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散文

请欣赏二十四节气散文(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二十四节气散文1:暖心冬至

文/林金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之说,因此,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杀鸡杀鸭,宰猪宰羊来庆贺。然而,每年的这个节日,我总会想起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

儿时,因家庭穷困,每年的冬至节,邻里上下正在热火朝天地筹备着过节,有的杀鸡,有的杀鸭,有的吃鱼,有的置办一些水果糖果等之类的零食给孩子们吃。而我们家,依然是粗茶淡饭,冷锅冷灶。每当这时,我就会倍感落寞。于是,我总会跑到邻居家,看他们过冬至,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过一个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冬至。邻居的人真好,他们知道我家情况,看见我来到他们家,他们总会很客气地让我入席,和他们一同进餐。年幼的我也不害羞,照吃无误。母亲知道后,虽被她念叨几句,可邻居们总会向着我:“孩子还小,你们家又穷,来吃一两顿也没什么的,关键是孩子开心就好啊!”后来,每年的冬至,邻居们都会叫我去和他们一起进餐。吃着邻居们做的美味菜肴,我感觉,那时的冬至过得很美味。

上高中后,我远离家乡,来到市里念书。同一宿舍的五个舍友都是家在市区,离学校很近。这一年冬至,是我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过的第一个冬至节。舍友们个个都拿着自家做的美食来学校:饺子、粽子、白切鸡……唯独我冷冷清清,吃着学校食堂的粗茶淡饭。舍友们看见了,问道:“你怎么不回家拿东西来吃呀?”我摇摇头,眼里满含泪水:“家远!”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即使我回去也拿不出个像样的食物来学校呀!没想到的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不约而同地你夹一个饺子,我分一点粽子,他匀一些白切鸡到我的碗里……瞬间,我的饭碗满满当当的,看着碗里各种各样的食物,闻着那阵阵香味,我的泪一下涌出了眼眶。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有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我认识了好朋友小越,他为人憨厚老实。有一年冬至,他从家里拿来一袋饺子送给我:“兄弟,今天是节日,这是我亲手做的饺子,尽管卖相不好,但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今个儿就多吃几个饺子吧,它能给你带来好运。”接过他的饺子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

时光荏苒,不知过了多少个冬至,然而,冬至里,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却依然鲜活在我记忆深处!

二十四节气散文2:雷鸣惊蛰

文/郭增吉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名字很特别,它不像小暑、大暑、小雪、大雪、雨水那样赤裸,也不像春分、秋分、清明、芒种、白露那样柔美。它的字面含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极具穿透力,震撼力,让人有一种发憷而颤栗的感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那些越冬的小动物钻到泥土里,称为“蛰”。它们虽然在地底下、在洞穴中冬眠,不饮不食很省事,但时间太久了也会瘦瘪饿死。古人对气象的认知很独特,他们认为“惊蛰”时天气转暖,雷神以打雷的方式,来惊醒蛰居的小东西们,让它们睁开惺忪的睡眼,出来活动筋骨,觅食进补,这正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怜悯之情。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正是《封神榜》一书中描述的大英雄雷震子的模样,但雷震子肉身成圣,并没有被姜子牙封神。不管谁是雷神,人们也不去深究,只是想象着惊蛰这天,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天鼓,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以惊醒尘世万物:醒醒吧,该出来奋斗了。

作家苇岸对中国的节气有过非常精辟的总结,他说了一句颇为幽默而经典的话:“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是的,春天醒了,也是在冬眠了许久之后醒来的。她的苏醒,带来了她江山的稳固,也带来了万千个沉睡的精灵的觉醒,这些精灵都是她的臣民。

说到惊蛰,说到雷声,我想到了《三国演义》里张飞在长坂桥头的厉声大喝,声如巨雷。还想到了《水浒传》里景阳岗上的老虎,怒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人喝声,虎吼声,尚且如雷,何况天上真正的雷鸣呢?轰隆轰隆,谁能不感到恐惧和敬畏?其实,除了雷声,还有许多声音,如牛鞭声、敲门声、闹铃声、柳笛声、布谷鸟的鸣叫声,过去公堂上的惊堂木声,还有凌晨大人呼唤孩子的起床声,虽然微弱,却无不具有警醒和鞭策的作用。

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中国地方大,温差大,但到了惊蛰节气,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春耕季节。公公婆婆们背着锄头在田间侍弄着心爱的土地。年轻媳妇们在苗圃里挖坑栽种花草树木。中青年男人和一些健壮的姑娘们聚在一起,正商议着到何处去打工挣钱。不用天公发威,他们也会自觉地行动,人活着不易,需要时刻为生存而奔波。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候,一个行动的时候,一个有所作为的时候。中国有句古话叫顺天应时,意思就是适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人和物类,概莫能外。你看,就连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在村边的健身器材上弯腰圈腿,锻炼身体。河滩的开阔地带,小孩子们还没有开学,正欢呼跳跃着放风筝呢。

麦苗开始返青,荒草发出了新芽,白杨树上结满了等待飞舞的毛茸茸的花絮,翠绿的柳芽刚刚冒出米粒似的小尖尖。几头黄牛拴在山坡下的大石块上,悠闲地啃噬着残留的荒草。花翎鸡在开始松软的土壤里两爪交替着刨食,一大群灰色、白色或灰白相间的鸽子排列在几条并列平行的五线谱似的电线上,以蔚蓝的天空为壁纸,谱写出一行行人们读不懂的音符。

“吹面不寒杨柳风”,已经是九九艳阳天了。

二十四节气散文3:闲话夏至

文/胡胜盼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据《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另外,夏至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要举行祭神活动,祈求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后不久,就开始进入“三伏天”,天气炎热,容易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民间谓之“苦夏”,故自古有歇夏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夏至基本都是法定假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要放假一天,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一句“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诗人不仅描出了一幅农忙辛劳耕作图,更是写出了自己“心念百姓”的一片拳拳之心。

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标志盛夏的来临,因此如何有效避暑也成了考验古今人们智慧的一件事。据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就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鉴,其以冰柜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贮冰,夏季食用。而商业繁华的宋代在炎炎夏日中,会有人当街列凳售冰饮,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冷饮和冰棒。明清时有了刨冰,而且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还会赏赐文武大臣冰块,以作避暑。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日养生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阴气自这一天开始滋长。养生就要顺着自然界的性子来,一方面保护阳气,不要让它过旺而引发上火,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在起居调养方面,宜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

二十四节气散文4:那份柔弱

文/落清

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天已没了那份暴怒的脾气,一切都归于平静,搅不起任何波澜。

清 晨,一天之内最美好的时段。在不知名的鸟叫声中醒来,习惯性的推开门后,略有些伤感。

昨夜,风刮了一宿。今日梧桐叶便落了一地,古人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更何况此叶落了不止一片。俯下身,捡起一片放于眼际,叶身已是黄色居多,我从这片叶中看出了所诠释的沧桑与死亡。生命由这片叶子开始,但最后又折回了原点。灿烂了一夏,是时候隐退了,知足常乐。随手将其丟于空中,它有它的自由。它的选择。有应该去的地方,我一局外人怎阻止的了。

正午时分,秋之蝉藏匿在大树的某个角落,耗尽精力声嘶力竭地叫着,固执的守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年华。实话说,蝉是值得同情。怜爱的。在不见光日的地表下沉睡了三到四个年头,终于有一日可以见到光明了,因此多了些紧张和狂躁,对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以独有的方式来适应,便是聒噪的声音。那怕生命只有一天,也要坚持守候,不曾放弃。

回到现实中看看自己,梧桐叶。蝉。对于自己来说柔弱不堪。有生之年比它们任何一个都多,有独立的思想。有比它们高出几万倍的智商,可有能怎样。没有梧桐叶的潇洒自由。没有蝉的坚持,任时光如斯,却不知挽留。随着岁月的波涛逐走,最后只能被其冲淡。

人是强者,梧桐叶。蝉。是最柔弱的,可谁知最后唯独是那份柔弱占了上风。

二十四节气散文5:少时的春天

文/高应平

依照二十四节气算来,春已过去了一半多的时日。往前的日子,跨过“春分”,再越过“清明”和“谷雨”,便进入了夏日。都说春天一来,大地解冻,万物复苏。然而,在这异域他乡,真要看见百花盛开的景象,看来还得待到春末夏初的时节呢。先前,惊蜇前后,阳光与寒潮总像拉锯似的,你来我往。刚暖和不了几天,一阵寒风寒雨来,温暖便萎缩好几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情形来。家乡的时令,似乎要早一些。这个时候,早已是个骚动不安的季节了。头上的天空,变得变得异常的高朗、宽阔和明净,仿佛被清洗过一般。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让人感觉温暖而明亮。迎面来的风,软软的,也带着柔和的暖意。几场急不可耐的响雨,落下过后,小城外那条精瘦的小河,便立刻肥胖起来。满满的小河泛起涟漪,兴奋的向着天那边翻涌而去。鸭和鹅们,欢天喜地的挤在河里,一边翘起尖尖的屁股,把头插入水里觅食,一边“呷呷”的唱个不停。这情景里,我们年少时的小伙伴,也都集中在河边的草地上,一面仰头张嘴追逐着天上摇摇摆摆的风筝,一面卖弄地反复诵读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声音一大,惊吵到水里的鸭鹅,它们纷纷从水底抽出头来,“呷呷呷”的呼应着,很快朝着深处游去。

春天一来,跟着,家乡的山峦、大地,也纷纷脱下了旧装,换上嫩绿、鲜亮的新装。蛰伏已久各种花朵,也爬满了枝头。蓄满了水的田畴里,一天到晚都闪现着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少时春天的那些日子,就这样常常让我们乐不思蜀。

二十四节气散文6:立冬诗话

文/聂难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确定依据,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秋收冬藏,从立冬开始,时令进入冬天。立冬,曾引发了古代诗人们的无限感慨和诗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篇。

“诗仙”李白对季节的变迁总是如此敏感,他的《立冬》诗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边取暖边饮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细读之,浪漫之情跃于笔端,尤其是最后两句,想象奇丽大胆。从诗句,我们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立冬日气温要比我们现在低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这是南宋着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立冬》诗。开头两句用夸张的比喻来写诗人的生活处境:简陋的屋子小得只能容下膝盖,墙低矮得只有肩那么高。“授衣月”在古代指该准备御寒衣服的九月,意即“立冬之时”。寒冬来临之季,炉炭得寸积,“布被棉”还得“铢称”,可见处境之艰难。寸积铢累意为点点滴滴地积累,寸和铢都是古代最小的计量单位。读到此,心酸之情油然而生。但最后两句,却忽然来了个大转弯,陆游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苦闷,而是欣然地接受。从这首诗中依然能看出诗人饱经生活苦难后的宽广胸怀。陆游很爱国,爱国自然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此亦可从诗中略知一二。

立冬日正处于秋末,所以黄花落叶之景犹在,故而诗人多有提及。元朝陆文圭《立冬》写道:“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黄花带露,红叶飘飞,村歌互答,闲情高卧,实在是一番妙不可言的景象。而明人王稚登的《立冬》诗,则意味深重:“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可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立冬这晚已比昨宵冷多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因冷更盼家的温暖,却唯有禅月相伴,触景生情,望月怀远,其情切切,读来颇有感叹人生的意味。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这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的《立冬》。仇远是陶渊明一样厌倦于官场的黑暗,而寄情于山水的典型中国士大夫文人。这首立冬诗是诗人五十八岁罢官后,游玩山水中所作。诗人登至山顶盘腿而歇,只见奇峰浩荡,而初冬的细雨早已打湿了毯子。后两句指这个冬天来得早,腿上穿的粗布还未添上温暖的棉絮。“布褐”在古代指粗布褐衣,与襦衣同为贫贱庶人所服者为褐衣。襦衣长至膝,褐衣也差不多。由此可见诗人罢官后的庶民生活是多么的窘困,读来不免让人感到一股初冬的寒意。

立冬时节,品读这些千姿百态、千愁万绪的“立冬”诗,感受穿越时光的“立冬”,分明感到有一股寒意从字里行间向我袭来。

二十四节气散文7:小满 小满 刚好的幸福

文/谈笑在指尖

二十四节气非常的井然有序,它总是迈着静静的步伐走着,刚刚走过立夏,又把我们带进了小满了的季节。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似一枚夏熟的籽粒,已渐渐开始饱满,但还尚未成熟的果子,悬挂在节气的枝头,小满更像是一位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妙龄少女,给多彩的夏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果说立夏是拉开夏日多姿多彩的序幕,那么小满则是凸显夏日丰满身姿和神韵的开场戏。它要开始抒发夏日的情怀与激情,要让人们感受到那夏日里红红火火的风味。小满过后,蔷薇在夏日中疯长,麦粒开始饱满灌浆,田间里水稻要插秧了,桑葚开始成熟发紫,蚕也要开始成茧结丝,更有娇艳的夏花芬芳四溢。夏日的大地上,到处可以遇见泛滥着的无边娇媚,到处呈现着热烈美丽的生机。

四季有时,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小满之后便是芒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太满”、“大满”都是大忌。所以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因为“物盈则倾”“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自然之道,亦是人生之哲理。

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人的旅程,行走的路上会面对不同的故事和结局,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素简的心去经营人生,去慢煮光阴。做人做事,对待感情,皆应小满,无需太足。留一分距离,给对方,也留一分距离,给自己,让自己的人生留点空白,保持那留白之美,这样一生才能有快意。

年华向晚,一路走来,看惯了世事的变迁斗转星移,看淡了被风吹散了的坚若磐石的誓言。若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太过于在乎,就会被其负累而痛苦万分。比如生活、工作、感情,还有孩子的教育等等。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切事情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了即可,其他的就让它交给时间去证明。始终让自己在一份满足中,轻轻松松地过,简简单单地活,让一朵禅意的花儿永远开在心底,这样人生就会得到最大的快乐,心中就会感到无比的温馨!

生活中的幸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经营好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获得自己感到幸福的幸福,就能让自己得到满意。满足的状态是刚刚好,幸福的状态是比刚刚好再多一点。生活中,我们要满,但不是太满,我们想盛,但不是极盛。古人云:“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过满,则招至损。当然,人也不应自满,自满了,便难有进步,不满,则空留遗憾,不满了,也许是因为欲望过大,不懂知足。小满,才是最幸福的状态,人生的最佳便是“小满”,小满是福,小满是美,小满才是大喜。

在余生的光阴里,唯愿自己的人生如夏日小满一样幸福,在静美的岁月中,有喜事盈盈,有欢欣的祝福,有亲人的团聚,身边一直相伴着温馨。每日有花可赏,有果可期,有诗可吟,在“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的唯美意境中安暖,这般的人生小满,就足矣!

二十四节气散文8:二十四节气里的诗情画意

文/李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没有温度计、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依据切身的感受、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天文、物候、农事完美地结合,从而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补充历法”。自秦汉始,至今,二十四节气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

惊蛰——冬天蛰伏地下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小满——此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白露——天气凉爽,气温下降,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寒露——天气更冷,露水有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使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恍若点滴在心;而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杜牧曾在“清明”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之作;杜甫在“白露”的夜晚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篇;喜欢田园风光的韦应物在“惊蛰”到来的时候,写下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句子;孤身异乡的白居易在“冬至”写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诗句;在“雨水”的春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小满”的夏夜,吟一吟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寒露”的清晨,感受一下李煜“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的寂寞萧索;在“大雪”的傍晚,欣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遗世独立;在“小寒”的黄昏和好友一起分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在“大寒”的夜晚,与知己一起等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美妙时刻……天地、自然、季节更替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浑然忘忧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二十四节气在“农事指导”、“补充历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了。空调让我们对“小暑”、“大暑”浑然不觉;城市的热岛效应让“白露”没有“露”,“霜降”没有“霜”;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冬至”之时却温暖如春;电脑网络让我们和大自然越来越疏远。尽管如此,我们该清醒:传统文化的精粹不可丢弃,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保护、发扬光大。

二十四节气散文9:春的遐想

文/陈绍平

立春了,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就预示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了,大地即将告别寒冬,走进又一个丽春。

此时,暖洋洋的阳光倾泻在大地上,世间万物又将生机勃勃。与冬季凝重厚实不同,春天是轻盈的,是舒畅的,是欢快的;她有太多的新奇等你惊叹,她有曼妙的身姿引你遐想,一如古老的石拱桥般久远,又是江南水乡似的甜蜜,夜夜进入梦里来。

于是,走进淅淅沥沥的春雨,品味“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情趣,感悟“春雨贵如油”的珍奇,在阵阵飘飞的雨丝里,千百遍吟颂“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真谛。

走进灿烂的桃红,走进鲜嫩的柳绿;

走进南归的燕呢,走进早醒的布谷;

走进淙淙的山泉,走进欢快的小溪;

走进菜花的金黄,走进幽兰的馨香;

走进肥沃的田野,走进耕耘的土地。当春耕的第一声吆喝声响起,铮亮的犁铧,翻转起一轮轮美妙的弧线,不时,粗犷的山歌传来,悠长,缠绵,高远,真真切切地,渲染出父辈对于丰收的渴望。

走进春天,走进草长莺飞的季节,走进春风暖暖的怀抱;

走进春天的问候春天的风景;

走进春天的祝福春天的希望。

乘着早晨第一缕曙光,我们——走进春天!

二十四节气散文10: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文/大荒小路

大寒,华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农历年冬季的第六个节气,时间当在公历年下年的元月下旬初。

大寒,顾名思义,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间段降临,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寒潮和冷空气交替南侵;与七月的全国普遍高温相反,整个华夏此际正处于低温徘徊的极值。

大寒,炎黄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华夏各地有关大寒的民谚,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大寒不寒,人畜不安”、“大寒白,定丰年”等等之类,告预着节气特征与农耕的血脉相连。

大寒之际,整个东北的农家都在猫冬呢,高纬度的苦寒地区,零下三、四十度的常态使得祖祖辈辈的悠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热乎乎的炕上,男人们喝酒、抽烟、侃大山,女人们串门、闲聊、嗑瓜子,成了很多文学作品表现的场景。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成冰的时分,哪怕是秋季翻地没完成此际也只能一声哀叹和满是无奈了。

大寒之际,整个关外的牧民们都在基地,窝在毡房中等待寒冬脚步的离去。牛马羊群都在圈里拦着,牧羊犬在游荡和开心地扑咬厮打;白酒、奶茶、手把肉,男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生活,高谈阔论中满是得意和炫耀;女人们不仅要伺候全家老小,还要照料牲口的喂料,满怀期待地期盼着残冬初春的峻寒料峭中的产仔产羔高峰的来临。

大寒之际,整个南方的农家,依然在不停地忙碌着。小麦和油菜地的垄沟深开排水,大田蔬菜的冬季管理和追肥,果树的修枝、整形和病虫害的防治,竹园的翻地和砍伐挖除根兜,茶树的修剪和有机粪肥入土,艳阳下的人们,以辛劳来拥簇春节近临的喜悦。

大寒,元阳梯田上,春耕的劳作呼喊着丰收的希冀,水牛在奋力拉犁推动着映着蓝天白云的水波;无数的长枪短炮对准着,摄影家和发烧友的镜头下,那农耕的诗情画意总是永恒的题材。

大寒之际的北大荒,在我们屯垦戍边的年代,年轻的兵团战士可没有猫冬的福分,军垦系统真是人手奇缺啊。烧窑和伐木,是这个时间我们男工们最重要的任务,务必将一年的木料储备齐全;白天的伐木,森林中的烤馒头午餐,不时地捡拾到蘑菇和木耳的兴奋;夜间,用拖拉机的大爬犁装运原木,人躺在上面,穿得像个熊瞎子似的,或打盹或欣赏童话般的夜雾凇。砖坯的装窑和红砖的出窑,需要全连战士的上阵,开春后的基建盖房总是连队改观生活的主基调。

没有一刻的松懈和休闲,农耕的赶季节的要求,让我们都体味到了农时的珍惜和金贵。一股悠悠的期待,开始弥漫在知青们的心田,探亲假开始审批了,回家过年,那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奢望。

(写于2014年12月16日)

二十四节气散文11:小寒的风度

文/王琪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寒冷的节气,是一个水冻草枯寒气逼人的日子。然而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却在冰天雪地的严冬里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抒写着小寒的风度。

寒山的一株劲松,雪枝怒展,白甲披身,诠释着小寒卓然离俗的情怀;庭前的几茎翠竹,英姿飒爽,晏然自处,讲述着小寒冰清玉洁的品质;墙角的数点梅影,香脸半开,玉人浴出,闪烁着小寒迎霜傲雪的风骨。“岁寒三友”在冰雪琼白的琉璃世界中,在霜裏雪披的无垠旷野里,如一幅不变的风景,在古人的诗韵间流淌,在今人的追寻里回转,在二十四节气里挺拔,在小寒的冰雪里妩媚。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小寒节气,时值三九,正是一年最寒冷的日子。《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冬至加十五日,斗指癸则寒。”阳历则从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开始。古人还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而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智慧的先人基于对大自然长时间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著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说。即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的一百二十天时间,五天为一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所开的花),共二十四候二十四种花信。花信风是指应花信而来的风。小寒节气有三种花信,第一花信是梅花,第二花信是山茶,第三花信是水仙,这三种花在小寒节气相继开放。当二十四番花信风吹完,人间早已是艳阳高照、姹紫嫣红的繁花景致了。然而,这繁花的景致却来自于最寒冷、最冷酷的小寒时节,真是“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吐清香”了。

“岁寒三友”是小寒节气中至美的风景、传奇的故事和报春的信使。它们装点了小寒的岁月,也感动过世人的心怀。它们让荒凉有了生机,也让孤独有了希望,千百年来流经诗里、步入画中,在婉转的琴弦上跳跃,在曼妙的舞姿里翩跹,尽现祥瑞景致,展露时代风流。青松、翠竹、梅花虽各有其性,却都有凌寒不凋的高洁。松品端衷心,竹品正人节,梅品知清韵,风雪中那一株挺拔的劲松、那几茎翠绿的修竹、那几枝鲜艳的寒梅,在凄风苦寒的逆境中不露畏难之意,在苦闷悲凉的生活中不诉消沉之音。

松、竹、梅永远是人们思齐的尺度、景仰的坐标。只有经过了人生的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那人生便变得真而又真。岁寒中,唯有那一剪松骨、半阙竹韵、数点梅影长歌盛世太平,抒写岁时风流。

二十四节气散文12:立秋时节话养生

文/本综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期。这个时节的养生要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滋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运动调养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剑)、集体舞、瑜伽、游泳、柔软操、拉筋、快走、慢跑、爬楼梯、长跑、滑旱冰、跳绳、踢毽子以及打羽毛球等项目,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