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秋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初秋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初秋的文章1:秋雨…

文/七婇炫躌

听着初秋的绵绵细雨,声声慢,声声急,忽疏忽密。时续时断,像呢喃软语细述着无边的心事,又像是天空对大地的亲吻,诉说阔别已久的思念,倾诉着深深的情谊。秋雨丝丝缕缕,滴滴答答,传递着独特的语言,从天而降的清爽让人深刻感受了秋意,呈现出异样的美丽。

其实,秋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不应该是阴沉的歌者,而应是清空的长啸,绵长的吟咏:“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在胸襟开阔的诗人眼里,秋雨有着另一番风景:“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这些诗句虽不是慷慨激昂,但也是清新明丽,满目鲜活。

秋雨是沉静中的浪漫,迷离中的美丽,朦胧中的诗意,秋雨在天高去淡的丽日里浸润,在清凉的夜里洗礼,让人产生一种凄美的,淡淡的感怀,那是历经炎热之后的沉淀和积累,那是春雨多情和缠绵的继承,是夏雨热烈火爆的生命的延续。

人生亦如秋雨,有朦胧有清晰,有舒有缓,有暴戾也有绵柔,有阴也必有晴。领略秋雨,不一定必须有感伤,在雾色的阴霾里,更不必刻意哀怨。秋雨,是丰收的前兆,秋雨会给成熟中的庄稼最后一次的浇灌。秋雨的季节,阳光从没有离开过,人们在秋雨和阳光下收获。秋雨,雾色,都是秋的特征,都是秋的问候。世间万物享受着雨水的滋润,不断地生长,成熟,人们在思雨读雨的过程里播撒着种子,期盼着雨后的果实。

秋雨是秋天的使者。秋雨给秋天带来了 丰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给乡间带来了清新。站在遥远处,看秋雨,看秋色,看秋景,视野里满是浓淡相间,深入浅出的油画,胸中洋溢着充实和丰满。秋雨洗过的山间五色斑斓,最闪亮的是时时处处透出的点点鲜红,这鲜红如血一般的红果红叶,那么耀眼,那么醒目,像暗夜中的灯塔,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平添了对未来的期盼,把人间装点得更加丰富而美好……

关于初秋的文章2:魏园的小雨

文/朝阳

初秋季节,应朋友之约赴日照参加文学笔会。要说日照,我也没少去过,那的确是个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宜人的好去处,因此,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临行前,天气有些阴沉。或许起得早了些,空气虽是清新,但多少也有点凉飕飕的,让人感觉到了秋天的脚步已经临近。

车子一出发,就有几个小雨点落在车窗上,仿佛告诉我们,这次日照之行可能会是一次极有韵味的雨中行。渐渐地,雨滴越来越多,越来越稠密,我们开始担心这次笔会是不是真的成了一次只能坐在会议室的笔会了。

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车子一进入日照境内,那雨明显小了许多,变成了刚刚能感觉到的小水珠。得益于组织者的精心安排,我们顺利地抵达了活动的目的地---魏园大酒店。

在我的印象中,魏园也就是个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普通酒店,组织者只是安排我们在此休息、开会,哪知在早餐之后,真正有趣的活动开始了。

在酒店的旁边,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仿古式大门,大门的上方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魏园。我想,这也许是酒店的一个偏门,估计里面也就是一排排的供客人居住的客房罢了。就在这个漂亮、雅致的大门口,我的照相机拍下了这次行程的第一张照片,也纪录下了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画面。

天上的阴云渐渐散去,太阳慢慢地露出了半张脸,一幅就要雨过天晴的模样,但不知不觉中还是从天上飘下来星星点点的雾一样的小雨滴,它们纷纷扬扬,悄无声息地洒在地上,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既让你感觉到它的飘落,又不让你看见它们的身影,既使人无法确定它的存在,却又令人感觉分明与小雨同在。

大家拍了来到日照的第一张合影后,乘车来到了海边。地处内地的人,一到了海边,自然有亲近大海的欲望。来的时候,朋友们都带了游泳衣,准备到这特别干净的海滨浴场体验一下海的韵味。或许我们来海边的时间过早吧,加上这忽阴忽晴的天气,海滨浴场的游人不少,但没有几个下海的,大家都站在海边,迎着海面吹来的带着淡淡海腥味的阵阵清风,观赏脚下的海水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礁石。

海边,一群海鸟一样的女孩子,唧唧喳喳地一会冲向海水,一会又被海水赶得往回跑,虽没下海,但她们的旅游鞋还是被海水湿透了,等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她们已经在路边花一元钱买淡水洗脚了。

虽然没下海,但大家也尽情地欣赏了海的景色,拥抱了柔和的海风,观看了奥运会帆船比赛训练基地,朋友们纷纷感叹日照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几乎众口一词:日照的变化太大了,现代化的元素无处不在。

是啊,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日照也加了进入现代化城市的步伐,无论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的衣着和居住条件来看,现代化的元素的确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难道就没有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淳朴自然、清静、安逸的去处吗?活动组织者的回答是:有,不但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而且就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繁华市区。

回到酒店,我迫不及待地问起那清静去处,导游笑而不答,用手一指酒店大楼旁边的魏园说:“这就是了。”

这就是了?在这酒店林立,寸土寸金的经济重地,怎么会有清静、安逸的地方呢?管它如何,先去看了再说。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许多石头组成的影壁墙,那山挺拔、俊秀,那峰突兀、奇异,几棵苍翠的青松点缀在适当之处,呈现出一派气势雄伟的山川图画,还未进入园内,便有一种自然的韵味迎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园子里面种植了许多直径都在几米上下的大树,小的至少也有上百年左右,在这沿海的地方,哪来这么多而且如此集中的古树呢?细细看来,每一棵树上都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树的品种、树龄,那绿绿的树叶被不断落下的小雨滴拍打着,越发显得苍翠,就连那枯朽的树洞里也冒着勃勃生机。听了介绍才知道,这些树是从全国各地移植来的,而且不论哪个地方的何种树木,都是一次移植,一次成活,这么高的成活率就连园林专家也感到惊讶。我想可能是这块土地具有独特的灵气吧?

这园子的另一头有个门,圆形的月亮门上写着俊秀的“清香满园”四个字。穿过月亮门,一个不大的水塘跃然而出,在水边那垂到地面的柳树的掩映下,一排灰瓦白墙的亭台错落有致,水面上一簇簇睡莲张开娇艳的花瓣,从容地迎接着不时点滴的霏霏细雨,荷叶下面偶尔游过几条或红、或黄、或黑的锦色鲤鱼,它们一会躲在荷叶下,一会迅速窜出来,去啄食水面的星星点点,它们以为落入水面的是什么好吃的饵料,岂不知那是小雨故意在和它们玩的游戏呢。

池塘的东面是一个小小的亭子间,一道围墙把外面的路、车、和嘈杂的声音隔开,里面便是另一番洞天。一座座精巧的山石盆景依次摆放,把那气势雄伟的壮丽山河微缩、收集于瓷盆之内、方寸之间,虽只是几块布满纹路的石头,却在这里形成最佳的组合,把俊秀、挺拔或险峻、巍峨的山峰展现在眼前。

有水、有山,还应该有树木吧?果然,接下来的树桩盆景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清新、雅致的风韵,那些由松、柏、榆等树木制作的盆景,有的侧身、有的倒挂、有的悬空、有的上下起伏,还有扎根于岩石缝隙的,每一个盆景上都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它漂亮、贴切的名字,名字的下方是一首诗或是简单明了的解释。

一个不大的盆子里,生长着一株马尾松,树的主干比较粗,一枝较细的枝干生长在主干旁边,在主干的呵护下生长得郁郁葱葱。花盆前的兰色牌子上写着一首叫做《舔犊之情》的诗:“舔犊之情比海深,他乡风雨幼难禁,一隅黄土相厮守,清水半瓢胜万金。”这首诗把浓浓的老人爱子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你看,那粗壮的主干就是一位坚强而慈祥的父亲,他深知他乡的风雨艰难,不愿让孩子远走他乡,哪怕面对家乡的贫瘠,也能在清贫之中得到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幸福。这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这魏园的主人。

穿过白墙灰瓦的别致门洞,在翠竹掩映下拾阶而上,来到一个高处,这是一座长满各种花草树木的小山,在芙蓉、青松、丁香等树木和各色花草之中,一座精巧别致的凉亭矗立在山上,这是整个园子的制高点,静坐于亭中,可以俯瞰园子的全貌。

园子的北面是古朴典雅的罗汉堂,里面陈列着精美的红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像,那罗汉的形象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做工精细、线条流畅,一看便是出自高人之手。尤其那硕大、细腻的红木材质,更是非常罕见,据说这是越南的一位老木雕家花了十几年时间搜集原料,又花了近十年时间,倾注了毕生的才能和心血雕刻而成。在购买这些木雕罗汉时,这红木罗汉的制作者对每一尊罗汉像都要虔诚地焚香膜拜,之后又恋恋不舍地抚摸着一尊尊罗汉像,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据魏园主人说,就是在红木的原产地南亚地区,再想寻找如此尺寸的红木材质已经相当困难。联合国有关组织曾来洽谈高价购买这些木雕罗汉,可魏园主人还是拒绝了。由此可见,这批精美的罗汉木雕可不是一般的木雕工艺品,真可称得上稀世之物了。

出了罗汉堂,天空中依然零星地飘着若隐若现的小雨点,路旁的大黄万年青尽管已经浑身斑点,却还是伸着宽大的叶片迎接着甘露似的雨点。旁边的丁香树上,紫色的花瓣和着翠绿的叶片微微颤动,不远处的小树林绿色、紫色和淡淡的雾气交织在一起,使这个集精巧、华美、秀丽于一身的园林更增加了几分静谧和湿润的感觉。

笔会期间,魏园的主人给我们以热情款待。中午,全国知名书法家李晓君女士坐主陪,她除了热情招待之外,还请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为桌上的菜品取名字,要求菜名既要有“文化味”,又要与菜品相符。大家纷纷放下杯箸,细细地打量起桌上那一盘盘菜来。我的跟前放着一盘油炸墨斗鱼,那圆圆的墨斗鱼被规则地摆放在盘子里形成一圈,尖尖的一头朝着盘子中间的一朵水灵灵的牡丹花。这一景象使我灵机一动:又尖又圆的墨斗鱼多像一支支饱蘸丹青的毛笔?这毛笔与正对着的红牡丹不正寓意着一句“梦笔生花”吗?李女士是书法家,自然少不了把弄毛笔。这四个字虽是为一道菜取的名字,但同时也是我们对李女士书法事业的一种美好祝福吧。

我的话一出口,立即引来了大家的一片称赞声。李晓君女士闻听此名立即站了起来,连连称好。饭后,李女士亲自为我书写了一幅墨宝:梦笔生花。

我不懂书法之道,但得到了集苍劲、雄浑与娟秀于一体的大家墨宝,心里自然也充满了愉悦。但仔细一想,不论是毛笔、钢笔或是什么笔,都不会生出花来,这是事实。因而,梦笔生花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与祝愿,似乎多多少少有些虚幻之感。但魏园的小雨却是真实的,而且是仍然飘在身边、萦绕在记忆里的,至少写这篇小文章时还在下着。所以,我想把“梦笔生花”和它所蕴涵的美好祝福送给晓君女士和那灵秀、俊美的魏园,祝愿魏园在这片充满灵气和生机的土地上生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关于初秋的文章3:初秋听蝉

文/悠然闲云

我喜欢这秋季,毫不掩饰地喜欢!

即使还有些酷暑的余热,但回到久别的山村,还是特别喜欢那种初秋的味道,喜欢那种万物争鸣的氛围。白天蝉叫,晚上蛙鸣,总会给人瓜果飘香、生命存在的成熟感。这种独特的享受,只属于秋天。

初秋里大自然的声响颇为丰富,各种鸟叫、虫鸣、野兽吼。野兽的叫声难得听到,还有些吓人。鸟的叫声算是最美了,可惜遇上它也不容易,时间和地点都不容易凑巧,只有蝉的叫声,房前屋后,路上、山岗都能听到。算是最大众化的山村奏鸣曲。

映象中,蝉鸣就意味天气晴好,而且环境干净,并且一定有绿荫,阴雨天和污浊之地是不会有蝉鸣的,这也让我格外喜欢它。

蝉的叫声初听起来似乎大同小异,细听一下,其实也各种各样,其高低不同,频率各异,强弱有别,每一种叫声都充满意境,用心体会,你会感知生命的噪动和对生灵的怜惜,一种说不出的“禅意”。

“叽-------”“叽-------”这种蝉叫声没有旋律变化,一鸣到底,直到声嘶力竭。一般在艳阳高照的正午时光,烈日当头树荫里,声音的响度似乎和阳光的热度一致,太阳越晒声音就越响,并且都是一群的蝉在叫,叫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十分壮观。走在荫郁的山间的土路上或坐在阴凉的树荫下休息,听着这群蝉的奋力鸣叫,你会忍不住往上看看,树叶间透着班驳的日光,似乎满树摇曳的叶子都化成了蝉,再化成满树怒放的花。这时你会忘记热,虽然手上还不由自主地扇着东西(斗笠或草帽)。这种蝉鸣在都市里是难以听到的,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人声鼎沸的吵杂早把蝉吓飞到九霄云外。只有在那远离都市的山村,才能享受到悠扬的蝉鸣。

“叽------哩、叽-----哩、叽---哩、叽---哩、叽--哩、叽—哩、叽-叽-叽-叽-……”---这是傍晚从窗外附近茂密的山林中传来的蝉鸣,音色清脆,旋律舒缓。“叽“、”哩 “二音从”缓慢“到”渐慢”再到快,从“很强”到“渐强”再到“渐弱”,最后一声很轻的“叽----”收尾,一轮接着一轮,有时是一处山林一只叫完轮到另一片山林的另一只,如此此消彼涨,实实在在的“立体声”享受。这是大自然告诉农人们结束一天的劳顿,开始休息的时刻。在晚饭后霞光的余辉里,让人感到格外放松和惬意。这时候有些人已经吃完晚饭,走出屋外一边乘凉一边享受这大自然的催眠曲了。这种蝉一般个头较大,只在深山里才有……

“咕哩叽…… 咕哩叽…… 咕哩叽…… 咕哩叽 …… 咕哩叽 ……叽------”这种蝉鸣常出现在幽静的山涧里,音律抑杨顿挫,好似呼朋唤友,又似窃窃私语,只是声音响了些,先是“咕哩叽”很久,最后以一声长长的“叽-----”收尾,听着似感觉到它们在诉说什么。可是你绝对猜不透。

初秋深山的小村里是享受蝉鸣最理想的地方。混着泥土和瓜果、庄稼的清香,在落日的余晖里,静静坐在一个面朝群山的土房石墩上,一阵阵悦耳的清音从山谷飘来的,随着太阳落山,天色渐暗,便渐渐有些蛙鸣声一同协奏,那种感觉无以名状……

蝉鸣的声音还有很多,笨拙的文字总是显得笨拙而苍白无力,最好还是置身于山村,找个地方静静地品味吧……

关于初秋的文章4:常去常熟

文/陶根阳

前年初秋,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有幸参加百名社长、总编看常熟采风活动,短短两天时间,用脚丈量江南福地,以心体味古城新韵,真切领略了“来常熟,有滋味”的意境。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去常熟。报到的当天,细雨霏霏。客运大巴刚跨过长江,就把烟雨江南最富有诗意的画面呈现于我的面前,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并没让我觉得车马劳顿。客运大巴一路送客,载着我们沿常熟外环高架“逛”了一圈。虽说接近傍晚,但我还是分清了常熟新城的“高楼敢把彩云追”与古镇虞山那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

活动主办方《常熟日报》的同仁们倾其所能,为参加活动的远方客人提供了无微不至、热情周到的服务。会期首日,议程井然有序,几项活动紧密衔接,时间安排精确到分,无不展现常熟媒体人的务实与精干。

翌日,天公作美,艳阳满常熟。主办方以“访文化古道,看精致城市”为主题,安排与会者参访,把一次全国性的媒体采风活动与宣传推介当地的旅游文化无缝对接,将媒体深度融合这一前卫话题放到温润多姿的江南小城来探研,由此可见常熟报业人发力旅游文化的良苦用心。

于是,我们登虞山,走琴川,亲近山水,穿越古今,体味吴越文化风韵,观赏江南福地秀美,探访常熟人时尚精致的慢生活……

常熟的精致,无处不在,就连旅游宣传手册都做得那么精巧。一册在握,边走边看,犹如找到了一位忠实而尽职的导游,将常熟的前生今世、人文典故解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若要拍照,小小手册放入口袋即可。细微之处见真章。常熟人做事,就是这么细心。

常熟人生活慢节奏、有滋味。尽管经济发展快步如飞,但人们的生活依然悠者乐哉、有滋有味,闲暇时不忘亲山乐水,浸润闲情。且不说各个旅游景点人流如织,就说那风格各异的茶社,随处可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桌,品香茗,拉家常,谈笑风生,悠闲自得,折射出当地返璞归真的民风。

常熟的山水,秀色可餐。虞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后葬于此而得名。远远看去,虞山东南麓犹如伸出的一只手臂,温情地将古城揽入怀中,故而赢得“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

尚湖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站在姜太公的雕像前,人们会自然想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

如果尚湖“万亩碧波涌西门”的千种风情能让游客沉醉,并驻足聆听厚重历史的脚步声响和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在沙家浜旅游风景区,我们就会感受江南抗日史诗的恢弘,享受生态休闲的快乐,饱览芦荡风光的无限。

常熟的文化,动人心弦。慢游大街小巷,亲近山水之间,人们不经意间就会与一位历史名人邂逅,切身感受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常熟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滥觞延革,文化繁荣,英才辈出。远有孔门“十哲”之一的“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和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自唐至清,这里共出过9名宰相、8名状元、483名进士。

常熟只是江南的一个县级市,却拥有一首非常动听而煽情的市歌:“要来就来常熟,山青燕高飞,人杰地灵美。文人荟萃一辈辈,人情浓郁笑声醉。来常熟,有滋味,来一次,多一回……”常熟人反复吟唱《要来就来常熟》,用满腔热忱诚邀天下宾客,并颠覆和拓展着人们对于“天堂”江南的思维定式。

北方人是非常向往江南福地的,不仅羡慕那里富足的经济,更想常去走走、看看,了解江南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饱览江南秀丽的湖光山色。一般人以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己到过杭州,游过西湖;去过苏州,逛过园林,就算到过“天堂”般的江南了。当人们真正来到常熟,才觉得苏杭即天堂的说法完全是以偏概全,才叹服“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并非是文人骚客的矫情,于是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如果要去江南,就一定去常熟!

我渴望再去常熟。那里不仅有几位结识不久的文友,还有许多没有来得及看的人文景点和名胜古迹。要去就去常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住上十朝八日,过一过常熟人精致而富有情调的慢生活,尝一尝传承几百年的叫花鸡、素八鲜,听一听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情故事,再逛一逛常熟服装城,买上几件时尚的衣服……要去就去常熟!去了一趟又想去第二趟,因为一回生、两回熟嘛!常去常熟,岂能不熟?!

关于初秋的文章5:流年不言伤

文/闂蹭簯搴

初秋的阳光有些耀眼,但并未感觉到多少热度。风过,偶有几片叶子稀稀零零的飘落,着地时有些微的声响,音量不大,但足以让心惊悸。哦,又是秋天了。

远处起伏的山峦,墨翠中点染着深红浅黄。田野里有了成熟的颜色,泛着闪光的金。路旁树的枝头依然繁茂,地面上枝缝间光阴的剪影,婆娑摇曳着,似在诉说流年里那些泛黄的故事。

站在季节的转角,心海不再像春潮般涌动,已过了伤秋怀春的年纪,得失对错于心不过是夏日里一场雷雨过后的风轻云淡,虽地面还会见水,但不会再有浪起。

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独处。在夏日的黄昏,一个人静坐海边,任海风轻轻吹拂,海浪轻拍脚面,听海面上沙鸥的鸣叫,赏落日里归帆的剪影。在深秋时节,一个人走在飘满黄叶的幽幽小径,任思绪漫卷,任时光流逝,不想前世,不望来生,一个人独享秋的静谧安详,体味冬夏交替,感悟生命轮回。在初冬时分,独坐窗前看冬日的斜阳一抹,远远的,淡淡的,静静的,朦胧飘渺,像离别时恋人的回眸,深情的忧伤中带着无奈的凄凉。

喜欢独处一室,于筝弦流动间,执一卷书稿,漫听乐曲的悠扬,任庭前花开花落,随天边云卷云舒。

在弯月浅浅的夜晚,独坐窗前,轻回首,也会想起那年的邂逅。那落满黄叶的街头,幽静的小路,相遇时的凝眸,巷口的挥手和没说再见的你。只不再想,是否我也在你的记忆里。

流年似水,那些过往尘缘早已被时间风干在记忆的枝头,缘起缘灭间已不再去追问因果。其实也痛过,只是痛过之后已懂得,不是所有的花开过都会结果,不是所有的青果都会在金黄的秋季灿烂枝头。很多时候,时过境迁,落花纵有香,闲情已不复。面对沧海桑田,学会了珍惜拥有,是非功过,只一笑而过。

想来,再有几场雨,这满目的苍翠会随风而逝了吧。都随它,且温一壶茶,煮一段静好时光,让心事慢慢流淌。

冬过后,那落叶的枝头,又会是一片繁华。

关于初秋的文章6:灯火

文/远航

初秋的凌晨

带着一丝微凉

风儿轻轻掠过我的脸颊

庆幸的是

我是唯一能享受这一份来自深夜的清净的人

偶尔会有车子经过我的窗前

如果在白昼我会厌烦这种情景

可是在这个夜晚我内心少了些许烦躁

在夜色里

我模糊的望着远处的那一片灯火阑珊

也许那里也有一个人

一个在今夜无法入睡的人

和我一般在思念

思念那没有意义却又让人难以忘却的故事

我们是如此的相像

可最让人悲伤的是

我们的想念只会驻留在这初秋的凌晨

今夜过后

在黎明来临之前

我们依然看不清远处那一片灯火处彼此的摸样

关于初秋的文章7:初秋的风

文/刘行行

初秋的风,夹杂着一丝丝凉爽的气息,吹到了你我的身旁,那种感觉,就像喝了一杯凉爽的奶茶一样。

那天空的太阳,虽热意仍在,但早已褪去了酷暑的炎热,有的只是一种宁静与祥和,让人不由地想高歌一曲,诗和远方!

那山川的树林,在阳光的映射下,仍旧苍翠欲滴,丝毫看不出秋天到来的影子,有的只是秋风拂过是层层卷动的绿浪,有的只是一阵阵如丝竹管弦乐曲版沙沙的声响。你看,那漫山遍地的马尾松,在秋风的拂动下,时而轻歌曼舞,时而激情摇摆,好像在说,风啊,你吹吧,我就是你如意的舞者,我就是你最美的新娘!

远处的草地上,那风儿掠过,卷起阵阵绿色的波浪。那波浪,一层追着一层,一圈赶着一圈,如水滴落宁静页面时溅起的涟漪,就像是美味的绿色面包一样,真想咬一口,细细品尝,慢慢欣赏。咦!你看!那草地的一个小角落,隐隐约约显露出星星点点的白点,秋风中夹杂着细细的咩咩声,原来,是一群可爱的绵羊,悠然地吃着草,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大快朵颐,好不让人心情舒畅!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地的对面,是一座村庄。由于正是做饭的时刻,村庄的上空,早已炊烟袅袅,一遇到了秋风,便不由自主地散开来,时而翻卷沉浮,时而悠扬飘荡,真有一番人间仙境的感觉,美妙绝伦,让人难忘。那庭院的夏菊,早已争奇斗艳,蜂蝶萦绕,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早已随着秋风,慢慢地,慢慢地,自由飘荡,萦绕在庭院,荡漾在村庄。

还有还有,那蜿蜒的小河,像是一条绿丝带一样,盘旋在山川之间,游走在草地之上。风儿轻轻吹,河水轻轻荡,那锁在桥头的小舟,在水面上轻轻飘扬,慢慢荡漾。一侧的孩子们,正在嬉戏着,大闹着,时而玩水捉鱼,时而轻歌哼唱!这就是孩子们的童年吧,我也想像孩子一直自由地奔向远方,忘却尘世的繁杂,找寻前进的方向!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带来了繁星点点,夹杂着秋虫声,我,只想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仰望秋夜的星空,吹着秋风,尽管风儿有点点凉!因为,我爱秋的美丽,我爱秋的凉爽!

这,就是秋风!山川草木,因为你而充满了力量!这,就是秋风,小河村庄,因为你而充满了希望!

关于初秋的文章8:秋日怀想

文/张瑾

初秋的阳光,在一个沉静的下午,从茂密的树叶间泻下来,跌落在街道的地砖上,斑斑驳驳,像碎银似的。天依然沿袭着夏末的热,只是一早一晚,当你站在阳台上看对面的楼房,或夜里开窗睡眠的时候,秋风会送来一缕一缕的凉爽,如清澈的溪水,浸过敏感的肌肤。我总是喜欢在街道上走,把自己的身影融进随着秋一天天地深而不断飘落的树叶,肩披足踏,尽皆淡黄的叶片,偶或因风而起,四处舞蹈。那是我迷醉的风景,浓浓秋意中,我能入微地体察到一种成熟与厚重。

因为是星期天,在忙碌了一个星期后,难得有这样的放松。我走着,独自一个人,走在这秋日的午后,如同我在舒适的房间里,泡上一杯茶,在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里行进。亦如我在文字的丛林里漫步时期待一段精彩的描绘来撞击我的心灵一样,此刻,我渴望与一片落叶相遇,交融出一种诗意的心境,淡定的,带一点点感伤。我倾向于这样的氛围,可以自由地很平静地欣赏和思索,获得灵魂的安恬与内心深处某种情愫的升腾。

总是这么凑巧,我正想着的时候,一片树叶离开了它所在的枝丫,在空中蹁跹地上下翻飞着,缓缓地降落下来。它从容不迫地着陆在我的头顶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一点重量也没有,我接住了它,双手捧住,仔细端详。它是一片梧桐树叶,形状像蒲扇,已经褪尽了昔日的绿色,成为晶莹剔透的黄,像烟叶一样可爱。它肯定不是这棵树上的第一枚落叶,更不是这个秋天的第一枚落叶,但却是我从这棵树上、从这个秋天收获的第一枚落叶,我要把它夹在书里,找一些季节的印迹在那洁白的书页上,让方块字的芳香更加浓郁。这片叶子好大,像人的血管一样粗细错落的经络记录着生命的历程,虽然已经凋谢,即将干枯,却依然显示着生命的凝重与庄严。

我念及相关的生命,也想到了人。在我头顶上,这个巨大的梧桐树的树冠,似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人生一世,亦如叶片在树,虽也曾为装点夏日的色彩奉献出点滴青翠,却终脱不过经春历夏后的秋至冬来,脱不过从这棵大树上最终谢幕的自然归宿。在世一遭,能够做一片自由、舒展的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完成一次无拘无束的诗意旅行就足够了,何必去与人挤、与人争呢?想到自己在课堂上的焦躁,我是不是也应该让它去延缓一些,给那些个尚不够成熟的生命一些宽松的色彩和意想?

望着我手里的这片树叶,看着它的伙伴在枝上跳着优雅的舞姿,轻轻地、静静地,含着淡泊的微笑,落入宇宙的永恒。胸怀天地般宽广的豁达,陨落便也是静美的,壮丽的,如新生一样美好。

关于初秋的文章9:初秋

文/川端康成

在比平常稍凉的水中游过泳,腿脚会显得略洁白些。莫非蓝色的海底有一种又白又冰凉的东西在流动?因此,我觉得秋天是从海中来的·

人们在庭园的草坪上放焰火。少女们在沿海岸的松林里寻觅秋虫。焰火的响声夹杂着虫鸣,连火焰的音响也让人产生一种像留恋夏天般的寂寞情绪。我觉得秋天就像虫鸣,是从地底进发出来的。

与七月不同的,就是夜间只有月光,海风吹拂,女子就悄悄地紧掩心扉。我觉得秋天是从天而降的。

海边的市镇上又新增加许多出租房子的牌子。恰似新的秋天的日历页码。

秋天也是从脚心的颜色、趾甲的光泽中出来的。入夏之前,让我赤着脚吧。秋天到来之前,把赤脚藏起来吧。夏天把趾甲修剪干净吧。

初秋让趾甲留点肮脏是否更暖和些呢?秋天曲肱为枕,胳膊肘都晒黑了。

假使入秋食欲不旺盛,就有点空得慌了。耳垢太厚的人是不懂得秋天的。

纪念大地震已成为初秋的东京一年之中的例行活动。今年九月一日上午,也有十五万人到被服厂遗址参拜,全市还举行应急消防演习。抽水机的警笛声,同上野美术馆的汽笛声一起也传到我的家里来了。我去看被服厂遭劫的惨状,是在九月几号呢?

前天或是大前天,露天火葬已经开始了,尸体还是堆积如山。这是入秋之后残暑酷热的一天。傍晚下了一场骤雨。在燃烧着的一片原野上,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乱跑之中成了落汤鸡。仔细一看,白色的衣服上沾满一点点灰色的污点。那是烧尸的烟使雨滴变成了灰色。我目睹死人太多,反而变得神经麻木了。沐浴在这灰色的雨里,肌肤冷飕飕的,我顿时感受到已是秋天了。能够比谁都先听到秋声,有这种特性的人也是可悲吧!

这是啄木鸟的一首诗歌,无疑事实就是那样。我家里有五六只狗,其中一只对音乐比一般人对音乐更加敏感,它听到欢快的音乐就高兴,听到悲哀的音乐就悲伤,它不仅会跟着留声机吠叫,还会像跳舞一样扭动着身躯,然而它一点也感受不到初秋的寂寞。动物虽然感受到季节的冷暖·但它们并不太感受到季节的感情。

事实上。草木、野兽本能随着季节的推移而生活着,惟独人才逆着季节的变迁而生活,诸如夏天吃冰,冬天烤火。尽管如此。人反而更多地被季节的感情所左右。回想起来,所谓人的季节感情,人工的东西太多了吧。我不禁惊愕不已。

据说,南洋群岛全年气候基本相同,看星辰就知道是什么季节。夏季可以看到夏季的星星,秋季可以看到秋季的星星。若是能把身边的季节忘却到那种程度,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健康啊。也没有像美术季节那样的人工季节。

关于初秋的文章10:秋食丝瓜正当时

文/吕瑞杭

初秋时节,院子围墙上的丝瓜开满了黄色的喇叭花,熙熙攘攘的,惹来一群蜜蜂“嗡嗡”地穿梭在期间,也散发着满院子的香气,特别诱人。开满丝瓜花的围墙成了人们黄昏时分瞩目的景点。没有几天,丝瓜叶子间长出了嫩嫩的小丝瓜,一个接着一个,探头探脑地望着这个硕果累累的世界。

春天种下的丝瓜,初秋才开始开花结果,令许多人等不及,认为丝瓜是空花。其实,植物与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习性。违背时节和气候,犹如强扭的瓜------不甜。

百度老师曾说,丝瓜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是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覆柔毛。卷须稍粗壮,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叶片三角形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丝瓜表面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种子多数,黑色,卵形,平滑,边缘狭翼状。

我们一家对丝瓜却情有独钟,每年必种。初秋季节,夏季的蔬菜都悄悄退场,丝瓜静静地粉墨登场,成了我们初秋季节的主打菜。吃法从凉拌到烹炒,从三五根到十几根一扫而光。就是一日三餐吃丝瓜也没有烦。至于老嫩也无所谓,嫩了稍微刮去棱角,吃时鲜嫩,入口即化;老一点的丝瓜稍微多削去一些老皮,吃起来肉厚,有嚼头。从丝瓜的采摘上,我也慢慢地摸索出一点门道,傍晚的丝瓜若是采摘正好时,贻误时机,明天就会老去,细心的人家会弃之不用,我却觉得无所谓,弃之有些可惜。

一位厨师朋友曾经给我介绍丝瓜的食用方法。食用时去皮,可凉拌、炒食、烧食、做汤食或榨汁用以食疗。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凉拌丝瓜。丝瓜烹制时因丝瓜水汁丰富应现切现做,以免营养流失;另外,少用油,可采取勾稀芡的方式烹调,以保留香嫩爽口的特点。看来他是久经厨房的老将,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本草纲目》曰:“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看来丝瓜很早就被人们所认可和食用。

现代医学则认为丝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 维生素C,还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胶、丝瓜苦味质、瓜氨酸等。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有“美人水”之称。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可以用来抗坏血病,健脑美容,抗病毒、抗过敏的功效。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丝瓜性属寒,体质虚寒者、腹泻者不宜多食丝瓜。丝瓜偶有一棵发苦味的,也不能食用,尽早铲之。

丝瓜作为食物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宋代几位名人曾留下不朽的诗句为证。宋?陆游《丝瓜》:“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宋?杜北山《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宋?赵梅隐《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丝瓜最重要的一点是种植简单,不需要人们刻意去培植和管理。它的品质是要求与人的甚少,给与人的甚多。若大的院子里,选择一个边角种上一棵,夏天里拉蔓上架,可以蔓延到整个院子,所到之处,遮阴蔽日,心情无限舒畅。这样即有了荫凉,又可以吃到美味的丝瓜,多了还可以送人,手留余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食物。

关于初秋的文章11:秋夜低语

文/张呈明

初秋的夜,静悄悄的。

虫儿的低吟,更加深了夜的寂寞。

在这样的一个深夜,我又一次失眠了。

此刻,圆圆的月亮正把皎洁的清辉洒下,而我的思绪,又一次飘向了你的方向。

想你,是我永恒不变的主题;爱你,是我今生永远的心曲。牵挂你,你的衣食住行冷暖寒暑喜怒哀乐都时刻挂在心里。

好想牵你的手,虽然我们只短短地牵了一次。我多么想就那样永远牵着你的小手,一路走下去。

你的微笑如灿烂的太阳,照亮我孤独的灵魂,你温柔的话语如甘露滋润着我疲惫的身心,轻轻握住你那修长纤巧的小手,我决不让你再携带因尘世纷扰所留下的伤痕。搂定你入怀,我怎会失眠于一夜的雨声。我愿化成一弯明月,悄悄潜入你的梦中,为你编织梦的美丽。 望着你,我愿把痛苦当作美酒,让生命在幸福与酣畅之间浮沉,勾勒人生的风景线,让沉思泊在心岸,让爱扬帆远航。

贴着你纯洁的脸庞,我的手仿佛穿透长长的黑夜,伴着鸟儿的欢唱,我似触摸到黎明的晨曦,我便想着如何解开宿命的绳索,为你倾注我一生的爱。

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华,愿你纯洁的心灵,就像这融融夏日里盛开的荷花。

感觉到你的情绪波动很大,我很担心是否是我干扰到你。回想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着温馨和甜蜜。

走在汹涌的人潮里,我总会不自觉地寻寻觅觅,总是固执地认为,在人海中,会有一个你。也会傻傻地看着匆匆的行人,一时间会忘了自己。就那样痴痴地等你,就那样痴痴地想你。好想,能给你温暖的怀抱,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慰藉;好想,谱一首深情的乐曲,在你烦恼的时候,给你快乐,让你忘掉忧郁。爱情如莲,禅意而芬芳。佛说,有一个你就会有另一人为你而存在,有缘才能相遇、相知。有些人遇到了,有些人从来也未曾遇到过,直至一生。感谢缘分让你我相遇,就让我好好爱你!

你是我的生命,你是我的天使,只要我的生命一息尚存,我就不会放弃,永远爱你!

关于初秋的文章12:风无痕

文/李小莜

初秋的夜,有些凉了,夜风吹来,冷飕飕的。跳进河里去,仿佛还有一些冷,此时才惊觉,原来盛夏早已偷偷的划过了,消逝得不留一丝痕迹。

一个季节,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变更,一份乡情,就这样悄然无声的渗透入我的内心,一份牵挂,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涌现,又是秋了。

离家的时候,仿佛也是这样的季节,也吹着这样的风,历经了几个轮回,我终于算是又回来了,回来看看我久别了的故土,回来看看我熟悉的乡亲,看看这里的天空,看看家乡的街道,看看家中白发斑斑的老母亲。

曾几何时,岁月就这样流逝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是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秋天的风啊,别走,请为我停留,留下来,轻轻告诉我我成长的历程,告诉我儿时的一些故事,一些片段,告诉我这些年来家中老母亲的沧桑与艰辛,告诉我年幼的无知与懵懂。

微风抚过我的发丝,像母亲温柔的双手,给我踏实给我温情,我静静的呼吸着秋天的风,时而清凉时而凛冽,我在风中种下我的理想,心愿,我在风中埋葬我的回忆,过往,秋风好像一个精灵,给我憧憬,期待,封尘心酸,磨难。

又是一份大好的心情,我喜欢和秋风这样亲切的呢喃,我想问问他飘落的方向,地点,我想追寻他的足迹,旅程,然而,他总是这样神神秘秘,似乎想用力告诉我一点什么,似乎最终又什么也没有说,原来,秋风,把我当成了一份玩具。

又是一阵哗哗的声音,树枝在风中轻轻起舞,这婀娜多姿的舞姿啊,可是秋风的杰作,也只有这样的风,才能表演这么柔美的舞,我在风中轻轻的歌唱,歌唱家乡的变化,歌唱母亲的付出,歌唱我个人的成长,然而,风过后,一切消逝藏匿得无影无综了。

关于初秋的文章13:初秋,爱在离别时

拥抱是初秋最美丽的瞬间

亲爱的你,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么

--引言

每次,当我想敲击文字时,眼眶里总是布满了泪水,因为只有眼泪才能知道,我在回想曾经拥有的幸福。每次,我都希望能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有都淋漓尽致的表述出来,但每次都无法让我共鸣。

回忆着过去,记录着那点点滴滴,然后放开心,安心的转身离去,在慢慢的把幸福遗忘。假如,有一天,发现了自己,原来需要把那些沉睡已久的时光给唤醒的时候,我又可以悄悄的来到这里,小心翼翼的将鼠标慢慢的往下拉,然后,将会再次陷入回忆的阴影里。

我们会幸福的!你总是这样的对着我说,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想过要去知道,因为我只知道。我的幸福只是短暂的一刹那间,但却是真实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深深的埋葬在我心里的深处。希望与绝望,只是2个简单词,却很不平凡的让我们经历了所有。

你和我注定擦身而过,我独自一个穿梭在这陌生的城市中央,只是为了寻求熟悉的身影。可是,我知道你不会出现。总以为可以找个人与我相濡以沫,结果是没有,因为原以为的东西,却总是叫人失望。时间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过了久了,就连自己都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所有的意识。开始一个人游荡在这喧哗得让人感到孤独的城市里。夜幕降临得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早一些,喜欢这样的感觉,脑海里塑造着你的样子,就在那里,与我在一起,有说有笑。

回想着曾经为你做过的事情,回想着曾经对你说过的承诺,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比药还苦,比柠檬还酸。那些事儿与承诺,它除了给我带来了懊悔外剩下的是后悔,后悔当初选择了离开,于是渐渐的对自己开始厌恶,讨厌了自己。初秋的街,总是2个人来来往往,我却孤身一人。这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克制着我自己曾经的任性与不舍得。

今天,当我敲击出这篇文章时,我没有太多的感觉在这里面了。因为我只想让你过得幸福点,快乐点,这样我就会好点。可是内心的酸楚真的越涌越上,直至眼眶,我又一次因为你泪下了。记忆的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就想一场伤情的电影,让人意犹未尽。大大的屏幕里,都是我们两的身影,欢笑声。那些画面,总是沉浮于眼睛闭上的那一刻,很清晰很清晰。眼泪很难受,于是流了下来,那一刻永远都无法弥补那空洞洞的心,只能靠回忆着你,来感觉到幸福的慰籍,思绪一点一点的飞离我的身体。

还记得去年九月,一个悲伤的午后,一场大雨。你站在街口的转角处,看着你娇小的身躯,撑着一把白色小伞,站在那里等我的情形。你那么的焦虑,你那么的忐忑不安。你说过,你要永远的都和我在一起,可是我只能无情的从另一街口走去,走到你再也看不见的尽头。你为我等待了那么长的时间,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未来,离开了你。

你告诉过我,爱一个人,就像是为了看一场日出。熬过了漫长的黑夜,终于看到了太阳升起的瞬间,但那一刻你却眨了眼。当日落降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遥远的2个地方了。

关于初秋的文章14:遗失在雨中太湖里的纯真

文/痴者飞叶

初秋九月,平静的夜晚被潇潇的秋雨打破。雨声,爬上了被秋叶掩盖着陈年旧事的窗台;雨点,淋湿了球虫的翅,也淋醒了我遥远的梦。

很小的时候,妈妈说下雨就是天在哭。天为什么哭?不知情由。现在的天也在哭,哭得很大声。没下雨时天还是有点闷热,下了雨才感觉出初秋和夏季的区别:有点冷湿,有点寒意。闷热渐渐地过去,而记忆由清灵灵的雨声,叩开一扇扇沉睡的门。雨滴溅湿窗台,不知谁的思念被拆开,掉落一颗颗珠泪。偶尔一阵闷雷响过,恍惚听见弦断声。

雨声喧哗而单调,砸在窗上,落到街面,又聚在一起奔赴未知的归宿。这声音曾承载多少意象,灌注于无数青涩的诗行,落笔如雨的青春似乎也停伫在遥远的某一段路上。

老屋灰色的瓦总在雨天奏出绵长绵长的音乐,仿佛在遥远的深处回响,模糊而真切,渗透在潮湿的空气里。那时的我喜欢趴在窗台,看着院外。

寂寞穿过空茫的街,如雨急注,无处躲藏。雨水里还是没有期盼中父母回归的脚步声。流浪猫蜷伏在阴冷的巷角,嗅着风雨中的霉味。那时虽有大把的好辰光,却也有一段忧伤漫长的记忆。

可是,毕竟少年不知愁,一会就与伙伴们在雨中玩开了。

那时的我,常常在雨天的院子里跑来跑去。破旧的屋檐下,雨水一滴一滴地从屋顶上滑下来,落在一个破的石臼里。我站在石臼旁边,仰起头看那落下的雨滴,晶亮透剔。然后伸出双手,想把雨水捧在手心,但它们总是从我的指缝里流走。沿着我稚嫩的手臂,流进腋窝。接着一丝丝的冰凉开始在从掌心游离开来,侵染我的整个身心。脚下是油油的苔藓从破石臼一直蔓延到古井边的光滑完整的石块上。

隔壁的小娟也喜欢雨天。不过她总是喜欢撑着红色的伞在雨里玩。我们有时候蹲在井边看自己在幽深的井里的倒影,有时候堆那些被雨水冲洗得很纯净的细沙,有时候捡一些碎瓦片,然后找出好看的收藏起来。

等我玩得身子几乎湿了一半,祖母总会出来,把我拉回屋子里去。然后我们一起在老旧的屋子里听雨,灰色的古老屋瓦抚琴般时而低沉时而清脆地奏着天籁。上中学之后看到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当时的欢乐时光。

雨停之后,我便又来到石臼边。石臼被冲得洁净,里面有一窝水和一些细腻的沙子。我总是试图把里面的水和沙子倒出来,可是石臼很重,我只能把它稍稍的挪动,或者把弧状的石臼一上一下的摇动,很费劲才摇出一点水来。小娟看到后,总是跑来和我一起伸手进去把沙子捧出来,细细地品玩。

稍大一点时,每到下雨天的晚上,我便被村里的先生死死地关在屋里,像个泥猴一样,趴在大大的桌子上,在油灯的闪烁下,一笔一划写“人大天王”,手背上还有先生用烟斗敲的伤痕;边上坐着寂寞的叶娟,她正扮演着待嫁的新娘:盘着发髻、盖着红头盖,一身新装在秋雨中落寞地红。

大人不再让我们自由地去玩水了,可能是怕我们会掉进古井里吧。不写字的时候,我们就在房间里折纸船,有蓬的没蓬的,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地上的水流里,让它们慢慢地漂去。小娟撑着伞跟着,看它们漂到外面的小溪里,或者池塘里,最远的漂到了太湖里。有的在半路上便翻船了或是进了水,然后我们又重新折,继续放。祖母有时也和我们一起折,她折的有蓬船总是很精致而且不易沉,我老是趁小娟不在时将祖母的纸船占为己有,然后骄傲地跟小娟说看我的纸船,可以漂那么远。其实,小娟应该知道不是我做的,但她从不点穿。

光阴之水滚滚而逝,无计挽留。想起那些纸船随风漂走,恰似年少的我,单纯而美好,天宽地阔,无知无畏。但当时并不觉得快乐,原来时光是用来回头看的,回头的时候,才会觉出好。

想起折纸船便想到太湖,那时就喜欢雨中游太湖。于是,拿把伞出门。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喜欢在雨中奔跑。因为快乐所以欢笑,因为兴奋所以奔跑,那么简单那样直接,无需任何遮掩地活着。也许,孩童时期的灵魂是纯真的柔软的原始的,相比成长后市侩功利的人心,更接近生命永恒的本真。

雨中的青石巷,路上没有行人,夜凉袭来,虫鸣低下,仿佛一条空巷;灯火醒着,寂寞而显得空旷。人是一堵颓倾的墙,静寂中,有关时光,小心翼翼地提及,往事大片大片剥落。不知该向谁求祈,能否回到童年?

记忆站在一片秋雨下,无法去触摸;走在雨中,走在一片空旷中,走湿了鞋子和眼睛。

没有什么比雨水落在秋天更加冷清,没有什么比树叶落在雨里更加安静。叶儿还没完全枯黄,叶面上的脉络还很清晰,轻轻旋起,缓缓落下,不惊动清寂的光阴。

不一会,来到太湖边。弯弯曲曲的水里,那绿色的荷叶浮满水面,与盛夏的景象相差异。田田秋叶失去了夏日的伟岸,浮在水上感觉有些疲倦,叶子上也褐斑片片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懒散地打着卷,好似要把自己包裹起来,深沉地随秋风摆动。与之相悖的是那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的莲,星星点点的开着,全盛的、半开的、尚羞的,承几滴残雨,恁得清凉。

记得,太湖里的鱼会浮在水面,湖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见鱼儿成群结队欢快地游动。大部分是鲫鱼,没命地在湍急的流水中撒野。三五成群的,往往是一条大鱼在前边引路,后面跟的是一些小的鱼。没有声响的时候,鱼儿的背脊会全露出来,它们的小嘴圆圆的,看得十分清楚,一张一翕,像在吞吐什么似的。如果湖边有了一丁点儿响动,它们会马上潜入水中。看到这个样子,幼小的我就想,它们就好象一个鱼家庭一样,小鱼有爸妈相陪,而我的爸妈却在遥远的上海工作不能陪我。虽然有祖母和邻家的小伙伴,但我还是时常感到和这雨一样要多寂寞就有多寂寞。

眼前飘过江南特有的烟云,景物忽隐忽现,恰似国画中的重淡相间的墨,在随意泼洒中,显出山和水。还有横卧水上的小桥,宛若一道五彩的虹。桥下那片硕大的湖滩,被柔软的湖水包裹成一个放大的逗号,漂浮在水面的绿草成了天然的屏障,这是野鸭最好的栖息地。它们把一枚枚白色的蛋,就下在这片沼泽之中。草丛中游动着鱼和虾,让鸭儿渐渐胖壮起来。不知不觉之中,会有一只只小野鸭从蛋壳中挣脱出来,淡淡的嫩黄,让毛绒绒的小家伙,变得更为可爱。

那时的我已经在读东山小学,常和伙伴们从桥边下湖,游到离岸边几百米远的湖滩上,去找野鸭蛋,只要我们一上滩,那些野鸭慌忙四处飞跑,总是使水面上泛起一串串很长很长的浪花。

在淡淡的回忆中,想起了那些清晰而遥远的往事,在轰轰烈烈的悲喜中,再一次感到岁月的不倦流逝和跳动的脉搏。

迷蒙烟雨里,回忆温馨着,有些模糊,难以和现实的目光对峙。在此,我和我的伙伴们在泥泞的湖边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站立起来。曾经如此地单纯,如此辉煌的生活过。但是无论青春的火焰曾经燃烧得多么艳丽,沧桑的阴影却永远悄然跟随,如今我只能伴着沧桑,慢慢变老。

在过去岁月里所发生的那些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也许细如飞絮,但让我直到如今思念起来,仍还是这般的亲切。

如今,每日机械地上班下班,机械地挂着笑容,机械地说着千篇一律的套话,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单纯和激情。

如今,也有许多的伙伴,却再也没有以前伙伴们那样的纯真。许多时候,我总是想用一把尺子,来度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许多时候,我依然固执地想揭开思想与思想之间的那层面纱,走进心灵的空间。

许多时候,总是想留下真实,淡忘虚幻。而真实却总是在刺痛我的眼睛,虚幻却让我迷恋。

许多时候,把粗俗藏起,换上一身美丽的外衣,却不能够遮掩那份困惑。

就只有背负一层极沉重的壳,戴一张极可笑的面具,踽踽独行,踽踽独行。

年前曾与中学时代的老同学聚会,一位同学拿出当年毕业时的留念簿。细细翻看,有一段用钢笔写就的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不由惊呼:此人是谁?字写的很不错。翻过一页,不由莞尔一笑,原来这竟是我自己年少时的作品。这件事被当成了一个笑话,在同学间流传了很久。

年少时的字迹,虽然稚嫩,但字间却流露出一鼓勃勃的生气。多年以后,我的字似乎圆润细致了许多。然而年少时的纯真却早已没有了,多的是一分圆滑与世故。

唉,回不去了,再也回了。也许,我早已把小时候的纯真遗失在雨中的太湖里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