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去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过去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过去的散文1:套磨子

文/王祥

过去,长安一带人把用牲口曳转石磨加工面粉叫“套磨子”。我们家人多,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三天两头要套磨子。父亲下地干活,爷爷奶奶年迈,套磨子就成了母亲的家务活之一。九、十岁的我只能做个小帮手。

套磨子是费时单调乏味的活儿,吆牲口曳动石磨,周而复始地转圈儿,直至粮食渣儿几乎成为无面的麸皮为止。在这过程中,要兼顾磨顶上下溜的粮食不能断档,否则,俩磨扇空研会严重磨损。套完磨子,磨眼里要留满麸皮填膛,下一家套磨子时不至于因空研伤磨子。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就要遭人非议和磨主不满:说你这个人不知道啥,粒米颗儿都要涮了吃进肚子——十足的啬鬼。

要把粮食磨成面是挺麻烦的活儿。先要洗麦。那时几乎家家都有“黑老锅”,即做饭用的大黑铁锅。洗麦时把麦倒进事先盛好水的“黑老锅”里,用竹编笊篱上下来去反复翻搅涮淘,俗称“淘麦”。直至麦子干净,再一笊篱一笊篱捞上来控去大水,倒在预先铺在阳光充足处的芦苇席上摊搅晾晒。就这样一锅一锅淘,直至把一次要磨的麦子淘完。为将潮麦尽快晒干,须不时用竹筢儿梳划翻搅;还得悉心看守,吆赶前来叼食的鸡们鸟儿。这活儿简单,又不用出大力气,一般时候老人和娃娃们专此莫属。但有几次,我一心玩耍,竟然全忘了自己的“职责”,擅离“职守”。那时各家的鸡都放养。鸡、鸟儿乘机大得其手,把苇席上晒的麦子踩踏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有的麦子脏污了,有的被弄撒到苇席外的地上。母亲来一看这场面,怒气即时上了脸。这时总是倒霉的屁股蛋儿挨打。

其时,像这一带其他村一样,我们马营寨能买得起石磨还得有磨房的人家屈指可数。没有磨子的人家要套磨子,得先一天去磨主家靠定。靠定了磨子,没有牲口的人家还得向有牲口的人家借靠牲口和套拉绳。我家一般借用独居村外一李姓人家的黄牛。大人事先联系好,到时由我去牵。套完磨子,母亲要忙于收麸装面,打扫收拾磨房,牵还黄牛的事儿自然舍我其谁。一次途中不知哪里触犯了黄牛,它没来由地大发脾气,前蹄跳、后蹄尥,几下就把搭在背上的套拉绳弄掉了。我猝不及防,被它一头顶进路边涝池做了落汤鸡。多亏村里一大人正巧路过,他来不及撇衣脱鞋,赶紧跳下水将我拉扯上岸,幸免了灭顶之灾。晚上,母亲草草吃过饭,紧忙请人为我叫魂收精。打这以后,母亲再没让我干牵牛的活儿。

这样的磨面方式落后而效率又低,慢说母亲,我先厌烦得怕怕。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终于结束了牲口曳石磨的历史,改用电动,旋转速度大增,效率提高了不少。

关于过去的散文2:轻描淡写,你的过眼云烟

文/蓝小仪

在过去无数个日子里,自然留存无数的记忆,在无数个记忆中,当然会有轻重深浅之分。有的用心铭记,有的似曾相识,有的总会无意想起,然后思绪回到从前,以不同的距离再一次感受一宿,发现总会有些不舍与不同。有的即便有人提起自己也不一定能够想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孤独的时候,静止了思想,享受几多孤独,每每孤独时候,往往思考的事情越多。

十八年里的我,仿佛一粒尘埃一般任凭风的吹拂,最后找不到落脚点,虽然自己很小,对于周围的石头来说,我感到骄傲的是自己没有和他们为伍。

十八年里的我们,相识,相认,相交,最后互相分离,就好像共同演绎着一部悲剧,任凭心碎,最终含醉离去。

人生路中,走得越长,知道的就越多,往常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曾天真的认为花儿会常开,身边的人会常留,后来花再次开的时候身边已没有了许多人,再后来花也未曾开过。有些人分开后就会成为故人,正如有些事过去了就成为故事。即使某天无意的相遇,也仅仅只会说“是你呀”但听起来总觉得不舒服,然后相约一笑了之,最后沉默分手。

冥冥之中有些未来的事仿佛就曾经经历过。有时候当你历经一些事时,总会觉得好像曾经发生过一样,仔细想却又想不起来,这就是遗忘。

时间这东西真的很可怕,它可以让人忘记原以为不会忘记的事物,它可以疏远自己曾经最亲近的人,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它让人觉得过去的故事与故人那么近而又那么远……

时过境迁,记忆的画面早已模糊不堪,模糊的笑脸,模糊的屋舍谁家的房檐。

过眼云烟,往日的乐趣早已销声匿迹,何处的笑语,何处的风筝谁手中的线。

我依稀记得你慈祥的面孔却忘记了你为何笑,我依然回味你送我糖时的羞涩却想不起在哪一个转角。

懵懵懂懂,多少个春秋。我承认自己是那么的恋旧,只是这世界太多的事物流逝的太快,还未真正体会到它的来的目的去的原因,还在迷惘时,就已悄然无声的逝去。

于是;只能轻描淡写,你的过眼云烟。

关于过去的散文3:走过了,就别回头

有人说遗忘过去最好最快的方法是重新开始。重新开始,不过四字,可做起来却谈何容易。每每触物伤情,还要硬逼自己释怀,以免再深陷进去。然而我们总是用太多的借口去纠结,嘴上说着释然了,心里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能回到过去。

大多时候我们曾信誓旦旦: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怎样怎样。可是,生活没有彩排,不允许你重新演绎,歌曲可以倒带,生活却依然前进,哪怕你全力回头寻找,留下来的不过是一道道悔恨的车辙。

其实,不是我们放不开手,只是觉得不甘,努力了那么久,梦想没有照进现实,却轻轻被现实击败,所有的汗水化作泪水,所有的不甘变为心痛,所有的动力化为乌有,点滴之间,坠入深渊。抬头看看依旧灿烂的苍空,没有一丝白云,所以蓝的那么透彻那么纯净,想要在那丝纯净里找寻什么,一无所获。

有首歌唱:如果再回到从前,一切能否重演!然而实事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我们回到了从前,谁能保证当初的感情没有变质?谁能保证物是人非面前还能从容淡定?谁能保证这一次的轮回不是更深的纠缠?即使回去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那个地点,这个时间,不过是再往愈合的伤口上撒把盐,让心更疼,让生活更凌乱。所以,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吧。

细数那些过往,开心多过悲伤,既然这样,何必彷徨。结果固然重要,然而过程更重要。走走停停,孰是孰非,不再是纠结的问题,享受了过程的灿烂,谁还在乎结局是悲是喜。冰心说: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最欣赏的郭敬明更是说: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如果可以再次抬头看看,或许会有那么些丝丝白云突然出现了,这个谁能说准呢!

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或许能豁然开朗。看惯了热闹繁华,找一处清幽,慢慢梳理那团纠缠的结,你会发现,其实线头就在手边,轻轻一扯,那团结变成丝线。采一把鲜花,用那条丝线捆绑,悠然感叹生活此般美好。

关于过去的散文4:搬动的故乡

文/张建春

他们回忆故乡的过去,谈论今天新的家乡,像在展开一部厚重的大书。细细品味,这本翻不动的大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新生活、新厚度。

故乡谈不上多么美丽,最多的是些清澈的塘口、杂乱的树木、游动的田埂和低矮的房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稻香、麦浪、山芋和豆菽。

我所说的故乡应该是七十年代我记事后的故乡,那时天空时常阴霾,我看到的树是绿的,水是清的,路是泥泞坎坷的,田地里的庄稼是一茬茬生长的。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可以时常拔上一棵灌浆的稻穗吸吮其中甜甜的浆汁,偶尔也会拽上一只豌豆解救已被饥饿围困的肠胃。家居的房子是低矮的,灯火似乎永远长不大,它昏暗、跳动,奶奶晚上纺棉的声音单调而又持久,在我们进入梦乡之后,这灯就打起瞌睡,像一只萤火虫一样只照见身后一粒米的方圆,永远散发不出热量,但我学会的第一个字肯定是在这灯盏之下,记得我把字写得有核桃样大,横七竖八的,凑在灯光下张牙舞爪地直叫唤,第二天我的鼻孔是黑的,油烟让我懂得了写字的艰辛和做田里的活计一样沉重。

当然,除此之外七十年代伴随我们最多的还是饥饿,饿得最有分量的是走在放学路上的前胸贴后背的感受,那时整个故乡都在饥饿中。家境好的可以吃上两稀一干的三顿,差点的一天两顿甚至一顿,饿也让做学生的我们学会了逃避学业,学会了品尝地里凡是能进嘴的东西。说实话,在如今吃过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中餐西餐之后,滋味之鲜美还没有超过麦仁就蚂蚱的。

故乡仍然是美好的。春天野花遍地,和风吹动四散的炊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无拘无束,夏天一个猛子扎进塘里躲避太阳;在桑葚树上让满嘴乌黑,过足甜瘾;和小鸟作伴数着满天星斗;做了错事任由母亲带着刺条在身后猛追,撵得鸡飞狗跳,之后总有人说情躲过一次次皮肉之苦。

八十年代的故乡充斥了新的内涵,泥泞和坎坷的路学会了在平静中接受平整和滚过的车轮,乡邻们开始用自己自主的方式修整刀耕火种的动作,故乡人开始流动,开始用思想和智慧打点自己的生活,饥饿开始剥离自己的身体。当我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低矮的门洞、高高的门槛时,回眼故乡烟雨蒙蒙中,一幅画卷正在慢慢地打开。祖母那时还健在,她拉着我的手,在祖坟地让我跪下双膝,对着早些年逝去的爷爷,更早的时候去世的亲人,发誓不要忘了故土故人。细细一算我成了方圆数十里第一个外出上大学的人,按祖母的说法是祖坟有力,家乡的风水好。我管不了这些,只是对着亲亲的家乡鼻子酸了又酸,故乡真的让人难以释怀,她能打得、踢得、哭得,但就是骂不得。

故乡在我断断续续的回眸和探望中,一天天地变化着,低矮的门洞在消失,长不大的灯光几乎是在一夜间变得明亮,风柔和了,雨也不像过去那么的恣肆,透过窗户的明亮,雨变得有秩序了,它们润湿了土地、河流、塘坝。过去仅有的橡、椿、槐、榆的房前屋后,飘过一阵阵月季、茉莉乃至合欢的香味。我曾经深深怀疑过的家乡人的情调,在悄然而至的富足中越来越丰满了。他们学会了自由恋爱,学会了在电视机前评点俊男俏女的衣着,不要多长时间,在家乡村口就会走来三三两两衣着鲜亮的人,走近一看不定就是曾经邻家的“丑小鸭”,今天玉树临风的“白天鹅”。

变了的故乡却在一段时日里整体搬动了。那段时日我常在痛苦和留恋里度过。最早是我的母校在挺胸凸肚的挖掘机前消失了,之后是生养我们的老屋被一点点拆卸成零乱的断砖残木。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和颜色鲜明的厂房,大片的绿地可供徜徉,小桥流水可凭借一把雨伞在细雨中品读江南园林的韵味。

许多情节是在细细的回味中展开的。当我漫步在曾经是故里的土地上,我对整体搬进小区的故乡是那么的排斥和拒绝,这还是我的故乡吗?路是那么的平整,房屋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夜晚是那么的明亮,文化广场那些舞动的身影还是我的故乡人吗?推开一个个紧闭的门扉,故乡故土竟历历在目,客厅的墙壁上仍然挂着陈旧的老照片,祖辈的目光依然沉郁、忧愁;书房里我儿时的玩伴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他大言不惭地对我说:在聊天呢。那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吗?是的,是他。只不过在换了种方式、换了种环境、换了种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里呼吸故土、故乡、故人的空气。

我曾有过故乡从此消失的念头,在时间的推移里化成了深切的思念。2009年春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搬动的故乡,那天我的身边聚集了许多人。他们唤着我的小名,用一双双曾经粗糙的目光抚摸我,让我充分地感受诚挚浓烈的乡情。他们回忆故乡的过去,谈论今天新的家乡,像在展开一部厚重的大书。细细品味,这本翻不动的大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新生活、新厚度。

我的远房叔叔,也是生活在故乡时间最长的健在者,他似乎读出了我眼中的留恋,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看看。他牵牢我的手,脚步仍是硬朗的,在游动鹅卵石和大理石的小径引领下,叔侄俩停留在一片树林里,他指着身边的几棵大树,问我:还认识它们吗?我抬眼望去,巨木参天,那不是生活在我祖辈土地上的一株株老榆、老槐、老柳吗?它们曾经伫立村口、迎来送往,把绿荫和花香年复一年地洒在坚硬、软柔、贫瘠、肥沃的土地上。今天它们也被搬动了,在新的家乡枝头的绿叶仍是故乡的颜色,枝头的鸟啼还是故乡的乡音,深扎的根还在故乡的情景里漫游。

大块大块的土地有了勃动的新的生命,故乡的大树伸展出新的根须,故乡人的脚步坚定而又自信。故乡从一个地方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故乡仍旧是自己的故乡,乡情还在,乡音还在,童年的印记丢失了,但心中的符号永远不会消损,梦还会在过去的土地上流连,但内容却变得多彩丰富了。

关于过去的散文5:向爱情走过去

文/张丙银

2012年的3月10日,《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女嘉宾。在主持人孟非精心而简短地介绍后,一位面容姣好、身段曼妙、带着微笑的女子出场了,唯独和常人不同的是——她那两管空荡荡的衣袖。没错,她就是台上的16号女嘉宾雷庆瑶。

这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女孩,3岁那年,为了捡一只落在变压器上的纸飞机,永远失去了双臂。凭着超常的毅力,她学会了用双脚穿衣、做饭、吃饭、写字、缝补衣裳、绘画……16岁那年,她因出演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被誉为“折翼天使”。随后考上大学、参加残运会、投身公益事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谱写了另一种精彩的人生。我们不知道从她失去双臂的那一天起,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但从她台上展现的勇敢、坚强、自信和善良,足以打动每一位观众。

面对灭灯时身体带来的缺陷,她自信地说:“我可以用肩膀灭灯,就是时间稍微长点。今天刚好穿了一件水袖的裙子,问问题时我就舞舞袖子,示意孟非老师,我跟孟非老师还挺有默契的。”

面对将来生活的艰辛时,她坚强地说:“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很坚强又很能干的人,但在我父母和很多亲人的眼里,我只是个脆弱的小女孩。所以,亲人们一直在用尽全力地保护我,我很感谢亲人们对我的爱,但我长大了,我需要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未来,所以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永远生活在家人的保护下。”

雷庆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了许多人,在舞台上很快地被选为了“心动女生”。面对丘比特的爱情之箭,有时她毅然地选择灭灯,她说:“我不想他因为一时的感动而选择我,因为两人是要过一辈子的,如果只是一时的感动,那么接下来的一生两人都会在后悔中度过。”

雷庆瑶清醒地知道内心渴望的爱情,正如她自己所说“爱情不向我走来,我就向爱情走过去。”就是这样一位坦诚直爽、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孩,终于在舞台上迎来了自己爱情的春天,于2012年4月22日的节目中和一位叫易澹青的男嘉宾成功牵手。

爱情,从来都没有关起那扇窗户,哪怕我们失去了推开窗的双手,但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双脚绕道走向幸福。

关于过去的散文6:体验

文/周进

一小时过去,我面对着作文题《体验》不知怎样写。我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远方发呆。

这时,窗外走过一个双目失明的男人,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已经裂缝的竹竿,左手拉着一辆破旧的小木车,里面装着几件很旧的乐器,乐器的旁边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这是我们小区的一个残疾人。我们小区是一个老小区,租金比较便宜,所以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残疾人。他们或聋哑,或失去双臂、双脚,有的是天生畸形,只能匍匐在地上。以往我会去帮他们,却不曾想过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他们,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于是我准备模仿残疾人,体验他们的生活。

说做就做,我先模拟自己是聋哑人。首先,找来一团棉花,塞住双耳,接着我打开电视,只看见画面,听不见声音;我走到窗前也听不到那悦耳的鸟叫声,只有死一般的寂静,我心里不禁有几分焦躁。

我从耳中取出棉花,开始模仿盲人。用一块黑布把眼睛蒙上,瞬间四周漆黑,我不由伸出双手摸索着向前走。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上,嘴角磕出粘粘的液体,膝盖也磕得很疼;我翻开书,看不见书上精美的图画和动人的文字,循着窗外的声音,抬起头,但不见了那多姿多彩的景色,也看不见亲人和朋友了,我心中不由一阵惊慌。如果我真的失明了,那我下楼梯就得一步一步地慢慢摸索,过马路时,我还要警惕飞驰的汽车。失明就意味着永远生活在黑暗的深渊,多么悲惨啊!

盲人的世界真悲惨,那么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又怎样呢?这时我已经少了一些突发奇想,而是多了几分认真的体验。

我将双臂紧贴裤缝,模拟失去了双臂。要翻书,只能用嘴;要写字,只能用嘴衔起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

我又僵坐在凳子上,想像自己失去了双腿,一动不能动。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伤和凄凉,原来残疾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可怜,我终于懂得了他们的艰难与不幸……

庆幸的是我们是健康的,我们不仅要珍惜健康,还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们。

突然,灵感在我脑海一闪而过,我跳起来,冲向桌子,抓起笔,在作文本上写出一行行文字,最后在文字前面落下作文题《体验》。

关于过去的散文7:冬闲烧炭时

文/江初昕

过去冬天主要靠火炉木炭来取暖。每到冬季,大街小巷都会有人推着三轮车沿途叫卖整篓木炭。

我们家都是父亲亲自进山烧炭,烧出的木炭除了自家用外,还能卖钱。那次我和父亲及大哥三人进山烧炭,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实在太新奇了。

烧炭的选址很重要,一则要有水源,二则有树木茂密的地方。烧炭一般要在山上呆上半个多月,进山前,必备好大米及干菜,当然还有卧具。窑址确定好以后,就在山坡的背风的地方搭建窝棚。

安顿下来以后,接下来的步骤是挖一个用来烧木炭的窑洞。这种窑洞一般都是利用山坡的豁口挖开一个宽敞山口,再用木板夯实,用石块垒砌好窑口。窑洞挖好后就可以去砍伐烧木炭所需的木材了。木材的选取一般为硬木,如槠树、荆树、小叶栗树等这样的木材。砍回来之后,锯成五六十公分长的小木棍。

炭窑在烧窑之前,是要暖窑,就是烧上几把干柴火,让窑洞里面收一下湿气。之后就是装窑了。木材竖着依次码放整齐,严实牢靠不能坍塌。装好窑后,接下来就是封窑顶。窑顶上面用粗圆木架好,上面覆土,中间加茅草覆盖,再加一层黄土,并用水淋湿,确保不能漏气。如此,就可以着手开始烧窑了。

上好的木炭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轻轻敲打,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有种钢化的样子。木炭的两头还能清晰看见木头的纹路,这样的木炭不但耐烧,而且火力也很猛。特别用在暖炉火锅里,是最好不过的了。烧好的木炭等完全冷却以后,就可以装进竹篓里,一篓篓的往山下挑去,再装在三轮车上,沿村叫卖,很快就能售罄一空。

在烧炭的间隙里,也是没有时间空闲着,主要是砍来山上的小竹子,用刀对半剖开,编成长圆筒形的竹篓,是用来装木炭的。再就是漫山遍野地跑去寻找野果。初冬的野果可不少,有板栗山楂、野柿子神仙果等等,特别是野柿子,摘了来,剖成四瓣,放在木甑上蒸熟,晒成柿子干,是比较稀罕的乡间零食。

山中烧炭很辛苦,却也很快乐,与山林为伴,鸟兽为伍,可谓野趣无比。造窑烧炭要砍伐不少木材,森林遭到破坏,影响到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好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用各种电器取暖做饭,造窑烧炭这门活计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初冬进山烧炭窑的记忆依旧印记于脑海中,成为日后追忆往昔快乐的谈资。

关于过去的散文8:你不让过去过去,未来又怎会到来?

文/二次元猫小姐

1

有个朋友,因为跟人斗殴,读大三的时候被学校劝退了。踏入社会以后,他一直以大专学历自居,只是每次找工作的时候,一遇到用人单位查验毕业证,他就要绕道,选择学历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岗位。

十多年前,我们曾是同事。当时工厂里的几个文员相约一起报成人自考,他不愿意加入。在他看来,他正儿八经读过三年的大学,只是没拿到毕业证而已,所以他不需要再重复一次大专课程的学习经历。

在熟悉的人面前,他也是有光环的。三年的知识储备,让他看起来比我们这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博学多了。只是,这点博学并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多少帮助。找工作的时候,他依然只能找那些没有学历门槛的工作。

如今,我们参加自考的那一批人早已拿到了学历证,而他20岁留下的短板到了35岁也没有弥补起来。

他并不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只是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日子里走不出来。不止一次地向我们提起,如果当初不那么意气用事,不去跟人打架,人生肯定不一样。

这话没错。有时我们一步踏错,就会改变人生的走向。可即使错误犯下了又如何?就不能继续往前走了吗?无论过去的牌多好或多坏,都是过去的事情;眼下握着什么牌,尽力打好它便是。如果一直停留在一个坎上过不去,那么生活只好永远重复这一页。

你不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未来又怎么会到来呢?

2

读者群里有位小王姑娘,一向乐观豁达,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业余时间读书、学习、考证,小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有一次群里讨论各自生活的艰辛,我们才知道,原来她曾因家庭贫困辍学。

我们讲到自己的过去,总会感叹一番走过来的路有多不容易,小王却不一样。她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就开始跟我们讲她未来的规划:接下来要参加什么考试,拿到证以后想考什么岗位。

小王说,她曾在书本上看到一句话:每一种困局来临,都是逼你做出改变的时候。

过去不能改变,但解决困局的办法永远是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我很欣赏这个小姑娘。学历不高又如何?工作普通又如何?如果一个人懂得往前看,就没有哪一种困局能把她打趴下。

有位同行前辈陈叔,创业七次。因经营不善失败过,被合伙人坑过,被同行公司连累过,在商海浮沉几十年,第七次创业的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

许多人都劝他,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就该好好休息。陈叔却说:“即使余生可能只有十年,我还要大干一场。”

再多的磨难都打不倒向前看的人。因为他们永远心存希望,即使眼下深陷困局,他们依然笃定自己拥有未来。

3

人生在世,遇到点磕磕绊绊再正常不过。有的人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有的人跌倒了,就在那里趴着不动。有些人刚过30,就觉得人生已成定数;有些人经历了失恋失业,就觉得生活从此无望……

不愿意往前走的人,往往都喜欢对着过去哀叹抱怨。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样可能就把未来几十年中可以改变的机会都放弃了。

人生走偏几步固然有遗憾,但那些都只是一时的遗憾。如果因此错过重新出发的机会,才是一生的损失。那些“如果当初怎么样就好了”的说辞,并不会将眼下不如意的状态改善半分。

聪明人,都懂得向前看。无论过去的经历是好是坏,只有向前看,把眼下当成未来生活的起点,你才能真正开启另一段新生活。

以前怎么过的,都过去了;以后怎么过,则由现在的你来决定。

关于过去的散文9:过去,现在,未来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过去就是历史,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未来,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组织,每个个人都有它的过去。过去虽然已经过去了,可是无论是光辉灿烂的,还是黑暗无光的,都只是过去的样子。不过不管过去是怎样,我们要吸取教训,从过去中找到不足,从而改正缺点,这个情况,不光是国家,个人,都是这样的。

现在就是眼前,就是过去的未来。现在的你,如果在过去的基础上,好好的做好每一件事,比如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对家庭,对工作负责,用心的做每一件事,这才是关键。因为过去的错误已经不能挽回,只在在现在生活中弥补。对于身边的人,虽然性格和想法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是真心对你好的话,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你,在过去中吃一堑长一智,在当下,活出自我,带出自信,信念乐观向上,在计划中灵活的安排好生活和工作,最终达到心中的目标,实现心中的理想。即使这一路并不好走,你也有朋友,家人,无形中会支持鼓励你向前的动力。

未来都是未知的,不过人们对未来都是带着憧憬的,对生活,还是对婚姻,都希望是美好的。未来是现在来创造的,现在的努力就未来的结果,所以把握现在,就是抓住了未来。未来就是心中的梦,梦做的好不好,就是靠现在,现在努力了,未来不会太差的。未来其实并遥远,也是现在的现在。

时代在进步,过去的时光虽然不能回去,而现在的光阴不能白白的去浪费,未来虽然不可预知,但是这个世界,有因必有果,虽然有的时候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比例,可是人的一生并非完美,总会有奇迹的出现。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三个时空的穿越,也要来个天时地利人和。

过去,现在,未来,其实就像是个时间老人,走过了就不会回去了。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和还青春,时间的宝贵, 就像流水一样,失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就是你的一生。

过去已经追不回来了,现在只有珍惜,只有去创造,未来在现在的基础上,可能很美丽,也可能很伤感。

不管过去怎么,现在又如何,未来又会怎样,你用心去经营了,不是这也是大家互相的。生活中的我们,不管过去,现在和未来,好好的活着,比什么都好!

关于过去的散文10:过去

文/融霜

过去

(这是我这个国庆节写的一个小札记,今天公开算是迟到的过去吧)

这个月亮节,我没有回家,只身留在宿舍,安安静静的的冥思生活,和存活的价值。

中秋是合家欢的时光,玉壶传情,天涯等待,思家是在所难免的。一直向周边留校的同学强调不回家的“作用”,但是当我拎着一袋子月饼还有水果从超市出来的时候,我还是驻足了,立刻回想起了母亲往年在家忙里忙外的收拾水果,月饼的背影场景,特别是要把一个西瓜切成齿牙状的两半,还有在一个大大的饱满的月饼上写上一个蘸了朱红的“月”字。

自小就思绪旺盛的我,一直就怀念着故乡和家的暖馨,特别身在异地的我,总以羁旅的情怀自述。那些来自于家和故乡无限的魅力,只能是回忆,还有加倍的思忖,而这一切,都是对过去意象的追加,因为它们是美丽的过去。

夜晚很是静谧,安静到了孤独。窗外的银色穿透窗幔飘洒到自己的床铺上,枕巾上,还有指尖上。不敢顺着那皑皑的光辉往外看,因为我想那个白色的东西里总会有以往的岁月,以往的人:如一度让我自豪的中秋绘画比赛的奖状,母亲每逢佳节活跃的身影,还有当时惦念的人们。

于是就拿着被子捂着自己的脑袋,封锁思维,凝滞思绪。

两日前傍晚,一秒钟做了决定,就急匆匆的背上了出走的行囊。理由是想出去走走,会会老朋友。勉强说服知心朋友并征得他的祝福后,爬到了车站,一个人在漫漫黑夜中跑到了另外一所城市,只想走,潜意识里只想做追逐的状态。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还是敷衍地到火车站、汽车站问过了没有去西南方向的车票,就游走在异地城市的街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对故乡的眷念,对溜走时间的彷徨,对故人的追思,还是

已是凌晨,初秋的风还是不加思索的往心里钻,刺疼了心房,还有脚下要走的路。

其实我知道,当就确定明白的,是在寻找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对已逝的时光的祭奠,心知肚明,那是追不回来的,还是想做一次挽留,就是像弥足的送别的情形,还是无法挽留。苦苦追觅的过往,终将无果。

就稳稳的,安安生生的在小世界里度过了几日的余假。清晨,总会和着微微寒气奔跑在杳无人影的操场上,嘶吼着陈堆在肚子里的闷气,还有青春不死的激情,向今天挑战,宣誓,确信这是一种斗志,还有干劲,也是打不倒的。

整天端着几本厚厚的文艺理论的书籍,看着当前学术界最新的争论,催的自己还颇有激情,也会想一下自己的观点,倾向的学派,此刻,忘记了眼前,还有惦念。我想,只有专研某一种送东西才能忘却吧,哪怕是片刻的。

无情总被有情击伤,又一波的来自关注我的莫逆好友。事情的问题就起因于关注。他在关注我当下不佳的状况。为什么关注,他以什么方式关注,因为“原先”。又牵扯到了过去这个字眼,因为过去,我们铸成了如水的情谊,因为过去,我对我眼前的生活,我的信念倍感自愧不如。

又涉及到了自己的过去。

又是过去,因为现在,所以叫做过去;因为过去,所以我们不愿面对过去。

重拾零碎的过往是酸楚的,他能给我的也许只有遗和失的美好,还有疼痛。后者的成分会多一些:第一,这来自于人的私欲,所以我们会疼;第二:来自于对时光的期待,对美好的憧憬的过度幻想,所以我们会痛。

我是一个追美主义者,美在我这里只会有存在。我没有逃避现实的嫌疑,在故去中寻求欢欣之美。我所留念的只是它的间隙,因为这是天的恩赐,拥有了这种恩赐,我获得有一种无形的美。这种美会氤氲全身,从头到脚。

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会让我们对遗失的美产生厌倦,我想,排斥这种厌倦的途径就是和即将过去的现在做进一步的联系。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就会看清身边的世界,还有在美好中存活的事物,和人。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也会懂得遗失的辐射力,让脚下的征途变得厚重,不能忘记,我们携带的还有厚重。

关于过去的散文11: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文/林特特

小时候,我做的唯一家务是擦席子。

暑假的每个下午4点半,我开始准备:从阳台收回专用的毛巾,在塑料盆里兑好温水,将毛巾拧成把,再摊开、对折,在席子上擦擦擦。

我妈的要求是每床席子擦三遍,每遍要换一盆水。有时我偷懒,但敌不过她敏感的手——她只消在席子上轻轻一抹,感到黏,便厉声问:“今天擦了几遍?”

我妈最珍爱的一床席子是托人从安徽舒城买来的,号称贡席。它看起来很完美,平整,如熨过般;贴合,有它的大床,像一块切好的豆腐;凉爽,竹篾子泾渭分明编在一起,躺在上面,做梦都带着一缕清新的竹林风。

但这床席子并没给我太多好的回忆。首先,它价格不菲,我被不止一次地警告,不许手欠,折它的边边角角。于是,一旦它遇到外伤,便都算在我头上。破罐子破摔加上越不让越想,我常捏起一个稍稍露头的竹篾子,“啪”一声折断,或慢慢抽,慢慢抽,直至抽出很长的一根。那个年月,物资仍不充裕,我曾因用钥匙在洗衣机的外壳上留下一道划痕而挨过一顿揍,这床贡席带给我多少皮肉之苦,提起来,泪滴满江河。等过了几年,它渐渐老化,竹篾子的缝隙慢慢变大,我又多了一重苦痛——总在汗流浃背的午后醒来,发现脖子后的碎发夹在席子缝里,越急于挣脱,越会觉得撕扯。

我高中毕业,这床用了10年的贡席才退役。我妈却让它退而未休——合肥的夏天酷热难当,地板都泛着暑气,贡席被直接铺在地上,我喜欢将沙发座当靠背,歪在贡席上看书或看电视,但甭管在忙什么,我妈都会启发我,“手闲着,不会把伸出来的竹篾子编进去吗?”于是,我像一个热爱工作的篾匠,手不停,眼不停,每天一遍编席忙。

那年夏天,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9月,赴江边读书,秋老虎肆无忌惮。我的下铺来自舒城,自然,我们的话题之一就是贡席。

寝室有两扇窗,是推拉式的,没法同时打开。隔壁宿舍敞开门睡,一天半却遭了窃,从此,再没人敢说不关门。于是我们改用凉水冲地面,每人铺位上摆一个小风扇。我夜里三番两次起来去水房接水拧毛巾,爬上上铺擦席子,刚得到片刻清凉昏昏欲睡,又被适才掀开帐子溜进来的蚊子叮醒。

我们把热的一部分责任推给身下的草席。它和印着校名的床单被套、宿舍钥匙一起发到我们手上。草席看起来那么粗糙,草是粗而软的,席子的边没有经过任何装饰性处理,只在结头处拧成一个个小辫。卧谈会上,我说,我家铺地的席子都比这好,下铺骄傲地附和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破,那也是舒城的贡席啊!”

军训过后,统一化管理的风声渐弱,统一配置的草席被我换了下来。直到离校前夜,要带走的东西打好包,没用的扔了满地,那几床卷成卷靠在墙边的草席,才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

我们将草席铺在操场,仰躺着,枕在曲起的胳膊上。星星很大,晚风很凉,草席也显得不那么粗劣了。次日清晨,青草渍顺着露水将我们的衣服不同程度地染上色,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夏天被冻醒。

现在又是铺席子的季节。每个傍晚,我在塑料盆里兑好温水,将毛巾拧成把,再摊开、对折,在席子上重复擦洗动作,与之相关的时光碎片在这一刻重合——

想到小时候,我在贡席上蹦,“喀嚓”一声,一排竹篾子断了,我赶紧跳下床,客串篾匠做活儿;

想起大学最后一个清晨,躺在草席上,看裙角被青草渍染绿,我们豪迈地相约“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正如那首早年间的歌:“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

我想念你们。

关于过去的散文12:秋与冬的缠绵

文/潘爱娅

秋的节令即将过去,冬的称号名正言顺还有段时间。可至今在乡间的土地上,和小城的街巷庭院里,秋的踪影仍然如一团繁华绮梦,久久盘旋在空气中,缠绕在农家院落,和小城居民的眼里心里。

按理说,已进入小雪节气,别说下雪吧!最起码也会下那么一点霜,装出一丝寒的模样来,让人感觉里有种冬的况味。然而不,没有霜,连寒露也没有。触手之处,没有冰人的感受。

多日来的连阴雨,仿佛又回到了“春雨霏霏,秋雨潇潇”里。这些蒙蒙细雨把行道树,公园里的草坪,还有那些街头旮旯里的小菜园,滋润得青盈盈、绿茵茵。菊花开得正艳,那匍匐在篱笆上的月亮菜藤蔓,也没有一点萧条的景象,其中的紫色小花还在探头探脑呢!

秋与冬纠缠得如此的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绵得犹如一对恩爱夫妻。本该交权与冬的秋,却羞答答一步三回头,不离不弃拽着冬的手。或许是不忍心让冬那么快就进入自己的角色,不忍心让冬的日子里只有严寒和凄凉吧!秋把自己的绚丽灿烂仍然铺满在天地间。

这两季的相遇和相处,简直就是柔情似水,如胶似漆。秋被冬改变了干燥,冬被秋美化了萧索。这秋冬水乳交融的缱绻,简直就是生死不舍分离,让天地,让万物之主都动了恻隐之心,并给予了眷顾。

然而,万物之主是有安排的,各司其职是春、夏、秋、冬们无法推卸的责任。冬的职责就是铁面无私,就是要用酷寒,和风雪将大地上的生物休眠,这也是为了春天的繁华做铺垫。四季里,秋算得是最绚丽,最丰厚,最受欢迎的角色。如果拿来与人做比拟,算是成熟之人了,是最懂得感情,珍惜感情的。

这么优秀的秋,久久缠绵在冬的身旁,绝不是为了舍不得交权而不去,其中是有深厚感情纠葛的。想想看,长久的分离,望穿秋水才来到了一起,怎能顷刻就分手呢!“秋月冬风两相悦,君问归期未有期”冬不撒手,秋魂不散。如是,这秋与冬的恋歌唱了一曲又一曲,终于迎来了小雪,大雪也将至。

不得不离开了,也要为下一年的工作做筹备。秋恋恋不舍地慢慢将那属于自己季节的,金黄、深绿、赤蓝紫,和土地上所有丰硕果实统统收回,放进民间的仓库,放到人们的餐桌上。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交与冬,让冬在干净的大地上实行他应有的威严。

送走了温柔的秋,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与秋交接的日子里,冬也是很温柔的,那是因为秋的感染,是秋的柔情软化了它的冷漠。秋走了,冬没了约束,开始使起了性子,狂风,暴雪,严冰,无处不在的威严震骇着大地,世间万物此时都不敢再张狂了。植物把头缩进了土里,动物缩进了蜗居。

冬的严酷,其实也是有着非凡意义的。就像是威仪赫赫的老祖父,对于张狂的下一辈们的教训:“世界并不都是繁花似锦,记住,也会有严酷的一面。”即将要开始工作的春,年轻美好,接受了老祖父的家训,定会努力的实行自己的职责。

这是一首恋歌。四季轮回里,这恋歌唱得是酣畅淋漓,其中不乏有哀婉凄美,就像秋与冬的缠绵。

关于过去的散文13:田间稻草人

文/江初昕

过去在农村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到处偷吃别人家的粮食。每年夏末,水稻灌浆的时节,麻雀便蜂拥而至,糟蹋还未成熟的稻子。这时,大人就会用稻草扎几个稻草人立在田间,以此来驱赶鸟雀。

也许是稻草人太假了,还是这些鸟雀儿太猖狂,黑压压的雀儿依然前来偷食。我想,如果能做个逼真点的稻草人,也许这些鸟雀就会收敛些。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很支持我动手做稻草人。

刚开始,我还真的不知从何处下手,父亲在一旁告诉我,稻草人就和人差不多,首先要搭好骨架子。我和小弟拿起柴刀砍来小竹子,用小铁丝固定好,接着在上面裹上一层稻草,并用绳索扎牢。先身子,后四肢,最后才是头部。头部用什么来做呢,这成了关键之所在。后来,找来了一只瘪了的破篮球。我们在篮球里面塞满了稻草,篮球便鼓胀了起来。稻草人完成以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穿衣戴帽了。所谓的衣服是一件破雨衣,帽子也是一顶破草帽。一番摆弄之后,还真的像一位老农的模样。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在稻草人的手上安上一根长竹竿,竹竿上绑着布条。我们把做好的稻草人安放在田埂上。

起初,那些鸟雀儿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可是时间久了,这些鸟雀也就有恃无恐了。那时,我就想,要是发明一种装置,能感知鸟雀靠近,就会发出一种刺激的声音,甚至还会挥舞着手臂,以此来驱赶那些鸟雀儿,那该有多好呀。可是,那毕竟是一种设想,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稻草人虽对驱赶鸟雀作用不是很大,但它忠于职守,日夜守护着这片稻田。有时路过,远远的看见一群鸟雀儿落在稻草人身上,这简直是莫大的侮辱。甚至还在稻草人头顶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但稻草人是无视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愤慨,拿起自制的弹弓,朝鸟雀儿打去,往往是一哄而散,逃之夭夭。对此,我们也无计可施。

其实,稻草人又何尝不是乡间的一道风景。春夏之交,稻田里绿油油的一片,稻草人就伫立于绿海当中,憨态可掬的样子显得格外的显目。独自一人走到乡村小路上的时候,看着翻滚的稻浪和默然站立的稻草人,便不会觉得寂寞,也不会孤独了。冬季下了一场雪,田野一片洁白。稻草人也不例外,浑身上下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这时的稻草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一夜之间,这个稻草人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更显可爱了。

历经了日晒雨淋,稻草人终将抵挡不住风雨的侵蚀,变得破败不堪,歪歪斜斜,摇摇欲坠。纵然是坍塌了,尽管现在麻雀少了,但农人还是要扎上一个新的稻草人立于田间,倘若不这样做,田地间仿佛缺失了什么似的。离开乡间多年之后,每每想起稻草人,仍会牵动暖暖的乡情。

关于过去的散文14:围墙里的狗

文/夕禾

每次从厨房的窗口望过去,总能看到它可爱的模样,虽然只能看到它的从墙上探出来的头和一对前爪。大概去年开春,我就无意间发现了它。之所以是无意间,是因为我从来不曾听过它的声音,没听过它狂吠,也没听过它呜咽。它总是那么安静,我想这是我经常特意地站在窗前看它那么久却不曾感到无聊和厌倦的原因。

它并非随时都让你看见,只有在天气晴朗而凉快的傍晚你才能看到它。我想它不太喜欢太阳,也不太喜欢下雨天,小白应该喜欢吹凉爽的清风,或者喜欢乘凉,好在院子里的两边各长了一棵好大茂盛的法国梧桐,它对自己的地应该很合意的。

这位帅哥一直都很优雅,我从来没看到过它懒洋洋地耷拉着舌头流口水,也没看到过它对谁呲牙咧嘴。我从来没看到过它的全身,但我能从它不胖不瘦的标准的脑袋来判断出它应该是个身材矫健的帅哥。白灰色的绒毛,笔直耸立的耳朵,标准的脸型,都能显示出它并非一般的品种。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所以就自顾自地叫它--小白。

你可能会想,它是不是听到隔壁的同类的动静或听到其他响动时才会有所反应?如果是,你还感兴趣吗?只要它高兴,只要它想,只要它愿意,它都会把双手抬起来搭在一米高的墙头上,探头探脑地向外面瞅瞅。我即使看不见,但我肯定它躲在墙后面的漂亮的尾巴随时都快乐俏皮地摇摆着。我很好奇它对墙外的什么感兴趣呢?墙外面的小狗?不是,它从来没好好看它们一眼;墙外路过的行人吗?好像也不是,它对路过的人们好像不太感兴趣;或许它在看树上的小鸟?这有点像,因为它偶尔会高高地抬起头认真地端详起来;它在看我?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我总是在窗口里远远地对它打招呼、做手势或做鬼脸。它对我的回应是很积极的,大概除我之外没人会这样友好而真诚地和它交流,如果有一个动物每天都会刻意地关注它,那就是我了。我兴致来时也会对它唱首歌,它似乎听得很认真,但不知道它是否能从我的歌声里得到一些东西,快乐或者悲伤或者愤怒或者无聊,又或者是好奇,我想多半是好奇吧。好奇是种很不错的感觉和状态,这让我和它之间彼此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如果被允许,它很可能会兴高采烈地跑到外面来看看,墙外的世界总是要精彩很多,但他从不因为不能出来这件事耿耿于怀,也从来没发现它在发牢骚而焦躁不安。虽然它会在墙沿上弹钢琴般滑过来滑过去,像极了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钢琴演奏家,但它连鼻子都没呼过一下,这是位隐忍的高手,是位极有修养的智者。只要抬起双手搭在墙上,不用越过墙头,就能悠闲地欣赏外面的风景,就能安静地观察外面的世界,这实在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我想,如果不是这样理解,越过墙头就能得到更多吗?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我之所以一直那么喜欢它,是因为它总是那样安静,让人内心感到平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沉默中死气沉沉,然而在该沉默的时候,我们都在无病呻吟。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安静下来,特别是我们内心感到愤怒和不公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冷静下来稍作休憩,并让自己思考得更深刻一些?就像有人总是去责怪别人,总是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总是觉得别人辜负背叛了自己,但很少有人会安静下来思考:难道自己就是一只好鸟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