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西北,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山乡小镇。西北的冬天来得稍早一些,立冬前后,农人们基本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儿,是一年中较为清闲的时候,辛劳一年的父老乡亲们有大把的时间消闲娱乐。
天冷飘雪的日子,人们生起一炉旺火,将屋子烘得暖暖的,然后用铁罐熬一罐酽酽的浓茶,倒在茶杯里,一股热气袅袅升腾,茶香随之溢满屋子。就着一块焦黄干脆的烤馍,将香茶与热馍送进胃里,寒冷的冬天,顿觉胃里热烘烘的暖,周身的筋骨也随着热流的输送而舒坦。
岁月静好,经历了世事沧桑的老人,觉着如今的生活美得很。天晴时日,吃饱了,喝够了,老汉们拿起推板扫帚将院落与门前路面的积雪清扫完毕,出门转一圈,找几个脾性相投爱好相同的老友,找一个向阳避风的院落,边晒着太阳边斗着牌,就说明身体和心情都是棒棒的。一中午输一把玉米粒,赢一把玉米粒,临走又颗粒不剩归还原主,只赚个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那些老太太们也是几个老姐妹挤在一起,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拉拉家常,脸上绽放着菊花般的笑容。她们曾经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点灯熬油,缝衣做鞋,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儿女长大各自成了家,岁月却染白了满头乌发。但她们终于赶上了如今的好日子。
下雪的日子,老姐妹们还会坐在无人干扰的热炕上,摊开各色花线,拿出看家的功夫扎堆刺绣。也有几个中年媳妇混迹其中,虚心学习讨教。别看这些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个个都是有绝活儿的,她们绣的门帘、五毒帽子和虎头鞋、花鞋垫,老外见了都抢着买。这些刺绣品是一种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的,是难得的民间工艺。
还有一些闲不住的手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巧手使寒冷的冬天呈现了另一种内心的暖。你看,改莲婶正教那些四十多岁的媳妇们剪纸哩,那红的、绿的、黄的纸在她的剪刀下灵活地旋转,一张张图案就剪成了,栩栩如生。你再看,张大伯正坐在自家门前的凳子上编织着芦席,白花花的篾条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那一行行席花整齐而匀称。张大伯是镇上有名的席匠,他的席都是提前预订的。还有志勤哥的纯手工挂面,你看,太阳下的面架上,十几挂的面正在晾晒,细长而匀称。每年冬天,村里人都争着买,物美价廉,实惠方便。勤劳贤惠的人总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
那些三十多岁的年轻媳妇把娃送到了学校,则聚在一起学跳舞、耍微信和网上购物,偶尔也彼此交流育儿经验。如今的她们知道炫美、赶时尚和买买买,商店和集市上什么都有,用不着像上辈人那样没日没夜地辛劳了。要不是照管孩子上学,她们早就和丈夫一起奔向城里打工去了。如花的年纪,给个平台,她们自会绽放自己的灿烂。
小镇农历双日逢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购买需要的生活用品。现在道路通畅,水泥路、柏油路村村通达。逢集日,路上奔跑着农用车、私家车、摩托车,车水马龙;固定商户和流动摊点云集,服装百货、饮食小吃、五金日杂、水果蔬菜、农业用具、干果山货等将小镇的集市装点得异常繁华。商户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遇见熟人的嘘寒问暖声,集市上呈现出一片沸腾的景象。
腊月的年集,更是故乡冬天里最热闹的时间。而此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上学的学生也陆续回乡,把一种浓浓的乡愁变成了全家团聚的热烈氛围。
冬日赶集,最美的舌尖体验就是在街上吃一大碗热气蒸腾、香气飘溢的羊肉泡馍。烂熟的羊肉,筋道的死面饼子,碧绿鲜嫩的香菜,油花闪亮的肉汤,麻辣的或是三鲜的口味,下肚后让人五脏六腑顿感暖暖的舒服。
故乡的冬天,虽然气候寒凉,但蕴藏其间的那种人情之暖,就像一杯热乎乎的茶,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一铺热烘烘的火炕,使人无限留恋。