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散文

请欣赏不知不觉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不知不觉散文1:冬日念秋

文/碧波

四季轮替,不知不觉到了立冬日,可是对秋日的感念却冬日不息。从生理年轮上,早已远离了诗的岁月,步入了散文和纪实文学的年龄。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我竟悄悄地爱上了秋天。今年这个秋季,对秋的感怀最多系列的文字就是例证。

中国古代认为秋季主刑,主兵,所以自古多有悲秋之客。所以秋风萧瑟,秋雨凄厉,“秋风秋雨愁煞人”。禁不住轻叹一声:“怎一个愁字了得!”

然而,对于秋情秋趣,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味。且不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丰衣足食的黄金季节,瓜果溢香、温凉宜人的季节,仅那一年一度的秋声秋色,就足慰红尘中众多劳碌悲苦的心灵。尽管秋意中确实蕴含着一股笼罩万物的肃杀之气,失恋或失意的人每临斯境难免悲从中来,但那悲,也是同春愁春怨的悲切有别的悲壮,其情愫,自然是区别于阴柔的那种阳刚之美。

有人赞美秋季为“金秋”,毫无夸张修饰之嫌。倘若能闹中偷闲,躲到一个清净去处,在红墙绿瓦和苍松翠柏之间,猛地发现两三株笔直挺拔的银杏树,你的眼光定会为之一亮。银杏那一柄两瓣的美丽叶片,像一把黄金锻就的小扇子,金灿灿地挂满一树,迎风飒飒,一棵银杏,就如一柄直戳在大地上的黄金伞盖。经那黄金伞盖滤过来的爽风,会令你突然感悟到中国人称秋风为“金风”的妙意。

秋景之妙,不只在于叶,也在于花。论花型,我喜爱秋菊。仅此一门一派,便千姿百态:黄菊黄得那么鲜亮高贵,白菊白得那么纯洁幽雅,紫菊又紫得那么雍容沉静。她既高雅,又平易,艳而不媚,敢于迎风傲霜,笑于百花之后。论花香,我喜爱桂花。银桂如雪,丹桂如金,都是山寺月中迎客留客的良伴益友。那盈袖的暗香,淡淡的,香香的,甜甜的,不怪,不俗,温馨而亲切。

至于临潭,临渊,临江,你很容易发现秋水之美。比较而言,春水浑,夏水腥,冬水寒,只有一泓秋水,一尘不染,是明澈、纯净、深沉而淡泊的。心如秋水的人,大约就快悟着禅机了。

除了秋晴,还有秋雨。倘若你在北国的湖畔塘边听雨滴残荷,或在江淮的小巷深院听雨拍梧桐,或在岭南的客舍小楼听雨打芭蕉,未必都会引起愁绪。也许那时你正独自一人静夜回首五味人生,也许你正同爱人携手相拥作无言倾诉,也许你正与全家老小共聚一室同享天伦之乐,也许你正和几位久违的挚友借雨偷空躲在僻静处小酌一杯神侃闲聊。那时,这雨意,这雨声,这秋意,这秋声,不正是你心中感触的最和谐的共鸣吗?淅淅沥沥,滴滴答答,谁又能尽释这天籁中的喜怒哀乐呢?

冬日念秋,不尽的秋意耿耿于怀中。

不知不觉散文2:写在立冬到来之时

文/罗文博

不知不觉间今日是立冬了,温度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南方立冬,像是个略施粉黛的女子,不艳不素,还有一丝秋天犹存的温婉。

古人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地始冻,土气凝寒,立冬果然一出场就给人们一个下马威。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在诗人笔下,冬天虽寒冷,能温暖心灵的事物却更多。一位不约而来的老友,一只红泥小火炉,一杯雪夜里熨烫正好的美酒。一个人可以躲在时间深处,安静而从容。

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在阳历的11月7、8两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时间,巧用天时。

立冬了,天气没有特别的寒冷。这个深秋在迎冬时有些温暖,不过早晚的温差还是略显。随着“霜降”裹挟着秋日里最后一缕和煦的秋风,带走秋天的最后一缕残阳,冬季便将悄然而至。不管四季如何更替,生命总有恒常的温暖,霜降目送着一个季节的流逝,迎来的又将是一个生命的轮回。

初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莅临,脚步有些迟疑,是怜惜枝头上一朵花的孤寂与伶仃么?天空蒙蒙,使得这种灰暗的色调,变得单一而又深沉,像心灵中那些某个空白的时段。只是这灰色的天空也无法释怀一缕怅然。晚秋的忧伤还隐隐约约,实在是想抬手挥去,迎向新的季节,却终走不出那段梦境深处的迷惘。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凉着凉着就到了十一月。这个月里有个标志性的节令:立冬。 古人非常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还因为常常依据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一季的寒暖,有个说法叫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立,建始也,表示一个季节自此开始;冬则是终了的意思。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农耕时代,冬意味着秋收结束,农作物收割储藏,人要归避寒冷了。

立冬是农历十月的大节。远在汉魏时,天子要在立冬这天亲率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一是迎接冬气,二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旌表与抚恤。在我们的民俗里,立冬时节要到坟山祭祖。冷风乍起,冬意渐袭,立冬时的祭祀又被称为“送寒衣”。适时,以新收谷物、时令佳品、纸火香烛祭祀祖灵,多烧冥币冥衣,叮嘱防寒保暖,禀报今年收成,祷告庇佑人畜两安,祈求来岁丰登。

在民间也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人们在这天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祈求上苍赐给来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在这一天放松休整,饮酒为乐。渐渐地,这成了立冬时最通行的风俗。这也符合秋收冬藏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春种秋收后,农人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来年春暖花开时进行新一轮的劳作。

进入冬天,城市开始过冬。阳光也开始过冬,像是在储存光耀,等候灿烂。秋末,大多看到的是阴晴不定的雾天和光芒不强的太阳,起风时,雾终于散去。城市开始供暖。

冬天里有着更多的好天气。阳光普照大地的好天气。我喜欢冬天里阳光强烈的光芒。寒冷的季节,路边梧桐树上没有落尽的叶还在片片成荫,还有那些高大的楼宇在阳光下形成的坚实暗淡,都显得特别清晰。荫影下的寒冷更加阴冷。走在冬天的阳光路上,整个人会被正午的太阳晒的暖洋洋,手已不再冰凉。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诗人李白在《立冬》一诗里,就写出了品冬酿作新诗的雅趣。

民谚云:“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冬令进补的意识,在民间可谓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进补之道的人却很少。立冬补冬,也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适当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需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一般在前几天,大多数主妇们就会三五成群地相邀着去药店买进补的材料,什么天麻、黄芪、党参、当归等等。除了这些中药材,还有就是炖鸡汤了,这个很重要,因为立冬这天炖的鸡一定得是土鸡,吃添加剂的鸡才糟蹋了那些补气补血的中药材呢。

所以,要么在哪个农户家早早买好了鸡,要么是有亲戚家送来。要不,就是自家鸡圈里养着。若临时抱佛脚,哪买得到吃谷吃糠的正宗土鸡?当然,那些没有鸡的人家就只有炖猪脚或排骨了。也有吃得奢侈的,宰狗,买羊肉,这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美食家”。

除了食补,古人还特别重视脑补。冬夜漫长,且又是农闲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提升乡民文化水平的方式。

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生命在于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适得其反,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不错选择。同时,要多晒太阳,进行阳光浴,注意保暖,增强体质,有病早医,无病早防。

不管怎么说冬天来了,暖也罢,冷也罢,总是要过去的这是自然规律。因为在冬的后面还有春夏秋的姐妹们等着走向人间送来春花秋月鸟语花香!既已立冬,离飘雪的日子渐行渐近,待到残雪消融,想来春天也为期不远了。

季节可以轮回,人却只此一生。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像一个演员,只是或悲或喜角色不同罢了。冬来了,每个心灵都想要寻找一处温暖的所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静观其变,沉静地回味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苦难,多少悲愁闷,是躲不掉避不掉的,唯有直面,唯有接受。立冬之后,就是冬天,此时,我站在冬天的门口,向着远方,向着漆黑薄凉的夜色,轻轻念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知不觉散文3:美丽的梦

文/马琦侣

晚上,看书的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迷迷糊糊地感到自己睡在一朵白云上,而且云朵上还有一所学校。

突然,我看见张老师走到了我的身旁,拉着我的手走到一个蘑菇房旁,亲切地对我说:“马琦侣,这里以后就是你的房间了。我发现周围也有好多蘑菇房,透过窗户我看见了我们班的同学,原来同学们都来了,我们都来蘑菇房里上学了。第二节课,我们跟着张老师走进一间开满了鲜花的玻璃房里,房子中间的桌子上有一只母鸡,我用手轻轻一摸母鸡的背,它便咯咯地叫一声,马上生了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我敲开鸡蛋一看是煮熟了的,原来母鸡是假的,桌子的旁边站着一头奶牛,我拿着玻璃杯放在奶牛乳房下面,玻璃杯里立刻注满了浓浓的牛奶,走近一看,奶牛是假的,大家争着抢着要骑牛。热闹了好一会,全班同学坐到桌子前,吃着香喷喷的早餐。

我们的教室是在草坪上,我们在张老师的面前排成半圆形,早晨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将影子留在我们身后,张老师开始上课了,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都转过身去,看看你们身后有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影子”。

突然,我的影子不见了,云朵上的学校也不见了,我被吓了一跳,原来我是在做梦呀!

不知不觉散文4:爱,就在身边

文/赵雨馨

不知不觉,我们已沐浴着爱生活了十多个年头,爱就像春风,徐徐地吹进我们的心中;爱就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在我们的心中,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快乐成长。

五岁,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

那一年冬天,快新年了,奶奶变戏法似地拿出一件似曾相识的毛衣给我,叮嘱我大年初一要穿上,那件毛衣有着朴素的外表,唯有几朵小花装饰。临走时,我猛然想起,这就是奶奶花了好几个月完成的大作呀!霎时间我的眼前浮现出奶奶专心致志为我织毛衣的情形,不禁回想起奶奶对我关心备至的点点滴滴:每年冬天,她都会为我准备好御寒的毛衣;每一次放学回家,她都会为我准备可口的零食……等到大年初一那天,外面冰天雪地,我穿着奶奶织的毛衣倍感温暖,奶奶还一个劲地夸我穿上这件毛衣是多么的合适,也就在此刻,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田,滋润了每一寸皮肤。

八岁,爱藏在父母的叮咛里。

上学时,爸爸妈妈一同送我去,一路上谈笑风生。下车时,爸爸叮嘱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不懂的一定要及时问,上课多举手发言,在学校好好学习……”妈妈帮我仔细地整理一下红领巾,习惯性地拍拍我的肩膀,笑盈盈地对我说:“快进去吧。”关切的眼神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飞奔进了学校,一转头,却发现爸爸妈妈还在目送着我进学校。

十二岁,爱藏在老师的教导里。

那一次的英语考试,我竟意外地以失败告终,我哭丧着脸呆坐在座位上。不知什么时候英语老师走到了我身边,把我叫了出去,耐心地为我讲解题目,与我谈心,给我鼓励,那声声教导让我如沐春风,使我敞开心扉,令我倍感温暖。

爱藏在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你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爱一定会被你找到,爱就在身边,无处不在。

不知不觉散文5:冬至饺子香

文/钟芳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新年,因而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的家乡,冬至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前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迎接马上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

饺子有“交子之时”的意思。而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所以冬至之时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同时饺子的形状类似元宝,吃进了元宝,自然是“招财进宝”到了家,象征全家团圆、和和美美、大吉大利。

记得小时候,常听妈妈念叨“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每到冬至这天,母亲总不忘给我们全家包饺子吃。

饺子花样繁多,但以白菜猪肉饺子最为香鲜。看着母亲一点点地把五花肉剁为细细的肉茸,拌上切好的葱姜末、白菜碎,加油盐拌匀,调出鲜美的馅料。母亲拌的馅总是不咸不淡,不干不稀,油亮通透,色鲜味香。

做饺子皮,母亲在面粉中加入温水,很快揉成光滑的面团,并“啪”地一声拍一下面团,然后放在盆里盖上湿布,醒半小时以上。

开始包饺子了,全家人一个都不少地围坐在餐桌旁,谁都是笑容满面。擀皮的擀皮,包的包,摆放的摆放,一派幸福祥和的喜气。母亲是包饺子的好手,她不但包得快,还顺带着给我们讲一些有关饺子的故事。要我们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两边翘翘的,中间圆滚滚,寓意财源滚滚。

包好饺子后,我们姐弟总无心玩耍,一直守在厨房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上下翻飞。氤氲缠绕的香气间,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来,就着蒜醋辣椒油调成的味料,一家人吃得不亦乐乎。嘴馋的我们也早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接一个地吃起来。吃着吃着,不经意间,一枚硬币蹦了出来。母亲这才告诉大家: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谁就是有福之人,来年一定好运连连。我们也总会举起胖胖的小手忘情欢呼。就是这样的饺子,我们吃出了浓浓的情韵,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要印象深刻。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饺子已成家常便饭。素馅、肉馅、海鲜馅……各种口味的饺子应有尽有。凡俗的日子,想吃什么都能吃到。尽管如此,但我却还是一直对儿时的冬至饺子情有独钟。

细想起来,与其说是喜欢冬至的饺子,不如说我喜欢的是包饺子时那种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包进饺子里的不仅是美味的馅料,更有那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温馨,让人无比幸福,足以温暖我们人生的冬天。

不知不觉散文6:素描

文/水墨风云

我在路边行走,不知不觉中,夕阳已垂落,半轮圆月上了淡淡地妆,白杨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

长河落日横斜的影子,拖住了我的双足。子规啼叫,落花流水,清风明月,都唱倦了她的多愁!

我在路边漫步,走走停停,也不知为了什么!

湖边的垂柳,掩盖了湖边的茅屋,拉长的掠影,在风中翩翩飞舞!

喧嚣的人群,刺耳的汽笛声,魅眼的灯光,笼罩着我焦躁不安的心!我慌忙曲径穿过一片草地和几层泛黄的小树林!

眼前一湖清水,很绿,绿的让人快要窒息的感觉,几片落叶船在水面摇曳,月儿半圆落水中,风儿撑船去揽月,俄顷,溅起浪花一重重。月儿笑弯了腰,风儿揉出了泪,我素描他们的情!

我找了一块石凳子坐了下来,仰望蔚蓝的天,顷刻之间,天空之城是多么诱人的美丽,夕阳播撒了她的余晖,镶嵌在青天白云之间,如虞美人的脸,多情的,温柔的笑靥,如花似玉惹人怜啊!

河水在柳影下静静地流淌着,疲倦的晚风,徐徐吹来,含带着妖娆妩媚的远野花香。杜鹃鸟依偎在若隐若现的树荫中探望,懒散的白云也趴在风的怀里休憩,偌大的田野趁机打起了鼾声来,你听,田野在呼呼呼喘息呢,当我的眼睛掠过它的身旁时!

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嬉皮笑脸在在草坪上玩耍,来回追逐,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一般,还打起了滚来,那惹人爱的笑声不断,使大地都愿意亲吻他们的脸颊!

一对对甜蜜恋人,含情脉脉,呢呢喃喃,你侬我侬的谈天说地,爱情让他们忘记了时间了,签下了爱情合约,鸳鸯戏水水中央,一起看月亮爬上山,夕阳的余辉是给他们最好的爱之礼物!

这时,看见几位老大爷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下棋!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双眼睛都不小心陷了下去,一双双粗糙的手,像老松树皮一样,历经沧桑的他们,懂得怎样去享受余下的时光,懂得在生活里开怀大笑,那笑声是多么的温暖纯真啊!

仰望头顶上的一片青天,好美丽的晚霞,好柔和的清风,好愉快的心灵,多么希望能够让我们的脚步放慢,多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在这一刻,多希望生命得到无限宽慰,素描我们慢慢的老去的身影!

多少年后,有一个可爱活泼的孩子,如小精灵一般在绿绿地草坪上,与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打个滚!他爱说爱笑,在小树林间和爸爸妈妈一起捉迷藏……

多少年后,有一对恩爱的情侣背靠背,微笑着诉说心里的秘密,一起数天上的星星,看月亮爬上山,那温情的笑容,可人,可饮,可相依……

多少年后。有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手牵手步履蹒跚的走在远野的小路上,嘻哈哈的说悄悄话,那老去的容颜,未老的青春,使他们快乐的享受晚年的美好时光啊!夕阳渐渐地掠去了他们的背影……

多少年后,有种熟悉的味道已植入了我的记忆,似有若无的淡淡的远野的花香!如何遗忘,在那一瞬间华丽的绽放!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了!

空气带走了我们的呼吸,流水带走了我们的血液,雨滴带走了我们的眼泪,斜阳拉走了我们的疏影,清风吹散了我们的灵魂,浮云掩盖了我们的躯壳。然一阵轻雾,将我们拼凑,拼凑这支离破碎的躯体!

多少年之后,执笔,一蹴而就,把你我美丽的容颜,栩栩如生的素描在天边的云上……

不知不觉散文7:走在秋风秋雨中

文/太行风

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深秋。

好像就是一场风一场雨的事。前不久还到处一片喊热之声,忽然就秋深凉意浓,草黄秋虫鸣了。那风柔柔的,全然不见了酷暑时的灼烫,滑过脸面酷似女儿家冰凉小手的抚摸;那雨绵绵的,尽失夏日的暴躁,稳当得了不得,有时比雾浓点,说雨又不是,表达尽了浅秋时绵绵雨丝的温柔。以后就风雨一回冷一回,气温次第下降,于是同事亲友间便频频嘱告添衣加衫,以防着寒。

立秋是在人们毫不知觉之时,“三伏不尽秋来到”。三伏是什么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最冷冷不过三九”,这是一般常识。可古往今来的哲者却从中窥见精辟的哲学定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月圆则缺,否极泰来,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向它的反面转化。于是掌握了这些哲理规律的人就将立秋的日子定于最热的三伏天,而且物类同理,万事不求其极,千方百计拿捏恰到好处的火候与拐点,争取最佳的机遇与效果。最少不叫做得过了,如是,即便是败局也就不至于输得太惨摔得太重,由此造就了许多料事决事的大聪明大睿智之人。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这光阴是径直向前穿行的,绝不为人所能左右。君不见,从炎热之夏蓦然间便进入秋凉;君不见弹指之间求取长生不老药的始皇帝,嗟叹“逝者如斯夫”的孔圣人,吟咏“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都已一抔黄土掩风流,长眠于青山脚下,江河之畔。剩下的,净是感念白云苍狗白驹过隙昨是今非世事沧桑的长歌浩叹。

秋的进度有层次的,古人那里就分成了初秋、中秋、暮秋,简称“三秋”。当金黄色的收成被农人装进粮囤,秋一路往深处走来,风便越吹越硬,越刮越凉,雨也越带了凄凉之意。至暮秋,草木霜染,红色一跃成为主色调,果然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着实轰轰烈烈了一番。特别在我所处的太行山上,千山燃火炬,百里铺落霞,美得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心尖儿都打颤。可秋风落叶时节,好景岂能长久,不经几场风雨后,那大红大紫的树叶便成颓势,在演绎了一场“英雄末路”悲壮情节剧后,于一夜之间随着风的肆虐纷纷飘零于地,像失血病人的脸一样枯槁苍白,毫无自主与目的地在风中簌簌然滚动翻卷,最终还会化为春泥碾作尘,回归于物质有无循环变化的归宿。这次第,怎不让人陡生感慨!更有夜雨绵绵的难眠之时,耳听雨打梧桐彻夜不息,无边落叶萧萧而下,很自然就滋生出了愁情苦绪。于是就有了古今版的李清照、林妹妹等诗词家大笔,把感秋、伤秋、悲秋、怨秋的诗文写成千古绝唱。当然,也不乏伪劣产品,硬是剪切采集了唐诗宋词中凭栏临窗、独立小轩、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语汇诗句,不着腔不着调地听雨成愁,恨风成悲,刻意渲染孤雁单蝶、缺爱寡情的幽怨,其言也悲,其声也切,一副不胜秋声秋色秋凄凉之凄惨之状。说来倒也无可厚非,向来是境由心生,情因境造,颓败秋景给人点情感心绪的冲击倒也正常,可是打听一下,好些人境遇顺畅,人生富足,生活美满,可非要凭着乱串的空壳诗文,把自己扮作一个伤秋的主儿,悲剧的角色,何苦来着?

走在秋风秋雨中,看遍地一片萧杀,人共青山都瘦,心里感慨一番也就罢了,抬头看看太阳望望月亮,日子总归还是不错。活人嘛,总得活得明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四季轮回,规律天成,绝非“事在人为”的范畴,也非一哭一叹所能改变的事实。既然如此,怎么就不能笑看秋风喜看霜,双手笼袖对黄花呢?看看吧,古往今来的通达之士对秋是这样吟诵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然如此,何不平心静气地面对,有一份大修为之人的勘破看透,有一番大睿智之人的释然坦然,由此打造一种参禅悟道的明了境界。太行风不才,胡诌咏秋诗一首,与诸君共勉:

落叶不悲我何悲,怨秋恼秋还是秋。

何不常怀春时景,笑看雁阵天南走!

不知不觉散文8:亲情塞满后备箱

文/高中梅

不知不觉间,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了。游子们纷纷告别家人,踏上了返程的路。有人在朋友圈里说,回去看父母的时候拎了两大包,从家里回来时,满满一个后备箱却还不够。后备箱塞满的是年货、特产,载不动的是沉甸甸的亲情。

不同的老家,同一个妈,后备箱装着的,是家人对孩子满满的爱。返程的那一天,与家人之间的对话往往都是:“家里的腊肠带上”“土鸡蛋已经装好了”“姑妈亲手榨的花生油炒菜特好吃”。很多人感叹说:“后备箱不够用!下次开货车”“我妈可能觉着我在外面会饿死!”“有一种爱,叫做恨不得把全世界塞进你的行李箱”……这样的话既暖心,又扎心。

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在父母眼里,我们仍是孩子。同事小唐每年都选择和爱人开车回家过年,尽管从工作的城市开车回老家需要7个小时,可父母希望他到时能多带一些家里的土特产回去。“重复的叮嘱,拿鸡蛋、拿水果,离家又要一年才回来,希望爸妈身体健康。”初六回城上班,小唐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条信息,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点赞。

小唐说,爱人有孕在身,家里人十分关心,为了营养,父母专程在年前下乡收购土鸡蛋,挨家挨户地问,为的就是让儿媳妇年后回到城市,也能吃到正宗的土鸡蛋。不仅如此,老家的水果和青菜也不能少,“左一袋、右一袋的,爸妈还觉得没塞满车子的后备箱不够满意。”小唐笑着说,不管什么时候开车回老家,父母从不会让他的后备箱空着离开。

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你很饿”。邻居的女儿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节假期回家待的时间最长,为了让孩子在家多吃点好的,走的时候还能多带点家乡的好东西,邻居可谓是绞尽脑汁。“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不好,总想把家乡的味道全部带给她。”邻居说,家里有时候买到好的土鸡土鸭,或者乡下亲戚送来土特产,她都舍不得吃,会特意留着等女儿回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辣椒,每次女儿回家时都要精心腌制一大罐辣椒酱,让孩子回去上班,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天南海北,虽然装的东西有差异,但特点都一样——满!有人说,网友们晒出的后备箱照片拼在一起,可能就是各地特产地图。不过,也有一些网友不按套路出牌,晒出的照片让人看得笑哭:有的装了20斤大米,有的装了30斤煎饼,有的装了几十个馒头,还有的装了家里的咸菜……但不论东西如何,不变的是满满的亲情,是浓浓的爱。

交通落后的古代,游子远行,父母自然牵肠挂肚。可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下,依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后备箱里塞满的,是吃食,是家的味道,更是满满的牵挂与爱。父母能给你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们竭尽全力给出的全部。

不知不觉散文9:初夏

文/胡方盛

夏哥哥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临了。

他藏在花朵里。池塘里,荷花开得多么娇艳啊!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偶尔有蜻蜓飞过,选择在上面伫立片刻;还有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鼓鼓的,仿佛只要阳光再猛烈一些,它马上就会被热得胀裂开来一般。

他藏在冰棍里。阳光下,一群小朋友在树荫底下玩着游戏,他们跑啊跳啊,欢快的嬉笑声洒落满地。不一会儿,他们就热得汗流浃背,这个时候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来上一根冒着寒气的小冰棍,咬上一口,从嘴巴一直凉到心头,笑容像阳光般绽放。

他藏在知了里。树梢上,那些躲在枝杆底下的知了,发出阵阵“知了,知了”的欢叫声。它们叫个不停,刺耳的声音在大人听来,会觉得心烦气躁,但在小朋友听来,却像是一首欢快的乐曲,这是在欢迎夏哥哥的到来呢!

那么,夏哥哥还藏在哪些地方呢?小朋友们快点去寻找他吧!

不知不觉散文10:矿山的那一抹阳光

文/常昱

不知不觉又到11月了,一年似乎又站在了岁末。一次调研,徒步走在厂区路旁的法国梧桐下,晨光洒下来,斑驳闪动,一下子唤起了我的往昔记忆。在大学校园后操场晨读时这种感觉最深刻,在北大未名湖畔旁听课时这种感觉最深刻,而今,走进煤矿工作时这种感觉更深刻。

记忆一下子倾泻洒落,如同风铃,让日子闪亮了。

每次旅途,喜欢坐在中后排左边靠窗的位置,可以放肆地浏览擦肩而过的风景,就这样走过山山水水,风风雨雨,但记忆最深的还是阳光。绿荫郁郁葱葱,阳光明明暗暗,斑驳摇曳,总让人感觉人生,其实是多么美好。

这不禁让我想起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的栖居》: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

人就会

仰天而问:

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

是的。

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

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量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

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

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

但还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着名诗人海德格尔后来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人,诗意的栖居》又做了进一步阐释,于是,这成为很多人寻找精神家园的一份慰藉。而那一抹阳光就成了我们人生的温暖和亮点了。

人们常用金色来形容童年生活,也许与阳光不无关系,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幸福和纯洁。记忆中,怎么也忘不掉老院子的阳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老院子在村里“高高在上”,每天清晨,东山迎面照耀的阳光美美地铺满院子,母亲种的太阳花全部张开了笑脸,葡萄蔓上的珍珠在阳光的透射下也愈发显得饱满。我喜欢用晨读开始美好的一天,暖暖的阳光晒热脸颊,趴在围墙上,偶尔有村人路过,我会热情地向他们问早,得意于父母有我这样勤奋的孩子。这时候,村庄里也可见炊烟袅袅了,阳光洒向整个村庄。妹妹也抱着书本挨着我坐下,只有弟弟还揉着朦胧未醒的眼睛在沙堆城堡里寻找自己前一天埋下的海螺。老院子童年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或是思想,或是岁月。自从走进煤矿,我才明白了煤矿工人们为什么如此渴望阳光。

煤矿和阳光历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总也忘不掉那种场景,远远地看见防暴车灯光束距离井口越来越近,就在接近地平面,阳光洒满车身的那一刻,我仿佛也听到他们深深的呼吸声。来不及洗澡,先吸上一根烟,一屁股坐在阳光下,乌黑的手,乌黑的脸,只有洁白的牙齿和闪亮的眼眸最引人注目。眯着眼睛,也不想多说话,烟圈弥漫着,陶醉于微醺沉迷的境界里。天气真好,阳光真好……这是我听到他们说得最多的话。

“精诚掘进三千尺,求出乌金万人薪。问君薪火来何处,且看工人满面尘。”或许这就是对煤矿工人最真实的写照。五百米的井下,是盏盏矿灯如星星般闪耀的阳刚世界。在这个闪耀着黑色辉煌的世界里,矿工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和男人们的阳刚之气,与大自然抗争着。他们挖掘地火,开采光明,但却更向往阳光。

燃烧的太阳,意志的化身,光明的使者,力量的象征。喜欢那一抹阳光,喜欢矿山,更喜欢我们那些可爱的工友。

不知不觉散文11:走过一半的学期

文/吕晨畅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已经过半,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课余时间我会看课外书,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我的学习方法也变了,原来我预习课文只标生字。现在我预习,还画生词,还要想一想课文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学习课时也由原来的一课时变成两到三课时。

不过,上三年级也有好处。第一、我从低年级变成了中年级。第二、学习方法也变得更有趣味了。第三、老师还会在课余时间带着我们了解一些资料,让我们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我上了三年级,可以参加大队部换届竞选,前不久,我就参加了大队部学委会的竞选,并成为其中一名成员。

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为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当好表率!

不知不觉散文12:秋日的呓语,且听风吟

文/慧如雪

不知不觉,已近深秋,白日的阳光依然热烈,夜晚的凉风习习,让人顿觉丝丝凉意。

夜在身后,悠悠长长,绵绵绻绻。遥望夜空,黛蓝色的夜空中,零星点点,一轮不圆的明月悬于天际,播洒淡淡清辉。

独享夜的清寂,凝眸寄笺,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最是令人无限感怀,让人无限遐思。

生性敏感,心思细腻,每逢秋日,望着落叶飘零、繁花凋谢,生命如流星般转瞬即逝,陨落人间,内心总会涌起莫名的感伤。岁月流转,万物轮回,是世间无法扭转的规律,叶落了,花谢了,来年春天依然会重获新生,如约而至,可韶华逝去,就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美丽了

红尘俗世中,一切爱恨情缘皆有归宿,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纵然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也握不住流年,握不住心底的那份牵念。

回忆再美好也只是曾经,守护着我们彼此的约定,我们的歌谣,在轻轻哼唱,那是心灵的浅吟低唱。

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喜欢一个人在静寂的夜晚,静静地怀念曾经的美好,有些伤感,有些遗憾,也许人生就是由一串串的遗憾拼接而成的,有了遗憾,有了忧伤,人生才不会色彩单调,索然无味,人生才有了触动心扉的思念,才有了牵动神经的回忆。

潮湿的心情融入在这无边的夜色中,渐渐蔓延,蔓延到遥远的天边。浅浅忧伤,悄悄袭来,声声叹息,声声泪。若夜色可以不老,我愿沉醉其间,永不醒来;若时间可以锁住,我愿锁成天长和地久;若情感可以复苏,我愿与你天荒地老。

又到了生日,其实最不愿过的就是生日,每过一次,年华就逝去一次,生日承载了我太多的情愫,太多的悲喜。今年的生日,平淡如常,朋友相约要给我庆生,心底隐藏的那份失落,让我失去了跟友人一起欢聚、一起分享的好心情。

打开电脑,收到空间朋友的贺卡,心里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感动满怀,感谢你们真挚的祝福,感谢你们真诚的牵挂。

暖暖的秋日,喃喃的呓语,且听风吟。岁月依然以匆匆的脚步诠释着生命的流逝,心绪在矛盾中翻涌,当所有的记忆在永不停息的轮回中,被岁月擦满伤痕,昨日早已成为心底一种被遗忘的落寞,一种深深的痛楚。

不知不觉散文13:许时光相守

文/散步的影子

不知不觉,又一年翻阅而过。旧年,匆忙到来不及细梳岁月的流苏,醒来便已是又过了一日。于是,端着自以为新鲜的姿态,接受即将到来的一天又一天,在未知的期盼里,许一场时光的相守。

过去的三百六十五天,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匆忙,也从来不曾经历如此的颠倒日子。一场盛会,剥夺了将近大半年的休息日,身的疲累,不及心的疲累的一半,如临大敌般的神经质折腾和不可思议,使得抵触听见任何于盛会相关的话语,当然,也不可能前往赶这一场热闹,本是喜清静的性子,决计不肯再逼迫自己无端受疯狂的拥挤。工作也同样进入不曾想象的繁忙,这一整年,停止了工作之外的一切,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力气思考,更没力气写文字画画摄影,甚至错过了几场喜爱的展览。只一气到年尾,方知透支的不仅仅是体力,简直是抽空了躯体。好在,忙碌,有些时候,也是好的,它让时间飞快到不知道一天天怎就路过了,不是煎熬,而是一觉醒来忽然就一年过去了。来不及空欢喜时光的流逝。

也同样是这三百六十五天,在忙碌之余,又是收获很多。那种想来遥不可及的接近,是性情相投里同类的气息相吸,于是时间空间都成幻觉,只那几页稚嫩的笔触和线条,在引起笑容绽放的同时,不免心生几许生命的美妙赞叹来。冬日里戴上温暖的手套,便将那份遥远的浓浓的关爱,储积在心底。心有牵挂,是件美好的事情,如家人般的亲近,时常让我在某时某刻心念而笑容泛起。jenny姐姐迪迪姐夫小安宝贝酷酷小乖,请让我说一声,爱你们!

年尾,又开始画画,也努力写些文字,只是努力。不曾想的还是,一个不时尚的人,会开始尝试着在时尚的时间里写不时尚的文字。相遇之恩是要感激的,之所以肯尝试,是因了依然可以让我随性而写,这于我这个散漫的文字积习,是相当宽待,也曾经是期许过的自以为梦想幻想异想天开。看,有些不经意的花开,它就那么悄悄盛开在某个以为会略过的瞬间。而我,只顾着埋头积聚着泅渡彼岸的勇气,直到抬头惊诧。

从来都能淡然面对一切的不可预知,也很容易让自己满足于小小的相遇,生命中所有的到来和相遇。有些事,必定是曾在前生约定过的,从而这一生会一个接一个地以不同方式如约而至,使我还不曾去奢求去期许,便会在前行的路途中,在某个拐角处,跳跃出让我无法叙说的惊喜和感叹。一向疏离的性子,在日益丰厚的生命积累中,不知觉地更平淡更宽容更贴近生活本质。古人说,四十开始不惑。我已经提前。

新年第二日,给自己买了本漂亮水绿色的记事本,对自己说,及时地记录下每一天与生命的约会吧,在波光涟影的人生舞台上,我们终究只是聚光灯下匆忙而过的一抹倒影。

不知不觉散文14:港城夜景

文/缪斯涵

不知不觉中,港城又有了新变化。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了彩色的灯。屋顶上,树丛中,马路边,河面上……有的像一束束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有的像银河里的繁星,星光点点,若隐若现;有的像跳动的音符,“晶”光闪闪……

小区旁的马路边,有了三个“海星”。原来,这三个“海星”也是景观灯,艳艳的红,澄澄的黄,幽幽的蓝。当你走近它们时,你会觉得身边都是海水,自己仿佛是在海底世界畅游!

在我家小区的后面有一个湖,湖面被灯光照得波光粼粼。湖边有一排排“梅花树”,每一朵梅花里都有一颗会发亮的小灯珠,一到晚上,梅花就亮了起来,远远望去,梅花盛开,一片灿烂!

我很喜欢夜色中的小树林。白天,这些树木叶子枯黄,看上去有气无力,奄奄一息。可一到夜晚就不一样了,树下的绿光把树木照得生机勃勃,它仿佛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使人仿佛走进了虚拟的童话世界,令人心旷神怡!

深夜,我躺在床上,透过窗帘的缝隙望着那五彩缤纷的灯光,我浮想连篇:我想起了天上的彩虹,想起了动画片里那迷人的花朵……霓虹灯光照进我的房间,整个房间有了一种朦胧的色彩,一种梦幻的美。

这些灯光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我喜欢这些霓虹灯!

不知不觉散文15:家乡的那片雪花

文/风兮雨兮

不知不觉,已在蜀地,四载有余了。

想起当初,正直加冠之年,不顾父母兄长,以及亲戚朋友的劝阻,毅然的辞别生养自己二十载的古城西安,来到这天府之都。几经转辗,又来到美丽的雾都--重庆。

初来重庆之时,乍逢三九寒冬。雾都的冬天没有家乡的舒适。阴冷伴着潮湿,凛冽的寒风,仿佛要吹进你的骨头缝里,这边不会下雪,所以温度一直在五六度徘徊,我把自己过得像只粽子,可还是觉得冷。每到晚上入睡前,不禁回想起家乡的热炕大被。一家人围在足有十平米的大炕上,或躺,或卧,磕着瓜子,剥着花生,看着电视剧,好不惬意。

如今身在异乡,冷暖自知。变天时,母亲那唠叨的声音,已许久不曾听到。记忆中,父亲那响亮的鼻鼾,仿佛已经变得模糊了。

记得去年回家时,有一天上早醒来,床头放了几套棉衣,拉开窗帘,白茫茫的一片,原来下雪了,想必那床头的衣服,一定是细心的母亲准备的吧!透过窗户,看见父亲裹着棉袄,挥动着扫把,在打扫院子里的积雪。

慌忙穿好衣服,跑进院子里,拿起铁锨,把厚厚的积雪推在一起,父亲看了看我,又埋下头,扫着雪,雪还在飘着。望着父亲有些斑白的头发。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没有以前壮实了。记得在以前,这个一米八的大汉,我总是跟在他后面,那时眼里的他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强壮,一百多斤的粮食庄子,一个人轻松地翻到肩膀上。可如今站在他的身后,那种高大的形象,俨然已不存在了。取代的是,被岁月摧残,被时光折磨后,那干涸的血肉,和日渐单薄的身体。看着眼前这个老人,眼里不禁有些湿润。

大半辈子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一个朴实的老百姓,用尽自己的心血来蕴养着这个家。他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是他做到了自己该做的,尽了自己该尽得义务。作为人子,他赡养自己的父母,尽职尽责。作为丈夫,他呵护妻子,从没有呵斥过她。作为父亲,他不辞辛苦,长年累月的辛苦着,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教他们走上正道。

记得父亲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做让自己半夜睡不着的事。父亲为人正直,记得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去卖蔬菜,回来后,发现人家多给了五十元,硬是拿去还给了人家。邻居说父亲过于老实,父亲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等还了钱回来,父亲说:为了几十块钱,让我心里不安,那是划不来的,人活着,无论穷富,最重要的就是图个心里踏实!

雪突然又大了,父亲回过头说道:

“回屋里呆着去,外面冷很,你不习惯的”

“没事的,不冷,穿的厚着呢”我应着声道。

父亲也没说什么,笑了笑,又转过头继续扫雪。也许他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该经历风雪了吧!

又有几片雪花落在了父亲的头顶,父亲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不知不觉散文16:丰收的季节

文/周赟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高大的树木,有的还是那么绿,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有的渐渐变黄,秋风一吹,金黄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多么美丽呀!

稻田里一片金黄,像穿着金色的格子裙一样。农民伯伯、阿姨弯着腰、低着头,手握镰刀正在割稻子。他们汗流浃背,但心里肯定美滋滋的吧!

远处有一座果园,高大的苹果树上结满了又甜又大的红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真可爱呀!

这是金色的秋天,这是丰收的季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