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劳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勤劳的文章(精选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勤劳的文章1:人生在世,勤劳第一

文/邓亚楠

人到中年,睡眠明显少了。醒得早,睡不着,就起床。一个人在雁城租房上班,“两点一线”,是每天的主题。洗漱完毕,就步出房门。天气好,就在附近的太阳广场疾走或者慢跑一圈。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街道上早就热闹了起来。型号各异的小轿车,彰显着汽车行业的缤纷多彩和火爆增势。偌大的广场上,早就有络绎不绝的人们在锻炼身体。放眼望去,有跑步的矫健身影,有打太极拳的精英团队,有舞剑的侠客战士,有翻杠的体操健儿,有打羽毛球的奋力搏杀,还有散步的悠然人儿……

进入机关大院,传达室的保安正在精神饱满、聚精会神地工作。家政公司的保洁人员正在打扫、清理大坪卫生。我在等候电梯时,负责楼道卫生的阿姨正在一丝不苟拖地。这些勤劳、善良、淳朴的保洁人员,起早摸黑,任劳任怨,将单位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舒舒适适,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我自小在崇山峻岭的农村长大,体验和见识了大山中人们的格外勤劳早起的生活习惯。因为自然条件差,要想获得应有的生活、生产资料和物质、精神财富,大山中的人们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的父老乡亲靠卖柴、卖黄花搭子、卖粪箕、卖薯粉为生,一根扁担压在双肩,一滴汗水摔八瓣,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生活,父辈们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其乐无穷。九十年代,打工经济兴起,我们大山冲的年轻人纷纷南下淘金。因为格外的吃苦耐劳,勤劳肯干,丰收的成果自然满载而归。通过几年、十几年的辛苦打工,大多数人在城里安身立命,购房定居发展。这些,都是努力勤劳换来的丰厚回报。

勤劳勤劳,一生要好。我老家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勤耕苦作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这既是先辈劳作文化的积累、积淀,又是教育后代的经典“名言”。我母亲有句口头禅:“辛苦做来快乐呷。”她教导我们:人生在世,第一要勤劳,不管做什么,都要勤劳。有了勤劳,什么都好办。

关于勤劳的文章2:勤劳人家暖如春

文/刘喜臣

当天还没有发亮时,一声鸡鸣牵起了农家的心事,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那些不绝如缕的吆喝声,那些牛羊犬吠的错杂声,总会在耳边响起,似乎远了又近了。尤其农村的女人早已经在灶台上转腾了,也许一锅洗脸水已经沸腾了。那场面如同电影的镜头时不时闪现着,由黑白到彩色,由单画面到复式画面,层层推进,那些勤劳的脚步,那些影子逐渐清晰起来。

记得老人们常说,不要让好日子在睡梦中度过。他们总是早起,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他们舍得丢弃舒服的被窝,追赶着时光前进。在晨辉里耕种,在月光里碾场,直到星辰缀满天空,直到月上柳梢头,他们才收拾了一天的疲惫,回到家里,即使粗茶淡饭,也是香甜可口。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劳动仿佛就是一首四季的歌,被他们传成经典。坐在阳光下的老人就是时光的见证者,他们感慨着幸福的日子,谈论着那些勤劳的范儿。从他们深邃的目光里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兴奋,也为自己能够享受今天的温暖感到快乐。对那些日子过得皱巴巴的人,他们皱起眉头,神情凝重,说都是懒惰把自己害了,不勤劳的人总没有好日子过。现在的社会的确很优越,到哪儿都有发展的空间,只要勤快,哪里都能挣到钱。那些与世无争的老人的戏言是有阅历的。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只能依靠几亩土地养活全家人,根本没有打工挣钱一说,也没今天这样好的机会。他们为种好每一块田地,每天天没亮就起身,到饮牲口的山路上捡拾牛粪。曾经为一堆牛粪红过脸,曾经为一根枯树枝吵过架。为的是把土地养壮实,来年有个好收成;为的是温暖自己的家,养育一家人。他们对土地更是珍惜。每当闲下来,他们总要对自己的地块修修补补,一道水路、一个小坑、一处塌方,他们都要填得平平整整,甚至将洼地挖成梯田。每种一茬粮食,他们都要把每一块地反复翻三次,直到没有一根野草,没有一块生土,才小心谨慎地把种子埋进土里。看着那些苗子长得跟韭菜一样高才放心了。山里到处穿起庄稼的衣裳,披红挂绿,像是油彩画。庄稼收割完了,几乎进入冬季了,大地也变成一片荒凉。

那时候种地不需要安排,人人都自觉地耕种,侍奉好每一块土地,为了养肥地块,每天四五点钟,一束束手电筒的亮光便在村庄周围燃烧起来,引出一连串的犬吠,收集着最好的肥分。那些年头没有化肥,粪就是庄稼的当家宝,种地全靠家养牲畜的粪便和勤快人的血汗。为了多收入,他们几乎把所有能耕种的地都耕种了,把一些荒山开垦出来当做耕地。有些地陡的没有办法种,他们就拿铁锹锄头挖出小方块,种上糜子、荞麦,那些庄稼如受宠的孩子一样得意,长得一脸欢喜,果实结得实诚,沉甸甸的穗子耷拉了一地,弥补着一年的歉收。粮食收获了,他们甭提有多高兴了,总是煮一缸黄酒来庆祝。那时候的白米白面就是最上等的生活,是农村人用来孝老或者招待亲戚的,亲戚来了,主人总是做出手擀长面,一顿长长的面条就足以让人怀念好多天。

现在政策好了,政府更为民了。养殖政府扶持,种植政府补贴。只要肯动手的人都能活出个名堂来。不信你看村里的那些养殖大户,牛羊满圈,鸡鸭成群,人家缺啥呢。老人们感慨地说,现在都老了,没有当年的力气了,不然咱们一定能过更好的日子!那时候的镜头在眼前一一闪过了。现在谈起来,当年那个蛮干的汉子,为大树底下那几根枯枝,像孩子一样闹别扭,都觉得可笑,一切都淡然了。那些邻居依然是他们的好朋友,好兄弟,不见还有些怀念,相互在一起经常打听着对方的健康状况。

我被这些闲话吸引了,分享着老人们的情趣,思绪伸向了乡村。不远处有一处村落,那些红瓦兰墙标记着乡村的住所。一素儿房子整齐地排列在一个个平坦的山窝里,形成美丽的点缀,柏油马路像藤蔓一样连缀着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热水器被太阳晒得舒坦,冒着蒸汽,一定是他们在洗澡呢。这些以前在城里才有的情景,如今进了乡村,进了寻常百姓家了。场院里堆叠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南瓜一顺儿摆在房檐底下,红红的脸膛迎着每天的阳光。一串串红辣椒纪念着丰收,点缀着冬天火辣辣的日子。一道道轻烟告诉他们已经通上了土暖气。那些院落里围拢了茂密的树木,松柏正泛着四季的绿色。一个个院落被他们收拾得干净整洁,从貌相已经知道他们的日子有多殷实了,那些勤劳的女人们打理着闲散的时光,精心布置着家里的一切,相信他们的家一定温暖如春。

关于勤劳的文章3:燕子

文/程佑清

燕子以清盈之美,勤劳之德,平实之风、福运之神、吉祥之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春夏之交,风和日丽,久静思动,早饭后出门散步,偶见一只燕子在不远处村部前徘徊,顿生惊喜,不由停下脚步。那燕子东飞西绕,盘旋半日,忽然落在一大红灯笼上。受好奇之心驱使,一有空就看看燕子的行踪,有一天燕子在灯笼上左顾右盼一阵子后钻进了大红灯笼开始筑巢,颇感意外。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上,为了迎燕接福,几乎家家户户在堂屋半楼横梁钉上两棵大钉,放上一片青瓦,安巢引燕,等候燕子光顾,哪家来了燕子,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十分兴奋。

燕子来了,环绕堂屋,选点筑巢,忙个不停,有的燕子你给她安排好的地方她不要,却自己选择在墙壁上衔泥筑巢,我们很是不解,大人们告诉我们说,在壁上筑巢的叫壁燕,在楼上筑巢的叫楼燕,我们这时才似懂非懂好像明白了。

燕子来了,喻示着农村一年忙碌的开始,燕子整天穿梭于农家大田之间忙筑巢,忙捉虫,忙育子,小燕子出世成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大燕则觅食轮番哺养,细心的村民下田干活都不忘锁门时,特意将大门留下大大的门缝,让燕子们自由进出,人与燕子相处得天衣无缝,自然和谐。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如今,从农村到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家家户户窗门紧闭,连个蚊子都飞不进去,旧时王谢燕,却难寻百姓家,给燕子出入留下一个绿色窗口,给人类未来留下一扇幸福之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