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散文

请欣赏社会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社会散文1:真善美伴我行

文/曹梦玲

社会是一个美好,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真,善,美以她们各自的视角震撼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构成了最博大的爱。

你是否清楚?热爱祖国光荣,服务人民光荣,崇尚科学光荣,辛勤劳动光荣,团结互助光荣,诚实守信光荣,遵纪守法光荣,艰苦奋斗光荣!所以,只有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真善美,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正因为我们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海桑田依然坚守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车祸瞬间挽救学生导致高位截瘫。“最美司机”吴斌在铁片击碎玻璃刺入腹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最美母亲”吴菊萍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童被砸晕,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严重。丛飞为资助失学儿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也许你会问,什么是真善美?其实一些真善美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给老人的一个搀扶,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让座和帮助……其实这些看似很小,但如果我们每天能给陌生人多一些关怀和帮助,每天多注意这些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的生活会更快乐。你也曾做过这些事,这就是真善美。

人人渴望真善美,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梦里阳光普照,你我携手齐欢唱,每个崭新的世界,从不缺少真善美,每个熟悉的世界,只缺少发现美的眼,这繁华的世界,充满了喜与乐,快乐享受每一天,看那花开多优美,皆因你真善美。

社会散文2:职场江湖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江湖是什么,是社会,也是职场,都说江湖上老油条,老江湖的,都是混得圆滑得不得了,相反,职场上的小白,江湖中的晚辈,在未来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呀!都说江湖险恶,总是让人防不胜防,虽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存有一颗单纯美好的善良的心,就是出淤泥而不染,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可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呀!现在虽说好人多,可是坏人也是会伪装的,谁也不知道,哪天谁把心里的秘密给抖了出来,现在言论自由了,可是信息也传的快了,坏人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了,新闻也在教大家的防诈骗的方法。

虽说有警察,可是江湖中的不少肯蒙拐骗也是屡见不鲜,有朋友闺蜜之间的,有情侣之间的,还有亲情之间的,坏人是永远抓不完的,这就是江湖,可是在职场,总会有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为此渣男,心机婊就特别多。有的社会阅历多了,经验也丰富了,所以知道了处世之道,待人接物,人才就是在江湖中磨练而成的,圆滑得恰到好处。可是刚出道的学子们,也在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体会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学会了明哲保身。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三观这个东西,只要有了共同语言,或者在同一个环境下,才会感同生受,理解对方的苦和难,本来人是善良的,可是因为经过了不同的际遇,观念就有所不同,虽不能一概而论,也要客观评价,都说要和谐,各种和谐,处理的好各种关系,才是比情商更为重要。

江湖和职场是类似的,想要在江湖混,没有一点本事是不行的,总得一技旁身,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烈,学一点技术是必须的,为了混一个口饭吃,也是不容易的。现在职场上压力也大,没有一点点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不行的,在销售业,靠得是业绩也是人脉,钱赚得多不多,就是靠一口嘴,一个小小的技能。所以一技傍身也是必须的事情。

江湖是非多,就怕遇到小人,为此总会少一事总比多一个事的好,在哪里都是江湖,都是社会的缩影,处理好江湖事,也要懂江湖的规矩,能成为一代名师,也要经得起身经百战,才可以名扬例外,高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成就的,需要时间和机遇,这就是江湖!

社会散文3:享受宁静

文/江汪民

喧哗的社会,熙攘的人群,浮躁的人生,使宁静显得弥足珍贵。

宁静是一幅幅田园画。山上杏花红了,坡上小草绿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刀”不住地裁剪河边柳树,裁出一片片蝴蝶般的新嫩叶片,裁出“万条垂下绿丝绦”。河岸一株株绿柳,像一团团绿雾,像一块块绿云。池塘长满青青水草,青蛙在其间追逐嬉闹。观赏如此春景,工作的疲惫、生活的艰难,会抛向九霄云外。

宁静是一泓泓清泉。春日,拥抱青山,观万木青翠,闻百鸟争歌。静坐岩石,小憩一会,赏一泓清泉。清泉如一条玉带,从青石岩上,弯弯曲曲,涓涓流淌下来。一路上,溅起一朵朵细小的水花,水珠飞洒在旁边的绿草、青苔、山花上,亮晶晶。观赏此景,如同欣赏一首清幽隽秀的小诗。

宁静是一首首歌曲。门前无车无马,无迎来送往的客人。独坐门前,抚一把琴,弹起心灵之曲。琴声惹来小猫蹲在面前,转圆溜溜双眼打量,招来小狗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小猫、小狗不宁静,但人感觉有别样的宁静和兴味。

宁静是一盏盏友情酒。摆一张方桌和两把椅子,和朋友各坐一方。桌上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有一碟花生米,几盘农家菜。还有一壶酒,不是美酒佳酿,而是农家酿制的土酒。你一杯,他一杯,喝了又酙,酙了又喝。喝的是盛情,醉的是友情。边喝边谈,边谈边笑。谈天南海北,论古今中外,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宁静是一杯杯淡雅茶。静悄悄的夜,独自坐在书房,饮一杯茶,捧一本书。借着淡淡灯光,遨游于文字的海洋,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圈圈画画,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朗朗发笑。临窗而坐,饮一杯绿茶,一缕暖阳入怀,两手敲打着阳光温热的键盘,做不染尘的秋水文章。曾巩说:“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一杯茶喝下去,人心静了,眼睛亮了。

其实,真正的宁静不为环境所变,也无法伪装,主要取决于心境。因此,要想好好享受宁静,关键是要有一个宁静的好心境。

社会散文4:敬畏心

文/陈广胜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最可畏惧的。心存敬畏,是对理性和良知的秉持,让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禁为。只有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这样的人生才阴阳平衡。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可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手指头顶的璀灿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生来胆怯,更非见识浅陋,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颗敬畏心。敬畏不同于一般的畏惧,它带有几分特别的敬重。典型的数宗教信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当然,不信教的大有人在,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解答。但时代可驱除迷信,却不可去除敬畏。人可以不信某一尊神,却不能漠视神圣的力量。这与科学精神并不相悖,因为世上存在难用常规尺度衡量的信念。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即使人被称作万灵之长,活动的范围和能量不断拓展,但因此想改天换地,未免过于自负。试看人类的伟大发明和精密制造,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无一不显得拙劣。而那些移山填海的壮举,初看热闹非凡,一旦越出自然界的容忍限度,必然遭到加倍的惩罚。可以说,人类不管再聪明,本身就是自然的作品,至今也仍是宇宙怀里成长着的幼童。

相比宇宙的无限,人在某个时点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认清人类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任何人都属于自然,自然却不属于人类。没有我们,宇宙照样存在;反观人类,却难以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又怎能肆意妄为地与自然对抗?

自然界是生命的家园。虽然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没有丝毫的稀缺性,但每条生命都是神圣的,故同样需敬畏。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刻着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尤其对亲友而言更是不可替代。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不仅如此,还应维护人格的尊严,珍视人的自由选择和发展机会。若进一步放宽视野,对生命的敬畏不可排斥其他生灵,毕竟它们也有心跳,有痛感和悲戚,都有其存在的权利。

人在世上,还必须敬畏规律。客观规律也是神圣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力即使再强悍,仍然无法对抗规律,更别说创造或者消灭规律。曾几何时,我们高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为能够牵着规律的鼻子走。可现实不会如此遂人意,它只给出合乎规律的答案。纵观历史,谁敢与规律掰手腕,最终败下阵来的,也必定是这位不自量力者。

如果说规律非人力所创,法则完全由人制定,是否无需敬畏?乔治·华盛顿作了很好的回答,他把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将戴上比普通公民更重的法律枷锁。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这好比父母生育了子女,就无权损伤子女的身体和健康。既然颁布了法则,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它们之上的特权。谁蔑视法律、调戏规则,谁就是社会秩序的败坏者,就必须受到法则的严明制裁。

很显然,世间需敬畏的东西还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舆论、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这些都涉及人的基本价值观,丝毫轻视不得,也玩弄不得。对它们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庄严。

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联。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毋庸回避,当今社会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甚至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力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普遍缺乏信仰,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荒漠化。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必然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敬畏离不开外在的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冒邑县令王密前往拜访,私下以金相赠,还称“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对天、对神的敬畏,或许有对冥冥之中那股神秘力量的忌惮,但在我看来更是为了心安。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条底线,这是不受良知谴责的最后屏障,是我们不能突破的界限。怀敬畏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而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则是最可畏惧的。因为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毒品都敢添加,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将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

心存敬畏,是对理性和良知的秉持,让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禁为。每个人当然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约束和忌惧。正如河流有了两岸的约束,才能奔向大海。我们只有不失敬畏,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这样的人生才阴阳平衡,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与和谐。

社会散文5:做人的底线

文/王鸿

回顾历史,我们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在一些很冠冕堂皇的旗帜口号下行残忍之实。比如在“公有制”和“革命”的名义下剥夺个人的合法财产;以“坏人”、“犯罪分子”为借口毒打人、侮辱人,甚至不经过任何合法的审判和逮捕程序就将人野蛮地处死。仿佛一个人一旦成了“坏人”、“反革命”,成了“犯罪分子”,便不再拥有丝毫的人权,便可以任人虐待和处治。“文革”中的种种残暴、种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以及今天我们仍能经常听到看到的对待“坏人”、“犯罪分子”甚至仅仅是犯罪嫌疑人的凌迟,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反映。在这样一种传统下,我们首先应该在全体国民中确立这样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观念:即便是“坏人”,他也拥有他做为一个人所享有的一些最基本的权利,他所做的坏事、他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应该以法定的程序按法律明确的条文对其予以“法办”,而不能随随便便象一群流氓一样对其施行苦肉计、实行粗野的“人治”。这又是一条线,不过这是一条要求政府和国民一同来遵守的线,越过了这条线,即便不会出现“国将不国”的情况,这国也必是一个无法无天弱肉强食互相践踏人人自危的“国”了。“文革”的历史已经再充分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随着进一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想起了鲁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说过的一段话,其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应尽可能地做一些既利人又利己的事;若不能,则尽量做一些利己却不损人的事;若还行不通,则做一些虽损人但利己的事;

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他是坚决反对的。鲁迅历来是被我们的社会做为精神文化方面的旗手看待的,他的许多主张,也往往被认为十分的激进和有叛逆性,可是他对新式青年的要求、他为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新人开列的“为人处事大纲”,其底线竟至于此,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至于说一个人怎样才能守住做人的底线,看来我要交白卷了。人生险恶,我连自己也说不准,是否能守住这条线。我只有一个大概的猜测:吃“人奶”长大的,或可守住做人的底线;吃“狼奶”长大的,要守住这条线,恐怕要好好经历一番灵魂的生死搏斗。另一方面,在一个有充分人权保障的社会,一个人比较容易守住这条线;而在一个肆意践踏人权、把人不当人的社会,要守住这条线,则似乎唯有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才能做到。

第一次写了这么多,有些感慨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底线,通常是说者无意,听着有心,所以尽量要以考虑别人的尊严为主,连岳先生写的《作为底线的尊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越多考虑人的尊严,越容易进化成善法,刑法越人道,法律越容易得到尊重”。可能说的远了,但是未尝不是我们现在年轻人说要注意的地方。

社会散文6:护绿

文/孟志薇

社会是肉体的世界,自然是灵魂的世界。大自然是一朵易变的云,永远是一样的,然而又从来不是一样。它将同一个思想铸成无数的形式,正如一个诗人将一个寓意写成二十个寓言。大自然赋予的知识多么甜蜜,而我们却常以理智干扰,把美好的形象歪曲——我们常在剖析中将其扼死。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中的诗,土壤使树木束缚于土地,作为培植的酬报,孕育出无垠的绿洲,成为土地上的美景,给大地带来生机。然而这美丽是暂时的,原本美丽的绿洲已变成漆黑的废墟;鲜红的花朵,嫩绿的小草,妩媚的叶子一瞬间全变成焦黑的碎片。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人类的粗心大意,没有强烈的防火意识,到森林里游玩时把火种带入山林,造成了多姿的树木遭受熊熊烈火的焚烧。

大自然的新绿是黄金,而这天然姿色最薄命;大自然的嫩叶是朵花,这好景可只是一刹那,随时可能烟消云散。自然从来不开玩笑,她总是严肃的、认真的,她总是正确的;而缺点和错误总是属于人类,不知你是否想到有时自己做了一件对于你看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使世间的万物受到很大的伤害,你可曾为你的行为感到一点点的内疚,有时我们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不尽力做好呢?人是一种活动的植物,他们像树一样,从空气中得到大部分的营养。假如你就是这棵树,当你无辜的被焚烧的时候,你有何感想。所有大地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护万物,让一点点的小绿发展成为许许多多的大绿,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论以前怎样,现在怎样,过去又该怎样,我们都应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不再让植被受伤,将小绿变为大绿,一起保护这纯朴的绿、希望的绿、生机的绿。

社会散文7:古井情怀

文/雷辉志

古井是农业社会用水的主要来源。不论岁月如何变迁,记忆中的古井依稀都涌现着清凉宜人的泉水。

古井融合温馨的人际互动。走访老家老街,在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屋前,看的一口非常特殊的半边井,不少游客在此留影。这户人家的堂号写着“三槐挺秀”。据说,是因为其祖先在自家庭院种了三株槐树,希望他的子孙有朝一日能坐到槐木椅,这种椅子依当代体制是宰相座椅,也就是希望他的后代子孙能当大官。他的儿子非常努力和争气,果然做到宰相,一时传为佳话,于是立了这个“三槐挺秀”的堂号,光耀门楣,并藉以勉励后代子子孙孙。虽然飞黄腾达,仍不忘敦亲睦邻,挖一口井,半边在墙内,半边在墙外,墙内的供自家人使用,墙外的供左邻右舍及来往的路人自由使用。现在,这口井虽然已干枯,但这种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的风范将流传千古,路过的游客,都会拍下这个美丽画面。

古井常连结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台中铁鉆山有一口“剑井”,现已成为著名景点。剑井位于国姓庙下方,相传郑成功率领众士兵经过此处,由于天气酷热,无水可饮用,影响战力甚钜,郑成功遂拔剑插地,跪地求水,果然奇迹出现,地面裂开,宝剑下沉,地面涌出泉水,因而士气大振。地方父老们为了纪念这段神迹,于光绪19年铸刻“国姓井”,以为纪念,1953年重修,并加砖墙维护。另由于右任先生亲书“剑井”两字,勒石为志。

“好清凉的水!”游客常会用井边的桶子取水。古井直径约三尺,井水约一尺左右,至今仍涌泉清澈,源源不绝。剑井边有雕塑家陈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剑入泉涌”,来此赏景又能缅怀史迹,感觉挺不错的。

古井最易牵动美丽的记忆。有一回走访阆中老街,在小巷子里看到一口井。“这口井还有水喔!”井边的大娘看我是外地来的访客,面露喜悦地告诉我这口井已有百年历史,以前这附近的住家都共用这口井。“有水大家喝、大家用!”多么富有人情味!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古井是农村生活中最亲切的好朋友。当年,外公家有一口井,因为井水的水质不错,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争相来取水,外婆偶尔会嘀嘀咕咕。外公说:“有水大家用,很好啊!”外公非常欢迎大家来取水,但有时外公会在井边,看看有没有人浪费水,或者在那里嬉戏,外公非常保护这口井,他经常说:“有这么好的井水,要感恩啦!”

“来,我来用给你看!”外公看到取水方法不对,会过来教你。他真有一套,水桶放下去再拉上来,几乎每一桶都是满满的,也许这就是经验吧!早期的古井,取水要用绳子绑一个小桶子,桶子不能太大,否则拉起来很费力。桶子放到井里还须有经验,把握要领让水桶能倾斜舀水再拉上来。后来外公为了让大家取水较省力,在水井的上方加装铁滚轮来拉水,满有创意的。那时,有些小朋友较调皮,经常会跑到井边,对着井底大叫来听回音,后来外公又在井的上方加了活动的盖子,一则顾虑安全,一则可避免灰尘、落叶或杂物掉入井里。那段大家共用水源,热络互动、相互关怀的景况,让人觉得非常有人情味。

以往,井水的水质大多很清澈澄净,有些人甚至直接喝,很少听说喝出问题的,不知是当时的水干净,还是那时的人抵抗力强。现在的水没人敢生喝,而且还要担心水是否被污染。生活的安全感为何随着时代进步反而倒退,我们有时候似乎应停下繁忙的脚步,冷静思考,切莫一味为了科技与经济,让喝“干净水”成为奢求。

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古井旁写着温馨而充满智慧的故事,“积善人家庆有余”,相信能敦亲睦邻、慷慨为善者,必能获得喜乐与福报。

社会散文8:风情万种认寄亲

文/时鸣扬

沙上在民间社会交往中,有一种流传甚广的习惯和风气,就是认寄亲或称攀寄亲,又叫认“干爸”、“干妈”,这是姻亲以外无血缘关系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介于亲情和友情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旦关系确定,双方就要互请吃饭,互赠礼品,互相走动,并亲密地改口称寄爹称寄娘。

追根究底,寄亲的寻求、攀搭和最终择定,无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仰、思想及志趣爱好诸因素相联系。也可以说,认寄亲是民间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一定的社会属性。或者说,被人认做寄亲,此人在社会上一定或多或少在某个方面能被对方认同或肯定,别人绝不会无缘无故认你做寄亲。

认寄亲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着不是亲戚却又胜似亲戚的关系。寄父母也好,寄儿寄女也罢,是“认”的亲属,其间有千丝万缕抹不去的依附关系,但无法定义务约束。亲密时你来我往,相互帮衬,赠物送礼,互利双赢,但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久而久之,或有来无往,或逐渐淡漠,最后虽无纠葛也会互不来往,滋生隔膜,不了了之。不过,即使这样,民俗使然,认寄亲者在沙上仍比较盛行。

认寄亲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大人们之间原本是要好朋友,或为了加深友谊,或是一方见对方子女长得漂亮、惹人喜爱,双方就认作寄亲家。还有是觉得自家亲戚少,想认个寄亲家当作亲眷来往。

有一种是为了子女认生肖属相而攀的寄亲家。当生下孩子经算命先生一排,说欲保孩子一生康安,必须寄给某种属相的人家,有的还要求必须是夫妻属同一种生肖的才行。当然,也有些人家,数代单传,一朝得子,脸上添光,八面威风,欢天喜地,举家庆贺,再由算命人指点迷津,按生辰八字,千方百计找个生肖属相匹配的人认作寄亲,以求长命富贵,永保平安。与此相反,家里男丁不断,突然生了个女孩,也会皆大欢喜,千金降临,视为掌上明珠,关爱备至,也急急乎为女儿攀个寄亲,以示溺爱。还有结婚多年,夫妻感情笃深,但不遂心愿,迟迟不生小孩,一旦怀孕生子,就急于认个寄亲,求个喜上加喜。

也有双方互为殷实之家,人丁兴旺,不缺吃穿,平日喜好牵亲带故,结亲攀友,在来来往往的接触中,你好我好,为发展彼此家业,加深彼此关系,壮大亲友队伍,在双方随意攀谈中,一拍即合,攀个寄亲也就顺理成章,这样可带出寄兄弟、寄姐妹以及相关的叔伯兄弟、相关的男男女女一大群,无事凑热闹,有事大伙帮,节气互串门,全年人气旺。

还有一些富裕之家,在地方上,论财产屈指可数,但人际关系比较清淡单薄,整天想的就是寻求地方权势人物保护,找到“靠棒”和“靠山”,好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好的出路,好的前程。一方有财,另一方有权,各有所求,各有所好,两种利益一旦成交,就大操大办,扩大声势。此时的寄儿子、寄女儿也就招摇过市,风光无限,身价倍增,不可一世。有朝一日,权势方失宠,弄得个“树倒猢狲散”,那么,这门寄亲也就烟消云散,留后人以笑。

寄亲有主流,也杂有逆流和暗流。认寄亲时,需要慎之又慎地去思考、去决定,要有利于彰显和弘扬优良的中华民俗文化之传统,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文明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散文9:日暮杂感

文/xiaoshan

我这样的人,很难在这个社会生存得好。不会挣得许多钱,也不会博得许多利。我也无甚大的奢求,能够简易生活便好。

起初,我也不是这样愿想的。但经过许多的失败,许多不顺心的经历,我也不敢有所要求了。有时候,我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在普通里还要平常三分。家境寻常,工作普通,没有高的学历和渊博的知识,挣得人民币只够我生活。在一座城市早出晚归,常常看不到生活的意义。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如此。

我的朋友也不多,也没有去寻常巷陌和一位陌生人交换对生命的看法。可能这样的人也不止我一个吧。

在外人看来,我是孤独,少言的一个。我也常常陷于无言。说什么呢,很多东西都丧失了表达。不明白为何生活里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无谓的表达?他们在诉说着什么,寻求着什么?我尚不得知,他们可知?

这十年时间,眨眼而过。我于外没有大的进步,反观于内,倒是突破了不少,也大抵晓畅了许多事。理想会慢慢变成梦想,感情需要认清现实,不能太活在理想的世界里。其实,后句我是不愿承认的。我从来不认为人会活在主观的愿望里,就如人们常说,哟,你看,那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什么叫自己的世界,别人的世界,还有什么样的世界?

一个人只有明白了自己的许多问题,能够与自我相处无碍,才能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何必介意孤独?但若对于世俗,该怎么看呢?现在不似古时,或民国,有许多不畏世俗之人。文明和平的社会,“异类”也属寥寥,新闻刊报者是需要受人不屑和唾弃的。这就断送了许多人的勇气。譬如邻居家的花猫,半夜,她也不出来走夜路了。

我为此感到怜悯。但我也是一个不敢走夜路的人,在这样的当下。

社会散文10:炙热的帮助之心

互帮互助,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生活更丰富多彩!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一家人出门逛街,在喧闹的大街上,一位老人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那儿又脏又乱。我看了一眼,猛然发现,他的身旁还有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的头发乱糟糟的,躺在地上,身上盖着一张破布,在街上安静地睡着……

我见小男孩十分可怜,便转身向妈妈要钱:“妈,给我一元钱!”妈妈疑惑地望着我说:“你要钱干什么?”我只是回了一句“有用!”妈妈见我没说清理由,便没有给我钱。我着急了,摸摸自己口袋,哈!刚好有准备买零食的一元钱,这下好了。我离开“队伍”转身向小男孩方向走去,将钱放进了老人的碗里。那老人见我帮助他,两眼有些湿润,连忙说:“谢谢你,小朋友!”

我转身正准备离开时,一回头,看见许多人都向老人的碗中投去一元、五元、十元……碗中的钱越来越多,我心想:这些人一定是想,一个孩子都能帮助老人,我们又怎么能不给予帮助呢?”老人连忙说:“谢谢,谢谢!”我高兴地回到“队伍”当中,家人看到我很是欣慰地说道:“原来你拿一元钱是去给他们呀!你怎么不告诉我们原因呢?”我挠挠脑袋,笑了一笑,说:“太着急,忘了说明原因了!”大家一路欢声笑语继续去逛街了!

那一天,我格外开心,因为我觉得,放进去的不是钱,而是一颗颗帮助人的心。而正是因为这样,才使生活有着丰富多彩的颜色,才使人的心灵更加美好,才使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而我的那一块钱正是这颗炽热的帮助之心!

社会散文11:社会与家庭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在的社会有点乱,乱是人的心,因为人心永远是隔着肚皮的。谁都不知道,人们真正的心理是在想什么,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每个人想法不同嘛!看起来很民主的,可是还有带着一点自我。因为现在自私的人太多了,人的责任心也没有了。对婚姻,对工作,能有几个人可以承担责任呢?而现在最多的就是,像踢皮球一样,能推卸责任就推个一干二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会选择去逃避,这个逃避不只是在逃避现实,更是在逃避自己。他们总以为,可以逃得了一时,却不知道他们永远逃不了一辈子。

因为现在家庭的不和谐,人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的离婚越来越高,其实原生的家庭是逃不了干系的。因为家长的行为一直在影响孩子。如果家庭本来就是和和睦睦的话,那么下一代也不会重演父母的过去。现在主要是缺乏责任心的人太多了,他们把结婚和生孩子当成一种任务,只要完成任务之后,其他就不管了。

家庭好不好和社会乱不乱也是有关系的,因为家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以前不是说了,什么样的家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社会,变得利益熏心,唯利是图,人的心也变得自私自利,好像过分的保护自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肯吃一点亏是的。现在的正能量也不多了,不同行业的水也深,现在说的上靠谱的工作也不多了,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一不上心,成了公安的怀疑对像。

现在失业的人很多,在上班也有不同生活和工作压力,再加上物价上涨,工资不涨。再加上,人和人之间的攀比,心理压力多多少少有的。人活的累,累的不是人,而是人的心。因为人想得到的东太多了,可是往往又难得得到,对失去的也不会放在心上。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总是那么急利功心,希望钱可以来的快点,可能中国人的确缺钱。不过人再穷,内心贫穷才是可悲的。而且社会上不公平,往往把人的内心给压抑了,等到总有一天爆发了,就像社会上的事情,直到事情发生了,才去解决,可能会不会太晚了。那些有关机构,起不起作用就不知道了。

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太多了,你即使有双慧眼也未必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的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学着点吧!

社会散文12:交换

文/李若东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处,喜欢用奉献一词,其实用交换一词来加以诠释,仔细想想更有道理,上至亲情;爱情;友情,下至普通人的正常相处,无不是处在一种交换的氛围中。心理学有个着名的理论-----社会交换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的相互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话虽然直白,似乎也缺少浪漫及修饰,又好像缺少一种人情味,但我认为正确理解交换的意义及内涵是很有必要的。

与父母之间的是情感的交换,他们年龄大了,自己工作在外,有时自己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他们吃顿饭,聊聊天,用自己的时间和行动来满足父母精神上的愉悦,这是一种爱的交换,即自己付出的是时间和孝心,父母得到的是身心的快慰和精神上的满足。爱人之间,忠诚最重要,生活的琐事挂心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理解的拥抱,一个小小的惊喜,都是感情的付出与交换;与朋友之间的是信任和理解的交换,当朋友在生活及工作中遇到不顺或难题时,通过你的无私帮助,使朋友增强自信,克服困难,脱离困境,这是一种交换,即当你对朋友付出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朋友回报你的是感激的眼神和将来对你的帮助。

说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更是一种典型的交换关系。在你付出少年、青年的精力而发奋读书后,社会给予你的是知识和生存的空间(生活的条件和工作岗位),当你成为一个社会人时,你面对的是周围人对你的各种服务,当然你也必须用金钱和劳动投入来交换,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众人组成的群体,任何人离开社会都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无论你是做什么行当,你总有不足之处,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因此你的付出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因此说,交换是一种现实存在,是不容人回避的,也无法逃避的。那就让我们在交换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群众的距离,把“四德工程”落实到位,让父母感受到温暖,让爱人感受到体贴,让朋友感受到真诚,让群众感受到满意。

社会散文13:结婚,离婚,再婚,复婚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在的社会,是现实的社会,男人看女人,总是向钱看,婚姻让一些条件略差的男人们,为了房子和车子,迟迟没有找到可以过日子的爱人。谈恋爱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伪装自己 ,把最好的自己表现出来,所以结婚一旦缺点显露了,就不会去改变。结婚的时候,因为爱才在一起,而提到离婚,理由比结婚前还要多。结婚前和婚后,有的男人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而女人会在结婚后,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成熟稳重。结婚前可能是浪漫的,可是结婚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

说到离婚,没有人因为结婚就会想到离婚的,除非男人或女人把婚姻当成了儿戏,当成个任务,过了新婚期,就没有生活的热情,也没有所谓激情了。所以没人会想到离婚的,对于离婚也是逼不得已的,谁不想好好的过日子呀!不过,离婚和结婚一样,也没有简单,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还有挽回的余地,那找老娘舅调解,如果双方心意已决,最后只能走法律。不过中国人是只劝和不劝离的。因为离婚的话,对于小孩子是最不利的。必竟孩子是无辜的。

因为 离婚不是好事,所以再婚出现了,再婚家庭现在很多,因为离婚的多了。当之前经验让男人和女人学会了怎么生活,和怎么相处,可能有的家庭是幸福的。人嘛,都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婚姻这个东西,因为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对于双方的利益还是有关系的。现在的重组家庭,说白了,家家有本念的经,鞋子合不合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

为了孩子,或者因为种种原因,男人和女人经历不同的经历,最后还是发现还是原配的好。于是复婚让曾经分道扬镳的夫妻,还是走在了一起。 因为当初的分手,可能是小误会,可能是一时地冲动。只有在分开之后,可能在人和人之间的对比之后,才知道原来的可爱,才知道对方的好,对方的可贵。所以复婚可能是真的幸福的。

无论是结婚,还是复婚,还是离婚或者是再婚,人们还是希望和憧憬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因为找个爱你的人不容易,只有珍惜,才是人生的真谛。

婚姻生活可以因人而异,可以是平淡中有酸甜苦辣的,也可以制造浪漫,也可以苦中作乐,生活就是这样的。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家的事。人和人的相处,不是容易简单的事。学会互相理解和尊重,比什么都好。

结婚是缘,离婚也是缘,可能现在不好,以后会有好的。

幸福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一个家需要两个人用心的去经营,只有用心了,什么都是可以的!

珍惜爱你的人,找个爱你的人不容易!

社会散文14:幸福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幸福的感觉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少,难道人们追求得太多,还是得到得太少。

在以前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一点点地小小满足就可以幸福得不了。而现在这个经济为主的社会,感觉只有有钱,就可以买到幸福。

幸福说真的其实很简单,就像小的时候,一点点的快乐就是一种幸福。而快乐是什么呢?快乐是种感觉,比如亲人的陪伴,比如家人的支持理解,比如朋友的一臂之力,还有别人的一点助人为乐。幸福是种正能量,只有幸福了,人们才可以在生活中过的安稳!

为什么会不幸福,是不是因为不安于现状,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压力太大了,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失去生活的勇气。

我们渴望幸福,我们需要幸福,幸福其实来的很简单,去的很容易。看你怎么用什么样的心去看待了。

幸福就像一颗甜甜的糖,我们要一天一口去品尝才可以知道它到底有多甜。

老话说了,知足可以常乐,所以我们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也不要去和他人去攀比,万一别人有的,虽然你没有,可是你也有他们没有的!

生活是酸甜苦辣都有,而幸福的感觉就像一计良药,可以瞬间让你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幸福是种心的感觉,如果心里的自己是幸福,那么他的身边的人也是幸福的。

幸福就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最终达到的目标。

所以现在人说幸福感很重要,没有幸福感,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

幸福是精神上的最高点,只有幸福了,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种力量驱使着我们好好的生活。

我们不要不幸福,也不要因为不幸福,去放弃对生活的想法,幸福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佳事。幸福是好多的人的努力,不要因为不幸福,做下任性的决定。因为结果并不完美的。

不过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幸福这点事,就可以看的淡点。所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价值观才是通同幸福的方向。

我们要幸福,幸福也要勇气,幸福很珍贵,所以我们也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