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秋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金秋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金秋的文章1:青春在这里闪光

文/白伟时

金秋九月,我结束了长达22年的学生生涯,离开了学校这座“象牙塔”,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国家电投人!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回想过去数年的求学生活,感慨万千。

在我的印象中,国企公司的氛围一向是刻板的,因此,刚刚踏进公司的大门,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惴惴不安。而入职的第一课——培训,却彻底改变了我对国企的印象,感觉自己融入了一个洋溢着关怀与温暖的大家庭。这里的领导、师兄师姐,带我了解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再到运营的规章制度、安全规程,一系列看似繁琐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有人情味和富有生活气息,帮助我完成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此外,我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在心里暗自发誓,国家电投,事业的舞台,我将在这里施展才华,谱写精彩的人生。

入职培训结束后,我和伙伴们开始了轮岗锻炼,我被分配营销部。上班第一天,看到窗口与后台信息组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迈入社会了,必须要靠本事吃饭。我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远远不够用,还有很多东西要在实际中学思悟践才行。尤其是公司本部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员工们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敬佩公司的每一位前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电投奋斗者的精神。作为新入职的年轻人,我要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的精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斗志,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步入公司时间甚短,但是让我真正有了人生的规划和对职业生涯的憧憬。与公司一同成长,这应该是国家电投年轻人应有的目标与追求,也是我的人生之幸。

企业是有生命的,而生命的活力正是靠每一位员工用心注入的。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改革部署,到吹响新能源战略发展的号角;从以传统的煤炭火电为支柱,到迅速发展成长为装机容量过百万千瓦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品味集团公司的奋斗历程,我经受着一次次的心灵浸洗与精神彻悟。永远也忘不了董事长给我们讲第一课时描绘的宏伟蓝图,“我们国家电投虽然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榜单,但是我们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我们的国家电投不会止步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过去取得的辉煌终将过去,迎接我们的是崭新的篇章,我们在传统行业、核电与新能源行业都有着极大的潜力,将这份潜力发掘出来,给予国家前进与社会进步提供帮助不只是我们的畅想,更是国家发改委给我们的新任务,电投人已经做好承担这份责任的准备,一定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国家电投始终有一种力量,将无数电投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国家电投就像一艘巨轮,承载着电力从业者梦想的巨轮。这艘行驶在新时代的巨轮,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不确定性,前行中的暴风骤雨,每一位电投人都要怀着与巨轮共进退的主人翁精神,践行‘奋斗、创新、绿色、安全、和合’的企业理念,张开双臂迎接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为一名国家电投的新员工,唯有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电投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拥抱新时代,跳出舒适圈,积极奉献自己的才智和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唱响青春旋律,为中国能源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国家电投将会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关于金秋的文章2:怀念童年的老玉米

文/清风夜雨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

漫步市场小摊,大街小巷,你都会不时听到卖苞米的吆喝声:“卖——苞米——喽!”那声音抑扬顿挫,特别引人注目。每每看到那金灿灿的苞米,闻到香喷喷的嫩苞米味,我都会感到格外的亲切,我的思绪也一下子被牵到了遥远的故乡。

我的家乡是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村。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盛产瓜果、高粱、大豆和苞米。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了。他们推行科学种田,多种经营。由于小麦套种技术的推广,苞米种植面积比先前扩大了许多。每到苞米拔节抽穗的时候,轻风吹来,一望无垠的绿油油的苞米地里那一排排苞米飒飒作响,仿佛在唱着悦耳的歌曲;金秋时节,苞米成熟了,晚风吹来,苞米地里一片一片,像海浪似的层层起伏,又似在跳着丰收的舞蹈。

每当这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这些小孩子,总喜欢趁大人不注意,悄悄溜到人家的苞米地里,东瞅瞅,西瞧瞧,趁大人不留神,手抓几个苞米,然后一溜烟似地窜到水渠边或地头拐角田埂的小土坎下,垒起土灶,烧了新鲜的苞米吃。

我们一层层剥了翠绿的苞米叶子,揪掉苞米须,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皮,透过细细的绿皮,隐隐能看到里面金黄的苞米粒,如宝石般整齐地排列着,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然后,轻轻地把苞米棒子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到土灶中烧烤。约摸一袋烟的工夫,伴着噼噼啪啪的脆响,悠悠飘出一缕清香,令人馋涎欲滴,那真是世间绝无的佳肴美味。当然,苞米也可煮着吃,但须记住,如果是煮着吃,那你可千万别把苞米皮剥光了。因为如果是那样,煮出来的苞米就会不香,吃起来口感很差了。如果把苞米和土豆、毛豆之类的放到锅里一起煮,一顿乱炖,那将会别有风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们这些当年的小顽皮都已长大成人了,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之后,毕业分配到了今天所在的这个城市。天遥地远,万水千山,一晃十载,故人相隔。与儿时的伙伴们离开久了,时常挂念他们,可每当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卖--苞米--喽”,都会感到分外地亲切。

关于金秋的文章3:我收获了友谊

文/方菲菲

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大地收获了果实、天空收获了美丽、江河收获了快乐,而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以前的我认为和同学一起游戏,在院子里和伙伴们玩耍就是友谊。直到遇到她,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记得那一次下课,这一场不约而至的秋雨来的让人措手不及,强劲的秋风夹着冰冷的雨水毫不留情的打在我身上,格外刺骨。正当我冻得瑟瑟发抖,有些无助的时候,一把伞撑在了我的头顶。我抬头看到她,她笑着对我说:“你没有带伞吗?没有看天气预报吧,来,我们一起打这把伞”。她这一番话好像一缕阳光,温暖我的心田。友谊像一壶醇香的美酒,让你回味无穷。

十月快要过去了,这个月我收获了比金钱和荣誉还珍贵的友谊。友谊是寒冬腊月里的梅花,友谊是清爽透凉的风,友谊是秋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我成长的画卷上熠熠发光。

关于金秋的文章4:金秋,河湟谷地麦正香

文/王祥奎

每到七八月份,红崖子沟那狭长的山谷到处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在苍苍郁郁的树林掩映下,整个峡谷显得诗意无限。

虽然红崖子沟乡的田地没有黄土高原的田地那么齐整,形状随地形而千差万别,地名也因地形或主人的名字(土改时地主的名字)或特殊原因而不尽相同:三角儿、陡坝、大平、胳膊弯弯、王福儿、尹家坟地、旱台……那各具特色的麦田,在苍苍郁郁树木及丹霞山貌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的金黄诱人。饱满麦穗儿仿佛害羞的少女,颔首低头,随风轻摇,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麦香。随着日头儿的逐渐升高及响叶(麦根处的叶子)发出沙沙沙的声响,仿佛告知主人“该收割了!”。

日头儿升到一人多高,村民们背着背篼,三三两两走向自家的田地,此时,河东河西的田地点缀着乡亲们劳作的身影。记忆中,父亲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而且是一个割麦子的高手。一大早,他就将镰刀磨得无比锋利。他对割麦要求极严——麦茬不要太高,半寸见长、麦捆不能有倒穗、要随割随拾散落在地的麦穗。且对麦捆、麦排也有极严的标准——背搭手儿的捆子、气死雀儿的排子。

父辈们手上的镰刀利落地挥舞着,伴着“蹭蹭蹭”“嚓嚓嚓”的清脆声响,黄澄澄的麦子一绺绺、一束束、一捆捆地倒下了,再随着他们麻利的手脚,打腰子,捆扎,听得“咚”的一声,一个背搭手的麦捆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哨兵,便威严地耸立在身后。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父亲身后就是一溜儿齐齐整整的麦捆。一天下来,二百来个“卫士”每三十个排成一排,严阵以待,乍一看,颇有点沙场秋点兵的气势哩。

“龙口抢粮着哩,赶快割。”“你这种割法,就像老母猪在拉窝着哩。”为了和老天抢时间,黄田时节全家人一起上阵,小孩们在父母的指导下,一把一把地学着割麦,一捆一捆地码好。等够一个捆子时,就让父母捆成捆子。那时候,我与弟弟为了纳凉或忙里偷闲,最大的奢望就是早些回家提茶水送午饭。

“妈,今天,我割了十三个捆子”“我割了十七个!”“我二十个!”……到了晚上,兄弟姐妹比着一天的战况,输者不服气,赢者颇感自豪,而偷懒耍滑则成为父母善意取笑的把柄。

“八月十五到了,让你多吃一个新麦子月饼……”父母奖赏性的一句话,让赢者得意几天。

高原七八月的天,说变就变。早晨艳阳高照,下午猛不扎扎就会来一场雷雨,或连着几天阴雨,麦子就芽在地里了,故允不得一丁点儿懒惰。即使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汗浸透了衬衣,大人们依然加紧割田,那速度,那刀法,简直不是割,而是直接往怀里揽,二十几分钟过后,唯一能增加动量的就是一大茶缸熬得如牛血的熬茶——“咕嘟、咕嘟”几大口将一大缸牛血糊糊喝下去,再打一个响亮的嗝,面带微笑再度挥镰鏖战。

而不会割麦的孩子,就随着“霍、霍、霍”的镰声,在大人后面捡麦穗。“一年的庄稼两年的苦”。由于从小受到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孩子们自小就对粮食怀有一种天然的爱惜和敬畏之心。姐姐们就连打碾过的草堆也不放过,将草堆底部的麦衣一遍遍细细筛过,将遗漏的麦粒收起……

捡麦穗也是一件苦差事,要格外小心。尽管头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儿,小孩们手背和胳膊被麦芒扎得生疼,仍然不会放弃一支麦穗。

随着一顿卧镰拉面的香味弥漫,抢黄田进入尾声,田野也显得辽远起来,湛蓝的天空映得天使笑靥如花,笑语如铃。接下来,犁地、翻麦排、搭塄坎、二度犁地又成为乡野的哪一种惬意的诗意。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的诗句来……

五六天过去,随着碌碡一声声“吱钮、吱钮”的打场声,于是,打碾忙碌拉开了序幕。

麦田和乡间小路上,架子车、马车、手扶拖拉机齐上阵,人们将麦捆集中运送到自家的打麦场高高地摞起来,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农忙景象。

随着一袋袋散发着醇香的新麦收起,联合在一起干活的农户就分派出几个年轻人去拉捆子,直到十一二点钟,拉完捆子,几个年轻妇女早就做好一顿可口的拉条在等待,年轻人们嘻嘻哈哈,全然不见丝毫疲惫……

经过三次翻场(将碾过的麦子翻个个儿)、起场、扬场,在木掀的起伏下,在天然风的吹拂下,或在大型风扇的强劲风力中,一粒粒赤红饱满的小麦如潮水般从麦衣中被分离出来。望着一堆饱满诱人的麦粒,父亲伸出粗壮的大手抓一把在手,吹去微尘、麦衣,丢进嘴里细细地咀嚼着,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漾过一丝笑意……

装完袋子,已到月上柳梢头,晚风阵阵,树影婆娑。此刻,父辈们不觉疲倦,蹲在一边,吸着旱烟,望着一袋袋新麦,与邻里乡亲核算着今年的收成,揣摩着谁家的种子好些,计划着下一年倒麦茬、换麦种的事儿,而小孩们则在麦草堆,或在高高的犹如宝塔般的麦垛间捉迷藏,或者用麦秸秆做成哨子,编成蚂蚱或蝈蝈笼子……

中秋节前夕,父亲和哥哥就到磨坊磨好了新面,八月十五这天,母亲和姐姐蒸上一笼笼洋芋包子、一扇扇新小麦月饼,且别出心裁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再配上花朵、蛇、莲花等寓意深刻的图案,庆祝一年的丰收,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那几天,土乡的村子上空总是弥漫着菜籽油和野葱花的香味。

八月十五这天,纵然遇到淫雨霏霏,也阻挡不了乡亲们祭月、拜月、互送月饼、品尝月饼、品味瓜果的礼仪。小孩们自然会在祭过月亮后大饱一顿口福,拧上一块月饼,咬上一牙西瓜,吃上一个水果,那才叫一个满嘴香哩。

如今,随着海东临空工业区建设的如火如荼,红崖子沟也步入了向城镇化迈进的序列。小麦、青稞、油菜、洋芋的种植逐渐被党参、黄芪等中草药种植所代替,河东更多的良田被杏树、柳树、松树等树苗覆盖,河西的田地荒废了许多……秋收之后,犁过头遍地再也无人问津第二遍犁地,更何况平整田地、搭塄坎,就连锄草也被药物所代替。而短期劳务付出(青海人美其名曰“站大脚”),一天的收入胜过以往一个月的收入,家家有存款、户户住洋房,少了精耕细作,小麦收成逐渐锐减。

每到夏末回到土乡,听到子规那声声啼鸣,我便忆起土乡那片浸透着父辈们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以及河东河西田野里那大片沉甸甸的金色麦浪,当然,还有那“吱钮、吱钮”的碌碡声,还有那存留在唇齿间的缕缕麦香……

关于金秋的文章5: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文/胡杨

金秋十月,是游览桂林的好时光。市内四处飘溢着桂花的沁香,老同事陪我登上了市中心的独秀峰;该峰不高,却四面削壁悬空,形似擎天一柱;远山近水,全城街市,尽收眼底。我惊呼韩愈所作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句,写得是何等的确切,脍制人口。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站在山上,遥望漓江,她似一条青罗带,自北向南蜿蜒而来。陪同一起登山的同事说,乘船游漓江直达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沿途玉篸并立,罗带萦回,白云浮水,翠壁垂河,是很好的艺术享受。

第二天,我们即乘船沿漓江向阳朔进发。我们在象鼻山处上船。说象鼻山,真是天工造物!活生生的一头白色大象,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象背上则绿叶葱笼,还驮着一座玲珑宝塔。象鼻山则成了桂林市的象征。

船缓缓地离岸向前驶去。前面穿山山峰上有一个通透的园孔,似一轮高挂无际的满月,名曰“穿山奇洞”。漓江两岸的山,平地崛起,弧峰如塔,发地峭坚,林立四墅,显得气势不凡。桂林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我们望着这些山,显得特别翠,既陡峭,又妩媚。漓江的水,因为流经石灰岩地区,绝少泥沙,所以江水特别清澈。

游船沿着漓江,静静地向阳朔驶去。我们望着这山,形状奇特,有的似滩边背着娃娃的妇女,叫“望夫石”,有的似“观音静坐”、有的似“猛虎下山”、有的似“仙人磨米”;江边右岸的石壁上,则有一条色彩绚丽的红鲤鱼,正逆流而上……

阳朔的山渐渐在望。阳朔的山与桂林的山比较起来,这儿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山那样,祼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像穿上了绿色的天鹅绒裙子,裙子上又绣满了鲜艳的花朵。河畔的山,在江里的倒影,又是一番仙境,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由于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我坐在船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卵石,河底的茂密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方向,向前飘动。

“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矗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岩石照射下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想像成为九匹骏马,在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奔腾跳跃粼粼波动的倒影,自然存在的山,人们想象的山,竞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我惊呼,这里水清山更秀,峰影移动,一片诗情画意。相传画家徐悲鸿乘船到此,惊呼这儿是人间仙景,朝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一幅绝佳的风景画;他不愿意离开这块地方了,要长期住下,这儿有他画不完的画。

我静静地看见,江中狭长的竹筏上,一位渔翁在撑篙泛舟。竹筏上端坐着鱼雁,鱼雁看见江中游动的鱼,飞也似地扑向前去,叼着鲜鱼,让渔翁把鱼放入篓中……这平静、优悠的生活谁不羡慕!不由我也想起了陶渊明的“倚杖柴门外,悠然见南山”,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光荣的。

导游小姐为助游客的兴,信口唱起了电影“这三姐”的插曲,歌声甜美、婉转、悠扬,博得游客们阵阵掌声;歌唱了一个又一个,在人间仙境,又听到了自来仙女优美的歌声,那是绝妙的享受。

“百里江流千幅画,漓江山水甲天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我周游了100多个名城,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的美丽,没有一个名称的山水,比得上阳朔的山水”。是啊!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要慎保护呵!

关于金秋的文章6:今天,是您的生日

文/张燕峰

十月金秋,一个收获的季节,只为母亲的生日隆重献礼。农田里,果园里,油田里,工厂里,实验室里,到处流光溢彩,到处硕果累累,到处摇曳多姿,像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像一首热情奔涌、大气磅礴的诗歌。画里有我们孜孜不倦耕耘的汗水,更有对母亲由衷的感恩;诗句里,有我们铿锵昂扬前行的脚步,更有对母亲的眷眷深情。母亲啊,哪一个孩子不感念您的哺育栽培,哪一个儿女对您不心怀深沉的挚爱!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沐浴着黎明的曙光,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十三亿人的心中都在深情地吟唱同一首歌,啊,祖国,今天是您的生日!九州同乐,万众欢腾!

今天是您的生日!四海之内,安塞腰鼓敲起来,吴桥杂技耍起来,各地的狮子舞起来,中华儿女穿着艳丽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到处是欢乐奔放的笑脸,到处是嘹亮欢快的歌声。我们虔诚地为母亲祈福,祝福她永远安康!永远富强!

今天是您的生日!今天,万里蓝天更加明媚如洗,长江黄河的涛声更加雄浑澎湃,巍巍泰山更加巍峨雄壮,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更加富饶美丽。和平鸽衔来橄榄枝,吉祥的歌儿响彻云霄,响彻寰宇。

今天是您的生日!回首岁月,67年的风雨如晦,67年的探索艰辛,67年的铁骨铮铮,67年的凯歌高奏,捷报频频!我们敞开胸怀拥抱这个伟大的日子,这是我们共同走过的艰难旅途,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无上荣光。我们更愿畅想未来,我们必将共同构筑强国梦想,我们也必将演绎新的传奇辉煌!那是我们无可回避的使命,更是我们神圣不容践踏的精神高地。

今天是您的生日!十三亿儿女捧出的是一颗颗火热的心,都想为您的生日献上最真诚厚重的礼物。让我们用辛勤的劳动为锦绣山河增添更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为国力昌盛注入更磅礴的力量!十三亿儿女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心手相牵,只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国歌嘹亮,国旗招展,中华儿女的欢乐汇成海洋!风儿柔情,星光璀璨,祖国啊,祖国,您是光辉夺目的太阳,照亮了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您祝福,祝福您生日快乐,祝福您巨龙腾飞,像巨人一样屹立,亘古不变,永远年轻!

关于金秋的文章7:闲谈金秋

公园里的桂花弥漫着的香气令人醉迷。而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沉溺,这是生活。

黄昏,终于懒散了一次,拉着好友去公园散步。第一次见到丹桂,红色的小花簇团隐于绿叶中,近闻却没有浓郁的香味。但踏步在阡陌小道,又是一阵一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醉的我不禁转起圈来,醉了吗?我醉了。像是大自然亲手酿了一壶甘醇的桂花酒,而我荣幸的被邀请酣畅。此时,是否该赋诗一首,方能对得起这景这物这味儿呢?

“枝头雀儿呓语忙,绿林阵阵丹桂芳。斜晖铺满阡陌道,尤欠琵琶浅吟唱。”才疏学浅,绞尽脑汁方能写出这几句,虽不能概括我这忙里偷闲的沉醉,却也是我由衷的感想。若是琴音相伴,花香侵鼻,何等神怡呢?

秋季君子多颂菊,说到菊,第一联想到的人便是陶瓮了,陶瓮爱菊痴菊人尽皆知。可我总偏执的想,为什么陶瓮不爱桂呢?当然,人各所爱。若道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我倒认为桂为首,当之不愧才是。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是我阅过的唯一一首。虽然颂的不是丹桂,却也算是歌颂桂花极佳的。“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好一句梅定妒菊应羞。深深让我有共鸣的感觉。不惊艳,不妖娆,不媚俗,甚至很少被人称为美,但却馥郁芬芳,天香弥漫,沁人心脾。茜裙红妆枝头舞,借风送来天香馥。飞燕输,玉环妒。人间亦无。

能通俗的称为内在美吗?虽其貌不扬,却留人芬芳。群花斗艳的时候,只有她隐于绿林里,带给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的感觉。这样的品质品德又有多少人能去欣赏和观望?谦谦君子又如何?雍容华贵又如何?淡雅从容又如何?深喜一花,便是其他都看不在了眼里,而我最喜的便是这桂,不奢傲娇,不求雍容,不谓淡雅,却施人芬芳。

有多少人缺失了这一块,名利,物质,奢靡,都捆绑了我们的内心,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而我们做的最多的,说的最多的,更多的都是关乎自己的利益。恐怕,已没有人是能做到像桂的品质和修行了吧。我亦如此,正因如此,更是喜爱和羡慕。

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每天都在工作,为了生存,不及生活。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有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我一定愿意。若是没有任何的束缚,多想要依山傍水,远离尘嚣,一世隐居。也许是我修为不够,着实的无法和陶瓮的情操相提并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我达不到的境界,虽是神往,却多避于闲谈。以至于常常梦里也会梦到,一大片一大片开满花的庄园,几条小溪交错潺潺而流。依山傍水,惬意非凡。

追溯到前些日子,国庆期间渴望找一份兼职而去的一个地方。翠柳依依,兰舟翩翩,羊肠小道,绿荫片片。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居然是城市中的一角。不由得心中蠢蠢欲动,唯恐是此生也不能如此安逸。毕竟选择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存。孤单流浪在外的日子,总是缺乏安全感的,渴望被人了解,被了解的时候又觉是被人生生剥开一样。也许是我矛盾,亦或者我贪心。

在如此一个收获的季节里,竟发现自己丢失的比得到的要多的多。幼稚是一如既往的幼稚,也许我成熟不起来,也许是自己在被尘俗污染的时候还保留了一点孩子的任性。心机是我所不耻的,阿谀奉承更是我不屑的,可有的时候,工作与生存,它就那么真实的需要你违背自己的初衷,人性的虚伪和虚荣都促使着这一切变得更强大,而我们在其中千锤百炼到最后,变成傀儡。

前些日子,由于种种原因而写下一首短暂的愤世嫉俗的词。写着写着又觉得,如何呢?事实。只不过爱抱怨的性子改不了,放这里当是发泄过了吧。

“说不想长大是逃避吧。面对着残忍现实不愿相信,害怕前方的荆棘刺痛自己,又被迫怀揣着忐忑的心小心迈进。

说怀念单纯算逃避吗?面对着虚伪世界不愿承认,坦诚善良纯真正消失殆尽,需要用什么姿态面对自己的内心。

你迎合着他,你迎合着她,你甚至迎合着它。真心在哪?他对我微笑,她对我微笑,它对我微笑,藏着刀子吗?

他们说处事要圆滑,他们说奉承不是假,他们说自私没有错即使你是踩着众人的肩膀攀爬。

你带着伪善的面具,你微笑的背后是危险还能接近吗?”

又有点愤慨了,不想接受,不想面对,也不想逃避。

窗檐上的蜘蛛又结网了,来来回回,编织一个自己的家。

此景又促的我诗兴大发了。但也因词汇量太少,韵律掌握不够,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是从未去认真注意过的,若强言为诗,必引号之。

“蛛丝攀附窗檐,碧纱残破半帘。

绕梁琴音尚在,尘覆庭院秋千。

日暮余光隐染,奈何轻梦未还。

风起荒叶漫天,物是人非泪溅。”

若是你懂,便能意会出我这词词句句中的感情。

夜寂星廖,瑟风萧萧。暗涌澎湃,思念滔滔。稀疏灯影难寐,裹裘凭江眺。裳滑不觉冷风袭,叹息借风寄云霄。此刻已近凌晨,睡意也不知是被什么啃噬,竟是这忧忧之心吗?还是歇斯底里的情绪。情绪浓时,总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也许键盘上敲打出这些前后矛盾语句不通的文字,就是我一个出口,也算入口吧。许久未写过日记了,总觉得没有时间,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电脑上。即使是拖着腮,直勾勾的盯着电脑屏幕发呆,又或者去观看一部又一部狗血到不行的电视,再就不是,看看江,看看天,看看星星,看看这一切能勾起我伤春悲秋之情怀的景,也算是忙碌之余的一种打发了吧。

身处于尘世,如何不媚俗。

媚俗也好,趋炎附势也罢,不屑以及嗤之以鼻只会让人觉得你太不成熟,而我就在这不成熟中被磨练的越来越寂寞。没有相似的人,没有相似的心,没有谁真正的了解,也没有谁愿意相信。 有时候,甚至会自己打自己嘴巴去尝试,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想起就觉得心酸。我有多不耻,就有多心酸。而众口一句做人就能让你噎死。第一次觉得,这人,原来是如此定义的。哎~~~我又愤慨了。抱怨这毛病,真是倾血入骨了。想来越发讽刺。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感情,感情这个话题,我已经避讳很久了。要么闲谈玩笑至之,却也不愿多用真心理会。想来除了亲情,也没什么可算是有多持久的,多深的感情也比不了血浓于水,也许你还在不承认。可此刻你慢慢想想,多少亲人因时间而淡忘,而多少朋友又因时间而淡忘。长时间不联系,突然说话竟然都找不到适当的措辞,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内心隐居的太久,还是说大家都在世俗中早就进化。有很多曾经骄傲的朋友,到现在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算是悲哀也是遗憾。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体会的最多的就是,成长让自己越来越孤单,甚至生病。当然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身体抱恙。

写至此,终究是乏了,抱怨也好,班门弄斧的赋诗作词也罢,花花草草不过都是比喻,其言在其中。彼时若可以,迟暮之年,唯愿能在这金秋十月,躺在小院儿的竹椅上,感受风拂过的阵阵桂香,日暮之时,夕阳洒满脸庞,怕是这一生中算是最美的时刻了。

关于金秋的文章8:冬日拾景

文/一缕清风

当我们正陶醉在金秋的声色里时,冬却猝不及防地来临了。

现在发达的科技使得天气预报格外地准确,雪纵然来得多么突然也不会是不速之客了,但当你见到天空中飘扬的雪花时,依然会有一股莫名的兴奋,就想让雪花大一些,再大一些,最好快一点把大地和万物覆盖起来,那种绒绒的满世界的洁白,会激发每一个人久眠的童心,不会感到冷,就想去亲近她,捧一把积雪到手上,甚至想吃一口,如果有一大片积雪,可以的话,滚成雪球,或者干脆堆成各种造型的雪人,用你的心,用你的巧手,尽量把雪人作得娇媚或者英武,或者滑稽,不管雪人作得是否神似,那都是出自你的手,是你的作品,你会有一种奇怪的成就感,作好了,再从各个侧面欣赏一番,唉,那感觉……

雪景是冬天里最美的风景,所以人们总想在雪里留下自己的风姿,也想让镜头留下雪,雪让冬天由光秃变得丰满,也让冬天的寒冷减去几分,冬天在雪中变得诗情画意,雪是冬季不可或缺的一景,然而在我们这个地带,雪就象春天的花蕾,绽放后很快入土为泥,有如精灵的来去匆匆,虽是寻她不着,却让你永远也不能忘怀,断桥不断,残雪非残,雪的传说以其凄艳之美荡人之气回人之肠……

欣赏过了雪景,雪后的初阳我想也是很宝贵的景象,比较起来,雪景悦目,冬日的阳光可能就更赏心了,冬天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冷,冷很自然地会让人觉得孤单和寂寞,你甚至会冷得束手无策,因此当你被冷的感觉包围时,你会格外渴望温暖,渴望阳光的呵护。当太阳晴朗地照在大地上,天地间散发的金色是那样的柔和,柔和得叫人感动,你就想丢下一切----工作、家务等等,从屋里走出去,徜徉在那金色的温暖里,或者找一块草地(此时是衰草),躺下来,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那一缕缕爱抚,什么也不用想,无所谓烦恼和忧伤,也无所谓工作的压力和职场的患得患失,最好是能将自己都虚无掉,当然虚无掉的只能是一具皮囊,灵魂无论如何是虚无不掉的,能达到那样的一种境界就不容易了,算是忘我了吧。

提到冬天,浮现在脑海里常常是这样的画面:呼啸的北风,偶尔零落几片枯叶,光秃的山,光秃的树,遍地衰草,了无生机,整个一幅山川寂寥,可是不只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冬也有冬的胜景,比喻雪花,比喻冬阳,“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齐秦的一首《大约在冬季》,让冬天有了新的情怀,亲人的牵挂,爱人的思恋,盼望在冬天有一个团圆和相聚的结局,这是怎样的一种圆满,又是怎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想想除夕夜的万家灯火,团年饭桌上的腾腾热气,还有张张生动的笑脸,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温馨,谁还会说冷呢?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关于金秋的文章9:八月之秋

文/草木禾鱼风

金秋的八月,花灿稻香满天飘,风清雨顺喜中秋。这么如诗如画的美景,我却在风的忧伤、叶的飘落、云的眷恋中,伴着思绪纷扰、愁肠情结、伤感哀怨中独自度过。

八月是幼时久盼的梦想,为的是在谷香穗扬的黄昏,能有疲劳一天的母亲做好的佳肴,虽只一碗面的飘香、几个蛋的初尝、还有沾点肉香的清汤,我还是日日盼、月月念地流涟向往。那时的梦很单纯,只想有被想起、被重视的感觉。

八月是年轻漂泊的岁月,走出家门,游荡在字美书香中,拼搏了多少年,也孤单了多少年,渴望温暖重聚,一切却在闲遐空隙间化成了记忆。往日情景久久浮现眼前,袅袅云烟般的环绕,勾勒出无数回的念想,那时虽清贫,心的感觉、家的温馨却是充实。

八月是中年拼搏的旅途,劳累后久久地伏窗沉思,静看秋风抚叶,寒雨轻扬,孤单地想着云开雁归,芳香呢喃,却在无奈的愁思中。酒在迷醉中放荡,泪在回忆中惆怅,幻想着云际般飘过的记忆和期盼,在眼前升腾,化成楚楚酸泪,竟然消了笑容。

八月是游子思乡的时节,小时月饼的香味,勾起我多少的记忆,想念的母亲等盼着亲情的相融,渴望膝下嬉笑陶陶,而我只能在千里之外,饱受着思家之苦,两地相望,亲情浓于血,如秋之枫红,似二月花的浓。

我的八月是在秋的落寞、萧瑟、寂寥中轻轻滑过,无声无息没有绽放出快乐,沉寂无言没有片刻的欢愉。那天你说,秋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喜悦之秋呀,为什么你的秋天是那样伤感,我说也许我延续古代大家的情商,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我的秋是伤感的,而母亲的又何尝不是呢?在她七十年的期盼中,又有谁记挂并祝福她呢?母亲劳累终生,现华发满头,苦盼着晚年幸福无忧,享受天伦之乐,而我离家之远,不能俯首照顾,实为大不孝。

在这秋风习习、寒冷悠悠的时节,母亲的忧伤,又有谁能懂,我想只有子孝母慈的八月之秋才是最美。

关于金秋的文章10:金秋

文/段兴杰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爽了。太阳光透过枝叶,把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给小草镶了一条闪亮的金边。

农民伯伯开始忙着秋收。稻谷、玉米、大豆都成熟了,葡萄、苹果、橘子也都成熟了。一阵秋风吹过,树叶从树枝上慢慢地落下,有的像一把把黄色的扇子,有的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有的像一只只红色的小鸟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稻田是金黄色的,我最喜欢秋天的稻田。一阵阵微风吹过,稻田上泛起了一道道金色的波浪,非常美丽。

看,一个个红红的石榴挂满枝头,它们抬起粉红的笑脸,好像在说:小朋友,渴了吧?摘一个吃吧,我可甜了。

关于金秋的文章11:送你一颗红柿子

文/伍程凌

金秋十月,老家的柿子喝足了阳光雨露酿造的“状酒”,全都醉了,醉得面红耳赤晕乎乎。你瞧,一棵棵树干爬满黛绿色苔藓、古老却依然茁壮的柿树上,密密麻麻的红柿子在枝头晃荡,像一盏盏红灯笼,又似一颗颗红宝石,金灿灿,红艳艳,喜洋洋,满树芬芳。让你陶醉,让你怦然心动,也让你垂涎。

站在老家柿树下的我,于满心陶醉和喜悦之中,禁不住伸手从柿树的枝头上,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柿子,双手捧了,恭恭敬敬递到妻子面前:“亲爱的,请接受我送给你的一个红柿子。”

正在赞叹满眼红柿子的妻子,见了我的举动怔住了。足有30秒,她才嗔怪道:“你也晓得浪漫了?”我说:“不是浪漫。我真心诚意要送你一个礼物。”见我一本正经,妻子莞尔一笑:“要真心诚意送我礼物?”我“嗯”了一声。妻子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吧?”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当初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和竭尽所能的支持下,再加上自己的十载寒窗苦读,侥幸跳过了高考的“龙门”,走出了偏僻又贫瘠的山岭,甩掉了三尺锄头把,有了个正式的工作。可谁料我所在的县属国营企业,每况愈下,朝不保夕,不久便“散了架”。赖以安身立命的单位突然没了,养家糊口的“奶”突然被断了,那感觉,简直不亚于天塌地陷;那处境,无异于被弃置在荒野的襁褓中的孩子。那反应,开始是唉声叹气苦闷彷徨,继而如一只无头苍蝇,上蹿下跳东奔西忙。结果收获的总是不如意和失望。不知道命运之神真的吝啬,还是有意要磨练人,竟舍不得从指缝间漏一点点如意和喜悦给我。好在这期间一直有妻子相依相随,我才有了战胜自己战胜困厄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我才开始对命运反戈一击:我咬咬牙,走出家门,上湘西下广州走桂林,洗碗碟当仓管任中学教师做小本生意搞特种养殖,又一边自学,考会计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公务员……我的努力和反击,终于有了回报。我谋得了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如今,女儿也大学毕了业,有了工作,有了美满的家庭。我知足了。

而那些年,妻子的工作也不尽人意,主要是单位离县城太远。后来总算近些了,可还有十余里。妻子每日里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骑一辆自行车,在那条蜿蜒崎岖的毛马路上颠颠簸簸。身边同事一个个流水般进了县城。只有妻子依然坚守着阵地,成天骑着自行车来去匆匆,无怨无悔。

从认识妻子那天起,我没有给过她什么礼物,哪怕是半瓶香水一朵玫瑰花。我们结婚,除了夫妻俩去乡政府领个结婚证,给院子里的乡亲每家一包一斤装的白砂糖,告知大家我俩结婚了,此外没有别的形式。

我的确是个不懂浪漫没有情调的人。之所以这样,一是我没有钱,二是我生来就没有浪漫的细胞,三是现实生活没有给我那份闲情逸致。所以人家的妻子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养尊处优。而我的妻子但求温饱,总是关注哪家店面削价或是打折了;倘使淘到了一件中意的衣物什么的,就乐不可支。要知道,我的妻子连她做女儿时的衣裙,至今还在穿,且常常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没什么钱,但我们懂得“人穷志不能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夫妻间有事多商量沟通,多克制多体谅多包涵,少苛责。夫妻之间因而没有“战争”,只有平静温馨。我们都信奉“平安健康是福”,此外没别的奢望。

“怎么哑巴了?”妻子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回答:“只因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么子特别的日子?”“你猜。”“我猜不出来。”“今天是我俩的银婚纪念日!”“哎哟,我倒忘了。”“我一直在想该送你一个礼物,可就是没找到合适的。现在总算找到了。家乡的大红柿子最能代表我的心。”“老公,我懂,这红柿子比钻石还金贵。”妻子接过我手中的柿子,小心地将柿子的表皮剥了,自己轻啜一口:“嗯,真甜!”又把柿子推到我嘴边。我也轻啜一口,感觉心都甜透了。

关于金秋的文章12:夜晚收割高粱

文/梁建军

又是金秋时节,不禁想起40多年前夜晚收割高粱的情景。高粱,太原俗称茭子,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我们的主要口粮。1976年,我在当时的太原南郊区小店公社红寺村插队,那里就种了不少高粱。到了10月份,高粱熟了,红红的高粱穗像高高擎起的火炬,给金色的田野增添了一抹红霞。玉米、谷子、稻谷、红薯……也都等待着人们收获,秋天是大自然对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是来年的生计和希望,耽误不得。村里开展“三秋”会战,我们是一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出勤,早见星晚见灯,除了吃饭就上工。白天安排的是收割稻谷、糜子、起红薯等细致一些的活,晚上就是收割高粱等高杆作物。10月的天气,昼渐趋短。太阳落山我们从田里回来,肚子早已咕咕叫了,累得手也不洗,就到食堂打饭。那时,晚上多是玉米面煮疙瘩加窝头,会过日子的留点细粮票,可以吃个馒头调剂一下。蔬菜是地里长啥吃啥,就是没油水,不经饿。吃晚饭就和打仗一样,三口两口下了肚,有的连碗也不洗,往桌子上一扔,提上镰刀就出发了。到了地里天色已晚,只能借着星光月色干活,不管男女劳力两人收割一畦高粱,一人三四垄,长约百米,每人记2分作为劳动报酬。

我们村分红还不错,2分收入就是2毛钱左右。

有经验的农民戴着草帽,穿着长衫,俏皮的小伙姑娘还戴着手套。他们镰刀快,技术也好,“嚓嚓”有节奏的响声越来越远,身后整齐地铺着割倒的高粱。我们被落在后面。广袤的原野上,秋天的夜里寒气袭人,高粱地里却密不透风,一会就闷热难耐,满头大汗,不久便洇湿了衣服。高粱杆要割成马蹄形才省力,高不过尺,我们的镰刀磨得不够锋利,割起来很费劲,有的人索性脱了上衣,只穿个“二股筋”。热的问题缓解了,高粱叶子却像小刀一样,拉的手上胳膊上一道道的,汗水一渍,生疼。高粱花子撒在头上、脖子上,和汗水粘合在一起,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苦战,终于到了尽头。任务完成了,伸伸酸困的腰肢,黑红的脸庞被汗水冲出了条条白道,看着身后空旷的田野,还是很有成就感,很开心,忘了一身的疲惫。大家结伴而行,谈着割高粱的感受,说着笑着向村里走去。

关于金秋的文章13:秋叶

文/陈惠媛

金秋送爽,雁过留声,天高云淡的秋天是个十分迷人的季节。

放眼整个温泉路的景观大道,只见到处秋意盎然:金色螳川岸边的垂柳还泛着些许绿色;河水仍旧川流不息,却失去了往日的清澈明净;“秋日之花”野菊、金桂竞相开放。但菊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桂花小巧金黄,香飘千里,一朵朵开在草丛,一朵朵点缀枝头。我喜欢秋天,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不起眼的秋叶!

一片片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缓缓落了下来。从春天发芽,到夏季蓬勃,最后到秋日飘零,它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现在落下来化作肥料滋养大树,明年一定会有更多更密的树叶!

我最喜欢银杏叶,它长得像小扇子,只有一条茎,上面看不到纹路分叉,在秋风的卷落下,像无数只蝴蝶翩翩起舞,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金世界”。

在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它们的“秋日私语”,走近一看,原来是枫树叶。枫叶也十分漂亮,像一只鸭掌,春季黄,夏季绿,秋季红,它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自己。原来树叶也跟人一样爱美呀!枫叶边沿上有许多锯齿花边,像被松鼠啃过一样,叶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像人的血管……

秋叶像人一样有灵性,会“窃窃私语”,会“打扮”自己,它们有独特的气质和美丽。秋叶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印像和无限的欢乐。我爱秋天的花朵,秋天的河流,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果园,我更爱秋天的树叶!

关于金秋的文章14:游农耕园 品千年文化

文/徐健敏

金秋十月,我校小记者在德育处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永联村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拿着门票,我们冲进了美丽而朴素的农耕园。一座闪着金光的仪器呈现在我面前,下面刻着春、夏、秋、冬四个字。是啊,一年四季,日月轮回,时光如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报效社会。

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们迈开欢快的脚步,走过子桥,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形象地展示和说明了由千耦其耕到男耕女织的农耕历史;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演变过程;由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到井田制、个体自耕等土地制度的沿革。区内小径两侧还摆放着许多石刻书籍,分别介绍了《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农耕历史着作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及时了解一段段农耕历史。

“叽叽叽、喳喳喳”大家被这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到优美清静的百鸟园。在东边的小池塘里,一对对鸳鸯在池边嬉戏,美丽的天鹅在悠闲地散步,一群群绿头鸭在池塘中畅游……麻雀和鹦鹉也在一边欢快地唱着歌。另一边的白孔雀和蓝孔雀在表演着时装秀,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从百鸟园出来穿过午桥,刚来到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许多不知名的古代酿酒工具整齐陈列在各个房间,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

再往前走就是“石林”(农耕谚语林)了。“立夏浸种、芒种栽秧”“油菜籽七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七成收”“深耕一寸多收一成”……阅读着石壁上这些先人留下的农耕谚语,我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就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和博大精深啊!”

农耕园,让人意犹未尽,它保存的不光是我国农耕历史的变革,更是一部农耕文化的发展史。

关于金秋的文章15:千阳红

文/董邦耀

金秋时节,随作家采风团赴千阳参观农村建设新面貌,对我这个1970年毕业于千阳中学便参加三线襄渝铁路建设的人来说,应该在感情上比別人多了些重返故里的色彩和多重喜悦。

那时年少,却在千阳经历了社教、文革;随着千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走遍了千阳的川塬、山岭;也看惯了千阳的春华秋实,夏影冬景……那里有我的家人、师长、同学、战友;那里也有我儿时的快乐和烦恼,更有人间真情与磨砺,小小年纪便真切地感受到了千阳人的勤劳质朴,尊师善教,朴实无华,乐善好施……几十年来,千阳,是我生命天穹里的一个符号,是融入我脑海里的一个影子,一直伴我随行,终身难以磨灭。

千阳,夏商为雍州地。西周为矢国地。东周属秦国地。秦为汧县地。西汉设隃糜县。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设隃糜侯国。晋为汧县地。西汉设腧糜县,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设腧糜侯国。晋为县地。北魏属长蛇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阳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在汧山之阳为名。”1964年简化为千阳县。她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方特色,素有“三贤故里”、“民间艺术之乡”和“尊师之乡”的美誉。她人才辈出,灿若星辰。我庆幸能生长在这片热土!

在我的记忆里,千阳的秋天最美丽,千阳秋天的底片是热烈的红。

你看,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千山脚下,千河两岸,从黄里到草碧,从上店到高崖,从普社到南寨,再到张家塬和水沟……桃子红了、柿子红了、大枣红了、沙果红了……高处的果子是红色,低处的辣椒是红色,到处是喜庆的红色、收获的红色,就连地里的红薯、胡萝卜,也与树上的果实一争红艳。还有让孩子们眼馋,而又不用花钱就可得到满足的美味——酸枣,一颗颗饱满圆润,晶莹剔透,红的像玛瑙,惹得人直流口水。约上三五同学,要不了多久,在千山或龟山上就可面对一株株“玛瑙”树,大饱口福。

你再看,千阳的剪纸、布艺,大都用的红纸和红布,皮影、刺绣、雕刻、泥塑、门神等工艺品,基本都采用红色为基调。有的艺术作品在许多大展上获奖,并被国家艺术馆收藏。在千阳,一般人家都有一只红色的“虎枕”,为娃祈福迎祥。讲究些的人家,还给屋里也要弄幅刺绣画和布贴画,以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在千阳,红色也是装扮村镇和县城的主打颜色,走到哪,红色都如影相随,真可谓千阳处处有红色,红色光照千阳人。

那是因为千阳“千水之北谓之阳”而获得和沿用这个县城名以外,另外还有“一千个太阳的县城”之称。从感情上来讲,我倒喜欢后一个称谓:“一千个太阳之城”。多么明媚、多么灿烂、多么响亮、多么温馨、多么富有幻想与诗意的名字。有人会说,一千个太阳,那不可能,又要让后羿来射日吗?先不要急,我这里要说的是,在千阳这个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着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燕伋、郭钦、段秀实……赵炳如、严子复、王富华……那些开拓者、跋涉者、牺牲者、奋斗者,还有现在的改革者、建设者,屈指算来何止一千个,把他们比作“一千个太阳”,为了千阳的千年巨变,聚集起一千个太阳的红色光芒——千阳红,这是多么巨大的能量,而又转化成后来者对改变千阳、造福千阳的热情、激情、智慧、力量、决心和信心,千阳能不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吗!

千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杰是我的校友,在他和胡小军的引领下,我们作家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千湖国家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地是矗立在观景台之上的非子牧马、文公东猎、燕伋望鲁和太尉击贼,一组精美的红色剪纸雕塑,庄重、大气。再加上观景台的一色红,使景区在蓝天绿水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仿佛让人进入童话般的世界。

在南寨矮砧苹果园,我们看到了个大色鲜的矮砧红苹果。它的红,与省内其他地方的苹果红的不一样:它红的深沉,红的均匀、红的彻底,红的含蓄;它红而不骄,红而不诈,红而不媚,红而不杂,不愧是在“一千个太阳的红色光芒”照耀下长成的苹果王子和苹果公主。“根红苗正品质好”,贵而不傲,富而不骄,端庄大方,美丽动人,就像千阳人一样实在、大方地把心都能掏给人,让大家品尝和欣赏甜与美。这不,千阳的苹果王子和苹果公主,前一向真得走出了国门,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爱好和平的愿望。

李杰说,千阳南寨的矮砧苹果,经过在全国层层筛选,被外交部礼宾司选定为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中的“和平果”,赠送给受邀来华出席阅兵式的外国元首及国际组织代表。千阳矮砧苹果成为“9·3”阅兵式外交专用礼品果。这让千阳人无比欣喜,千阳矮砧苹果的蓬勃发展,饱含着千阳人的心血,标志着千阳苹果正成为陕西的一张名片,以靓丽的姿态走向全国。

也是,千阳的红色见多了,让人也不禁想到了中国红和太阳红。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高度概括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历史。而太阳红,则是指红色程度与太阳相似的红。

那么,太阳之城的红色光芒——千阳红,又是怎样的红?它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其实,千阳红比太阳红颜色深一些,是千阳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千阳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千阳红经过周秦文化的滋养,象征着千阳人淳朴敦厚,热情大度,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性格;蕴含着千阳人生生不息的奋斗意志,对美好生活的不舍追求和向往;也包含着“开放文明,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和谐奋进”的千阳精神。

我在想,“一千个太阳之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太阳红”,还有这么多红色的农林产品、红色的手工艺品,完全可以用“千阳红”为它们注册个全国驰名商标。从而更广泛地宣传千阳,发展千阳,让全国了解陕西,让世界知道千阳。让千阳红在三秦大地、在大江南北真正的“红”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