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是说某人像个棒槌,绝对是贬意,说明这个人脑瓜不灵活,不会随机应变。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家家户户的主妇必备的器物。我的童年就是听着不绝于耳的棒槌声长大的!
那时当你走进一个普通的农村村落,特别是要过年节时,都会听到很有节奏的不绝于耳的棒槌敲击声。要讲棒槌的用途先要从当时的布料讲起。当时生产的布料一般都是棉布,由于纺织技术等原因,纹理相对粗糙。经过多次洗涤之后,棉布爱坏不耐用,被面爱出现破洞。聪明的人民群众就采取对被面进行浆洗的措施来改善这个弊端。
浆洗被面用高粱米的米汤。做高粱米饭时多加水,就会产生米汤。盖的被面等大件布料,洗干净晾干。之后放到米汤中揉搓,均匀后继续晒干。晒干后的被面等异常僵硬,无法贴身使用,这时就需要棒槌发挥作用了。
棒槌用硬木制作而成,一般有40-50厘米长,一头用于手握,其余部分为枣核形。棒槌主要作用就是击打。同棒槌配套使用的就是棒槌石,一块表面光滑,略带弧弯的长方形,报纸大小的石头。
晾干的经过浆洗的被单先要进行折叠和抻拽。折叠成棒槌石大小的方块。抻拽的目的是让被单等恢复原来的大小。被单经过浆洗后会缩水很多。由于浆洗过的被单手感很硬,在折叠过程中要适当喷水,使之潮湿,才好折叠。
折叠好的被单等放在棒槌石上,需要用棒槌进行连续敲打,经过敲打后的被单既柔软又耐用。敲打棒槌的活儿看似简单,但外人一听声音从很远就知道你是生手还是熟手。生手两只手各握一个棒槌,交替捶打在棒槌石上是没有节律的,间隔不一致,发出的声音似重物间捶击的噪音。成手捶击发出的声音清脆、有节律、甚至是一种音乐享受。就如按摩敲背一样,高手给你敲背是一种享受。
听如今耄耋之年的母亲讲,真正的成手可以两人面对面而坐,中间是棒槌石,四只棒槌交替落在棒槌石的被单上,发出声音悦耳动听,丝毫感觉不到混乱和碰撞。那时候,当你走进一个村庄,听到这种连续敲击声时,大家都知道这是棒槌声。
白发青丝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当年那别样的棒槌声如今是很难听到了,只是梦回童年的时候,棒槌声依旧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