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书籍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书籍的文章1:读书
文/和文萍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读书,可以让我们与高尚的人对谈;读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品德、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面的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着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出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可以使我们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可以使我们看到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散文可以使我们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可以使我们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不同的朋友,都会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感悟人生,将会帮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旅程。
书是一盏明亮的灯,它可以照亮你前进的路;书是一座坚固的桥,它可接通彼此的岸;书是帆,它可推动人生的船。书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天使与魔鬼,什么是鲜花与毒草。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所谓读书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
书籍的文章2:读《老天会爱笨小孩》有感
文/邓晓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营养品,是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星期六,我读了着名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写的的一本书《老天会爱笨小孩》,让我感慨万分。
《老天会爱笨小孩》这本书,讲了一个叫黄金鑫的笨小孩转学到了一个全班都是“聪明孩子”的班级,他对刚认识的这个新班级还真有点不习惯,他反应迟钝、动作慢,所有的功课中,只有英语成绩稍好,而且要死记硬背后才能勉强过关。面对反应快,聪明机灵的同桌华汪德和总是不认同他的爸爸,黄金鑫显露出来的只有他的笨拙和无奈,最后他听了新东方校长命敏洪由一个大笨人变成功的故事后,他变得不再气馁,变得对自己有信心起来。
读完《老天会爱笨小孩》后,我懂得许多道理,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们不应该岐视看起来反应有点慢的同学,而且世界上没有绝对聪明的人,也没有绝对笨的人。有些聪明的人长大了不一定就有大成就,而一些笨的人,不可能一辈子都笨,也会取得成就的。就像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小时候被学校当成了“无可救药的笨蛋”被迫退学回家,可最后,这个曾经人人都认为没有前途的人,通过刻苦学习,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一出生,就有与常人不同的大脑袋,他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后,他还是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其实,仔细想想,笨的人往往要比聪明的人多付出,比如背书,他们往往比聪明的人要多花时间,多花功夫,才可能成功。但老天不会冷落笨小孩,相反,老天会更加爱笨小孩。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笨小孩经过不断的努力,总会有冲上云霄的时候。
书籍的文章3:书籍陪伴我成长
文/李想
我的读书故事要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起。
那时动画片《奥特曼》风靡全球,四五岁的我也被“卷”入其中,凡是关于奥特曼的一切我都喜欢,动画片、玩具,还有关于奥特曼的一些画册和漫画书,起初我只看书上的那些图片,时间长了,好像不能满足我的欲望,就吵着妈妈给我讲解,妈妈当然很乐意。于是,每晚睡觉之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给我听,我听了一遍又一遍仍感到津津有味,直到我能把整本书自己讲下来为止。虽然那时我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又总让妈妈再给我买新书……
我最初的“读”书就是这样开始的。到了一年级学完拼音之后,妈妈就给我买带拼音的书,鼓励我自己看书了。到了二、三年级我就能自己看书了,即使有的字和词语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大多数也能“猜”得出来。
我最感兴趣的书就是关于军事方面的,直到现在也如此。当时,妈妈为了扩大我的阅读面,想让我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但收效甚微,因为我觉得那些写历史的文字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艰涩难懂,直到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套书,这套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观念,让我慢慢地爱上了历史。这套书就是根据名着《三国演义》改编的《幽默三国》,作者周锐打破了传统的写历史书的手法,对于历史事实和人物的描写,他加入了许多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读者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能轻松地了解历史,这套书共有10本,我翻来覆去都看了很多遍了,爱不释手。读完这套书后,我写作文的水平似乎也提高不少呢,写作时也喜欢在自己的作文里面加一些幽默好玩的词语,这样我的作文既生动又风趣。接着我又读了周锐写的《幽默水浒》、希利尔的《世界史》等许多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国家领袖、将军的人物传记我也是看得如痴如狂。
上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又推荐了一套历史书《明朝那些事》,这套书内容较深、写作手法更高超,因为他的幽默不仅仅是让读者读完之后一笑了之,他的幽默是发人深省、刻骨铭心的。读完这套书之后,我也学会了在写作文时做到不仅要幽默,而且要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现在,我的阅读面又扩展到了科学、地理、漫画等,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懂的也越来越多了。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我会在书的海洋里继续遨游,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做一个更棒的我。
书籍的文章4:我的《笑猫日记》
文/尚静泽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辞藻优美的散文,情节跌宕的小说,包罗万象的科普书,都让我爱不释手。书,就像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笑猫日记》,一拿到书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那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笑猫,还有它身边的奇闻趣事都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有一天,妹妹学校的老师要求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妈妈便把《笑猫日记》借给了妹妹。一天、两天……我每天都在想下一章的内容是什么,那位老师不知看完了吗?这种牵肠挂肚的心情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过了几个星期,我终于把我的《笑猫日记》给盼回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忘我地读着。
读书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还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爱我的精神食粮——《笑猫日记》。
书籍的文章5:我爱读书
文/刘晓宇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读书,因为书能丰富我的知识。我读书,知道了祖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我读书,看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我透过书的咫尺之窗,看到了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
我爱读书,因为书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学会了爱,我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关心小凡卡的命运,我敬佩居里夫人严谨好学的态度,钱学森、李四光的爱国精神;我懂得了恨,我鄙视愚蠢的国王,我嘲讽契可夫笔下的“变色龙”,我仇恨日本的侵华行径,希特勒那灭绝人寰的暴行……
我爱读书,因为书能帮助我树立远大的理想。保尔·科察金为了革命舍弃个人利益,童第周为了祖国的尊严而刻苦学习,刘胡兰、赵一曼、江雪琴等一个个英雄人物为了解放全中国献出了生命。这些书中的人物都是我的榜样,是他们帮助我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而读书!
当我过生日时,妈妈问我想要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书!”当邻居的小伙伴来约我玩时,我却依然沉浸在书海之中;当窗外飘着洁白的雪花时,我却早早地起了床,坐在课桌前,看起了书。
我时而化成一名旅客,在书的世界里尽情观赏;我时而变成一条小鱼,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是呀!没有一本书的家庭犹如没有一颗星的天空,没有一条鱼的河流;没有读过一本书的人,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一具没有思想的尸体!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位名人不热爱读书,同样,也没有一位不热爱读书的人会有所作为!
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是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逐渐成长。
拥有书,我们就拥有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美好的明天。
书籍的文章6:我与书的故事
文/夏晨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与书之间也有很有趣的故事,我挑两件说给大家听听吧!
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我看的如醉如痴,我还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废寝忘食”了。那天,我正在看《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了手锯是从一种草上获得的灵感;张衡从小对天空上的星星特别感兴趣,发现了很多奥秘。我看着看着,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都该吃晚饭了,妈妈把喷香的饭菜端上桌后,又叫“丫丫吃饭了”,弟弟从我身边溜走,冲向了餐厅,而我呢,还坐在那里继续看书。妈妈见我没来,到房间一看,我还在看书,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看书还真是废寝忘食啊!”就这样,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商场玩,我选了本《淘气包马小跳》,我之所以选了它,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特别精彩,故事中的人物也栩栩如生,马小跳经常惹女生生气。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班级的趣事。马小跳作为“领袖”,带着他的小伙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冒险”。当我看完第一篇的时候,妈妈已经把弟弟推去看鱼了。这时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跑到妈妈那儿去了。
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我们想去就去的一处旅游地。当你伤心的时,书像一位安抚你的朋友,让你雨过天晴;当你生气的时候,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阿姨,让你消气;当你高兴时,书像一瓶炎炎夏日的冰水让你更解渴,更快乐……
书籍的文章7:启蒙时代
文/柯云路
整理书籍,发现一些纸已泛黄的旧书,马克思的、黑格尔的,还有几本文学名著。书扉上有自己学生时的签名,并注有购书时间,1963年,1964年,1965年。看封底,有旧书店的印戳,填着打折后的书价,以今天的眼光看,便宜得不可想象。忆起当年在北京101中学读高中,立志于思想理论,拼命在课余读书。钱不够,便大多光顾旧书店。到1968年底去山西农村插队时,简单的行李外,居然带了皮箱、木箱、纸箱共四箱子书。那些书后来大部分送给了同村的插队知青,小部分几十年跟随我到今日来勾取回忆。记得在晋南山村的土窑洞里点着油灯夜读,还给一起插队的知青讲点哲学、政治经济学之类。
高中时开始的经典阅读对我有启蒙作用。当思想打开之后,求知欲之旺盛现在想来都有点匪夷所思。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在北海公园西侧,高中生凭学生证便可办阅览证,虽不能借书回家,却可在阅览室尽情读书报期刊。我每逢周日上午必去,寒暑假则尽可能天天去,摆出架势博览群书,想成为思想大家。那种阅读除扩展了思想,还锻炼了阅读能力。首先是速度,以有限的时间,读更多的书,获更大收益,这是每次阅读的追求。再有是记忆力,要多读当场便来不及做笔记,于是强迫自己全记在脑子里,回家后补做笔记,常常一做几十页,用的都是无格白纸。
高三时我的同桌姓曹,是位善良宽厚的学友。每天两堂的晚自习,我差不多都在读《资本论》《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之类,按那时“为革命努力学习”的要求,在课内这样读太远的课外书有些“犯规”。曹学友发现了,不止一次用眼光提醒我。终于忍不住了,极小声地要我注重课内。我点点头表示听见了,仍接着看我的书。曹学友瞥瞥我便不好意思再说。现在回忆起来,他那温和小心欲言而止的神情让我体会到满满的善意。记得曹学友的父亲是搞原子能的,有一定级别,家里有内部发行的《参考消息》。我那时早已不满足于阅读挂在教室后面的《人民日报》等,便试探着向曹学友提出请求。他只略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我们那时住校,每周六下午放学便各自回家,周日傍晚返校赶上两堂晚自习。晚自习一入座,曹学友就会从书包里拿出卷好的一周《参考消息》悄悄递给我,我收起,又会将上一周的《参考消息》还给他。这样交接很静默,从未引起其他同学注意。不仅因为一个高中生在校读“参考”有点另类,而且因为这样随意扩大当时算很内部的《参考消息》阅读范围,多少有些“违禁”。这个世界有两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一种,助人者总念念不忘自己的善举,而被助者却毫无记忆;另一种相反,助人者早忘了自己的善举,而被助者却终生难忘。我与曹学友的关系当属后一种。他当年的友善我至今常和家人讲起,但我想,对这些曹学友大概已没什么记忆。
1966年夏,临近高中毕业,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因为“文革”前的那些阅读,我从运动一开始就保持了一点独立审视。当时阅读书籍与阅读社会对我都进入一个特别时期,那是青春的阅读。而青春的阅读常常会有青春的伙伴。又一个同班的王姓男生成为我读书读社会的伴侣。在一次彻夜长谈后,我们开始一同背着书包在全北京、后来去多省市搞调查,书包里装着马列毛著作和其他一些理论经典,跑大学,跑工厂,跑机关,看大字报,找人聊,想探究“文革”与社会真实面貌。每晚则读书与思考。我与王学友看书都习惯批画,但两人常常只带一套书共用。于是,他画他的,我画我的。两人画书习惯有不同,很容易区分。他习惯将横线画在两行字的中间,而我习惯紧贴上一行字画线。我们的批画有时会一致,两条横线画在同一段话下面;有时则不一致,彼此侧重不同。这种同异也常常成为我们讨论的起点。
王学友的父亲是社科界一位资深学者,解放初期举家从国外归来时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欢迎。他的专长是西方哲学,家中存书很多,一半是外文原版书,我读不了,还有一半是中文书,这就成了我第一个借用的“家庭图书馆”。我向王伯伯借过不少书,也常常和他讨论哲学。他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很愿意和我对谈。作为在“文革”中被批判的对象,能够有一个跨代的哲学对话者,似乎使他很有些兴奋。常常谈得时间长了,还要留我吃饭,饭后接着谈。我对克尔恺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人哲学的兴趣,始于与他的交谈。他那带有外地口音、不时夹杂几个外语单词的普通话很温润,很哲学。
我不能在北京图书馆借书,却在这个“家庭图书馆”找到了借书的条件。如果说王学友家的藏书成了我的第一个“家庭图书馆”,接着我发现了第二个。这是我的另一个同班男生,在此不得不披露全名,他叫李向南。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中,主人公就直接取用了“李向南”这三个字。我写小说,给人物起名一向郑重其事,名字起得好,符合人物性格,叫得响,对作品攸关重大。
书籍的文章8:面对书籍发呆的人
文/胡靖
望着书房里堆积如山的书,越来越觉得心烦了。我怀疑自己当初是否脑子进水了,东一包西一捆地花钱买回这些劳什子干什么。眼看书架都码到双层了,书还是放不下,且把板子压弯了。更急死人的是,手头想看的书还是“成群结队”。这些打包的捆着的书怕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宠幸”它们了。处理掉吧,心有不甘,毕竟是我花钱费力从不同的地儿和渠道弄回来的;不处理吧,放在书房横七竖八躺着也不是个事,既影响观瞻和卫生,更影响心情。
常常扪心自问,我买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装洋?我一个实实在在的土包子,贫寒一以贯之,就是捐个图书馆给我,别人也不相信我会富有的;收藏?我好像也没做过这样的梦,生不逢时,实力不济,眼力不逮都让我心知肚明知道不靠谱;做学问?未张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我压根儿就不是做学问的料;读吗?我并非嗜书如命,买过之书非但未细细读过,就是该读的书也未能读透,“猴子掰包谷”倒是真实写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其实于我,唯一的理由,无非是自己是个闲人,只有点读书的癖好,工作与文字打点交道,有点执着,有点入味。仅此而已。
有时也在寻思,这书买得多而读的少,绝非我个人现状,大多数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似有四大障碍作祟:一曰忙。为生计,为功名,为事业,为家庭与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面对书山很无奈;二曰穷。书价不亚于油价,节节飙升很快,工资却少见长,而真正有读书兴趣的人大多囊中羞涩,只好减少跑书店的次数和控制淘书的欲望;三曰懒。这世界变化太快,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太炫,时时刻刻在向你招手,有动力和定力花功夫去啃书本,别人不说你呆子你自己也觉得不合时宜;四月浮。心静不下来,眼沉不下去,板凳坐不热,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远没有这么复杂。着名作家阎连科曾经说到自己的读书之惑,对自己一段时间来的读书状况很不满意。他说,不知道究竟自己得罪了哪根神经,面对那一排排,一册册的新旧书籍,知道那些书中几乎每一本都有可供我学的言行,可却不知何故又不肯去读。不肯去读,又总是十分爱惜地把人家的书藏起来。最终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没有学问又不肯读书学习的人,弄成了一个不读几本书却又不肯找些别的事做的假读书人的模样,弄成了只会站在书前发怔却又绝然不是思考的那种呆子。作家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说白了,读书是一种癖,是千千万万种癖好之一种。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一旦习已成癖,总有点旧情绪挥之不去。感觉就像你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或是这样的习惯不适合自己,说什么也是白搭。好在,我只是用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来消磨静静的时光。我要做的,就是理智一点地买书淘书,尽量把自己认为要读的书浏览一下,尽量把家里那些好书赶快读一些,感悟消化一些。
很怀念往昔的读书时光了。那时候,读书是那么的投入,用心,上心。一本薄薄的《鸡毛信》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我的心与14岁的儿童团长海娃的命运一起呼吸和跳动;一本《敌后武工队》,那与日伪进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让我读得荡气回肠,热血喷涌;特别是那本《林海雪原》,如电光火石,激起我少年无穷的欲望和遐想,我仿佛与少剑波,杨子荣一道奔波于林雪莽莽……我想,读书是一件美事,可以打发冷寂的时间,还给你大千世界的精彩。
还是阎连科说得好,在如今的岁月,能够静心读书的人是极为幸福的,能够彻底不读书的人也是幸福的,最焦心和无聊的,是那类不读书、不舍书,只会面对书籍发呆的人了。
书籍的文章9: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书籍的文章10:儿童节与书籍相伴
文/刘飞霄
小时候的儿童节,总是伴着喜悦与盼望,印象最深的就是书展。
那时没有网络购书,也没有平板电脑,书展就承载了购书之乐。书展的举办地在保定市是不一样的,莲池、商业大厦、新华书店都曾承办过书展,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莲池书展。莲池的美景伴着阵阵书香,真是沁人心脾。书展上的漫画和动画书籍成为了我们的最爱,依稀记得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双双看着图书的眼睛,《蓝精灵》《森林大帝》《洋葱头历险记》《黑猫警长》,当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恨不得立刻将它抱回家。书展相对简陋,以书店为单位,每个书店在长长的木板上堆满了图书,与现在琳琅满目的展台无法相比,但是那份快乐今天想起来都兴奋不已。
网络化的今天,淡化了书籍的阅读,但是书展与“六一”在我的脑海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欢乐。
书籍的文章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文/杨雨萱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思想的摇篮,是迈动双脚的动力。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人启发。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书籍就像一束阳光、一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能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让我大开眼界——它能让我与古代帝王对话,还能让我穿越时空领略未来的神奇……
读书,让我有了真善美必胜的乐观信念。它让我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它让我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世间万物,我们要善待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面对亲朋好友,我们要学会感恩;面对挫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毫不退缩、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自我,我们要用最纯洁的初衷去清洗蒙在心上的灰尘……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懂得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怀古览今,仔细历数,有多少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多少人因为书而开阔胸襟,生活坦然。
走进书本,就伴随着文字一起畅游。在惟妙惟肖的童话王国中,感受白雪公主的善良、大灰狼的凶恶;唐诗、宋词中,领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心情;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让人感悟英雄气概的同时,心生一股豪迈之气;聆听“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真切地理解古人思乡怀家的儿女情怀……
一本本好书,犹如一条条涓涓流淌的溪流,滋润了我的心灵,让我得以自如地浅吟低唱。
书籍的文章12:人生乐事是读书
文/看云卷云舒
少年时的记忆里,书籍是一种奢侈品。第一次接触到的课外书籍是小学生作文,那是家里给大姐定的,所以每次都是大姐看过之后我们才能够阅读。那时的书籍特别缺乏,这少有的几本书成为我们的宝贝,每次都爱不释手,贪婪的读着,如饥似渴。而街坊邻舍家的旧报纸也是难得的读物,每次都会当宝贝似的认真地翻来覆去的看,如果偶尔能够得到几本旧杂志那更是稀罕物了,哪怕是上面的广告也会一字不落的看完。也许是得益于此,上小学时,我从未被作文所烦恼,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还每每得到老师的好评,这也使我对文字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时至今日,每看到一本好书,总是爱不释手,往往耽误了做饭,引起老公和儿子的不满。
虽然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信息很多,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读书,遇到喜欢的好书,电视节目再精彩我也会熟视无睹。读书可以使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沉下心来细细地深入的思考,可以平等的与哲人对话,可以随作者去四处漂泊游荡。寂静深夜,沏一杯清茶,伴着缕缕的茶香,嗅着淡淡的书香,沐浴着如水的月光,聆听着夜莺的低吟,何其惬意悠哉!
而淘书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记得那是一个赶集的日子,正好礼拜天,于是信步来到集市。而浏览旧书摊是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这次也毫不例外。忽然,前面的一个书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书摊以前从未见过,而且摆的书非常干净,仔细向前观看,竟发现其中有几本我早就想买的书,而且价格便宜,无论什么书都是5元。问其原因,说是处理库存书。仔细观看书的质量,印刷清晰,纸张也很好,翻了一下,也没有发现错别字,不像盗版书籍,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20本,好像捡了很大的便宜,其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回家之后,老公看到我买了那么多书很奇怪,待我说明原因后他决定也去看看,结果是他也淘了不少回来,当然其中也有儿子看的书,你瞧我们这一家子!
每次外出,只要时间允许,必去书店一游,这已成为我们家的习惯。在我和老公的影响下,儿子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小孩。床头橱上,沙发上总是放着书,闲暇时随时可以拿过来看看,让人觉得心灵不再空虚,而是有所依托。上小学的儿子每学期都会订快乐作文和小学生作文,每次一拿到书都会躲到书房去一睹为快,作业姑且放在一边,吃饭时都叫不出来,这时候我和老公也只好顺其自然,等他看到告一段落自己主动出来。
自从学会网购,我们家买书又多了一个途径,那就是上网购书。有时在书店看到心仪的书籍,但价格偏贵,于是认真记下书名或者用手机拍下照片以便上网购买一饱眼福。如果碰巧网上搞活动,真是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书籍。有一次在家中上网,无意中发现淘宝聚划算上有一套书籍比较适合儿子阅读,于是让儿子过来决定是否购买,儿子一看马上同意购买,结果一套《中学生实用文摘》共8本,只花了40元就买到手了,而且第二天书就到了,看到儿子聚精会神阅读的样子,其中的快乐比中了大奖还舒服。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事就会在我们家上演一次,虽然有时因为读书不免耽误了做家务,好在老公很谅解,于是我也乐此不疲,尽情享受着读书这人生第一好事!也享受着这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
书籍的文章13:带一本书去旅行
文/马国福
书籍原本就是一脉秀美山水,或俊秀,或伟岸,或浓墨重彩,或恬淡轻灵。只是这山水是静止的,藏在文字背后,随着岁月滋养我们的心灵。
每次外出旅行,我总会带上几本书。一路上与书为伴,心就有了寄托,不觉孤单。带一本或者几本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浅层次意义上打发时光,消除寂寞,更是一种心与景、心与人的融和对视。长途旅行宜读小说;短途旅行宜读散文;游山水美景宜读性灵美文;览古刹亭台宜读文史;观人文古迹宜读地理。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旅馆里,一卷卷书籍就是我们最轻便的行李、最交心的知己。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徜徉在旖旎风景,那些文字就有了色彩,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苍茫,欣赏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意境,赞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大气;体会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雅致情趣,沉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茫感慨,领悟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落寞寂寥,感慨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醒曼妙,书卷中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风景名胜起起伏伏,闪着波光,历史因此厚重清晰,情感随之丰富翻腾。
在高山亭台楼榭登高望远,在船舷河流上把酒临风,在先贤古迹前追古思今,在人文景观处仰望思索,这一卷卷山水,一个个台阶,一棵棵草木,一块块牌匾就是一本本被岁月的风雨从容浣洗的典籍。阅读山水,阅读书籍,山水书籍合一,交相辉映,没有车马喧哗,得天独大,何其自在!行囊里的书籍如清风,给我们阵阵凉意;似甘露,给我们丝丝甘甜;像明月给我们缕缕诗意。
走出尘世,背着书籍去旅行,融入自然,没有世俗牵绊,胸怀因此宽广空灵轻盈。所有的凡尘烦恼了无踪影。在山水风光间,困了睡去,醒来手持诗书,卧看床前风云,静听山涧瀑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漫长的旅程有了书卷不再寂寥;疲惫的脚步,有了书籍的支撑不再沉重。与山水对话,同书卷对视,和自然拥抱,问候一只飞鸟的飞翔,打量一眼清泉的双眸,丈量历史长河的深浅,爱恋一帧风景坦露的胸怀,漫漫旅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说山水景观是自然的恩赐,那么旅程中随身携带的书籍就是良师诤友持续的相伴,无偿的恩泽,缩短我们的寂寞,延长旅途的快乐。
旅途中的阅读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深谐心灵之道的人,才能隔绝尘世的喧闹在其中找到风景之外的另一层美妙和恬静,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旅途中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消遣,更是一种通过文字,深入自然,综合了解作家、社会、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的有效方式,它让我们借助旅行这有限的时间,贴近生活的最深刻的本质,这样的方式让心灵的成色多了一份光彩,让身心的放松成为双倍的欢乐和拥有。
书籍的文章14:书中日月长
文/胡洪侠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
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日落西山,热气渐消;月上柳梢,银光乍泄;亮起一盏灯,与窗外月光辉映;随手从满架琳琅中抽出一本有趣的书,闲读。夜深人静,步出书房,庭中望月,心静如水。他们知道自己是无用之人,但不计较;他们清楚自己在读无用之书,但还是觉得有趣。他们为轻松而读书,借此摆脱生活的沉重。以书下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只求书不是盗版,酒不是伪劣,月不是假冒。至于白天的事,万事随缘,由它去吧!
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
书籍的文章15:阅读书籍益处多
文/张雪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充满好奇、幻想和喜悦的童年。我们小时候肯定都爱问“为什么”,如:为什么铅笔能写字?为什么人们见面要握手?为什么会有小动物……今天,我就带着好奇心打开了这本《十万个为什么》。
刚翻到目录,一个问题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问题是“做梦对身体好还是不好”。我思索了半天,觉得做梦对身体不好,有可能会让你产生很多幻想,导致失眠等。“哈哈,这问题也太简单了,我估计幼儿园的小朋友肯定也知道。”我兴奋地说道。我高兴地翻到那一页看答案。答案竟然和我想的不一致。“哎,我亲爱的大脑啊,你就不能起点儿作用吗,怪不得人家都说‘关键时刻掉链子’,还真是。”我不开心地嘀咕着。我浏览了一下答案,原来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其实是错的。研究者发现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临床实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即被强行叫醒,结果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梦对人脑的积极作用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有相同之处,它使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梦对保持人类的精神健康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实,像这种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往往会觉得这问题很简单,其实答案却恰恰相反。所以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多阅读书籍,让我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养成良好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