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散文

请欣赏多情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多情的散文1:伞

文/毅春

多情的季节里,你是我能够记住的风景,把你的微笑谱写成慢三步,柔柔地踩着你一脉深情。

多情的季节里,你送来左顾右盼的心事,你说你要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旅程,没有整理的心情,无法找到一个永恒,是没有注意呢?或是一直在寻找,发生在生命里的思绪,此时竟无言地看着你。

多雨的季节里,你要我为你寻一片葱郁,你说你要去书写一个饱满的情节,你说,你必须去做,为了生命。

在多雨的时候,你有一把伞,你说是为风雨准备的。你说做人千万不要湿了艰难中筑起的信仰,你还说我也应该有一把,为自己为别人为行路,俩人同用一把伞,你说有点挤,是挤了点。

我寻一把伞,在雨中,将真情写进无言的期望,此时,较冷的心忽然想到了你:你在雨中带伞吗?

多情的散文2:红叶多情醉晚秋

文/李惠

秋暮冬近,红叶如约而临。满山遍野,层林尽染,如团团火焰烈烈燃烧,似红衣少女翩翩起舞。山风吹过,红波蠕动,万叶婆娑,千娇百媚,让人遐思无限,心旌荡漾。

霜降前后,最壮观的景致莫过于那漫山遍野鲜活如火的红叶了。有些叶子像是喝了醇厚的美酒,忽地变成了浅红、大红、紫红,一派寒霜尽染的壮美。有的黄闪闪如醉金落满枝头,有的红彤彤如红霞血染山谷,有的雾蒙蒙似云似霞缭绕群山。这生命的颜色,一滴滴渗入叶脉,浸润出明亮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诸多风姿。

记忆中,家乡的红叶红得最为朴实,凝重,它凭着极短的叶柄,柔韧的叶脉,长在枝头,保持着与母体的亲和。它又独具个性,虽是一个普通的椭圆,边齿也显不出规则,但更见其平民本色。它面对百丈危崖,咬定青山不放松,汲纳石髓岩液,生得更加茂盛茁壮;它与崖鹰为友,听飞瀑清歌,含和守素,不躁不浮,耐得寂寞,红得那样妩媚姣好。

古往今来,无数骚人墨客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红叶诗。万木凋零,正值丹枫欲燃之时,杜甫一句“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道出了经霜红叶更显艳丽的英姿。杨万里的“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描绘了如火如荼、红叶似血的山村秋景图。他的另一首《红叶》诗:“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又把秋枫变红形容是“偷天酒”,真是美妙至极。而王实甫的“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一个“醉”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枫叶的颜色。

历代诗人描写红叶的诗句俯拾皆是,最著名的一首当属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清丽动人的笔墨,描写了一幅云绕山峦,枫叶红火,夕阳和红枫相映成趣的晚秋迷人画卷,从而成为千古传颂的绝唱。

风雪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临,美丽的红叶也会化为一只只飞舞的红蝶栖息于大地。但我欣赏红叶飘落的风采,它潇洒自如地随风飘起,在蓝天与大地的舞台尽显生命最后的风流。当我再一次捧起一片红叶,以人类的气息轻轻地、慢慢地吹拂,不禁吟咏起那句经久不衰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多情的红叶以抒情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暗香阵阵,红光掠影,送走了秋的萧瑟,燃烧起五彩的梦想。

多情的散文3:莫道冷漠不多情

文/飞云流沙

拎着自己的影子,在寒冷的季节,阔步一场热情的登高。不知是谁,天宇深处,吹响一往情深的短笛。

遥望天高云淡,遥指一马平川,季风吹过。喜欢冬天的风,锐利直率,了当于袖口,让你无法回避,只好用冷颤来抵御风的袭击。冲凉后的记忆,在北山脚下,格外欢腾。是清净带来的力量吗?要不,怎会有如此满满的高涨的兴致。

阳光纤细,似乎能分辨出一粒又一粒的光子。哪怕是一缕柔风,就能把汇聚的光芒吹散。也许有许多人觉得冬天太冷漠了,荒野时常人迹罕至。可我分明从无迹可寻的枯草上,看到昨夜露珠聚会的热闹场景。

悠悠的轻云在蓝空抒情,款款旭日飘洒一路朝晖。

莫道冬天都是冷漠。你看哟,苍松多少次站在夕阳下,与天边的风帆对视;你听呀,麦苗多少次簇拥暮色,与宽阔的大地亲昵。

月下的拱桥,从这头到那头,一抹光芒,明晰驮负的坚毅。晨曦中的柳枝,褪去了外衣,从这里到那里,更加窈窕柔美。就连那一朵霜花,也调皮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你看着我,吐露清风素月的纯净。

莫道冷漠不多情。请跟我来,一起撩开冰雪晶莹剔透的面纱。一缕阳光浮上冬韵的绝美香腮,昔日波涛汹涌的长河,顿时失去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显得如此恭顺安静。难道说只有春光明媚才会有柔情蜜意?难道说只有热浪翻滚才会有热情奔放?难道说只有红叶胜花才会有相思刻骨?不啊,寒流阵阵才彰显阳光温柔,交九腊月才体会到冰清玉洁的惊世之美。

透过冷漠,我看到真情的珍贵;透过冷漠,我感受到只言片语所包含的浓浓情深。

有人说,梅花临风傲霜,孤芳自赏。可是,我分明读懂了梅花孤傲的姿态里,深藏不露的柔肠。是谁,明了鹤立鸡群的寂寞?是谁,深切感知同声相求的酣畅?冬天啊,冷漠的表情怎能掩盖内心深处火热的情感?琴弦上,拨弄的款款心曲直达骨髓,让我神摇意动,不能自拔。

古人说,皇家君主不爱江山爱美人。要我说,拥有如此销魂的冷漠,所有名利场上的刀光剑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坎坷荆棘都视若坦途,所有的盛宴华彩都不放在心上。

多情的冷漠,你的深邃从太阳边沿飘过来,让我感恩浓郁的柔和;多思的冷漠,你从心灵深处酝酿,飘香的炊烟袅袅,野旷天自远的豁达格外神清气爽。冷漠啊冬天里的冷漠,你的每次回眸,都会引起我阵阵醉迷,你的每次欢语,都让我心悸摇动,谁说冬天不是好季节?

端坐清风,静静抚摸跳跃的光芒,一些浸润往事的旧绿,捎走了滚烫的奔放。用冷漠编织宁静含蓄的自由,泛着含笑的波浪,此起彼伏。好像风吹沙扬,让我用寂静冬季,调至一杯温热的酒,品尝火车穿过情川的呼啸。还有什么样的情致如此甘甜?

走过了春风拂面的倜傥,流连了夏花娇娆的热烈,经历过秋果香溢的喜悦,冬天的幽静清新,冬天的冷艳逼人又该如何让我爱恋有加。

莫道冷漠不多情,只因未到会意处……我撩开薄薄的冷漠面纱,看到了浅笑盈盈。

多情的散文4:多情书卷是亲人

文/史运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是一度月白风清,我迫不及待地走向书房,与我的书籍亲人们约会。

多彩书卷是亲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乱翻闲书的过程,就是与亲人相守的过程,轻松、休闲、温馨、自在。我喜欢在每一个紧张工作后的夜晚,静坐书房,远离喧嚣,在缓慢抒情的音乐里,拿起本书随意乱翻。在阅读里,休息疲惫的身体,修复臃肿的心灵。

坐拥书屋,意醉神迷。那些亲人,有的挺括崭新,有的却颜色发黄,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旧物了。新也好,旧也罢,对它们的款款深情却是一样的。

散文、随笔和古典诗词,是眉清目秀的翩翩书生吧?那里,有清泉石上流,有明月松间照,有落花人独立,有微雨燕双飞。一册在手,总觉千古的流云雅韵,将我浸染,片刻工夫,便神清气爽,俗气顿消,感觉自己飘然若仙。

小说和历史,是长着长长白胡子的睿智老人吧?淡泊、大气,气定神闲捻着胡须,笑微微地注视着我。从小说里,我嚼出浓酽的世相百态,曾经经历的,让我会心一笑,未曾经历的,让我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别人的故事和经历里,引以为鉴,修正自己的步伐。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历史,让我站得高看得远,跳出自己的小框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谢我的书籍亲人们,和它们的朝夕相处,赐予了我百家的灵气和智慧,让我拥有了慧眼慧心,观察人事时,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剥去浮华外表,直达本质。它们也让我成熟,让我智慧,让我不卑不亢,不媚不俗,心境平和,淡定傲然。

和书籍亲人们的朝夕相处,更让我体味到了四季阅读的不同美好况味。

冬夜读书,雪映书窗,围炉小读,倍添情味。此季,心思澄明,宜读历史、哲学和小说。阅读时,哲学消减了晦涩,历史不再板着面孔,小说也不再是市声尘嚣、喧闹不止。

春季宜读山水游记小品文,这些文章,或汪洋恣肆,或韵调优美,充满了山水的灵动秀逸之美,虽足不出户,却可神游八荒,思接千载。

炎夏读书,最好读散文或诗词。一册在手,可消暑热,清风扑面,荡涤混沌,人在其中洗礼,其乐何极!

秋季呢,月在中天,花映疏窗,咖啡浓酽,音乐轻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吧,家长里短慢咀嚼,流年碎影共蹁跹,喜怒哀乐共品味。

书籍,我永远的亲人,人生路上有你一路书香相伴,是我今生最大的福分。

多情的散文5:依然冰心凝雪魂

文/北雪情思

多情的雪花去了又来,还在惦记那美丽的姐妹,水天一色旷远苍茫间,突兀定格“八女投江”群雕刚毅身姿,愈发撼人心魄,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悲壮岁月,仿佛从缓缓流淌的牡丹江水奔腾而出。沉郁顿挫间,“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那悲壮激昂的《露营之歌》又在耳畔回响。

如火如荼的艰难岁月清晰浮现在眼前,崇山峻岭间,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西征妇女团女战士,低声吟唱着李兆麟将军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创作的歌曲,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穿行在鸟兽麇集,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砥砺坚韧的的斗志。在一个严霜雪寒的拂晓,与日伪军熊谷部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展开激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妇女团指导员冷云毅然带领女战士,奋勇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冷云等8位女战士宁死不屈。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稚嫩的花蕊还在含苞待放,就血染冰河,永赴国难,用生命绽开最美的绚烂。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表现了中华儿女壮烈的英雄气概,谱写了“八女投江”瑰丽诗篇。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悲愤地写下:“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深情缅怀化作柔情飘洒的雪花,轻轻抚慰乌斯浑河畔东岸八女投江纪念啤,也轻轻告慰牡丹江畔英烈群雕。奔腾的雪浪花裹挟着不屈坚贞气节,似乎还在诉说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英魂有知,可以笑慰故里了。

魂兮归来,冰心可鉴。

多情的散文6:自古多情江南雨,蘸雨为墨写心意

文/谈笑在指尖

江南的雨,总是迷蒙在一片化不开的烟雾里。

雾蒙蒙,雨淅淅,好像让整个天地都处在一场永远也下不完的雨水中。雨掠过草间、树林,蔓延到整座城市,雨点落在瓦砾上,屋角边,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缓急。江南的雨仿佛存有灵性,能将天地染满一层乳白色的雨雾,到处呈现着流动的浮云。

文人说起雨,总要提到江南的雨。梨花带雨,柳袅斜烟,江南雨带着几分古典,几分氤氲,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神来之笔抒发着对江南雨的一片情。他们把雨比作牛毛,比作细针,比作飞絮……他们又把雨分为细雨、烟雨、疏雨、霖雨……他们写雨,叙雨,画雨。“霪雨霏霏”“点滴到天明”……提笔写的无一不是雨。在江南,这里的雨,不是暴雨,不是中雨,是烟雨。是轻轻的丝雨,是绵绵的细雨,是濛濛的烟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南的雨,像乐雨,如音如乐,悦人心耳。“沾衣欲湿杏花雨”,江南的雨,是花雨,有花香,有花艳,有花情。“天街小雨润如酥”,江南的雨,也是滋润之雨,它滋润着泥土,滋润着生命,滋润着万物。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熟稔的风景颇能让日子在不经意间慢慢地老去,而永远不会老去的也许只有江南的雨了。

当雨天的晚上,趴在窗旁时,真有一种“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感受,有着追寻“梧桐更兼细雨”的缠绵,更有一种体验“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温柔。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把自己置身闲暇的静谧中,泡一杯清茶,平心静气的,能品得到雨中的一种真意。这雨声如歌般在唱,如诗般细腻,好似行云流水,给人的感觉无比的清新。当听着雨点敲打在树叶上,“砰砰”声中透出几分绵软;雨点敲打在玻璃上,“啪啪”声里感到里面透出几分刚毅;雨点拍打在窗棂上,“叮叮”声音显得异常的清脆,能感到雨声里有种欢快的笑意。随着风力和雨势的变化,雨也忽而潇潇朦朦,忽而噼沥哗啦,变幻无穷,令人产生无比的惬意。

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我总觉得江南的雨是有温度和感情的。多少古人也曾用不一样的心境去体验过滴滴答答的江南雨,获得了不一样的心灵感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杜牧梦想中的江南应是烟雨迷蒙,烟雨缭绕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灯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蒋捷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到寄居僧庐、鬓发星疏,三重境界,有不一样的感受,虽“一任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哟!这江南的雨呀,怎么就下的这么的美,会这么的让人动情呢?

水总是和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蒸腾而起雾霭,总是会在风的指引下,在巷子里,在街道上绕成流岚。在这里匆匆赶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缓步慢行,才能静静地感受到这一片永恒的静谧。假如要用一个字代表江南的话,我想到的便是雨了,因为在江南,最多的就是雨,即使没有下雨,天也总是湿哒哒的,身上总是沾着未干的水。

我喜欢江南,更喜欢江南的雨。自古多情江南雨,蘸雨为墨写心意,我真不知,是江南的雨浸润了我如雨的心情,还是我的心情本来就如这江南的雨呢?

多情的散文7:莫道落雨最孤独,犹是多情在其中

文/雪窗脂影_战芳

六月是多变的,猝不及防地下了几场透雨,在冷与热的拐弯处,我迎面撞上了怒号的狂风。

于是,我呆立相对。总感觉心情怎么和这场风雨那样的相像。我套嵌在泥泞的街景中,思想拧巴着卷成麻团,而这种情绪不止是因为天气,更是一种浮躁与另一种浮躁在相遇。于是,这场雨落入心里。

我仿佛站立在十字路口,四面背水,八方迎风,如果你能给我一个方向,我真的涉水而归,那安静的过往会是什么?又是什么?这是一场雨中的相遇,还是一次孤独与孤独的冷眼相对。我想,我在努力地想,你给予的,是我想要的吗?

谁是谁的主宰?谁是谁的负累?如果寂寞能成为暂定的条件,那幸福会走远吗?如果绝望和无助不再是负重,那落下的雨珠会有重量吗?如果家庭和婚姻不能实现,那漫长岁月里还会有你出现吗?

幸福这个词太遥远,就像一滴雨的历程,在云朵里飘泊了半辈子,又咬着冷冷的牙呆了数时。最终雨滴汇集了勇气和力量,仙女般地下凡了,密密麻麻地降落,拥挤着整个世界。只可惜,雨滴孤独地躺在水中,找不到原来的自我,也找不回来时的路。

雨滴迷茫着,不知所措地消失了。消失在泥土、河塘、树叶、衣裳里,也消失了原始的希望。梦想下凡后能得到的,似乎总是不如所愿。梦想轮回中的本真,似乎能抓住的太少。

人生如雨,爱情如戏。爱情是抓不住的雨,时间流淌成找不回的雨痕,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飘渺。

我这样写着的时候,窗外的雨还在游戏着人间的悲悲合合,含着浪漫,含着低落,也含着失意中的得意。

我在等待雨停云开的那一瞬,翻晒一下心情,调整自己的速度和方向,静视世间的真实,生活的现实。面对拂面而来的阳光,带走寂寞和空虚,记住温暖,记住爱。

如果有一天实现了梦想,我会陪着你一起走上彩虹,一起望夕阳西下,一起重温牛郎织女的故事。

雨在我的催促下停了下来,我也开始安静了,从心底找一块净土,重新把爱点燃。这团火苗越燃越旺,成为了不灭的灯塔,让你我有了希望,有了一个叫做“幸福”的家。

多情的散文8:西湖多情誉中外

文/江跃华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今年才入夏,我随着贵州省散文学会一行乘车赶赴杭州,尽情浏览了绚丽多采的西湖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山围湖、湖映山,“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格局中,长堤卧波以及岛屿镶嵌、苏堤春晓、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让来此旅游的客人流连忘返。让喜好西湖人文的客人,忍不住去追寻。

我坐在西湖边上的西泠桥旁,眼前这湖水,成就了许仙和白娘子、粱山伯与祝英台。断桥仍在,书台依然。这两个千古一叹的爱情,成就了杭州。生于西湖边的西泠桥边的歌伎苏小小风骨清高,美艳如花,才情盖世。如果没有一次与宰相之子阮郁的邂逅,苏小小的命运似乎不会那么悲惨。但,偏偏邂逅了。“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但一个歌伎何以走进宫宦之家?这个故事一开始便是一个悲剧。之后,苏小小不会笑了。

十九岁,香魂化烟,正是风华绝代的好时光。苏小小生前,仰慕之人无数,滑州刺史鲍仁即其一,得知苏小小死讯,鲍仁素衣着身哭奔而来,安葬后又凄言说:“若不为民作主,吾将厮守墓侧。”鲍仁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一个贫穷的书生。当她出资送这个书生上京赶考,书生许诺如果取得功名,就会回来叩谢。而这个书生真的成为刺史的时候,他只能出现在苏小小的葬礼上,抱着棺椁中的她恸哭。远眺青山,依稀可见美人舞袖断肠桥头。

苏小小,被西湖揽在怀里抚慰着。从此,所谓杭州美人,即是苏小小一人了。难怪台湾着名作家李敖在杭州欣赏了富春山居图后,曾发表感言:“希望杭州以后能给我一座坟,就在苏小小旁边;或者现在给我一间书屋,我可以把我的藏书搬过来,以后可以成为李敖故居。”

缅怀完美人,我来到三潭印月。鲁班大叔做的一只巨鼎,倒过来扣住了一只万恶的黑鱼,现在水面只露出这大鼎的三只脚。这里远远的可看见雷峰塔,据人介绍,这里就是鲁迅先生欢呼过的倒掉的老雷峰塔。走上苏堤,想到东坡先生当年用湖中淤泥构筑的大堤,如今却成了旅游胜景,也算是变废为宝了。绿杨把苏堤打扮得郁郁葱葱,租上一辆自行车,穿梭其间,自得其乐。我忍不住感慨:千年历史,只不过是把车马小轿,变成了二轮自行车,莺莺燕燕的男男女女,却是一般无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子湖畔楼外楼最值一游。“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都光临过,更有周恩来总理十上楼外楼,清风廉洁,被传为佳话。“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楼外楼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是杭州有名的美食。

西湖山水,江流襟带,山色藏幽。一千多年前,着名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之后,曾用《忆江南》词来描绘西湖之美,并表达出重游的愿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首名词,也道出了我们此时的心境。

多情的散文9:多情的雨,多情的人

文/人生如絮

才听夜雨,便觉夏如许。风轻轻吹拂,小路两旁的花海漾起彩色的波澜,如五彩的光芒映亮了大地。清香的花朵,有的洁白里透着粉红,有的开得红艳艳,像云朵一样,更像一片花的雾。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香气氤氲着小城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梅子成熟时节,江南总多雨。淅淅沥沥的雨,在窗外幽静地飘飞,像极了一个安静的梦。周遭,迷蒙在一片雨雾里。仿佛看见了在雨中悄然绽放的栀子花,洁白的花瓣,闪着晶莹的雨珠,纯洁而透明,像少女简单的心。也瞧见了雨中热烈盛放的石榴花,火红俏丽的朵儿,凝着雨露,那是一个女子的相思。世界,在雨水的抚摸下,显得那样朴素清秀,这一刻,时空似乎凝固在了雨滴那双含烟似水的眸子里。在广阔的雨雾背后,小桥,流水,绿柳,翠竹,青瓦房,一一若隐若现。是否有满池的莲,在池中和风声交换淡泊的心事。窗前听一帘雨,月下品一壶茶,在酣然困意中享受时间的美。

雨来了,尽管湿了路面,带来了出行的不便,但心中依旧是分外的喜欢。雨滴落在莲朵上,澄澈的水珠在荷盘上流溢晶莹的色调,像是江南女子多情的眼泪,剔透中渗着入骨的清凉。莲花舞动着另一种清雅的风情,粉色花朵静落在万千的莲叶间,似雪花的姿态,作悠长的怀想。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乳白色的水雾在上空变幻,清透的雨丝镶嵌在绿树碧水之间。偶有伶仃的飞鸟掠过翠绿的枝头,在迷茫的烟雾中,找寻着属于自己的方向。雨水,把世界带入了一片沉静的时空,除了滴答的雨声,似乎一切都安然地进入了梦乡。雨声,覆盖住了世界的喧哗,宁静的光阴,在水花四起的河面上微微荡漾。空蒙的烟雨倾泻在低垂的柳条上,摇曳的波光撩开一池动人的涟漪。烟雨漂洗的江南,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湿润的色调,幽淡的芳香,古往今来,萦绕过多少诗人追梦的心怀。

撑一把雨伞,穿过多情的香樟道,寻觅曾经繁华的旧梦。雨,从树梢滑落而下,带着幽幽的香气,停留在我的伞上,好似几个顽皮的孩子,趴在伞沿顽皮地跟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脸上,情不自禁地扬起了笑容,因为这调皮的雨滴,还有那迷人的清香。路边,梧桐的新叶在雨水的荡涤下,显得分外的油亮,绿意盎然,浓浓的绿,仿佛要从叶片中滴落下来。听“滴答”一声,那掉落的究竟是雨点还是绿汁,我已经分不清了,只知道葱郁的梧桐叶在雨中悠然地朝我微笑着,好似在感谢我对它们的赞赏与怜爱。不时有淡黄色的小花被雨水淋下来,落了一地。又是一种清幽的芳香,绵长地随风漫延开来。有一朵,轻轻地飘落到了我的肩头,带着羞涩来了,香气似春水泛滥,一波波地涌来,风儿吹过,影子都乱了。我不是诗人,只是一个在内心尽量珍藏着诗意的女子。在这样安静的雨季,喜欢守着一扇小窗,看旧时庭院,飞雨落花。更喜欢置身于朦胧的细雨中,在宁静的风物中,做一个悠长的梦,即使梦醒了,也会有一些回味无穷的时光,如一朵绚烂的晚云,在落日的河岸绽放出琉璃的光彩。

多情的散文10:边城瑞丽

文/柏拉图

边城瑞丽,山水多情,雾多情,人也多情,在你的扉页上煨烫着我的青春印迹,因为有你,可以让我在余生静静的品味你——题记

边城瑞丽,神奇而美丽,是我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地方,因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而家喻户晓,从此走进大江南北的视野。边城瑞丽地处西南边陲,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洲所辖,此岸是中国,彼岸是异邦缅甸。

边城瑞丽,傣族逐水而居,民风纯朴,笃信小乘佛教,说话轻声细语,常显温文尔雅。生长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的傣家少女(卜哨),自幼便有束身的习惯,身材娇好,天生一副花容月貌。长年脚屐产自缅甸的十字橡胶拖鞋走在乡间小路上,一色的紧身小褂刚好露出肚脐,佩上长及脚裸筒裙的鲜丽,娓娓而行,仅露出豆蔻染红的脚指;高高的发髻上插着鹅黄色的缅桂,雾珠晶莹的点缀,清香怡人;个个臀肥腰瘦,搭配上一付编织精巧的傣家竹箩,娇柔造作地扭动着细细软软地腰肢摇曳穿行在雾中,带着鸟语花香的韵味,带着优雅、婀娜多姿的风采,带着身姿的妙嫚,随雾飘逸,将虚幻的飘渺与人生的真实融汇贯通、宛如芙蓉出水的娇艳,落鱼沉雁的俏丽。

景颇、德昂、栗粟、阿昌等山地民族分散在勐秀山麓的热带雨林中,半耕半牧,刀耕火种,性格坦荡、粗放不羁。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步入社会主义,被称之为“直过(直接过渡)”的少数民族。

瑞丽江畔的瑞丽,古称“勐卯”,傣语之意为“雾朦胧的地方”。岁月沐浴在雾中,常来常往,无惧风雨,无畏烈日;无论浓与淡,阴与晴,还是寒与暑,总是在其中描绘着人世间的百态;在光与明之间变化着时代的脚步;在长和短之间培植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的依赖。朦胧中或许隐藏着人类无法破解的密码;或许是朦胧中令人心醉的失态?或许是万千气象中的卿卿我我?或许是傣家少女沉鱼落雁的羞涩?或许是热带雨林在浓郁中的唯美再现……

清晨,大雾笼罩在瑞丽江上,天茫茫,地茫茫,水茫茫,人亦茫茫。傣寨隐约,竹林娓娓,宛若神秘之境。那种在云雾间穿越带出的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种不可言传的超凡脱俗的人生体验,那种“不识不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妙不可言的沉溺,只有亲历其景,方可意会。

江边渡口,大雁悄然于朦胧中卿卿我我,竹伐轻漾在雾间来来往往,望眼欲穿,不见从对岸缅甸而来的卜哨(傣族少女)的身影。直到八、九点钟时,雾幔才轻轻撩开朦胧中的一角,一叶竹筏满载着从异邦缅甸木姐市方向来赶摆的傣家卜哨(少女),登上安来,个个肢体窈窕,一身风流妖娆的打扮、宛若天女下凡,惊艳了瑞丽江畔,也惊艳了边城瑞丽的山山水水。雾潇潇的来,洒洒的去,丝丝缕,飘在大青树上,宛若如挂上洁白的哈达,轻轻拂过,又从凤尾竹梢上柔柔的滑落到冬日的田间地头,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游子。农闲时节的天间地头,牧童悠闲的骑在牛背上,一边吹着葫芦笙,一边放牛,狗,小牛陪伴左右,乡间原野一派“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冬日景致,让李可染先生的水墨丹青传世之作《牧童》也心生妒忌。良田万顷相伴,傣寨竹楼抒情的掩映在一片婆婆娑娑的凤尾竹中,舒适恬淡。甘蔗,橡胶树,菠萝、香蕉、芒果,菠萝蜜,瓜果飘香,丰衣足食,无忧无虑,更有第七十一号界碑点缀在中缅两国的边境线上,将傣寨银井分成两地,井的这边是中国,井的那边是缅甸。

高山之巅,直抒一览众山小的情怀。眺望边城瑞丽,雾在悄然间抹去中缅两国之间的分界线,模糊了勐秀山的青山绿水,也模糊了瑞丽江畔的瑞丽。热带雨林中的边城瑞丽,万木葱笼,层林尽染,古树森然,叠涧深豁回旋跌宕,百鸟争鸣,远望发源于高黎贡山腾冲县境内地自北向南而来,瑞丽江畔,攀枝花树(木棉树),火红色的花蕾,即便没有绿叶作陪衬,依然如火如荼的绽放;山上山下,竹林娓娓,犹如孔雀开屏;银沙灿烂,一叶竹伐轻漾在碧水翠微的瑞丽江上,小卜哨(傣家少女)用竹竿挑起一缕缠绵的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山也多情,水也多情。晚霞留给瑞丽江一片玫瑰色的波光掠影,映衬着江边傣女浣洗的丽影,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月光下的凤尾竹,人也妩媚,水也妩媚,处处漾溢着“秋水文章不染尘”的纯意。边城瑞丽,朝也多情,暮也多情。因为有你,我可以在余生静静的用心品味这片山水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散文11:清秋已过,离殇不再飞扬

文/陌影疏涵

多情的九月,悲情的十月,清秋就是在我丰富多彩的情感里已经在远去。随着深秋的到来,我发现自己的心扉已经没有在浅秋时波涛汹涌了,一切回归到了平静。或许,清秋已过,离殇不再飞扬了。

--题记

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我双手抱胸站在深秋的路口在微笑,这些日子以来真的有点痴,有点傻,有点不值得。我终于愿意承认自己的内心了,我用很长的时间去爱了一个或许不值得我深爱的人。然后,我用了好多年的痛苦在调整自己,并且在最绝望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自己的伤口不再疼了。

我承认曾经很爱你,那是属于曾经的岁月。如若,我一直抓着你不放,我的日子不能精彩飞扬,任何的暗伤都是属于昨天的。当豁然开朗的时候,我笑得无比的灿烂,我的笑容比彼岸花开得还要鲜艳。经久的岁月,终于自己给自己的伤口划上了一个句号。本来觉得很多岁月真的很难熬,熬着熬着就过了,就当是自己狠狠地给自己的胸口撒了把盐巴,疼着疼着就结痂了。然后,我就能笑若如初了。

清秋的浅淡一直是我喜欢的,它赋予大自然的不单单是美丽,更多的是遐想。在这么诗情画意的季节里,我带着一路的悲伤走来,最后在即将到来的深秋里,我自己放过了自己。我笑着跟自己说:“浅秋已过,离殇不再飞扬。”

快乐、幸福是每个人对人生的追逐,当很多的岁月被搁在了荒芜的浅滩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真的离快乐已经很遥远了。对快乐的追逐,是我们每个人这生活着最大的愿望。因为,我也是个凡人,所以我很期待那份属于我的幸福。或许,过多的追念和过多的眼泪,最后搁浅的是下一程的幸福。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选择照顾自己的心情。这段漫长的岁月,对于我而言真的也不短。不过,走着走着也过很快的过去了,当所有的悲伤化成眼泪一直在飞扬的时候,注定了这个时段是不会有精彩的。人生的路很漫长,除了爱情还有生活。或许,爱情已经远了,但是生活依旧日日夜夜在继续。

如若守着一段痛苦的日子不放,所有的离殇就会飞扬在经久的生命里。我一直告诫自己,遇到悲伤的时候多笑笑,这样所有的忧愁就会随着所有的悲伤而去。人生有很多很多的年,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个年,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因为我还年轻,还能继续经历我想要的快乐和我想要的幸福。

假若,我连自己也不放过自己,那么又有谁来放过我呢?秋的随性,秋的浪漫,一直是我所追寻的,此生不断追寻的。如若,我一直在放弃自己找寻快乐的那颗心,我又怎么能找到我要的幸福呢?阑珊过尽,才见美丽的光晕。或许,有的感悟已经有点晚了,至少比一直迟钝不悟要好。

清秋的诗情画意和悲情给很多诗人增添了岁月的精彩,我也正好凑上了个热闹,在清秋里也多情了一把,也悲情了一把。如今,对着走过的岁月,我自己站在风里在浅笑。如若,我的生活没有这些绚烂的曾经,或许也没有我如今的一份恬淡和释怀。爱或者不爱都没有关系了,如若一段情感一直让所有的离殇飞扬,那么注定了是走向荒漠。(伤感散文)

情深深,雨蒙蒙,最终在阳光明媚处和所有的曾经挥手。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蝎子是深情的,也是绝情的。或许,昨天还在痛彻心扉,今天突然间发现了什么,就毅然决然的转身了。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在经久的悲欢离合里,才能让大家笑着谈人生。

人生,真的是写不尽的学问,说不完的学问,所以我们都孜孜不倦的在人生里行走,想诠释好它,想经历好它。最终,我们在所有的阑珊里,最后明白人生只要淡然处之,只要安之若素,一切都会在云烟里过去。再次回过头去看待这一切的时候,发现岁月就这样的溜走了。

浅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而过了,秋一天天的加重,属于秋的那份寒意也越来越浓了。如若,在寒意越来越浓的深秋,一直让所有的离殇飞扬,肯定经历的是岁月的冰冷。所以,清秋已过,离殇不再飞扬。

给岁月一次洗盘的契机,给自己一次的微笑理由。然后,站在深秋里快乐极致地微笑,让自己所有的幸福弥漫在深秋里,让所有的幸福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圈,回荡在自己的生命里。人生,就这样经历着经历着,就会突然明白很多,每次离殇飞扬的时候,也是自己应该和过去说再见的时候了。

一步几回头,终究还是会有迈步向前走的那天。爱又怎么样呢?当所有的爱化成离殇飞扬的时候,注定了一切成为阑珊后,会消失在漫漫的云际。生命的精彩需要不断地回味,生命的苦涩走完就好,不用时刻用时间去打磨。经久之后的一天,自己会在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隔离了昨天,在走向明天了。

因为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所以谁也看不到它的眼泪,但是鱼儿终究明白自己为昨天是落下过很多眼泪的。终于有一天,鱼儿变得坚强了,不再哭泣,只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它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或许,鱼儿也是经历过了切身之痛之后,才学会不哭泣的。

鱼儿都能做到如此坚强,何况是人呢?清秋已过,还有什么理由让离殇飞扬呢?经久的岁月,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微笑呢?多给自己一个微笑的理由,会豁然间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

多情的散文12:秋日怀想

文/麦田守望

秋天如一首多情的诗篇,她让人心生多种情愫。

位于长江之畔的这座城市,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别称——宜城,这儿起初只是我谋生的地方,与我的故乡皖北平原隔着千里。每到秋天,我的心中总会涌起别样的情怀,有淡淡的乡愁、有漂泊的无依,也有小女子单枪匹马独闯江湖的豪迈。

回忆那时的秋天,我还是单身一人,是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子。那时的我,喜欢在周末的午后,天空有暖暖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秋天清朗的味道,穿着那件自己最喜爱的银色风衣,行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漫步长江的堤岸,踏过景色旖旎的菱湖、莲湖的岸边……那样的秋天,我沉浸在一个人别样而复杂的心绪里。当满眼飘过异乡别样的景致与风情,我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种欣喜感,觉得宜城的秋天,和故乡的秋有着很多的不同,这里的秋天气候适宜,空气湿润,桂花的香味时隐时现,可以观赏湖光山色的美景,可以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走在这样的季节,我忽地有一种错觉,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江南女子,我想,我是被宜城的秋天迷住了。

后来,我在这个城市有了期待已久的爱情,那种感觉平凡、踏实而美妙。那时的秋天,自己不再独自行走在这个城市,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我,一路飞驰。我们一起去郊外,爬山,采摘山上不知名的野果和花儿,一起漫步公园的林荫道,双脚踩在法桐的落叶上,听那沙沙的声响,一起去品尝在故乡从未吃过的特色小吃。那时的秋天,空气中充满浪漫的气息,心头泛起的乡愁,漂泊不定的伤感渐渐被这里美好的秋景冲淡了,想家的思绪不再有初来乍到时的浓烈,我愈发爱上了这里的秋。

转眼之间,我来宜城已有六年的光景。在这收获的秋天,“春华秋实”这一成语被季节诠释的淋漓尽致。抬眼望向屋外,窗外院子里的那颗石榴树,果实早已挂满枝头,一个个笑逐颜开,一片成熟的丰收景象,我的内心顿时充盈着美好与幸福。秋风吹在脸颊,沁人心脾,没了夏的燥热,我静静地享受纯净之秋带给我的心灵愉悦。如今的我,已成家立业,女儿绕膝,工作顺心,朋友时常小聚,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满足,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在别人的城市里收获了我想拥有的一切。于是心中盛满了感恩,即便生活中一些细微的情节都足以使我感动的泪流满面。

今年的秋天,似乎比以往来得迟一些,爱美的我不会忘了到街上买件漂亮的衣服,装扮自己,给心情增添一份快乐的颜色。在这纯美的秋天,忙碌而充实的我,心中对故乡之秋的惦念依然清晰如初,因为那里生活着我的至爱双亲,自从做了母亲,我更能体味父母拉扯孩子长大的不易。秋天到了,我遥想故乡的野外一定是金灿灿的,黄豆黄,待收割,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年迈父母,又要亲近田野,用辛劳和守望换来秋日沉甸甸的收成。

秋天,浪漫多情而又成熟稳重,也是我深爱这个季节的理由。

多情的散文13:读书之乐

文/刘松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自上学起,读书已成为我形影不离的朋友。清晨上班前读书,茶余饭后时读书,夜深人静时读书,乘车远行更是要备上一本书。每每亲友来我家总要感叹一番:你怎么又在看书呢?

读书之乐,乐在无拘无束中放飞身心,回归宁静。劳累一天后,走进书房,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就在自己的掌控中了,任我摆布,随我调遣赏阅。随心所欲地取一本心爱之书,伴着轻音乐和茶香,守着孤灯静读,注意力很快就会被那些或温婉或豪放,或悲伤或喜悦的段落深深吸引。记得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有一段写道,一次,他利用烧水的空闲读书,读得入了神,结果把茶缸烧坏了。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木棍就打他,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以致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12根木刺。这时,高尔基只是对女主人说了句:“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读到这里,思绪自然而然就跟着作者一起进入了那个场景,在一个潮湿阴暗的屋子里,一个10来岁的孩子坐在火炉边如痴如醉地读书,忘记了炉子上的水壶已被烧得青烟直冒……在身临其境的同时,更让人从文字中体悟到作者在环境极其艰苦、冒着被毒打的风险仍然要坚持读书的那种“不为物役,但为书痴”的执着精神。就这样,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起落而起落。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身心得到极大地放松。寄情于此,欣然自乐。

读书之乐,乐在无声无息中获得力量,增长见识。近朱者赤,读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自己的言谈举止自然也会受书中主人公的影响。当我读了少年作家吴子尤的《谁的青春有我狂》、李春雷的《摇着轮椅上北大》、卢梭的《忏悔录》等作品时,我被年仅13岁的子尤因患纵隔恶性肿瘤经历了“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的巨大痛苦和折磨时,不仅没有丝毫悲观绝望,反而发奋写作,并笑着说:“只有在病房,才能体现一个真我”的乐观与坚强深深感染;我被李春雷笔下患高位截瘫被医生判了死刑,仍坚持自学完从小学到大学和研究生的全部课程,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的郭晖的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打动;我被20多岁就患上急性间歇紫质症,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读书学习,最终在文学、哲学、音乐、植物学等方面都取得惊人成绩,被冠以“西方四大哲人之一”美称的卢梭的不懈治学精神所折服。顿时,一切的烦恼和忧愁豁然开朗,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坎坷和挫折与书中主人公的经历相比太微不足道了。既然他们身体残疾、行动极不方便,都能克服人生的巨大打击和磨难并取得令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四肢健全的自己为何不学习学习呢。于是,整个人都变得乐观、积极、上进了,不再为一些琐事牵绊,不再为一些挫折吓倒,于不知不觉中发现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和力量,使自己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去奋力实现生命价值而不后悔。

读书之乐,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修养,提升学养和气质。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诗:“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一个人书读得多了,就会如春雨润物般不知不觉中“染”上一股书卷气,书中主人公身上的智慧和高尚修养就会慢慢地化为自己的力量,表现在外面,是优雅端庄,气宇轩昂,言谈举止大方脱俗;表现在内心,则淡定自如,不卑不亢,宁静洒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和一些经过书香浸润的人相处时,总是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正直、自信以及那份勇于担当、扬善避恶、普度众生的博大情怀。与人交谈,总能流露出知识的锋芒,而不是满嘴污秽和铜臭,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舒畅和清爽。

长追墨趣气脱俗,细品书香人自明。读书让我获得身心的放松,内心的宁静;读书让我于无助时获得力量,在困顿时找到希望和安慰;读书也丰富了我的知识,提升了我的素养。在孜孜不倦的阅读中,书已成了我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爱人”和朋友,与书之情如陈年佳酿般愈发浓郁绵长,让我在油墨的芳香中,在纸页翻动的浅吟中,在白纸黑字的世界里与先贤圣哲促膝长谈,与名山大川脉脉传情,体验那份难言的乐趣。我想,人生苦短,还有什么比读书更为快乐的事呢?

多情的散文14:多情岁月似包浆

文/耿晓星

房子住了十来年,没刷过。有朋友是做涂料生意的,看了说,刷刷吧。半年后朋友再来,见我没动作,又说:我带工人,带涂料,给你刷刷房。我瞥她一眼,悠悠道:不,我好容易才住出包浆来。朋友瞬时无语,半晌方崩溃道:靠,头回听说房子能住出包浆来。

其实那时候,我不过是怕麻烦。把所有东西打乱再复原,光是想想,头就大了,包浆云云,顺口瞎掰的。不过时过境迁,如今再打量我的房子,倒真舍不得这层包浆了。

包浆,原是文玩行术语,指器物表面形成的一层皮壳。藏家对包浆一词的解释往往语焉不详,似乎神乎其神,其实并无玄妙,不过是“岁月”两个字。年深日久中,渐渐火气褪尽,渐渐光芒内敛。

我们爱说岁月无情,其实这是岁月的多情处。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活了半辈子才知道,人诚是旧的好,便是衣服,也还是旧的妥帖。那柔软,随身,皆是在岁月当中,依了你的脾气和习惯,慢慢养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衣服,穿在高矮胖瘦皆仿佛的另一个人身上,却怎么也穿不像的缘故。

说到人不如旧,倒想起前些日子一件事。认识了两年的一位朋友,深夜,随她去遛狗。月落如金盆,夜半闻私语,那时候很容易把话说得深入和私密。朋友很好,善良体贴,素日来往也多。但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尴尬,并且突然丧失了说话的兴致。事后想来,大约是我们之间的交情,尚没有形成包浆。平日无妨,一旦狎昵,便觉的生涩。

玩家玩器物,尤其是玩名贵木头诸如海黄、紫檀等,总要先用软布慢慢盘出包浆,不能直接上手,否则手上的汗渍油脂等,会令木头颜色变深,不复漂亮。而一旦包浆形成,则再怎么盘玩都无妨了。人与人之间大概也如是,一定要待岁月慢慢养出包浆,才能坐卧无形,言笑不拘,倘强行亲昵,只会使关系变得不漂亮。

以前只道玉器、瓷器、石器、木器、金银铜铁等物件会有包浆,后来方知纸张、布帛等也会形成包浆,再后来更知道乃至于无形之物,亦有包浆。譬如情感,譬如灵魂,譬如气质,等等。一旦包浆形成,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皆沉静含蓄,圆熟可喜。

曾经见过张充和先生90岁影像。老自然是老的,美人却并不迟暮。90岁的老人,仍然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她身着旗袍闲闲地倚在自家的榻上,头发精心梳理过,那份娴静优雅,以及容貌的端丽,依然令人惊艳。

后来又见了另外一个女人的照片,王世襄先生的妻子——袁荃猷女士。我对着照片看了良久,终于叹服,世上是有这么一种人的。与张充和的身着旗袍不同,她穿一件的确良衬衫,齐耳短发,容貌朴素。她不令你惊艳,但即便在照片里,她一样能安抚你的灵魂,她的眼睛洞悉世事却又水一样澄明安详,我深知这是一种境界,也深恨这境界端赖天成,学习不来。

岁月在她们身上形成的包浆完全不同,却同样迷人。张充和是精美的瓷器,薄如纸,白如玉,声如謦。袁荃猷是素朴的陶器,幽光沉静,包容大气。常说岁月如水,大浪淘沙,然而许多东西,还非得岁月不可。张充和年轻时候照片我也见过,温婉灵秀,但到底不及老来圆转自如,温润如一块古玉。大浪淘沙,我们很容易忘记,那恰恰是说沉淀下来的,往往是金子。

文玩行里,岁月是值钱的,故多有伪造岁月者。把器物土埋,水泡,也有扔粪坑里沤着的,以使包浆快速养成。但这世上,唯独岁月是不可取代的,如此造成的包浆,无不生硬、浅薄、虚伪,真的行家只消远远一眼,就已了然。一如学识、性情的养成,或者彼此关系的形成,急是急不得的,只能在悠悠岁月中,慢慢盘玩,精进。

多情的散文15:多情的夏雨

文/尚梅兰

夏日,空气凝重,闷热。盼雨!盼着,盼着,雨来了。

这几天,雨总是时不时豆大的雨滴,一点——两点——千万点,噼噼啪啪落下来。

絮雨纷飘,如果是偶然的现象,也很写意。如果太缠绵,倒使人感到腻。但是这种腻,是都市人的感觉。在山村,在公园,正是这种缠绵的夏雨,给大地、草木描绘得美轮美奂。

夏雨后,在我居住的小区种植的花草中很容易看到“一屏微翠烟萝,如大地微微地嘘气”,给楼下邻居小花圃染成翠色!花木经过夏雨的浇灌,如少女经过一番细致梳洗,更来得标致。

这些天,经过连绵的夏雨后多好,可以暂时避开酷暑。一个大清早,蓦然瞥见楼下许多花盆里的指甲草,开放得很欢,那朵朵细细致致的花瓣,红艳艳的,宛如少女脸上的羞晕,竟然有种说不出来的娇美!

昨天晚上在楼下和看车棚人聊天,她说现在夏雨最有益于庄稼地,她们村的庄稼地都是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正需要夏雨的浇灌,农民都高兴得很,感谢老天爷的及时雨,今年农作物可以有好收成了!她说的这番话,那是心情使然。

我喜欢夏雨。幼年时在老城居住,每逢晚上下起潇潇的雨,总是感到莫名的欢愉,尤其是暑天,雨夜特别凉快,那时是另一番的况味。仿佛聆听着一池荷花,在细雨中绽放风韵,很洒脱。下雨后随之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气,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聆听窗外,那一道道的雨丝,在轻轻地敲打着花木和草地,不一会儿,宛如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我的疲惫躯体,闷热的夜,也仿佛离我而去……

多情的散文16:妩媚多情洈水湖

文/梁军

故乡洈水,青山绿水,生态很美很美。这次有幸随“荆江副刊”采风团的文友们再次拥抱洈水,着实被妩媚多情的洈水湖色深深地吸引。

时值中秋,但洈水湖的绿色还是那样浓艳。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洈水湖绿树环抱、四季常青,成为绿色的海洋,四季风姿迷人而浪漫。

绿色的土坝是洈水风景区第一道风景线。一阵秋雨,给绿草洗尽尘埃,草色染绿的大坝似巍巍长城耸立在天地间,护卫着美丽而多情的洈水湖。站在坝顶远眺,时而白鹤飞舞,时而牛羊跳跃,淳朴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洈水水秀、山奇,众多的岛屿,星罗棋布的港汊,构成一幅巨大的立体山水画卷,让人醉迷洈水秋色。

都说洈水美,美在一湖水。洈水湛蓝,水质清澈。人行湖中犹如足踏一片绿水。450个“绿岛”在湖中崛起,婷婷楚楚,妩媚迷人。雨后的洈水,空气是那么清爽甜润。当清除了五脏六腑的泥垢之后,我们用双手紧紧拥着这柔软、碧绿如绸的湖水。波涛一圈圈向游船涌来,在她周身叠打、拍击,溅起串串水珠金银剔透。文友们像小孩似的神情亢奋,他们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充满激情地呼喊着:“妩媚多情的洈水湖哟,我来啦!”

话说洈水风光美,其实洈水人更美。洈水养育的本地导游小姐既俊俏又大方。文友们半是夸奖,半是玩笑地说:“真格是喝洈水湖甜水长大的姑娘,好靓啊!”

到洈水不品尝当地农家饭,犹如到北京不游长城。且说湖北省首批文明农家饭庄“洈水华南饭庄”吧!老板向华南不仅性格开朗,热情好客,而且诚实守信,手艺高超。提及华南的手艺,不得了,绝对是国家一级厨师的料。什么豌豆酱、南瓜花、刁子鱼、地眼皮,经过他一剁一拌一糊一炸,味道格外鲜美。洈水的苕粉粑粑,洈水的鳜鱼,洈水的野山菌子,一点也不比皇上吃的御膳差。

妩媚多情的洈水湖哟!在这个迷人的秋季,让我在梦中无数次的拥抱和欢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