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而我却对插艾草这一习俗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的温馨味道,好像母亲的手,把我轻轻牵进思念的故乡。
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窗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够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意思是说艾草可以招纳百福。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檐上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格外舒畅。
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轻幽香气。每年的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悠悠的溪水岸边,挺拔瘦直的杆上似菊花的叶子片片生机盎然,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足有一尺多高。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不由得撩拨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晨曦下河堤边,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感受着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道:"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无毒。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岁时广记》中亦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用五月五的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轮流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我的脑海里又叠出了那一棵棵挂满五月,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绿茵茵的艾草饱含着浓浓的母爱,生生不息,馥郁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