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散文

请欣赏小路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路散文1:乡间的那条小路

文/何太平

父亲一生中养成的习惯就是饭后散步。他却有个怪毛病,就是不爱走大路,偏爱走自家门口的那条乡间小路。

小路有一公里,来回约一小时。小道并不平直,坑坑洼洼、弯弯曲曲,一不小心还会把脚崴了。小路的北面是稻田,南边是麦田,东面走到尽头有个小芦苇湖。小时候我常常陪父亲去那里散步聊天,至今我的小腿上还留着当年碰伤的痕迹。总之,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对这条小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父亲是个地道的军人,没有多少文化,不爱言谈,却很通事礼。我在同他散步时,从他的口中了解到他过去的情况。他在历次解放战争中都立过功,他不图名利,是个给官也不做的人。八个字概括父亲的一生:"艰苦朴素,勤俭治家".他把我和母亲从美丽的江南水乡迁入这戈壁荒原。对此始终无怨无悔。

在我上小学的那年,正赶上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时代,因此每家生活中粗粮占百分之九十五。后来又加上文革十年,无人搞生产,人人去串联,到处停工、待产,学校停学。由于父亲经常干体力的劳动,营养无法跟上,又加上多年的胃病,父亲苍老了许多。虽然父亲对当时的现实忧虑重重,但他散步的精力不曾减弱。他常常叫我同他一起去散步。说是去走走,不如说是那条乡间小路的一草一木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那里到了春天,绿草茵茵,到处开满了马兰花,还有不知名的小野花,蜂飞蝶舞。夏日里蛙声一片,蝗虫在奔跑,蟋蟀在长鸣,正是我孩童时代的乐园。我同父亲常常拿着小鱼网在那芦苇湖的上游捕一些小狗鱼、鲤鱼拿回去改善生活。到了每年中秋,我和父亲常散步去那里拔些芦苇叶和马兰草,用来包粽子。到了秋天,我同父亲去那里割芦苇,编席或扎成笆子盖房子。红柳同芨芨草做成扫把,或编匡子、抬把等生产工具。那时我不懂,父亲总是悄悄地、默默地偷着干。就这样,我家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使我终生也不会忘记,反而坚定了我求学上进的信念。

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大学。学业完成后,我很快留城工作,有了家,妻子和女儿,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舒心。但我时常惦记着乡下的年迈父母,特别是父亲,怕他孤独,无人和他聊天、散步。几次我接他进城,他都呆不了几天,他总说不习惯,人多、车多,没有乡下好。楼房太多,空间太小,不自由,找不到熟人说话,总之,说一千遍没有乡下好,非闹着回乡下去。时间长了,我似乎发现了父亲的心思,他一生勤快惯了,喜欢种菜、花草以及各种果树,总之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说白了,他永远无法离开他那条乡间小路,那条乡间小路就是他生命中跳动的脉搏。

光阴似箭,转眼我步入中年,父亲也老了。我们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我无法照顾他,陪他散步,聊天就更不可能了,只好靠寒暑假回去。记的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有一年的暑假我回家,父亲的腿脚不便,再加动了手术,外出十分艰难。可他那次看我回来,心里特别的兴奋,亲自下厨做饭、做鱼、准备酒肉。我爹俩还喝了几杯。饭后他非要我陪他去走走,母亲怎么也劝阻不了。

哪知这一次的散步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同父亲走进乡间那条小路,一路上不知道父亲在在回忆着什么?惦记着什么?他望着那连绵不断的小路、田垅、堤坝,望着那棵棵参天的白杨……十年过去了,父亲已病故。我在夜深人静时,总想起同父亲一起散步的那些日子。我逐渐明白父亲这一生中散步的起点与终点,明白了父亲永远不会离开那条乡间小路的原因,明白了父亲几十年一直想告诉我的夙愿,明白了他留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那一辈人是大漠、荒原的领路人、开拓者,他们是戈壁绿洲生命的心脏和脉搏。正像有首诗中所说:"绿洲的条条田垅是露珠的家园,那条条乡间小路、小溪是天山雪水蜿蜒的血管,是荒芜绿洲的美丽的脐带。"那排排白杨正是一座翡翠的纪念碑,一道道跨越千里的绿色长城,它又是父辈用生命、青春、鲜血溶化而出的替身。这田垅、堤坝,白杨、胡杨、红柳、小溪、芦苇和那无数条乡间小路,正是千万个大漠父亲的精神和灵魂,正是他们才托起了共和国大厦的脊梁。

父亲您安息吧!那条乡间小路,我永远铭记在心里……

小路散文2:家乡的黄土小路

文/王为璋

我是穿着布底鞋,踩着,走到城市里来的。

布底鞋,用米粉熬制成浆,将层层布片黏紧压实,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照着牛皮纸质鞋样剪出鞋底,然后沿鞋底边缘开始一针针向内密密缝缀,线绳缠缠绕绕如奶奶额上的白发。鞋底纳制坚硬后,缝上青布鞋面和松紧带,穿上脚,舒适柔软,体贴大方。

不管我行走多远,在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多长,我的心,都会思念穿着布底鞋走在家乡小路上的日子,它留在我成长的心灵深处。那些黄土小路,弯弯曲曲,清新柔美,它们紧依小河,纵横交错,像一条条锦带,缠绕着农田庄稼,把四散的村庄紧紧连接在一起。

黄土小路有多长,它只在我归来的情愫里盘旋。那些年月,我穿着布底鞋去上学,放牧,挑水,到镇上赶集。露水打湿鞋底,留下我一行行烂漫的足迹;留下我顽劣时不小心踢破脚趾头淌下的鲜血;留下我咿咿呀呀的童梦歌谣。也把我年少时对外面世界的雄心勃勃,遗失在路旁蔓草野花丛中。

因为生计,我行走到了城市的路上。城里的路宽阔,繁华,人流如织。走得久了,我反倒有一种陌生的讶异,我时常怀念穿着布底鞋宁静地用步履丈量家乡小路的时光。那份骚动让我的心铺上一层像土地一样绵长的阳光,牵系着我从城市一次次走回寻觅根源的黄土小路。当我踏上小路,虽然它和童年时相比,早已日新月异,新铺的水泥路面像一条条多情的飘带,一直飘舞到村子的巷道,但我还是能寻觅到浸渍着岁月甜美或苦涩的陈年往事——清晨,小路刚从晨曦里醒来,三三两两早起的村人,扛着锄,提着筐,赶着牛,走向丰盈的田野。微风徐徐拂过,树枝轻轻摇摆,云朵在天空慢慢悠游,安谧而又诗意。小路在霞光的掩映中,向前绵延,我惬意地走在小路上,感受生命的温和从容,顺着它走向高处,奔向红日冉冉升起的地方。

我想起了奶奶。她曾牵着我的小手,我与她牵衣挽袖地行走在黄土小路上,来回往复,听惯了路旁草丛里各种虫子的私语。奶奶一直牵着我的手,我泰然自若地在村子里长大。我长大了,奶奶却老了。奶奶活了80多岁,满头银发,她生前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从小到大,我的一双脚都被她缝制的布底鞋保护着,温暖着。如今,我在这条小路上徘徊、流连,奶奶却去了远方。她走的时候,我迷失在城市的道路上,未能来得及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我跪拜在黄土小路旁奶奶长眠的坟地,风从远方飘然而至,我仿佛又看到奶奶颤巍巍地从路的前方向我走来,深情地拉着我的手,引领我回家。

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奶奶16年对我的养育,给予我的恩情,铸成我生命成长的历程,奶奶走的时候,心底里一定对我有过嘶声力竭的呼唤,可那个时候,我又在哪里?奶奶终究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了!但我知道,奶奶善良的品德,还有她清澈的菩萨心肠如黄土小路一样永远存活在我心底。

傍晚,西边天空爬上一团团火烧云,河岸边柳枝摇曳,老屋门前的枣树在夕晖下一片葱翠。忙碌一天的父老乡亲们在炊烟的弥漫下,沿着小路归来。他们一生都在黄土路上行走,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谈天说地,生儿育女。他们的日子像泥土一样简单诚朴,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却和长势正丰的庄稼一样。

家乡的黄土小路,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农人休养生息,延伸梦想。是我人生的起点,记载着我最真的梦,储存着我青春行舟的浆声,见证着我生活的辛酸与斑斓。它们静静守护村庄,守望远行的游子。

我是穿着布底鞋,踩着家乡的黄土小路,走到城市里来的。走着走着,那些模糊而遥远的痕迹又清晰起来,心头不免生出些对岁月如飞的怅惘,对流逝光阴的感喟。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家乡小路的怀念和感恩,它们永远存活在我记忆深处,直到地老天荒。

小路散文3:家乡的小路

文/黎胜钢

老家的村子叫八角庙,是个小盆地,挡在村口的山垭子叫塘坊垭,那是我小时候走得最多的一条小路。

或砍柴、割草、上学、种地、访亲、购物……都从那条崎岖的羊肠小路上走过。路边的小松树、野棉花、野菊花、蒲公英……在记忆里总是那样的清晰而新鲜。这条弯曲的山路上,留下了童年故事。故事有甜的,有酸的,有涩的,还有苦的,到现在总是那么新鲜,那么清晰,那么难忘……

东西两条山脉,左右环绕,围成一个大大的水田坝子。大山在这里伸出一个山老脑壳,就是这样一个酷似牛头的小山堡,隔开两个村落,拦住了走出大山的路,让我们上学的路程变得异常艰难。从家里去山那边临村的学校要走三四公里山路,翻过垭子才可以看到学校,看到公路上飞奔的汽车。村里人上学,买东西,卖东西,必得经过这条一上一下,坑坑洼洼,曲里拐弯的小路。

伸上山垭子那边的小路,像一根弯弯曲曲的绳子,绕来绕去。遛过几道小山梁,再乘直爬一截陡坡就到垭口上。垭子这边的山坡上长着成片的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郁郁的。垭子那边却长些白杨,花栗树,小灌木丛。以垭子为界,生长的树木也有些异样。站在垭子上回望村子,四野茫茫,一片开阔,粮田万顷,屋舍千家,俨然一个桃源意境。垭子那边便是临村的地界了。顺着山坡而下,约一里多路程就是学校。学校是解放前当地李姓的古宅子,正厅是一幢八间两层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左侧还有一个四合院,幽静而典雅,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小学。

从家里到学校,每天要在这条小路走两个来回,四次越过塘坊垭。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那是一步也不能少的。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吃早点带零食的奢侈,饿着肚子强打精神坐在教室里听课那是常事,家乡的小路,就像某种召唤,激发我早一点奔去。

外出工作以后,就很少走这条小路了。毎当想起路上的样子,哪里有个坎,哪里凹着个坑,哪里凸着个石头包……都深深地刻在记忆里,那样地完整和清晰。走在那条熟悉的山路上,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准确地把脚踏在合适的位置上,不会有丝毫的错位。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年代。以垭子为界,两村的学生娃儿经常在垭子上发生“战事”。说是“战事”,其实就是在放学的时间里,两个村的学生娃儿抢占垭子上的两个小山头,以捡来小石块向对方的阵地打过去为乐,看能不能打中哪个背时的家伙。一但开战,小石头就像一群一群的蜂子,嗡嗡地飞向对方阵地,别看小石头来势凶猛,多数石头都是放了空炮,很少找着人的。后来这件事被老师知道了,经过批评教育,“战争”得以平息。没有了“战事”,垭子上又建起了“语录岗”,所谓“语录岗”也就是在垭子路口两边用土墙筑起两个小岗楼,每天由红卫兵在岗楼里站岗执勤,凡由此经过者,必须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会背者顺利过关通行,不会背者,就不得过关,非得折回去请人教会一段或一句语录之后再来到垭子这个关口,直到背出一句为止。这个“政策”的出台不知难坏了好多目不识丁的农民,甚至连那些不会说话的“半语子”也得要让他背出语录才能过关通行。村里的马侦国就是个半语子老实人。一天,他要经过垭子去商店称盐,乘直走到垭子语录岗前,被红卫兵拦住,非要他背诵毛主席语录。折腾了大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来。家里急着吃盐,红卫兵却又不让通行,硬行闯关吧又寡不敌众。老马只得乖乖折回去请人教了一句语录:“要斗私批修”。好不容易才学到一句语录,又怕忘,就边走边念叨语录。可是,等走到语录岗前还是忘词儿了。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想着肚子里要吃东西这个谐音,才有了一点灵感,一副老脸憋得通红冒出一句:“要肚子屁求!”语录岗里的红卫兵听了以后,哭笑不得,见老马实在不懂语录,便放他过去了。自那以后,老马宁可在家里吃淡菜淡饭,也不敢再去塘坊垭那条路了。有了“语录岗”,村里的人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热情就高涨了,于是乎,全村上下人人学毛主席语录,个个背毛主席语录,一时成为全县的样板,塘坊垭也因此而名扬全县。

记忆总会让人铭记,那条小路也成为了我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

去年初,村里把这条小路修成了车路。

今年清明小长假回家祭祖,我特意把爱车开上垭子,踏在新修车路上,细细巡望盆地一般的村子,只见原先低矮的小瓦房变成了江南风格的小洋楼,原先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山,似乎变样了,水,似乎也变样了,整个村子全变样了。桃红柳绿,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交织在成片成片油菜花海里,相映成趣,一幅大写意春光图展现在眼前。陶渊明苦苦描绘的桃源境地比起家乡的情景都要逊色三分呀!这是现实版的桃源圣地。

小路散文4:家乡的小路

文/邢四方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对于沟壑纵横的家乡来说,路就是乡亲们的布鞋磨出的痕迹。田间地头,走村赶集,哪里近走哪里,于是便出现了小路、大路、岔路、弯路、斜路和后来的水泥路。在我的童年里,能走上柏油路是件可以兴奋几天的事,柏油路是通往集市的路,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当然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不得不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家乡的路蜿蜒曲折,那山梁上一人宽的小路斜斜扭扭,有时还很陡峭,那是通往远处的集市。每逢五、十过集,附近各个村里的乡亲们便从各个大小路口汇集到这条小路上,挎篮子卖鸡蛋的老奶奶,拉着牲口准备卖个好价的老大爷,准备买点日用品的媳妇们。小路时而在山顶穿行,时而在山底盘旋,路两边长满了野枣刺和各种半人高的蒿草。每隔一段大家停下了休息,这时会互相聊着各自村里的事,认识或不认识的都成了熟人,家长里短,那家的牛下了牛娃,那家的媳妇生了,谁家的娃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中途的休息成了大家交流信息的驿站。休息好了大家继续走,走到高处,可以看见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沿各条小路向一个地方汇集,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上到山顶便可看见一条水泥路,远远望去水泥路的尽头树木茂密处,隐约可见些红色的帐篷,那便是集市,走到这里,大家都会加快脚步,离集市不远了。对童年的我们来说,走几个小时的山路赶集,就是到集市上吃上个油炸糖糕、蜂蜜粽子,这是能让我们高兴好几天的事情。

童年的记忆中最讨厌下雨,那时的雨好像也特别多,只要一下雨,土路就好似洒了一层油,开始是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不小心摔倒就会摔成一个泥人。慢慢的雨越下越大,地面越来越软,土路好似洒了一层胶,“走起路来脚挂泥”,越走脚越重,以至走一两步就得甩一下泥。如果一连下上一整天或几天的大雨,门前的路面便形成了一处处的小水坑,无聊的我们折出小纸船,放到水中看谁的漂得远。一般下雨,大人是不让我们出门的,怕摔倒了弄脏衣服,或是着凉生病,大人们趁雨天相互串门,或围坐在村西头老奶奶的土炕上拉家常,直到估摸快到饭口了才各自离去。雨季,山村寂静得只能听到房檐流下的雨水声。

相比下雨的无聊,山村冬天的小路能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每当鹅毛大雪撒落了山村的沟沟坎坎、满目洁白时,我们就像一个个竖着耳朵的小兔子探着头跑出家门,到一处积雪稍厚的地方,捻成一个个小拳头大小的雪疙瘩,然后等其他的同伴刚来还没准备好“武器”时,来个突然袭击,但如果对方人多,我们就被打得抱头鼠窜,绕小路又迂回到他们后面,或居高临下打包围战,整个村庄的路上都留下我们凌乱的脚印。跑累了以后,我们又偷偷跑回家,拿上铲土用的铁锨,来到一处坡度稍长的小路上,一个人往铁锨头上一坐,后面一个人用力一推,人便和铁锨一起快速冲下坡底,一个一个接着下去以后,再从坡底上爬回高处,重新开始,也有等不及的人不等下面的上来就滑向坡底,结果半坡上撞上向上走的人,一群人人仰马翻一起滑向坡底,笑声喊声便飘荡在洁白的雪花中,纷纷扬扬地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冬去春来,我们在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从我们村跑到了邻村,从村子旁边的小学跑到沟对面的中学,路越走越远,路也越走越宽,从弯曲的小路走上了可以跑农用车的大路,从尘土飞扬的土路走上了宽阔的柏油路,我们也从乡村的土路走上了去城里的大路。

路宽了,路好走,乡亲们的日子也好过了,几个年轻人买回了三轮车,帮人拉东西在山区和集市之间跑运输,也有人买来了四轮车帮人拉砖头和建筑用的材料,大部分的青壮劳力则走出山村,从乡村翻山越岭的土路走进了城市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小山村的面貌。小山村如同年轻的青年从沉睡中醒来,舒展了筋骨,卯足了劲头。于是路宽了,房新了,车多了,山也更绿了。

在细雨纷纷的季节,我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漫步在已不是土路而是硬实的水泥路面上,路两边是葱绿的树木,四周是青绿的麦田,一阵阵带着泥土清香的气息使人心情舒畅,身边不时驶过各种牌子的小车,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小路,我便努力搜寻童年的记忆,但它已不见踪影。

别了,故乡的小路,我会永远把你埋藏在心底。

小路散文5:小路随想

文/田瑛瑛

走在绿草葱葱幽深曲折的小道上,亲吻柔软恬恬的花香,聆听脆脆酥酥的鸟语,寻觅曾经想念的心跳和远望的渴盼,沉寂在心灵深处熟悉的歌声再次唱响,一滴湿漉漉的晶莹在心叶上颤颤地抖动,一种牵挂像丝线紧紧缠绕,魂梦萦萦,美美地淡淡地隐隐地疼。

双眸穿过翁翠覆盖的缝隙,在如洗的蓝天中寻觅,寻觅那熟悉的笑靥。云雀成群却寂寞了云的记忆,霞光灿灿把孤独拉的老长,耳边只有自己轻轻的脚步,敲打着静静的小路,一次次呼唤,一声声叹息,空留无限惆怅,绵绵不断,心啊,有些抽搐里痛痛地无奈。

漫长的等待,吞噬着被岁月不断冲刷的灵魂,惊涛骇浪拍打消磨着竭力清晰的生命线,一遍一遍地吟哦轻唤,一遍一遍地向上苍祈求,不想不愿就此沉没,不想不愿把美好变成灰烬随风飘走。坐在美丽的山花前,默默回想,记忆五彩纷呈的碎片,像太阳光下的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痛心尖,欲语还休,只有细细地捡拾起那些甜美,安慰无所适从的魂魄,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梦是甜甜的,虽然醒来苦涩。收获空白地等待,但心灵的天空却能飘起镶嵌金边的云彩。

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许这就是全部希望的源泉吧?!那就期盼着后福吧!

小路散文6:秋思……

文/林映晨郭

阡陌的小路,落叶片片,叠成无边的思念,厚厚地掩盖着岁月的沧桑。一曲琴音,伴随着落叶蝶舞着最后的飘零,音逝叶散,只留下那一抹淡淡地眷恋与伤感。

一片枫叶游离在风中,惹了一季的伤感。望着逝去的刹那间,舞动着生命中最后的缠绵,给树留下了伤感的牵挂。曾经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经历过风雨的摇曳,都相依相伴。不知道,谁惊动了秋天的回忆,相思染尽了夏的容颜,在秋色中流逝着青春岁月。片片落下,在秋风中独舞,叠成了小道,浅埋往事,铺盖着岁月的痕迹。留下落寂的眼神,只有静静的对望着枯枝,一份牵挂,在秋风中递传着相思。

落叶撩起我的感伤,也撩起我对你的思念,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天。还记得那次的相遇在秋季,缘于落叶。你我在林间小路擦肩而过,也许是上天的捉弄,突然一片叶飘落在面前,都驻足而停,相似而笑。我俯下身拾取,放在手中,问,喜欢秋吗?嗯,喜欢秋天的伤感,喜欢那满地的沧桑。我说,我更喜欢秋的凄凉,喜欢秋的萧条。既然相识在秋季,那这片落叶送你,它见证着我们的相逢,也是代表秋天的情结。相逢是那么的诗情画意,可是在秋,那是一个离别伤感的季节,注定一世的悲欢。

霜满天,叶满地,一地黄花,一季的相思。萧条的秋图中,留下无数的青影,忘情于山水之间,流连忘返。你坐在枯树边,树枝还残留着几片黄叶,一只寒鸦停留片刻,你托着脸颊斜望天边的云,若有所思。偶然,望去,一幅凄凉淡雅的图,墨在我的心里,成一幅最美的画,也成永久的记忆。

缘聚缘散,季节不停的变换。云水间,一池残荷伫立在荷塘,没有昔日的荷韵和莲香。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搅动着落寂的静秋,亭阁中,静静地沉思,凝望着落叶蝶舞在云水之间,天色一片。遥望远方,北国的秋风中摇曳着你的身影,一曲秋怨的清管声,递传彼此的思念。天高云淡,望去北去的寒鸦,在秋风中悲鸣。落花流水,逝去往日的情怀,那一份情感落在风中,还没有来得及珍藏,散在无边的秋韵里。轻舞飞扬,遗落在红尘烟雨中,负了谁一世的惆怅。

我眷恋秋,眷恋着那一季的过往。踏踩落叶,在陌路上,寻找着遗失的足迹,寻找着曾经的欢声笑语,寻找着伤感和失落的倩影。踏踩的似心情,拾取的似记忆,留下的似伤感。寻望着那一幕幕往昔,景色依旧,落叶依旧,只是,树下少了怀愁的少女,少了一丝生机,只留下半点相思半点凄凉。零落一地的繁华,覆手倾了容颜,染尽了岁月。

流年似水,倾一抹相思。那一季的伤感,那一片落叶,是否依旧?浅墨书写,淡描了容颜,也许,只是泛黄的回忆,零落在梦里。

淡看水云间,一泓秋水,是我想你的清泪,叶叠成了秋韵,缠绵一季的怨。

小路散文7:相间的小路

文/菊映寒秋

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居住在城市里,对于城市里的景物是比较熟悉的。几十年前的房子,一般的也就是5层以下的居多,很多都是朴素的、平易近人的平房。现在的房子是越来越高了,林立的高楼,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样,争先恐后的从城市的土地上冒出来。这边一栋十几层的小高楼刚竣工,那边一幢几十层的大高楼又开工建设了。如果你住在一幢大高楼的西面的低层的房子里,那么在早上,即使太阳已经出来了,但也是看不到太阳的,因为太阳的脸隐在高楼的后面,要等到更迟一些的时候,太阳升得更高了,才能看到太阳那热情的笑脸。高楼还像一个个数学家,它们把城市的天空切割成一块块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使人看不到整个天空的模样。只有登上大大的高楼,才有机会一睹如盖的天空,感受到广阔的舒畅。

还有就是以前的道路,路面比较窄小且多有弯曲。现在的城市道路都较笔直宽阔,特别是新开的道路,可以让几辆车同时相向通行。几十米,上百米的路面宽度,科学的划分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还间隔着绿化带。一条大道两边的人,像隔着千山万水一般,即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也听不到对方说的话。城市文明在带给我们便捷生活的同时,确也带来了些许的不便。

我有的时候会想念乡间的小路。我在乡下生活过几年,走过一些乡间的小路。后来去了林场,走的是林场的小路。我感觉,乡间的小路和林场的小路还是有区别的。林场的小路,有时候有大树为你遮挡夏日热辣辣的太阳光,就是在酷暑季节,走在已经成林的林间小路上,也可以躲避开暑热的侵袭,感受到徐徐的清凉。但是看不到很远的地方,因为高大的树木遮挡了视线。在一些尚待林化的荒山和树木还矮小的山头,可以看到对面的群山。林中的小路,大多数是上上下下的起伏着的,左右拐弯的也是循了山势走的缘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乡间的小路,上下起伏的,左弯右曲的,极尽了自由,仿佛是一条舞动的绸带,飘啊飘的,就把你带到你要去往的地方了。

乡间的小路旁,有新建的楼房,也保留着部分颇有年代的老房子,给住在房子里的人,带来风雨无忧的生活;乡间的小路旁,有一些树木在那里站岗,给人带来惬意的荫凉;乡间的小路旁,有一条溪水蜿蜒着流向远方,给人带来生活的甜水;乡间的小路旁,有庄稼在田地里茂盛的生长,给人带来丰收的憧憬;乡间的小路旁,有炊烟袅袅地在天空中飘渺,给人带来简单的粗茶淡饭或丰盛的餐宴。

我喜欢乡间的小路。人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你尽可以边走边想自己的心事,不必紧张地观察威严的红绿灯,也不必担心会有一辆汽车突然地就贴在自己的身旁,使人被吓一跳。你可以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看白云如何在那广阔的舞台上,变换着各种优美的舞姿。也可以看看路边的农人,怎样细心地打扮着地里的庄稼。经过果园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跌落在你的身上,像是老朋友的一个亲切的问候。还有那生长在菜园边、野地里的各色花朵,摇曳着它们的美丽,特别是在那些围园的篱笆上,时常有牵牛花爬在上面,张着小喇叭,广播着菜园子里蔬菜们丰收的消息。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个老年人,手里牵着一个幼儿,悠闲地走着,更是让你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美。

已经很久没有能够悠闲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了。许多时候,我若怀念乡间的小路了,就会到公园里去,到休闲广场上去,在那里,有一些用小石子细细地铺就的弯曲的小径,小径旁,有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和人工铺就的草皮。这一切,虽充满了城市文明的气息,但却少了一丝大自然的原生态的野趣,令人感到有些许的遗憾。

我常在心里想,等有机会了,再到那有着弯弯的小路的乡下去走走。看一看那里朴实的人们,瞄一瞄那里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的低层的房子,尝一尝那里绿色环保的禽畜蔬果。晚上,望一望那里清新如洗的宁静夜空,听一听那里鸟虫的低吟浅唱。让乡村清新的风,慢慢的梳理一下自己因久居城市而略显浮躁的情绪,人自己的心情好好地放一个大假。

小路散文8:那条小路

文/李洪

那是一条七弯八拐的崎岖小路,穿过幽深的竹林和一片庄稼地,再经过茂密的灌木林,就可以看见矗立在半山腰的飘扬着鲜艳红旗的小学校。离开故乡很多年了,那条小路就像一条怎么也无法扯断的系带,一头连着四处漂泊的我,一头连着深情守望的故乡。多少回在梦里,怎么走,那条小路总是没有尽头。

跨出家门,径直就走进了那片遮天蔽日的竹林,站在铺满厚厚竹叶的小路上,是很难看见天空的,院子里的人都戏称这段路叫“暗路”,意思就是不见阳光和天空的阴暗的路。春天,路边开满了各种野花,有淡蓝色的扁竹根花,纯白色的含羞草花,粉红中带点白色的臭牡丹花,还有些不知名的各色小花,都在微微吹送的暖风中婆娑起舞,像少不更事喜欢打闹的小姑娘,煞是好看,虔诚地侧耳聆听,你总能听见她们时而无所顾忌的嬉闹,时而矜持的私语。在炎热的夏季,最能感受到那段“暗路”的好处,不管外面多么的热浪滚滚,竹林下总是凉风习习,院子里的人总喜欢带着板凳去那里乘凉,虽然老是摆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龙门阵,却也其乐融融。

穿过竹林,是比较开阔的庄稼地,初夏时节,走在两边都是苞谷的小路上,叶子蹭在脸上,那感觉可一点都不美妙,苞谷叶边缘细密的锯齿,会刮得脸生疼。可现在多想再让苞谷叶蹭一下脸,重温一下那种疼痛的感觉,但已经不能够了,小路两边都有些撂荒了,也早已不见了苞谷林。小路边枝叶茂盛的桑树上,这时会结满紫红色的桑葚,那可是我们最喜欢的,甘甜的滋味,可以一直甜到心底,哪怕每次都弄得满脸紫红脏乱不堪也在所不惜。快步走过苞谷林,就爬上了一个小山坡,向下望去,一梯梯刚栽上秧苗的稻田,一直绵延到远处的山林边,绿得沉稳,绿得不动声色,让人心醉神迷。此时,阳雀那带着一抹阳光之色的歌唱在苞谷林里,在桑树丛中,在田野上,在山林边,此起彼伏,像一颗乡愁的种子,种在了心灵的最深处。

钻进长满灌木的山中,那条小路就更弯曲了,时而平坦,时而缓坡而上。林中长满各种植物,有粗壮笔直的落叶松,有纤细秀颀的水杉,有树身银白的枫树……数不胜数,各式形状,各种颜色,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要数树皮粗糙的青杠树了,那是最能代表家乡特色的树种,杂乱的分布在小路两旁,春天叶子嫩黄,还会开出漂亮的淡绿色的花,一串一串,闪着光,挂在枝叶间,随风而动的时候最是好看;盛夏时节,青杠树上会结出带“帽”的漂亮果实,我们都习惯叫青杠豆,是我们最好的玩物,被拿来当小陀螺玩;每到晚秋,枯黄的青杠叶簌簌落下,又会被乡里人捞回家,当作上好的柴火。青杠树就像我那朴实无华的家乡人,与世无争,却也自得其乐。走在林间小路上,偶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橘红色的红籽冷不丁从不高的山崖上垂下来,行路的时候张嘴就能品尝到,酸酸甜甜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处暑过后,一场大雨,就会催生出各种可以食用的蘑菇,米汤菌、石灰菌、大脚菌、青杠串、油蜡菇、枞树菌等等,这些名称就像镌刻在心底一样,乡里人都可以如数家珍,就算你随意经过这条小路,都可以捡拾一些。用这些蘑菇做出的菜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我终身难忘的最美的家乡味。

如今,那条小路已经有些荒芜了,虽难以行走,我还是坚持去走了一回。小路可以消逝,心系家乡的那一片痴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小路散文9:一条小路

文/李欣霞

我家门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天我去上学时都会走过。

春天,小路两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草地穿上了绿油油的新装,柳树姐姐亮出了她翠绿、优雅的长发,柳树旁边还有一条叮咚唱歌的小河,梧桐树也长出了嫩绿的芽。

夏天,天气十分炎热,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炉一样烤着大地,附近的人们总是喜欢到小路边的小河里游泳,那条小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滩河。你知道为什么叫沙滩河吗?因为河岸上有好多的沙子,那些沙子可以给下不了水游泳或游完泳的小朋友玩。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秋天,梧桐树的树叶变黄了,几片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小路上铺满了黄色的树叶。

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小朋友们都跑到小路上堆雪人、打雪仗……

小路散文10:消失了,故乡的那条小路

文/张先鼎

我的故乡刘家湾,是一幅定格了的水墨画。蔽日的浓荫里,六十余户人家,高高低低的房子,围绕着小山岗,形成了一个半圆,像一只弯弯的牛角,因此叫刘家湾。因为故乡面临波光粼粼的湖泊,祖上便在弯字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湾”字。

1

就这样一条小路,却凝聚着故乡人许多顾盼许多希望许多悲欢离合。姑娘们从这条路上嫁出去了,媳妇们从这条路上娶进来了,学子们从这条路上走向外面的世界,小伙子们从这条路上闯荡去了……于是,小路既是相送子女打拼未来的寄托,更是牵肠挂肚盼望归来的希冀。每到旁晚,尤其是逢时过节,村头的老枫树下,总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小孩以及父亲、母亲的惊喜和惆怅……

走在这条小路上,有时觉得很窄很窄,而有时又感到很宽很宽,可以看着庄稼由青变黄、河水由枯到盈,可以看到东边像金字塔一样的冷冷山——那是故乡的标志,出远门回来,看到冷冷山,家就不远了。冷冷山的背后,群山隐隐,烟锁雾罩,曾经给过我无限神秘的遐想。北边是大洼口,相传,那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的鞭痕。西边是越走越高的山岗。南面呢,就是三面环水、云蒸霞蔚的浮山了。

小路,始终是弯弯扭扭的,像在行走。青青的远山,也在跟着,我们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那形状都是一样的,村庄也在行走,走大了姑娘小伙子,走老了叔伯大婶,今天东家盖了新房,明天西家添了宝宝,腊月一过,村里总会多几个少妇,少了几个大了的姑娘。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失意,抑或是疑惑,人长大了为什么就要走呢?而且走得义无返顾,我真佩服那些姑娘们!而那些小伙子,不知怎的,娶了媳妇就疏远了我们,疏远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有的很快就另立门户了。

村庄就这样不断地变化着,房子在变,人的心事也在变,有时变得很陌生,仿佛是被小路牵着,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先,无论是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还是叔叔婶婶们,都是那样亲近,一边和别人说着话,一边搂着我们,毫不隐讳自己说话的内容,很透明,给我们以知根知底的感觉。可渐渐地,就像隔了一堵花玻璃墙,模糊了,跟小时候捉迷藏一样,靠猜。是我的心情复杂了,还是他们看我们长大了,开始回避?有时,还真的有些失落感。

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长大了,有的留在村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圈;有的走了,沿着小路,落户别的乡村和遥远的城市。我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终于,我就要离开故乡了,当我踏上小路,才感到故乡的难舍,眼睛模糊了,不敢回头看,我想,那些伙伴们临走时的心情,大概也是这样吧。我这一走就是三十余年,其间,每次回到故乡,总有曾经的音容笑貌、慈祥的脸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总有曾经总是泪痕满面、灰头土脸的小姑娘、小男孩,漂亮了,英俊了……而小路呢,还是那样曲曲弯弯的。

然而,多年之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却总也找不到那条逶迤于村旁、田野的小路了。我站在直达村口的乡村公路上,一遍遍地辨认着,草塘呢,我无数次光着屁股,以各种姿势凫水的草塘呢;那终年流水哗哗的丘缺呢,坐在青石板上,让清澈的溪水冲击着我们赤脚的丘缺又在哪呢……消失了,故乡的那条小路消失了。每当在外思念故乡时,跳进思绪的,首先是那条小路。小路像系在灵魂深处的一条带子,长长的,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的系着,从没有松开过,就像母亲的背带……

今天,故乡终于将那条带子收藏起来了,以公路的速度进一步缩短了与我们这些游子的距离。

啊,故乡,总是那样慈祥……

小路散文11:乡间小路款款行

文/钟期和惭

春节到乡下拜年,我特意避开熙熙攘攘的大道,以步代车,独自走了一段乡间的小路。

那是一个薄阴的天气,刚下过小雨,地面湿漉漉的。远远地望去,田间的小路有些朦胧的绿意;近看才发现脚下枯黄的草丛间,冒出了几株嫩绿的小草,羞答答的。恰似韩愈《早春》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路旁,绿油油的油菜生机勃勃,叶片上挂满了细小的水珠,虽然它没有荷叶的硕大无比,但多少有点荷塘雨色的韵味。那带露的麦苗,尖尖细细的,青葱一片,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田畦。

不远处,有几口池塘。池水清粼粼的,几只鸭子在水中“嘎、嘎”的叫着,扑扇着翅膀,自由的嬉戏,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让人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妙句。

再远处,是一片农田。田间留下的禾茬依稀可见,田里有水,迷蒙蒙的,被一层乳白色的薄雾笼罩着,空气里到处氤氲着湿润的气息。偶尔,还可以看到一群群雀鸟,呼啦啦的从头顶掠过,一会儿落到田间这头,一会儿落到田间那头,好不惬意,真是人闲鸟闹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自然想起耳熟能详的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虽然没有夕阳,没有老牛,没有短笛,但也能唤起我的记忆。

在这片田地里,曾留下了我父亲一生的足迹,洒满了我父亲辛劳的汗水,穷尽了我父亲毕生的心血。父亲是庄稼汉,与田地为友,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记得1994年“五四”青年节放假,我急着回家帮忙,因为农村每年“五一”是农忙季节。当年,父亲身体不好,有哮喘病,受不得累。恰好那年“五四”全镇举行篮球赛,我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当我赶回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劳作的父亲还没回来,我往田间走去,远远地听到自家的老牛“哞哞’的叫着,心里一惊。原来父亲累倒在田埂上,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的眼泪簌簌地往下落,怨恨这片田地折磨着我的父亲,把曾经高大结实的父亲,累弯了腰,累出了病,我甚至憎恨这片土地。如今,虽然我的父亲早已离开了这片土地,但我却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敬畏和感激。如果没有这片土地,那就没有我魂牵梦绕的根须,没有思亲怀乡的情愫,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一路走去,缓缓地前行,禁不住四处眺望。这,就是我的家乡,是我生命的摇篮,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多少次跌跌撞撞,多少次起起伏伏,多少次来来往往,我都没有遗忘。今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到格外的亲切,如同阔别多年的故友重逢。

是的,我满载父老乡亲的希翼,走出了这片土地,从这条乡间的小路走上了宽阔的大道。也许那些路,给我带来了幸运与财富,但却不能给我带来亲情乡情的温馨和幸福。今后,无论漂泊多远,走过多少阳光大道,我都不会忘记这条乡间的小路。因为这片土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小路散文12:月光下的小路

文/毛君秋

夕阳悲壮地纵身一跃,便义无反顾埋进山脚,留下几道红霞,如同鱼群沉水后泛起的层层波纹,在山边漂浮。群山无语。随着鸟儿一声锐叫,如婴儿新生般,一轮明月缓缓从东边山涧升起。

父亲还没有回来,他一大早就挑着缝纫机给外村一户人家做上门工去了。父亲是村子里有名的裁缝,平日里人家争着请他上门做衣服,日子排得满满的。父亲也就靠这门手艺,支撑着全家的生计。

母亲斜倚在门口。门前是一条蜿蜒的砾石小路,很长,一直通到村子以外很远的地方。母亲把目光投向了路的远方,而把担心挂在了脸上。“君儿,你爸爸还没回来,我们去接他吧。”母亲说。前几天下过一场雨,小路坑坑洼洼,低洼处还有些积水。冷风擦着耳际吹过,我拉着母亲温暖的手,并不感觉寒冷。

初升的月儿如小女孩般羞涩,藏身竹梢之间,清风划过,竹影依稀。一会儿,月儿踏着金莲碎步缓缓爬过了竹梢,月空澄静,星辉迷离,洁白的月光均匀地洒在路面,月光下的小路清晰、宁静。小路两边是高高低低的禾田,寒露里泛出冷冷的白光。屋舍掩映在竹树之间,青光乍现,月影如图。远远的,一道熟悉的身影迎面向我们走来。母亲牵着我加快了脚步。

果然是父亲。一根竹扁担横在他的肩上,一头挑着缝纫机的机身,一头挑着机头,后背微弓,帽儿已脱下,棉衣扣儿已解开,我闻到了一股和着汗味儿的暖气,那是父亲的味道。在我的世界里,父亲是一座山,他用巨石般的臂膀,挑着我们兄妹几个在艰难中慢慢长大。

“你累了,我来挑吧。”母亲轻轻地说。那一担重物与她瘦弱的身躯是那样的不相称。周围十分安静,扁担的吱呀声、我们的脚步声和母亲的喘息声,异常的清晰。

明月高悬,月华如洗。月光下的小路,宛若一条白色的飘带,曲曲折折,一直通往家的方向。渐渐地,我们看到家了,橘黄的灯光从木窗投射出来,一种暖暖的感觉在我心里升腾。

忽然,母亲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前倾,双膝跪地,那担重物在母亲腿上留下一道永远的疤痕……

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成追忆。如今,家门前那条小路早已铺上了水泥,母亲也于多年前过世了。可是那一晚,那一晚的月色,还有那月光下坑坑洼洼的弯弯小路,成为我心灵里永恒的记忆。

小路散文13:羊肠小路

文/派克

闲着没事,打开去年朋友带我在家乡拍的照片,发现,村庄周围最近的一些小山丘都不见了,几乎都被推土机推的一马平川,改成良田,种上了各种庄稼。尤其是村东那面山坡,已经看不到什么树木了,远远望去,全是高低不平的庄稼。

看着看着,我突然感觉,童年的梦被推倒了,年轻时的狂野也推平了,把小学时跟同学在山上挖蕨菜、跟大表姐采蘑菇的那些快乐的记忆和身影,也都一道推倒,卷进土里,转而又深深埋掉,再也找不到;那些五彩缤纷的野花,那些一族族开着紫粉色小碎花,编筐莴篓用的很香很香的黄色或紫色的杓条,如今再也看不到了;每天清晨醒来时那些古灵精怪的小鸟的叫声,再也听不到了。曾经那些可爱的小丘陵,充满神奇色彩的大山,越来越少,离村庄越来越远,飘飘渺渺,渴望而不可及。一个村庄,若失去了山的点缀,小河涓涓流水的衬映和环绕,就不能称之为山清水秀了。

从照片上,远远地,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一些,从村庄通往田间几条蜿蜒的羊肠小路,最早,那应该是通往山上充满神话的林荫小路,而这些林荫小路,久经岁月的冲刷和人为地毁改后,我已经辨认不出哪条是原来的,哪条是后来的。

小路两边的庄稼,虽然也郁郁葱葱,天空,虽然依旧像早年那样蓝,但这些羊肠小路,没有了往日的树木花草呵护,没有了蝴蝶与鸟儿叽叽喳喳的纷扰,失去了原有的小情小调,失去了原有的小清新与魅力,失去了原有的别致和温馨,变得枯燥,单调,寂寞,孤独,像一条条困乏无力无精打采、仰晒在地上赤裸裸的虫子。

这些曾经让人喜欢的林荫小路,如今,俗气了,变成耕种和收割唯一的羊肠小路。

林荫小路,失去了往日的风景和年华。

小路散文14:阡陌,秋野

文/梦醉清风

一路蜿蜒的田间小路,是秋季欣赏田园风光的必经。小路上,留下了我自在流连的串串脚印,也留下了我遐想远方的灵感文字。感觉生活的阡陌中,没有人改变得了纵横交错的曾经,只是,在渐行渐远的回望里,那些痛过的、哭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

每个人,每次经历的坚强,都是自己成长的基石。记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时间历练的坚强里,也隐藏着许多成长的无奈,只是不会轻易被人发现而已。

也许,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功者,正是经历着许多无奈的坚强,才走到了自己努力的人生高度。成功之下,虽然无法看到山脚的碎石野草,但一切萧瑟或繁茂的风景,都在应该经历的时光里经历了,而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成了闲暇时回味的人生况味。

人生中,每一次经历,或许就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就像秋意弥漫着的不断蜿蜒的日子,所有途经的山水里,还是留下了许多璀璨。经历的坎坷多了,就会明白:挫折就是生活的一种历练,只要心永远阳光,快乐的指数就会增长。

很多时候的忙碌,其实是一种无法回味的幸福,让人没有时间去遐想那些不存在的如果。很多时候,人的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的感觉,源于自己心灵的负重太多,压制了本可以快乐的心。其实,每个人,生命里的经历,都是一首可以回眸的诗。

每一程的行走里,我于静悟里懂得了珍惜,于珍惜里慬得了友情的珍贵和拥有的厚重。于是,明白: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过知酒浓,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总会带着我的足迹悠扬辗转。在阡陌,我只想与秋依偎,聆听岁月的心声。

当萧瑟的秋风在低吟浅唱着自己的魅力,诉说着昨天的故事时;当时间剥离了斑驳的往事,当光阴带走了祝福的絮语后,我依然记得份温馨的陪伴里,有个千呼万唤竟一去不返的背影,有片执着的叶子在剥离枝头时留下的忧伤,也有一阙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欣喜。

阡陌,秋野里,尽管秋风吹了很久,但不怕秋寒秋霜的绿色的苍山,依旧烂漫,掩藏了风雨侵袭的痕迹。绿叶,自在于秋风中飘曳,并没有露出沧桑或斑驳的神态;尽管秋风已经开始了颠簸,并在不断折磨着留下了坎坷,但自身坚强的希望的植物,依旧显得很优雅。

我沿着秋天的绿光前行,把无处安放的闲愁放逐在无边无际的秋色里,任独自飘零的愁绪,编织我的黯然神伤。当一季繁花终于尘埃落地,当一帘幽梦终于随风飘远,当一段故事终于落下帷幕,我可以用沉淀的文字,将这一程辗转的归期浓缩成一段故事的句号。

秋野,一片金黄,那是丰收的颜色。“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何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长路漫漫,我感觉秋并不孤独,自己的人生也不孤独,因为我一直拥有着一段段如歌的季节。

我喜欢阡陌里的秋,也喜欢秋野里的草木。心累无痕,叶落归根。我想,叶子们也是在寻求一个心怡的安身之所吧!在秋风的帮助下,植物们各得其所,哪怕一叶压一叶、一片叠一片,都毫无怨言,并怀揣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无所争夺,淡泊名利,静美动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