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散文

请欣赏月饼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月饼散文1:月饼与嫦娥

这些年,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都会热烈的互致短信,热情洋溢的祝福和祝愿的话,让人心里幸福着,愉悦着。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

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

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优越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优越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然而,最终也不会因为这块月饼而彻底沮丧,缺憾总会有,但不会带来终身的遗憾。

不过,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围在奶奶身旁,听上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奶奶把漏风的牙使劲兜着,语速总是放的那么慢,像是自言自语,仿佛诉说着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又像是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又像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后,期盼夫妻重圆的生动场面。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让懵懵懂懂孩子们还是知道一些中秋节,月亮,月饼,嫦娥,后羿神话中的人,物与事;人世间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那份情感。当故事讲完,奶奶仍然沉浸在团圆的幸福中时,孩子们的目光已经集中在了奶奶手中没有吃的月饼上了。

年年的中秋节就像讲述这个古老神话故事一样,不停的重复着,我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传给下一代,月饼还是那样的月饼,孩子们更加幸福地把各式各样的月饼咬上一口,还会大声说道,不像你们大人说的那么甜,那么香。嫦娥仍然是神话中的嫦娥,孩子们会齐声问到,她为什么偷吃药,上了天。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

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

月饼散文2:中秋月饼又飘香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随着中秋佳节渐渐临近,大街小巷各色月饼又摆上了街头、超市。现在的月饼花样翻新,品种多多,再加上各种精美包装,简直都成了“艺术品”。而作为食品的本色却在慢慢退化,当今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人是也越来越少了。现在生活好了,“三高”人群成倍增长,有人嫌含糖太高,有人嫌油脂太高。每每中秋过后,垃圾箱里总是堆满了人们吃剩扔掉的月饼,让人不免觉得可惜……

每到这时,就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吃月饼的情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又不由回响在耳畔,“八月十五月儿圆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我为爷爷把歌唱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的。中秋节能吃上一块香甜的月饼,是每个孩子最真实的渴望……

那时候,月饼一般要在走完亲戚,送完礼之后才能吃。要等到全部该走的亲戚都走完了,从亲戚家押回之后才能吃。这时月饼经过长时间的“旅行”,已经变得又干又硬。即使这样,能吃上一块香甜月饼,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如果不小心,吃上一块刚打出来,热乎乎的月饼那将是一件多么高兴地事情。

中秋夜,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一家人就开始围坐一起,正儿八经地准备吃月饼赏月的事情。记得当时在我家,吃月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简直就像参加一次盛大的仪式。吃过饭,父亲提前搬来一张小方桌,放在院子中央。我们兄弟几个,早早地搬上小凳子围坐在方桌周围,等待这场“盛宴”。

过了一会,只见父亲从紧贴后墙土坯垒成的条案上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用旧报纸裹着的方方的东西。抖开报纸,一个浸透了油渍的粗糙的黄表纸包显现出来。父亲解开上面系着的细细的纸绳子,扯掉淡黄的草纸,上下两层八个大小相同馒头似的月饼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圆圆的,厚厚的,有酒瓶底那么大,我们都很兴奋,早已有些急不可耐了。父亲示意我催促一下正忙碌的母亲,我一脚门外,一脚门里的大喊:“娘,快来呀,吃月饼喽!”母亲答应着,就放下手里的活,加入了我们……

父亲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在月饼上横竖比划两下,然后按十字型把一个月饼均分成四块。当我们异常兴奋地拿起要往嘴里送时,却被父亲叫住了。父亲说:“不要慌,先给爷爷、奶奶吃!” 于是,哥哥们把刚刚拿在手里的月饼,递给了两位老人。爷爷、奶奶笑着说:“让孩子们吃吧,老了,咬不动喽!”。我拿起一块递给了身后的母亲,母亲说:“我不爱吃这东西,给你爸吃罢!”我转脸递给父亲,父亲正忙着,让我先吃。

让来让去没让出去,只好奉命吃了。那时的月饼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冰糖五仁的、青红丝的、豆沙酱的,冰糖五仁的确实很甜,但不好嚼,死硬死硬的,只能把冰糖抠出来等到最后吃;青红丝大多是晒干的瓜菜做成的,糖一浸,香甜可口,非常好吃。

记得当时吃着月饼,望着天空中不很圆的月亮,奶奶就开始为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名叫嫦娥的美女,向往月宫,偷食了仙丹,落得个守着一只兔子和一棵树孤单寂寞,据说连她自己也后悔了……奶奶最后总结为哪里都没有世上好,让我们好好学习。待故事讲得差不多了,属于我们的月饼也早已吃完,当然也包括抠出来放在桌上的冰糖粒,又一粒一粒的捡回吃了。

我怀念当年坐在一起吃月饼的情景,虽然那时生活贫穷,物质匮乏,过节一个人才分得一小半月饼,甚至还吃不上一小块月饼,但亲戚、邻里、亲人之间那其乐融融,勤俭质朴的感情让我今生难忘。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饼却已经不再是那样的月饼,现在花样翻新,品种多多,包装精美的月饼,却拉不近你我的距离。我真诚的希望感情还像当年那样的真挚淳朴。月饼飘香,永记心中……

月饼散文3:记忆中的月饼

文/魏益君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逢中秋,我又闻到了月饼的香味,想起了当年母亲自己制作的那个月饼。心中,便弥漫起淡淡的秋愁。

我的记忆里,中秋节对于农村并不隆重。秋收秋种,人们忙碌在收获里,耕种在田间里。在意的人家能吃顿水饺和月饼,大多数家境不好的人家“忽略”了这个节日。我们家就是这样——七口之家,父亲身体不好,只有母亲和姐姐是田间的劳力。

那年暑假开学,没多久就到了中秋节。那天,村里的二胖拿着月饼到学校显摆。二胖他爹在县城上班,算是村里有钱的人家。月饼的香味把我们馋得不行。中午放学后回家,看母亲正在院子里翻晒大豆,我说:“今天中秋节,咱们家也吃月饼吧。二胖他们家都吃月饼了,真香!”

母亲看看我,好像很是愕然,尔后头也不抬地说:“二胖他爹吃工资的。可咱家没钱,月饼很贵啊。”

想到月饼那浓浓的香气,我较真地说:“人家过节都吃月饼,就咱家哭穷,玉米、大豆、高粱,卖了不都是钱吗?”

母亲看我这样,停下手里的活,愁苦地说:“孩子,你知道什么?虽说是秋天收成了,可粮食能不能接济到来年春上,还不知道呢。你爹有病,常年吃药,那得花钱啊。一家人一个天,咱跟人家不一样。”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再说什么,低头边走边嘟囔:“我就想吃回月饼!”

晚上放学回家,弟弟妹妹们就跑来告诉我说,咱家有月饼吃了。我赶紧跑进屋,桌子上,几个黄灿灿的月饼摆放在盘子里。我回身看看母亲,母亲笑着说:“咱自己做的,尝尝好吃吗?”

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虽然没有二胖他们家的月饼酥软得掉渣,但很甜很香。

母亲做的月饼用白糖和面,里面放了核桃,花生,杏仁等,这些都是我们家有的。月饼大小不一,形状还不规则,但吃着却很香。

看我吃得香甜,母亲就柔情地说:“以后每年都让你们吃上月饼。”

母亲的话让我一阵神伤,弟弟妹妹们或许只吃出了月饼的香甜,只有我吃出了别样的味道,一种秋天的愁绪。

果真,后来每年我们都吃上了月饼——母亲自制的月饼。每吃一回月饼,就添一份秋愁,就有了一份对这个家庭的担当。

再后来,日子好了,月饼的样式也五花八门。但不论月饼怎样翻新,每吃一回,我就会想到儿时农村人家对秋收的期盼和对日子的算计,吃出的仍然是淡淡的秋愁……

月饼散文4:纸月饼

文/刘关张

每年旧历七月十五一过,堂哥总是会给我打电话,一起合计中秋给我们集团公司多少月饼票,一般来说,我都会要上10万块钱的。大型国企嘛,总是要把关爱职工放在重要位置。我是这个公司的工会主席,有这个权力和义务,说句官话就是让广大干部职工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其实,堂哥那里就是一个空壳公司,根本不生产月饼。只是每年中秋前印制大量精美的月饼票,通过关系专门批发给大集团大公司的工会,当然了,主要以国企为主。一般来说,人家是按照面值开票,八折收钱,这一下子就可以送给工会领导们20个点的回扣。

堂哥第一次推销他的月饼券是在4年前,他亲自上门给我讲述其中

的奥秘:老弟,咱们是自己人,你又正好是工会领导,所以我才来找你,你看我这券,面值198元,我给你10万块钱的怎么样?

我忙回答:我不是不信你呀哥,你们的月饼好不好呀,我们可是大型国企,职工要求高,你得保证质量和口味。

堂哥微微一笑:我们不生产月饼,我们只印券,这就叫做纸月饼。

我愣住了:那我们的职工拿着票去哪里兑换呀。

堂哥递给我一支苏烟:奥妙就在这里,月饼票根本不要发到职工手里,最多从你们集团发到各个二级单位工会,事先和大家打好招呼,一切签字领取啥的手续齐全,让他们放到自己手里,过两天我派人悄悄地来你这里,找到这些基层工会主席 ,从他们手里半价收回月饼券,给现钱。主席们把钱拿到手里,这神不知鬼不觉的,你我他们都得好处,这叫三赢,何乐而不为呀。

说实话,第一年我真是战战兢兢,怕出啥问题。但是堂哥是个老江湖,他给我讲了好几套出了问题的防范预案。自然,这些预案根本没用上过。底下的工会干部也都配合,大家心照不宣,有福同享。

自然,这个过程是以多年培养起来的默契为前提的。所以,我才说,每年堂哥总是给我打电话,今年也不例外。七月十六堂哥径直来到我的办公室,寒暄几句后,我拉着他走进小会议室。

关上门后,堂哥开门见山:兄弟,怎么样,今年是不是按惯例来呀。我听说你们单位今年效益不错呀,要不要多来点儿?

我面露难色:老哥,今年真的不行了,一点都不敢办了。你说为啥,唉,这不现在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嘛,纪委还转发了市里的一个关于节俭过节的通知,别的不说了,今年真不行。

堂哥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怎么今年都这样呀,你这是第三家,那两家机关事业单位也是不敢要了。看来世事要变了,我这纸月饼生意做不下去喽。

堂哥边说边站起来,摇了摇头说道:也好,兄弟,不为难你了,我到咱哥那个集团看看去。

月饼散文5:月饼·瓦子塔·中秋夜

文/黄文鸣

去年的中秋,离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乡独自度过。

晚上,我一个人沿着校外的马路走着,忽而一阵劲风吹来,携裹着北方早早就到来的凉意,我不禁紧了紧身子,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因为想家而收缩。

夜色渐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了……抬头看着满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伫立。风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间就静下来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着光。也许,仅在这远离城市的山脚下,才能有这般的宁静吧。

思绪回到儿时,每逢中秋,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手工月饼,碗盘般大,上面芝麻点点。饼压得很硬实,我的小手掰不动,父亲都会用刀将饼切成八等份。他看着我将一块一块的小饼送进嘴里,笑着不忘提醒一句:给妈妈留一点。这时我就很舍不得的将手中的月饼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脸希冀地看着油纸中剩下的几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块啊。尽管现在的月饼各式各样,可吃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饼已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它为我儿童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觉仍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村儿里都会用红砖块搭起一到两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满满当当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点燃了半边天,熊熊火蛇疯狂地吞噬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跳动的火焰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塔里噼里啪啦响起爆炸声,那是枯枝在咆哮!热浪迎面席卷而来,站在老远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时。总有胆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顿时火星漫天飞舞,与人们的欢歌笑语腾空而上,又飞扬消逝……

多想和儿时一样啊,牵起你们温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妈,岁月在你们的脸上刻下沧桑,我没有做出让你们骄傲的伟绩,但你们却将我当成个宝。爸,妈,请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让我担心了。我是你们的骄傲吗?你们还在为我而担心吗?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月饼散文6:父亲的月饼坊

文/曹雪柏

十里八乡,父亲的月饼坊口碑极好!

父亲的月饼坊店面不大,就在小镇上我家临街的两间土坯房里。没有高档华丽的装潢,没有醒目耀眼的招牌,但是,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常听村里老辈人讲,月饼坊在我祖爷爷手里就有了。祖爷爷曾是皇宫里御膳房伙夫,学得一手月饼制作工艺,告老还乡后,经常为乡里乡亲露一手,让寻常百姓也吃到了皇宫里的美食,在众乡亲的帮扶下开起了月饼坊,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祖爷爷为人厚道,手艺精湛,月饼口味极好,还经常接济村里穷苦人,在那时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父亲继承了祖业,仍旧信奉诚信为本的生意经,经营着月饼坊。中秋时节,也是父亲的月饼坊最忙的时候。但无论再忙,和馅、烘烤等工序仍井然有条。父亲的月饼用料考究,核桃仁、花生仁、葵花仁等干果需在油砂里炒过,放凉,再放在石碾子里碾成细碎,加入白糖、红糖、冰糖,调入淡猪油,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煨着。面粉一定要用褪了麸皮的当年的精面粉,麦香浓郁,而且很劲道。多年来,父亲一直沿用最传统的制作工艺。这种做法效率低,费时费工,但月饼的味道很地道。父亲的月饼模子大多都是自己刻制的,什么“五谷丰登”、“团团圆圆”、“喜上眉梢”……纹路清晰,寓意深刻。

那次,为了寻到正宗的枸杞,父亲不远千里跑到宁夏精挑细选。为了赶在中秋前带回,父亲连夜坐着拉煤车回家,才得以让预定的月饼保质保量完成。

父亲的月饼皮酥馅软、脆酥绵甜、耐存放,这是现代工艺无法替代的。刚出炉的月饼,块块色泽褐黄、纹层清晰、黄酥酥的,还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看着都让人流口水,轻轻咬一口油而不腻、香甜味厚。父亲的月饼以外形美观、配料精良、制作细致、入口即酥、营养丰富且耐存放而著称乡间。

中秋前后,父亲的月饼坊门庭若市,即使没有精美的包装,照样供不应求。父亲的月饼价格低廉,不为盈利发家致富,只为服务乡里乡亲,让这舌尖上的美味代代相传。村里如遇什么红白喜事,主人家会早早邀请父亲做月饼,父亲每次都很乐意,还分文不收,而村里过事讲究的就是父亲的月饼宴。

父亲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时下,全国范围反腐倡廉,大快人心,父亲在月饼模子上刻上“廉”、“洁”、“孝”、“和”等字样,其含义,不言而喻。没想到带“廉”字的月饼很畅销,好多城里人也慕名而来,在吃月饼送月饼的同时,无形中受到了教育。

看到父亲整日忙忙碌碌,年过六旬,仍两袖清风,我劝父亲提高价钱,缩小成本,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金钱固然重要,但是,乡里乡亲的感情比金钱更重要。”父亲的话让我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又是一年中秋到,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送父亲的月饼坊一副对联:

上联是:“货好人常美”

下联是:“心公客必来”

横批是:“货真价实”

我想,这也许就是父亲月饼坊最好的招牌吧!

月饼散文7:素素的月饼

文/张春波

现今,提起中秋月饼,人们就会联想到一些词,如:“天价”、“豪华”、“精美”等。可是,剥离了那过度包装的外衣,我却看到了月饼的“朴素”。于是,母亲做的土得掉渣但糅进了朴素亲情的花味糖月饼,便在千里之外散发着诱人的芬芳,以致我披星戴月地往家赶,狠狠地咬上一口……

儿时,家居乡村,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那时做的月饼差不多一个口味,就是甜,乡亲们都把这种月饼叫做糖饼。虽然同为甜,但我家的月饼却甜得与众不同,这全靠母亲的持家手艺。我家的小院里种植有槐树、桂花树以及几株玫瑰花,花开时节,母亲便把槐花、桂花、玫瑰花采摘下来,用白糖和红糖分别淹制后做成月饼或汤圆的馅料。于是,带着花味的饼香便永远飘在童年的中秋记忆里了。

中秋节前,一般都是家乡的农忙时节,但无论多忙多累,母亲总会挤出点时间为我们做月饼。母亲先把微微发过酵的面粉揉成团状;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面饼,并把各种花式糖馅放在中间,再把面饼包起来,搓圆,用手轻轻地将面团压成圆饼,月饼的雏形就算做好了;最后,用一个上面雕刻着花边纹及“丰收”、“幸福”、“团圆”等文字和图案的模子在圆饼上面摁一下后,便可以放进锅里,蒸熟了就是香香甜甜的花味糖月饼了。为了使月饼看上去更精致一些,母亲就给蒸熟了的饼子刷上点菜油,放在一口平底铁锅里烤制一番,待月饼黄酥酥后即可。即便这样,月饼的模样依旧很土气,但却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品质。

当母亲用瓷盘将月饼盛出来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拿,可刚拿到手上就被烫得赶快放下。又吹气,又扇风,月饼终于凉了下来。拿起一个,咬下去,母亲做的月饼太好吃了,甜而不腻,花香四溢,酥软爽口。月圆中秋,母爱留香,这份朴素的美味让我心醉……

中秋之夜,在家中小院里摆上一张大圆桌,桌台上放着精心准备好的菜品以及雕成月亮形状的各种水果,当然圆桌的中央还少不了一盘花味糖月饼。皓月当空,倾泻的月光洒在桌面上,一桌普通的饭菜瞬间升华成一桌真挚的亲情。就着月光,饮一口桂花酒,品一口香茶,咬一口月饼,那情,那景,温暖一生。

月饼,还是素素的好,因为亲情从来就不需要华丽的外衣。如今,每年过中秋,我都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和鬓角已添银发的母亲一起做原汁原味的花味糖月饼,在月光下一起分享那份朴素的美味,情思与共。

月饼散文8:月饼模子

文/郭文乾

在我的家乡,每逢中秋,各家各户不但要打月饼,还要制作精美的月饼模子。习俗虽老,但模子的内容却是常换常新,如果谁家月饼的花样新鲜漂亮,就会获得四邻八舍的啧啧称赞。

那年中秋,我刚满15岁。家人请来制模师傅制作新模子,制模子的材料是一块质地上好的木头,制模师傅先在木头上挖一个与月饼大小相仿的圆洞,然后就开始了精雕细刻。小小的模子里可谓别有洞天,飘逸的云,秀美的塔,还有“美味月饼”四个精致的美术字。我看着看着,禁不住手心发痒,打起了小算盘,要是能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月饼模子,打出来的月饼才有纪念意义,那多好啊!

我找来一块木头,用铅笔画好一个圆,经过一番构思,我的创作开始了。木头很坚硬,铅笔刀也很不给力,其间数次划伤了我的手指,疼痛难忍,但一想到那出炉的月饼上描绘着我的创意,我便咬咬牙坚持做下去。最后,月饼模子做好了,我欣慰地拿着它细细欣赏,多美的图画啊!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还有三个隶体的小字……

母亲烤月饼的时候,我一直守在炉前帮忙,趁母亲转身的空儿,我拿起一块月饼,悄悄掏出模子按了上去,哦,月饼上清晰地印着我精心制作的图案,我匆匆将月饼放好,推入烤炉里,满心欢喜地往灶膛里加了一把干柴。那跳跃的火星亮闪闪的,一如我期待的心情。

月饼做好了,热腾腾地放满簸箩。我在众多月饼里寻找属于我的那个月饼。终于,我发现了它!顾不上烫,我悄悄把月饼收好,只等到明天上学的时候送给她。

她是我的同学,有着百灵鸟一样的嗓音和花朵般的笑脸。我很喜欢她。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装作去问她问题,把油纸包好的月饼塞给了她,然后快步离去。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到了她惊喜而羞涩的笑容。多少年后回忆起那个中秋节,月光多美,她的笑就有多美……

后来,我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她去外地念中专,一开始我们还有书信来往,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当我考上大学远赴南方求学的时候,依稀得知她在邻县参加了工作。再后来,我们各自成家,彻底没有了联络。二十多年过去了,又逢一个中秋节,我带着一家人回老家过节,正赶上家人在请师傅做月饼模子,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在延续着,而我,也依旧怀念着那青涩纯洁的青春岁月……

月饼散文9:月饼里的爱情

文/王凤国

这是一个和月饼有关的爱情。

那是一个物质非常缺乏的年代,女孩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家里是吃了这顿,没了下顿,从年头到年尾连一片肉也见不到。邻家住了户人家,因这家男人在矿上干,又只有一个孩子,生活就显得宽裕,经常还能吃点肉什么的改变一下生活。这家男孩和那家的一个女孩是非常好的朋友。男孩爱把家里好吃的偷出来给女孩吃。一次中秋节,这家男人的矿上发了月饼,是很好吃的那一种。男孩对女孩说好了,到晚上他偷拿一块给女孩吃,可那天晚上家人看管得严,又赶上天很不好,下起了雨。但男孩心里想着这件事情,到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才偷跑出来,但女孩没来。男孩相信女孩一定会来的,就在雨中等女孩。女孩很晚才来,说对不起,我来晚了。男孩把那块月饼给女孩的时候才知道,月饼已经让雨淋湿了。

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做了夫妻。现在我们可以管他们叫男人女人了。那时候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男人因家庭成份不好,被拉出去批斗。女人那边的兄弟姐妹都来劝女人,和男人划清界线。可女人就是摇头说不。批斗男人的那天正巧也赶上中秋节,那天的月色很好,男人让人拉出去很远批斗了,女人就去看男人。尽管那天有月亮,但路很不好走,一路上女人摔倒了好几次,她赶到男人被关的地方,才知道脸都摔出了血。女人见到了自己的男人很激动,说知道吗?今天是中秋节,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当女人把包打开的时候,才知道月饼都碎了,女人当场就哭了。男人说,不要哭,没事的,不是还能吃么。我最喜欢吃碎的了。说着男人就用嘴舔起那些月饼碎片。

男人和女人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快到中秋节了,我回乡下,给父亲母亲买了上等的好月饼。母亲吃着月饼就给我讲了上面的故事。我问母亲,我买的月饼好吃吗?母亲笑了,说不如你爸爸当年给我的月饼好吃。我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月饼里面有爱情的香啊!

月饼散文10:没有馅的“月饼”

文/傅俊鸿

七岁那年,中秋佳节,母亲磨不过咱们姐弟几人的强烈要求,买了一大袋“月饼”回来分给我们。

那年,父亲不知道啥事惹到了我那些舅舅,等把父亲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家里便一贫如洗了。再加上养猪失败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记得麦子成熟后,三姐就用石磨碾碎和着剁细的洋芋蒸,这便成了一家人的主粮。挑食的我,往往会想方设法要求吃点粥之类的,等到吃饭时候,象征性吃点应付了事。记得有一次,在吃了两天的炒洋芋蛋后,我守着母亲哭了,央求要吃饭。“好好去读书,等放学回来,娘做白米饭给你吃……”倔强的母亲转过身后,我分明看见她抹了一下眼睛。那天下午,果真吃到了米饭,不懂事的姐弟几个还抢着吃了个精光?

“中秋节到了,娘,不买点月饼吃吗?”我们姐弟几人都争着向母亲要月饼。磨不过我们,母亲答应买了。年少的我便紧跟其后,向街上走去。走到月饼摊前,哇,好多月饼堆放着,我禁不住咽口水。“这月饼多少钱一斤?”母亲轻声问道。“这种水果月饼8块钱一斤,那种火腿月饼13块钱一斤……”还没等卖月饼的介绍完,母亲便拉着我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逃离。

最后,沿着街道走到最末尾的一家小店,母亲买了五十个“大月饼”,好划算,才一角钱一个。当母亲把那张皱巴巴的五块钱拿给那店主时,店主的手颤抖了一下,那慈祥的老人便又递给我一个“月饼”。

“月亮堂堂,下河洗衣裳,洗得白茫茫……”我们每人分得八个,各自搬个小凳子,围坐在门前院坝里,欢快地唱着歌儿,吃着“月饼”,母亲还给我们讲“月亮么么”(后来才知道那叫嫦娥)的故事。玩到大半夜,眼皮子都开始打架了,我们才磨磨蹭蹭地回屋去睡。

“他二奶,这久没钱了,在你这里拿两包盐巴回去,过阵子给你钱。”母亲走到二奶奶的摊子边小声说道。“一家人嘛,多拿两包去,等方便的时候再给钱。”二奶奶随手捡了四包盐放到母亲的背篓里。我才明白过来,母亲把买盐的五块钱都买“月饼”给我们了。

时光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吃过的月饼种类无数。但,不知为啥就是吃不出当年那味,那甜甜的没有馅的“月饼”的味。

月饼散文11:别有一番滋味在月饼

文/江瀚

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当我们全家人兴尽而归时,看见防盗门的门把上挂着一个黑色方便袋。里面是什么呢?我打开一看,竟是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仔细查看包装,却未能发现可以证明赠送人身份的东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妻子连连示意让我丢掉,她说天上不会掉“月饼”,这里面肯定别有玄机,万不可图一时之利而追悔莫及。儿子也撇撇嘴,“爸,我们老师说来路不明的东西,千万不要招惹,这年头谁会如此好心,还当无名送礼人?”

这时,我想起了一则读过的段子,说的是一对夫妇在门口捡到两张当晚的电影票,并兴致勃勃地去看电影,当他们意犹未尽地回家后,才发现家里已被盗贼洗劫一空了。这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会不会也是不怀好意之徒设的圈套呢,莫非在里面下了毒药?我越想越诡异,赶紧拎起来扔进垃圾桶,又怕累及他人或流浪猫狗,便又掏出来,找了个更大的方便袋套紧系牢,然后狠狠踹上两脚,方才罢休。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岂料,两天后乡下姨父打来电话,问我月饼的滋味如何,我这才知道表弟最近和别人合开了一家食品厂,那两盒月饼就是他们厂生产的,特地带给我品尝。我埋怨道:“表弟也太粗心了,怎么就直接挂门把上了呢,也没留个名。”“谁还随身带纸笔呀,家里没人时,咱这不都是直接把东西挂大门上吗?”姨父反倒有点儿疑惑。

哎呀,在城里住久了,我竟把乡下的处事习惯忘记了,老家的农活较重,特别是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玉米的日子,十有九家都遇不见个闲人,有时候访亲碰到“铁将军”把门,带来的礼物往大门上一挂便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真是再平常不过了。

到了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凝视月亮,凝视着城里的月亮,凝视着这轮二十年前的乡下的月亮,忽然感觉它受了委屈似地一颤一颤,像极了那两盒被我扔掉的“莫名奇妙”的月饼。

几天后,我买了几盒高档月饼去送给爷爷,顺便也给对门一位年逾八十的孤寡老人送了一盒,老人接过月饼,抚摸着精美的包装,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道,月饼可是好东西呀,我又想起我娃他们小时候了——

那时候家里本来就穷,我刚刚病逝的丈夫更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中秋节时,别人家的孩子都美滋滋地啃着月饼,我可怜的6个娃呀只有咽口水的份儿。后来我帮村长老婆纳鞋底,她见我还没吃中饭,就给我一块月饼。我哪里舍得吃呀,揣在怀里就兴奋地拿回家了。

当天晚上就是中秋夜,月亮升起来后,我叫孩子们围坐在一块儿,用刀把月饼切成6份,递给他们说:“每人一份,一共是6份,六六大顺,也祝咱家今后能一帆风顺!”他们6个都馋得直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接,他们都说:“娘,我们一点儿也不喜欢吃月饼,您吃吧。”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吃月饼的,几番推让之后,我发起了火,喝道:“不行!一人一份都必须吃,就算是吃药也要给我吃下去!”他们这才接了过去,只是每个人都把月饼掰成两半,一半放到我跟前,那晚数我吃的月饼最多,他们知道心疼娘啊!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我安慰完老人,见她情绪激动也不敢细问,回去对爷爷讲:“对门的那位老人好可怜呀,她的6个儿女怎么都不在了呀?”爷爷叹了口气说:“她的儿女都挺好,只是全部在国外,每次过节都会寄来很多钱,但这人老了,有些东西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啊!节日想起来了,寓意却忘了。”

月饼散文12:千里寄月饼

月盈月亏,日月轮回,仰望天空那一轮金色圆盘般的满月,我就想起了2007年中秋节前夕收到从上海寄来月饼时的情境,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来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2007年农历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听见邻居在楼下呼喊,说有一个特快专递让我下去领取。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给我寄来的特快专递,也不知道寄来的是什么东西。下楼后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我的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邮递员一再说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我家,担心寄来的月饼过了八月十五。我一边在特快专递上签字,一边感谢邮递员。邮递员走后,我双手抱着弟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寄来的月饼,虽然月饼仅有几斤的重量,但顿时觉得沉甸甸的。

中秋明月夜,千里寄相思。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仲秋之夜,皓月当空,皎洁明亮,银辉似水,普照万家,阖家于天庭院落之中开心欢宴,饭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食月饼边赏月,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幸福啊。然而,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悲欢离合,我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学,而后在那里参加工作、安家落户,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兄弟就不怎么方便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很难和家人团聚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07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望月思乡的弟弟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邮政部门开展的“思乡月”邮政特殊特快专递活动。于是,他到附近超市精心挑选购买了几盒上海产精致的月饼,然后到邮局用特快专递邮往山东老家。因为我的父母家住农村,而我住在城里,弟弟担心邮寄途中周转耽搁时间,就把月饼寄到我家来了,并附言说一家一盒月饼,事先他并没有电话通知,许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

中秋佳节家团圆,游子千里送亲情。来不及半点怠慢,我急忙给弟弟打去电话,说月饼已经收到让他放心,紧接着急忙驱车把弟弟寄来的月饼送到农村老家,送到父母、兄弟面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一听说是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见到月饼如见到弟弟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弟弟从遥远的上海打来的。通讯的方便快捷,早已缩短了游子和家乡的距离。可当母亲得知这几盒月饼仅邮费就近四十元时,老人家心疼得直数落弟弟,父亲在一旁插话说,这是做孩子的一片心意,并不在乎钱多钱少。是啊,弟弟从千里邮寄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盒月饼吗?不是,他寄来的是一个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仰望明月,是那些脉脉难诉的心曲,将瘦瘦的月牙填充得丰丰盈盈、圆圆满满。那是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和祝福,都寄于了月儿,它将随着月光的清辉漫漫,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亲人。月例来是被人们寄于深情的。月悬于天,距人间何等遥远,可人们却喜欢对月细语,诉说心曲,是因为月的阴晴圆缺正合了人悲欢离合的心境吧。仰望明月,此时此刻我也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如今弟弟又到祖国南疆海南工作,弟弟:你在他乡还好吗?遥祝弟弟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月是故乡明。我想,弟弟心中那轮家乡的明月,一定更圆更亮!

月饼散文13:月饼情

文/袁作军

岳跛子和哑巴老婆小翠的地摊迎面不远,就是老张的旺旺超市。中秋临近,超市打出了大幅逼真的彩色月饼广告。画上的广式月饼金黄、细腻,苏式月饼淡白、酥松,仿佛那带甜味的清香一直沁人心脾。小翠时不时地看着那广告画咽口水。怀孕的女人嘛,谁不嘴馋呢?

岳跛子看在眼里,捏着兜里这几天才赚到的一块钱硬币,犹豫了几次,还是起身,拄着拐杖,艰难地走进了旺旺超市。老张热情地说:“哟,岳老板光临,买点么子?”

岳跛子讪笑着掏出那枚硬币说:“老鬼你不要笑我唦!——我买个月饼,广式的。”

老张惊问:“买,买一个?!”

岳跛子说:“对,就一个。给我老婆吃的——你也看见了,我的地摊近期没生意,几天就赚了这一块钱。”

老张叹了口气说:“你们两个

残疾人,也实在不容易呀。”说完,递给岳跛子两个广月。

岳跛子说:“老张,我只买一个。”

老张说:“我买一送一,不行吗?成本价,我不赚你俩的钱。”

岳跛子连声道了谢,返回地摊,把月饼递给小翠。小翠高兴得个像小孩儿,打开其中一个月饼包装,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她看了看岳跛子,忙把手里的另一个月饼递还给岳跛子,示意他也吃。岳跛子咽了咽口水,推挡着,不要。

小翠拿起月饼,跑到超市里,在老张面前“哎哎哎”比划了半天,老张才明白,她是在说岳跛子不喜欢广月,要换一个苏月。老张帮她换成了苏月,看见她返回地摊,硬揣到岳跛子手里。

岳跛子捏着月饼,沉默了一瞬,忽然眼睛就湿了,哽咽着说:“小翠,跛子哥没能耐,让你跟着吃苦了……”

老张远远地看着听着,心里也酸酸的。

月饼散文14:月饼DIY

文/陆鹏然

中秋节快到了,想到外面商店出售的月饼不安全,我决定来个月饼DIY,何况我还有个做高级面点师的阿姨呢!

做月饼需要面粉、馅(有豆沙、鲜肉、蛋黄)、擀面杖、几张油纸、保鲜膜、电子秤、芝麻、鸡蛋。阿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月饼馅,所以接下来就是和面了。阿姨首先和了一大团面,然后借助电子秤捏出若干20克和15克左右的小面团。

接着,阿姨开始分工了:我用擀面杖擀20克的面团,哥哥用擀面杖擀15克的面团,把它们都擀成椭圆形。然后“大鱼吃小鱼”,用大的包住小的。包好后再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再卷起来,放在保鲜膜上,再用湿的纱布盖住,以免干掉不好捏。这样擀好卷起,一共要做3次,我和哥哥分工合作,一个擀、一个放,干得热火朝天,配合十分默契。

接下来就是包馅的时候了,阿姨反复强调包的时候一定不能把皮擀得太薄,要不然馅会露出来的。我们包得不亦乐乎,虽然个个奇形怪状,但在我们眼里它们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独特的月饼。最后我们还要在月饼上面涂蛋黄、撒芝麻,才能把月饼放进烤箱里,大概30分钟左右新鲜美味的月饼出炉啦。

迫不及待地掰开一个我最喜欢吃的豆沙月饼,皮脆脆的,馅儿甜甜的,美味极了!啊,努力之后的收获这么甜美!

月饼散文15:生日月饼

文/王社珍

小时候,一到八月十五,妈妈就会说,二丫头在中秋节月亮最亮的时候出生,她是馋呢,闻到月饼的味道,抢着来吃月饼的。我会马上接过妈妈的话大声说:“那一定要多分给我一个月饼的,算作生日礼物。”那时穷,能吃上月饼是件奢侈事,多分一个月饼比过年都兴奋。

打我记事起,每到中秋节兄妹三人分月饼,我都会说:“妈,今天是我生日,再给我一个。”于是我就比他们多分一个,即使那时人小月饼大,吃不完也像宝贝样拿着。

小时候的月饼都是母亲蒸的。记得中秋节那天,母亲上午把面和好,傍晚时开始做月饼,先揉好面,分成馒头大小的面团,再按压成饼。妈妈拿起小面饼,把掺了面粉的红糖放在面饼上,两手一挤,再一揉一压,一个面饼就做成了。母亲像个雕刻师,在面饼上刻图案,有莲花图案,象征和善,有牡丹图案,象征富贵,再配上一两个红枣,涂上几点粉红颜色,象征喜庆吉祥。

家蒸的月饼,一如农家人的朴实大气,虽然一个月饼我是吃不完的,但我总是再向母亲伸手要“生日月饼”,母亲会笑:“二丫生日,再给一个。”这由头名正言顺,小哥姐都没意见。哥吃完自己的会说:“二丫,你吃不完明天就坏了,掰给我一块,我让你看小人书。”于是我的“生日月饼”就被哥哥骗去一半,我拿着另一半也不好放,糖会流出来,姐姐说:“我帮你吃了吧,你看糖都出来了。”我的“生日月饼”每年都被哥姐瓜分,但下一年我还会向母亲要“生日月饼”,像玩一个游戏,这让我长大后一直怀疑“孔融让梨”的真实。

八岁那年,父亲出差带回两包酥皮“细月饼”。“细月饼”是家乡人区别农家自做月饼的说法。第一次吃“细月饼”,酥酥的皮,月饼里有青丝玫瑰,糖也比自家蒸的月饼甜,记得姐姐说:“唉哟,要甜掉牙了,咯咯咯。”那个中秋,我把多分得的一个“细月饼”用纸包了,放在抽屉里,是谁也不给,自己也舍不得吃,当宝贝收藏着。结果,发霉,我偷偷地扔给了小黑猪。

十三岁那年,父亲去广州,带回两盒月饼,包装盒极精致,一个大盒子里四块月饼,安静地躺在黄色的丝绸上,像艺术品,让人难生入口之意。我问父亲:“多少钱一盒?”父亲说:“在广州这是便宜的,一盒12元。”我惊讶:“一个三块啊,三元在咱家能买一堆!”妈妈逗我:“二丫今年生日可要赚大了。”

面对这么贵重的月饼,我慷慨地把多得的一个月饼,一分四份,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人一份。爸爸夸我,妈妈亲我,哥哥姐姐给我鼓掌,我心里比多吃一个月饼还高兴。当哥哥说“孔融回来了”时,我才发现,哥哥姐姐一人分得一个又四分之一,而我只有一个。“生日月饼”账,我是永远“算不清”的。

如今的月饼,质地、做工和原料比小时候强了百倍,但人们的月饼情结好像越来越淡了,月饼已不是口舌之欢的美食,而是中秋节的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一个符号。唯有我的“生日月饼”,是中秋节兄妹间必拿来侃的笑谈,亲切而温馨。

月饼散文16:半块月饼

文/吕焕刚

星期天上街转悠,发现各色月饼在售,禁不住要买,妻心存疑惑,说还没到中秋节。我说:“干嘛要等到中秋!想吃就吃。”于是,欣欣然买了一盒,吃后却全然找不出往日那种味道。

小时家贫,吃野菜、南瓜、山芋,瓜菜代饭常吃得人口泛清水,总巴望着过节。中秋节能吃到香甜的月饼,便成了企盼之一。那时的月饼都是苏式的,也就是五仁的、枣泥的,品种不多。七毛钱一卷,五块装,白光纸包着,油浸渗出来,亮亮的挺诱人。吃起来,一手举饼,移至嘴边,一手悬于下巴,不让“金沙玉屑”滴漏半点。每人一块是比较奢侈的,大多是半块。我每每小心地用方格纸包着,先将边境线上的花生、核桃仁、红蓝丝等挑出来吃,免得它们“叛逃”了,然后包好,放在口袋里,留待以后慢慢舔食。有一年中秋,在月亮升起时,分过月饼后,我们高兴地玩起了捉迷藏。疯到半夜,一觉醒来后,摸摸口袋,那半块月饼不知什么时候丢了。想叫醒哥哥姐姐,又怕他们念叨“公鸡头,母鸡头,哪个找到哪个留”。等到天亮,又怕早起的人拾了去。于是,我一人偷偷溜下床。外面蝈蝈鸣叫,清冷浸骨。明月斜斜地高挂,清白如水,许多物体都拖了长长影子蹲着,平日里听过的“狼外婆”、“恐怖的脚步声”一个一个地往外蹦。但那半块月饼我只咬了一小口,且一年才有这半块啊!小小的我竟战胜了恐惧,找遍了墙角、草堆旁、柳树下……月饼终于没有找到。不过那晚的月亮真圆,它一直亮在我的记忆中。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月饼的故事:一对相亲相爱的知青结婚后,第一年中秋节,农场里发月饼,一个家庭一块,夫领月饼后左等右等妻不归,竟禁不住诱引,吃了半块月饼。不想却把馋虫勾引出来。他想,妻如果深爱我是会让我这半块的,于是啖之。妻回来后,兴冲冲问之,答:都吃了。妻大怒,说:如果你爱我,应该留半块,如果你深爱我,应该让我半块。大吵之后,竟离了婚。

为半块月饼离婚,可见月饼魔力之大,我不也曾为半块月饼而深夜鼠游吗!那仅仅为一饱口福,只是人家那月饼已实在不是果腹的饼了,它成了神圣爱情的“试金饼”了。这在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不能算是荒唐。“民以食为本”啊,“本”上出了问题,人的精神之树将生长得多么艰难,于是掉几个普通的爱情之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算知青的月饼故事与我丢失月饼大约在同一年间,早知有这等悲剧故事,早早将我那半块月饼贡献出去,或许能成全一桩美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