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立秋的散文(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立秋的散文1:读夏

文/孙守名

立秋一过,暑气渐退,北方的夏天便失却了那份金戈铁马般的剽悍之气,逐渐温驯起来。再过一段时间,秋天的影子就会影影绰绰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古代的文人骚客大都钟情于春花秋月,但对于夹在两者之间的夏却极少涉笔成趣,大概是因为夏日炎炎,似火如烧,人们无处躲避,只能大汗淋漓,实在是苦不堪言,苦夏之感也就成了人们普遍的认同。

其实,北方的夏天并非像我们想像得那么面目可憎,它也有诸多情致情韵,只有耐心品味,才会感知其妙趣所在。

夏天就像一首穿越亘古的唐诗宋词,它静静地来,又悄悄地去,染绿了大地,成熟了万物,留下了沉甸甸的希望。阳光是夏天最富有特色的意象,它带着浓情蜜意穿 过长空,扑打着强有力的翅膀,用万万千千道光芒照射着横无际涯的广袤空间。富有生命力的阳光使地球上的生物有了生存的可能,于是,绿色主宰了一切,金黄来 到了人间。

夏天的意象远不止阳光。你看,道路两旁绵亘千里的绿杨垂柳,那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气势足以让我们心旌摇荡、震魂撼魄。躲在茂林绿丛间的夏蝉,悠然闲适地 唱着千百年来流行下来的妙音佳曲,前者呼,后者应,酬唱互答,演奏出夏天最富风情的合奏曲。它们歌唱夏天,歌颂生命和岁月,歌颂未来和希望。

还有月色。将心沉浸成丝丝清凉,踏着融融的月色,独自行走于乡间的小路,夏夜的种种诗情画意便会扑面而来。这时,你的耳旁如若再飘过一曲《二泉映月》,那 如梦似幻的二胡曲调必使你如痴如醉。醉意于夏夜无边无际的伤感悲怀,人生诸多况味就会渐渐涌上心头,此情此境,恐怕你再也无法自已。

还有池塘。一场南来北往的疾风骤雨,村中池塘很快就会水天相接,处处蛙鸣中少不了鱼飞鹜落的场景。这时,最热闹的还是那些玩皮的娃儿们,腾跃翻飞,潜伏游 升,欢腾的池塘是他们广阔的天地。而大人们只有远远站着观瞻的份儿,笑嘻嘻地望着这些情趣盎然的场面,无奈地回味着早已远去的童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头啊!

城里的夏天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小格子,在格子间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热浪冲来荡去,总给人留下窒闷的感觉。光溜溜的柏油路在阳光照耀下湿漉漉的,蠕动着 的车辆显得毫无生机和活力。只有隐藏在城中角落里的树荫下还有三三两两摇着蒲扇的老者,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与夏热有关的话题。城中的夏天显得有着枯 燥,似乎没有乡村的瓜果和月色富有诗意。不过,在城中住惯了的人们,也会对乡村生出些许厌恶,躲藏在房间,似乎也能找到凉爽的感受。

北方的夏天也是一篇文笔流畅的散文。一座村庄又一座村庄的夏夜中,流淌着数不清的乡音乡情;一座城市连着一座城市的阳光下,演绎着无数的悲欢离合。它们像一串串珍珠,将岁月的沧桑联缀成一篇感情炽热的散文,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却是夏日情怀。只有闲情逸致是无法读懂这篇散文的,它需要沉甸甸的生活阅历,需过深厚的感情积淀。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感悟夏季,就不会只觉得其“苦”,人生百味尽在其中,就看你有没有读懂。

当然,夏天也可当作一篇小说来读。你不仿把荷叶荷花当作人物形象来欣赏,那枝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上的蜻蜓为何那么早就匆匆而至,你猜透她的心思了吗?那位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采莲女在想些什么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畔,你还记得那个令人伤怀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吗?还有……

只有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才能读懂这里夏季的神韵。南方的这种季节雨水太勤,抬头雨低头还是雨,让人心里总是感觉不到一丝轻松;而北方的夏天,将自然的风雨布行得恰如其分,下则轰轰烈烈,万马奔腾,势如破竹;然后,雨过天晴,骄阳高照,将清爽潇潇洒洒地留给人们。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节奏急促而又热烈,这是一个热情而又丰富的季节,我们应该以无比真挚的情感给予赞美和歌颂。热爱北方的夏天,要像热爱我们宝贵的生命一样……

关于立秋的散文2:一雨成秋

文/紫夏浅荷

一、立秋

忘记是在哪一场雨水里,夏秋完成了季节交替。好像昨天还夏蝉声声萦绕耳畔,而一夜雨之后,便于万绿丛中隐匿了歌喉。更有几片不知名的叶子忙不迭的跌下树梢,随着渐起的秋风且歌且舞且逍遥。

好像每年的秋天都在夏的阴影里成长,正午的时候,都会闷热至极,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秋老虎’之说。而今年,秋天却那么从容的转身,仿佛昨天还被酷夏骚扰,而今天就已秋风习习,让人倍感舒爽惬意。

真的是天凉好个秋。天空朗晴成一片蔚蓝,白云悠悠散散,垂在天边。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不觉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

休闲的午后,坐在阳台上,插了耳麦,让一首单曲在耳畔循环,任凭乐声袅袅;偶尔翻一两页书,很是心不在焉,不去刻意记住文本的内容,只为寻一脉书香,陶冶自己的情操;也偶尔抓几朵菊花茶,看它们在莹白的杯子里,慢慢舒展,慢慢把自己绽放到从容。不经一刻工夫,满眼的菊开,挨挨挤挤的争相浮上水面。也或许忘了家糖,偶尔想起,随手掷一两块冰糖,看糖落下去,菊花又那么迅捷的连成一体,颇有波澜不惊的意味。也偶尔,懒散一下,不去拿糖,就让自己细细品味一下菊的本色本香。

很多时候,都刻意的想寻求什么,并试图想知道永远的距离。可是就像我们常说的幸福,我们常把它比喻成手中的沙粒。握的越紧,流失的越多,适得其反,我们摊开手掌,不去刻意的强求与挽留,它却乖乖的躺在你的掌心里。阳光下,更是能漱沙成金,满眼的金灿灿。

幸福很简单,简单才幸福。一首歌,一本书,一杯茶,一缕暖暖的阳光,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休闲时光更让人陶醉,更让人流连忘我吧。

二、秋分

入秋以来,好长时间都是暖阳铺地,雨水仿佛被晾晒得没有了呼吸。记得去年中秋的时候细雨绵绵,一轮月圆被挡在了雨帘之外。中秋月不圆,自是有几分叹惋。加之去年中秋母亲刚刚离去,中秋之夜那种凄凉的心情无以言表。人不能总活在过去,虽然偶尔的想起,也会泪如雨下。今年的中秋,回了老家,一大家子人挨挨挤挤团团圆圆。那一刻才深深地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就是珍惜当下。

今年中秋月圆人更圆,虽然天空有些阴暗,一场雨还是成人之美的没有落下来,倒是朦胧的月色更添几分神秘与美好。

昨天,孕育了几天的秋雨终于缠缠绵绵的从悠远的空中落下来,凉凉的雨丝,瑟瑟的秋风,让一身单衣顿显薄凉。气温徒降,让人不觉有了深秋的寒意,走在大街上,竟然有人裹了冬装出来。“二八月,乱穿衣”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从不关心节气,也不喜欢问黄历今夕何年。不经意的翻报纸,才知道已然是秋分了,按时令算,秋天已经行了一半路程,不觉就从心底生出几分感慨,时光匆匆,流水而逝。

秋天总是很短,好在今年的秋天没有秋老虎的淫威,还让人着实舒服了些时日。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一过,日子变得又短了些,秋风里少了几分惬意,多了几许薄凉;阳光里也少了几分骄纵,更多了几许柔和。

翻开衣橱,随季节更衣,无需刻意打探下一个节气,只用心过好每一天,冷暖自知,任凭时节更替。

关于立秋的散文3:秋访仇池山

文/温小牛

七月初二,节已立秋,令在中伏,时值西和乞巧盛会,城乡异彩纷呈。久闻仇池之山,颇多传闻故事,然三进其县而不至。印象仇池形势,乃为绝塬之上一阔堡。适逢友人相陪,携妻造访,甚幸!

晨八时许,车出汉源古镇,南向而行,溯漾水,经十里乡、洛峪镇,途皆峡谷。沉云低垂,间或有雨,时大时小,时阴时晴。忽见二巨峰锁道,嶙峋怪石,鹫岭也。鹫岭者,鹫之栖岭也。友人言,尝见秃鹫立石,黑岭黑鹫,如鬼门关。诚可谓“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沿西汉水西南行,至大桥镇,远望仇池,耸竦嵯峨,狮崌云端,上下翠绿,中色褐紫,山体如筑。扶山带水,盘旋而上,路悬空间。愈高,见河谷村庄屋舍若烟盒,若棋子。及至山顶,豁然开朗,纵目群峰突兀,方见仇池面貌。

仇池之险,洛峪之河与西汉之水自东西向南相交,岷山与秦岭相汇,一头衔山,三面临水。大寨小寨,隔河相望,虎踞山脊,遥相呼应,望之皆若古堡,实则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矣。

仇池之峻,《水经注》云:“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登顶峰,极目八峰崖,类若蒲叶,此古之百顷山矣。俯视仇池与八峰间,诸岭藏深涧,岭岭有脊道,条条如土龙,此前人攀仇池之路。临绝崖,两股颤颤,膝盖酥软,心惊肉跳,不可再观矣。

仇池之奇,《水经注》亦云:“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号。”《太平御览》曰:“上广百顷,地平如坻,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仇池之山,形若船体,飘乎万千沟堑间,故有上、下码头之地名。今其上有千人,土里刨食,或耕田,或以果蔬为生。见夫妇老者,年岁七十,头戴柳枝,伏地挖芋。夫缺左腿,问其缘故,言碾场为碌碡致残截肢。重山阻道,无可想象,生命竟如此顽强。

仇池之异,有泉百眼,不降不溢。无根之水,号曰天池。俗语云,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又见一瀑布,天地之灵气,于此山大彰矣。

仇池之灵,有圣人出,伏羲降生之地;有天将折,形天葬首之所。伏羲崖有伏羲庙,古今传有三目神。伏羲爷乃人宗,马王爷三只眼。是龙是马,难以说清。然龙马精神,民族之根也。伏羲崖类若麦积山,形如狮子蹲。崖上有庙,联曰“生于仇池,长于成纪,此山鉴人文肇始;俯则法地,仰则观天,八卦开宇宙光明。”横幅则为:“仇池之根,扶基华夏,护佑子孙。”亦见蜈蚣长五寸,周游岩上。又一道姑,不知高龄,自言已庵居三十余年。道姑养几只鸡,种几畦菜,于白云深处,信守一念,怡然自得,亦是一种生活态度。

游走仇池,身边山花烂漫,四野郁郁葱葱。白云朵朵飘于眼际,鸟鸣声声啼于耳边。赏景而生情,临境而怀古,真桃源一处也。

古来占山为王者多,以山名国者鲜。仇池之国,吾乡清水氐人,吾妻杨氏之姓。有腾、驹、千万、飞虎及诸子孙于此割据。凡立五国,历十八世,三十又三主,三百八十有六年。此魏晋南北朝之事也。五国者,前后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国是也。立国之大峙,凭仇池势险,地域闭塞也。

人之大眼者多,以大眼命名者鲜。杨氏大眼,“少有胆气,骁捷,跳走如飞然。”此奇人“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武二打虎,盖酒壮英雄胆。“北淯郡常有虎害人,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其人力胆也。又传“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仇池之大倚,诸将之威名,武功之高强也。

地之偏者甚,因势而匪者必众。民国有匪酋马尚智者,仇池山下大桥镇马集村人氏。其人好色好烟好滑竿,劫财不害命,打富不济贫,不吃窝边草。人称三好三不马上治。马氏作恶半生,终吃耳门一斧,呜呼毙命。友人指山下伸于河水一舌形地言,此乃马氏故宅所在,拆除却是近年之事。

地之险者,向为负隅之依。民国末年,西和县长张氏孝友效法前人,故伎重演,退守仇池。终为人民政府招降起义。由是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诚可信矣。吾观秦之剑戈,迄今锋芒仍露,然终不过于博物馆中供人观视尔。

看景思古,不觉大半天。友人中途致电妻弟,已备美餐。土鸡炖得正烂,面条擀得柔韧,佐以山野之菜肴,美酒相敬,甚为感动。兴致所至,心中不觉涌上老杜诗一首,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同访者,陇南高君,西和袁君,妻杨氏。

关于立秋的散文4:草

文/孔明

立秋后的一日早晨,去大明宫遗址公园散步。恰是久雨初晴,一眼的清新温润,没有一丝的秋意。太阳悬在树梢,像是被蒸过了,没有了燃烧的热焰,却凝聚了吉祥的温情。霭,淡得像纱,将阳光过滤得丝一样柔和。天地之间,明媚如春,依旧满眼的勃勃生机。最精神的是树,沐浴了淋漓的雨露;最激动人心的却是草,仿佛压抑久了,突然间爆发出来,像要挣脱土地似的,宣泄着旺盛的生命力。那是纯粹的野草,知名的,不知名的,以前在乡间随地都能看见。摆脱了黄土地,也摆脱了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呵!何曾想,此时此刻,野草回到了没有围墙的公园,回到了硬化了的水泥路旁,回到了人工栽植的名贵树木之下。就势蹲下去,低首,垂视,真想去吻。城市里的所谓绿化,就是把绿色像鸟一样装进笼里,或者像水一样装进瓶里。没有了野性,那还叫野草吗?野草就应该像眼前这样,遍地丛生,恣意疯长。不需要肥料,不需要照料,只需要闲置的泥土上,有充足的雨露和阳光。给野草生存的空间,野草就会释放出生命的能量;给野草生长的自由,野草就能证明生命的顽强。

我的家乡在岭上,黄土就是家乡,家乡就是黄土,可以不长庄稼,却绝对长草。阡陌地畔,路边沟畔,房前屋后,阶上檐下,甚至墙头屋顶,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地方,都会蹦出绿来。可以说无孔不入,无所不在,随遇而安,安之若素,却罕有人欣赏。在农人眼里,草像阳光,像空气,谁稀罕呢?只要长在了庄稼地里,农人才视如眼中钉、肉中刺,唯薅之而后快。所谓锄地,就是锄去庄稼地里的草。但不长在庄稼地里,那又是另一种诱惑。草生来就是要牛羊撵着吃,就是要人割。家乡的荒坡、荒地、荒梁,实际上就是不长庄稼只长草的地方。烧荒,就是烧干枯了的草。捂一冬雪,到来年春上,不等雪化,向阳坡上就已吐出草的嫩芽了。一夜春雨,荒野变成了绿野,到处都是牛羊。加上人割,一茬子草似乎净尽了,又一茬子草从地里冒出来了。草是越割越旺,越旺越要被割,割到秋尽,由荣而枯,仍覆盖着地,那就是“荒”了。所谓的荒山、荒梁、荒坡,也就是这样来的。人要休息,地也要休耕。地一闲着,草就疯长,耕地就撂荒,成了荒地了。开荒,就是向草要耕地。宜耕的,草除尽,便是良田沃土;不宜耕的,白费力气,只能广种薄收。记得人民公社时代,地里的草总是锄不完,产量就上不去;人均耕地多,却总不够吃。包产到户了,退耕还林了,人均地少了,粮食反而吃不完了。青壮年喜欢到城里打工,倒把责任田都撂荒了东一片,西一片。我每回家乡,看见满地里茂盛的草,就感慨自己小时候,为了给生产队割草,是如何的不辞辛苦,烈日炎炎,担着草架,跑得没远没近。多少年了,还时常梦见草深到人高,只管割,就是割不穷尽,以至于人醒了,仍想回梦里去割草。

草像芸芸众生,供养着牛羊,却不被珍视。在农人眼里,草的价值就是被割了喂牛羊;在城里人看来,草就是为了营造绿色,养眼,软化水泥地面的坚硬。无论长在哪里,草就是草,不被人看好。不是常有人说,草即使长在高山上,也是草吗?

就如树就是树一样,不能因为草就是草,就蔑视草,诅咒草,欺侮草。没有草的山那叫秃山;没有草的城市,那算什么城市呵?草以自己的贫贱赋予了自己的生生不息,以自己的渺小装饰着土地,使之即使荒芜也不失美丽!

我敬畏着草的生命力,也惊叹着草的扩张力。庄稼需要人精耕细作才可能丰收,草却无须播种,就有遍地的收获。一场雨,就是一茬草。雨水多,草也跟着多;如果地里连草都不长了,那不是旱了,就是泥土出了问题了。

无论如何,没有草的世界是可怕的。

关于立秋的散文5:光阴含香,爱意无限

文/四月蔷薇

立秋了,一早在半睡半醒中,就聆听到滴答的雨声。这秋雨仿佛经过一夏的沉默,欲迫不及待的释放情怀,所以从前天就开始了倾诉,淅淅沥沥,低吟浅唱,辽阔的天地间,如帘的雨丝随着微风斜斜的密布,整齐而诗意,浪漫而优雅,楼下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更加繁茂,浓郁,叶子更加晶莹剔透,绿意嫩滑,悦人眼目。

看着茂密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婆娑颤动,便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屏,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细观察,岁月含情,所有宇宙的一切皆是浓情蜜意,难舍难离,总有无尽的爱与不舍的美充盈心间。

光阴含香,爱意无限,爱是世间甚至宇宙最迷人的感觉,如初生的婴儿,他眼睛的清澈与透明,无一不是在寻找爱的触摸,渴望妈妈胸怀的温暖,祈盼被关心的各样方式,同样这小小婴儿的可爱,微笑,甚至哭泣与耍赖,皆可以带给亲人幸福,怜爱,怡然,甜蜜……

亲情,那血浓于水的惦念,撕心裂肺的不忍,是源源流长的爱;爱情,是你侬我侬,柔情蜜意的默契,又是长长久久的牵挂,是一曲永远美丽的旋律;友情,是相见恨晚,推心置腹,高山流水般的理解,帮助与相伴。所有的情与爱,皆让人对世间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还有植物,从茂盛参天的大树到微细的草儿,皆是依赖阳光热烈的照耀,以及雨露滴滴的滋润与浇灌,才可以成长,从而拥有健康而鲜活的生命。而它们翩翩的风姿,卓越的形影,释放的氧气,同样可以给予人们眼目的愉悦,呼吸的需要,乃至灵魂深处赞赏的欢呼。夏天,那些随风摇曳的百种花卉,它们纯天然的娇艳欲滴,色彩多姿,格调高雅,玲珑秀丽,令人见人爱,花香醉人。

还有那蓝色的大海,辽阔无边,碧波浩瀚,深不可测,随风荡漾,嘻戏调皮,点点晶莹;汹涌的一排排海浪,向着岸边追逐,洗涤沙滩,气势恢宏,让人充满无尽的情思与幻想,增添了人向往未来的勇气与胆量,雄心与壮志。开阔了人的胸怀,更加宽容别人,深邃了思量。

有人说:多情总被无情伤,爱到极致是忧伤。其实这也是美的,多情如一朵花般色彩或深浓,或浅淡,烂漫盛开。那花蕊的细腻与鲜嫩,黄或淡粉,更加让人怜惜。多情如画似景,意境缠绵,情谊缱绻。而忧伤,好似一朵凋零的花,花瓣虽然随风飘零,被无情的流水冲走,容颜憔悴,但馨香依旧,情怀凄婉,楚楚动人,那深埋内心、默默的爱更加长久与珍贵。因为忧伤的痛楚,人们更加珍惜真情,更加充满感恩的心,更加崇敬不舍与难离。

惆怅如诗,是淡淡的眺望,浓浓的遗憾,深深的记忆。难怪有人说:一生如果没有一次刻骨的遗憾,生命才真正充满了遗憾。遗憾也是一种绝美,它是一个踪影,一树花开,一枝生长于半山腰上的鲜人掌,是人经历了一次遥远而记忆深刻的游侠,它漂泊在原野,浪迹于天涯,寻找在早晨,留恋于午后,娇艳于黄昏,慢慢消失。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冉冉散开,霞光便又映红了天际,希望充满……

光阴含香,爱意无限,岁月温婉,真情相伴。又一年的秋天来了,那些曾经的相遇皆是歌声,珍惜都已成诗,吟风弄月,心绪流转,行于途中,微笑,淡淡……

关于立秋的散文6:淝河秋样

文/章校中

立秋的时光,静悄悄地爬上植物枝头,绿意慢慢褪去,往事成熟泛黄,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在飘落。大地在拥抱起泛黄的诗句时,同时也埋藏起飘落的惆怅。把不愉快抛进淝河里,再让秋阳清清爽爽地揉碎在河波里。于是,我的眸子不漠然,也清清爽爽地欢欢喜喜地看这秋天的模样。

白日靠着西山,挥着一缕炊烟的手帕,从农家新村渐浓渐淡。田野坦荡,一脸皱纹带笑,一如吸斗烟的老汉,把夕阳装进烟斗里燃烧。淝河给大蜀山打手机聊天:“从肥东到肥丝(西),买了一个老母之(鸡)……”合肥话被风拉长,拉长淝河两岸。晚风,秋色,被次第打开,就见满枝枫叶摇头晃脑,那是在唱一首首红扑扑的民歌。

农家新村里,小院土狗伸着红红的舌头在等待迟归的主人。是谁调皮啊,在中国的情人节里,蹲守葡萄架下,想窃听古人的私情心语?此刻,那躺在小院的镰刀,闪闪亮亮,正准备收割一年的爱情。斗笠,道道岁月的风雨磨痕,已作古物收藏,一如一朵竹莲花,开在农家的屋角里。农谚被粘在墙面,涛声依旧而响亮。院里有口井,斑驳青苔,一定封盖了许多故事。我把耳朵贴在井沿上,井下一片寂静。于是,我攥着历史的井绳爬进岁月的深处,我看见了,那是爷爷过去、过去流下的一汪泪水在闪亮。

这个时候,一张宣纸,在淝河的夜色里铺开,我的思绪一如田野成熟的稻子在疯长。秋风,一遍一遍地在梳理,耐心而细致,梳出一河的碎波细语,梳出一河的银光闪烁。新月一弯,落在小河里沉沉浮浮,这就是淝河的小舟,它不打捞过去的泪水,她装满了现在河两岸的万家灯火,在秋的淝河里流动不尽的欢乐,还有生出新的萌芽在枫叶上红着张扬。

月亮向山上爬去。是谁在月下吹笛?一曲《一条大河波浪宽》,洋洋洒洒下两岸。这是为秋来的抒情,还是为等待的顾盼?天气预报,今夜,月亮将要隐去变作镰刀,一场小雨将会淋湿磨刀石。于是,田野睁着欣喜渴望的眼睛。

这个时候,淝河流淌的不是月光,而是把一颗又一颗沁凉的眼泪,在河面上翻来覆去,揉搓打磨,又无声无息地悄悄掩藏……

关于立秋的散文7:故乡的风,散落子夜的梦

文/玄门书生

立秋的天依旧骄阳似火,远山翠绿的油桉,满怀期待却迟迟不至的秋高气爽,不禁让人误以为季节不曾轮回,想来此刻在家乡定是叶落草枯,北雁南飞。旅居临安已两年,对于滇南一往如夏的天不曾喜欢,亦不会喜欢。依旧那样喜欢故乡的四季分明,不混淆,不含糊。如逐梦的勇者,奋起直追,不误歧途,勇而无疆。

如今倚窗,眼帘少了傲拔的针叶松。冷霜秋月,皑皑白雪永久地化为记忆的珍藏,如典藏版的红酒,不定时刻,便会掠夺念想,散播最痛人的忧伤。渐渐地开始害怕那些不期而至的风雨,“秋雨欲来风满楼”,它们总是给人最强烈的哀伤共鸣,胆怯之人畏惧风雨,无畏之人敬仰风雨,思念之人痛恨风雨。

那些风总能吹开紧锁的心匣,放飞思绪,家乡那吹绿万物东风,吹来蜂蝶,带来春燕,它是慈善的风,祥和的风,处处的勃勃生机,萦绕于耳的欢歌笑语,满怀希望的族人。那令人清醒的北风,它凛冽得让人畏惧,转瞬地冰冻三尺,总是能唤起对自然无限的敬畏,美丽雾松,皑皑白雪是它特殊的恩赐。那令人莫名兴奋的白雪,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我平生所见最唯美的景致。

家乡的雨亦不是滇南这般无趣,它们往往造化多彩意境,春雨朦胧,夏雨刚烈,秋雨洒脱。如家乡的人,传说中麒麟仙女,普施雨露,泽被苍生,那朦胧之美留给故乡人最深切怀念。《三国演义》里那不畏死的蛮兵,勇猛过人的孟获,不屈不挠,尚武的乡人,抗日战场视死如归的滇军,当之无愧的“国之劲旅”,不正是对刚烈最好的诠释吗?璀璨的爨碑,绚丽的文化,一代将军,不慕奢华,墓也如平常人家,简短碑文,便述一生,何其洒脱。

雄伟的靖宁宝塔,肃穆祥和的小城,和善朴素的乡人,醉人的清风,婀娜多姿的彝家女,秀美多依河,神奇九龙瀑,每每想起,便如沐春风。凭高远望,那首“故乡遥,何日去…”的曲便会由心而发,顿感悲戚。

宁静的乡村,温馨的老屋,奔腾的牛栏江,令人安逸的微风抚松声,不时便出现在子夜的梦里,越想便越发地模糊,所剩的不过是那支儿时牧牛所吹奏的短笛,熟悉而又那么陌生,只是再也无法吹奏儿时那欢乐的曲。

关于立秋的散文8:一个人的立秋

文/李晓

暑热还没散去,又到立秋了。

黄昏的风有一些凉,我一个人坐在阳台藤椅上,远眺江边远峰燃烧的晚霞,渐渐黯淡下去。这里,城市的阳台,离我故乡那朦胧群山的背影,直线距离大约是30公里。我感觉,此时夜晚,我与故乡奔跑的山脉,再次擦身而过。

我人生的上半场,戛然而止。我人生的后半夜,豁然开朗。其实这时候的心情,只想独享。立秋过后,我将迎来45岁的生日。我打开日历,立秋过后的节气依次是:白露、霜降、秋分、冬至。这其实已经从浩大天幕下,向我展示了一幅中年以后岁月的画卷。

我感到凉气从天外迢迢而来,地平线上马蹄声急。白露为霜,每一棵草上都覆盖着霜,秋天的落叶已在薄凉的风中缓缓飘落。我仿佛看到一个人的头发在枕边掉落,就这样迎来了生命的初秋,直至皑皑白雪的严冬。希望在寒冬时候,还能回忆起,这一生有过的温柔。

人生就是这样一幅四季的画卷吗?人到中年,是我命运山峰上的一个分水岭吗?其实我对年龄的感受,似乎没有这么强烈。它最多是一个符号,一种心理暗示。在时针秒针的滴答声里,它提醒着我:嘘,你45岁了!

常常感觉生活的白开水,泡着我每天方便面一样的生活。常常感觉绝望的情绪把我拖入谷底,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又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把我托起,带着我飞,飞过绝望。每天的夕阳有什么变化吗,我怎么麻木得成了“白内障”?常常是把身体陷入沙发,看电视时便悄悄响起了呼噜。常常是突然握住妻子的手,静寂无语,害怕彼此的突然离开。

中年以后的深夜,是中年的月光遍野,有风掀动窗帘,我也偶尔失眠。我突然想出去走一走,我一个人出门。夜凉如水,我突然渴望,与一个想象中的人拥抱,那时候的拥抱,才让我从内心感到,我的世界是安全的。

中年过后,其实我也很想放纵,哪怕是一天。有一天,当我一个人躺在城郊山坡上眯着眼睛望云,一个农人扛着犁铧路过,他对我大声“嘘”了一下,我笑出了声。农人明白了,这是一个城市的闲人,或者,是梦游者。那个下午的光阴,被我虚度了,真美。很多时候的忙碌,只不过是为拼命换取名利。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被旁人的价值同化了,模糊了,甚至忘记了生命最朴素的快乐,最真实的寻找。所以,我总想与这个纷繁的世界,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这中年以后的日子,厚土蓝天,静水深流,是我想要的生活。

关于立秋的散文9:午后蝉鸣

文/马科平

时光走过了立秋时节,一阵风过,捎来了高亢的蝉声。它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而来,声音简单明快,很有穿透力。短暂的停歇之后,它又开始歌唱,不厌其烦的歌喉把我带回了乡村的午后。

家乡人管蝉叫知了。吃过午饭,人们小憩,村子变得安静起来。鸡在树荫下刨出的土窝昏睡,黑狗软绵绵地爬在地上,张嘴吐舌,闭目养神。只有知了肆意的欢叫声,从院子的椿树、柿子树、榆树、槐树上传来,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传遍村里每个角落。

趁娘歪在椅子打盹,我不再假装睡觉,小心翼翼从炕边翻身下地,光脚轻挪,蹑手蹑脚走出屋门,找到藏在老榆树背后早已备好的捕蝉器,一溜烟跑出家门。

捕蝉器其实简单,一根竹杆,顶端有铁丝弯成的圆圈,收集几张新鲜的蜘蛛网,粘到铁丝圈,用手一触,黏黏糊糊,正好用它来粘住薄薄的蝉翼。来到树木茂盛的村北城壕,搜寻知了的踪迹,午后日头炙烤得人通体流汗,脚下泥土蒸腾起阵阵热浪。

午后知了叫得欢畅淋漓,整个村子都是它的声音。仰起脖子,循着声音在树丛中追寻,有早到的小伙伴,像潜伏的侦察兵示意我注意。知了爬在褐色的树干上嘶鸣,看似忘情,实则不然,一旦觉察到风吹草动,便警觉地停止鸣叫,悄悄蛰伏起来,身上的颜色与树干混为一起,很难发现。

我们比知了有耐心,头顶烈日,身体静止不动,眼睛一刻不停地四处搜寻。过了一会儿,可能经不住同伴的诱引,知了暂时忘却了眼前的危险,继续开始忘情歌唱,暴露行踪。

锁定目标,心中一阵窃喜,我们屏住呼吸,手举竹竿慢慢靠近,距离差不多时,快速把铁丝圈扣在它的身上。当接触到知了的一瞬间,摆动竹竿,让更大面积的蜘蛛网粘到翅膀。被粘住的知了渐渐动弹不得,只好束手就擒。

在村子里这般来回游荡,每棵树都投去审视的目光,小胳膊、小腿和浑身的皮肤晒得象熟透的苹果,黑里透红。捕获到的知了,找些茅草、树叶,生火烧烤,味道鲜美。

岁月叠加,往昔斑驳,远离家乡,悠扬的蝉鸣竟一下子从生活中消失了。依窗凭栏,耳畔传来蝉声,感觉亲切生动,眼前浮现过去历历往事,缅怀那逝去的时光……

关于立秋的散文10:雨之韵

文/周琪

立秋的清晨,雨的韵律重响耳畔,时轻柔婉转,时雄浑深沉,一唱一和,搭配完美无缺。

本是美妙无比,空灵婉转的音符,可它们一个个飘入我的耳畔时,却被我极其烦乱的心情过滤了,顿时变成了嘈杂的喧哗。终于,我不再隐忍,猛地直起躯干,麻利地翻身下床,拖起鞋子径直向门外走去,“蹦”地一声巨响,将朦胧的我带出了梦境。刺目的白光划入眼眸,宛如天籁的音律飘入耳畔,流入心间。

抬眸之间,波浪状的瓦沿间,清凉的雨水涌流而下,构成了一面奇妙无比的水帘,滴落于房沿小渠之中,早已积水的渠道,由于地形的倾斜,向右哗然流去,发出一曲“哗啦啦”的歌唱,水洼中,雨滴画出一圈圈涟漪。

仰起面庞,飘渺的雨水如丝如珠,有的扭动着纤细的身躯飘然而坠,坠入水洼与叶丛……有的欢跃而落,犹如奔跑的野孩子……屋旁的枫叶几乎红透了,在雨滴的敲打下,纷纷飘落,多么迷人的景色啊,雨之韵。

关于立秋的散文11:秋雨绵绵秋思长

文/君竹

立秋一过,秋雨便踩着脚步一场赶着一场的来了。

像一曲盛大的叙事诗,开场轻言微语、淅淅沥沥,继而风雨大作、慷慨激昂,短暂的停歇后,复又缠缠绵绵、絮絮而谈。似有说不尽的情话,诉不完的相思。

古人大都不喜秋雨吧,寻遍诗词曲赋,描写秋雨的诗句寥寥,且不是“细雨梧桐”的萧瑟,就是“凉风暮雨”的寂寥,让人不免生出许多愁苦。“秋风秋雨愁煞人”啊!

不过在不识愁滋味的年纪,秋雨却是贫寒生活中充满情趣的记忆。

秋雨绵绵的日子,下得人心都快发霉了,大人们只能躲在屋子里忧愁叹息,可小孩子怎么闷得住,悄悄拿了家里的油纸伞,趁大人不注意偷跑出去。油纸伞是家里最奢侈的雨具,制作虽然粗陋,颜色却金黄明亮,撑着它在雨中行走,心也被照亮了。外面是自由的世界,虽然下着雨,雨滴打落在油纸伞上,叮叮咚咚,似在弹奏一首乐曲。落叶铺满的小路居然没有了泥泞,小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是天然的地毯呢。站在积满雨水的小潭边,看雨丝落在水潭里,激起一个个水泡,草帽般漂浮,挤挤挨挨凑热闹,刚想清点一下个数,它们倏忽又消失不见。雨中的乐趣小孩子最能体会,那年月没有动画片,没有玩具,可满世界都是乐园,日子虽然贫寒而寂寞,心里却充满简单的快乐和温暖。

那把油纸伞是我童年时代少有的浪漫记忆。后来虽然痴迷过《雨巷》中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哀怨优雅的身影,迷恋过白娘子与许仙在红伞下演绎的爱情传奇,但我还是喜欢自家这把家常的油纸伞,它陪伴一家人经历了一季季的风雨寒霜,遮挡着岁月的烟雨红尘。

在我心里,还一直珍存着一把伞,它始终为我护佑生命,抵御风寒,那是父亲虽不高大,却挺拔如山的背影。

学生时代在距家几里外的学校寄宿,每个周末父亲会用自行车驮着我回家,第二天再送去学校。记得一个深秋的周末,雨下了一整天,到傍晚雨势丝毫不减,于是父亲穿上单薄的雨衣送我。凄风冷雨使父亲的骑行变得分外艰难,坐在后座上的我冷得瑟瑟发抖。等到了学校,我才发现父亲的胸前已全部湿透,原来他怕后座上的我淋雨,中途解开了雨衣的纽扣,任风雨打湿自己,也要保护好身后的女儿。

有亲人的陪伴呵护,人生路上的风雨便不再那么难挨,多年之后再回首,已没有凄风冷雨,满心里全是温暖。

如果没有置身雨中,只是隔着窗棂眺望一场秋雨,其实是充满诗意的。“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雨珠如帘,雨雾似梦,烟雨蒙蒙中,是驱不散的愁绪,洇不开的浓情。秋雨总是会空惹许多闲愁旧恨。

不过在秋雨中行走是另一种人生乐趣。

那年秋季去武汉度蜜月,走出黄鹤楼时,本就阴霾的天空飘起雨丝,等我们站在武汉长江大桥边上时,雨珠已连成一片。这恼人的大雨突然激发起我的兴致,我对身边的他说:我们走到大桥那边去。于是我和他手挽手,肩靠肩,撑起一把伞走进风雨。大桥下长江水浩浩荡荡,汹涌奔流,头顶上雨雾弥漫,如注如泻。两个身影紧紧依偎,虽走的艰难,心里却快乐酣畅。等到了大桥对岸,他已淋成落汤鸡,我却只湿了半边衣袖。我们俩相视大笑,秋雨只做了浪漫爱情的背景。

人生会经历多少风雨,没人能说得清。体验过春雨的鲜滑酥润,遭遇过夏雨的激情澎湃,秋雨便显得不徐不急,淡定从容。那是一种岁月的历练,也是一份季节的沉淀。

一场接一场的秋雨中,秋意渐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