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散文

请欣赏往事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往事散文1:责任田的往事

文/鄱阳湖的风

责任田的往事

李文旺

1983年,我们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了,各生产队都把农田分给每家每户。告别了集体生产的体制,开始各种各的田,村里人的感觉真是酸甜苦辣,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全国农村恐怕是不多的。全国数以万计的自然村,几乎都为实行责任制而感到万分高兴,因为责任制使很多人告别了大呼隆混日子的时代,至少吃饭不愁了。而我们村在责任制以前的十年,年年是全县农业的先进村,有八年还是全地区的先进。所以,吃饭问题对于我们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我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时候,还给村集体做过工分。开始是只有二分半的工分,相当于农村一个壮劳力的四分之一。后来涨到三分工、四分、五分的工,还不如一个女人的工分,队里的人都说我这样的是学生工,用今天的话说是非熟练工。我攒工分的时候,我们村的一个劳动日至少有一元八,也就是说我哪怕一天二分半的工,每天也有四五毛钱的收入,这相当于许多农村十分工一天的收入。

如此说来,我们村的人对于责任制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喜欢的是,以后出工再也不用看队长的面孔,再也不用听别人的指挥;不喜欢的是,长期吃惯了大锅饭,在队里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上有县长,下有生产队长,何时播种,何时撒肥,何时打农药,全有人吆喝,人家怎使唤自己怎做,现在样样得自己考虑。再说,责任制以后的收入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比责任制以前更好,天晓得。万一更糟怎么办?

刚农田到户时,我正忙于准备高考,责任田只有到星期天才会去一下。高考一结束,我就是责任田里的主要劳力。在责任田里弯腰割稻,打稻,在责任田里弓背拔秧,插秧,在责任田里对日流汗,擦汗。暑假整整五十天,我在责任田里忙活二十多天。那个劳动强度,只要经过的人才能体会。这样的日子过了足有四五个暑假。我在责任田里究竟流过多少汗水,责任田的泥土知道,田边的田埂知道,在田里游动的泥鳅黄鳝知道。

后来,我分配在外县工作,回家的日子渐渐少了,到责任田看看的时间就更少了。头几年,偶然回老家还会时不时的赶上一两天的农活,与其说这是干活,倒还不如说是体验过去的生活。再后来,我与责任田渐渐远离,连看一看的机会也少了,不仅又有些惦念其这些责任田。

2005年,我的下一代————我家的九斤姑娘也到了我当初下田干活的年龄了。在我家渐见丰厚的家底面前,女儿常常说生活是多么不如意:都十几岁了,连一部手机都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不是这里旅游就是那里踏青,好象世界上只有她最苦。我对她说:你还是去爷爷奶奶家的责任田劳动劳动吧,哪怕看一看也好。妻虽然从未干过农活,也想锻炼一下女儿,立即表示支持。谁知女儿的头摇得像拨浪鼓,马上一口拒绝。我以为她当时还小,也就没当一回事。后来,我几乎每年夏天,农事正忙的时候,就提议女儿到农田里走一走,可是没有一次成功。应该说,女儿也有很懂事的时候,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她对我年轻时候撒过汗水的土地那么隔膜呢。

因为时间的变迁,我家的责任田只有我父亲一个人的了,就是这两亩田也长期转包给村里人种了。我想带着已经读大学的女儿去亲近一下我家的责任田,可是,整天和电脑泡在一起的女儿能听我的吗?我不知道。

往事散文2:老表的往事

文/章小兵

遇到老表,说着,说着,就扯到了从前。

那年,老表才14岁。腊月里队里挑过了水库,难得清闲下来,就去田里踩荸荠果子。虽然年纪不大,但老表机灵,踩的荸荠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少。老表踩了80多斤的荸荠,就兴匆匆地上路去卖。那时,没有公交车,就是有公交,也没有钱乘车。老表挑着80斤的荸荠,从九华山脚下的柯村走起,沿着公路一个个村庄走着。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也因为自己的羞涩,老表挑着一担荸荠,不敢也不好意思敞开嗓子吆喝:“卖荸荠啊!”结果一直走到马衙街上,一个荸荠也没有卖掉。已经是下午六点,冬天,天黑得早,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老表挑着这担荸荠,来到嫁到马衙的表姐家,歇了一晚。当晚,老表的双腿都肿了起来,脚底起了大血泡,走路一步一挪。第二天,表姐劝他,算了,不卖了,但老表仍然挑起这担荸荠,走村串户。荸荠终于卖掉了,怀揣着4元钱,走在北风呼啸的路上,老表说:他不觉得冷,心里反而暖和和的。

过去大集体时,除了种田,其它的经济收入少之又少,养蚕是唯独不多的经济收入之一。有一年,老表那个队的队长有点贪多,比往年多养了几张蚕纸,结果是队里的桑叶不够吃,只得远到外地采买。那时,老表才16岁。吃过晚饭,队长安排老表与另外三个人挑着空稻萝,徒步从九华山下出发,过锅底坑,穿张家峡,越石门高,到刘街小三线,从太阳下山,一直走到旭日东升,到一户人家借个锅台,把带来的米,淘洗煮了。吃米饭,没有菜,借锅台的那家,主动地从厨柜中端出一碗辣椒糊,还有一碟咸山芋苕。虽然没有菜,大家也吃得狼吞虎咽。因为头天有人打了前站,要采买的桑叶已经采摘好,来不及休息,就用空稻萝装了桑叶,就急着返程。老表说,当时,挑的桑叶不重,也就四五十斤,但桑叶堆头大,堆尖的两大稻萝。走在春天里,暖风拂面地吹着,人就有了困顿的感觉,再加上一宿没有睡觉,走着走着,两只眼皮就打架,撑不住,只好闭着眼,凭着感觉走着。遇到一个水沟,一个趄趔,人跌进水田里,肩上的担子也掉到水田中,人一个激灵从半醒半睡的状态中,惊觉过来。连忙把散泼一地的桑叶,重新捡拾起来,挑起担子,匆匆再走。就这样,反反复复地从太阳起山,一直走到夕阳照在九华山百岁宫的高高的白墙上。到了队屋蚕室里,团箕中看不见一片绿色的桑叶,黑糊糊的蚕砂上,那乳白色的蚕苗,饥饿地蠕动着。新到的桑叶一到,撒到团箕内,须臾之间,偌大的蚕室,嚓嚓嘈嘈之声,像春潮那样涌动起来。老表说,真累,当时,就蜷缩在蚕室的门口,睡了,睡得酣畅淋漓。

老表上有四个姐姐,他虽然是独子,家里却称他为五丫头。可能考虑丫头好养的缘故吧?只读过2年书的老表,吃过不少苦,种田、淘砂、做砖、养路、烧炭。17岁那年,老表跟村里人到九华山后山打鼓岭,烧炭。烧炭是一件苦力活,伐树、垒窑、起火、闭窑、出炭,再攀山过岗几十里,挑炭下山,没有哪一宗不是黄汗淌、黑汗流。最可怕是空寂寂的山上,几十里荒无人烟,一个人孤单单地住在山棚里,那不是一种简单的“骇怕”就能说得清楚。有天,窑里出炭,大伙商量要挑炭下山,考虑到老表年少,力气小,就留下来看守山棚,他们送炭下山,晚上就回来。没有想到,一场突大的暴雨,阻断了同伴回山的路,老表只得独自在山棚中苦守一夜。当晚,电闪雷鸣,那闪仿佛要把这个山劈穿,那雷如同就炸在他的头顶。山风裹挟着暴雨,似倾泻的子弹一样,扫射着山巅上的这间山棚,山洪把那些荒冢冲得七零八落。仅仅能挡风遮霜的山棚,哪里经得住暴雨与山风的撕咬,变得千疮百孔,老表人虽然在棚里,身上却淋得透湿。深夜,雨止了,风小了,天宇上挂着一轮冷汪汪的明月,把山岚照得孤皑皑的,那被山洪冲出来的不知道哪个朝代的白骨,寒光闪闪地冒着磷火。远近的树林中,猫头鹰与不知名的山鸟在叫,空谷的回声把这种声音变调地拉长,形成了一种凄惶的共鸣。老表把斧头、砍刀、铁锹,棚中所有的铁器都摆在山棚的门口,再紧紧地关紧柴扉,就那样枯坐着。等到凌晨3点多,实在支持不住,不管那被条多么潮湿,也不管自己洗不洗了,钻进被子里,用被头把自己严严实实地盖住,仅留下一点透气的缝隙。就这样沉睡了几个小时,老表听到卟卟地紧扣柴门的声音,他仍然捂着头,手从被子中探出,紧紧地抓住一把他睡前放在被前的砍刀,腾地跳跃起来,睁开眼睛一看,被山风刮得稀疏的山棚顶,已经是明亮一片。柴门还在卟卟地响着,像是人在拍打。老表想:肯定是同伴回来了。他欢快地放下砍刀,前去开门,只见一只山猴,腥红的长脸上,挂着笑容。此时,霞光就像一只聚光灯,平行地照在老表与山猴身上,他看到猴子浑身湿碌碌地,知道山猴就这样猴在山棚外,陪了他一夜。此时,老表感动得想哭,结果,他没有哭出来,他冲着山猴笑笑,山猴也冲老表笑笑。老表的笑里,充满了感激。

68岁的老表,平静地叙述着40多年前的往事,就像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当然,这一切,现在的青年人,也许都不懂。

往事散文3:往事回忆,谁来唤醒?

文/十六颗珠子

静静的夜,闷热的天气让我辗转反侧,便独自一人的靠着窗台,总是看别人的文章说夜景怎么怎么美了,当时的自己觉得不过渲染气氛而已,现在的我慢慢的领悟了这种美,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回忆,不同的回忆,有不同的自己,不同的自己,有着不同的感悟…

戴上了耳机,单曲循环着那些年,看着夏天快要过去了,天气还这么闷热,经历了春夏秋冬,我发现自己恋上了秋的孤独,恋上了秋天的满地落叶,恋上了秋的毛毛细雨,恋上了秋的一切一切,可是只是因为它的那份孤独的景色吧,孤独包围着我,想起了那些年错过的人和事,后悔了当初没有勇敢做出的决定,后悔着好多好多,往事就这样一幕幕的回想着,她现在过得一定还好吧?有没有一瞬间的想起过我?记的有人说过一句话:回想过去,是对未来的惶恐,我想,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吧,我不安的想着,想着想着便烦了,但人生就是这样,不想去想,但必须去想,我的以后会是怎么样?我不知道…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她变成了回忆,好在我还可以继续回忆,并不是彻底麻木了,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再遇见这样的一个她的,那种对我的好,那种会为我哭红了眼睛的她,那种和她同名同姓的她,我想我还是放不下,我想我是伤心的…

我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下来,味道涩涩的,此时此刻,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好想好想笑,可是到嘴角的微笑莫名的苦涩起来,泪像决了堤,想努力控制,但是控制不住,罢了,哭吧,哭出来或许就会好些吧?我自我安慰着,此时,我想了好多好多,听着手机里的那些年,我常常想起,我自己听的是歌还是听的是我自己?

尾奏安静结束了,我又循环播放着,前奏刚刚响起,就有人哭红了眼睛,我强迫自己不去想,但思绪却不听我的,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来,为什么要活的那么痛苦,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又抬头看看天空,星星这么少,月亮也没看见,和看到的文章不符啊~呵呵,我不禁的在心里自嘲了一下,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明天还是要继续,祝你幸福吧!

摘了耳机,关上了音乐,慢慢的催眠自己。

文--十六颗珠子

十六颗珠子入住

往事散文4:茶韵悠悠,往事今昔

文/懒懒的雪殿

入水之茶,姿舒态放,嫩若春色;清醇丝缕,先苦后甜,柔绵适意;雅意幽韵,品茶一杯,了悟世事。——题记

【茶·今昔上】

暑假两个月,每天冲泡一杯清浅绿茶。一般是在用电脑时喝,这样可以减低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泡茶的杯子是那种像一次性纸杯大小的玻璃杯,上面还印有几朵蓝色的清雅小花。泡这种茶时,先在杯里放一点茶叶,然后加开水冲泡即成。

当看到一杯翠绿色的茶汤中,那些茶渣和一片片茶叶,慢慢沉入杯底。漂浮在茶水水面的茶叶越来越少,便可以喝了。茶水相容,自得一种柔和纯净之美,也得一种感悟。

如若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那原本卷缩的绿叶,一片片在杯底展开,绿嫩如春,如此品茶,也算是一种享受了。这样泡出来的味道不浓不苦,但依旧有,茶之清香,口齿也会留香,而且还能在“快”中脱俗淡然。

虽不能如正规泡茶那样别有一番雅致,但也省时省力,且喝茶对人体也有益,没多余时间的朋友真不妨试试。

我如果认真沏茶,一般总是有朋来时,则沏壶茶叶以待!

茶叶不贵,一次一包,或绿茶,或红茶。茶叶很普通,是10至20元一两的那些,偶尔会买稍微好点的。

茶具很简便,盖碗、简式蛊(无盖)、滤胆、盏形杯(小茶杯)、茶匙、茶盘、储茶罐、茶荷。要知这水,重中之重,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论茶。茶经中说,山泉最佳,河水次之,井水最次。于是总是买来山中泉水储存,沏茶时用。

不过朋友少有,而且也看不起我的茶叶,一般都只是自己偶尔在很是闲暇之日,沏壶清茶,让淡雅茶香,留余口齿,回味无穷……

【茶·简易泡】

我是如此沏茶,闽南人有人是如此做的,其他地方,我一概不知……

茶具摆在茶盘,滤胆放在茶蛊中摆好,茶杯茶碗一一洗拭干净摆好!

先把买来的绿茶茶叶,从茶荷中用茶匙放入盖碗,使茶叶占到三分之一的程度,加水冲泡,盖上碗盖。

片刻,伸出右手,大拇指中指握住碗沿,食指按住碗盖,碗盖与碗流出一条缝。流出一条缝可让茶汤,流过滤胆,进入茶蛊,但要小心倒茶,不然烫手。

然后把滤好的茶汤,倒入小茶杯,七分满。最后把茶杯端到客人面前,请与他/她品味。

我沏茶,不像茶艺师那般很多步骤,那般讲究,没有茶道,但在茶韵悠悠,蒸腾萦绕的气体中,做此动作,娴熟了,却也优雅可看。

这沏茶,我几乎说是弄到了最精简的地步了,或许还是因为我的懒散吧!

【茶·旧事一】

家里的那套茶具在07年就有的,但我的家人对茶都没有兴趣,所以一直闲置,直到我来启用。但茶具只有:茶杯茶壶茶匙,其它的,都是后来我自己买的。

记得第一次沏茶让母亲喝时,她说“这是什么,味道苦苦的怪怪的,难喝死了……”

在这之前,我很努力看学校图书馆的书,看多了就去看杂书。无意间看到陆羽的《茶经》觉得很好,感兴趣了。并且当时见到,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懂一点茶,所以就到同学家做客。名为做客,实为学艺,茶韵悠悠中,我把沏茶步骤,一一记入脑子。

步骤很简单,于是一回家便实行起来,当然茶盘不是正规的,储茶罐也不是,其他的好多都没有……

反正就那么泡起茶来,真像那么回事。

茶香清淡,很是苦涩,水烧久了(电磁炉烧的),温度过高,却算次品。第一次,自我感觉良好。而母亲不会品茶,给她沏了几杯,记得她总是一杯茶一口喝完……我无话可说,只是摇着头。我知道,母亲可能一生都接受不了茶,她是个静不下来的人,有太多事要操心劳神。

偶尔我也会,采来新鲜的茉莉花,加水像沏茶一样来冲泡,花香浓郁,水色纯净,一如初始。沏好之后,递一杯给母亲。母亲比较喜欢这种,她总说“这种的花茶才好喝,甜的花香喝完之后,犹留口齿。不像你那几种茶,苦涩难喝,还花那些个钱,真不知道你现在怎么喜欢……”对此,我总是,微笑对她,不语。

【茶·旧事二】

犹记得某次被一个忘年交的朋友,邀至其家中品茗。

坐在院子的石凳上,只觉清凉。石桌上摆好茶具、茶点。火炉燃烧,水气腾腾,鸟啼虫鸣,茉莉花香,洋溢四周。

如此,老先生便开始泡茶了。动作娴熟,行云流水,自有一股,洒脱自然。

第一种是不错的安溪铁观音,品起茶来只觉得心旷神怡,清心明目,人也悠然。却不想有事,离了半小时,匆匆辞去。

再归时,欲泡第二种,正逢时好,及入座。第二种茶,是那种上好的永春佛手,而泡茶的老先生与他的朋友,一直与我讲那永春佛手的特点,什么入口如兰,较之刚刚的铁观音,是更为丝滑香甜。

茶冲出来,温润浓绿,茶香四溢。观色闻香,果真比铁观音更胜一筹,于是看着老先生的眼睛微笑了,也朝那位朋友微笑了,以示感激。

茶香氤氲,清风和煦,茶香清雅,恬淡清静。茶之味,盖过其他;茶之用,荡涤浊垢。

我一边听着他们对语,一边品味那份留在喉咙的滑润清香。小茶杯的尚未喝完又被添满,一来一回,悠悠品着,时不时取块茶点,淡然吃着。

就这样,边品茗边听故事。却不知道,为什么我把茶杯放茶几上的时候,茶杯竟掉下石桌,摔碎了。

茶杯是青花搪瓷的,很雅致精美,且赏心悦目,我弄坏了一只,很不好意思。

当即表示歉意,然后低头,去捡碎片,老先生的朋友阻止我,说怕碎片割坏我的手,但我还是捡了起来,放到一边。

并再次向老先生表示歉意,老先生也未说什么,只是调侃与我,说什么他看到电视上,打碎什么东西卖身三年的事儿。

听着他们调侃,我只是微笑,当然我也注意到,茶盘里只剩下,五只小茶杯了。

我很是尴尬的,我记得当时老先生想了有一会儿,才想到打碎东西卖三年身当奴隶的事儿,我讲了那是偶像剧里的。

结果,老先生很是尴尬,我也尴尬。于是便起身鞠了个约四十五度的躬,道了声谢谢招待,就有点灰溜溜的走了。老先生还让我等等,我却不好意思,又道了声,时间不早了,谢谢您的款待,你们继续,我先走了。

后来,再与老先生喝茶品茗时,我都拘谨许多,也多了一份心。

这事是个教训,在这之前我并未打碎茶杯过(其中有的木茶杯没打碎)。经此一事,我不曾打碎过茶杯了……

【茶·今昔下】

暑假了,除了第一个月在外做事。第二个月,只要有足够时间,都泡上一壶茶,品味安然。茶香袅袅,飘逸弥漫,淡然惬意,茶韵悠悠。

有时,弟弟会来蹭茶喝,他总会说茶是一个味的,只不过颜色不同。对此一如我对母亲的看法,这丫的,压根不会品茶,只是个喝茶的。

他开始时还埋怨怎么那么少,后来被我说了就不再没见识了,也学慢慢品了。不过,还是品不出茶的特点,只能品个浓淡。其实,我现在也只会看茶叶,观色闻香。

说起识茶,自我认为不够厉害,算是小学生级别,不过我弟弟便是幼儿园……

虽不太会识茶,但品茶我却是喜欢的。闲余之时,泡一壶清茶,于丝丝缕缕的茶香和浓浓茶雾中,品悟人世。

如今总是,在悠闲时光,品上一壶茗茶,伴着爽朗的晴空,坐树荫之下,于风中品茗,看光阴看往昔,闻花香闻茶香闻百事之香。

也很喜欢,在下雨时候,坐屋檐之下,于风雨之中,沏一壶茶,自娱自乐。品茶听雨,思人生。

品茶。于茶香萦绕中,品味那一份天然,那一份淡然,那一份悠然。

——后记

于2012年8月28日完稿晋江

题外话:如今写来,恍在品茶,茶雾氤氲,若即若离;茶香流连,游走口齿。想沏壶茶去了……

往事散文5:暖暖的往事

文/谢青春

女儿放寒假了,每天写完作业,不是看电视机,就是上网玩游戏,楼也很少下,有时还嚷嚷着烦死了。

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

上小学时,我们住的房子靠近一条小河,河两岸绿树成荫。难得的是,如果连下几天雨,小树林里就会长出许多白白胖胖的大蘑菇。每次雨后,孩子们一起去采蘑菇。用蘑菇做汤、包包子,很多种吃法,味道真的好极了。有时采得多了,妈妈就会用线串成串,挂在屋檐下晾成干,做炖菜的时候放些,那可真是美味呀。

那条河里有不少小鱼。每当妈妈洗衣服时,我就用绳子拴一只罐头瓶,在瓶里放些馒头渣,投到河里。过几分钟拎上来,瓶里就会有几条甚至十几条小虾或二三寸左右的小鱼。有时一晌下来,收获很大。这时,妈妈就会把我的“战果”收拾干净,放进砂锅里炖起来,直炖到连鱼的刺都变得酥软。最好吃的做法是用面糊裹一下,再放到油里炸,黄黄的,酥酥的,满口留香。

因这条小河,附近的人们都喂了许多鸭子,每天鸭子自己下水找吃的,吃饱玩够了就自己上来,很省事。妈妈也养了几只鸭子,这样我们又有了鸭蛋吃。

蘑菇、小鱼、鸭蛋,可以说成了我那时营养的主要来源。

更令我难忘的是小河带给我的快乐。

夏天,小河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小在河边长大,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游泳,还比赛玩花样。比方说,看谁扎猛子扎得远,谁凫雁(也就是仰泳)凫得好,谁踩水踩得又快又稳。最吸引人的是跳水比赛。几个水性好、胆子又大的都找一棵树,站在树杈上往下跳,有的甚至在空中翻跟头。大家公认的优胜者会给戴上用柳枝编的帽子,最后被抬起来扔进水里,这也算是一种荣誉吧。

冬天,小河依然是孩子们的乐园。

我记得那时冰结得很厚,孩子们都在上边玩。冰面上可是摔跤的好场所,因为有时会滑出好远,摔一个四脚朝天,而这正是孩子最乐意看的;有的抽陀螺,扬起的鞭子还发出清脆的响声;有的用一块木板,下面安四个轮子,一个小孩子坐上面,另一个拉,这应该是最朴素的滑板了;最省事的是拿一把椅子,在椅子背上系一条绳子,一个孩子倒坐在上面,一个孩子在前面边跑边拉边大声喊着。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

看到现在的孩子夏天在空调屋里上这种补习班那种补习班,冬天在暖气房里上这种辅导课那种辅导课,我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样的童年,才是童年,那样的假期才是假期。

往事散文6:那一年的雨和那些往事

文/十刃

连年干旱,雨水少了,我愈加怀念童年里那一年的雨和那些往事。

我的童年有一半是在山区度过的,家在水库外的一个小山包上,单门独户。小山包下面是一条从水库里流淌出来的河,沿着陡坡蜿蜒的山路走一段便有一道水渠,沿着水渠走一段再顺坡路往下便到了河边,河上有一座水泥板搭的桥。走过水泥桥,爬上一个十多米高的斜坡,有一排红砖瓦房。那里是小学,是山里最好的建筑,父亲在里面教书。母亲说,大哥和二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背着他们去上课,后来政策不准老师背着孩子上课,父亲就把我和弟弟放在教室的角落里。至今,我还依稀存着在教室里爬来爬去的印记。

从小山包往上爬上一条十多米高的斜道,便是一条从水库直通县城的红土公路,沿着公路往水库外大约走两公里远便是村子。8岁那年,我和村子里的两个小伙伴一起上了小学。每天早晨,我都是早早的起床,背着书包,握着还热乎乎的饭团,坐在门槛上等着小伙伴们来喊我,然后一起去上学。要是晴天,我们就从陡坡直道一直冲到河边;要是碰上下雨,我们就要走蜿蜒盘旋的斜路,绕一个大圈子。过了桥,爬上第一个斜坡,我们却只能看一眼红砖房的小学,然后继续往山上爬。因为,在红砖房的小学里,只有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我们要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往上攀爬一小时多,才能抵达山腰的学校。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柴房,柴房也是老师的办公室。教室背后有一快草坪,前面有一块水泥场地,有一个篮球架,对面有一间碾米房,旁边有一口土灶。后来我才知道,在河的对面,在我家背靠着的大山里,也有这样一所只有一、二年级的小学。

我们只有一位老师,十多个学生,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六七岁。教室里,前后各一块黑板。每天早晨,老师都要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或扛着大水瓢来上课。他把农具放在教室门外,然后就给我们上课。因为我眼睛近视,坐在第一排也看不见黑板,所以我被安置在了教室的中间一排。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先讲课,讲完布置好课堂作业,接着就走到我旁边,用粉笔在我的课桌上一边写画一边讲。给我讲完之后,老师就走到教室的另一端,在另一块黑板上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讲完之后,老师布置好课堂作业就到地里干活去了。等到中午放学的时候,老师便会准时回来,升起灶火,依次给学生热饭。吃过饭以后,我们就在场上打闹,直到下午上课。

没有上课铃声,老师就敲铜盆,我们便乖乖地跑进教室。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就提着小火盆去上学,小书包里还要塞几个马铃薯做午餐。上早课的时候,我们把小伙盆放在桌子下面,把马铃薯放在火上面烤,一双小脚就脱了鞋子踩着马铃薯上面取暖。学校的教师是土墙,上面有一些小洞,风吹进来很冷,所以我们就用一些木石往里面塞着玩。结果,临近期末的时候,墙上的小洞已经成了大洞——大得可以把头伸出去。

我只依稀记得,那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几天都呆在家里没去上学。那天,我到外婆家去玩,要爬一公里多的山路。大雪飘飘洒洒,山上山下白茫茫一片,已经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坡,哪里有坑。我走着走着,忽然脚下一空,“唰”地一声,陷在了一个大坑里,只露着脖子上面。可是,我并没有大声呼救,而是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把身边的雪刨开,独自享受着乐趣。不知玩了多久,村子里的大人路过,才把我从雪坑里拉出来。

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我掐着日子蹲守在公路边,只想买一只五分钱的冰棍。吃到冰棍的高兴劲,就和过年杀猪吃到小炒肉一般,心里美滋滋的。可是,没吃上几根冰棍就开学了。春雨,洒在山路上,就像浮了一层油腻,泥泞难行。没有雨伞,我们就披着塑料布,戴着草帽,抓着路边的石头、杂草或灌木枝攀爬而上。走着走着,脚下一滑,身体一扭,我便勾下身子,用手在路边胡乱抓。情急之下,一不留心就会抓到麻叶或刺条,又痛又痒,很不舒服。但是,用妈妈的话说,下雨天放学回家才是最受罪的。几公里的下山路,遇到陡坡,就抓着石头、杂草或灌木枝一点一点地往山下挪步,摔跤是家常便饭。头一两天还好,雨下三五天后,下山的路变得越来越宽,路旁已没了可以依附的物件。于是,我们只能扳一些叶子密的树枝,缓坡就当拐棍慢慢挪,斜坡就把枝叶垫在屁股下面,“嗖”地滑下坡,就像城市公园里的滑滑梯。有时,我也连滚带爬,“骨碌”一下就到了坡底。无论哪种情形,到家时都已成了泥猴。

开学后的一个周末,天空晴朗,微风和面,正好赶上插秧,我和弟弟就帮忙护送秧苗。大人把绑好的秧苗挑到水渠边,然后一捆捆地丢到水渠里往外运输,我和弟弟就沿着水渠来回跑。忽然,身后传来了呼救声。回头望去,一个小孩掉到了水渠里,正朝我们漂来。他是河对面紧挨着红砖房小学的一户人家的孩子,还不满五岁。我和弟弟各选好一个位置趴下,手伸到水渠里,准备把她捞上来。可是,水库里放出的水太急,他又挣扎的厉害,我和弟弟都没能抓住他。于是,我和弟弟赶紧爬起身往水流前面跑,在不远处找了一个狭窄的地方,弟弟爬下身子,我使用力住弟弟的脚后跟。弟弟的身子使劲往水渠里伸,双手一下子就抓住了漂下来的小孩的手。他家和我家隔河相望,也是单门独户。我和弟弟把他拉上岸,把他送回家里。***妈为了感谢我们兄弟的救命之恩,便给我们一人端上了一碗香喷喷的猪油拌饭。在微弱的阳光下面,我们吃得很开心。

夏天里,教室后面的草坪长势更加旺盛,吸引着我们每一个小伙伴。于是,我们把墙上的洞刨的更大了,可以钻出钻进。老师敲铜盆上课,我们就跑进教室。等老师进了教室,我们就从洞里钻出去,在草坪上翻跟斗,老师不得不跑到后面喊我们。每次上课,我们都要反复几次,和老师玩捉迷藏的游戏。后来,不知道是谁,还把老师上课时敲的破铜盆丢到了山沟里。于是,老师只能拉着嗓子高喊:“上课了,上课了!”我们,有时还装作听不见。夏天的雨也来得更猛烈些,雷电交加,风声鹤唳,山谷里灌满了洪水,隆隆作响,在大山中回荡。有时候,身旁突然就冲出一股激流,稍快些或稍慢些,就会被冲倒。幸运的是,我们安然无恙。

我的童年的另一半是在坝子里度过的。一年级的学习结束了,考试成绩语文、数学两科都只考了20多分,但仍得了班上的头名。暑假里,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家搬到了坝子的中心小学校里。当晃晃悠悠的大卡车停在学校,我奋不顾身地跳下车,光着脚踩在篮球场上,心想:“地面这么光滑,以后就不用穿鞋子了。”那个假期,天气炎热,遇到下雨天,我就会脱了衣服,光着身子,紧闭学校大门,一人独自在操场上一边跑着淋雨,一边抓水母鸡,乐趣无穷。等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就在操场上蹬自行车玩,一圈又一圈,没完没了。

假期很快就过去了,迎来了新学年。不过,父亲怕我在山上读的一年级基础不牢,所以就让我再从一年级读起。以后的日子,我便常常怀念在山上度过的最后一年的日子——那一年的雨和那些往事,甜蜜而幸福。

往事散文7:当月成为往事

文/小小麦子

当月亮挂在树梢时,不需要告诉我,你曾有过太多的等待。

其实,我知道月亮和桂香都不在乎这些,不会因为你忧伤的等待而止住它们的表达。它们已径直说出了春天要说的话,并把那言外的部分留给了秋天。

飞雁布满旅痕的羽翅,在秋日的背累里,闪烁灿烂的光芒和自由。在枯草或落英覆盖的蜿蜒长路之下,是谁不能安眠的谦卑在倾听?

你知道么?即使有一千种花开在头顶,也美不及月投下的这一轮光环。而月亮的传说,就是让一个美丽的身影和一颗美好的灵魂长存。

仰望月亮的人,你抚摸光芒的手感觉到一份温暖了吗?

与桂花相遇,并得到它的花粉和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缘份?捡拾一粒粒地上的月色,放在酒里,桂花酒也清澈透明了。

未有青丝到永远,隔着岁月的栅栏,你的睫毛阻挡我的月光,让我再也找不到那双盈满泪水酒杯。而那些散落的星粒,如一些往事却在心头聚拢了。只是我再也无法度量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

然在许多年后的某个夜晚,月光带响的箭羽迎面射来,穿心而过,让我陶醉如泥。

不为远去的月,只为追月的人。

倘若月亮也一如被你所期待的记忆那样阴晴圆缺,独迹天涯。那么,在更深的怀念之夜像木樨这样一束灿然的花朵,你将为淮而开放?为谁,耗尽你毕生的精血?!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会圆。人间的爱情虽不能复制,但在广阔的空间里可绿芽蓬生。

谁能使一片秋叶重回枝头?谁又能让一枝花瓣还原为从前的鲜艳?

多少年了,时光来去,淌成感伤的银河,目光悸痛了月桂芬芳的季节,月亮船负载阳光游离于河岸之外。

谁为月而来,又为月而去----空带一身疲惫。月以月的温柔与锐利伤害了谁敏感而孱弱的心灵,在异乡孤独的等待?

今夜,月以守望的姿势,牵念你千里之外的四季,痴守最初的高度,让秋末的柳笛有另一种音韵。是否它融入了人生的呓语,才如此震颤了我的灵魂?

我已知道,远去的背影是一个故事,可春天的灵魂还在。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会重新开放。

当月成为往事,我命中注定的幸福将与忧伤为伴,也许一万年。

往事散文8:缝纫机往事

文/马科平

娘有台“蝴蝶牌”缝纫机,在当年属于十分稀罕的名牌紧俏货。缝纫机由四部分组成: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缝纫机虽是机器,却有自然、随意、谦和、朴实的天性。娘起早摸黑,与缝纫机朝夕相处,旋转皮带轮,踩动脚踏板,就是人与机器的完美结合。

缝制全家老老少少四季的衣服、裤子,用得着缝纫机;衣服开线扒缝、磨损、刮破,用得着缝纫机;亲戚家孩子满月、过岁、买布料做童装送礼,用得着缝纫机……

片刻的闲暇时间,娘在屋里转悠,有时觉得寂寞,就顺手给缝纫机保养,擦洗或加注润滑油,或转动缝纫机,赶制几双鞋垫。这样,就觉得心里塌实,生活有了奔头。

娘在缝纫机上忙活时,动作轻巧,熟练敏捷。打线、穿针,左手捏住布边,右手按压布料,前拽后推,两手慢慢运送布料,两脚用力蹬踏脚板,缝纫机发出一阵急促的“嗒嗒”声。到转角处提起压轴,转向,继续运送布料,每条线痕都做到一丝不苟。

白天娘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只有利用晚上时间在缝纫机上干活,往往一忙就到深夜。我常常睡了一觉醒来,看见昏黄的油灯下,娘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身影。她一边手脚麻利地往针眼轨道上送布,一边挠挠被蚊虫叮咬的地方。

娘在给我做衣服时,常常让我提前反复穿试。有时没有衣袖,有时没有上领,有时仅仅是一只袖子,娘让我穿在身上,她仔细观察、测试,如果肥瘦大小不合适,还可以适当修改一下。尽管有时只是一块自家织的土布,娘总想让她的孩子穿戴得合身得体。

平常裁剪衣服,平布或者卡涤布、灯芯绒之类各种面料剩下的七零八碎的边角、布头,娘细心收集起来,抽时间将一块块布头反复排列、组合,粘贴、缝合、裁剪,做成一个精致的书包。上面有三角形、方形的花花绿绿的图案,纵横对称,井然有序。我背着这个书包,第一次跨进学校大门,直至完成小学的全部课程。

缝纫机没有任务的时候,娘小心翼翼将机头收起,放进机箱妥善保管。表面光滑平整的台板,像个写字台。娘用一块碎花布,四周缝了松紧带,严严实实盖了缝纫机。趁娘闲暇,我有时趁机坐在缝纫机旁,利用台板写作业,感觉很舒服。

像一位忠诚的朋友,那台缝纫机陪伴娘一路走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如今,80多岁的娘再也踏不动缝纫机了,也不需要缝纫机干活了。缝纫机油漆剥落,皮带松驰,式样老旧,可娘依然会时时拂去落在上面的灰尘,依然会小心保养它,依然会投给它温柔而亲切的目光。

我理解娘的心情,因为缝纫机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家几十年来的酸甜苦辣,凝结了娘太多的汗水。这些,娘不会忘记,也会成为我记忆深处一份最珍贵的收藏。

往事散文9:童年往事

文/周新璨

每个人都有童年,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期间发生了许多令人发笑的糗事。

我小时候爸爸还在福建工作,三岁那年暑假,妈妈带着我坐火车去福建看爸爸。在火车上我精神特别足,对火车上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总是不停地左瞧瞧右看看,这摸摸那坐坐。晚上火车上都熄灯了,我还坐在靠窗边的小凳子上不肯去睡觉。忽然,我看到对面床铺上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在动,就想也不想地跑过去,一把抓住它。这时,那床上猛地坐起来一个人,一副惊吓的样子说:“你干什么?”呀!原来那个黑东西是那个人穿了黑袜子的脚啊!害得妈妈赶紧去道歉。

在福建的日子也是快乐的,爸爸做饭时我总喜欢去看,看看爸爸做饭时要放些什么。有一天,我看到厨房柜子里有黄豆,于是我就想学着爸爸的样子来炒黄豆。因为我还不够高,就先搬来一个凳子垫脚,把油罐里的油全部倒进锅里,再往锅里加一些黄豆,然后加盐、酱油,说是盐、酱油,其实我并不认识,只是把看到的瓶子、盒子里的调料全部倒入锅里,还用铲子不停地铲着,也不管有没有火。(其实是我不知道还要火,也幸好我不知道,要不可就危险了。)等妈妈洗完衣服过来,我还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会炒黄豆了!”妈妈听到我说的话,看着地上、灶台上、锅里、我的衣服上到处都是油、盐、酱油、黄豆,笑着说:“你还真是能干啊!”然后又是一连串的事:帮我换衣服、打扫厨房、再次去洗衣服……

同学们,你们还想听吗?想听就来和我做朋友吧!

往事散文10:往事·荷香

文/花小美

家乡荷花并不多见,以致我在26岁的时候才见到真的荷花——在一片小小的鱼塘,几支残莲兀自立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与少年时学过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场景简直是天壤之别,从那时起,我失去了看荷的兴趣。直到去了白洋淀之后,我才知道诗里描写的荷花有多美。

那时候我和丈夫刚恋爱,正是两人忙碌于创业的时期,有人说,再笨拙的人恋爱时也是多情浪漫的,而我们俩每天从早晨忙到深夜,能见面一起吃顿饭都是奢侈。那段时期我的创业之路走得艰难坎坷,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面对许多的压力,就在我萌生退意的时候,他带我去了白洋淀散心。

或许是记忆里的那几株残荷过于可怜,当万千朵粉的白的红的荷花入眼,当游船行走在碧波荡漾的荷田水上,我的心也沉醉在这美景中瞬间变得柔软。摇橹的大叔带着浓浓的保定乡音给我讲解着行走过的每一处景致,一开心,他竟然放开嗓音唱了起来。歌声在水面上划开一道道碧波,荡漾,把摇橹大叔欢乐的心情荡去荷田深处。

下了船,行走在荷花畔,两旁荷风送香。小路两旁是垂柳依依还是野花丛生我已经记不清,因为有他,我忘了风景。

我忘记我说了什么,坐在那儿,看着那么美的荷花,向他倾倒着心里压抑了很久的情绪。

他说:我懂。

他说:有我呢。

风起碧波间,爱意生无限。没有牵过手,心却已经伴着身边的荷花轻轻绽放。

那是我们第一次出去旅游,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旅行。婚后的日子平淡无奇,值得庆幸的是,我的一切心思,他一直都懂,一直都爱,就像在那个阳光灿烂的荷田路上他承诺的那样。

往事散文11:连环画往事

文/李伟明

利用春节回老家的机会,在一大堆的杂物里翻出了童年时代的连环画,居然有上百册。

尽管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翻阅这些连环画,许多画面、故事情节甚至某几句话,竟然还记忆犹新,常常是翻了上页就知道下页。一本《自豪吧,母亲》,说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语言优美,故事感人,小时候阅读时深受感动,几十年后再读,还是感动!还有《三国演义》系列、《隋唐英雄传》系列、《说岳全传》系列等,这简直是我们的历史启蒙教材,尽管后来正儿八经地读了点历史,知道这些“演义”其实“骗”了我们不少,可重温那段经历,还是觉得这种感觉真不错!

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小朋友来说,连环画绝对是上等的精神食粮。不识字的时候,我们就爱上了连环画。那时候,凭着画面揣摩意思,还大胆地把自己所理解的“故事”讲给别的小伙伴听,及至后来识字时才知道有些情节完全搞错了,至今想起来都不禁哑然失笑。无知者无畏,这话真是没说错呀。

小时候,我的“积蓄”几乎全部献给了连环画。那时的农村虽然穷得很,可孩子们还是可以利用捡破铜烂铁、采金银花之类的手段搞点小创收。连环画很便宜,一本两毛钱左右,以一年“财政总收入”三四元(其中当然包括压岁钱之类的“上级拨款”)计,每年添上一二十本不成问题。这种购书行为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

拥有了连环画,就拥有了故事;拥有了故事,就在小伙伴当中拥有了权威。我们互相交换连环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故事。在放牛或砍柴的时候,这些故事就给我们枯燥甚至疲累的课余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当然有时也得“留一手”,有些好不容易从遥远的县城选购回来的“珍版”连环画,是不可轻易借出去的,得让它们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大概是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我的连环画多起来了,突破百册大关。为了让它们发挥最佳效益,我尝试着“以书养书”,让它们走向市场:节假日逢时,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街头一角摆开地摊,做起了“租书”生意。看一本连环画收费是一分钱,一般情况下,“练摊”一次可以赚到一本新的连环画。这条“财路”很不错,正当我们为找到了“勤工俭学”的好路子而高兴时,某次上课,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狠狠地批评我们不务正业,长大了必然没出息。遭受如此重大打击,刚刚萌芽的“市场经济”思想很快就昙花一现般被扼杀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再翻看这些连环画,回想当年用连环画“练摊”的情景,真是感慨万分……

往事散文12:冬日,城郊开店的往事

文/老猴子

2016年的腊月,又悄然而至,每一年伊始,都会是最冷的腊月。蛰居暖楼里,是无法感受到冬日的冷峭。只有走出楼外,走出城外,你会感到:广袤田野,冷峻蓝天,出气,在面前成云,泼水,在地面成冰的北方之美。当退休走来敲门时,我才感到:往事如烟。

这些年,我一直喜爱,南来北往的打工生活,自由而又广见。当我也要步入,回忆多于幻想之年,奥,往事也是心灵鸡汤!

城郊,一所大学墙外,我一个人开的饭店。

2000年,企业早已是无资可开,为生活而计,只有自谋职业了。恰好知青时的朋友,一套自建闲房,愿借租给我,又傍依大学校园,虽然离校门街偏远些,但一条小路清静怡幽,直通门前。房子东面还有一片菜园,因为要开饭店,为了吸引学生,“小巷园”就成了店名。还为其配了对联:“巷园居静处,闻香是酒家”。金秋十月,节后学生返校时,饭店开业了。当时雇人很难,城里的路远,村里的不愿干。老婆是老师,也是家里的经济基础保障。所以我就开起了,我一个人的饭店。因为都是学生,饭店也就变成了“自助”。每天顶着晨阳去市里采买,当我一人,从备菜到灶上,到结账,晚间打扫完卫生,都近子夜。饭店渐渐有了人气,也聘到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女学生做服务员。可我还是忙的不亦乐乎,友人“雨云”知道后,(她在城里上早晚班)从城里赶来,做上了钟点工,她成了我的雨中之伞。转眼暑去寒来,我的菜园里,还多了一条名叫“糊涂”的小狗。小狗憨态好玩,买来好一段,也没有名字,后来看它,放着饭店带肉食羹不吃,去与邻居家小狗争素食,我说:这不是糊涂吗?“糊涂”就此成了它的名字。雨云特别喜爱“糊涂”,每天她的到来,都要先看看“糊涂”,然后才去工作。有她在,我的店里更有了生气。学生们也把她当上了倾述的良友。我也渐渐的,把她当成了依靠,每天买菜归来,便在厨房中,等待听到,她那匆匆而来的脚步声。

那一年的冬日,是出奇的冷。饭店的房子,又建的单薄,还没进腊月,满屋墙壁,挂满了霜花。放一盆水,早晨一层冰。室温,已严重影响了营业,好在元旦,学校放了寒假,学生们都离了校,周边的饭店,也都歇业了,可我却因这一店“财产”,无法回城。既然守在这,每天还有些村里吃客,就只有开业了。

生长在北方,除了冷,我还是很喜欢冬日的家乡。秋天时,朋友“村长”送来一头猪,这样,小猪和小狗糊涂,就成了我坚守的陪伴。这年雪很大,菜园已成“雪原”。每天清晨,我温熟狗和猪的“早餐”,走进菜园去“送饭”,太阳都刚刚跃上树冠,一片金黄迎面扑来,罩住我,还照在满园白雪上,万点金星,在晨阳下习习生辉。校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合着冬日的晨雾,还有不断传来的鸡鸣狗吠,我的耳边仿佛总会唱响,一首当知青时期的歌:“我是公社小社员”。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知青生活也是快乐的。艰苦是农民和我一样,快乐是没有生存压力的无忧。

除了村长们常来“解馋”,和企业的工友来看我,我有了更多空闲。饭店的后身,就是广袤的庄稼地。冬日,收割后的地里,没有了夏秋遮掩的玉米,可以说是一望无际。一个个自然屯,脱去了埋藏的绿色,散落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是那样的小。公路像一条黑色的带子,蜿蜒附在雪原上,有些纤细。天蓝如洗,上午的阳光,能让你看清数公里外,走动的人和车,还有屯子里漂浮的炊烟,偶尔飞过的麻雀群。站在雪地里,深呼吸一口,清凉的空气,如同夏日冰凉的井水,让你神清气爽。如果赶上有“树挂”的上午,白白的沃野之上,树树梨花,柳枝随风儿,摇曳万枝花串。杨树榆树,绽放羊绒般的满树花团。走进屯里,如同走进冰花的观景园。连秸秆或树枝,围起的栅栏,都化成了玉树篱笆。护院的鹅,看家的狗,随着生人的走过,叫声都会送你很远。到了中午,树挂飘落,那真是梨花万朵,柳絮满屯。伸手能接住,张嘴能衔住。满屯子只有孩子们在嬉戏,猫冬的大人们,屋外的风景,不属于他们,喝小酒,打麻将,才是他们的快乐。冬日,属于北方人的休闲长假。

漫漫寒冬,静静的守候,没想到,这一干竟是五个冬去春来。秉性不善迎来送往,只好退而回城了。这一晃,又一个十年。窗外的街路积雪,早已清扫干净。猴年即将来到,这是我和老婆的“本命年”,我希望,天佑与我,让我在炉灶前,快乐几年,用晚年的打工收益,换取游山玩水的本钱。命运不在我手里,我在天地风景中。还有结余,我会用生命写方字。

往事散文13:往事…

最近一直想独自到野外走走,到一个旷远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可惜这边没有这么一个去处,这个学校四周人家都很密集,我终日只好窝在斗室里百无聊赖地看看书、上上网、喝喝茶、批批作业、备备课。这种境地,又让我想起以前时常独自涉足的几个地方。

要是回村,我时常去临泽水库那儿。村南不远,就是一片戈壁,这个戈壁南接临泽县倪家营乡,东接甘州区甘浚镇,踏上去一望无际。我常常选择晴天的午后到这片戈壁去。一个人随意在布满碎石子的滩上走,看看瓦蓝瓦蓝的天,天上一团一团羊脂似的白云,或者凌空翱翔的孤鹰。想一想远远近近的心事,踢一踢脚下各色的鹅卵石。有时胸中郁闷了,就双手拢住嘴,对着深空或远方声嘶力竭地长啸。连续好几次,感觉喉咙发热胸口释然了才肯罢休。在这片戈壁行走,终点站常常是临泽水库。我爬上很高很高的坝坡,蹲在岸上,看着大片的库水泛着波纹在阳光下跳跃……累了,就选择一块干净的地面,仰面躺下,看着蓝天掠过的鸟群或者云朵不知不觉的睡去。有时一觉醒来太阳已经搁在西山顶上了。独步,常常会走进自己的思想……

在古城学校几年里,我时常去的地方就是黑河边。从学校出发,沿着沙鸭公路,穿过一片很大的沙枣林,翻过一个大沙丘,再越过一片农田就到黑河边了。一般往返得三四个小时。一个人坐在黑河边,看着河里潺潺的水流,起起落落的水鸟,对岸的红树林……对面的草滩上时常有个牧羊的老人,他和他的羊都能耐得住寂寞,一待就是一整天。胸口闷了,就破例点一支烟,猛吸几口,再让烟气携着闷气从口里或鼻孔喷涌而出,在空气中弥散,心里也就清爽了许多……

在先锋学校的时候,我一般向西,向西,再向西。夏日下午散学后,离天黑还早,腋下夹本书,带张衬屁股的报纸,向西进入成片成片的枣树林。特别是枣树花开的时节,枣林里地面是绿莹莹的庄稼,头顶是爽朗的绿叶和泛黄的枣花。踏进枣林花香四溢,幽静清爽。背靠一棵大枣树坐下,看着蜂蝶旁若无人的翻飞,再打个小盹,心中的一切一切的不愉快就一扫而光了。有时,继续向西穿过枣林,来到东三、东沟河坝,很少有人来这,坐在斜坡上,时间和空间好像凝固了,捧着书本,走进另一个世界……

也不知为什么,在这个冬天,在这个午后,我怎么又想起过去的这些地方……

往事散文14:跟往事干杯

文/蛮蛮

戴着耳麦,在宁静的夜晚听那忧伤的旋律起起落落,再一次沉沦在缠绵感伤的音乐中,任意地放纵着思绪。呼之欲出的记忆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宛如冰凌划过稚嫩的心瓣,冰冷疼痛。有时候有些东西总是不能释怀,不知不觉站在时光的碎影中释放隐隐的忧伤,静静地与文字缠绵。

我是那紫色的蝶儿,翩翩着飞来,左翅承载的是对前尘往事的追忆,恋那年华华美,青春飞扬。右翅托起的是无限的憧憬,亦有韶华已逝的感伤。

惨淡的月辉照着冰冷的窗棂,心事凝结成霜。世事沧桑,流光叠影碾碎一地繁华。站在光阴的罅隙,看流年若沙从指缝一点点消逝,瘦了岁月。手心里握不住一丝温暖,你那含泪的凝眸成了我心瓣上一道隐逝的伤痕。

时光若水,多少前尘往事淡若云烟,你的名字和你的容颜,在记忆深处定格成永远,也许过去的才是永恒。烟水千浔沧桑飞渡,红尘中谁与你共舞?

你曾说下辈子再牵我的手。不知道传说中的来生有没有?若有,不知道下辈子你会牵谁的手?也许那一碗孟婆汤会支离你心中魂牵梦绕的想念,让所有的柔情所有的爱在寂寞中流浪。也许那一杯忘情水会残忍地把我从你的记忆中抹去,我只是你在三生石上镌刻的一个名字,你再不会为我等候。或许为了在最美的时刻与你相遇,我化作了生于洛水之滨的一朵昙花,中秋之夜,我璀璨地盛开,释放极致的美丽,只为再次沐浴你温柔的目光,喜欢你深情款款地凝视。我静静地倾听着你的脚步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你风尘仆仆地来,匆匆忙忙地去,路过我的身边,你的视线也掠过了我,一直望着远方,我无声地呼喊着你的名字,你终是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遗我于尘世的孤独里,沧桑着一颗疲惫的心。那一刻我只为等你,只为在你面前妖娆地绽放、妩媚地绚烂,直等到柔肠尽断。洛水涨了又落,我的泪化作花瓣上的滴滴寒露,冻伤了那份等待的柔情,而你却不再来。

红尘滚滚,繁华依旧,谁的思念醉了春风,三月的桃花绽放一片浓云般的绯红,那可是你泣血的相思染成?厚重的思念飞越不过光阴的沧海,我也不再是你的唯一。走在飞逝的流年,看那繁花朵朵开了又落,它是为谁断了芳魂?喜欢徜徉在夜的怀抱,在文字中纠结,那些唐风宋雨穿过我的黑发我的手,在心中缠绵交叠,一任那些牵绊、那些思念、那些遥想如荷一样在心中绽放,盛开极致的娇柔。今夜我为谁妩媚,谁拾起了满地忧伤?望窗外雪花片片,覆盖了谁的荒凉,谁在黑夜里思念如昨?

我们曾经在最美的年华里相遇,曾经的过往都化作了飘渺的云烟,何必奢望来生?纵心中有万种柔情欲与何人说?无缘的人啊,我只祝你幸福吧!谁也不是谁一生不变的等候,谁也不是谁永久的爱恋,一切往事成流水,此时那凄美忧郁的旋律还在耳边回响:

干杯,朋友
就让那一切成流水
把那往事
把那往事当作一场宿醉
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
请与我举起杯
跟往事干杯
举起杯
跟往事干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