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读中文学校,我当"教室妈妈"帮忙点名。有一次收到小男孩的请假条上写着:"星期六不能来上中文课,因为我祖父死了,我要陪葬。"中文不太好的他把"送葬"说成"陪葬".
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况且人有旦夕祸福,死亡是最终要面对的。记得第一次在海外参加告别式,发现外国人在丧礼上赞扬一个人的生命,纪念他们做过的事,多于愁云惨雾地悲叹这人的死,生前好友分别上台回忆跟死者共处的一些往事,都往快乐正面的事情上回忆。那次往生者的女儿述说父亲乐观幽默,知道得了肝癌来日不多,还对女儿说:"得了这病也好,至少不会活到变老年痴呆,连累你们。"下面的亲友大笑,我却不敢笑,因为不知道是否可以笑,葬礼上有笑声,是不是对逝者不敬?
近几年来,美国社会提倡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死,认为死亡是与过世的亲友重逢,葬礼上随之开始出现了笑声。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幽默的人,他的告别式中,故旧亲朋上台发言,回忆的都是跟里根相处的趣事,让人记住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人们的美好记忆,整个仪式充满笑声。新闻评论说:"葬礼中的笑声正向世界宣布,生命不因死亡而结束。"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生病时,也一再叮嘱要一个"愉快的葬礼",他特别爱听笑话,但一个笑话也记不住,所以希望上台的人"讲得幽默一点",用笑送他最后一程。可能因为名人起了带头作用,如今演变成葬礼上的发言,如果没有听众发出笑声,都不算是成功的告别式。当然,这儿所谓的笑声,不能是出错的笑声。
中国也有在葬礼上笑的人,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庄子,他是最看破生死的人,妻子死了他却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表达了他对生死的正面态度,其实葬礼上的笑声,正表达了那个走的人虽然不够完美,但却是我们一生最温暖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