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散文

请欣赏立秋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立秋的散文1:立秋的幸福

文/李海波

每年的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很虔诚地做着什么。母亲似乎感觉到果实就要成熟了,生怕收获的季节瞬间消逝。

小时候,家在偏僻的山村,家境不宽裕,立秋这天,母亲总会给我们做好吃的。说到好吃,无非是母亲用米碾成粉,再添加面粉、玉米粉等,先是做成够一人吃一个的汽巴馍,然后再用这些剩余的粉做一大锅粥。在当时,就算是一顿很丰盛的佳肴了。

以后读书念初中,我也知晓了立秋的涵义。因为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天起,秋天也就开始了。不仅气温开始下降,而且在我国的中部地区,早稻开始收割,后季稻也开始移栽。我明白了母亲对“立秋”的虔诚意义。在那天,一切植物已孕穗、打苞,并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步走向成熟。为了让农田里有个好收成,母亲就用祈祷的方式,求得丰收的到来。

参加工作了,母亲总会在立秋那天提醒我们兄妹三人:“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希望你们工作平安,生活幸福,收入多多,家庭美满……”

也许母亲一贯的“立秋作风”感染了我们,成家立业后,我们兄妹也会在立秋那天想起乡下居住的母亲,想起母亲一定又在为我们兄妹祈求事业的丰收。我们都会想起用电话给母亲报声平安:“妈妈,我的工资又发了,而且比上月多了些,还有结余存进了银行……”此时,电话那头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说着:好,好,好!

忽然有一天,我瞧见母亲的满头白发时,才下意识地感觉到了母亲的衰老,佝偻着背,走起路来蹒跚不定。好多时候,我都会暗自落泪,母亲一生为我们兄妹操劳,现如今,虽说生活条件好了,却依然保持着她先前能有温饱就知足的俭朴作风。

也许是母亲年岁已高,也许是母亲的记忆大不如从前,或是今年的立秋来得太早;或是我今年无意间查阅了立秋时的日历。这天,我没有像母亲一样去祈求秋天带给我们的收获,而是很虔诚地祈求上天能给母亲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晚年……

立秋的散文2:秋声

文/钱红莉

立秋的第二夜,楼下草丛里就想起了虫鸣,潮水一样在月光下,一波波涌动……古人云:虫鸣醒耳。一点不浮夸,声声不息的吟唱让人格外清醒……躺在睡不着的夜里,真是感念,比起这些小生命对于天时节候的敏感来,人显然愚钝得多,尤其在面对四季轮换的时刻。不止秋虫,还有植物树木们,它们或许早就觉察到盛夏即将去了,提前把身上的叶子染黄,还时不时地借着风意抖一抖--窗前的一棵紫槐,比肩三楼,一身浓荫在立秋前就卸得差不多了。每有风来,紫槐的叶子簌簌而去,宛如名伶卸妆,残脂剩粉里都是一种高不及攀的磊落,偶尔似乎藏着那么一点点的寂寞。落叶离枝的景象向来孤漫无言,像一个困厄良久的人终于舒了一口长气。

这一年的盛夏有多么褥热,终于等到了秋天。石榴还挂在枝上,小灯笼一只只,红红的惹人爱;还有柿,青涩的小果子无忧地悬在秋风里,日渐一日地大起来,把枝条都压弯了也不罢休,像极了顽皮小儿,一边把双脚踩在琴键上,一边肆意地抖动着身体,既好气又好笑。

夏天的时候,清炒丝瓜异常可口,一旦立了秋,炒在锅里,明明青扑扑的,但一盛入碗碟,立即变了一张黑脸,仿佛气乎乎的,口感大不如前。有些蔬菜过了季,就不易入口了。惟有秋茄子、秋南瓜依然那么下饭,最好配一两只青椒,然后是一碗冬瓜汤--人在平常素菜的滋养下,一日日变得神清气爽。

秋天一到,一切都有了远意。盛夏的时候,像开水滚了又滚的蝉声,渐渐消下去,四周恢复了宁静。抬头看天,天也远了,也阔了,非常蓝,偶尔有一两朵白云飘过。这时才想起来怎么没有去看荷花呢?是尾声荷了吧,所有的花都谢尽,所有的莲蓬都被人摘了,袅袅婷婷了一整个夏天的荷叶,明显的有了疲态,它们正慢慢地枯萎下去。实则,枯萎配合着一塘秋水,也是一种气象。秋天的荷池,最值得一看,残了的叶子覆在水面,梗由青变黑,芒刺历历可现--所谓灵魂消逝了,场还在着。

人在秋天,心是静的,勤于思考,真切地感受着自己活在四季里,像墙根下的车前草,一年年的轮回,从青到黄,然后就是秋天,一些籽垂落,被几场雨水冲刷,没入地下,酣畅地睡一冬,来年初春,又是生机盎然一派。草,过的永远都是逍遥派的日子,不愁,不烦,从来都是想通想透了,不比人类,时不时地总要纠结那么几下--为何就不能像天鹅那么优雅呢,不论生活对我们怎样薄情寡意?

一到了秋天,小白菜籽就要下地,把稻草厚厚地覆着,每天黄昏,泼几瓢水,慢慢洇下去,清凉又滋润,到了夜里,也不孤单,有虫声相伴,不几日,就冒出头来了,再一棵棵分而栽之……在秋天有小白菜可栽的人,是有福的,他们默不作声,把小白菜秧移栽下去,用拇指、食指压紧根部,然后浇灌。过几日,也不闲着,用水把粪稀释,去描一下--我们乡下人就是这么说的:我去“大暮凹”描一下小菜秧去。无非像城里的女性描眉,淡淡扫一下;或者画家泼墨,到末了收笔的时候发现哪里不对,就又想起浅浅描几笔。最后总归是都妥贴了,无论城里妇女的眉,还是艺术家的画作。

真是一生都忘不了大暮凹,那里起伏着我家的菜地、稻田,哪里有几块地几分田,至今于心了然。人一忆及这些,就特别舒服。小时候也不觉得累,一遍遍往大暮凹跑,无非锄草,摘菜,刨地,挖山宇,割麦子……还有那些星罗棋布的坟包,我们那里作兴把南瓜藤牵到坟包上去,南瓜像天上的星宿一样不大轻易出来示人,总把自己藏在密密咂咂的叶子下。乡下的生活天然得很,人跟植物总爱打成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集,比如人死了,就把自己搁在坟包下,然后在上面长草,让南瓜藤覆上去,顺便撑个荫凉,也未尝不可的。

然而,一旦到了秋天,所有的南瓜都被摘回家,再去到菜地旁的坟包,就感到荒凉了,在心里有哭一场的寒凉,人活着,真是萧瑟啊,最后什么都要归于零。所以,人在秋天,把身体都收得格外紧,夜里裹着薄被,到了凌晨都会深感凉意,古人书信上所写:“夜凉如水,珍重加衣”应该发生在一个秋夜吧。

等草丛下的虫鸣越发清越,剑一样寒光闪闪时,那是秋天深了。

秋天深了,神的家里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海子这诗多么好,说尽了一个孤独的人的所有包袱。

立秋的散文3:秋访仇池山

文/温小牛

七月初二,节已立秋,令在中伏,时值西和乞巧盛会,城乡异彩纷呈。久闻仇池之山,颇多传闻故事,然三进其县而不至。印象仇池形势,乃为绝塬之上一阔堡。适逢友人相陪,携妻造访,甚幸!

晨八时许,车出汉源古镇,南向而行,溯漾水,经十里乡、洛峪镇,途皆峡谷。沉云低垂,间或有雨,时大时小,时阴时晴。忽见二巨峰锁道,嶙峋怪石,鹫岭也。鹫岭者,鹫之栖岭也。友人言,尝见秃鹫立石,黑岭黑鹫,如鬼门关。诚可谓“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沿西汉水西南行,至大桥镇,远望仇池,耸竦嵯峨,狮崌云端,上下翠绿,中色褐紫,山体如筑。扶山带水,盘旋而上,路悬空间。愈高,见河谷村庄屋舍若烟盒,若棋子。及至山顶,豁然开朗,纵目群峰突兀,方见仇池面貌。

仇池之险,洛峪之河与西汉之水自东西向南相交,岷山与秦岭相汇,一头衔山,三面临水。大寨小寨,隔河相望,虎踞山脊,遥相呼应,望之皆若古堡,实则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矣。

仇池之峻,《水经注》云:“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登顶峰,极目八峰崖,类若蒲叶,此古之百顷山矣。俯视仇池与八峰间,诸岭藏深涧,岭岭有脊道,条条如土龙,此前人攀仇池之路。临绝崖,两股颤颤,膝盖酥软,心惊肉跳,不可再观矣。

仇池之奇,《水经注》亦云:“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号。”《太平御览》曰:“上广百顷,地平如坻,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绝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仇池之山,形若船体,飘乎万千沟堑间,故有上、下码头之地名。今其上有千人,土里刨食,或耕田,或以果蔬为生。见夫妇老者,年岁七十,头戴柳枝,伏地挖芋。夫缺左腿,问其缘故,言碾场为碌碡致残截肢。重山阻道,无可想象,生命竟如此顽强。

仇池之异,有泉百眼,不降不溢。无根之水,号曰天池。俗语云,山有多高,水亦有多高。又见一瀑布,天地之灵气,于此山大彰矣。

仇池之灵,有圣人出,伏羲降生之地;有天将折,形天葬首之所。伏羲崖有伏羲庙,古今传有三目神。伏羲爷乃人宗,马王爷三只眼。是龙是马,难以说清。然龙马精神,民族之根也。伏羲崖类若麦积山,形如狮子蹲。崖上有庙,联曰“生于仇池,长于成纪,此山鉴人文肇始;俯则法地,仰则观天,八卦开宇宙光明。”横幅则为:“仇池之根,扶基华夏,护佑子孙。”亦见蜈蚣长五寸,周游岩上。又一道姑,不知高龄,自言已庵居三十余年。道姑养几只鸡,种几畦菜,于白云深处,信守一念,怡然自得,亦是一种生活态度。

游走仇池,身边山花烂漫,四野郁郁葱葱。白云朵朵飘于眼际,鸟鸣声声啼于耳边。赏景而生情,临境而怀古,真桃源一处也。

古来占山为王者多,以山名国者鲜。仇池之国,吾乡清水氐人,吾妻杨氏之姓。有腾、驹、千万、飞虎及诸子孙于此割据。凡立五国,历十八世,三十又三主,三百八十有六年。此魏晋南北朝之事也。五国者,前后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国是也。立国之大峙,凭仇池势险,地域闭塞也。

人之大眼者多,以大眼命名者鲜。杨氏大眼,“少有胆气,骁捷,跳走如飞然。”此奇人“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武二打虎,盖酒壮英雄胆。“北淯郡常有虎害人,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其人力胆也。又传“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仇池之大倚,诸将之威名,武功之高强也。

地之偏者甚,因势而匪者必众。民国有匪酋马尚智者,仇池山下大桥镇马集村人氏。其人好色好烟好滑竿,劫财不害命,打富不济贫,不吃窝边草。人称三好三不马上治。马氏作恶半生,终吃耳门一斧,呜呼毙命。友人指山下伸于河水一舌形地言,此乃马氏故宅所在,拆除却是近年之事。

地之险者,向为负隅之依。民国末年,西和县长张氏孝友效法前人,故伎重演,退守仇池。终为人民政府招降起义。由是观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诚可信矣。吾观秦之剑戈,迄今锋芒仍露,然终不过于博物馆中供人观视尔。

看景思古,不觉大半天。友人中途致电妻弟,已备美餐。土鸡炖得正烂,面条擀得柔韧,佐以山野之菜肴,美酒相敬,甚为感动。兴致所至,心中不觉涌上老杜诗一首,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同访者,陇南高君,西和袁君,妻杨氏。

立秋的散文4:立秋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八月七日前后,古语云:“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了,暑气渐消而凉意生,秋天即将来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相反,中国大多区域还一时暑气难消,可别小看了“秋老虎”的秋阳肆虐,甚至大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感觉。

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一阵风习过,虽然依旧温热,但也不难察觉渐生的凉爽;起得早的人还会发现,大地上开始有了雾气;而树荫里感阴的寒蝉,声声凄切,仿佛是在与最后的光阴作别。

对于立秋最为敏感的就是梧桐。所谓“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听说宋时皇宫里必栽梧桐,立秋这天,太史官早早地守在殿内的梧桐树旁,等秋风扫下一片落叶,太史官便立即高声奏报:“秋来了!”然后整个宫城里的人们一声接一声地报秋。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都知道,皇帝要准备去西郊狩猎了。

此时乡下的玉米地里,农民们正在秋忙。妇女、老人还有孩童,都手提竹篮排成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掰,只这样才不会遗漏。偶尔妇女会骂一句到处乱掰的儿子:“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

张家港的老百姓们,在这一天也有他们的习俗——“啃秋”,吃西瓜。老百姓们经历了一夏炎炎酷暑难熬,终于等到了立秋,一定要将它咬住,爽口消暑,真真是个好日子。据说,吃西瓜还能不生秋痱子。倘若不喜吃西瓜,还可以将七颗红赤豆就水吞下,同样可以驱恶疾,过立夏。农人“啃秋”,实际上是在表达立秋丰收的喜悦。

有许多因夏天燥热食欲下减逐渐消瘦的港城老百姓,过了立秋后,家人就会为其补充各种肉食,俗称“贴秋膘”。

立秋这天夜里,尚未生育的妇女,大多会在小姑子或邻家女伴的陪同下,到田地里摸瓜豆。她们相信摸到南瓜易生男,摸到扁豆易生女,如果摸到任何带有白色的瓜果,那更是个白头偕老的好兆头。而且按照风俗,田园瓜农这天不得责怪夜间的采摘人,这便是“摸秋”了。

当然,秋社祭祀土地神,对于厚道的农人来说更是一件大事。很多地方依然保留了食糕、饮酒、妇女归宁、敬社神、煮社粥之俗。

叶落知秋的时节,天地容平,趋避肃杀之气,宜收不宜散。

立秋的散文5:知秋

文/无敌丁老头

立秋过了,但是,秋老虎依然猖獗,热得让人简直够呛!

自然界的万物对气候非常灵感,每当一个时令新老交替的时候,瞬间就知道了它的变化,早早地听到了它的脚步,闻到了它的灵气。

连日来,发高烧的太阳,一直持续不退。秋天来了,就好像打了退烧针似的,白炽的脸蛋马上泛起了红晕,高烧逐渐退了。

风无情,干风、热风、湿风。它好似在摇滚的大锅炉里流动,不断地蒸来滚去,越蒸越热,越热越烫,从早到晚都是露着一副狰狞的面目。大清早起来,人们的衣服就紧紧地沾在了皮肤上。秋天来了,风也变得温和了起来,一早一晚人们感觉到了它的微微凉意。

雨无度,狂躁、凶猛、急促、肆无忌惮。顷刻间,长江、黄河、沟渠,城市、村庄、田园淹没在茫茫汪洋之中。秋天来了,雨再也不是那样气势汹汹,而是乖乖地变成了轻轻的绵绵细雨。

小草哪怕是刚从土壤里钻出来,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望和美好憧憬,它想生长、开花、结果,倾吐芳香,回报大自然。但是,秋天来了,一切美好的愿望破灭了,因为立了秋,寸草结籽,它只能把梦想寄托在来年。

一片片娇艳的绿叶,给树木穿上了绿衣,在风中轻轻摇戈,不时地发出沙沙作响。饭前饭后,人们躲在树荫下休息乘凉。秋天来了,树叶渐渐变黄了,好像跟没有脚根儿似的,随风吹拂,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飘落在了地上。

日到中天,人们一般是不会外出的,因为外边天气太热,怕中暑,只有憋在屋里头,或看书,或看电视,或逗孩子玩乐,或做其它一些事情。秋天来了,尤其是每当晚霞降临,这时,备受酷暑煎熬的人们,才会成群结队地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风景秀丽、垂柳倒影的北湖岸边去散心。你看,有的是爸爸妈妈带着儿女,有的是爷爷奶奶扯着孙子孙女,还有的是姥爷姥娘抱着外孙外孙女,漫步在美丽的秋色之中,尽情地分享着秋带来的惬意和快乐。

秋天终于来了,慢慢走,我爱你,让我与你一路同行。

立秋的散文6:立秋时节话养生

文/本综

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期。这个时节的养生要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滋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运动调养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剑)、集体舞、瑜伽、游泳、柔软操、拉筋、快走、慢跑、爬楼梯、长跑、滑旱冰、跳绳、踢毽子以及打羽毛球等项目,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立秋的散文7:纸上乡愁生云烟

文/王文静

立秋以来,我的视觉,我的味觉,我的听觉,我的手感,无一例外,都与故乡有关。就连落到纸上的文字,都离不开故乡的风土人情,田园画卷。日日里的乡愁,牵着我,黄昏,蝉声鸣唱,伴我独坐书案,冥想苦思,然后,宛若一个水墨画家,捉一支竹管狼毫,游走水墨之间,在素白的纸上,不禁生起时浓时淡的云烟来。

此时,在城市郊外,我的文字视野,穿越林立楼宇,放眼我的冀中平原,一路十八桥。乡间俗语里的“桥上人家”。有桥无水,是十八个带桥字的姓氏村庄。村庄以外,尽是油绿的玉米庄稼。大块玉米地,偶尔还会看见坡地,道边,河道上,可耕种的小片的土地,或棉花,或高粱,或山药,或花生,或大豆,五谷杂粮,甚至还能看见黄灿灿成熟的油葵,在田野深处,把泼墨绿的主题,点缀得格外明亮显眼。

此时,我年过古稀的父母,依旧农民本色,不辞劳作,锄地,耕作,施肥,浇水,将庭院西墙月亮门外,方圆几分的小菜园,侍弄的瓜果飘香。立秋前后,想家的心思,抑制不住,工作生活牵扯着,实在回不去,就每日晨起,去离家附近的菜市场,转上一圈。专找那些郊区的农民样子的菜摊,水灵灵的小白菜,嫩嫩的香菜,品相不好的窄叶韭菜,还有胖冬瓜大南瓜丑倭瓜,顶花带刺的歪黄瓜,喜欢和父母一样的摊主,用冀中方言闲散地聊几句家常,就仿佛那些塞进篮筐的新鲜菜蔬,刚从爹娘的园子里拔来的一样。回家,择一择,洗一洗,切一切,凉拌素炒,饭桌上的味道,舌尖上的乡愁,直达心底。

在这座城市的街头拐角,闹市居民区,上下班的路上,常常不经意地就会发现,满满一车,胖胖的青玉米,一群城里人在那里挑着捡着。将自行车停在玉米车旁,拿起一个饱满的青玉米,放在鼻尖闭上眼,直觉身生双翼,落脚我故乡的玉米地里。倏忽,化作一条鱼,在绿色的庄稼地,摇头摆尾,掐一朵野牵牛,插在鬓发间,挑一个没长玉米的甜棒棒,掰了尖去掉根,一节节,像啃甜甘蔗,汁液微甜。还能手疾眼快,就像小时候,没多大功夫,就能逮着一大把蚂蚱,用根草茎穿起来,回家过油一炸,又是一道田间营养美味。

临近中秋时节,小片的花生、山药、青毛豆,慢慢地就上了餐桌。即使家里没种这些,也会有左右邻居,亲朋好友,拎着篮子,背着筐子,送进家门,没进大门前,就大声吆喝:“哎,快接我来,给你们家送好吃的来咧!也让你家孩子尝尝鲜,轮着吃,谁吃不是吃,不能撑着我饿着你的!”然后爹妈就从小菜园,摘上几根黄瓜,一把豆角,一捆香菜或韭菜,招呼着塞到人家的篮子或筐子里。于是在中午和晚上的食谱里,一小盆煮花生,几块蒸白薯烤山药,一碟煮毛豆。

如今在城里,立秋以后,每坐在书桌前,白天的蝉鸣,夜晚的蟋蟀,那声声鸣唱真像来自故乡。落笔写字,总也躲不开冀中平原,一路十八桥,我的秋日思念,净是家乡的田园村庄,水墨画一样,不知不觉地,纸上乡愁生云烟。

立秋的散文8:等待初秋

(一)

今天立秋,意味着秋天已经来临。

每年从仲夏到初秋都会有好多的台风,今年也不例外。刚刚送走了“达维”和“苏拉”,只一个转身的功夫,又来了“海葵”。似乎预示着夏日已末,枝头不绿,花儿不红。

期待着初秋的来临,却总是在等待中生出许多的感慨。

每年都有初秋,重复的季节,不重复的日子。等待的秋天,就在眼前,渐行渐近,漫山漫水,仿佛已进入眼眸,深入骨髓。

一杯静,一杯凉,都道天凉好个秋,端在手中,好像并无感觉。阳光碎了一地,夏依然深,情依旧重。

多少酷暑,多少凉秋,不涸,不盈,不惊。台风逼近,夏日溶化。

(二)

等待着秋气来袭,感伤也就多了。婉约一点,品着小曲,就着忧伤,对月轻诉;豪放一些,痛饮烈酒,借着酒力看风景,就着沉醉慰愁思。

我赏秋,我品酒。

酒,浅浅的沾一沾唇,是赏不出好坏的。非要喝上几杯,酒意涌上,醉眼朦胧,才晓得酒之好坏。

秋亦如此,赏秋,赏的是深秋,不是现在的立秋。那时,秋风萧瑟,秋气凛人,还有那堆积的黄叶,憔悴的黄花。且秋越深,秋意越浓。只是现在虽然台风袭来,却连树叶都未落,也没感到气爽怡人。

然而,我盼望着秋的到来,因为往年的秋季带给我的,往往不只是视觉上的美丽,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美妙。

秋景算是四季中最美丽的景色。

秋景,有一种诗情画意之美。凉爽的秋风,点点的繁星,还有那千古诗句中的秋月,就连普通的江水,也因染了秋气而变得缠绵、意境深远。

赏着秋景,心中就会多一些思绪,多一份想象,多一点感慨。触景生情时,吟唱几句前人写秋景的诗词,赞叹一番。不知古往今来,有多少丹青妙手,描绘过秋景的美丽。也不晓得,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毫纸上,将秋景化为一首首千古绝唱,美不胜收,让人如痴如醉。

秋景,还有一种成熟之美。每每赏着,心中多一份柔情,一份悲喜交加的复杂感觉。秋天的景致,比春、夏二季多了成熟,多了韵味。那挂在树上桔红的柿子,青里透红的苹果,堆满院落的金黄玉米,秋之实,让人多了喜悦,秋景的美妙也尽现于此处,让人体会到收获的美好。

虽有黄花瘦,秋叶飘,但绚丽四季,依然唯有秋景最美。

只是今夜还是下着夏雨,点点滴滴,一丝凄清,一丝愁损离人的味道。

(三)

初秋来了,还要伴随着七夕。

七夕,一个美丽的梦,封存在红尘。千古的情,忧伤着红尘。千年轮回,万份怜惜。

塞满泥土的耳朵谛听不到声音,布满云翳的眼睛,看不到美好。抬头望着冰冷的月光,你能说些什么?说那份惊愕,那份悲哀,还是那份思念?

相思的云河对岸,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我在日日等待,望尽千帆,无能渡。

我依旧在编织着那个不变的诺言,千年不变;远古的爱语,远古的等待,一个美丽的梦。

苍茫的路,任粗暴的风雨,踏碎月下的梦魂。烟波之外,红尘之外,一线平沙挂在天水中。遥远而亲近。

等待,相思。远望,相聚。在风中留下脚印与泪痕。多少梦,多少情,碎成云片雨丝,唤来七夕。渔歌,在云河对岸唱起。垂钓故老的爱情,和今天的情爱。

(四)

秋风扣响,夏雨飘飘,我从梦中醒来。

秋,把你放在很远的地方。一个人行在空的天空下。我在苍茫中寻找,就是没有路,只有遥遥祝愿,只因渡口无人。

一滴雨,染了夜的寂寞。树下的人影,从丝竹的箫音中远去。你把心灵的锁匙,挂在腰间。遗下相思的日子。

从缘开始,然后我们设下一个没有谜底的谜面。只有漂泊,那个摆渡的人,消失在天的边缘。

独坐,用相思的鱼竿钓七夕的梦。月侵秋水,变作骨,水做心。

一道门敞开,一扇窗开启。有人在路的这头等,有人在那头望着。来阵不冷的风,一阵不湿的雨,带我入梦。让梦的那条路一步步短了,然后相拥。希望,梦中有蝶飞过,庄周带着,一只栖我左肩,一只栖你右肩。在梦的边缘,让我展开手心,写下你的名字。能在转弯之处,有个亮点渡我。

今夜立秋,听着台风遗下一地秋声和一地夏雨,我在等待初秋的降临,并留下一纸颓废的文字。

立秋的散文9:黑麋峰记——立秋

文/海燕

阳光正好,它们懒懒地依在大地上,又斜斜地拢上人的臂膀,抚上人的脸颊,影子也随它们摆布,一点点地移动时光的距离。风是流动的细微的凉,立秋节虽到了,却尚未改变山中风景的颜色,叶子们还是绿得那么深沉,可能秋刚有点意思,冒出一点头,还来得不够烈的缘故!天空却完全与平日不一样,白色的云朵像蘑菇一样层层叠叠地从蓝色的坯布里冒出来,它们快速地变换身形,并如水般流动着,从此处到彼处,像被风推着往前跑一样迅速。光从云朵中透出来时,仿佛也有了蓝天的色调,这样它变得更柔更暖,但光也只是凑一时之兴,没过多久它就闪开了,任由云朵积聚又飘散,等风缓过劲来时,云朵就不大动身子了,它们慵懒地挂在天空中,明净而清纯,在蓝竹布的底色里,像一位女子般安静而空灵。

车在山路上约走了四分之一的样子时,右边有一块木牌,木牌由两根木杆子支撑着,罗汉坝三个字凑在这一块牌子上,字笨拙却有特别的意味。这块牌子边,有一条路的分支,它的宽度足够一辆车往里开。你不要以为罗汉坝就真是坝,它是这里的地名,有一户农家借着这地名,这依山傍水的好优势,办起了农家乐。这名字挺美气的,罗汉坝农家乐的主人并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我问了好几个人,一概不知情。我想这里应该是有故事的,就冲这个美气的名字也应该有故事,特别是一个山腰处的岩石旁,有居民在那里供奉着供品,这里应该是罗汉神仙来过的,为地方办了好事,所以大家记着他,供奉他。这一供奉就成了家族的传承,子子孙孙都这么供奉着。

去年来罗汉坝时,这里还只是农家常住房子,一幢白色的砖瓦房,没想到仅几月未到,这幢房子竟被改造得古香古色,还加修了长长的廊道。前面一个小池塘依附在廊道的底下,支撑起廊道的几根红柱子倒映在水面上,随微风而打着隐约的马赛克。房子在这里虽然是新改造的,却依然与自然融合着,特别是后山的树,蓬勃地将房子掩映了,像母鸡护住孩子般地护住这些房子,大山的养分太足了,连雾都像营养剂一样被大山中的树吸收了,现在它们绿得那么强势,那么热烈,特别是那些老树的叶子,像掺了胆汁般浓郁。

池塘里的水也绿起来,与池岸边的草相连,其色泽像是打翻的绿彩,在末端搅和些水质,使其淋漓成池塘一样。亭子内的石凳石桌比我早到,等我坐下时,光阴似乎垮下一大截,周围全在暗影里,我的顶子上,也就是凉亭的顶子上,盖的全是棕树皮,一层一层地叠加上去,假山和石头,就像原来就长在那里,并且已有亿万年,因为绿苔与攀爬植物已在上面砌上了窝,而流水也已经将石头腐蚀,流水是从石头中间冒出来的,它不停地涌出泉水,朝石头低矮的一边流去,这就是传说中的石头泉,泉水将整块石头上的植物浸润,使它们成为了石头的一部分,一点也不突兀,并在上面成家、生子,侵略了岩石原本的色泽,现在岩石是黯绿的。等阳光从树缝里打出来细细的几束,投在亭子间时,亭子瞬间就亮了,连里面的人物似乎也一下子更美起来。

亭子边上,有一个小菜园,瓜架上的菜叶,已逐渐枯黄萎糜,藤蔓失去了原有的生气,瓜架上的几个小瓜,孤伶伶地挂在枯藤上,已没人愿意去望上它们几眼。唯有肥水坑的边上,一个男人正在用木瓢舀着坑内的粪水往木桶内倒,木瓢的木把长长的,男人用完后将瓢随意丢在粪坑边,瓢悠闲自在地浮在上面,晃荡了几下归于平静,一点也没有嫌弃粪坑的样子。菜地里的空心菜倒是长得茂盛,莫非是伴着粪坑的缘故?男人施肥过于顺手,就多施了肥,将菜叶子养得肥嫩嫩的,前向的雨水过后,这些叶子又鲜绿又肥美,至于将它们催肥的养料是什么,倒没人去计较了。

一群灰鸭子嘎嘎叫唤着从溪的对岸往这边赶过来了,它们的姿态憨厚而笨拙,跟着头鸭义无反顾地往前赶,几只小黄鸭毛茸茸的,也急匆匆的往前赶,速度却明显慢了好几拍,溪流中突出的石子使它们走得并不平稳,其中一只随着石子的倾倒翻下了溪水,可它仅只扑腾几下翅膀,又若无其事地追前面的伙伴们去了。溪流并不宽,也就四五米的样子,鸭子过溪流实在是太任性了,不需要架桥搭木条什么的,可人就不行了,幸好这溪上有一座石头桥,桥的那边有一个大菜园子,种了各式各样的菜,刚舀粪水的男人正在往菜兜子上泼肥,他很专注,完全无视于我们的存在。

别开菜园子往山上走时,一大群鸡子们向我涌过来,似乎是看中了我的红丝巾,又或者是想向我讨食,见我手中空空如也,不过是发出逗引它们的声音而已,失望的鸡子们才慢慢地四周散去。几只黑母鸡,温吞吞的,它们在我身边叽叽咕咕地转来转去,或许是想我变戏法似的拿出谷粒来,莫非它们的主人也是这样逗引过它们?它们是没有人类的思想,要知道,当它们的主人引逗它们时,可能正是想将其宰杀呢!要知道,党参、人参切片,加上红枣、枸杞炖黑母鸡,那可是大补的鸡汤,山上的妇女怀孕,家人最喜欢给她们食补的就是老母鸡炖汤了。鸡棚的后面,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它们的叶子阔大而招摇,在微风中嗦嗦地响,树冠底下到底有几片叶子是黄了,正处于将落未落的状态,或许一场大风,就能将这梧叶吹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就是这梧桐叶,它总要比别的树的叶子预知秋的到来,为了应应景,也该在这天被风吹落几片叶子,让人知道“立秋至,梧叶落”,可不是古人随便说说的。

正好在溪岸边转累了时,罗汉坝农家乐的姑娘们喊我们进去喝茶,顺了她们这份心意走进去,端上来的正是我最喜欢的芝麻茶,茶未入口,已闻茶香,等我将芝麻与黑麋峰的云雾茶叶吃个干净,又溜到厨房,点了韭菜煎蛋、辣椒炒肉、红烧丝瓜与青椒苦瓜,再加一个酸菜猪肉汤,午餐简朴,却令我们胃口大开,吃了两大碗山上自产的晚稻米煮的饭,每个菜都是它们原有的味,像小时候,在奶奶的灶下,等着吃她端上桌的菜,连白菜叶子都被我们风卷残云,就像现在这样,连汤汁都不留,一律拌进米饭中吃光了。

市里的帐蓬节也赶节气,在立秋这天组织,当我们傍晚时分来到潇湘天池下时,正有近百顶帐蓬准备在假日宾馆前搭建,毕竟是立秋至,傍晚风鼓起帐蓬往一边倒,有很多游客担心晚上去参加晚会时帐蓬被吹翻,搭建好的帐蓬他们又开始收拢,等近晚七点时,帐蓬就被拆得只余下几顶了,它们的色泽非常鲜艳,开放得像一朵朵花。夜很快击退了所有日光,冷包裹着黑从天边袭卷而来,晚会不在假日宾馆,等我绕过五陵酒店,寻到森林宾馆时,只见那里正张灯结彩,自助餐也已准备完毕,参加帐蓬节的旅客们正三五成群闲聊着,晚会在几个姑娘小伙的带动下,嗨翻了天,黑麋峰的夜几乎被他们唱亮。孩子们兴奋极了,端着自助餐上配送的饮料与瓜果,在交错的霓虹灯中穿梭,偶尔霓虹灯打亮他们的脸,照见他们欢快的面孔,这些城市中生活的孩子,他们何尝享受过这种自由自在的乐趣,这种与大自然相拥,与大地相吻合的回归,将孩子们的童趣点燃,或许这就是帐蓬节组织者的用心用意!

已深夜,晚会的欢乐还未结束,我顺着黑麋峰的黑一路下山,在这薄凉的秋夜里,风中的湿雾扑面而来,一片黄色的梧桐叶终究是被风吹落,在山风里打了个卷儿又朝车子的挡风玻璃袭来,再顺着山风不知飘落至哪里,它们在山里凋零,在山里化泥,在山里养育了几棵不知名的小草,它的一生,没有尽头,无限延续!

立秋的散文10:怀念那平房瓦屋的雨声

文/寒江蓑笠翁

立秋前后是天气最酷热的日子,可是昨天,突然下起雨来。预报是中雨,且连续两天,气温骤降,一下让人享受到秋的凉意。外面雨大,无法出门,只能独倚窗畔,一杯清茶,让雨丝敲击淡淡的思绪……

忽然回忆起多年以前,住在平房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基本上都是在家乡的平房瓦屋里工作和生活的。而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在古镇南坝曾亲自组织工匠修建了两间平房瓦屋。一间九柱,一间十一柱,门前植千丈树十株,后有一个小小的花园。修建的艰辛虽然没有作家高哓声在《李顺大造屋》中描写的那般曲折,但对我的人生磨练则是后半辈子没有过的。记得修房时我特别在意对瓦的要求,每匹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必须声音轻脆,并搭配玻璃明瓦数匹,弥补采光…最让人惬意的是每遇雨天,不仅雨点击打青瓦声如银铃,且从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家乡县城还是绵阳,都是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房里,听到的雨声,是雨打在窗外雨蓬上的声音,听不到雨声击打小青瓦的轻脆声,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我旧习未改,总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年轻时喜读古诗,很羡慕古代才气横溢的诗人能从听雨的细微中提炼出诗情画意!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总以为翻不完,可在转眼间,故事就已过大半。繁华易逝!让雨把心的沧桑洗去;让雨把烦恼冲刷干净;待天明,会发现:心澈如泉,心明如镜,心朗如天。

立秋的散文11:秋日,那一袭微凉

文/张香君

立秋一过,夏天的懊热就开始躲躲闪闪地寻找自己的退路,因为迎面秋的使者已经款款走来了。

最是这秋日的时令最为撩人。早晨的熹微中,夕阳的余晖里,田埂边小路上走一走,就觉得清幽幽的一丝薄凉在无声无息的沁入肌肤,浸入血液,顿觉得通体都透亮起来,连骨骼都像被洗了一样的灵动。

我是最爱这秋日的天气了。它不温不火,不冷不寒,就那一袭微凉足以让沾了灰尘的心弦颤了几颤。

喜欢这样的凉,纯粹的不染纤尘,润了干燥的心情,也让焦灼了一个夏天的蝉虫们安静了许多,一切都变得那么明朗,澄澈,直叫人想轻舒广袖,醉在这吸一口气就能飘飘欲飞的早秋里。

前段时间里发生一件事,一直在心头盘桓挥之不去,我想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哪个词来形容这件事带给我的感觉。现在,走进秋天,在这样让人物我两忘的景况里,我想这件事可以放下了。

是一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今年雨水偏多,上游排放的积水和老天爷泼下的雨水使村子边上干涸了好多年的小河,一下子囤积了一米多深的水。邻村有两个半大孩子跳到河里洗澡,玩闹着滑倒了一个。那孩子不会水,倒下去就起不来了,另一个傻呆了半天才想起喊人。河边上最爱网鱼的汉子正低头摆弄他的渔网准备下网,听到喊声一个跳跃钻进水里,三蹬两划游到跟前,扎下去捞起已经窒息的孩子,扛在肩上走上岸,连拍带抖地往外控水。好一顿倒腾那孩子终于缓过来了,小脸蜡黄。汉子说:“你俩歇一会儿赶紧走,可别再来了,小孩子不知深浅,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完又去摆弄他的网了。

网弄好了,汉子哼着小调跳到河里去拉网,岸上两个孩子哆嗦着站起来回家。回家,可什么也别说,可不敢说,要不爸爸会打死咱们的。

这件事发生在七月上旬,一个多月过去了,除了极少的几个知情人三言两语的用这件事来警醒自己的孩子,不知有谁还记得那简短又惊心的一幕。

我不知怎么形容这件事带给我的感触,生命有时是那么脆弱,差一点,就是失去,而汉子救人的态度和过程,就像随手捡了一下别人丢失的东西一样。

终于,到了秋天。

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秋日,微凉的感觉,多么像汉子脸上旁然无物怡然自得的快乐神情。他从地里收工回来,也许顾不得洗把脸,就兴高采烈地去河里给老婆孩子网一兜小鱼尝尝鲜,回家时可能都忘了还救了一个孩子的命。因为救人只是顺便的事,而他手里的鱼,才是他最可炫耀的东西。

没有温暖,没有感动,秋日的这一袭微凉,是那样的贴心,惬意。我洞开心扉,深吸,让那凉凉的感觉划过心湖,不起涟漪,只留剪影,共舞清风。

立秋的散文12:初秋的夜晚

文/张继

已经立秋多日了,骄阳依然在天空撒野,白天的气温甚至比夏天那时还高。然而,一到夜晚,一丝丝吹来的凉风,才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秋的味道。几日的忙碌,终于等到一个可以放松的周末。现在有这么清凉的夜晚,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不由走上屋后那条清静的小路。淡淡月光轻轻地散满小路,银光点点。我抬头望着夜空中,那枚弯弯的月亮,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慨,季节在悄然无声变换了,岁月的痕迹也慢慢爬上自己的额头。不自不觉中已经走到了秋天了,心中不由滑过一抹淡淡的忧伤。

风从树叶的缝隙间荡过来,凉凉的,柔柔的,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月亮的清辉似水一样在田野里流淌。薄薄的轻雾如纱般漂浮起来,四周朦朦胧胧的,让人仿佛走进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小路若有若无,在脚下蜿蜒而去。田野里弥漫着庄稼成熟的香味,让人倍感惬意。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轻轻鸣唱,声音细细微微的,像从地下发出的颤音。远处,农家窗户的灯光,一束束地透过夜幕照过来,给这温馨的夜色增添几分迷人的魅力。

我陶醉在这寂静的夜色里,心儿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静静地入眠。此时,什么都可以不想,任月光柔柔的手,轻轻拂过心间。让时间慢慢的凝固,去尽情享受夜晚带来的那份宁静。心静如水,淡泊明志是一种人生的高境界。我在这美丽的秋夜里,慢慢悟出些道理。我想,年轻时,我们在追求人生的目标时,都有些好高骛远,那颗浮躁的心从未静下来过。几次挫折的打击后,就变得心灰意懒,失去了信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慢慢经过岁月的磨砺,就会明白。如果若能静心思考,坦然面对挫折失败,坚持不懈去努力,那可能将是另一种可喜的结果。

也许,生活也像这绵绵长夜似的,让你在静静的夜色里,慢慢去品味。一开始一切都是模糊不清,让你看不清楚。随着夜雾凝重,把你包裹让你无法挣脱。你在无力的挣脱中,像河里的卵石一样被消磨掉了棱角。慢慢云消雾散了,月亮的光辉普照大地,前面的路已经依稀可见。于是,你在静心的等待中,终于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路边的棉花地里,棉叶在月光下泛着点点银光,像满地撒满了碎银闪闪烁烁的着实好看。我的心中也豁然开朗起来。前面渠道里潺潺的流水声传来,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动听。就像有人在弹奏一曲欢快的钢琴曲,轻盈流畅,给这凉凉的秋夜平添了一丝温馨的气息。月儿弯弯的笑脸已经升到中天,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在田野上洒下白茫茫一片。黑夜像完全被溶化在月光之中在,四周亮如白昼。路边的景物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在白与黑的色调之间流动着。像古老的中国水墨画一样,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清静之美。

小路默默在前面等我。我深深沉浸在这风高月清的夜晚,轻轻哼起一首欢快的歌。路边的玉米叶沙沙作响,像在给我伴奏。天空繁星闪闪,像在和我一起唱歌。刚出门时,心中那缕淡淡的忧伤,早已被这美丽的夜色冲淡。在这凉风习习秋夜里,我这颗浮躁的心,已在柔柔的月光中,淡定下来,学会坦然的去面对一切。就是岁月留在额头那么一点点印记嘛,又算得什么呢?反而,我还要感谢岁月的恩赐。

夜凉似水,浸润万物。仿佛周围的一切都迷醉这夜里,寂静无声。唯有我轻轻的脚步声,像敲碎了路边草丛中小虫的美丽的梦境,引起四周轻微的一丝骚动。大榆树高高的树影,投下斑驳的黑影,光怪迷离,让人浮想联翩。不远处,小屋的温暖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像在召唤我。我心头不由一喜,加快了脚步,把一地银光留在身后。

立秋的散文13:昆明的秋雨

文/小不点儿

立秋以来,昆明的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接连下了好几天。白天,有时艳阳高照,可一会儿天空飘来一片厚厚的乌云,頓时,细细的雨丝从天而降。晚上,进入梦乡的我被一阵滴滴答答的雨声惊醒,拉开窗帘,借着电线杆上的路灯向空中看去,一阵稀稀拉拉的细雨悄悄地在夜幕里下着。漫天的细雨慢慢的飘下。细细地倾诉着它的情,好像在秋天来临的日子有流不完的泪和剪不断的情,悄悄地、在这静静地夜晚向夏日叙说着难以离别的爱。

昆明秋天的雨,不像夏日的雨那么的激烈疯狂且变幻莫测。夏天的雨,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大雨倾盆。那下雨的姿态,粗粗的雨柱急速而下,大滴大滴的水滴重重地摔在地上,溅起粒粒的水花。跳动的水花在地面上舞动,立刻扬起了一层水雾。雨下的时间一长,路面积水,大地来不及吞咽,田园沟塘溢出,霎时,积水成潭,进而引发洪涝灾害。这时人们似乎不太喜欢夏日的雨。而秋日的雨落下时,一丝一丝地从天空缓缓的垂下,慢慢地降落,像千万条丝线挂在空中,顺天而下,就像一个水帘挂在天幕里。一根一根的排列整齐,疏密相间。整整齐齐地不停的向下,轻轻地慢慢悠悠地落下。它落下的是那么的轻柔,就像上天把它轻轻的放在大地上,生怕把它摔碎了,没有水花四溅。只有慢慢的滋润浸入大地。它的姿态又像美丽的姑娘披着一头长发,从头顶缓缓的坠下。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洒脱。尽情地张扬着秋的风韵。秋雨更像母亲的甘露哺育着大地孩子,使大地孕育了无限的生机,这才是人们青睐秋雨的本意吧。

昆明秋天的雨,有如此的缠绵,抚摸着被夏日狂风暴雨伤害了的大地。尽它最大的能力去补偿、去回报、去滋润。

昆明的秋雨有时一下几天不歇,夏日娇阳似火的火炉,被它一天一天的浇灭,天气有了一丝丝的凉意。即使“秋老虎”也撑不了几天。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伴着秋风,大地将会一片秋色,田野里一片金黄。难道这不是秋雨带来的美丽吗?这样看来,昆明的秋雨,以它无比的温柔抚慰了夏日狂风暴雨带来的伤害,用它润物无声的姿态滋养了大地。

秋雨告诉我们,它是冬的前奏,是冬派来的使者。随着秋日的一天天变老,植物伴随着秋雨的慢慢结束,吸足了秋雨水分的万物生灵,秋收冬藏,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去迎接冬日的凛冽。为的是来年春日的绽放。

2021/8/19于昆明

立秋的散文14:初秋里的夏日傍晚

文/龚蕾

立秋了,天气依然很热,清晨傍晚有些许丝丝凉爽外,似乎还是夏天。又是一个周末。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周末,校园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里,一杯热饮、一个水果、一扇大窗户、一本飘着书香的厚厚纸书,安安静静,时而可以听到周围同学们翻书的沙沙声音,很亲切。窗外星星眨着眼睛,傍晚的秋风淘气的从窗户里跑进来,秋风落在脸上,很凉爽,很舒服。在校园的日子很享受而时间却很快。

又是一个周末,在笔记本前,外面大商场门前周末总会放老电影,商场门前宽敞的空地上,晚饭后跳广场舞的奶奶阿姨们渐渐散去,大喇叭里传来电影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周末,心情轻松,也很放松。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自然。秋天的傍晚,很安静。有句话说,简单就是快乐,也许生活就是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然后由复杂走向简单的过程,其实,简单就是快乐。而人生,也许就是取舍智慧,凡得到必有付出,付出了就有得到,得到了也许会有舍去,舍去了总会有得到。没有经过努力和付出,不可能得到,即便得到了,也可能是预支,今后必要有所付出,但凡有所得到,一定是付出。

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原本就是一种平衡,就如这秋天的美丽,一定经过了冬天的寒冷,春天的生根发芽,夏天的烈日酷热,才来到了秋天的丰收。生活的诞生也许是偶然,偶然中蕴藏必然,重要的是珍惜,心态最重要,心情最要好,就如这秋天,自然而美丽。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颜色格外不同,秋天的味道充满丰收喜悦。看看大自然的美丽,请放慢脚步,写下赞美的歌,赋一曲优美的旋律,平平淡淡是真,细水长流是爱。秋天的夏日傍晚,宽敞舒畅,温暖凉爽,天空的胸怀感动你,让你的心胸也变得更宽广,秋天的夏日傍晚,满是自然,满是美丽。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丽。奋斗都不一定得到,不奋斗就不可能得到,取舍之间,得失之间,前进的路径,生活总要向前。取舍之间,点点滴滴,走出了人生的路,最精彩的或许不是路本身,而是路上的风景,而幸福或许就是手牵手一起走,欣赏分享沿途风景,一起慢慢变老。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宁静的,秋天带给我们宁静和升华,秋天带给我们智慧和思考。秋天的傍晚,惬意又愉快,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因为,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压力,开心轻松,放下犹豫,勇敢向前。放下是一种智慧,顺其自然。当你握紧双手时,什么都没有,当你伸开手掌,世界就在你手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