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文章

请欣赏自律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自律文章1:繁华中自律,安静处自省,低谷时自强

文/念念

树要向上生长,就先要向下扎根。

人也一样,只有先学会积累和沉淀,才能变得强大。

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能一蹴而就。

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守得住繁华,耐得住性子,扛得住低谷。

自律文章2:繁华中自律

身处顺境的人,被各种热闹和喧嚣推着走,容易有一种飘飘然的错觉。太过志满得意,自我放纵,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越是有顺景,越应保持克制清醒。

养成自律的习惯。不要让自己被身边的人与事所影响,更不要沉迷于安逸和享受,让自己止步不前。

生活顺利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比以前更加积极进取,奋发作为。要将眼光放长远,找到行动的内驱力,继而运用一切资源优势,去不断加持自己、提升自己。

同时规划管理好时间,制定好任务清单,让每一天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可视化。

杜绝无用的社交。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它留给真诚有益的关系,而不是浪费在无效社交上。真正成熟的人,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把圈子变小,远离没有意义的人和事,于繁华中守住自律,也就守住了人生的航向。

自律文章3:安静处自省

学会安静地和自己相处,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孤独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孤独,一种是主动孤独。前者每每想要逃离一个人的处境,期待有人陪有人懂,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不安与恐慌中。

而对后者而言,孤独不仅不可怕,还可以充满乐趣。他们深知,人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总是忙不出成效来,多源于缺乏自处自省的能力。

人心繁乱,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只会平添焦虑自责。

治愈疲惫与迷茫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坐下来静默思考,省心省言。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帮助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哪怕生活再纷扰忙乱,也要适时停下脚步,腾出一方天地,用以观照和反思自身。常思己过,常省吾身,常修其行。

享受独处的清欢,保持好内心的安静与执着,才能让人生之花常开不败。

自律文章4:低谷时自强

人生起落无常,有高光瞬间,也会有低谷时刻。

很多人在遭遇低谷时,多习惯于感叹生活的无奈,抱怨现实的残酷。殊不知,这正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关键期。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安于低谷,把低谷当成一种提醒:如果自己的才华还撑不起工作时,就应该静下来学习;如果自己的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同样,低谷还是一个人实现升级增值的好时机。看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才更清楚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然后耐心地给自己一段时间,慢慢去沉淀。

低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选择了认输,从此一蹶不振。

其实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走到锅底时,无论哪个方向都是上坡。

所以,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轻言放弃。我们应该做的,是吞下抱怨,放大格局,潜心努力。

最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好的开始。只要自己沉得住气,坚持往前走,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长。

自律文章5:请告诉孩子:自律者优秀,懒散者出局

文/蜉蝣

1

最近,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起床、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大事小事都得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缺乏自律的孩子,总是需要有一个教练般的角色在身边不断鞭策他,否则就很容易懈怠。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自己不懂得自律,那么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学好的。

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努力奋斗。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纪律,并督促自己去遵守。比如,在别人懈怠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浮躁,专心读书;在别人偷懒的时候克服自己的惰性,坚持早起;在别人分神的时候坚定自己的毅力,心无旁骛。

一个人唯有做到自己管理自己,用自律代替懒散,把模棱两可的三分钟热度变成一往无前的决心,才能把摇摆不定的“我想要”变成清晰可见的“我可以”,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2

曾看过一段采访,记者问:“你能一直坚持每天睡前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吗?”对方十分诚恳地答道:“这个无所谓坚不坚持,就是我的一个习惯。卧室里没有电视机和手机,不放过多的电子产品,安静地看会儿书就可以睡觉了。”

培养良好的习惯大多如此。没有开始自律前,觉得不可能做到;开始自律后,觉得万分煎熬;再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成了习惯。正如那些从小坚持阅读的孩子,不会觉得每天读书很痛苦;相反,当有一天没有看书,他可能会不适应。也像那些习惯写完作业再玩耍的孩子,不会觉得先学后玩有多难熬;相反,你让他先玩后学,他反而玩得不痛快。

真正的自律,并不像外人见到的那般“痛苦”,而是和日常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他们看似辛苦,却从不会轻易失意或迷茫,因为他们永远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长久的努力。

值得拥有的东西,永远都来之不易。你今天的点滴积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这就是自律的意义所在。

3

网上有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一个高赞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不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想玩手机就玩手机,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作业,这些都不是自由。肆无忌惮地放任自己,这样得来的自在,终将在现实中轰然倒塌。而自律赢来的,是你对现实的自主感,是真正的自由。

早起读书,虽然起床时痛苦,但挺过去之后一整天都感到内心充实;放肆玩乐,放纵的当下虽然快乐,但临睡前却常常愧疚自责。

4

命运是公平的,越是通往成功的路越不好走,越是好走的路越通往平庸。优秀的背后无它,唯自律而已。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别怕风雨兼程。多点自律,你就更接近你想成为的样子。

所有出众者的背后,都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也请告诉身边的孩子,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那么,从此刻开始,做一个自律的人吧,在该奋斗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自律文章6:真正的自律,从不靠硬撑

文/有书问心浅笑

说到自律,很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强度是自律的核心。其实,低强度,才是打开自律的敲门砖。

习惯,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坚持去做,所收获的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自律伊始,行动为先。

设定一个小一点的目标,将自律“最小化”,更容易从零跨越到一,最终带我们进入一个新高度。

习惯无大小,自律无高低。

只要确定是对的事,勇于开始,天天做,总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准备开启自律时,给自己定一个低强度目标,更容易让自律无压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曾看到一位博主为自己设定了30天高强度自律计划,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1点睡觉,时间全部排满。

这样的自律看上去很充实,似乎能在短期见效。然而还没有坚持30天,他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自律的本质,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律区间,咬牙坚持过度高强度的自律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不如为自己设定一个弹性的自律计划,让自律轻松地坚持下去。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破窗效应”:当一件不好的事或行为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它继续坏下去。

我们容易在自律的路上放弃,便是“破窗效应”在作怪。

本打算坚持阅读100天,但在45天的时候,因为状态不佳,没有进行阅读,继而认为自己没有完美实施计划,自此放弃原计划。

原本计划晚上7点后不再进食,控制体重,却在一次聚餐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任自己。于是成了“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放纵”。

弹性的自律,则会让我们在心中,为可能出现的“例外”设下防线,不让它动摇我们的计划,让“破窗效应”无处遁形。

今天状态不佳,那就只阅读一页;今天吃了高热量食物,就当是对自己近期的奖励,明天继续保持计划。

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自律者,也不必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保持自律。

适度的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出压力,让自律不再痛苦,更容易坚持下去。

真正爱自己,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

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

自律到极致,带来的从不是痛苦的坚持,而是与生活的融合。

把自律变成习惯,则不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它如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量,自律也会因此各不相同。

自律的过程,就是让人在当下快乐的事和正确的事之间做选择的过程。

不拘泥于形式,不束缚于时间,偶尔一次没完成,也无伤大雅。再低强度的自律,也是一种胜利。

放低目标,让自律先行一步;放开弹性,让自律坚持到底。

自律文章7:比身体自律更重要的,是思维自律

文/洞见Allergy

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里。

一切的自律,本质上都是思维上的自律。

唯有思维上自律起来,外在行为的自律,才会变得水到渠成。

做到思维自律,首先要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

有人曾说:“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

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成熟的,理性的。

他们深知,不必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提升自己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身边一位朋友是小学教师,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辞职考研。结果,她没有考上。

第二年,她仍然坚持继续考研,但又失败了。

这位姑娘仍然没有放弃,她扛住了身边的冷言冷语,第三次考研终于成功了。

她说:“在等待和煎熬的日子里,我越发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我们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你人生的价值,得由自己去实现。

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就像把自己置身于一只没有船桨的木船,摇摆不定,随波逐流,永远也找不到前进方向。

别把他人的质疑,背负在自己身上。也别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他人。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不担心树枝会突然折断,因为它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翅膀。

一个心中有光的人,从不害怕别人会突然冷淡,因为他的温暖来源于他的自信。

要学会给内心减负。

有时候,一天下来感觉心力交瘁,特别累。

细细想来,似乎又没有做很劳累的事,总有说不出的疲倦感。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很多时候,阻碍人行动的,往往不是未知的困难,而是内心多余的想法。

每个人生阶段,都要经历漫长的积累期。一个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了瞎想上,自然就没有力量走出第一步。这样永远达不到触发机会的条件,只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圈层里。

而人生就像脚下的路,走下去才会有延伸。所以,做人心大一点,别总是为难自己。

有这样一段话:“自律的意义,是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坚持,去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做事原则,去建立稳定、规律的节奏和秩序。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自律,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思维上的自律,比身体的自律更重要。

自律文章8:人生的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

文/居潇潇

第一把戒尺:自知

所谓“为人贵在自知,处世贵在自制。”

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楼下有一家推拿按摩店,师傅手法熟练,很多老顾客去光顾。

有一次,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把工作室的规模做大,在常人眼里,多收些徒弟、多开几家分店,才能赚大钱哪。”

谁知按摩师傅回答,正是因为考虑了许多现实因素,他才决定不扩张。

在他看来,自己的手艺是不可复制的,就算教给徒弟,也未必能达到百分百的精准。

到最后,客人不满意,生意受影响,反而坏了自己的招牌。

他说:“要清楚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有多大本领,就做多大事情,这就是拥有自知之明的智慧。

很多时候,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明白拥有自知是多么难得的智慧。

人要自知,最难的是拿捏分寸。既不是给自己设限,也不自我膨胀,而是清楚地知道能力的边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客观地认识自己,清醒地接纳自己,才不负来世间走一遭。

第二把戒尺:自省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说,凡事没达到预期目标,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生活中,有人会把遭遇的困境都归结为外因,永远在抱怨,从未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

朋友小阳就是个喜欢抱怨的人,每次她和大家见面,总会提起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年初,她刚进新公司的时候,就在聚会上抱怨了大半天。

先是说公司规定太严苛,一点儿都不人性化,又说同一个部门的同事难相处,一起做项目没有人指点她。

有朋友委婉地提醒她:“也许是你适应得还不够。”暗示她需要调整心态,改变自身。

但她不以为然,依旧觉得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

前不久听另一个朋友说起,小阳之前的工作没过试用期,现在还在找工作。

不难想象,如果她不能从这次求职失败中审视自身的原因,那今后再多的求职,也可能会以失败收场。

网上有人问:“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最大限度降低人生出错的可能性?”

一个高赞回答说:“学会自省。”

自省就像照镜子,把得失、成败、喜怒照得一览无余。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突破迷局。

有人曾说,人生就像趟过一片充满诱惑的地雷阵,当我们穿行其间,多多少少会触及各种“地雷”,这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

每当我们“触雷”时,能够进行怎样的反省,才是关键所在。

第三把戒尺:自律

看过一句话:“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要想驯服人性,少不了自律。

真正的自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指南,而是沿着自己既定的目标,有选择地追求,有选择地舍弃。

这个过程注定漫长,也正因为漫长,才凸显出自律的可贵。

自律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

当我们能抛开外界的纷繁声音,只为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自律才能发挥它真正的积极作用。

自知、自省、自律这三把戒尺,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压抑,而是选择的权利。

自律文章9:真正的自律,就是叫醒你自己

文/李思圆

生活中有一些人,做事三分钟热度,明知道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坚持几天,就没了兴趣,没了动力,也没了坚持下去的耐心。

非常渴望变好,真正去做时,要么因为太难而拖延,要么因为太苦而偷懒,晚上想着各种改变,早上醒来还是一成不变。

时刻都为了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而焦虑,甚至时刻都想着做出点成绩,但真的去行动时,又总是左顾右盼地选择了放弃。

许多时刻,我们总以为,自律的人生很难,但最后才发现,不自律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烦恼和痛苦。

一个人做到自律,需要付出汗水,需要战胜困难,也需要不断去挑战和突破自己。

自律和不自律,都得吃苦。

但前者吃的苦,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好。而不自律吃的苦,则会让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越来越无助且无奈的边缘。

人为什么要做到自律?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个人想要变好,首先要学会自律。

网上曾有一个问题说:“我们每天自律,认真学习,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因为你总得给自己选择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你总要给自己的生活赋予某种意义,你总得告诉你自己,我得做点什么。”

其实,自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己管得住自己。

如果决定每天早起,真正叫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闹钟,是他心中的梦想以及想要做的事。

如果决定每天读书,那么真正让一个人抽出空的,不是工作很闲,无事可干时,而是他那颗渴望上进的心。

许多时刻,我们并不需要找太多外在的推力,去束缚自己或者去鞭策自己。

自律的本质,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成什么样的事,过怎样的一生,从而努力去做到和实现。

没有人可以逼你自律,能逼你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做不到,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努力、去奋斗、去坚持,而是渴望变好的心还不够强烈,下的决心还不够大。

永远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更不要拿没空没时间去敷衍、搪塞。

在这个世上,再没有比自律更公平的事。

每天锻炼一小时,跟每天躺着不动一小时,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任何不同,但时间长了,一个人的身材和身体素质,会不断拉开差距。

每天早起一小时,跟每天赖床一小时,也许看起来也没多做几件事,但日子久了以后,获得的是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每天读书一小时,跟玩手机一小时,也许区别不是太大,但是哪怕只坚持一年半载,一个人的谈吐、气质和思维,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当你不再坚持时,问一问自己,这是不是你希望成为的样子。如果不是,请记得叫醒自己,不要再拖延,不要再懈怠,更不要装无所谓。

做到自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至少你在争取自己渴望的人生。

自律文章10: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

文/洞见·Elm

当人们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同样的方法会一直奏效。

其实许多事情表面相似,内在却有不同的机理,照搬经验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一件事的语境逻辑,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就像那句话说的:“有时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

固守经验主义的藩篱,就会不断地封闭自我,在困境面前束手无策。

当你打破固有思维,每推翻一堵墙,人生的格局就会有所不同,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一株树苗生于旷野,就算没有刻意打理,也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被栽在花盆,哪怕按时浇水、施肥、修剪,最终只能收获小小的盆栽。

人无法拽着头发将自己提起来,也无法在原有格局中改变自己。

想要做成大事,就要打破固有思维,打破格局,站在高处看问题。

看世界的高度够了,人生的高度自然有了。

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很难超出周围人的群体共识,长期处于一个圈子里,无异于困守人生的瓶颈。

当一名学生进入很好的学府,听教授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学霸讨论前沿的课题,他会充满学习的动力。

有些人的可悲之处,不是不愿努力,而是所处的圈子,给他一种不必努力,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先要突破眼前的圈子,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

只有不断拓宽生活半径,才能知晓世界的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

一直在熟悉的领域打转,如果没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每天的工作,等于没有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

技能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复制,到最后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在拼认知。

当一个人带着局限去看问题,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拼命求索也改变不了命运。

看过一句话说:“人,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当你看到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惟有如此,你付出的努力才不是原地打转。”

突破认知黑点,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区域,才能见大通简,迎刃破局。

自律的意义,不是重复,而是改变,是主动撕裂生命的茧房。

请相信,每次打破自己的过程,虽然会伴随阵痛,却能让你重组升级,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自律文章11:一个人最大的自律:不透支自己

文/龙靖

这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了限度,可能就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来偿还。愚者痴迷眼前,透支未来;智者取舍有度,持续发展。

1

第一,不透支健康。

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总以为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即使听过了许多“注意身体”“不要熬夜”的劝告,仍会自顾自地通宵刷剧、暴饮暴食,一次又一次地把侥幸当成日常。直到有一天健康出现了问题,才会认识到:健康是经不起挥霍的。

身体确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肆无忌惮地透支,时间久了,生活就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用来弥补这些毫无节制的消耗。

人这一生,千万不要透支健康。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定期运动,只有对自己的身体好,身体才会给你更好的回馈。只有拥有了健康,你才能去创造更精彩的人生。

2

第二,不透支信用。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品质,只有守住诚信的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

有的人,把自己的信用当作筹码,肆无忌惮地哄骗别人来谋求利益。刚开始,他们也许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但时间一长,众人便知道了他们是不讲信用的人。这时,即使他们想要故技重施也没有机会了,因为他们的信用已经变得一文不值。

信用不只是一句话,而是如金子一般贵重的东西。真正守信的人不会背弃别人,而是会始终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与这样的人相处,让人踏实又安心;和这样的人共事,让人舒坦又放心。

3

第三,不透支感情。

有的人,一旦与对方关系亲近了以后,就会不拿自己当外人。他们肆无忌惮地向对方提出要求,如果对方答应,便是“应该的”;如果对方拒绝,他们就指责对方“无情无义”。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有限度的。再深厚的感情,如果不加维护,一味透支,终究也会被消耗干净。很赞同一句话:“感情最怕一腔真心,却换来对方的毫不在乎。”说到底,人生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过程。在关系和谐的时候,就要好好去维护,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总是不懂感恩、缺少回馈,总有一天你会失去它。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只有取舍有度,不透支自己,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共勉。

自律文章12:叫醒自己,改变自己

文/洞见Allergy

有人说,真正的自律,是不断变好的自己。自律,其实就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生活中有一些人,想减肥去办了健身卡、报了私教班,但就是狠不下心去坚持,结果就不了了之了。

想创业,找好合伙人了,但就是顾虑重重,不去行动,结果满腔热情都逐渐变淡。

很多事情,往往空有改变的心,却没有相应的行动,没有开始便已结束。

俗话说:“昨夜梦里行万里,醒来一看在床上。”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人生路上,千万不要只会在梦里空想,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

想减肥、想画画、想学外语、想考研,那就行动起来。

唯有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步履不停,美好才会不期而至。

这个世上,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人,除非是他自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卖花的小姑娘,送了乞丐一朵玫瑰。

乞丐回到家后,把玫瑰插在玻璃瓶里。可他看到玻璃瓶很脏的时候,他开始想:“这么漂亮的玫瑰,怎么能插在这么脏的玻璃瓶里呢?”

于是,乞丐将玻璃瓶擦干净。

擦完后,他环顾四周,房间又脏又乱,他又开始想:“漂亮的玫瑰和干净的玻璃瓶,怎么能在这么脏乱差的房间里呢?”

于是,乞丐收拾了房间,还破天荒去洗了澡。

洗完澡,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乞丐想:“这样年轻的人怎么会是乞丐呢?”

于是,乞丐第二天决定出去找一份工作。

人生的成长,始于自我觉醒;人生的进步,就在于自我改变。

改变自己,才会走上坡路。

改变,也许会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然而不经历这个过程,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好。

就像有人说的:“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人生在世,也许会遇到很多无奈和挫折。能帮助你的,只有那个努力的自己。

自律文章13:真正的自律,就是不断变好的自己

文/李思圆

1

你想象中自律的人,是什么样子?大概是可以时刻管住自己、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精进、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人。

遗憾的是:有时,你也很想读书学习,但可能读不了几页就很难再继续;有时,你也很想早睡早起,但可能尝试了两三天就无法再坚持;有时,你也很想运动健身,但可能锻炼了一两周就轻易要放弃。

自律的难,并不是你做不到简单的事,而是你要把看似简单的事在单调枯燥且重复的每一天都坚持做下去。

其实,自律和不自律都是一种习惯。不同的是,从自律到不自律很容易,但从不自律到自律却非常难。就像如果你想偷懒,只需要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安逸。但如果你想坚持下来,就要克服许多困难,并且整个过程你可能都会感到不那么舒适。

我们之所以佩服自律的人,并不是佩服他们比我们更有天赋、更聪明,或者更有好运气,而是佩服他们凭借超凡的坚持和毅力,做到了原本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事。

2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律这件事上特别追求完美。我们以为,自律是能随时随地管住自己,事实上,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够自律时,及时改正比彻底放弃更有意义。

比如,你下定决心睡前不玩手机,刚开始你确实控制住了自己,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忍不住掏出手机玩到半夜,这时你突然想起自己的承诺,越在这个时刻越考验一个人的反省力和自觉性。有些人会想,既然玩了,就继续玩吧;有些人则会立马关掉手机。也许他们一开始都没有做到自律,但后者值得肯定的是能够立马改正。

自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少有人真的能说到就完全做到,一次性就从不自律到达自律。想要成为自律者,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然后一次次反复纠正和完善自己。

3

在自律这件事上,千万不要失败一次就放弃。你再多坚持几次,或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譬如,你只读了几页书,当然学不到很多知识,也长不了太多见识;你只锻炼了两三次,当然无法更充分地体会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放松和愉悦。你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克服困难,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律带给你的巨大改变。

坚持读书一年或十年,坚持运动一年或十年,自会有天壤之别。坚持的时间越久,你才越能收获更多的果实、看到更大的蜕变。

4

许多人都渴望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很难做到。如果你懂得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就更容易在循序渐进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律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关键不在于你一次做了多少努力,而是你能否做到每天都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

自律最容易的是可以落实到每一天,但它最难的也是需要落实到每一天。一个好的习惯,看似平凡普通,但只要加上“每一天”这三个字,就会变得特别了不起。

所以,与其说自律是一个变好的自己,不如说是一个不断变好的自己。因为真正的自律永无止境,它需要的不过是你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共勉。

自律文章14:当自律成为一种节奏

文/杨仲凯

现在人们说起自律,好像是种优秀的品质。自律的人也因此被人尊重和敬佩。

一般来说,自律就是自我约束,就是自己能管好自己。与自律相对的词叫他律。从他律来看自律,会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他律就是来自于他者的约束,如果一个人总需要他律,那就很可怕。严重一点儿看,监狱、戒毒所,这样的地方用限制自由的方式约束别人,也是他律之一种。再如罚款、训诫、批评教育,这些都既可能是约束方式,也可能是对于某些人的惩治方式。他律的直接表现实际上就是法律条款本身,包括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制度等。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别说《朱子家训》那样的家风传承,就像“不能剩饭”“不许说谎”,这些口头的要求都是他律的内容。

所以,如果从自律和他律的对比来看,自律是最低要求;但有时候,自律又是最高境界。因为,在没有罚款,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还能约束好自己,确实不易。看很多名人的日记,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不到就自罚,给自己记过,这是一种圣贤般的完美要求。

当然,自律的律,除了是法律的律,还是规律的律、韵律的律——就是说,律不仅是用条文来自我约束,律也是每天如此的节奏和习惯。比如有的人可以做到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读书或锻炼身体,有的人可以做到一生都节制饮食,面对金钱美色不为所动:这就是让人佩服的自律的表现。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早起确实是太难了;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五点起床是其生物钟,如果到时醒了不起床就浑身不自在,反而成了一种惩罚。特殊的职业,比如作家日课三千字,运动员要挥拍一万下,唱戏的早起吊嗓子,这只是他们的职业使然;像摊煎饼果子的一天要翻转多少套煎饼,操作工在流水线上重复多少次相同的动作一样;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中有了节奏和韵律,就让人觉得生活和工作有了一丝诗意。

人们也发现,所有成功人士,差不多都是自律的人。那么,自律就能获得成功吗?那不一定,很多人一生早睡早起,一生勤俭持家,他们衣服整洁,待人和气;他们很平凡,并没获得“成功者”的光环呀?但是,他们在始终如一的自律中获得了幸福和不悔的人生。

自律文章15:人为什么要做到自律,这是最走心的答案

文/李思圆

生活中,许多人都对美好人生充满着无数的期待和向往。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更优秀、更强大。

但许多时刻,我们渴望成为的样子和我们最后成为的样子,常常是脱节的,甚至是越离越远的。

我们常常羡慕他人可以做到自律,也常常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可是做这件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却始终是模糊的、含混的,甚至是不确定的。

所以也许内心想要变好,但却并没有强烈到,非要去实现它不可。

如今,“自律”这个词,被提及太多次。

因为如何做到自律,以及自律带来的好处,乃至自律和不自律过的迥然不同人生,人人心里都清楚。

可我们做不到的关键原因,却在于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从表面看,自律的人仿佛比不自律的人,只是更能吃苦,更能坚持,以及更有毅力。

从深层讲,自律的人是因为清晰且强烈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持之以恒去努力。

常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做到自律?

其实,许多人的根本问题并不在“如何做到自律”上,而是“为什么要坚持自律”这个问题上。

一个人如果不按时吃饭,会觉得肚子饿。但做不到自律,仿佛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渴望,非要去干成什么事,可能没人喜欢去约束自己。

自律最难的地方在于坚持。即便很多人知道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可是持续去做,需要每天跟自己的惰性去对抗。

要知道,自律从来不只是一个目的。

不是你每天逼着自己非要去做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以后,你才能拥有实现美好人生的机会和可能。

自律最终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要我们做一个完人,而是变成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人都是有惰性思维的,这是很正常的状态。自律从来不是去强迫自己要怎么做,而是从思想上去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自律的本质是一种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向往,而不是它本身有多大的吸引力,必须要让你这么做。

我们要时常问问自己,现在的你,是你渴望成为的样子吗?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常常不是被迫选择,而是主动选择自律,因为他知道,唯有如此,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自律本身,并不是一个人变好的原因。

唯有当他想要变好时,自律才被赋予了它该有的价值和意义。

自律文章16:自律和不自律之间,差的是一整个人生

文/范叔

1

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状态:有人每天跑5公里,即使忙一点也能跑个3公里;有人每天早起读书、学外语,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每每看到这些,心里总会涌起无限的羡慕和冲动:羡慕他们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能抵御懒惰和拖延的诱惑,最终养成优秀的习惯。你或许也会忍不住想跟他们一样迈出自律的第一步,可往往一只脚还没踩踏实,另一只脚已经在叫嚣着要后退。

“自律”这两个字,光是入门就已经不易。有人靠自律一步一个脚印,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有人一副好牌不知珍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过就在“自律”二字。

自律,是修身。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有序强化,精神状态也会随之转好。工作更专注了,思维更活跃了,做事情也会更有热情。自律,也是修心。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期望,你也许会很焦虑,可当你开始自律,内心的迷茫不安就会被悄无声息地治愈。

2

我们常常给自己的不自律找借口,昨天工作太多、今天身体不适、明天又有了突发事件……早上信心满满,给自己列了一堆计划,晚上暮气沉沉,想着明天再开始吧,今天好累。

其实说到底,还是信念不够坚定。

你要知道,自律是无止境的。它不是一天两天的玩闹,而是一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和坚持。

少点自我逃避,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自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让自己有底气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让自己能始终朝着梦想奋斗。

3

有的人习惯拿“自律”标榜自己,心血来潮读了两页书、咬牙切齿完成了一项计划,看上去拼命又努力,可到最后生活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真自律还是伪勤奋,得拿结果来说话。

真正的自律,靠的是内心驱动,是自己想要去做。就像健身,真正自律的人是喜欢健身时的痛快、健身后的愉悦,才能坚持锻炼。自律的前提,是你要爱上这个目标。只有热爱,才能让你在之后的日子里勇敢地抵御各种负面情绪。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衡量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仔细想想你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慢慢地,循序渐进开始你的自律人生吧。

有人说,“最养眼的自律是运动,最健康的自律是早睡,最改变气质的自律是看书……”如果你不知从何处着手,不如就从这几点开始重塑自己的生活。请相信,自律终会让你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