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缘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情缘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情缘的散文1:秦腔情缘

文/王小洲

乡党口中的大戏,即为秦腔。

秦腔不仅是秦人的文化娱乐,更是秦人的血脉,是秦人的灵魂,也是秦人的精神支柱。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秦人,冥冥之中我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知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还是命运之神的专注,我出生在一个秦腔艺人之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14岁的父亲迫于生计,跟着回乡陕籍秦腔老艺人远赴甘肃平凉平乐社学习秦腔,主攻须生。兰州解放前夕,参加了西北野战军二十四师文工团,解放后辗转转业到陕西,在渭北小县创办起秦腔剧团。因唱得一口好须生戏,担任业务团长,驰名于渭北及陕甘交界诸县。

是福也是祸。因演得一手好须生戏,妖孽盛行的文革之初,父亲被作为白专路线的典型,屡遭批斗,饱受摧残。在风雨如晦的日子,父亲与秦腔相依为命,硬是靠着秦腔支撑,度过了一生中最苦难最阴郁的岁月,逃过了一劫,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日子。尽管文革中后期父亲得以平反,恢复了工作,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回到自己钟爱的秦腔舞台。

有一年我们村子过会唱大戏,探亲在家的父亲在同行和乡亲的再三邀请下,演唱了自己拿手的《烙碗计》和《苏武牧羊》两折戏。父亲的一招一式,甩袖、抖袍、吹须和声情并茂的浑厚苍凉唱腔把善良仁慈的刘子明,凛然正气的苏武,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赢得了满堂彩。

“龙生龙,凤生凤”。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我就迷上了秦腔。我小学时暑假每每是在父亲单位,伴着秦腔声度过的。每天清晨早早就听到剧团的学员“咿咿呀呀”的叫嗓子声,看到他们蹲马步,高踢腿,练身段的身影。他们推出新的剧目排练时,我作为唯一的观众,从头看到尾,往往一个剧目看过无数遍。剧情、人物、唱词几乎烂熟于心。

村上过会唱大戏那可是农民们的文化大餐,我也美美地过了一把秦腔瘾。记忆最深的一次看戏是秦腔名家李爱琴在我们村演《周仁回府》。海报早早贴出去后,十里八乡的人们,就开始省吃省穿,想节约几块钱目睹一下省城来的秦腔名家的风采,听听正宗的秦腔,那种感觉比吃上一老碗粘面还要滋润,比喝上一瓶西凤酒还要爽辣。演出的当日下午,人潮如海水一般涌入我村的露天剧场。我在晚霞即将烧起黄昏的时候,早早搬上小凳子,占据了一个离台口不远的位置,既能听仔细,又能看清楚文武场面。急切地等待着太阳落下地平线。终于天黑了。好家伙,偌大的一个露天剧场,足足容纳了上万人,人挤人,人挨人,几乎透不过风。锣鼓一响,二胡吱吱呀呀奏起,台下人头攒动,上万双眼睛齐刷刷看着舞台口。前面演的什么折子戏,早已经淡忘了。只记着《悔路》一折刚开始,露天剧场里已水泄不通,外面的人挤破头往里钻,场面大乱,演唱只好中断。秩序维持足足半个小时后,李爱琴再次出场了。尽管父亲曾领着我去过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意社、尚友社,也欣赏过秦腔大师刘毓钟、秦腔名家刘易平、阎更平、张新华等精彩的演出,见到过许许多多看戏的热闹场面,但那次是我见到看戏最为壮观,也最热烈的场面。李爱琴的《周仁回府》连演三天场场爆满,尽管在人群中我被挤得透不过气来,但仍连看了三个晚上,还边看边品,摇头晃脑跟着演员小声地哼着。

秦腔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秦腔戏里铁面无私的包公,赤胆忠心的杨继业,舍妻救嫂的周仁,舍己救孤的公孙杵臼、郭凤和程婴,这些忠臣、仁人志士、侠女烈女也深深种在了我心里。

中学时代直至刚刚步入教坛,当同龄人哼着流行歌,蹦着迪斯科,我却酷爱着自己的秦腔。曾经有同学讥笑我落伍,但我依然沉迷其中。每当生活或者工作不如意时,听上一段雄浑高亢、大气磅礴的秦腔红生戏,就如同吃了一大口油泼辣子,顿生大汗淋漓的舒畅;每当悲伤时,听上一段哀怨凄楚、荡气回肠的秦腔苦情戏,我五脏六腑的忧苦情绪全部彻底释放出来,浑身顿生一种飘飘然的轻松;每当生活或工作遇快乐之事,听上一段欢快流畅的秦腔快板戏,那种高兴劲犹如燃放的花炮,火焰尽情地向四周飞溅。工作闲暇,或者周末看书学习累了,坐在自己书房,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秦腔。有时兴起,唱上一段,酣畅淋漓,快乐非常!

秦腔的粗犷豪放,造就了我豁达和豪迈的性格。秦腔的气势磅礴,成就了我大气和高远的心胸;秦腔原生态的吼唱修就了我正直和率真的本性;秦腔的凄婉塑造了我仁慈和悲悯的情怀。

秦腔将与我相伴一生。

关于情缘的散文2:人·狗·情缘

文/思语

我家的爱犬胖胖是2005年4月从市场买回家的,它是一只黑白相间、中小型日本尖嘴公狗。记得刚来时,它外表匀称,胖胖的,身上的黑毛黑得反光发亮、白毛雪白耀眼,棍型垂尾,高昂着头,一副高傲、帅气的外表,耳朵尖尖的,机敏中带着自信。

每天吃了晚饭,爷爷在看电视,它就用嘴拱爷爷的手,让爷爷给它玩“打仗”游戏。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它,因为它非常聪明温顺,在主人的指令下去叼手套、叼小竹篮,爷爷要出门让它去叼鞋子,让它握手、站立、坐下,让它叫,这些它都做得很到位,叫它的名字它会答应。到了遛狗时间,有时主人没时间,就让它自己下楼,大约二三十分钟后它回来“敲门”,主人开门它进屋。有时主人对着它说话,它都歪着头认真听,似乎主人的心思它都懂。

我们全家喜欢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家三楼窗户没有护拦,盗贼三次光顾我家。夜里一两点钟,胖胖突然冲到厨房窗户狂叫,我们被惊醒,连忙起身,发现窗户大开,第二天别的邻居被偷报警,才知道夜里邻居几户被盗了。由于胖胖的警觉,保护了家里的财产安全,它是我们家的功臣。

后来,胖胖老了、病了,它的毛没有了光泽,尾巴上的毛稀稀拉拉。在它生命的最后一个月,爷爷每天带它去宠物医院打针、输液,悉心地照料它。每天都想着给它吃药,有时甚至忘了自己吃药。每次给它打针输液,它都非常配合,一声不吭,直到打完。在那诀别的时刻,爷爷呼唤着它的名字,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渐渐凉去的身体,控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胖胖走了,回想这十年间人狗情缘,我们朝夕相处,它带给我们的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乐。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想念它。

关于情缘的散文3:荷花情缘

文/綦宝林

提起荷花,我们就会马上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经典诗句,也会被“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那欢乐迷人的情景所陶醉。是呀,古往今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为世人所称道。其花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开之时,马蜂“嗡嗡”叫着,穿梭于白、粉、深红、淡紫色的花瓣中,其情其景让人爱慕、留恋,回味无穷。

也许是我生于北方少见荷花的缘故,自小就对圣洁的荷花有一种敬畏之情。圆圆的荷叶,深红、淡紫或白、粉相间的莲花多少次把我迷住。那一年,一位同事家里养了一小池荷花,在一次闲聊时,我说出了自己想养荷花的想法,同事很慷慨的从家里挖了一块藕根给了我。自此以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缸荷花。每到夏天,看到碧绿的荷叶,动人的荷花,为庭院增添了高雅之气,甚是欣慰。

后来,有几位同事和邻居也不断向我索要藕根,我也是有求必应。有时,宁可自己留一小块藕根,也要把最好的送给他们。今年也是这样,我在送人藕根的同时,把最弱的一块留给了自己。藕根重新栽植后,显得很柔弱。我担心不能成活,就天天围着水缸转。终于有一天发现水中冒出了细小的藕芽,我才放下心来。接下来的几天里,嫩嫩的藕芽努力向上生长,力争突出水面。当突出水面的时候,将一叶娇小的荷叶浮在水面上。后来长出的几片荷叶,同前面一样依附在水面上。看到这种现象,我有些着急了。在我的印象中,透射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荷叶应该是一柄花梗高擎于水面之上,而这种依附水面生长的现象让我有些担忧。当水面堆满小小的荷叶的时候,有一柄粗壮的荷梗突出了水面。看到这种情形我真的有些手舞足蹈了,我感叹荷花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择机而生的睿智,感叹能耐得住寂寞,再展雄风的豪气!

我爱荷花,不但爱她的圣洁、艳美,更爱她的的睿智和豪气,因为她给了我许多的启示!

关于情缘的散文4:一世情缘

文/曲径幽幽

这是我一生的情缘,也是我今生情缘的终结。

我与她的相识是在X年(此生不愿再提起的年份。)中秋前海南岛的诗歌会上。她的一首词浪淘沙——“又是一个中秋月圆夜”引得我的注意。文笔沧桑,音韵铿锵,实属难得。起初我以为是一男子的手笔,后来知晓竟是她,不免由生几分敬佩和爱慕。

她叫雨桐。一位难得的才女。纤纤的身姿,大家闺秀般的风范,见人总是婉然一笑,脸上露出两浅浅的酒窝。是那种见一面就难以忘怀的女子。

一个星期的诗歌会中,我与她竟是如此的投缘。我俩论古今、谈诗歌、道人生、说时尚,每天总有那么多议不完的话题。好几次都是无眠的通宵。我俩忘却了秋日里的寒凉,漫步在海堤的沙滩上,当东升的太阳,将和煦的阳光撒在松软的沙滩上时,我俩才相互挥挥手说:去睡会儿吧。

于是:咖啡吧里窃窃私语的约会;电影院里依偎着看浪漫的爱情故事;的高厅里我俩醉酒、宣泄、豪放;我们相拥在棕榈树下;热吻在松软的沙滩上……一个个被定格的热恋情景,如漆似胶,缠缠绵绵,是这般的真真切切。我俩痴痴地恋着,和婉、甜美、温馨、浪漫。

然而,这一切却是如此的短暂,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一纵即逝。

那天,是的就是那天。诗歌会中唯一下着绵绵细雨的那天。诗歌会就要结束了,雨桐说给她母亲带点海南的特产,让我在宾馆等她。当她走到去宾馆对面商店的人行道时,一辆急驶而来的轿车,带着刺耳的刹车声撞向了雨桐……

当我获悉这一噩耗,犹如五雷轰顶,震耳发聩。我怒吼,我狂啸,我声嘶力竭地呼唤:回来吧!我的雨桐!会来吧……我已肝肠寸断。

事后三天,我米粒未进,宾馆服务员叫来120急救,在海南的某医院打了好几天点滴,在医护人员耐心的护理下,我才得以撑着摇晃的身体,拖着灌了铅似的脚步,回到了故地。心却留在了海南!

这些年我似行尸走肉,没了灵魂的躯壳,神情恍惚,多梦糊语。没了工作,没了朋友。唯有雨桐为我亲笔留下的“浪淘沙”与我做伴。

今年的中秋就快到了,我胆却,我寒颤,我不知如何是好地去安抚天国里,雨桐那颗孤零的魂魄。冥思苦想还是赋首诗吧。诗词是雨桐的最爱。

孤枕夜,难入眠。望一轮残月孤悬。风萧萧,秋雨寒,满怀情愁何以安。寂寞梧桐叙清秋,为伊寄情相思残月中。无奈!无奈!皆是:风怨雨恨云愁。

雨桐!你听到了吗?

我终日无所事事,孤寂的我时常靠回忆那段时光,消耗着我的每天。我也只想这样殆尽我的一生,以期待着那一年天国的诗歌会上,与我的雨桐相会。

这就是我一生的情缘。

至此,终结了我今生的情缘!

关于情缘的散文5:山峰的云雾啊,是我一世的情缘

文/东山峰人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在努力过后,你需要耐心等待。只要肯去耐心的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读小学时,起初的生活看似大抵都很美,年少时不知人心深浅,不懂得沧桑,以为拥有的就是一辈子,认定的便是最好的。后来历史打了一个盹,我便被挤进了“上山下乡”的世界里,于是理想和愿望都被挤压在山缝里了,只能弥溢于那冷酷的山道弯弯,使芳华碎满一地。但在我的灵魂深处,仍活跃着自尊的潜流,我只能采取一切可怜的手段,维护自己的自尊。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努力的用生命拼搏,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生活,从而没有被山峰的云雾所困惑。

历史常常如此乖戾,为了让人们进天堂,也不惜让一部分人下地狱,这还真不是现在年轻人所能想象的情节,而是曾经确实发生过的事实。这对于新世纪初成长起来的80、90后们这一代人来说,他们那部分青春是浸泡在物资和财富的美好生活路上。他们对于父辈们的那段‘上山下乡’的经历却是知之甚少。如果是听说或者阅读过这方面书籍或许还能让他们不去亲历知青的背面,就能体会到那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的理想和渴望已经历年流转,无不带有浓烈的年代感,那会儿的政治和生活时髦感,今天再看已土得掉渣。现代的年轻人想象不出那个年代的生活阴影。历史醒过来时,社会已经天地翻覆。知青五十年和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藏着我们有关阅读的“黑历史”与美好回忆。这不仅仅是怀旧,而是知青大众的口味风向标,怀念最能反映整个社会心理变迁。

当我每次返回东山峰故居时,站在知青广场纪念碑前,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曾经千百个自信的者、踹怀大有作为者、意识形态相同者、每个政治头脑的搜寻者、每个英雄气概和懦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青年都在这里 驻足。知青运动退潮后,真相一个个裸露,虚言一波波退潮,一度蒙羞的价值观恢复了应有的尊严,被撕裂的心情逐渐弥合。此时此刻,我既能看见自己内在的阳光,也能看见自己内在的阴影,还能让它们和谐共处,这就是如今还活着的知青人心理健康。

情感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没有情感,还装作满不在乎的事,其实就是自己最无能为力的事。其实,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从混沌走向通透的过程。有担当,有胸怀;懂得珍惜,暗自努力,这才是对成熟最好的定义。

知青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信息密度以及社会知识层面都远高于现在的青年人,而且他们大部分人愿意俯下身去接受生活的磨难,并且容忍了社会带给的许多不公正,他们所遭遇的一切将颠覆现在80、90后们的短浅的想象力及三观。

现在的知青基本都被挤出了“年轻人的世界”,当你真正跨过界限尝试‘上上下下’的生活旅程和心路历程,一窥知青时代的文化气质变化。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与回城的蒙太奇式的穿梭。让我们在悉数回忆中加一些理性的反思,在我们摆脱蛮荒与贫穷回城后,看似治愈了受损心灵,放眼望去城市甚至一派温情脉脉的希翼,但社会的改革、单位破产、下岗以及知识缺乏,他们大多承载了社会底层的生活而放弃了当初的欲望,做保安、守仓库、摆小摊小贩,许多人的生活还过得非常卑微。这些碎片化的小故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催人泪下。

或许,阅读这些故事看似平淡,却最容易冷却那颗原本火热的心。这就是人生经历的真相。感情里我们会被爱,会受伤,有过欢愉,也承受过苦痛,可一路走来,我们才明白:要治愈,却必须揭开伤疤,才有机会迈出治愈的第一步。知青经历中的那些窒息,一步步逼出内心最邪恶的一面。这个世上没什么天生最好生活,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幸福之中。那种轻微又渺小的语言,是不能随主观愿望而改变的现状。

我在长沙出生长大,历史就在我的脚下。我的朋友许多都有着上山下乡的经历。他们现在与年轻人一样,看不出谁当过知青、下过岗;也看不出谁是干部谁是工人,时间早就分不清过去的身份。因为我们已经融入生活的平庸和琐碎之中了。

经历了很多事情,有时候,真想停下来,一个人安静地待着。每当我对一切感到厌倦的时候,思绪就会关注在笔尖上,甚至足不出户,如是就趴在电脑桌上写吧,想自己的故事,想我在山峰的事、写我熟悉的事和听来的事,写见过的奇闻趣事,努力拼凑出我人生的全貌,来弥补在人生中缺席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时光。我16岁的那年春天,我听到了最好的宣传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好像那是‘上面’最负责任的承诺。

离开故乡的这几年,没有归宿的恐惧感如影随形。我终日把自己埋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思想改造中,试图用时间上的紧凑来弥补内心的空虚。让自己淹没所谓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奋进里,逼迫自己不再想关于读书、招工、入团、入党、参军的任何事情。农场几年,既没有和自己所爱的在一起,也弄丢了爱自己的人。

温情的悲戚和伤感幽远的事件最容易把我推进悠远的记忆长河。刚刚下过雨的山路,满是茅草的碎屑和泥土的芬芳。还未走近,便远远地看见,山上的杜鹃花开了,夹在青山翠柏间,绵延数里的几抹粉色,分外清雅。从日出到日落,山坡出工的知青都收工了,最后只剩下她扛着锄头下坡,我跑上去接她,她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又匀称又精细,我揉揉麻木的双腿,轻轻对她讲了句我来替你背。然后愣住。眼前突兀地浮现出一张俊美的笑脸,我紧紧地靠近她走,试图从悄悄地话语中听到柔情的只言片语。

大山里那种特有的耀眼清澈的晨光洒满金色的茅草屋顶上,用茅草框架做成窗户,栗木的木门栓扣着,泛青色的前坪湿地,圆满了知青生活的贫瘠。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画面与时间的错叠吧,我总隐约记得她说了当时最动听的话;‘喜欢与你在一起,’那是一道创世的语气,一个惊心动魄的动词。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队上,养眼的女人很多,养心的女人却很少。喧嚣的知青点,变幻的色彩,匆匆的背影,无尽的深度彰显的是生命厚重的底色。

记得,那年的山峰上,铺满雪花的小路,在我眼里就是一床棉絮,是让我随意践踏的。脚踩下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苦难与爱情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那个年代,我会尽以极致的去追求一份所谓的情缘,而在交付的途中忽略了自身条件的存在,结果,政治因素的影响被寂寥一层一层的掩埋,终是无法抵达她的内心,或许,世事本就是如此。还不知道什么是岁月的时候,便发现细细的小纹路已然腐蚀了岁月的妆容,人世繁华,却用一次次的遗憾来描绘成长的烦恼,所有的绚烂和酸涩都交付给了昨天。

后来,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只需蓦然回首。万种找寻,只需临渊止步。终会发现,自己的心才是灵魂的居所。识得进退,懂得回归,终能寻到生命最初的简单,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安宁。千帆过尽,终想觅一处安静的地方,让心灵靠岸,忘记那些前尘旧事。只想,就这样不悲不喜,直到慢慢老去。我想就这样风雨无惧地走下去,在白发苍颜之时,还有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

若梦恍惚间,一场浩大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如落下了帷幕,光阴深处,时光再一次将青春变化至两鬓斑白。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这些退休知青都已是处于老暮。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长者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于是,失落感;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

剪碎了昔日的背影,让年轻的时光在两鬓斑白里回来,于耳边游来游去。过去的事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所有的语言都经不住岁月的洗涤,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期待、理解、评判,你可以不很成功,但一定要懂得人性。因为,在灰度的思维里,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所以,人生,要以余味定输赢。

山峰的云雾,是我一世的情缘! 2019.12.3草于办公室

关于情缘的散文6:情缘的接点

文/高穹

年终于像潮汐一样从每个人心中渐渐退尽,细水长流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情非得已被再次泅在生存的泥淖中,或安身立命或萍踪浪迹。

芸芸众生一粒粟,我同样难脱其俗。接到堂妹的电话时,正在家教。我们约定中午时分出去办理点业务,具体地说是她的业务。这种牺牲彼此的午休时间为代价而亲为互往的行径,必然抛开亲情层面,揉入了互惠互利的因素在其中似乎不移至理。也确实堂妹为了她的业务在我这儿求得了一份保险,而我为了利益更大化欣然在她那儿追加自己的财力,无可厚非我们只是自然天成的合作帮。

我和堂妹是同年非同月生人,彼此只差了不到三个月。从小的玩伴,一起走进学堂,彼此见证着各自的成长历程。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里,我们的关系一度由离合有据,阴晴不定到后来的语焉不详,印证了一种情缘叫欢喜冤家。

当命运为我们铺展开不同的生命轨迹那一刻,我从没有想到有一天走远的情缘会逶迤而来,在我们各自的人生坐标上回合,相交。尽管两条相交线会再次背离远去,但有了接点的情缘除了不断的交汇,不会再有义无反顾的绝离。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彼此心中,从没走远。所谓走远的那些年,我们都因与生命中的另一半忙于组建人生庞杂的坐标系而彼此疏离。家庭、事业、爱人、儿女、父母、同事、朋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像纵横交错遍布在不同象限里的坐标点般绵延阔拓,至人生的极限。我们眼中本最熟视的那个人,那道景,就这样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盲点。地球再大也是有限的空间,最终在同一时空彼此延展交汇。望向彼此我们竟会惊叹岁月的鬼斧神工,错愕何时她白皙的面容上多了几道沟壑阡陌,何时被她发现了自己一头秀发里赫然交杂着缕缕银丝。

那一刻让我懂得什么是相忘于江湖的情缘。

我们本有很多时间可以坐到一起,比如趁着节假日,汇聚故里,因同根同源,心总有所属。但曾经我们总有很多的借口,以“忙”为由不断推开彼此欲相近的轨迹。那时我总感觉她的职业于亲于友都赤裸着一种利益关系。因为我和她的情缘也是因这层关系开始有了接点。当然不可否认这是我对保险业的一种偏见。

情缘的接点一经产生,我们接下来的人生坐标上,总能偶遇到一份必然的情分。虽然我曾经腹诽心谤过她的职业,但走过今天让我认识到了正是她的职业,曲意迎合了两条或许永不可能相交的生命轨迹的不断重合。

偏见一经废黜,我会悉心尊便她工于心计编排的与业务有关也与我有关的每一道程序。而在我们回程的路上,她轻车熟路一路畅所欲言的同时,更让我久违了一种失而复得,回旋于心的亲情之缘。

人有时是个很难理喻的,执念不改的动物。即便穷尽毕生也要锱铢必较与利益有关的蝇营或狗苟,却晦明不清与生命与情缘有关的林林或总总。

关于情缘的散文7:昙花情缘

文/石德虎

时光惊艳了岁月,岁月记录了时光!

话说恰逢立秋之日午后,朋友微信相邀,言其用心培植的昙花将在今晚如约放花,且花束可能多达十束以上。此乃一特大喜讯也!恰如平静生活中的一个惊喜,陡然间便觉得今天的时光凸显了无数的颜值。

昙花一现!可遇而不可求!?多真实生活中之昙花,似乎总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或老实说是难以邂逅,相见无缘!现在能有此大好机缘,自然不会错过;于是乎,又相约了一铁杆摄影老兄,收拾摄像家伙,一并前往,急欲留住这精彩瞬间。

大约晚上21点左右,昙花开始如约放花,自由绽放。其情高雅,其态雍容,其香清淡;花瓣雪白娇嫩,花蕊嫩黄清秀。14束昙花,恍如由天庭飘然而至的14位仙女,一个个降落人间,光彩照人,亭亭玉立,笑傲红尘。

昙花在自由绽放,昙花在惊艳时光!此时此刻,似乎连古板的老天爷也在垂青这红尘中的娇艳,情不自禁地降下了丝丝甘霖。细雨朦胧中的昙花,更加愈发显得冰清玉洁,娇艳欲滴,楚楚动人,摄人魂魄,那可真说是别有一番风韵。

此一刻,醉了赏花者,忙了摄影人,浑然不顾细雨上身,甚至是雨水中掺杂着汗水。兴奋,兴奋,还是兴奋!激动,激动,还是激动!

利用各种装备,变换各种姿势,采取各种角度,找准各种最佳;近距离,远距离,自上而下,由中分割,由下而上;抬高脚尖,下蹲屈膝,侧面留影,正面直击;拉近放大,涉远成意;唯恐错过每一份精彩,每一次倩影,每一次构思!

时光仿佛也在此停留下脚步,欣赏这天地生成的精华灵动。

昙花仙子,想为你放歌,又怕惊动你这份安然中的美丽!昙花仙子,想为你欢呼,又怕扰乱你这份喧嚣中的宁静!昙花仙子,想为你献吻,又怕冲撞你这份高雅中的尊贵。

时光惊艳了岁月,岁月记录了时光。生活是如此之美好。还是来做一个感恩、知性、简单的人吧。

这就是平凡中的幸福。

关于情缘的散文8:纸与笔的情缘

文/寅叶子

当笔的那一抹嫣红,浸染在宣纸上的那一刻起,纸便知道她与笔联姻了,此生将注定为笔而献身,为笔而磨难、为笔而倾心、为笔而自豪。

在纸还没有遇到笔之前,纸,是洁白无瑕的,纯洁的就像纸的自身秉性,冰清玉洁,一尘不染。邂逅于笔,皆在,纸对笔的一见倾心,犹如遇见手足,相恨见晚,又好似觅见偶像,颇为悸动。在纸的眼里,笔有挺拔的胸襟,绅士般的风度;笔有高挑的身材,淑女般的娇容,是笔 那玉树临风的美姿 和 那 婀娜多姿的魅力,波动了纸妹子的情窦初开。

纸知道,今生定是要与笔为伍一辈子的,与笔携手一生一世是她的荣耀,因为笔有灵性、有思想、有抱负、有情有义,是她久仰的心仪,对纸来说,笔也是她梦寐以求的宿命娇子,苛求了几个世纪的梦中情人。

单恋一枝花,从此,纸随笔濹,为笔索命天涯。单为那份爱恋,她愿意为笔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让笔在她身上千刀万剐,也心甘情愿,哪怕是穷途末路,也愿意肝胆涂地,九死一生,去碎纸殉情。

纸没有需求,没有欲望,没有念想,也没有所谓的雄心壮志,像个小脚女人,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去做个贤妻良母,与君携手一生一世。纸的信念是:“冰清玉洁自清高,此生却为笔生花”。与笔结下不盟之约:纸为笔生,笔为纸傲!

纸闲一旁时,看似六根清净,无所事事,但纸的情,纸的爱都系在笔尖上,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了笔,只要笔喜欢,她愿意为笔扑汤蹈火,在所不辞,这就是纸对笔的忠贞。

纸随笔性,笔顺纸娇,欢喜也好、悲伤也罢,纸的心境全由笔去渲染,素日里,笔若高兴,纸即眉开;笔若悲切,纸即伤怀,笔在情在,笔邙纸亡。笔豪情满怀时,纸即展望未来,笔若异想天开,纸即浮想联翩,笔若春风得意,纸即云卷云舒,笔若风流成性 ,纸便情糜四海,纸的心情随笔的意向缓缓张开,要抒情就抒情,想抒怀就抒怀。按纸的说法,既然以笔为婿,那索性把自己彻头彻尾都交给笔,包括纸的喜怒哀愁,纸的情情爱爱,一并由笔来掌控,笔笑纸笑,笔凄纸哀,笔耀我荣,笔衰我败,纸曰:今生来世,以笔为媒,我愿打愿挨,谁让我天生命贱,这不是无奈,而是我自甘受这份虐待。

说到笔,非纸的品性,与纸截然不同,笔坚时,以柔克刚,笔弱时,以屈求伸,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对笔而言,纸妹子不是他的唯一,取而代之的还有皮囊、墙壁,手帕与织锦,笔与纸的区别是情不专一,风流成性,到处寻花问柳,只要意愿,笔就沾花惹草。有道是,笔虽移情别恋,却始终把纸放在首位,因为纸的柔性,纸的尊贵,纸的质裱都堪称第一,是与其他饰物可遇不可求奢饰品。再侧,纸让笔在她身上,注下太多的风光,撒下太多的眷恋,种下太多的希望,即便是笔红杏出墙,纸也不计前嫌,照样夫唱妇随,帮助笔去完成理想和大业,故而笔还是眷恋纸的,纸的好与坏,糟与糠,笔尖的敏感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就纸而言,笔视纸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乖乖女,是言听计从的贤慧媳妇,笔深知,他的所为,有愧于纸,欠纸妹子的情,恐怕永远都无法偿还。

每当笔的触角轻揉在纸的肌肤上时,笔显得温文尔雅,此时的纸陶醉其中;当笔的尖角重重地刻划在纸的皮肤上时,笔显得粗鲁豪放,此刻的纸含泪吞伤,每一次落笔,笔都给纸妹子带来一种感慨,不是悲痛,就是惊喜,就是柔情,不是断肠,在纸妹子洁白的肌肤上,笔的烙印,深深浅浅,在那些文字组成的垄堤上,深的厚重,浅的彷徨,带给纸妹子的有惊喜,也有心伤,有甜蜜,也有酸楚。纸知道,笔用心时,流出的是血,笔用情时,流出的是爱,笔倾诉时,流淌的是泪,笔高昂时,溢出的是信仰。纸能感觉到,每当笔全神贯注地韵笔时,都会耗尽笔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是笔用自己身体里的血浆,通过笔尖的锋芒,才 大气呵成一篇弘着,那是纸为笔最引为骄傲的时刻,是笔在喷发光芒。除此之外,笔,大笔一挥,还洒脱出一幅刚劲有力的濹宝,蜻蜓点水,便流溢出一幅山水交融的俊画,画龙点睛,让膜拜的龙栩栩如生,这一切,纸都亲眼目睹,因而,笔在纸的心目中,是高大无比的形象,有笔的这番荣光,怎乃不叫纸***心塌地地追随?!

在信笺上,笔可以一泻千里,书写豪迈,在方寸纸质上 ,笔可以大显身手,以歌抒怀,在纸的身上,还可以为所欲为,去洒脱、去疯狂。笔的作为,让纸为之倾倒,笔的灵性,让纸为之动容,笔张狂时,纸也激扬,笔潇洒时,纸也怒放,纸发现,笔璇时,像舞芭蕾,从左璇到右;笔炫时,像游魂飘荡,从上炫到下。流动的笔,似疾书如云,飘逸的笔,如嬉水綄纱,锋芒的笔,像一把利剑,柔顺的笔,且情系天涯;落笔,彰显出笔的风采,点津,流溢出笔的芳华,画地为牢,是笔的杰作,以笔代喉,是笔在说话,纸上谈兵在笔下诺咋,惊涛骇浪在笔下狂妄,愤怒的铁骑在笔下咆哮,风花雪夜在笔下生花。笔的作为,笔的魅力,让纸钦佩的五体投地,怎乃不让纸以身相许,纸曰:此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此生的骄傲!

平日里,纸 守着书案 默默等待,带着一颗期盼的心,等待笔的到来,若笔一日不见,她等一日,若笔一年不碰,就等一年,耐着性子,活在自己寂静的世界里,且不与文房闹是非,不与四宝争宠爱,墨守成规做一个安静的女子,过一清二白的生活,纸的秉性犹如默默无闻的淑女,静静地守着自己的清白,只为笔一生厮守着空房,让笔在纸上生根开花。

《纸与笔》

纸曰:

天生注定

你我分不开,且世世代代

我肌肤上的纹线

彰显出你的风采

仰慕你的才华,欣赏你的彭拜

单为那份爱恋

我愿意

为你,上刀山下火海

为你殉情

我愿打愿挨!

笔曰:

金赐良缘

我与你同在,且千秋万代

用那质感的骨笔

为你我书写精彩

喜欢你的柔情,爱慕你的洁白

单为那份执着

我愿意

为你,抛头颅洒热血

为你尽粹

我无怨无悔!

关于情缘的散文9:千年情缘,一世葬你

文/夜丶好冷

千年情缘,一世葬你,繁华退身,一身烟雨,磋叹红颜泪。

一指流沙,匆匆铸成一抹哀愁;

一场惊鸿,又归于一场山河永寂!

三千弱水两茫茫,此时心,几度惆怅!

落花离魂泪行行,他年事,几度伤心!

曾经握住手中苍凉的岁月,去追忆一段最美的荡气回肠。

怎奈,垂柳紫陌洛城东的一世春秋风月情浓,那些辗转的缠绵与忧伤,却在梦里的凤凰台上凄凄吟唱。

染墨而过的红尘,风华绝代在盈盈中醉成花影。

醉情的烟锁云月,牟中生生不息的流光。

一缕如雪的淸愁,却无法抓住岁月的流逝。

琼壶邀月,长歌倚楼,多少花前月下的燕影,一场悲欢,轻易断却了曾经。

前世有你,我守不住奈何桥上的离殇。

今生有你,我守不住青春易逝的容颜。

期侍花开花落,一花一尘去,一笑一归念,终不能与君老去。

有些观望,注定是此岸的昨夜,有些等待,也注定是彼岸的往昔!

枯涩的琴弦,总在春秋更替的幽暮色中响起。

年年岁岁,迎香的衣袖沾染了风花雪月,摇拽着烟花河畔的杨柳青,朝朝暮暮,弱水的襟怀凭遍十二栏杆,随柔风细雨放飞多情的梦语。

惆怅墨客,送别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红尘千寻在茫茫间。

一阕狂词勾勒的心醉,满怀忧伤的人,那伤,那痛,无人能懂!

红尘流连,于此停留的天涯依旧,将一枚心事,静静的安置于深深的夜色,只愿红尘固守的记忆不是苍白。

春光褪尽了旧日的宣泄,那年的你,追逐一场盛世繁华,那年的我,在记忆的城池中依旧孤独!

今生的轮回,已不是前世马溅飞花的滚滚红尘。

似水流年,漂白了那件华灯醉舞的霓裳,狼牙月,朦胧了高楼望断的黄昏。

多少春花流韵苏堤,多少风月又雨落江南!

红尘望断,千丝万缕的笔笺,无法镂刻出曾经的万缕千情,也无法描绘出你新的容颜。

云与雨的柔情,缠绕在深深浅浅的岁月,历经千年的时光,拂不去千年浮尘!

嫣然一笑,将零零碎碎落入尘世的忧伤遗忘。回眸百媚,也将哀哀怨怨的流离风情弹落。

桃花盛开的寂寞,记载着温馨的时光,怎奈,瞬间风华,留不住也握不住的风。

桃花衫上,仍印着掉流的那滴泪。

一世又一世的纠葛,永不休止的情缘,烟花缱绻时箫音起,高山流水中,弦已断。

千年情根深种,灵魂却隐隐作痛,一再迷醉的轮回,一滴苦涩斑驳了花开绝世!

为你期盼今生,却不是你掌心的承诺。

一饮而尽的相思,你的影子潜入我无法拒绝的季节,又深深的刻在了心声。

靑烟迷离,红颜婉约,华美的情节,不离不弃的故事还会不会重新上演?

浪迹天涯,追寻着那一帘千年的柔情幽梦,虚无的过往,漂泊的曲调,却再无人倾听我的心灵之音!

失意的沙漠如此荒芜,再无痴心的守候,我已经离开了凝泪的回眸。

白发与相守,无法定格在记忆的那一刻,无奈的止歩,我知道,从此失去心灵的那根支柱。

刻骨身影,你是我前世身怀悲恋的红颜,我却不是你今生风华绝代的知己!

千年之恋,我选择了孤单,穿过红尘的落寞,无缘成为你的起点,在数尽世事沧桑里,纵然不是你生命的终点,也无悔!

关于情缘的散文10:一“柿”情缘

文/何双

岳峰哥说,去富平看看柿子吧,那是秋天的最后一道风景。

秋意浓,也只有在郊外,秋天才更富有质感。看着四野里泛黄的树叶,身居闹市的人,仿佛处在秋天之外,无法抵达季节的内里。离秋天越近,我的内心越平静,此前的些许烦恼和愁绪,皆抛于脑后了。

等到车子驶入富平曹村镇马坡村,入眼的皆是柿树,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梢。家家户户门前都吊挂着去了皮的柿子,通过晾晒、镀霜等手工方法,制作柿饼。富平素有“中国柿乡”之称,看来名不虚传。

选择一处柿园,我们寻着泥泞的小路鱼贯而入。在我的老家陕南,柿树原本是挺常见的树,但全没有这里的柿树结出的柿果多,也没有长成柿树的园子,自然不被果农金贵。然而小孩子喜欢它,柿子红了的时候,可以摘来解馋;好酒的老汉也喜欢它,柿果可以用来酿制上好的土酒。富平人远比其他地方的人更爱柿子,所以柿树就占地为王,发展成能致富的产业,并成为人们祈求富贵平安的吉祥果。

我们在柿园里上挑下看,寻找熟透了的红柿,摘下来,不用揭皮,就放入唇齿之间。一口一口地咬,大口大口地吮吸红柿的果肉,好不自在。三五个红柿下肚,再也不敢多吃了,当地果农说,柿子性寒,一次不宜多食。

身在柿园中,但看远山缥缈,云雾缭绕,仿若仙境。漫山的柿树上挂满黄灿灿的柿子,惹人怜爱。出园的时候,我们一人摘得一挂红柿,打算沿着云雾的足迹,登上山顶,一览秋日盛景。

山上的柿树亦是见缝插针。生在斜路旁,卧于岩石上,扎在黄土中,形态各异。经过秋雨的勾勒,老柿树树身更加强健有力,漆黑的树干犹如泼墨的巨龙,托举着蓬松的树冠,上面缀满火红的“花朵”。成年的柿树周身灰白,柿树叶经霜变红,插在枝头,秋风过处,几片叶子脱落下来,点缀着深沉的山冈。在柿树与柿树之间,还站着石榴树,血红的石榴果沉甸甸的,但石榴叶却轻而密,黄黄的跻在枝头。远远看去,整个山冈就像是一幅水彩画,秋天是画师,柿树是主体,柿果是主角。

我们在柿树林里使劲拍照,寄希望以此珍存整个秋日风景。

故友老钱从东北来,看见朋友圈的食色美景,乡愁就入了口。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柿相赠?

回程的时候,心想不负此行了,便折了一个枝子,上面挂有三个火红的柿果。害怕果子掉落,我就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为了减轻路途中的颠簸震荡,特意为它寻来绵软的垫子,以保万全。

第二天为老钱送行,来了很多旧时同窗手足。我将红柿送于他,他喜不自禁。说要带回东北,送给心爱的她。从地图上看,西安到吉林,翻山越岭数千里。小小的柿子,情谊深切。这样也好,我送他“柿柿平安”,他许她“一柿情缘”。于此,故乡情,友情,爱情,都得以寄托。绵绵情意,犹如红柿挂枝头,照亮了秋天,诗意了相聚和别离。

关于情缘的散文11:列车情缘

文/姬铁见

很久以来,一直隐隐渴望一种旅途中的爱情。说不清为什么,只是感觉这样的爱情才够浪漫才像爱情,一如窗外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因为未知而充满了神秘和诱惑。

然而,命运弄人,我却一直没遇到这种爱情,只是遇到了三段似乎带了一些爱情色彩的情缘而已。可能真的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那三段情缘便带了鲜明的象征意义,刻进了我的脑海,其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那一年过了春节,我又像往常那样,开始匆匆地往外赶。在县城小站,意外结识了一高一矮两个去安阳某家酒店打工的女孩。彼时,家里已经帮我盖了新房,已是老大不小的我,在农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风俗的影响之下,不仅有了婚姻的向往和信心,而且那向往和信心好像突然就变得热切和坚定了。

那个高个儿女孩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她穿了一件橘红色的夹克,一条浅蓝的牛仔裤。夹克敞开着,白色的紧身深领毛衣,勾勒出了她玲珑的曲线,我便不由得动了情。

火车开过来了,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又像往常那样在检票口乱作一团,她俩跟着我用力朝前挤。结果,我挤进去了,她俩却被别人挤出来了,因我在心里惦记着她,就又退了出来,执意想帮她们。又挤了一阵,依然无济于事;我正犯愁,那个高个儿女孩用一双少女特有的调皮而又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说道:你先上去吧,然后到窗户边把俺俩拉上去!

俨然一道不容违抗的命令!我立即勇猛无比地扎到人堆里,又勇猛无比地从人堆里面脱颖而出,眨眼之间,就挤到了窗户的边沿。当我抓着她涂了指甲油的柔柔的手,仿佛抓到了柔柔的爱情,心里那个甜呀,使我的胳膊都快剧烈地颤抖了!

我们一路说着一路笑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安阳;下车时,我觉得好留恋好留恋,真希望这趟列车没有终点,一直那样向前行驶,行驶……

很显然,这是一场我的单相思的恋情;更加可笑的是,分别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从谈话中知道她是家乡某个村的女孩,最重要的信息即联系电话我竟然都没有问询和索要。

好像是那年冬天吧。我回乡探亲,到一位曾经在北京和我一起干过保安的朋友家里去玩。谈话中,聊及那个女孩,朋友竟说她和他是一个乡的。情之所至,我便央求朋友到她家去看看。起始,朋友嫌远不愿去。后来,拗不过我的那份执着和热情,就带着我上路了。

果真是远,我们翻了一座山又翻了一座山,过了一道沟又过了一道沟,走了好几个小时的路,才赶到了她家。进去之后,我发现那是一个有些破败的院落,不大的院子里面,正房是三间泥坯垒筑的瓦房。泥土脱落的墙面,告诉人们那房子已经有些年代了。记不得有无厢房了。只记得有一个简陋的厨房,女孩的父亲是一位看上去有些苍老的庄稼汉子,正坐在小木凳上洗红薯。看到我们,他很是惊讶,露出了焦黄的牙齿,开口询问我们是干啥的?

这时,我才觉得自己实在冒失,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毕竟,我知道山里人对男女之间的事还是十分守旧的。于是,急忙给女孩的父亲掏了烟,说是和女孩一起在外打工的,因为联系不上,就过来看看她是不是在家。我想,女孩的父亲肯定是看出我的来意了,否则,他不会那样一副不冷不热的表情,要知道山里人向来厚道,待人可热情了!

冬天山里的夜晚来得很快,看着天光加上暮霭,说黑就黑了,想想跑了那么远的山路,想想我的一腔痴情,心一横,我就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心思给女孩的父亲讲了。结果,他说,他的女儿还小,现在他们不会考虑这事。我知道,人家已经婉拒了。

暮色沉沉涌上来了,有着大山一样的苍茫和浑厚。因为心底的失落,我深切地感觉到了一种苍凉和孤寂。我和朋友飞快地走着,因为失意,我竟然没有倦感,仿佛机器似的机械而又麻木地飞奔,不知不觉便走出了大山……

再后来,我不甘心,转弯抹角联系上了女孩,不曾想,向她表达了爱意,她却说她听她父亲的,不愿这么早谈婚论嫁。我明白,她的父亲已经告诉她我的情况了,父女已经结成同盟,不想嫁给我这个不守山里规矩的冒失鬼。

以后的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至今,我的脑海浮现着的,依然是她当初的模样……也好,毕竟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美好的记忆,有些人相见其实不如怀念,就这样让她在脑海中伫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吧!

关于情缘的散文12:我和小面的不解情缘

文/许大立

说到吃,正宗重庆人提到最多的肯定是火锅和小面。说起来眉飞色舞口水乱溅,吃起来张牙舞爪奋不顾身。尤其是刚从国外或者外地回渝,下了飞机第一顿最想吃的就是大油大辣大快朵颐的重庆麻辣,而火锅小面正好居一众麻辣食品之首。

其实火锅我平时是不怎么吃的。油大,再加上荤类食材多是猪牛羊身上的内脏下水之类,富含高脂肪胆固醇,像我这样喜欢清淡食品的人是很难得吃一次的。尽管我曾是首届重庆火锅协会顾问,何永智、李德建、刘一手、秦远红等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火锅巨贾也都认识,但我光顾火锅店的频率低之又低。只有至爱亲朋、文网挚友来了重庆,那是必须请他们饕食一次最具代表性的牛油老火锅的,不管他们爱吃不爱吃,不管他们受不受得了,必须让他们在大油大麻大辣的极端气氛中接受火锅文化的洗礼。

再说小面。这才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其实我自幼感知的小面是一种很简单的面食,去粮店买了切面煮熟后加几片菜叶,配上必须的油盐酱醋姜末葱花味精再加一勺猪油一大瓢油辣子,那即是物资匮乏时代老百姓最垂涎的美食啦。至于改革开放后遍布街头巷尾的小面铺,夸张地把几十种佐料摆放在街边案前,任由食客选择配尝,已经是城市化的小面行为艺术的极致了。而那些在小面的本色之上创造性地饰以牛肉、肥肠、炸酱、豌豆之类奢侈品的异类,其实就像村姑身上的超短裙,本质上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小面,而是面族里的“公侯伯子男”了!

当年我们上街吃小面,眼睛是离不开小面师傅手上的漏勺的。二两八分,三两一毛,那时候也是分量很重的粮钱了。掌勺师傅手一抖,我等的心脏也跟着抖一抖,抖下的可是好长的一根面条啊!掌勺师傅如果感觉分量不够,再挑上一两根进碗里去,那我等饥肠辘辘者就要山呼万岁谢主隆恩了。如果再允许你添一点味精,舀一瓢高汤,那幸福感就会满满地洋溢于胸腑一整天!时下的年轻人大多是不知道这些陈年旧事的,兴许把它当成笑话,一种忤逆时代的谎言。

小时候过生日,最憧憬的是吃长寿面。也就是去粮店买几斤现做的水面,回家里丢入沸腾的大锑锅里,再扔进去一大把藤藤菜,姐妹兄弟一人一碗尽兴捞去。肉是没有的,油也没多的,面是管饱的,这就足够了!至于佐料,至于油水,至于味道,都在其次。后来日子好了些,父亲会在生日那天慷慨地塞给我两毛钱,让我上街吃一碗肉面,余下的钱看一场电影,那就是我少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了。

记得文革后期,我已经由知青转为教师,在江津县李市公社中学教书,每月有24块钱工资,生活也比知青好多了,每星期可以吃一次肉,粮食大多是杂粮,也就是今日人们趋之若鹜的红薯包谷之类。正值青春年少,夜半常常饥饿,于是想方设法去农村面坊弄几斤干面,肚饿时煮上半斤,没有佐料咋办,一勺白糖,一勺酱油,也能应付过去。如果那天吃肉,有残汤剩菜拌之,就是罕见的美味了。说到此类往事,我有隐痛在心,就是因为这该死的面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去川音上学之际,女儿出生,生活拮据,夫人竟将我收集保存十来年的一大纸箱国内市内文革资料,送去邻近生产队的面坊,一斤换一斤干面吃下了肚,那可是价值连城研究文革史的宝贵资料啊,如今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如能保留至今,我可以据此写出好厚的书啊,这万恶不赦的面条啊!

小面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演变,如今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创新。据说出生于重庆的着名主持人孟非,就在南京开了一家高大上的面店。另一位就职于央视天气预报节目的重庆帅哥冯殊,也在北京开了家名曰“煮啵儿”的面馆,力推重庆小面文化。他们的面馆精致讲究,极富创新精神,品种齐全,花样繁多,顾客几乎挤破门,一碗面卖上了几十元。我未实地考察,不敢妄议诌论。但我意太高大上了,也就没有了草根小面的原色与本真,没有了街边小摊上食客率性的吃相和嘈杂。我还是更喜欢那种路边上弄堂口楼梯旁的小面馆,几张矮桌子,几个小板凳,三两老友,促膝而坐,二两红油,稀里哗啦,须臾碗底现青花。你可别小看这些貌似粗俗的小店店小摊摊,有人跟我说,我家对面楼梯转角的那一家小馆馆,十几年苦心经营下来,一家人不但买了车置了房,儿子最近做了新郎,还娶了一个美娇娘。呵呵你看人家十多年痴心不改,专心做小面,不也实现了家庭梦想?

记得某次和小面达人林必忠去秀山采风,一大早去品尝了县城最火爆的一家面馆。那阵仗叫我震撼不已,一屋子吃早面的人候着,几十上百个大碗一溜排在案板上,就像整队出操的士兵。厨师手脚麻利,顷刻间底料铺满,云腾雾绕之中,须臾间小面出锅,分分钟搞定一大屋嗷嗷待哺的早行人。最难忘的是清早八晨有人以小面下酒,酩酊似仙,知情人说是当地一大习俗,可见这小面成了他们生命相谐的神物。

行文至此,我想打住吧。笔者非小面之顶级膜拜者,所言小面也不一定是今日之小面,所说的故事也不一定让诸位小面食客心悦诚服,其实也就纯属应应景凑凑热闹,敷衍成篇,看着玩玩,也就功德无量了。

关于情缘的散文13:列车情缘

文/唐求是

每个人对坐火车可能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特别是老一代人,在火车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幅提速的时候,火车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八十年代坐火车的几次经历。那个时候我是在北京上学和工作,老家是在遥遥千里之外的湖南湘潭,每逢春节回家探亲时,就要搭上南去的列车,一坐就是一整天。那个时候基本都是硬座,跟卧铺无缘,但也就是这硬座车厢里才能体味出火车的那种特别韵味。

坐在窗口,看着车箱外那不断退去的远山近水、草木房屋,心也在跟着一起流动,流向前方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那“咣当咣当”的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是一串悦耳动听的节奏,伴着我的思绪一起飞动。山在跑,树在跑,河流在跑,心也在跑,一切都在不知疲倦地运动着,以前上哲学课时老师曾讲到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现在才更能明白这句哲理名言的深刻含义。

车厢里,天南海北聚到一起的旅友们虽素不相识却格外亲热,特别是在这全国人民欢欢喜喜准备过大年的春运期间,时常能碰到一些回家探亲的高校大学生,更是聊得投机,一路聊下来比过去十几年的老朋友显得还亲,漫无边际的闲聊能把旅友们那颗孤独寂寞的心牢牢地连在一起,以至下车后都还依依不舍作别,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火车车厢里是一块特别的天地,八十年代的春运期间,车厢里基本都是满员,那时也没什么空调车,好在冬天里大家挤在一块倒还显得温暖些,也凑得个热闹,所以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多可以消除旅途的寂寞,旅友们在一起互聊一通,车上那孤独的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过去,旅友们也相互间了解了不少异域他乡的奇闻异事,收益颇多。所以如果真是一个人占上一条长椅,则虽然晚上睡得舒坦些,但却少了这份情致。当然,车厢里也别超员现象太严重,那样就过道里人满为患,走路都成了艰难之举,心情就会破坏许多。

列车在一站又一站地向前飞奔,从北京到湘潭这漫漫三千多里路程,要经历过多少分分秒秒,而我却很少有不耐烦的感觉,尽管有时火车晚点四五个小时,我也能安然处之,这或许就是说不清的火车情缘。车厢喇叭里经常响起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进这个流动世界里的音乐王国……

列车在辽阔的大地上飞奔,穿过高山,穿过大河,穿过城市,穿过乡村。我想,人生也像这快速奔驰的列车,一路翻山越岭,闯险滩,过激流,风吹雨打,历尽坎坷,却还不舍昼夜地向前飞奔。人生是一趟永不停息的高速列车,如果说有终点的话那就是你生命的尽头,如果想让这趟车顺利、圆满地到达终点,你必须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那窗外的风景就是这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你可以尽情地领略这道奇特的风景,但切记一点的是,你的人生列车必须保持高速前进,并且尽可能地少走弯路,这样,在你到达终点时,你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最后,想起了一支八十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风雨兼程》,比较能反映那个年代坐火车时的心情,特别是有一次刚好火车上播放这支歌曲,令人不禁感慨丛生:“今天你要去远行,正是风雨浓。山高水长路不平,愿你多保重。记得那年初相识,也在风雨中。风浓雨浓情更浓,祝你早成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人生之路的确是在这“风雨兼程”中走过的,想走捷径是没有的,所以要自己多保重,一路走好!

关于情缘的散文14:橡树情缘

文/马超和

此刻,我置身于新疆林科院的树木园,我所面对的,是一种被称为橡树的生命:坚实的树干高大通直,椭圆手掌形的枝叶茂密浓郁;树皮暗灰褐色,略平滑;小枝褐色,无毛;叶片呈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它们中,最大的有三十多米高,要两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将其环抱。这些橡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维吾尔族林学专家马盖·牙森诺夫和阿巴斯·色依提从欧洲采集并亲手栽培的。

最早知道“橡树”,应该是在中学时代——读了舒婷的现代诗《致橡树》,质朴的语言让我知道天地间有被称为“橡树”的植物。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及对舒婷的崇拜,橡树在我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河西走廊绝少它的踪迹,也很少有人谈起,所以,对于它现实中的模样,我一无所知。那时还没有有着强大触角的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我对橡树的了解仅仅来自书本,是纯概念性的:橡树,壳斗科植物的泛称,非特指某一树种;橡树主要产自欧洲及北美,我国吉林、辽宁、陕西、湖北等地分布有柞木,与橡木同科,质地相近,英文中一般与橡木一起称为oak。

闲下来的时候,我如怀春的少女一般,不断地在脑海中刻画着它的形象:它有木棉般伟岸的躯体,有白杨般繁茂的枝叶,有菊花般孤傲的气质,有牡丹般娇艳的花朵,有菠萝般硕大的果实,甚至如松柏般四季常青。它在我脑海里的样子陷入了循环往复中,总是建立,推翻,再建立,再推翻,唯一不变的特征是挺拔与坚强。

上大学时,我开始接触网络,终于知道,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在欧美、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地均有分布。橡树的生命期很长,有高寿400岁的;橡树根系发达,据说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可以同地上风情媲美!橡树的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潮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它喜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黏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从其树皮、叶片、壳斗、果实中提取的单宁,是制革业、印染业及渔业生产中所必须的材料;橡树是希腊主神宙斯的圣树,是德鲁伊特教派崇拜的图腾,是德国的国树,其树枝更是古罗马人结婚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据说可以增进新婚夫妇的感情,可以帮助他们多子多孙;千百年来,橡树似乎是被人下了不可攻破的咒语,引发诗人悠久的怀念、画家的澎湃激情、作家的绵绵想象、旅人的啧啧赞叹。

橡果特别容易被人识别。那是一种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纪录片《千年菩提路》中提到,橡果的淀粉含量是众多林木种子中最高的,古代僧侣常采集它用来制作豆腐:自古以来,中国人看重的是它那富有淀粉的橡实,西方则更多地看重它所表现出的内在精神,这是两种文明、两种精神在一个细节上的不同的表露。

橡木为坚固抗腐性用材,在建筑领域有广泛应用。橡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弹性极好。橡木是欧洲古代贵族阶层家具制作中一种古老的流行木料。中世纪,橡木的踪影随处可见,大到帝王宝座、海军舰艇、皇室马车、宫廷家具,小到宫殿地板、殿堂雕刻。值得一提的是,庄园主用橡木桶贮藏葡萄酒,使其汲取橡木中的单宁酸等芳香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令葡萄酒的风味更浓。

透过图片,我觉得,单个儿的橡树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是位孤独的行者,是个落势的英雄,给人无尽的感叹与同情;成片的橡树是一个战斗的、英雄的团体,让人顷刻间有一种振奋的感觉。曾看到一篇有关橡树的文章,在写到人们千百年来对橡树的评价时引用了散文家爱默生的一段话:有思想、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学习橡树的样子,巍然挺立在大地上,在灵魂颓丧、萎靡的人群里,举起正义的笔,做一个擎旗的人。我很是好奇,橡树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竟然被这位我很崇拜的文学家赋予如此高的称赞。我自知在现在的标准之下,我无论如何也算不到知识分子里,但很久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自己习文述见的“金科玉律”,并在特定的场合作为礼物送给我那些能够心安理得地承受“知识分子”这一称谓的朋友们。

很多年来,对于橡树,我怀着的是一种异常特殊的情感,近乎膜拜,究其原因,我归结为“因为未见,所以迷恋”。这跟成语“叶公好龙”表达的意思有些相似。最近几年,我的家乡——甘肃省民勤县,正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引进了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使用橡木桶,不知道他们的橡木桶来自何方,但我坚信,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生产的葡萄酒酿造的葡萄酒在橡木桶等辅助设备的帮助下,酒香会更加醇郁,引来且醉倒远来的客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