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文章

请欣赏姥姥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姥姥的文章1:我的姥姥

文/刘晓红

提起我的童年,最不能忘怀的人就是我亲爱的姥姥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是她,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我的姥姥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我的妈妈在家排行老大。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虽然她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但她的孩子们有四个是大学生,其中还有一个在部队里当军医。她常教育孩子们:“要宽厚待人,要勤劳做事。”为了支持孩子们的革命工作,她把所有的孙子、外孙子、外孙女(共十一个)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照顾,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邻居们常开玩笑说:“你家开了个托儿所。”

打我记事起,我就记得姥姥总是前胸抱一个,后背背一个,她的这个形象到现在想起来我还记忆犹新,但是姥姥从没有怨言,默默地奉献着。每次孩子们来信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报喜不报忧。由于她的支持,她的孩子们全部都是共产党员,并且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比较困难,但姥姥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她还是一个心地特别善良的老人,虽然我们家里也没有太多的余粮,但她还是要经常把饭菜端给生活更困难的家庭。记得有一次她怕我姥爷看见生气,居然把饭菜放在篮子里,偷偷地挂在了房梁上,等姥爷离开后再端给别人吃。

我姥姥特别喜欢爱学习的孩子。有一次我向姥姥汇报数学成绩考了100分,她非常高兴,奖励了我一个面包,我正高兴地吃呢,我表哥看见了也去找姥姥要钱买面包。姥姥说:“你也考个100分看看!”现在有时想起这件事我还偷偷地笑呢。姥姥就是用这样方式来鼓励孩子们学习的。

我的老家在唐山市。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的哥哥还在姥姥身边,姥姥自己爬出了废墟,当时看见我的舅舅已经吓傻了在一边哭泣,姥姥非常生气,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非常镇静地指挥着舅舅赶紧挖土救人。当时她已经是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并且还受着重伤:几条肋骨已挫伤!但她一点也没有慌乱,指挥若定。我的姥姥就是这么一个顽强的人,由于姥姥的指挥得当,我们家的人员伤亡降到了最低。

由于姥姥的过度劳累,在她七十三岁的时候得了脑血栓半身瘫痪,但她病好后从不麻烦别人,自己进行康复锻炼,上下楼时都是自己扶着楼梯扶手,并且总是拒绝别人的帮助,最后终于能够行动自如了。

当我们看望她时,虽然她因为得病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她总是慈祥地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我们这些孩子都懂得。因为我们都是她亲手带大的,由于她的宽厚待人、良好的心态和顽强生命力,她居然在九十六岁的高龄寿寝,真是不简单啊!这就是我亲爱的姥姥。

姥姥的文章2:姥姥之最

文/韩语乔

姥姥有一头花白的短发,脸上也有许多皱纹,但她笑起来的时候很好看,嘴唇也总是像涂了口红一样红红的。姥姥体型瘦小,喜欢穿花哨鲜艳的衣服,最喜欢穿从早市买来的便宜的软底鞋。

姥姥最喜欢做饭的时候发明创造,例如:土豆炒萝卜、玉米烧茄子、玉米烤鸡翅……听起来名字怪怪的,吃起来也不算好吃,但姥姥从来都是乐此不疲,她不断创新尝试也不断地被我们嫌弃,可是她却从不放弃!每次吃饭,我都不知道今天会是惊喜还是惊吓。妈妈说,姥姥的创意里是对我们满满的爱,等我长大就明白了!

姥姥最大的优点就是勤俭节约,从不浪费,而且姥姥特别喜欢整洁,干什么都井井有条。当然姥姥也有缺点,她总是把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重复100遍,生怕我们忘了,什么记得穿衣服,记得盖好被子,记得喝水等等……

姥姥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种菜,姥姥家楼下有一个属于她的秘密花园,每到花团锦簇、百花争艳的时节,我最喜欢和姥姥一起浇花。她一边给花儿浇水,一边跟花儿聊天,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每一株植物。姥姥浇过的每一枝花都好似在向她微笑着说:“谢谢,谢谢!”姥姥的花园棒极了!

虽然我不喜欢姥姥的唠叨,但我还是非常爱我的姥姥!

姥姥的文章3:姥姥的针线筐

文/芥尘子

小时候的记忆当中,姥姥的针线筐是个令我感觉到神奇的地方,里面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家里缺个什么东西,针头线脑的,姥姥就会去找她的针线筐,到最后总能找到她所需要的东西。我没事也爱翻她的针线筐,也不是为了找某一样东西,而是一种好奇心的驱使,就好比上哪里旅游一样,我的手在里面漫无目的地游走,看看这个,摸摸那个,都觉得高兴。

姥姥的针线筐是用玉米帽编织而成,有现在的洗脸盆大小,里面放的东西五花八门,布头子,纽扣,顶针,松紧带,剪刀,锥子,样样俱全。如果小心去找,还能在里面找到几分钱的硬币,这或许是我小时候爱翻姥姥的针线筐的原因之一。我在里面翻到了钱,我就旁若无人地赶紧装到我的口袋里,以为姥姥不知道,其实那钱本来就是姥姥放进去的,对我的小聪明,姥姥从来都没有当面戳穿过。很多年之后,我想起小时候的行为,感觉到很有些脸红,也感觉到姥姥对我的慈爱之心。或许是她故意放进去,也未可知。

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东西,是姥姥特制的用来装缝衣针的袋子,是皮子的,非常的小巧,里面装满了姥姥的头发,两边扎了一根红带子。姥姥到晚年的时候,头发已经很稀疏了,她每次梳头时都会掉头发,姥姥就把这些头发收集起来,装在这个皮袋子里面。鼓鼓的,软软的,每次用完针,就轻轻松松地把针插在袋子里的头发中。即不会扎到手,也会保护针不生锈,而且还不容易搞丢,每次用针的时候也好找,方便。

我记得在姥姥的针线筐里,还能找到过去的铜钱,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铜钱说不定是文物,只知道拿那铜钱来做毽子的底座。我小时候踢毽子,都是姥姥用手缝的,姥姥还养了几只鸡,直接逮住一只鸡,在鸡屁股上拔下几根羽毛,就可以做成一只美丽的毽子。还有姥姥用各种花布头做的六边形的沙包,我的这两样玩具都出自姥姥的针线筐。

别看那个小小的针线筐,却承担着全家人的穿衣重任,对过去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来说,实在功不可没。在我的记忆当中,最温馨的莫过于姥姥盘腿坐在炕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一针一线给家人缝衣服。尤其是我姥爷的布衫,姥姥缝得最仔细,针脚很密实,走线很均匀。那白白的粗布,也是姥姥自己纺花织布织出来的,然后再缝成衣服。我小时候穿的棉衣棉裤,单衣夹衣,单鞋棉鞋,等等,统统诞生于姥姥的这个针线筐之中。

我小时候跟着姥姥长大,心里暗自发誓等我将来长大了就接姥姥出来跟着我享福,可是还没等我好好孝敬她,姥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造成我心中永久的愧疚和遗憾。如今姥姥的针线筐早已荡然无存,姥姥所留给我的,是牢牢的记忆和深深的思念。前两天回老家给姥姥上坟,看到她那孤单的坟茔,还有那块快要看不清字的墓碑,在心里回忆着和姥姥在一起时温暖的幸福,在心头涌动着一股酸楚的泪。

姥姥的文章4:刘姥姥当官

文/侯国平

刘姥姥当官了,啥官?村民代表。刘姥姥说, 这不算官,还是平头小百姓。但狗儿却说,这就是官。因为当了代表,就能和乡长坐在一间屋子里开会,你要说上几句,乡长就要听。有时,乡长还会掏出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到底记了些啥,谁也不知道,单看那样子就叫人浑身乱痒。

既然狗儿说这是官,刘姥姥也就认了,还拍着大腿说,这官不小,是个言官。高兴了一阵子,就要去乡里开会了。狗儿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刘姥姥放一放火。刘姥姥一听,吓得脸色发白,连说,要不得要不得。狗儿说,不是叫你真放火烧人家房子,而是叫你提点意见。刘姥姥听了,方才心安。便皱起眉头说,提点啥意见呢?

狗儿说,叫你提中美贸易大战的事,你知道吗?刘姥姥说,咱不知道麻虾从哪头放屁,这种事不能说,狗儿媳妇说,你老人家就说点庄户人家的事,春种秋收,人家乡长准爱听。

刘姥姥毕竟有些年纪,世事上经历过的,再加上又去过荣国府,对于庄户人家的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刘姥姥说,咱庄户人家世世辈辈,守着田地过光景,春种秋收。能端多大碗就吃多大的饭。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咱就能吃饱肚子,老天爷不帮忙,就要闹饥慌,这怨不得谁,谁叫老天爷不帮忙呢?

狗儿说,你老人家说这些,谁都不爱听,乡长也不爱听。你说些关紧的事,才算放了一把火。

刘姥姥说,啥叫关紧的事呢?狗儿说,就说点咱老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事。

刘姥姥想了想说,报纸,电视里,天天都在说乡下人脱贫奔小康的事,其实都是卖藕的搦着老头把,不说这一节。

狗儿说,你这一节是个啥哟。刘姥姥说,这一节都是好词好句,这也美好哇,那也留住哇,就是不说农民受贫的原因。

刘姥姥说,过去种地全靠人畜,没有机械化,人海战术,农民越多越好。如今都信息化了,种地用不了那么多人了。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配治大约有一千万农民就够了。而我们现在还有八亿多农民困在土地上,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要让农民脱贫致富,首先要减少农民,转移农民。把农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用任何好听的名义,把多余的农民包围在土地上,都是不人道,也是很残酷的。

狗儿叹道,姥姥进了三趟荣国府,说话真的不一样了。听你老人家说话,就如醍醐灌顶。那些当官的,为啥不说这些话,揣着明白装湖涂,把人都绕到云彩眼里去了。

狗儿媳妇也说,那些当官的真能绕。

刘姥姥说,不是他们绕,而是他们要绕着矛盾走,能胡弄一时算一时。第一,他们把城里的房价抬到天上去了。一个大学生毕业干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农民工也根本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只好来回折腾,打工在城里,春节回农村。明知庙在那里,就是进不了门,也烧不了香。这些年,进城买房子的农民不少,但靠种几亩地,就能买一套城里的房子的却没有,大都是捣腾买卖,或有其它门路的。

狗儿听了就象泄了气的皮球,连连叹气说,完了,完了,俺买不起城里的房子,这辈子进不了城了。

刘姥姥又说,城里房价高不算啥,关键是咱庄户人家的房子和土地一文不值,咱不当家,不能买卖,变不了钱,腰无分文,拿什么进城呢,人家官府把咱庄户人家的资源都虚无化了。

狗儿大呼道,就是呀,就是呀。狗儿媳妇也大呼,守着这几亩地,只能混个肚儿圆,谁不想脱贫致富呢?想不到姥姥把俺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狗儿撺掇刘姥姥说,你老人家好不容易当了官,有话语权了,就把这些话说给乡长听。

刘姥姥一拍大腿说,豁出去了,说就说,俺老刘见了老祖宗都不怕,还怕乡长吗?

刘姥姥说不减少农民,整日价说脱贫是假脱 贫,不降低城里的房价,让农民进城是白说,不让庄户人家手里的土地和房子活起来,农民就是穷光蛋。

刘姥姥这番话,不知说了没有,乡长掏出本子记了没有。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姥姥的文章5:老姥姥

文/初子涵

窗外下着小雨,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老姥姥。这时她定会坐在屋檐下,望着空中飘落的雨点和那稀稀疏疏的房屋。

我的老姥姥生活在农村,有一头花白的头发,那是被岁月冲刷留下的印痕和为了儿女操心的见证,她为人和蔼可亲,脸上常常有着慈祥的笑容,因此,她的人缘特别好,经常与朋友聊天说故事。

老姥姥心灵手巧,她会的活可多了,会叠金灿灿的元宝,一个个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她还会编草制工艺品,如草帽等。只要一有功夫,就不会让自己闲着,甚至和机器比着干,和年轻人比着干,因此她手上经常磨起一个个豆大的脓包和厚厚的老茧,我们看着都心疼,劝说不要再做了,她却丝毫没有要停手的意思。

说起这件事,我也十分愧疚,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和伙伴们一起玩而不回老家,晚上妈妈回来对我说,你这次没回老家,老姥姥很失望,说了一句“涵涵不想我了”,你可知道老姥姥就坐在门口,张望着我们下车……”听到这儿,我愣住了,我竟然只为了自己玩,却忽略了她的感受,老姥姥每次有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留给我,惦记着我,而我竟然不回去看望她,我的心被愧疚深深地笼罩着,我现在多想飞到您的身旁,来和您谈谈心,哪怕是坐在您身边静静地陪着您也能让我的负罪感少一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悔意,轻声对我说:“好孩子,下次一定要回去,别让老姥姥总是记挂着你!”我哽咽地点了点头。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每当想起来还是有一种愧疚在心中弥漫。

老姥姥,您是我的长辈,但您也是让我感动和敬佩的人,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她留下生活费用,可老姥姥无论如何也不收下,总是说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可真是这样吗?她不但不要钱,还会给儿女子孙们一大部分费用,自己却粗茶淡饭,不舍得花钱,这是您多么无私的奉献啊!这已经超出了作为长辈的义务,换做是别人,早在家里享受儿女的尽孝了,您却仍然不辞辛苦的劳作着,而这沉重的包袱已把你的背给压弯了……

老姥姥,您是我心中的精神偶像,您的形象永远矗立在我心中!

姥姥的文章6:老屋改造

文/任平生

姥姥、姥爷去世多年,舅舅、妗子一直住在老屋。亲戚们若是回老家,都会聚在老屋说话、吃饭、拂去老人遗像上的尘灰,待到晚间再去同村大哥的新房子或者县城姨姨家里休息。

最近从微信群里看到,老屋要翻新了。二哥出资,大哥主持,嫂子将每一步的进展拍照发到群里向亲人们“做汇报”。我关注得少,每次看见照片都要吓一跳。

我问妈妈:西屋里怎么还有个门啊?

妈妈回答:为了把房间和厕所隔开。

我又问:厕所建在屋里?排污怎么办?

妈妈回答:村里早就挖好了化粪池,谁家改造房子,随时就能用上。

我再看那张照片,还是觉得好笑,那扇门镶嵌着五彩的图样,喜庆得过分了。

我说:这门和屋里也不般配啊!

妈妈回答:现在不是有(政府出台的)农村住房改造方案吗?很多建筑材料都是免费送给各家各户的。不只这门,很多管路也是赠送的……

我打断了她:送这么花里胡哨的门?是建材商卖不出去的吗?

妈妈说:你可真是城里人,啥都不懂!农村市场上时兴的东西和城市不一样,没有这些装饰,送个白板门给农民,那是故意讨人嫌!你别小看一扇门,从这门上可装着政府的心意呢!

姥姥的文章7:打凉粉

文/冯杰

进入夏天,过端午,姥姥就开始“打凉粉”,由我母亲来打下手。

做凉粉就叫打凉粉。凉粉分两种,绿豆芡粉和红薯芡粉。绿豆粉透明、清亮,红薯粉就显得脸色发乌,一派深沉。

把绿豆淀粉或红薯淀粉掺水,开始在一口大锅里熬制,掌握好火候,易用猛火,最后熬成稠糊状,盛出来,在几个大盆里冷却,凉成透明体块状,凉粉就算打成了。

吃时用刀子划成小块,最好用一片薄薄竹签切凉粉。

凉粉一般有两种吃法:炒吃和凉调。加葱花佐料,加油炒熟,叫炒凉粉。炒时用平底锅最好,受热均匀,还不易破碎炒煳。我是比较喜欢凉调那一种,加蒜汁,姜末,小磨油,红薯醋,辣椒,勇敢的就再猛加芥末。

那时乡村集会上摆满凉粉摊子。一把把红油纸伞下,大家捧着一方方碟子,吃凉粉。辣得鼻子上冒汗。

在乡村食谱里,凉粉是最没有力量的食物。乡村说食物的能量、功能,往往和路程远近对比,好食物一定能让食客走很远也不觉得饿。

吃凉粉则饿得最快。

我姥爷有一谚谣,道是:“馒头十八(里),饼二十(里),凉粉只撑到下集”,意思是吃了凉粉后,一场乡村集会赶过来就没有了。胃如一条空荡荡的失望的布袋。

但一到夏天,还是想念凉粉。

姥姥的文章8:我的姥姥

文/诗画淇河

姥姥生病那年,我还上小学。那时她吃饭已经很困难。每次吃饭时都要吃半天,有时咽不下去,还要到院子里去,用手从喉咙里挖出来。我记得很清楚,姥姥难受的时候,我常常给她拍背,但并不知道这病的凶险,也不知道姥姥可能就要快离去了。

姥姥死后用的是桐木棺材。这比姥爷是个很大的进步。姥爷是用两条缸当棺材埋掉的,就这,也是妈妈磕头借来的。两个舅舅还小,他们家是富农,没人愿意接挤。姥姥的桐木棺材漆得黑亮,半道街的人都来看。他们没有想到,姥姥还能用上木头棺材。当时,很多人才刚用得起水泥做的棺材。两个舅舅都还没有娶上媳妇,妈妈哭得很惨,她为姥姥,也为这个家。

二舅去世的时候,我到过姥姥的坟前一次;大舅去世的时候,我又到过姥姥的坟前一次。姥姥的坟在树丛中躺着,坟上草木凄凄。她转眼已经在这里安眠四十多年了。在这四十多年里,人世间沧桑巨变,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在另一个世界里,姥姥和姥爷,以及两个苦命的舅舅 ,你们过的可好?

我小的时候,经常被妈妈送到另一个村子里的姥姥家。姥姥家很穷,但总是挑好吃的给我。清早,照影的玉米稠里,常常会有几块红薯;中午汤面条里,还拍几个小面饼。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冬天被窝里凉得象冰一样。姥姥就在火上烧块砖,烧热以后,用棉布包起来,早早放进去,然后再安置我脱衣服躺下。在姥姥家,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个。那块热砖,给了我温暖,也给了我度过艰难生活的快乐。

大舅脾气不好,经常吵骂姥姥。大了我才明白,那是因他找不到媳妇,把无名火发到了姥姥身上。家里成分不好,姥姥也没有办法。大舅骂的时候,姥姥躲在床的一角,瑟瑟地搂着我,不敢抬头。眼泪滴在我的脸上,我能感到她的痛苦的悸动。

我曾经恨过大舅,认为姥姥是被他气死的。但后来看到大舅找到媳妇以后,又是张罗给二舅娶亲,又是给姥姥修坟,发现她并非是个不孝的人。后来,我与他的共同语言渐渐多了起来,他对命运的抗争,以及他对生活的努力追求,还给了我很多影响。

姥姥没有文化。我不知道她是以怎样一种决心,让我的母亲读书读到了县城里的中学。过去我并不理解自己的大人有文化,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现在我才知道,要不是母亲早期的正规教育,也许我不会走上读书这条路子。姥姥,这是你一生里办得最英明的事情。你培养了我的母亲,母亲又培养了我及我的弟弟妹妹。我们能改变命运,怎么能够忘记先辈的恩泽呢?

姥姥在我印象中的形象已经很模糊了。平时,我也很少到姥姥的坟上去。妈妈身体好的时候,每逢清明、七月十五,都要由爸爸陪着,步行几里去给姥姥上坟。姥姥,您的外孙儿虽然跪在您面前的时间很少,但在心里,却一直仰望着您。因为您的辛劳和铺垫,我们已经过上了较好的日子。两个舅舅可能把这些说给您了吧?姥姥,从来愁苦的您,就笑一声吧!

姥姥的文章9:姥姥与织布机

文/钟春香

在姥爷老屋的角落里,放着一台蒙尘的破烂的织布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姥爷,就这么一个破烂东西,我姥姥是怎么在上面织布的?他一边拿着线穗和梭子冲我比划,一边夸赞姥姥的手艺,说她织的布扛到街上人家都抢,不光密实、柔软,还颜色鲜艳、不落色,大姑娘小媳妇缝个衣裳,小孩子做个袄裤,家里裁个床单什么的,真是嘎嘎的……他眼里的神采和骄傲的神情,好像姥姥与织布机从没有分开过,而我却怎么也不能将行动迟缓的姥姥与织布联系在一起。

我记事的时候,姥姥就得了脑血栓且行动迟缓。记忆中,她经常拄一根拐棍,拿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每天,她一扭一扭地从门内走出来,风儿吹过来是清爽的,太阳照在身上是温暖的。她将凳子在门口一放,缓缓地坐下,眯眼望着树影下细碎的阳光。姥姥的家位于前街,那么多人自她门口过,但她不怎么跟人打招呼,别人和她说话她也不怎么搭理,仿佛骄傲如她清高如她。她只喜欢看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听姥爷说,姥姥自年轻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喜言谈,不喜妯娌交往,但善干活,特别是织布,在那些细密的浆织和繁复的花色上,倾注她全部的心力和气力。但自得病之后,她却再也不能驾驭织布机。望机兴叹,她悟出织布所带给她的就像一场春秋大梦,梦醒之时,那些被她织就的飞鸟和鲜花,突然不打招呼就离她而去,让她心内只能空空如也……

在五十年前,农村会织布的女人很多,但能像姥姥这样织得好织得快的却不多。她一晚上到底能织多少,用姥爷的话说,你想要多少她给你织多少,她能从晚上一擦黑干到明天早晨鸡叫打鸣,一人玩转整台织布机,不用任何人帮忙。但奇怪的是,每次她想坐在织布机前,不是老大哭就是老二叫,大呼小叫,吵吵嚷嚷,但即使这样她仍然会坐在织布机前,边说边开始织布。姥姥常说,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娘几个就是靠它养活的,没有它,就会吊起嘴来,喝西北风,你们还有脸吵闹?织布机的呱嗒声淹没了一切,日子来得就是这般粗粝,不像布上织出的花鸟,有着诗意的温情,她不能在乎孩子的哭闹,她不是无情,她只想织布换钱让孩子们吃饭,然后长大成人……

姥姥最幸福的时刻,是身边围着七里八乡学艺的女人。在这些女人眼里,姥姥成了天上下凡的织女,而她也极其享受这一刻。她一扫不善言辞的羞涩,讲起织布来头头是道,俨然一代宗师引领一方布艺。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神态,讲到得意的地方,她会眉飞色舞地笑。这是丈夫和孩子从没有看见过的一种神态。而最稀奇的还在后头,她踏上织布机,就与织布机合为一体,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手舞足蹈,左右开弓,姿势优美,节奏明快,呱呱哒哒,让女人们都看傻了眼,而她忙得满头大汗,还嫌不尽兴呢。

织布机所织出来的布,帮姥爷一家度过了灾荒年月。在那些挨冻受饿的日子里,姥姥虽然每夜每夜地织布,但孩子们身上的衣裳,还是舍不得裁她刚织出来的新布。她对孩子们说,新布是给城里的富人准备的,而我们乡下人只用布头或旧布就行了。孩子们含泪点头,穿着布头或旧布做的衣裳长大嫁人,这让病后的她一直后悔,为什么就没有为孩子们做身自己织的新布衣裳呢?

生命中没有了机杼声,让姥姥突感人世的悲凉。守着那台织布机,她不再多说什么,直到去世,她都保持着冷峻的面容。而她那颗柔美如花的女人心,曾是织布机上一块美丽的云锦,但不幸却被飞鸟带到了远方……

姥姥的文章10:妈妈站在土桥上

文/郭凤祥

14岁的时候,姥姥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更带着对我的无限挂牵,永远地离开了我。那个秋日黄昏,太阳沉入地平线,留下残阳如血,留下悲痛欲绝。

失去了姥姥的庇护,我不得不到改嫁的妈妈那里讨生活。

妈妈家里上有公公,下有继父前房的三个孩子,还有她和继父生的4个孩子。在这样一个成分复杂的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妈妈竭尽全力地操持家务,生火做饭,一日三餐,缝缝补补,洗洗涮涮。

为了节俭,几乎所有的吃穿用,都是自力更生。春天开荒种地,夏季种菜浇水,秋天收割捡藏,冬天进山打柴,这些体力活,妈妈都要跟男人一样干。换季的时候,一大家十多口人的衣服,妈妈得点灯熬油,日夜赶制。为了节省衣料,妈妈凭着心灵手巧,将大孩子的改成小孩子的,把夏天的缝进冬天的。一件件合身挡风寒又美观的衣裤,就是妈妈整日不停地踏着缝纫机赶制出来的。

要过年的时候,是妈妈最忙碌的时候。夜深人静,我常常听着缝纫机呼隆隆的响声,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放亮,而缝纫机声还在呼隆隆,呼隆隆!有一次,为了赶制大哥的结婚被褥,妈妈两天没合眼,竟在做完最后一件被子的时候,累得昏了过去。幸亏发现及时,送到医院打了吊瓶,才苏醒过来。大夫说她血糖太低,需要静养。可是走出医院的妈妈,怎么能够闲歇下来?因为老的老小的小,一顿不做饭,全家就要挨饿;没有换洗,大家就得穿脏衣服;没有缝缝补补,大人孩子就得衣不遮体。那时我就想,妈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支撑这一大家人的生活。谁也帮不了妈妈,她还得继续劳累下去。

15岁时,我的生身父亲得知我的境况,准备接我回到他身边。一想到命运的一次次残酷安排,病魔夺去了姥姥的生命,心里的创伤在母亲身边一年多刚刚被抚平一点,却又要被无情地撕裂,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痛不欲生。那是一段十分煎熬的日子,一方面是难舍难分的母亲,另一方面是血脉相连的父亲。为了让我能够享受条件稍好一点的生活,妈妈决定送我到父亲那里。我虽是情有不舍,但是为了不拖累母亲,只好答应了。

早晨5点多钟的火车,母亲几乎是一夜没睡,为我赶制一套新衣裳。那块军绿色布料是妈妈用攒了一个春天的鸡蛋换来的,光滑挺实的布料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经过裁剪、拼接、上缝纫机缝缀,一套新衣做好了。妈妈用熨斗把衣服裤子熨烫好,给我穿在身上。我知道即将离开妈妈了,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

站在每天经过的土桥上,妈妈把刚煮熟的几个鸡蛋塞进我的挎包里,用手把我的衣扣仔细地系好,抚平,叮嘱道:“到了那边,记得写信!好好念书,听话……”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初夏的晨光映照着妈妈那饱经沧桑的脸,是无奈、是渴望、是忧伤。此前对于她的所有误解、埋怨,都随风飘散,只剩下无限的依恋。走出很远很远,我回望那土桥上,妈妈依旧站在那里,向我招手遥望……

姥姥的文章11:姥姥的“新”村庄

文/崔家榕

周末,我跟随爸爸妈妈去乡下姥姥家。一路上,透过车窗往外看,发现沿途经过许多村庄好像都变了摸样,干净又整洁,熟悉又陌生。我心里疑惑:“妈妈是不是走错路了?”

一进入姥姥的村子,醒目的大横幅扑面而来——“参与环境整治,我们义不容辞”。拐进姥姥家的胡同,感觉宽敞了许多。“咦?门口的小菜园呢?”姥姥看我疑惑的表情,带点遗憾地对我说:“小菜园没有了,以后不能在街上随便种菜了”。

原来,今年全市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房前屋后都进行了清理。以前各个小胡同里杂草丛生,也没有垃圾箱。现在房前屋后的土地进行了平整,新栽的树苗成排成行。在临街的房屋边,写有“放垃圾点”的小牌子,为了保持整治效果,村里还规定,家庭生活产生的垃圾,要用塑料袋装好放到指定地点再由垃圾清运车运走。村里的保洁员天天上岗,沟里的垃圾堆没有了、不招苍蝇了,空气都变好了,如春天的新雨,带来了一番清新气象。

坐在庭院里拉家常,姥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可不是这样,碰到下雨天,这条街不穿靴子是进不来的。”然后又指着远处的街道说:“以前土路一个坑接另一个坑,刮风天尘土飞扬,草堆、石头、垃圾到处有,路边建的违章房都没人管,到处乱七八糟的。”

听了姥爷的话,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小时候来姥姥村时的情景:我穿着新买的小皮鞋,骄傲地和小伙伴一块在村子里玩,可是不小心就会踩到一堆小狗屎或者烂泥巴,弄得我只好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走路,但还是经常弄得浑身都是泥土。那时候,村里到处都是麦秸垛,不时地给我来点小惊喜,因为家家户户的老母鸡都在街上“漫步”,我还曾经在麦秸垛里捡到过不知谁家母鸡遗落的蛋呢。

姥姥说:“现在道路硬化了,环境慢慢好了起来。镇里、村里组织打扫卫生,村里搞环境整治村民积极配合,车子进出村庄通畅,喘口气儿也新鲜,老少爷们儿都打心眼里高兴!不过……”姥姥的眉头又皱了皱:“要是能够让我继续在门口种菜就好啦,唉……”你们知道姥姥遗憾啥吗?悄悄告诉你,姥姥门口种了很多种蔬菜,都是留给妈妈和舅舅捎回城里吃的有机菜,这里面,不仅仅是普通的蔬菜,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啊!但是,为了配合城乡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姥姥带头将门口辛辛苦苦种植快要结果的蔬菜给拔掉了。为这,姥姥还心疼地一天没吃饭呢。但姥姥说了,不能因为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拖了全村、全市的工作。

哎,我那可爱的姥姥!呦,姥姥可爱的新村庄!嘿嘿……

姥姥的文章12:别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文/马亚伟

姥姥很有意思,一箱苹果,她专门挑烂掉一小块儿的吃。她耐心地用水果刀把烂掉的那一小块削去,然后再津津有味地吃掉剩余的果肉。等到第二天,原来好好的苹果又有一只烂掉了一小块,姥姥依旧如法炮制,吃掉这只烂苹果。结果呢,一箱苹果像是跟姥姥做游戏一样,一只只陆续烂掉,就这样,满满一箱吃到最后,姥姥竟然没有吃过一只完好的苹果。

我们都笑姥姥,告诉她应该先吃最好的。姥姥却说:“我呢,是想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你们想啊,烂了一块的苹果如果不赶紧吃掉,就全烂完了,糟蹋了。”我们反驳说:“您这样吃法,好苹果也放烂了,损失更大。”姥姥说:“我就是想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嘛。”姥姥的这种逻辑,让我们无言以对。

妈妈好像完全继承了姥姥的衣钵,也习惯“把最好的留在最后”。那年,我花了一千多块钱给她买了一件羊绒大衣。这是我妈所有衣服中最贵的,她也最喜欢。这件羊绒大衣不论颜色和款式,都特别适合她。妈妈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在最隆重的场合才穿一次。几年的时间,妈妈只穿过三次,一次是妹妹结婚,一次是出席表弟的婚礼,还有一次是我们去看望天津的亲戚。每当她穿上这件羊绒大衣,都会赢得别人的赞美。越是这样,妈妈就越珍惜这件衣服,越是珍惜,就越舍不得穿。

几年过去了,如今羊绒大衣已经过时,没几个人穿了。而且妈妈那件的颜色和样式也不合潮流了,如果穿出去,别人一定以为是古董呢。妈妈却一直把自己最心爱的衣服收藏的好好的,偶尔抖出了,会无比惋惜地说:“一千多块钱的衣服,才穿了三次。”我说:“谁让你总是把好东西留着呢,留到最后没价值了吧。”母亲叹了口气。

其实,姥姥和妈妈没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东西,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贬值,如果不充分利用,就是一种浪费。她们以为自己足够节俭,却因为这种节俭,丢失了很多不该丢失的东西。

别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的、穿的、用的,都会在时光的逝去中慢慢丧失原来的价值。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会在时光中贬值的,比如青春。有的人在年少时,不充分利用青春的价值,让青春焕发应有的光彩。以为反正大好时光在手,留到最后也无妨。恍惚间,青春走远,一去不回。荒废的青春,已然成为一只烂掉的苹果,一件过时的衣服。

别在秋天寻找春风的足迹,也别在冬天寻找秋月的影子,在适合的季节享受最美的生活。学会理智地去珍惜,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姥姥的文章13:姥姥的纺车母亲的线

文/李凤高

姥姥在世的时候,用过一台古老的纺车。姥姥73岁那年,对母亲深情地说:“娘走了,把纺车留给你吧!”姥姥走得非常安详,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就像睡着了一样。

母亲接过姥姥的纺车,常用纺车纺线,每当纺车“吱吱呦呦”地响起,仿佛就像姥姥与母亲母女俩在用心灵对话,母亲觉得姥姥从未走远,始终就在自己的身边。

纺线是一个漫长的流程。暮秋,生产队里棉田的棉花棉桃都绽放了,一棵棉花一树花,母亲领着我和婶子大娘们在棉田里穿行,拾回的棉花要过秤入库,按数量多少记工分。年底除了上缴工棉,就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分回的棉花是籽棉,母亲要放到太阳下暴晒,然后再去弹棉花的那里弹成一卷卷规整的棉絮,拿回来,再搓成油条粗细长短的棉瓜,就可以抽丝纺线了。

纺线的时候,母亲也不嫌累,总是将我抱在怀里,我坐在母亲的腿上,也不懂事,感受不到母亲的累,只觉得母爱贴心又温暖,是我依恋的港湾。

纺线的过程中,母亲的右手要不停地摇纺车,左手里的棉瓜就像春蚕吐丝,一点点耗尽,随着棉丝的拉伸,母亲的左臂要在前后夸张地摆晃,我觉得纺线的母亲,既是一位诗人,在尽情地倾吐诗情,又是一位舞蹈家,在游刃有余地重复着生活的律动。

母亲带着微笑与满足,摘下一个个纺锤纱锭,那是她的劳动果实,也是织布机吞云吐雾的下饭菜。

自家织出的土布厚实而温暖,再拿到染坊里,染成蓝底白花的褥子面,犹如一件青花瓷的艺术品,朴素大方,透着原始的美。我曾经穿的大裤裆棉裤、棉袄,就都是用土布做成的,那里蕴藏着一种从里到外、实实在在的暖。

如今,母亲早已驾鹤西去,那纺车也已随着故园老屋的坍塌而了无踪影,唯有母亲纺线织成的土布我还留在箱底一匹,不做衣物,只留念想,那是母亲的遗作,我边欣赏边回味,贴到面颊上,暖到心里头。

姥姥的文章14:姥姥的谎言

文/中原梅子

豆豆是姥姥家养的狗,一身雪白的毛,跑起来像一个滚动的雪团。豆豆身材娇小,但很机灵。每次我去姥姥家,第一个迎接我的都是豆豆,它摇着尾巴,飞快向我跑来,嘴里还不忘叼一个土坷垃或者石块作为礼物。

但今天,直到敲响了姥姥家的门,也不见豆豆迎接。我有点纳闷,我问姥姥:“怎么不见豆豆了?”

“豆豆跑出去玩了。”姥姥说着,眼神不自觉的左飘右飘完全不和我对视。姥姥这是在撒谎。

我讨厌别人对我说谎,在我眼里谎言是不分善恶的,明明是白的却要说是黑的,这种被欺骗的感觉让人心寒。我决定揭穿她!

“可是我刚刚出去找了一圈,公园或是附近的小区里都找了就是没有找到,姥爷是不是把豆豆卖了?”我问姥姥。

姥爷一直不喜欢豆豆,原因是豆豆是条母狗,要生小狗了。姥爷觉得养小狗太费劲,一直想把豆豆处理了。前一段时间我不在家,但又怕姥爷处理了豆豆,于是特地嘱咐姥姥务必要看好豆豆,别被姥爷处理了。姥姥当时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的是豆豆还是被卖了。

“豆豆哪里被卖了,它一大早跑出去玩了,一定是碰到公园里那只小黄狗了,玩得忘了回家。”姥姥说着,目光求助似的看向了姥爷。我知道姥姥又在撒谎了。我很失望,决定揭穿她!

“我刚才问过姥爷了,你十五块钱在集上把豆豆卖了,是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我说谎?你个大骗子!”姥姥很尴尬,在吃饭的时候想说些什么。但我很不耐烦,没有给姥姥说话的机会。

吃完饭,妈妈把我拉到房间训斥我,问为什么对姥姥那种态度。我说“姥姥把豆豆15块给卖了,还对我撒谎。”妈妈对我说“咱家豆豆怀孕了,本来养狗就费神费力,姥姥姥爷年纪大了,妈妈要上班,我们都没这个精力养这么多小狗,给豆豆找一个好主人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你姥姥带着豆豆到集上,见到买主,先告诉人家;俺家狗怀上崽了,多少钱无所谓,你一定要对它们好啊!可是来集上买狗的大多为了吃,豆豆又不是什么名犬,想买回家养的人基本没有。姥姥大冬天的站在集市上两个多小时,才遇到了一个说要养豆豆给厂子看门的人,姥姥不放心,跟这那人走了好远,到厂子里看过才罢休。”

妈妈的话我听懂了,但豆豆被卖了让我很不开心,年少的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将对豆豆的感情表现出来,于是还是气呼呼地说:“姥姥明明答应过我看好豆豆的,没想到自己卖了豆豆还说谎,姥姥不是个好人!”

妈妈听了以后沉默了,过了一会才缓缓对我说“你姥姥一辈子都没有说过谎,这次是怕你伤心才这么说的。”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听过了好多种谎话,自己也用名为“谎言”的工具躲掉了好多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但是这么多年听到的最拙略的最暖心的谎言,果然还是姥姥对我说的那句话。

姥姥的文章15:我爱姥姥

文/高萌萌

姥姥去世了,她在临死之前对我说:“长大一定要好好读书,然后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好好的孝顺父母……”她不停地说,而我在床边已经哭成了个泪人。

记得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出门做生意,常常早出晚归,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姥姥。我很调皮,老是用剪刀剪烂姥姥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剪纸,姥姥终于忍受不了,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年幼懵懂的我并不清楚姥姥为什么骂我,我伤心地跑了出去,来到了一片树林。

就在我哭的时候,一条浑身通绿的小蛇进入我的视线,我吓得转身就跑,却听到姥姥叫我别动的声音。这时蛇动了,似箭般地向我飞来,而姥姥也出现在我的身边,她扑倒了我,蛇就在姥姥的身上留下了咬痕。我心疼地哭了,同时十分后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姥姥说蛇没有毒我才放下心来。

姥姥扑到我身上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爱,感受到了她带给我的温暖,心里一瞬间就被捂热了,刚才的伤心于不快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从那时候起,我不再调皮,不再是一个只会玩耍的小男孩了,因为我懂姥姥,懂姥姥对我满满的爱。我尊敬她,听她的话,每天都活得很快乐,但天不遂人愿,我们的美好生活才过了短短的一年,姥姥就离开我了。

现在,我长大了,来到了昆明,进入了小学,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读书,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孝顺父母,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姥姥。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起死回生的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得到它,因为亲人离开自己的时候太痛苦了。姥姥,我好想你,真的好想你,在这我想对你说:“姥姥,你临死之前说的那些话,我一定会牢记在心,努力去实现它,请您放心。”

姥姥的文章16:姥姥,您一定要挺过来

这是我节选的乔叶的一篇文章:

她说:要绷住。

高兴的时候,要绷住。不绷,怕别人说你得意,说你轻浮,说你炫耀。还有更可怕的——你的喜悦很可能会让别人不快。因此,必须克制、控制,或者说节制。必须。幸福是一种香味。瓶塞不紧,香气就会溜走。开得口大,溜得快些。开得口小,溜得慢些。只要你开了口,哪怕再小,这香味也会减弱。因此,要绷住,要尽力把它密封好。

不幸的时候,也要绷住。对别人说又有什么用呢?谁会真正地同情你?心疼你?怜悯你?谁会与你真正地休戚与共?表面浅薄的安慰下,你怎么能肯定他没有在与你不幸的对比中欣慰着自己的幸福?即所谓的幸灾乐祸?不幸是一种秘密。一说就会扩散,人人尽知,从而将不幸扩大。因此,要绷住,不要泄露,不要倾诉,不要告诉任何人。

平常的日子呢?不喜不悲,在幸与不幸之间,更要绷住。因为没有什么可说的。平常的日子,就是坚持。

绷住的本质,就是坚持。

生而为人,人生在世,只要不是疯傻,都需要绷。有的绷功强些,有的绷功弱些。相比之下,似乎还是绷功弱的人多些。谁愿意总是压着自己或端着自己?谁不想快意恩仇,性情江湖?于是,总会在某时某刻失态于众,原形毕露。

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绷住且能绷得好的。绷得好的人,永远是一副秋水无波的平静神情。——是的,就是秋水。不是春水。春水是有温度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而秋水,它不暖,也不凉。它几乎是没有情绪的水。绷功强的人,就是这样,他们的神情没有温度。永远是喜怒不形于色。无疑,这需要一副强韧的神经和一颗弹性极好的心灵。

这是我昨天读到的,我说:“我会努力绷住的,不管有多困难。”但是今天,我就没绷住,散得像一地沙,我哭了,妈妈说姥姥很危险,爸爸说抢救过来很难,我不相信……曾经,姥姥陪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她的歌声那么好听,她会唱那么多的好歌;曾经,姥姥给我讲故事,那些美妙的无与伦比的故事都是她自己编出来的,任何的故事书都比不上她;曾经,她给我秀了一套福娃,修了好几个花枕头,织了那么多条毛衣毛裤,而现在呢?陪伴了我整整14年的姥姥就要离开我了吗?不可能,我不相信,姥姥一定不会有事的,她一定会好好的活下去!姥姥,云南您还没去呢吧?还有好多的地方您都曾向往过的,等您好了,我们带您去玩,您不是还要看我上大学吗?您得等着我啊!旭旭还没长大,您要看着他成家啊!您还没看到第三个孙子呢?您怎么会放心离开呢?对不对?

我们会等着您,您要相信自己,您一定会好的,相信医生,他们会把您抢救过来!您自己一定要挺住!

祈祷!奇迹的出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