宝、手机银行、淘宝等),休闲娱乐类(西瓜视频、懒人听书、喜马拉雅、优酷、音乐等),出行类(12306、高德地图、马蜂窝、花生地铁、滴滴出行),媒体组(央视影像、今日头条、一起镇江、今日镇江、腾讯新闻),工具类(百度、计算器、录音机、手电筒,以及手机自带的无法删除的APP)。于我而言,手机的另一大功能就是通过微信带来了人际交往的便捷,每天看微信逐渐成为我的生活常态,甚至是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到朋友们陶醉胜景、饕餮美食、写美文佳作,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就好像自己也参与其中,也是友情的一种延伸。相互之间哪怕是只言片语的留言或一个点赞,也使生活少了距离,多了温度。尤其朋友推荐的好书好文章,让我特别受益。

但在用微信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扰。有些人天天问好,一一回复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有的人常在群里或朋友圈里发送无聊信息:谁吃香喝辣了,谁在嘟嘴自拍,谁家阿猫阿狗打架了,甚至被蚊子叮了个包也大惊小怪……没完没了的生活秀,以及心灵鸡汤、理财宝典、为某种评优或评奖拉票等,让人应接不暇。不点赞不近人情,点了又很无奈。此外,还会推送各类养生保健信息,很多毫无科学根据,纯属臆想推测。对于这些,我干脆一律删除,无疾自安,有病问医。

因此我每天“打扫”微信比打扫房间勤快多了。只要打开微信,哪里出小红点了,我一定要点开,有意思的就看,有用的就收藏,无聊的就删除。我还将手机里重叠的、可有可无、联系较少的、三观不对、趣味不投的多个群删除,并每天清理一次垃圾文件,给手机腾出存储空间。

有些老年朋友至今对用手机软件还有些排斥心理,害怕自己记不住不会用,不过,依我实际使用的感受来说,手机里的这些APP并没有让老年人与时代拉开距离,恰恰是缩短了距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