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散文

请欣赏西湖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西湖散文1:西湖风

文/尤熹然

七月的杭州,温度早已高过保定。风闷闷地吹着,把西湖吹起了风浪。高高的画舫在水中颠簸,一颤一颤地把人荡到小瀛洲上。我掏出一元钱的纸币对着上面的三潭印月仔细看,总觉得纸币上的图片少了一点美感,细想又不知道少了什么。

坐在岸边,风浪很大,湖水拍打上岸,也拍打着我的脚。一瞬间,我明白了纸币的画面中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因由人而来的灵气。

不知不觉中,船来到苏堤。虽然早已过了苏堤春晓的时节,但看到那柳枝随风飘散,无论如何那抹绿色也能拂去人群中的燥热。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当年苏轼被贬官时或许意志消沉,创造出几首让世人每每读到就会惋惜的诗词。可这豪放的文人并没有颓唐,反而自嘲自乐,还发明了一道名菜——东坡肉。比起食客们的评价如文火慢炖、肥而不腻、香滑润口等,苏轼自然写得有文采,但面对着溢出的肥油,就算再雅致的诗词也会沾上泥土气,成了打油诗——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西湖之滨,看厌官场起伏纷争的东坡先生,吃吃西湖的醋鱼,喝喝简单的龙井茶,太平淡了。再品两口东坡肉,弄得香腻腻的。茶余饭后,在吴侬软语间,也便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

苏堤对应着雷峰夕照,也是白娘子被关押的地方。1920年的一天,400多岁的雷峰塔终于倒下。此时,孙传芳的部队正热热闹闹地进城。

忽然想起那位在西泠桥边安静长眠的“鉴湖女侠”秋瑾,刀歌一阙,剑气竞雄。还记得那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每每读到此处,总仿佛看到英姿勃发的女侠满面正气后的无奈与萧瑟。毕竟是个女子,在那样一个讲究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就算得到丈夫的认同,但毕竟“俗夫胸襟”没有几人能了解。怨人间风雨妒娥眉,一代女侠匆匆逝去,引来后人多少唏嘘。秋风秋雨愁煞人,她的绝响是那样简短,与其一生的闯练有所不同。

西湖的风缓缓吹来,从宋代吹过民国,多少春秋融入历史的车轮。唯有那西湖水一直荡漾荡漾,打着千年不变的节拍……

西湖散文2:西湖风韵

已经很多年,很多年,一直想去西湖,看看这位梦中绮丽的女子……西湖对于我,不仅仅只是一个沉睡多年的美梦,也是内心深处一种由来已久的期盼与渴望。西湖,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芳名,而是融进了我对她的一份向往,一款深情。

六月江南,梅雨纷飞的季节,受中国作家协会之邀,到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休假十日,终于有机会目睹了西湖的芳容。我像一个久旱逢甘霖的孩子,奋不顾身地,一头扑进她湿漉漉的怀抱……一见钟情,这是青葱岁月的梦想;而我,在这个明媚的夏天,与西湖一见倾心。

我们休假的创作之家,位于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白乐桥一号,这里林木葱茏,茗茶飘香,梵音袅袅,距离西湖仅有四站十多分钟的车程。每天晚餐后,都想到西湖散散步,散散心;灵隐十日,竟有一半时间是在西湖边漫步度过的。

西湖的美,用惊艳一词,也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赞美。十五公里沿湖的南山路、北山路,把西湖温柔地拥抱在胸前。高大苍郁、绿茵如伞的法国梧桐,在这个季节里,绿得发亮,把这两条路的天空,勾勒得绿意盈然……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两条路。

南山路,位于杭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西湖南部诸山统称南山,路环湖傍山而行,故名。湖岸线长3公里的南山路,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景区。走在南山路上,就好比走在文化里,脚下踩到的一粒石子,都可能有一段史迹。历代文化名人如宋代词人张先、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周密、着名画家郑起和郑思肖父子、“西湖竹枝词”创始人——元代诗人杨维祯等,都曾先后在这里居住和创作;还有南宋临安府学和明代文庙(杭州碑林)以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美术学院,使该地长期浸润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

从西湖边的东起断桥出发,西至杨公堤,这段路叫做“北山路”,全长约3公里,是杭州最具文化内涵的一条街,称步步可见是历史。佛寺道观、名人建筑、名人墓、着名别墅非常多,这里保留了很多中西式的近代建筑群,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博物馆”。

湖中的苏堤、白堤、断桥、雷峰塔、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这些多年前就在画册和书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杭州十日里,我已不知用轻柔的脚步丈量了多少次,辗转了多少回。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的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那些多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的西湖十景的名字,此刻,就像一位绝代佳人,完完全全地把她全部的美,真实优雅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惊讶、目瞪、乃至口呆。

她的烟水浩淼,她的波光潋滟,她的清纯妩媚,她的湖光十色……都令初来驾到的我,百读不厌,百赏不够;而许多意犹未尽的景 致,是舍不得一次就看完的。春天时节雾蒙蒙,雾西湖景色卓然,宛若瑶池仙境;四月时节雨纷纷,雨西湖似真似幻,风姿独特;十月夜晚,皓月当空,泛舟于湖上,品酒赏月,自在写意;冬月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雪西湖宛如小家碧玉踏雪行来。故此,西湖在不同时节,有不同的景 致。

凝望着身旁的湖面,还有湖上的每一株亭亭夏荷,每一棵依依垂柳,让我每一步的悦目行走,都是一捧浓得化不开的诗意。她的风韵,她的风骨,她的风雅……她的美,我无法从皇皇的几千个汉字中,精心挑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和抒发我对她的爱恋,来倾诉与表达我对她的印象。

西湖散文3:游西湖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六月适逢盛夏,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美丽西湖。进入西湖的时候正是早上时分,游人不多,西湖里面一片宁静,像是刚睡醒的美丽少女,清丽而楚楚动人。行走在苏堤上,纵眼观望眼前是浩淼的湖水,初升的太阳照在湖面上,给整个湖面镀上了一层金色。微风吹过,波光潋滟,煞是好看。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一个不使粉黛的少女,景色描绘的如此惟妙惟肖。美丽的西湖不仅物阜民丰,而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其中不乏贤君名相、骚人墨客、英雄豪杰、红颜美女,世世代代,辈出不穷。他们不仅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为西湖留有数不尽的遗踪胜迹,而且也丰富了西湖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美丽的西子湖畔有着很多美丽的故事,感人至深。且不说许仙在在西子湖畔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白娘子,断桥见证了他们那一段感动天地的爱情;也不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万松书院见证了西他们相知相爱的痴缠;就说美丽的西湖,千百年来总是有美女相伴----她们或容颜美丽,或多才多艺,或执着痴情,或忠贞不二,或侠肝义胆,她们为西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她们为西湖增添了鲜艳明亮的美丽色彩。

西湖曾聆听过她们的低吟浅唱,西湖曾聆听过她们与情人的窃窃私语,西湖也曾听过她们生离死别时揪心的哀愁。西湖见过她们貌若天仙的姿容,曾见过她们翩翩起舞的倩影,曾见过她们爱恨情愁的喜怒哀乐。正所谓:“西湖山水年年在,曾照惊鸿艳影来”。

当我驻足在西子湖畔,心中一遍遍的揣摩着这些故事,为故事的主人公的曲折经历所羡慕、所敬仰、所同情、所叹息的时候,心里不禁产生疑问:是世世代代伤心女子晶莹的眼泪造就了西湖的浩瀚纯净,抑或是浩瀚的西湖收藏了世世代代伤心女子的眼泪才如此纯净晶莹?为什么如此多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小小的西子湖畔?西湖的魅力何在?

我站在西湖边,凝视着微波荡漾的湖水,湖水纯静清澈、平静如镜。映照着远处的高山、古塔,近处的柳绿、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美丽如画。西湖的水,碧波连天,一望无际。细细的波纹,偶尔泛起波浪,似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此刻,我明白了,西湖宽容,不择细流,所以才成其浩瀚;她温厚、纯净才成其纯洁;她广博、深沉,才成其厚重,它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诗情画意,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悲欢离合;西湖,她含蓄、包容,人间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化成了这一湖晶莹的水,静若处子,波澜不惊。

西湖正因为她的美丽,她的纯净,她的温厚,所以西湖才如此的吸引人,让人百看不厌;西湖正因为她的深沉,她的含蓄,她的博大,她的包容,才让人顿生爱意,流连忘返;西湖,正因为生活在西湖故事里的人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才让人心生遐想,回味不已。

西湖因人而美丽,人因西湖而光彩。”日走苏堤千百步,不辞长作杭州人”,如果有时间,几年后我会再次游览这美丽的西湖。

西湖散文4:西湖柳韵

文/一凡

一场冬雪刚过,西湖湖面上冒着寒气,柳枝在冷风中摇曳。虽说不是春时如花一树青葱,其实寒冬也没使你有多大的改变,你依然带着婀娜的憔悴在等着我。

我喜欢你的坚守和持重。以柔美的风骨,清瘦的体态。

我用时间打着问号,赶家的脚印在追忆早与有约的故地,是否南来北往得已看不懂当下的季节。某日我来时,瑟瑟寒风吹乱我零碎的念想,奢华的春梦在你还挂绿的枝上瞬间苏醒。

我知道这时节我来的不是时候。一地黄叶,满城雾霾,风霜如刀一样打蔫了落红的花瓣。而你还形如初秋景象逼人,用纤细的柔韧支撑这绝色的境遇。

寒冬的风有多厉害,毅然剪瘦了我窗前那排梧桐的粗枝肥叶,任由孤寂的叶落,掏空三月春愁,把我的情思也萧瑟成了苍白。

那风果真厉害,如何剪不断你一缕细长的柳枝。多少回我来在西湖边上踏堤问柳。看你在水一方,如丝缠绵,衣袂飘然,不负当年。心湖便泛起点点春的涟漪。这一冬的美姿撩人,除却你又能有谁。

苏堤春晓绿杨荫里,桃之夭夭盛开在档期,它的醉心显得离谱。很快在凋谢的花季里再也读不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情。待到冬来,风霜夹着雨雪。你的色彩也慢慢浅淡。月华如洗,更显得纤秀轻柔的美。而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在春天里来过。我总是趁冬日的暖阳,走进这一堤疏朗的时光柳影里。

三岛两堤盈盈空蒙,十景胜处曲径通幽。有你的身影,湖光山色如画般一帘帘打开。你用肢体的美言秀尽西湖,寒风萧瑟中更独露春妍。细看你时,鉴一湖清澈,见了依稀银丝。毕竟岁月低徊,愁还几许。

而今我用纪实的笔触,记下你生命中一束相思,我的依依情别。

当我从一个疾走的城市回到一个漫步的城市时,世俗的尘埃模糊了城市的特质。而我踏着你点点的婆娑碎影,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不老情愫,正温泽一城冰凉。

冬日的西湖烟柳微朦,宛若一方心灵在喃喃细语。浅浅阳光背靠在湖面,那片残荷结成了冰雕,定格一朵花的最后衰老。而你,依然柔枝轻蔓的悠然。

西湖散文5:有一种爱 永不退休

文/胡建丽

潮州西湖后山脚下,有一处乱堆乱倒的垃圾带,一个老人在那里铲除清运垃圾、种下花草,摆上石椅。每天从家里煮了凉茶提来这里,免费供给过往行人解渴,从此,周边群众少了一个恶心的垃圾堆,而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有一个组织叫“关工委”,这里的成员多是担任过各级领导职务的老干部。他们常常活跃在各个校园、社区。举行报告会、讲革命传统故事、与孩子们游戏谈心,坚持用正能量帮助中小学生扬起理想风帆。

在集德福利会等民间慈善组织,这里的工作人员多是退而不休的老同志。他们不辞辛劳奔波于城乡各地,走家串户访贫问苦,或送粮送油,或发动捐款,把社会大爱及时传递到困难群众心中。

饶平联饶镇十多位老人自发成立环境卫生整治义工队,每天清晨准时出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日复一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义工队壮大到六十多人,还带动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

就在上月初,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市直、湘桥近百名老同志,身着荧光色马甲,头戴小黄帽,手持小黄旗,在市区一些路口、马路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引导群众、商铺共同遵守、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环境卫生,营造文明、卫生、有序的城市环境。

这么一些人、一些群体。他们银发白首,花甲古稀,本可以沉湎在天伦之乐的幸福里,却不计报酬,放弃休息,甘当义工。他们图的是什么?

他们什么都不图,而是因为有一种爱。就像一首老歌唱的那样:因为爱,所以爱!这种爱,是对他人,对家园,对这个世界和它的过往及未来的一种爱。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而他们,这些老年志愿者心中,都有这样的“远方”和“人们”。这种爱,是一种博大、深厚的爱。

或许有人不懂这种爱,或不理解这种爱。但对于这些老年志愿者来说,这样的爱就是他们的快乐之泉、力量之源。在他们看来,职业工作可以退休,但志愿者的这种爱可以永不退休。因为它无关薪水高低、无关职务升迁,而只要服从自己内心的这种爱。在这个世界上,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爱,就是最好的理由。自然,这种爱可以永不退休。

老年志愿者们忙碌着辛苦着,但分明也快乐着幸福着。他们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并借以丰盛了自己的晚年人生。因此,他们不会抱怨、不会退却。更重要的是,他们一个人带动一个人、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此。

向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年志愿者致敬,愿爱心永不退休,让文明代代传承。

西湖散文6:一城宋韵,半城水

文/风荷

亲爱的西湖

走进一幅水墨——

掌纹里溢出古都的浓墨重彩。

蓬勃的当下和未来悄悄生长在打开的湖面之上。风吹过,依次站立起一个城的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和官瓷……

亲爱的西湖。你把战乱还给了战乱,把磨难还给了磨难。

唯留下的一把宋词之根,绽放现代的智慧和时尚。

谢谢,你视远道而来的我为亲人。你奉上澄澈的水,喂养我的渴;你吹响唢呐,解除我的劳顿;你亮出古色古香的风情,抚慰我的浮躁。

秋天了,我又莫名地多了抑郁和忧伤。

亲爱的西湖,新的物器,新的水。你是我的良药,你是我的荣光。

还恳请你赐我一个干净的姓氏,赐我最后的墓地。秋阳中,请你把整个微醺的开封也赐给我,就那么一刻吧,我羡慕它有一颗琥珀之心。

湖边,有麻雀唱歌,有石头忘却悲伤。秋天后面是一道明媚的门。

一棵树的眉角眼梢跑出狐狸和闪电,另一棵树则迅速抬高自身的火焰,我恰好在它们中间。

花好月圆,不悲不喜,唯祈福是永远的功课。今夜,一面湖向我吐露她雪白的献词,我也将祝福系在它的莲荷的颈上。

所有的尘埃已落进历史的沟壑。

今夜,唯有一杯西湖的月光,把一座现代化的城高高托举。而我只想把脸颊轻轻地靠近西湖这柔软的缎绸,任一只明亮的耳环轻轻摇晃。

彼此依偎,湖在我耳畔呼出的热气,撩拨我身体里的三千情丝。我炽热起来的爱恋,以菊花怒放的恣意,以声声豫剧的旋律,递上……

呵,我的亲爱的西湖。

和我一样摇曳多姿的,迷醉了月色与天光。

一面湖

向西,直到一个古城交出它波澜壮阔的美。

向西,直到一面湖打磨成一颗夜的明珠,直到湖水亮出一杯杯月光的葡萄美酒,万物熠熠生辉。

把孤独的刀尖塞进刀鞘。听一面湖深处那汩汩的心跳。一面湖埋葬了自己的爱恨情仇。而今波光荡漾,吐出的呓语弹拨万千爱的涟漪。

噘起双唇,我喊出一个名字,便有无数朵开封西湖的水在应答。

伸出纤足,一湖水又递给我,她身体里阵阵愉悦的战栗。

是的,最意外的莫过于今生与你相逢。

在尘世,在梦境。一面湖从镜子里起身,迎向我,带给我眩晕和失重,惊喜和感动。

一面湖,抱紧天空;一面湖,抱紧一个古都;一面湖的怀里走出一位王者,王者漫步在自己的影子里。

时间扇动着翅膀,在你头顶飞过。

靠近你,我看到大宋的刀光剑影,一阵雨急急地游走于水墨的掌纹,一个朝代的背影驮着苍凉,辽阔而寂静。

俱往矣——

顿足,大笑,长歌。

秋天的篝火点燃,一面湖支起一座长桥,通向太阳。清明上河图演绎成一个传奇,一面湖只管晾晒簇新的晨露,花语和夕光。

连同我中年的心跳。

一面湖只管嚼响宋词的词根,在祖国的版图上骄傲;一面湖只管把秋风里的荣光献给安静的万物,爱情以及一匹时光之马带来的卓尔不群的歌唱。

西湖散文7:记忆飘零,轻描西湖碎影

文/西湖绣

虽然只是不经意的一眼,可我心已足矣;虽然只是多一秒的停留,我爱以满矣。只要记住你的素颜,到哪里都能见到你,如初见……

——题记

深秋飘零,又舞过了一度春秋;落华归根,还潜藏着几若浮沉。不求轻拂的风仍残留你的发香,不忍无情的雨浸润我的心房。试看花开花谢,谁忍其凋零,却也难逃一劫;环视云卷云舒,何必要停留,只因想在天空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当年的青涩,遇见你便会红润着脸颊。尽管没有奢望,却也掩盖不住内心起伏的波澜。你的眼神清澈,洗涤了我内心久久封存的寂寞;你的眼泪不舍,晶莹了我灵魂深深顽固的执着。

就是当年的漫步河畔,汩汩清流见证了我对你的温柔;也是当时的独步清波,卷卷沉云明白了你对我的迁就。还记得我们的邂逅,当时不敢看你的冰颜。冷冷的眼神冰封了春季的生机勃勃,我却在千年冰寒中采的了那朵你内心的红莲。从头到尾都是眼神的交流,你一共只对我说了三句轻微的话语,可是我明白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温柔。

你喜欢竹

林风微动,吹散着竹叶与你深沉交流,习习寒流,清醒着温暖与你的温柔缠绵。还是那个我们邂逅的竹林,倾听着相见的前奏。飒飒的风声却不见你的当年音容。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我的神魂已经不再迟留,冲向眼前你的温柔魅影。全是空!不过脚底的竹叶残留,残留你的芬芳沉愁。

无言挽留,找不到你的清影淡描,终究是会痛,那夜你的素颜已轻轻随风飘走,没有什么借口,没有什么理由,唯一的分辨,只是你已移情别恋!!你的空间已不再掩怜。你说你的幸福已经与我无关,我的挽留变成纠缠。

你喜欢月

以前的你总爱和我共赏圆月。每个月半,每次月圆,踏轻烟绕雾,共步西楼门阁。探窗凝月,倾泻几多摇曳,月光如水,你眼中饱含几若冰晶水泪。愁苦上心头,无言又过几度春秋,月影枝头,看那绿肥红瘦。浮云偶绕寒月,却看月宫嫦娥扶玉树轻叹离别愁。想如有一年,遥步蟾宫,离泪愁容当扶玉树,哀思凄艳应抚月兔。

犹得月缺,半月如弓,残月虽缺,当也饱含光耀精华。嫦娥虽伤,但依不变闭月羞花。玉树晶莹,凋零了千年玉叶。想当年,参破红尘,千年等待只为困所西湖雷峰塔?

我喜欢你

总爱着身一袭粉红闺裳,总想颈上一围冰白不染。束发首后,几缕垂青悬挂耳边,清风抚,飘然心动。忘不了与你对视,无言的表白,不想打扰你,仅是如此,心以满足。虽如此,每每出行总漫步谨行,期待你的芳颜若梦。几度追梦,与你携手舞蝶,与你纷飞不倦。当知为梦,却也甜蜜,因为有你陪伴,再冷的冬天也总有暖流不绝。

如今的你,无言。遇见你的那个场景不会再重新上演,只想带走最后的记忆残存,好在山水画轩上描绣你的沉鱼落雁,还有当年西湖,离别时你的隐约碎影。

西湖散文8:西湖柳韵

文/一凡

一场冬雪刚过,西湖湖面上冒着寒气,柳枝在冷风中摇曳。虽说不是春时如花一树青葱,其实寒冬也没使你有多大的改变,你依然带着婀娜的憔悴在等着我。

我喜欢你的坚守和持重。以柔美的风骨,清瘦的体态。

我用时间打着问号,赶家的脚印在追忆早与有约的故地,是否南来北往得已看不懂当下的季节。某日我来时,瑟瑟寒风吹乱我零碎的念想,奢华的春梦在你还挂绿的枝上瞬间苏醒。

我知道这时节我来的不是时候。一地黄叶,满城雾霾,风霜如刀一样打蔫了落红的花瓣。而你还形如初秋景象逼人,用纤细的柔韧支撑这绝色的境遇。

寒冬的风有多厉害,毅然剪瘦了我窗前那排梧桐的粗枝肥叶,任由孤寂的叶落,掏空三月春愁,把我的情思也萧瑟成了苍白。

那风果真厉害,如何剪不断你一缕细长的柳枝。多少回我来在西湖边上踏堤问柳。看你在水一方,如丝缠绵,衣袂飘然,不负当年。心湖便泛起点点春的涟漪。这一冬的美姿撩人,除却你又能有谁。

苏堤春晓绿杨荫里,桃之夭夭盛开在档期,它的醉心显得离谱。很快在凋谢的花季里再也读不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情。待到冬来,风霜夹着雨雪。你的色彩也慢慢浅淡。月华如洗,更显得纤秀轻柔的美。而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在春天里来过。我总是趁冬日的暖阳,走进这一堤疏朗的时光柳影里。

三岛两堤盈盈空蒙,十景胜处曲径通幽。有你的身影,湖光山色如画般一帘帘打开。你用肢体的美言秀尽西湖,寒风萧瑟中更独露春妍。细看你时,鉴一湖清澈,见了依稀银丝。毕竟岁月低徊,愁还几许。

而今我用纪实的笔触,记下你生命中一束相思,我的依依情别。

当我从一个疾走的城市回到一个漫步的城市时,世俗的尘埃模糊了城市的特质。而我踏着你点点的婆娑碎影,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不老情愫,正温泽一城冰凉。

冬日的西湖烟柳微朦,宛若一方心灵在喃喃细语。浅浅阳光背靠在湖面,那片残荷结成了冰雕,定格一朵花的最后衰老。而你,依然柔枝轻蔓的悠然。

西湖散文9:闲话西湖

文/行夫

对于久留一地的人,近身的美景不易上心,熟视无睹的恐怕是多数。记得前年春天去外地乡下探访朋友,见到了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菜花,微风摇曳着五彩斑斓,于群山环抱的静谧山坳里醉走了很久;但从朋友木然不解的神情里还是可以读懂,浸活在这样绝美野景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和欢喜。

西湖的美却是例外。外乡游客惊叹湖光山色自不必说,即使土著居民,西湖的美也是至尊且不容非议的,甚至在与外地朋友谈天说地时,难说不会不拿出来炫耀。作为久居杭城卅年的我,走过大江南北,饱览过南国的青山秀水,也曾迷醉过塞北雪域旷漠,不过思南想北,脑海里挥之难去的还是西湖美色。

若论西湖的美,难以绕开的总是它一泓碧水。每一处景致,不论是举头远眺的孤山,还是俯首触目的一潭清水,只要揉进了历史文化,即便是传说,跌进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奇妙里是难免的。倘若王母娘娘再低调些,偷走玉龙和金凤的宝珠锁进深宫,不让众仙赏玩,那么就不会兄妹逐光追宝,珠落人间。正是王母娘娘的炫耀,追抢之间宝珠触地成水,成就了西湖,误赏了杭城百姓。原来西湖的水大有历史来头,水成于珠化,见其碧蓝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是秋日的斜阳里,走过平湖秋月,于断桥的坡上伫立,远望南岸的雷锋塔,很难不想起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白娘子败走金山寺,与许仙断桥再逢,注定不是幸福的结局,雷锋塔底成了她的去处;好在小青修炼圆满,从法海之意吸干湖水,倒塔救人,才有白娘子重见天日。缘此寻思,总觉得西湖与金山寺之水有些许关联,抑或补了金山寺作法溢出的水?如是,那么西湖的水也是有情缘的,搭救许仙立过不小的功。明知这样的传说故事,然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

波涛彰显海水的汹涌,涟漪昭示湖水的柔情,细流蕴含溪水的缠绵;水变着形态显露自己,展示自身的美。西湖的水却低调许多,清澈里透出皆是沿岸的草木和周围的山峦,映照着漫步的游人,特别是霞光漫天的夕阳里,人、景、物尽收其中,如交织的苏绣图案般立体、纯美。说起草木,避不开湖边的柳树,除了桃树,西湖边最多的恐怕就是柳树了。不知何故,见到的北方柳枝上翘的竟是多数;而西湖的柳枝是下垂触伸,探及湖水,微风吹过,柳枝摇曳水面,散发的波晕款款地向你来,似是你到来的迎候。若是冬日的早晨,最好是落一地薄雪后赶上放晴的日子,只要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什么也不做,看着身影在涟漪的层波间舞动,细看水面映出的脸,总觉得是浅笑的,此时有意张嘴,便似成痴笑的模样。赶巧的话,正好一对恋人走过,倒影成画,美轮美奂,震撼袭身也是不得已。此情此景,顿悟西湖是活的,是活着的生命,否则,哪里来如此灵动的画面?

赏湖,或漫步苏堤和骑行白堤,或泛舟湖面,皆必不可少;若是行家,那么登高望湖是当然的事。如是阴雨天,西湖北岸的葛岭便是好去处;驻足山顶保叔塔下眺望,薄雾笼罩下,沿岸的景致朦胧,湖心亭若隐若现,此时的西湖,美,全凭你的想象。也许诗人喜欢这样的意境,不过我还是愿意于风和日丽的午后凭栏远眺。苏堤以北至北山路以南的狭长水域便是"里西湖",也是西湖最为静谧一角;秋冬之季,是北方候鸟南下栖身的佳处,也是留鸟的理想地。最有看头的还是鸬鹚叼鱼,一个猛子下去,或有泥鳅,或有黄鳝,运气好的时候竟能叼到巴掌大的鱼,此时,鸬鹚会腾出水面嘶叫,似乎禀报战果。

目光移向远处的"外西湖",最先触目的当是湖中泛舟,除了零星游弋的画舫,多数是手划乌篷船,这也是外地游客的最爱。若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约三五好友,将船划至湖心歇停,或低吟浅唱,或划拳行令,抑或是谈天说地也都是别有情趣的。其实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活动于绍兴一带的乡下,不知何时起,西湖里乌篷船也多了起来,且成了游船的主力,也许乌篷船就是江南水乡景物里不能少的元素,没有它也就少了江南的原味。

饱览西湖全景,登顶湖西的北高峰是极佳之处。诗人张公亮有"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的诗句,其实西湖周围被群山环抱,张公定是无法看到江海的,更不可能见着古时的越地青山,也许全凭诗人的豪气和想象。我曾经在不同的天气三次登顶北高峰,但毛泽东主席作的《五律·看山》中所抒"杭州一望空"并不虚夸,西湖一览无遗,杭州全城也清晰可见。数年前,灵隐寺后背修了上山的缆车,可以直上峰顶,外地游客来此观湖也逐渐多起来,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其实,登高望远还是不能少了"登"字,否则便缺了攀登的应有乐趣。

西湖的美,还在于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景观无不遗落历史的痕迹,存照当年的风光和辉煌,让人分不清是景物助推了文化还是文化烘托着景物;其实孰主孰辅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彼此不可缺,离开文化,景物也就缺少内涵,没了景物,文化就失去陪衬。如果你去断桥走一走,不了解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是断然不可的,那样你少了内心的体会和历史的想象,至多也不过"到此一游"而已。

毋庸讳言,对于西湖的遗憾还是有的。近年来,随着西湖西拓,水域面积不断扩大,自然景点多了不少,但同时缺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游后没了"余香尚存"的回味,不能不让人唏嘘。其实,湖西有待开放的历史文化景点不是没有,如曾经著名的里云松、灵石樵歌、冷泉猿啸等,但可惜大多已不复存在。只要相关部门在拓进水域的同时,并举文化挖掘和保护的理念,那么假以时日,呈现一个全新的西湖不是梦想。

西湖散文10:游西湖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六月适逢盛夏,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美丽西湖。进入西湖的时候正是早上时分,游人不多,西湖里面一片宁静,像是刚睡醒的美丽少女,清丽而楚楚动人。行走在苏堤上,纵眼观望眼前是浩淼的湖水,初升的太阳照在湖面上,给整个湖面镀上了一层金色。微风吹过,波光潋滟,煞是好看。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的世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一个不使粉黛的少女,景色描绘的如此惟妙惟肖。美丽的西湖不仅物阜民丰,而却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其中不乏贤君名相、骚人墨客、英雄豪杰、红颜美女,世世代代,辈出不穷。他们不仅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为西湖留有数不尽的遗踪胜迹,而且也丰富了西湖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美丽的西子湖畔有着很多美丽的故事,感人至深。且不说许仙在在西子湖畔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白娘子,断桥见证了他们那一段感动天地的爱情;也不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万松书院见证了西他们相知相爱的痴缠;就说美丽的西湖,千百年来总是有美女相伴----她们或容颜美丽,或多才多艺,或执着痴情,或忠贞不二,或侠肝义胆,她们为西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她们为西湖增添了鲜艳明亮的美丽色彩。

西湖曾聆听过她们的低吟浅唱,西湖曾聆听过她们与情人的窃窃私语,西湖也曾听过她们生离死别时揪心的哀愁。西湖见过她们貌若天仙的姿容,曾见过她们翩翩起舞的倩影,曾见过她们爱恨情愁的喜怒哀乐。正所谓:“西湖山水年年在,曾照惊鸿艳影来”。

当我驻足在西子湖畔,心中一遍遍的揣摩着这些故事,为故事的主人公的曲折经历所羡慕、所敬仰、所同情、所叹息的时候,心里不禁产生疑问:是世世代代伤心女子晶莹的眼泪造就了西湖的浩瀚纯净,抑或是浩瀚的西湖收藏了世世代代伤心女子的眼泪才如此纯净晶莹?为什么如此多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小小的西子湖畔?西湖的魅力何在?

我站在西湖边,凝视着微波荡漾的湖水,湖水纯静清澈、平静如镜。映照着远处的高山、古塔,近处的柳绿、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美丽如画。西湖的水,碧波连天,一望无际。细细的波纹,偶尔泛起波浪,似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此刻,我明白了,西湖宽容,不择细流,所以才成其浩瀚;她温厚、纯净才成其纯洁;她广博、深沉,才成其厚重,它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诗情画意,蕴藏着人世间太多的悲欢离合;西湖,她含蓄、包容,人间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化成了这一湖晶莹的水,静若处子,波澜不惊。

西湖正因为她的美丽,她的纯净,她的温厚,所以西湖才如此的吸引人,让人百看不厌;西湖正因为她的深沉,她的含蓄,她的博大,她的包容,才让人顿生爱意,流连忘返;西湖,正因为生活在西湖故事里的人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才让人心生遐想,回味不已。

西湖因人而美丽,人因西湖而光彩。”日走苏堤千百步,不辞长作杭州人”,如果有时间,几年后我会再次游览这美丽的西湖。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紫金藤、山靑石、陌上迎春开等,现供职于临商银行。

西湖散文11:大地游踪之春雨西湖

文/孔伟建

烟花三月,本该下扬州的,我没有,跟团去了杭州。去杭州,注定绕不开西湖。

周六凌晨启程,车行数百公里,终于踏上杭州土地。刚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淅沥春雨,多情杭州,以雨蒙蒙的一抹诗意迎接我等。

我没带伞,来时还想,假如遇见一场雨,我就淋着。正想一头扎进蒙蒙细雨之中,没成想,雨说停就停了。心说,江南雨,毕竟不同于北方,下得容易,去得也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跟地方导游说,你规定好时间、集合地点,我自己到处转转,准时回来。导游上下打量了我几眼,答应了,我致了谢,心里窃喜。

我慕西湖已多年,来前头一晚上,我还信手涂鸦一首:人生已过四十秋,春风唤我江南游。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杭州西湖,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存在于我读过的诗文之中,存在于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之中,她很远,又很近,亦真亦幻,亦真亦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人间天堂,到底该是何等模样,直撩我情思几十年!

于是,这个春天,这个烟花三月,我来了,来赶赴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思之约。我慕西湖,她该有知?

余秋雨在《西湖梦》中说: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是啊,西湖,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欲罢不能,我想不仅因为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她本身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她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以至满湖湖水都能以载动。

唐诗的幽香,宋词的风情,苦涩的爱情,温柔的吴侬软语,香樟的气息,水藻的袅娜。江南处处,水墨山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子,是苏轼笔下的西湖;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杨万里心仪的西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是白居易永远挥之不去的美梦;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柳永永远难忘的梦中水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笔下那株令他魂牵梦绕的山园小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不吝笔墨地畅抒胸臆,雄文万篇,经久不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辈来此,又该作何感想?

西湖,中国主要观赏性淡水湖之一,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受全世界保护。史载,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在此两朝。由此说来,她已在此生活了千余年,她算是这里的原着居民,她是逐渐长大的,逐渐变丰满变迷人的,她的成长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

初中时候,我从鲁迅先生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就知道了着名的西湖十景。我来时即已决定,这次绝不全部看完,我要慢慢欣赏,慢慢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中国历代着名文人之中,我素喜苏轼,于是,我决定信步苏堤,领略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迷人之魅。

漫步苏堤,但见湖山胜绝之处,到处林木葱蔚,历代人文古迹多存。鸟鸣如同林间水滴,清澈且带着微微凉意。堤横贯湖中,全长近三公里,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杭州人也叫“六吊桥”,一桥一形,均具匠心。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史载,北宋时候,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当地方官。他十分迷恋杭州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等绝妙好诗。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遂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苏堤即是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南宋时,苏堤春晓即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别人坐船,划船,或跟团听讲,我一直漫步苏堤,我要自己做功课,给自己留下想象的美妙空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恰值烟花三月,一阵春雨刚过,但见杨柳夹岸,艳桃灼灼,六桥烟柳笼纱,莺啼几声。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此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真有如梦如幻之感。苏堤之上,游人阗塞,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西湖怀抱,也是慕了她的盛名吧。

枝叶婆娑之下,一条条长木凳,几座造型古朴的老桥,原始,内慧。这些看似琐琐碎碎的温情,却形成了强大又沉静的气场,为人流如鲫、车水马龙的杭州闹市压住喧嚣。在旅游文化日趋成熟,地域标志越被重视的当下,它们早已上升为一种乡愁符号。

青峰有味似青衿,牵动了“悠悠我心”。我在人流之中游走,眼前看见的,心里想到的,是那些古往今来具有傲岸风度和傲骨嶙峋的文人墨客,是他们的别样风采和神韵,是一种历经岁月洗刷后的清素之美,那色彩比任何一种刻意的着色都更为温婉,更为淡定,正适合我等走马观花的游客路过时怀旧并念想,慢慢修复霓虹都市的旧梦。

就这样,我在苏堤上竟不知不觉走了很久,终无离去之意。也许,一方水土真正的美好,从来就不在显山露水的潮流里,不在一掷千金的时尚中,而在这种淡处见真味的烟火人间,这种日升月落四季微茫般的宁静里。苏堤与西湖,西湖与杭州,千余年来,一直就是这样的吧,城市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可是,西湖一直都在,传统文化一直都在,且历久弥香。它的力量不可阻挡,它能包容万物,繁华时尚在它面前要怀揣敬意。它能除忧败火,心气浮躁的今人在它面前会慢慢气定神闲。

顺着苏堤探访寻幽,一路上,让人念念不忘的美景多得数不胜数。传统文化是祖先对后世的馈赠,传承文明是后世对祖先的敬意。这种互惠的光芒无处不在,且能自成气场,使这方水土在容得下繁华时尚时,也容得下自己民族古老的旧年风情。

雨润西湖,花红柳绿,更见清丽。游船画舫,亭台楼阁,水鸟翩飞。移步换景,处处入画。西湖,我该如何表达对你的喜爱之情?

岁月流转,情怀依旧。岁月与情怀总有种玄妙关系。文学史上如少了苏轼,将会何等寂寞?西湖美景如少了苏堤,该会减却多少风雅?苏轼,实在是豁达潇洒之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他总是那样宠辱不惊。他多才多艺,多情善感,对万物深情,对家人缠绵,对朋友耿直,对国家忠爱。他的生活隽永芬芳,多姿多彩。

正沉浸在忘我之境时,忽然想起,还有团队,忙看表,所幸距约定时间不晚。与苏堤告别,我选择原路返回,我要多看看这座无数人走过的长堤,这座满是文化气息的长堤。我踏着满目春色上路,身边西湖环抱,旅程既庄重又浪漫,夹杂有点离别之凄美。那浅淡的离愁别绪,握在我掌心里,仿佛连远年的东坡的脚步声都依稀可闻。

从历史中醒来,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前行。时间飞逝,返回途中,我转身借走西湖一圈圈美丽涟漪,怀揣向传统致敬的一腔深情,面对茫茫西湖,我只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看两不厌,只因有热爱。

西湖散文12:那些年我去过西湖

文/春在拂晓

西湖这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第一次去和最后一次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去,在1987年的冬天,西湖很朴实,人也不多,园子里的商店寥寥几家,我进去转过,还买了一串翡翠项链,当时的售价68元。感觉这东西以后会升值,加上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所以在反复挑选比较后,毫不犹豫地买下。那翡翠透着晶莹,圆圆的,里面的云彩,像海藻一般;像蜿蜒曲曲的山路;像雪花,无论怎么端详,一颗颗翡翠就像一个个故事被串连起来。

当我出了古玩店,张望,远眺,湖中央有一片陆地,不多的人流走动,荷花已经败去,听不到嘻嘻的声音穿过湖的涟漪,原来冬天哪里都一样啊。

我静静地背靠湖边一座假山,心潮有澎湃,想起关于西湖的歌曲,还是在唱片里听到。民歌风味,若没有舞台后面的布景烘托和前台的乐器伴奏,一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如果配上二胡,你说这声音又是何等悲凉,明明可以欢乐的,你去唱得跟冬天的萧瑟一样。

太阳出来了,却是懒洋洋的,心里有欢歌笑语,没有盛开在表情上。

当我与朋友走出西湖,经过一处老大的树林,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古老的树林,成片的溢满古代色彩的樟树群,在你不停地前行时,忽然映入眼帘。一下子有了浓浓的穿越感,想以前是不是有人曾经生活在树下,为何搬走。不过,去了五云山,杭州最古老的银杏树呈现在面前,可惜金黄色的树叶已经凋零落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去杭州,每次都要看看西湖。

一次是1994年工会组织的学习班考察活动,去了西湖。那年夏天,好热哦,太阳老是照在我们的脸上,用毛巾遮挡用手折扇遮挡,别提那次汗淋夹背了,一群女人的旅行,因为购物力强大,总是被带队的“快点快点”“人呢,还差一个,人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胜利感,有轻松的面孔。

西湖的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动,全国各地的团队旅游,如火如荼。西湖的名气,使得杭州旅行社的GDP也欣欣向荣。记得我们走进西湖中央的湖心亭,乘游船湖心荡起双浆,风,徐徐送来,水面碧清,水质透明,原来夏天的湖水有晶莹剔透。不记得多少钱一次湖面游,大概是十块钱吧,这个费用自掏。

之后我在西湖北缘的宝淑塔前照了张相。听导游介绍,宝淑塔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当年吴越国的国王被北宋的皇帝抓去了。北宋的皇帝担心把钱弘淑放掉,他会起兵造反,所以就一直把他软禁在大牢里。钱弘淑的家人为了保佑他能平安回来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塔,名叫宝淑塔。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传说,宝淑塔是有钱人盖的,用来祈祷祝福和了望。

还有几次,比如1990年1991年与几位朋友结伴五个小时后杭州下车,城市转转,吃吃特色菜,到武林门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季节装,然后直奔西湖,粗粗领略了苏堤春晓的长堤卧波,和雷峰塔的原来不过如此。好在我们年轻,脚步轻盈,掠过一个个行前安排,然后回头。

1998年,我与五堂哥大Y侄子小J妹妹一起包车去了杭州,直奔秋涛路,然后又去了一条路,那里算是杭州最大的音响批发市场吧,一家家店铺,虽然不大,像小作坊,但各种舞厅音响设备齐全。很便宜,很实用,比如杂牌的大功率音箱,并不比先锋差,一对才八百元。还有小音箱几十元的,三四百元不等,还有影碟机五六百或七八百,仅过了四五年,一般影碟机的价格由二千多元到一千多元直奔几百元,还有功放机也是几百元,话筒十几块五十块不等,卡拉OKVCD,老板都是送啦。当所购设备全部装上车,货款一次付清。接着我们直奔西湖,不过,仅仅是停车一会,稍息一下,张望一下,找个地方小吃一下,然后吹吹风,打道回府。

最后一次看西湖是在2002年,同事Z想去杭州,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买什么东西还是,她说去看服装有什么花样,顺便看看西湖。可见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西湖,我说去了多次了,西湖边边角角基本跑遍。她说想去武林门转转,那边有小商品批发市场,我们这边不少小商小贩都在那里进货,肯定便宜。她接着说,我主要是想看看丝绸面料。旁边的同事X说,搬家了,在新武林门。不管新武林门还是武林门,下车一问便知道。

结果,我真的答应了。还约了一个同事,三个人一起坐车去了杭州。哪知在武林门下车,直接感觉当年生意的气息不再浓浓,多年前,小商品市场那种人声鼎沸的情景如今差了许多,商品价格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宜,说批发,要量大才会有价格上的更优惠。我忽然对同事说,若当年,我们跟着做生意,那是发财了,主要是太保守了,走不出这一步。

这一趟,我们只买了一些小玩艺,比如小挂件,彩色耳环,发夹,丝绸围巾,然后打的去了西湖,当晚在西湖边最普通的宾馆住下,类似准二星的宾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人睡。

记得我们的脚走得很累,唯独没有坐船湖上观赏月亮的美丽。

那是一个五月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感觉西湖的晚上也蛮热闹的,不过,是酒店、饭庄、小吃摊哦。

记忆中,杭州那些小吃的情景,只有馄饨的味道我特别有感受,汤的韵味不足。

记忆中,西湖的荷花没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西湖的水,与对面山的云雾缭绕,如图画般,写意人生,引得我无限遐思,久久凝望,想湖那边是否有世外桃源……

西湖散文13:苏轼巧治西湖

文/张军霞

杭州是江海之地,地势低洼,泉水又咸又苦。白居易做杭州知府时,疏通西湖,把水放进运河,引运河水灌田,然而湖里的湖水容易干涸,湖中长满了芜菁。从唐朝到五代,年年要疏通治理,直到苏轼上任后,疏通了茅山、盐桥两条河道,让茅山河专门收容钱塘江潮水,盐桥则专门接受西湖水,方便了西湖的蓄水和排水,老百姓渐渐可以受益。

忙完公务,苏轼喜欢到西湖边去散步。当他看到湖里长满芜菁时,希望可以想一个办法,把它们全部移除掉。但是能移到哪儿去呢?西湖南北两岸相隔30里,两岸的人工湖那么长,一天都走不到头。

如果能取芜菁下面的土,堆积在湖中,修成一长堤来沟通南北,那么,芜菁也消灭了,往来的行人也就方便了。当时江浙一带的老百姓种麦子,春天就收割,不留寸草。如果除掉芜菁,招募农民来种麦子,收取种麦所得之利来修湖,那么,西湖就不会再淤塞了。于是,苏轼向朝廷申请了钱粮,把它们全部用来招募役夫修堤。

历时4个月之后,长堤终于修成,苏轼感觉还缺少些什么,就让人在堤上载种了一些芙蓉和杨柳,远远望去,湖水与花木相映,就好像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吸引得城内的老百姓们都来游玩,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又在西湖中建立三座石塔,禁止在石塔范围内种植菱、藕,以防潮泥淤积。

苏轼故去后,当地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称这道长堤为“苏公堤”。

西湖散文14:小西湖公园一日游

文/刘臻桐

4月5日,我来到小西湖公园游玩。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公园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大树在春天里尽情地伸着懒腰,绿芽探出了头打量着万物复苏的世界,小草也脱去了黄色的外衣,穿上了绿色的新装。在这明媚的春天里,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在西湖公园的林荫道上,不知何时,春姑娘已悄悄来到,看那边,春姑娘施展魔法让大树旧貌换新颜,枯树枝转眼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枝丫。看看脚下,春姑娘一挥手,小花伸展着它的笑脸对我微笑。继续往里走,西湖公园越来越美。看,那就是西湖公园最着名的景点——小西湖。正因为小西湖湖面的水静得如同一面镜子,跟杭州西湖一样,西湖公园也因此而得名呢!我们乘舟荡漾在小西湖的湖面上,欣赏着小西湖的景色。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打破了小西湖的宁静,这些小鱼让小西湖又增添了许多生机。这时,我仿佛也变成了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在小西湖里,看看东岸的风景,欣赏西岸的柳树……走到小西湖的出口时,还有最后一道风景,那就是荷花池,荷花池的荷花形态各异,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只展开了半边“脸庞”,还有的已经展开了所有的花瓣。

我爱有着悠远历史的白塔山,爱有着神奇故事的五泉山,但我认为唯有小西湖以她那水波的柔情,盎然的生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柔美和活力。她不是西湖,胜似西湖,她使我沉醉。我爱小西湖,更爱我们风光秀丽的兰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