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自行车过江去扬州游玩,在当下很多人会认为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殊不知,却是我们这代人,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快乐之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17岁,刚进工厂学徒,工作劳动之余,主要就是听广播、看报纸,电影院里轮番放映的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影片或几个“样板戏”,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和枯燥。
令我难忘的是在那个年代,去扬州游玩的一幕幕往事。记得我第一次去扬州,是1971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出发前一天,我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从未出过远门,生怕自行车在路途上出什么问题,把借来的自行车仔细检查了好几遍,链条等处加了机油,车胎打足了气,还将打气筒带上,以防万一。清晨五点钟,匆匆起床后,简单吃过早饭,背上黄挎包和军用水壶,心情异常激动地骑上自行车,飞快地奔向江边七号码头,此时,几个同事也陆续赶到了。
天刚亮,码头上已人头攒动,前拥后挤,人群中有商贩们挑着大箩小筐,背着装满货物的麻袋;有手拎人造革旅行包,肩背挎包的;还有像我们这样推着自行车、车上挂满大包小袋的,均是赶往苏北各个县、镇的人。当年,镇江与苏北几乎没有陆路运输,南来北往全靠水路交通。故而,当年苏北路长江沿岸的一座座码头,每天都是车水马龙,分外热闹。
那时,从镇江乘坐轮渡到苏北,要先到江对岸的六圩码头,此地属邗江县界,是苏北一个重要的水陆中转枢纽,每天车船繁忙,人流如潮。从镇江七号码头到对岸的六圩码头,每天共有七班轮渡对开,两艘轮渡分别为“飞跃”号和“新苏”号。
轮渡在江面上行驶了约一小时,便到达了对岸的六圩码头,随着拥挤的人流下船后,我们急不可待地骑上自行车,欢快地向扬州方向奔去。码头距扬州瘦西湖约三十里路程,我们几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用力蹬着自行车,一路有说有笑。春暖花开时节,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拔节而长;田野里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谈笑风生里,先后路过邗江县的大马桥、施家桥、诸家坝、耿官营和汤汪等几个繁华的大集镇,然后向北骑入扬州城,途经市区渡江桥、渡江路和国庆路,上午九点多,便到达了期盼已久的瘦西湖公园。这时,每个人脸上已挂满了汗珠。
春天的瘦西湖风景如画,清澈的湖水蜿蜒曲折,缓缓流过,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湖面;路边桃花灼灼,映日娇艳。我们饶有兴趣地游览了徐园、小金山、钓鱼台、熙春台、白塔和五亭桥等诸多景点。相传,这里的不少景观与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白塔” 传说是当年扬州盐商,为乾隆帝游览瘦西湖而仿北京北海的“白塔”式样一夜之间所建,让人颇感神奇。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五亭桥”依水而建,建筑风格独特,可与我国史上著名的赵州桥、卢沟桥相齐名。此番游览,让我大长见识。临近中午,已感饥饿,午饭很简单,随意在湖边草坪席地而坐,我们边欣赏湖景,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随身带来的烧饼、油条还有馒头等,就着家里带来的萝卜干,口渴了,便拿起军用水壶喝上几口。
午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骑着车子赶往邻近的大明寺。游览中得知,平山堂由北宋年间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所建。这里山水相依,环境幽静,亭台楼阁众多。让我印象至深的是唐代高僧鉴真法师,鉴真法师曾任大明寺主持,其后历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经,开展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佛教圣地的种种传奇,令我大开眼界。
兴致勃勃地游玩两处公园后,已是下午三四点钟,我们又骑车原路返回六圩码头,赶上最后一班开往镇江的轮渡,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此后的岁月中,我又按此种方式,或春夏、或秋冬去过扬州数次。
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漫步于长江路风光带,望着那碧绿的湖水,泛着阵阵浪花,心中便回想起当年骑着自行车过江游玩的那段有趣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